-
题名排放物气候效应指标GWP和GTP的研究进展
- 1
-
-
作者
陈琪
张华
柳丽婷
王秋艳
周喜讯
谢冰
-
机构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近地面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气候预测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
-
出处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7,共9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701202)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2275039)。
-
文摘
衡量排放物气候效应的指标有两种最为常见:全球增温潜能(GWP)和全球温变潜能(GTP)。这些指标是制定排放政策的基本科学依据,对制造业和相关经济部门的政策制定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理解排放和减排水平对过去和未来气候变化的定量影响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文中围绕IPCC第五和第六次评估报告针对GWP和GTP的讨论,对排放物气候效应指标的基本概念及其30余年的发展史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常见排放物气候效应指标GWP和GTP的概念和算法,并系统分析了两者的区别和适用性。GTP与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变化的关系更密切,因此在评估温室气体对地表气温的影响方面具有潜在优势。然而,GTP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例如气候敏感性因素的影响、地球系统中的热交换以及目标时间点的选择。此外,还介绍了一些新的排放物气候效应指标,并探讨了排放物气候效应指标未来的发展方向。
-
关键词
排放物气候效应指标
全球增温潜能(GWP)
全球温变潜能(gtp)
-
Keywords
Emission metric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
Global temperature change potential(gtp)
-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CH_4和N_2O的辐射强迫与全球增温潜能
被引量:17
- 2
-
-
作者
张华
张若玉
何金海
吴金秀
-
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上海市气象信息传媒中心
-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45-754,共10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2010CB955703
-
文摘
CH4和N2O作为主要温室气体,自工业革命以来排放量急剧增加,已经被列入《京都议定书》要求控制它们的排放。本文利用高光谱分辨率的辐射传输模式,计算了CH4、N2O在晴空大气和有云大气条件下的瞬时辐射效率和平流层调整的辐射效率,以及它们的全球增温潜能(GWP)和全球温变潜能(GTP),并根据模式结果拟合了CH4和N2O的辐射强迫的简单计算公式。本文的研究表明:CH4和N2O在有云大气下的平流层调整的辐射效率分别为4.142×10–4Wm–2ppb–1和3.125×10–3Wm–2ppb–1(1ppb=10–9),经大气寿命调整后的辐射效率分别为3.732×10–4Wm–2ppb–1和2.987×10–3Wm–2ppb–1,与IPCC(2007)的相应结果高度一致。CH4和N2O100年的全球增温潜能GWP分别为16和266;100年的脉冲排放的全球温变潜能GTPP分别为0.24和233;持续排放的全球温变潜能GTPS分别为18和268。它们在未来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中,影响仅次于CO2,仍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
关键词
CH4
N2O
辐射效率
全球增温潜能(GWP)
全球温变潜能(gtp)
-
Keywords
CH4, N2O, Greenhouse gases, Radiative efficiency,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 Global temperaturepotential (gtp)
-
分类号
P42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SF6气体的辐射强迫和全球增温潜能的研究
被引量:8
- 3
-
-
作者
吴金秀
肖稳安
张华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5-834,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7500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6CB403707
+1 种基金
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GYHY20070603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7BAC03A01
-
文摘
IPCC(2007)指出,六氟化硫(SF6)作为臭氧消耗物质(ODSs)的部分替代物质,近年来排放量大大增加。它作为控制排放的人造长寿命温室气体之一已经被列入《京都议定书》。但是,目前在臭氧消耗物质替代品中,对SF6的辐射强迫和全球增温潜能的研究较少,而且所用的谱吸收资料陈旧。本文采用最新的分子吸收数据库HITRAN2004中的SF6的吸收截面数据,利用Shi(1981)的吸收系数重排法,建立了SF6的相关k分布的辐射计算方案,在此基础上研究了SF6在晴空大气下的辐射效率和全球增温潜能,并首次计算了SF6的全球温变潜能,与其全球增温潜能进行了比较。本文的研究表明:SF6的辐射效率为0.512W/m2,经过大气寿命调整之后的辐射效率为0.506W/m2,二者差别不大;根据IPCC(2007)给出的排放情景,到2100年,SF6在大气中的体积分数将达到35×10-12~70×10-12,引起的相应辐射强迫将在0.004~0.028W/m2之间变化;相对于二氧化碳的100年全球增温潜能为2.33×104,比IPCC(2007)的结果大2.2%;100年的持续排放的全球增温潜能为2.26×104,与其他长寿命人造温室气体一道,其对全球变暖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
关键词
六氟化硫
辐射强迫
全球增温潜能
全球温变潜能
相关k分布
-
Keywords
SF6, radiative forcing,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lobal temperature potential, correlated k-distribution
-
分类号
P42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六种HFCs的辐射强迫与全球增温潜能
- 4
-
-
作者
吴金秀
肖稳安
张华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
出处
《陕西气象》
2008年第5期1-5,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4077500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403707)
+1 种基金
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GYHY20070603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7BAC03A01)
-
文摘
采用最新分子吸收数据集H ITRAN 2004中6种氢氟碳化物(HFC s)的吸收截面数据,建立了它们的相关K-分布的辐射计算方案,研究了这些长寿命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引起的辐射强迫,比较了它们的全球增温潜能。结果表明,从1750年到2005年由于这些气体浓度变化引起的总的辐射强迫约为0.006 6Wm-2,未来100 a的辐射强迫结果说明它们对未来全球变暖的贡献不容忽视。
-
关键词
长寿命温室气体
辐射强迫
全球增温潜能
全球温变潜能
相关K-分布
-
分类号
P422.3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PFCs和SF6的辐射强迫与全球增温潜能
被引量:3
- 5
-
-
作者
张华
吴金秀
沈钟平
-
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上海市气象信息传媒中心
上海市气候中心
-
出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5-233,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7500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10CB955703)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课题(编号:2010-2200509)资助
-
文摘
PFCs和SF6作为臭氧消耗物质(ODSs)的部分替代物质,近年来排放量大大增加,作为控制排放的人造长寿命温室气体已经被列入《京都议定书》.本文采用最新的分子吸收数据库HITRAN2004中PFCs最主要的两种化合物C2F6和CF4的吸收截面和SF6的吸收截面数据,利用吸收系数重排法,建立了它们的不同谱带精度(998-带和17-带)的相关k-分布计算方案,比较了不同方案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高精度的998-带辐射计算方案研究了它们晴空大气和有云大气下的瞬时辐射效率和平流层调整的辐射效率,以及它们的全球增温潜能(GWP)和全球温变潜能(GTP).本文的研究表明:C2F6,CF4和SF6在有云大气下的平流层调整的辐射效率分别为0.346,0.098和0.680Wm-2ppbv-1(ppbv表示体积比为十亿分之一);自工业革命到2005年的辐射强迫分别为0.001,0.007和0.004Wm-2;根据IPCC(2007)给出的排放情景,到2100年的辐射强迫分别为0.008,0.036和0.037Wm-2.C2F6,CF4和SF6相对于CO2的100a的全球增温潜能GWP分别为17035,7597和31298;100a的脉冲排放的全球温变潜能GTPP分别为22468,10052和40935;持续排放的全球温变潜能GTPS分别为16498,355和30341.与其他长寿命人造温室气体一道,它们对全球变暖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
关键词
PFCsSF6辐射强迫
全球增温潜能(GWPs)
全球温变潜能(gtps)
相关k-分布
-
分类号
P42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