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3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息影像CT三维重建技术在结直肠多原发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马晨阳 杨少辉 +1 位作者 邓科 崔巍 《现代实用医学》 2025年第1期56-59,共4页
结直肠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olorectal cancer,MPCC)是指结直肠在不同部位出现2个或以上相互独立的恶性肿瘤病灶,其发生率为0.4%~8%^([1])。根据出现的时间间隔,可分为同时性或异时性多原发癌。对病灶所在肠段进行根治性手术切... 结直肠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olorectal cancer,MPCC)是指结直肠在不同部位出现2个或以上相互独立的恶性肿瘤病灶,其发生率为0.4%~8%^([1])。根据出现的时间间隔,可分为同时性或异时性多原发癌。对病灶所在肠段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MPCC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术中需要保证手术的根治性,又要求尽可能保留正常肠段,这对手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利用全息影像CT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影像资料进行深度处理,可应用于外科手术术前规划和术中导航^([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多原发癌 全息影像ct三维重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脊髓数字化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丽君 红宇 +2 位作者 王睿君 赵盛 海岳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4期114-118,共5页
目的分析高校医学影像教学中采用脊柱脊髓数字化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的120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学生给予传统教学,研究组学生则给予... 目的分析高校医学影像教学中采用脊柱脊髓数字化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的120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学生给予传统教学,研究组学生则给予脊柱脊髓数字化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教学。分析2组的教学效果评价、自我认知能力、考核成绩、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教学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学生骨科实习1个月[(84.35±5.12)分]、出科考试结束自我认知能力评分[(93.15±3.12)分]高于对照组[(77.35±4.35)分、(85.23±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学生考核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案例分析成绩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教学后各维度综合能力评分包括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影像学知识掌握、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学生骨科实习1个月、出科考试结束学生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脊柱脊髓数字化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全面应用在高校医学影像教学中效果较好,整体教学效果升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教学满意度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脊髓数字化三维重建 3D打印技术 医学影像教学 综合能力 理论知识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3
作者 尚立宏 蔡长文 +2 位作者 张彬 周杨 胡小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4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基底核区HICH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行CT三维重建融合...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基底核区HICH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行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分为对照组(神经内窥镜手术)和观察组(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神经内窥镜手术)。对照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7.34±5.16)岁;观察组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59.11±4.95)岁。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周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改良Rankin量表(mRS)]。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78.0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0,P=0.013)。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9.46±12.17)min、(9.25±1.13)d,短于对照组的(94.37±11.25)min、(12.16±1.47)d;术中出血量为(64.38±12.47)ml,少于对照组的(86.42±11.35)ml;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观察组血清NSE、NPY、BDNF水平分别为(13.27±2.52)mg/L、(121.65±6.39)ng/L、(7.43±0.82)μg/L,对照组分别为(18.35±2.41)mg/L、(168.27±7.28)ng/L、(5.62±0.7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mRS评分为(2.02±0.41)分,低于对照组的(2.58±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1,P=0.301)。结论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基底核区HICH中应用安全有效,可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 基底核区 手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及重建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价值分析
4
作者 兰东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53-056,共4页
分析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及重建技术的价值。方法 取样场所:我院;取样时间范围(起-止):2023.3(起)-2024.3(止);样本:肋骨骨折病例;样本量(n):37例。37例患者,均行64排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运用三维及重建技术,观察诊断... 分析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及重建技术的价值。方法 取样场所:我院;取样时间范围(起-止):2023.3(起)-2024.3(止);样本:肋骨骨折病例;样本量(n):37例。37例患者,均行64排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运用三维及重建技术,观察诊断结果。结果 (1)诊断效能:37例患者中,64排多层螺旋CT检出骨折36例,漏诊1例;诊断灵敏度97.30%(36/37)、符合率97.30%(36/37)、漏诊率2.70%(1/37)。(2)37例患者骨折部位共计59处(分布:隔上26处、隔下21处、胸肋关节处0处、其他细微骨折12处);64排多层螺旋CT检出骨折部位58处(分布:隔上26处、隔下20处、胸肋关节处0处、其他细微骨折12处),其中64排多层螺旋CT漏检隔下1处,总检出率为98.31%(58/59),结果 对比临床结果无差异(P>0.05)。(3)37例患者中,骨折类型包含错位性骨折15例、不完全骨折10例、线性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6例、凹陷性骨折3例;64排多层螺旋CT检出骨折类型为错位性骨折15例、不完全骨折9例、线性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6例、凹陷性骨折3例。64排多层螺旋CT检查漏诊1例不完全骨折,结果 对比临床结果无差异(P>0.05)。(4)图像质量统计:64排多层螺旋CT图像质量为优30例(81.08%)、良6例(16.21%)、差1例(2.70%)、废片0例(0.00%),总优良率97.30%(36/37)。结论 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及重建技术价值较高,可立体呈现肋骨骨折部位,辅助医师判断骨折类型,能够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参考,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多层螺旋ct 肋骨骨折 三维重建技术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5
作者 高彦春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1期89-94,115,共7页
目的:探讨西门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复杂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仅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西门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复杂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仅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和观察组(n=51,在西门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进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19.52±25.85 min)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8.96±17.23 min)显著降低(P<0.001),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15.25±18.74 mL)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85.65±12.36 mL)显著降低(P<0.001),观察组患者的1次穿刺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分别为100%和96.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和72 h的KIM-1、Cys-C、NGAL水平均有所上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旋CT扫描技术辅助PCNL治疗复杂肾结石显著提高了手术效率和结石清除率,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肾功能影响较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经皮肾镜碎石术 复杂肾结石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锥形束CT三维重建联合重组技术对上颌埋伏牙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王玉萍 张晓丽 +1 位作者 李梅霞 申秀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5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分析口腔锥形束CT三维重建联合重组技术对上颌埋伏牙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6月期间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市第三医院)收治的96例疑有上颌埋伏牙(125颗牙)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为埋伏牙分为埋伏牙组(n=72例... 目的分析口腔锥形束CT三维重建联合重组技术对上颌埋伏牙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6月期间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市第三医院)收治的96例疑有上颌埋伏牙(125颗牙)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为埋伏牙分为埋伏牙组(n=72例,89颗牙)、非埋伏牙组(n=24例,36颗牙),均行锥形束CT(CBCT)三维重建及重组技术,比较两组的CBCT指标,分析上颌埋伏牙的影响因素、CT检查对上颌埋伏牙的诊断价值。结果埋伏牙组萌出角度大于非埋伏牙组,牙齿形态基本正常占比高于非埋伏牙组,患牙与邻牙分界清晰占比低于非埋伏牙组,患牙与邻牙距离短于非埋伏牙组(P<0.05),组间萌出方向比较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可得出:萌出角度大(OR值:1.138,95%CI:1.054~1.229)、牙齿形态基本正常(OR值:0.128,95%CI:0.044~0.374)、患牙与邻牙的关系为邻牙推移(OR值:3.584,95%CI:1.598~8.040)、患牙与邻牙距离短(OR值:0.005,95%CI:0.000~0.077)为埋伏牙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T检查诊断上颌埋伏牙的敏感度为95.50%,特异度为53.10%,AUC值为0.926。结论口腔CBCT三维重建联合重组技术对上颌埋伏牙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锥形束ct三维重建 重组技术 上颌 埋伏牙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MIS-TLIF中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研究
7
作者 刁浩峰 李兰涛 +2 位作者 王晓灿 尹祖昌 王勇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MIS-TLIF中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MIS-TLIF,研究组采取CT三...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MIS-TLIF中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MIS-TLIF,研究组采取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MIS-TLIF。统计2组围术期指标、影像学结果(置钉准确性、关节突关节侵犯程度、椎间融合状态)、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7]、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较少,住院时间、每枚螺钉置入时间较短,手术时间较长(P<0.05);研究组Gertzbein-Robbins、FJV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2组血清IL-10、TNF-α、IL-17含量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6个月、12个月,2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2组椎间融合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MIS-TLIF中效果确切,有助于减少透视次数,提高置钉准确性,缩短住院时间,且对细胞因子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ct三维重建技术 MIS-TLIF 影像学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肾结石行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黄景智 陆海 +2 位作者 韦庆凡 覃江 唐运军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8期154-157,共4页
目的分析CT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经皮肾镜取石手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0例PCNL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CNL治疗,按造影技术不同分为研... 目的分析CT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经皮肾镜取石手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0例PCNL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CNL治疗,按造影技术不同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以CT三维重建技术指导,对照组以静脉肾盂造影指导。比较两组一次性建立通道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并发症(胸膜损伤、大出血、肠道损伤)发生率。结果研究组Ⅰ期结石清除率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的76.0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5)。研究组一次性建立通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三维影像重建提高了Ⅰ期结石清除率,同时一次性建立通道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ct三维影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价值观察
9
作者 赵媛 林楠 +1 位作者 钟克涛 叶克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究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价值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9例疑似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手术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统计分析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颌面部骨折以及骨折部... 目的探究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价值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9例疑似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手术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统计分析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颌面部骨折以及骨折部位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结果手术检查结果显示,此次109例疑似颌面部骨折患者中确诊患者89例;以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平扫常规轴位阅片以及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Kappa值分别为0.528、0.730;经手术结果发现,89例确诊患者,单发骨折42例,多发骨折47例,共有201处骨折,其中下颌骨骨折、上颌骨骨折、颧骨骨折最为常见,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于骨折部位的检出率为92.54(186/201),CT平扫常规轴位阅片的检出率为82.09(165/201)。结论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指导意义,术前应用三维重建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骨折 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片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10
作者 冯丽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97-200,共4页
在不同诊断措施下,观察对于肋骨隐匿性骨折的实践成效。方法 选定时间区间:2022年1月-2024年3月,共计筛取观察对象60名,均为疑似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对其进行诊断,采取DR、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两种技术,结果 评比。结果 在检出准确率上,... 在不同诊断措施下,观察对于肋骨隐匿性骨折的实践成效。方法 选定时间区间:2022年1月-2024年3月,共计筛取观察对象60名,均为疑似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对其进行诊断,采取DR、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两种技术,结果 评比。结果 在检出准确率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为88.33%,高于DR的63.33%;而在具体病理部位与类型的筛查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率也更高,(P<0.05)。结论 在临床中,如进行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可优先考虑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其应用价值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片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肋骨 隐匿性骨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11
作者 陈钶杰 林繁录 徐英民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2期47-53,共7页
目的:探讨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因肾肿瘤行LPN的80例患者,依据术前影像学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经CT尿... 目的:探讨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因肾肿瘤行LPN的80例患者,依据术前影像学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经CT尿路造影(CTU)检查后将所得的DICOM数据经三维影像重建系统重建三维影像,通过三维模型辅助手术方案规划和术中定位,并借助三维影像模型告知患者家属病情,观察肿瘤大小、位置以及肿瘤与血管及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经CTU检查后借助CT图像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时的血肌酐值,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家属告知的内容项目理解程度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侧别、肿瘤最大直径、体质指数、肾肿瘤评分系统[最大径(R)、外凸率(E)、最近距离(N)、侧别(A)、纵向位置(L)]评分和术前血肌酐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肾动脉阻断时间(21.70±6.39)min、寻找目标动脉时间(9.25±2.95)min、手术时间(122.55±42.57)min以及肿瘤切除时间(6.47±2.25)min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4.49、-3.60、-3.41,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肾脏构造的理解程度、肿瘤部位及大小的理解程度、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的理解程度和手术方案及目的的理解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7、-13.86、-2.97、-17.57、-17.12,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随访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影像重建技术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肿瘤切除时间和寻找目标动脉时间,提高术前医患沟通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影像重建技术 腹腔镜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效能
12
作者 李刚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4期113-115,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7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7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其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效能。结果:7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病理检查诊断恶性36例,良性39例;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诊断恶性30例,良性45例;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恶性37例,良性38例;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多层螺旋ct 薄层扫描 三维重建技术 定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排CT三维重建联合MRI技术诊断膝关节外伤的作用
13
作者 顾佳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69-172,共4页
评估膝关节外伤诊断期间联合应用128排CT三维重建、MRI技术所取效果。方法 研究入试者选择本院收治的疑似膝关节外伤患者,研究开始、结束时间为2024年1月至2024年10月,入组病例数为60例,入院后先后展开128排CT三维重建、核磁共振成像(M... 评估膝关节外伤诊断期间联合应用128排CT三维重建、MRI技术所取效果。方法 研究入试者选择本院收治的疑似膝关节外伤患者,研究开始、结束时间为2024年1月至2024年10月,入组病例数为60例,入院后先后展开128排CT三维重建、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将关节镜检查结果视为诊断金标准,统计相应诊断方案应用后对于不同类型膝关节外伤的诊断符合情况,对比不同方式对于韧带损伤分级的诊断结果,综合评估诊断效能,明确影像学所获图像间差异。结果 将关节镜检查结果视作金标准,不同膝关节外伤类型诊断符合情况对比,联合诊断符合率高于单一诊断,结果 为(P<0.05)。128排CT三维重建联合MRI技术对于不同程度的骨折检出率较单一诊断较高,组间差异明显,结果 为(P<0.05)。相较于单一诊断,128排CT三维重建联合MRI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但是各指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膝关节外伤采取128排CT三维重建联合MRI技术诊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诊断效率及诊断效能均较高,为后续诊治措施制定以及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8排ct三维重建 MRI技术 膝关节外伤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特发性脊柱侧弯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影像学表现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项 王涵 朱雪萌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分析在特发性脊柱侧弯诊断中运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准确性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纳入本院2022年1月至12月拟诊为特发性脊柱侧弯的29例患者作为此次分析对象,各自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并分析多... 目的 分析在特发性脊柱侧弯诊断中运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准确性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纳入本院2022年1月至12月拟诊为特发性脊柱侧弯的29例患者作为此次分析对象,各自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并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及磁共振成像诊断特发性脊柱侧弯疾病的准确性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29例受检者中确诊为特发性脊柱性侧弯患者有20例,6例脊髓病变者由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3例隐匿性椎体畸形者由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发现。29例患者Cobb′s角在21°~90°,平均Cobb′s角为(32±10)°。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图像比磁共振成像检查影像图像更好。结论在特发性脊柱侧弯诊断中运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准确性较高,诊断结果准确,图像清晰,分辨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弯曲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准确性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应用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卢志红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811-814,共4页
目的:探究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实验研究患者均为2017年1月~2022年1月泉州台商投资区医院影像科收入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全部患者使用数字X线成像技术与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比较不同检查方法... 目的:探究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实验研究患者均为2017年1月~2022年1月泉州台商投资区医院影像科收入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全部患者使用数字X线成像技术与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根据Schatzker分型诊断标准,已经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了分型诊断,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对Ⅰ型患者的正确诊断率为87.50%,Ⅱ型患者的正确诊断率为100%,Ⅲ型患者的正确诊断率为100%;而数字X线成像技术对Ⅰ型患者的正确诊断率为70.83%,Ⅱ型患者的正确诊断率为78.95%,Ⅲ型患者的正确诊断率为80.00%,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的正确诊断率均明显高于数字X线成像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采用不同检查方法诊断Ⅳ型、Ⅴ型、Ⅵ型,比较其组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选择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骨折的正确诊断率,方便为患者后续手术提供科学方案,有助于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 数字X线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与中青年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宽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兵 陈运久 +3 位作者 侯伟 罗容智 黄昀桀 曹成安 《西部医学》 2024年第8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与中青年创伤性胸腰椎(T_(11)-L_(5))骨折患者椎弓根宽度(PW)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5例OVC... 目的探讨运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与中青年创伤性胸腰椎(T_(11)-L_(5))骨折患者椎弓根宽度(PW)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5例OVCF患者纳入A组,将52例中青年创伤性胸腰椎(T_(11)-L_(5))骨折患者纳入B组,均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T_(11)-L_(5)各对应脊椎PW,比较两组各对应弓根两侧PW及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并计算PW<5 mm及<7 mm的百分比。结果A组对应脊椎左右侧P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_(11)-L_(5)各对应脊椎的PW值小于B组(P<0.05)。两组T_(11)-L_(5)各对应脊椎的PW值男性大于女性(P<0.05),A组T_(11)-L_(3)各对应脊椎的男性和女性PW值小于B组(P<0.05),两组的L_(4)、L_(5)脊椎PW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共测量655个椎弓根,PW<5 mm者占椎弓根总数的7.48%,主要分布于T_(11)-L_(3)脊椎,<7 mm占比37.25%,T_(11)-L_(4)均有分布;B组共测量359个椎弓根,PW<5 mm者占椎弓根总数的1.67%,T_(12)-L_(2)分别均有分布,<7 mm患者占比13.09%,分布于T_(11)-L_(3)。A组PW<5 mm占比和7 mm占比高于B组(均P<0.05)。结论老年OVCF患者T_(11)-L_(3) PW小于中青年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且女性小于男性,故临床应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行CT三维重建检查,测量PW,以评估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并降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 ct 三维重建技术 椎弓根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浩 武乐乐 +1 位作者 曹阿丹 胡舸帆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及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118例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头颈部CTA检查,将获取... 目的分析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及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118例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头颈部CTA检查,将获取的图像,完成最大密度投影和血管三维重建,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的诊断特点,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更高,118例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显示982条血管,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与DSA检查的符合率为86.97%(854/982),118例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显示颅内侧支动脉1422条,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与DSA检查的符合率为97.54%(1387/1422)。结论针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以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对患者血管病变的分布情况、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查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分辨患者侧支循环等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技术 脑血管疾病 动脉狭窄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诊断分析
18
作者 杨绍钦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88-0091,共4页
研究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中,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应用价值。方法 共纳入50例患者(选取病例区间为2022.1~2023.3),全部患者都采用三维CT重建影像、X线技术进行诊断,分析两种诊断法在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三维重建Ⅴ型、Ⅳ型、... 研究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中,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应用价值。方法 共纳入50例患者(选取病例区间为2022.1~2023.3),全部患者都采用三维CT重建影像、X线技术进行诊断,分析两种诊断法在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三维重建Ⅴ型、Ⅳ型、Ⅲ型、Ⅱ型、Ⅰ型检出例数分别7例、8例、11例、7例、12例,诊断准确率为100.00%高于X线法84.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当中,采用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能够将诊断准确性显著提升,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9
作者 王莉卫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50-053,共4页
探讨基于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行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地址为本医院,选取研究时段在2022年2月及至2024年2月区间,研究选取经确诊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对其开展CT检查并行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 探讨基于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行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地址为本医院,选取研究时段在2022年2月及至2024年2月区间,研究选取经确诊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对其开展CT检查并行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分析,同时对患者开展X线检查事宜,经临床手术确诊且根据改良Schatzker分型法划定分型,分析比较其检出率。结果 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手术证实分型得出,I型27例、II型20例、III型15例、IV型8例、V型6例、VI型4例;X线检查检出的I型-VI型之间的检出情况与CT检查的数据比较,未见数据差异(P>0.05);CT检查总检出准确率高于X线检查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对于骨折关节面塌陷程度总检出准确率高于X线检查数据(P<0.05)。CT检查对于胫骨平台骨折错位程度总检出准确率显示高于X线检查数据(P<0.05)。结论 基于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行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相较X线检查更具应用价值,可得到较高的检出率,便于对骨折关节面塌陷程度、骨折错位程度做出有效判断,为临床后续手术提供有效方案,值得推广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CT三维重建技术探讨后Pilon骨折影像形态学特点
20
作者 何汝远 柯友鹏 胡飞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4期59-61,64,共4页
目的:基于大数据的CT三维重建技术探讨后Pilon骨折影像形态学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2月东莞市谢岗医院收治的后Pilon骨折患者42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治疗的后踝骨折患者3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CT检查,并基于大数据完成C... 目的:基于大数据的CT三维重建技术探讨后Pilon骨折影像形态学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2月东莞市谢岗医院收治的后Pilon骨折患者42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治疗的后踝骨折患者3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CT检查,并基于大数据完成CT三维重建,比较两组骨折块的大小、形态、α角、横切面骨折块面积与胫骨远端面积的比值(FAR1)、β角、矢状面骨折块面积与骨折线顶线下筋骨远端面积的比值(FAR2)、骨折线分布的差异;对于观察组患者,根据骨折块大小、形态及骨折线分布等完成术前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法,评估骨折移位方向及程度、骨缺损情况、是否存在软组织夹杂于骨折块中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可分为后内侧(24例)和后外侧(16例)两大类骨折块类型,其中后内侧骨折患者发生于距骨半脱位或脱位。两组的FAR1、FAR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α角和β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Pilon骨折干预后骨折移位方向及程度、骨缺损情况、是否存在软组织夹杂于骨折块中间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大数据的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后Pilon骨折患者中,具有明显的影像学形态,能完成术前评估,指导患者治疗,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ct三维重建技术 后Pilon骨折 后踝骨折 术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