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南河源锂矿床伟晶岩岩石成因及其锂超常富集机制:来自锆石、磷灰石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的约束
1
作者 冯莲花 田世洪 +5 位作者 李海立 孙建东 龚迎莉 杨世文 黄昌祺 刘文斌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7-1251,共35页
锂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推动世界前进的金属”。华南是我国花岗岩型铌、钽、锂等稀有稀土金属矿产重要产地,其中江西省伟晶岩型锂矿床主要集中分布在赣南地区,被认为与会同岩体密切相关。然而,伟晶岩岩石... 锂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推动世界前进的金属”。华南是我国花岗岩型铌、钽、锂等稀有稀土金属矿产重要产地,其中江西省伟晶岩型锂矿床主要集中分布在赣南地区,被认为与会同岩体密切相关。然而,伟晶岩岩石成因及其锂超常富集机制尚未得到很好理解和揭示。本文以江西省伟晶岩型锂矿床的典型代表——河源锂矿床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成岩成矿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Nd同位素研究,查明伟晶岩岩石成因,揭示锂超常富集机制,建立伟晶岩型锂矿床成矿模型,解开江西省伟晶岩型锂矿床成因难题。研究获得会同复式岩体细粒碱长花岗岩和粗粒黑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08.7±2.8Ma和401.2±2.7Ma,获得含锂辉石伟晶岩中磷灰石U-Pb年龄387±10Ma,在误差范围内与会同复式岩体锆石U-Pb年龄基本一致,表明锂辉石成矿作用与会同岩体具有成因联系。粗粒黑云母花岗岩表现出A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含量高(∑REE平均值为276.57×10^(-6)),高硅(69.81%~75.31%),适度富碱(K 2O:3.96%~6.16%,Na_(2)O:2.22%~3.25%),具有较为明显的Eu负异常(δEu平均值0.34),10000Ga/Al比值范围为2.98~3.76(>2.6),高场强元素Zr+Nb+Ce+Y含量范围为408.3×10^(-6)~544.1×10^(-6)(>350×10^(-6))。细粒碱长花岗岩则表现出过铝质高分异S型花岗岩特征:低的TiO_(2)、Fe_(2)O_(3)、CaO、MgO、∑REE、Nb/Ta、Zr/Hf比值,更高的Li、Rb、Cs和分馏效应(La/Yb)N;白云母矿物的存在;且其所有样品均出现标准刚玉分子,质量分数范围为2.87%~3.56%,均大于1%;铝饱和指数(A/CNK)均大于1.1;Th和Y含量低,且Th、Y与Rb呈现负相关关系。前后两者εNd(t)同位素比值分别为-9.43~-9.10、-13.49~-13.35,Nd同位素组成非常均一,能较好地反映源区的特征,粗粒黑云母花岗岩(A型)应源自下地壳部分熔融,细粒碱长花岗岩(S型)可能为中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会同岩体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碱长花岗岩Li含量为35.5×10^(-6)~103×10^(-6),变质沉积岩Li含量高达71.4×10^(-6)~1390×10^(-6)(平均值为662.36×10^(-6));伟晶岩型锂等稀有金属物质来自富锂变质沉积岩的重熔,大规模的复式会同花岗岩体提供持久充足的热源,以(热隆)形态上侵形成以花岗岩基为中心,边缘为围岩(变质沉积岩)遭受高温熔融,从而使富Li的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富Li的伟晶质岩浆。从研究中获得找矿启示:地层上变质沉积岩锂含量超常展布区为首要勘查目标,伟晶岩型锂矿床的形成是构造、岩浆与含矿热液Li异常分布相互耦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岩石成因 锂超常富集机制 U-PB定年 全岩地球化学 赣南河源锂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中早古生代贵溪淡色花岗岩成因:来自全岩地球化学的约束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振韬 洪文涛 赵子豪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0-436,共17页
本文对赣中贵溪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探讨了其成因类型、源区性质、熔融机制和地球动力学背景。贵溪花岗岩岩性为白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438±5 Ma。全岩主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贵溪花岗岩表现为... 本文对赣中贵溪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探讨了其成因类型、源区性质、熔融机制和地球动力学背景。贵溪花岗岩岩性为白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438±5 Ma。全岩主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贵溪花岗岩表现为高硅、高钾、贫镁、贫钙和强过铝质的特征。贵溪花岗岩LREE/HREE为7.35~10.4,(La/Yb)N为8.08~15.0,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的特点,且相对富集Rb、Th、U和K,亏损Sr、Ba、Ta、Nb。相对较高的全岩Nb/Ta、Zr/Hf、K/Rb和Eu/Eu~*值以及较低的TE1,3值,说明贵溪花岗岩并非高分异花岗岩。较低的Zr+Nb+Ce+Y(<200×10^(-6))和Ga/Al值(<2.5)、高的A/CNK值(>1.2)以及富铝矿物白云母的出现和镁铁质暗色矿物的缺失说明贵溪花岗岩在岩石成因类型上应属于S型花岗岩。富集的全岩Nd同位素组成(ε_(Nd)(t)=-11)、高的Rb/Sr比值(>2)、中等的轻稀土饱和温度和锆饱和温度(699℃~794℃)以及贫钛(<0.2%)的特征,说明贵溪花岗岩的源区为古老变沉积岩,其形成于白云母脱水熔融作用。贵溪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而非俯冲环境,华南早古生代的构造属性应为陆内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花岗岩 华南 早古生代 岩石成因 全岩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太平洋海山群玄武岩磷酸盐化特征及其对全岩地球化学的影响
3
作者 王世奇 叶现韬 +1 位作者 张传林 石学法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80,共14页
大洋玄武岩是研究地幔不均一性、岩浆起源与演化的重要对象。然而,由于其长期与周围的海水相互作用,极易发生蚀变和次生变化。磷酸盐化是大洋玄武岩最常见的次生变化之一,会影响到其全岩地球化学成分,且目前仍没有去除磷酸盐化的有效方... 大洋玄武岩是研究地幔不均一性、岩浆起源与演化的重要对象。然而,由于其长期与周围的海水相互作用,极易发生蚀变和次生变化。磷酸盐化是大洋玄武岩最常见的次生变化之一,会影响到其全岩地球化学成分,且目前仍没有去除磷酸盐化的有效方法。因此,研究磷酸盐化特征以及评估其对玄武岩全岩地球化学成分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太平洋海山群(九皋和紫檀海山)玄武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能谱面扫描元素分布图、主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揭示玄武岩的磷酸盐化特征,评估磷酸盐化对其全岩主微量元素的影响。面扫描元素分布图显示,中太平洋海山群玄武岩的磷酸盐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玄武岩气孔和裂隙周围,以交代早期的碳酸盐化基质,形成细小的磷酸盐矿物,呈浸染状分布在玄武岩基质中为特点,并且磷酸盐化会不同程度地改变玄武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成分:比如磷酸盐化会使玄武岩的MgO、CaO、Na_(2)O、MnO含量降低,K_(2)O和Fe_(2)O_(3)T含量升高,同时也会对相容元素(如Cr、Co、Ni等)、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Cs等)和稀土元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磷酸盐化过程中,玄武岩的Al_(2)O_(3)、SiO_(2)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和Ti)几乎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磷酸盐化 全岩地球化学 海山群 中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各玛龙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智 夏楚林 +2 位作者 韩芝弘 孙方余 魏密密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81,共17页
各玛龙地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南部,该地区构造活动与岩浆活动强烈。本文以两件花岗闪长岩和两件英云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全岩元素组成研究,探讨岩石成因类型和岩浆源区特征,分析闪长岩的构造演化环... 各玛龙地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南部,该地区构造活动与岩浆活动强烈。本文以两件花岗闪长岩和两件英云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全岩元素组成研究,探讨岩石成因类型和岩浆源区特征,分析闪长岩的构造演化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两件具有代表性的闪长岩样品成岩年龄分别为405.3±1.1 Ma和405.8±1.2 Ma,说明成岩时代为早泥盆世;4件闪长岩样品具有高硅、高铝、高碱、贫钙、贫镁、弱过铝质特征,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4件样品中未发育S型花岗岩的代表性矿物,并且Rb/Sr值为0.32~0.43,均小于0.9,A/CNK值为0.98~1.09,均小于1.1,符合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分析La-La/Sm图解与(Zr+Nb+Ce+Y)-(Na_(2)O+K_(2)O)/CaO图解,同时结合Nb/Ta、Zr/Hf、Nb/U、Rb/Sr、Ti/Y、Ti/Zr值,可以得知各玛龙地区闪长岩是由地壳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并且可能伴有幔源物质的参与。结合前人研究及(Y+Nb)-Rb图解与Rb/30-Hf-Ta*3图解可知,各玛龙地区闪长岩形成于早泥盆世东昆仑造山带的后碰撞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 锆石U-PB定年 全岩地球化学分析 后碰撞伸展 各玛龙地区 东昆仑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天水地区志留纪利桥花岗岩的岩石成因——来自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的约束
5
作者 李国倩 周开 +4 位作者 李云帅 张建新 武亚威 郭祺 毛小红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43,共14页
花岗岩在探讨大陆地壳生长与演化、造山带的形成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西秦岭天水地区利桥花岗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组成,锆石U-Pb年代学表明岩体结晶年龄为439±3 Ma。利桥花岗岩具有高硅... 花岗岩在探讨大陆地壳生长与演化、造山带的形成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西秦岭天水地区利桥花岗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组成,锆石U-Pb年代学表明岩体结晶年龄为439±3 Ma。利桥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的特征,其铝饱和指数A/CNK值介于1.01~1.16之间,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钙碱性花岗岩。利桥花岗岩富集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a、Ce等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具有俯冲带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利桥花岗岩具有较低的Mg#值(25~41),且La/Yb-La、La/Sm-La图解显示该花岗岩在形成明显与部分熔融作用相关,此外岩体中的镁铁质微粒包体和正的锆石εHf(t)值,表明这些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有幔源物质的贡献。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我们认为利桥花岗岩是弧-陆碰撞前俯冲洋壳中先存的基性岩或新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所致,当然也不排除其为大陆边缘弧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全岩地球化学 花岗岩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黑刺沟金矿区晚奥陶世花岗斑岩的成因: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积清 王秉璋 +3 位作者 王涛 王明 李青 马永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73-2185,共13页
黑刺沟金矿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区内花岗斑岩呈脉状沿北西向构造与金矿化带近平行产出,是近年勘查工作新圈定的与金矿化有成因关系的酸性岩脉。对研究区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Pb-Hf同位素研究,探... 黑刺沟金矿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区内花岗斑岩呈脉状沿北西向构造与金矿化带近平行产出,是近年勘查工作新圈定的与金矿化有成因关系的酸性岩脉。对研究区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Pb-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岩浆源区等。研究结果表明,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445.8±2.4 Ma(MSWD=0.36),形成时间为晚奥陶世。岩石SiO_(2)含量在75.17%~78.94%之间,K_(2)O+Na_(2)O含量为5.49%~7.07%,K_(2)O/Na_(2)O=0.01~0.03,相对贫钾富钠,贫MnO(0.05%~0.07%)、MgO(0.08%~0.25%)、P_(2)O_(5)(0.07%~0.08%)和TiO_(2)(0.15%~0.18%),属低钾钙碱性岩石系列。A/CNK值为0.92~0.99,A/NK值为1.1~1.14,为准铝质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介于132.4×10^(-6)~183.95×10^(-6)之间,LREE/HREE=8.04~8.78,微量元素显示Ba、Th、Pb相对富集,K、P、Ti亏损,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Sr-Nd-Pb-Hf同位素显示,样品具有高的I_(Sr)值(0.7133~0.7158),低ε_(Nd)(t)值(-4.45~-5.15),t_(DM)年龄为1.54~1.6 Ga,初始铅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_(i)=18.218~18.375,(^(207)Pb/^(204)Pb)_(i)=15.63~15.738,(^(208)Pb/^(204)Pb)_(i)=38.22~38.544,锆石ε_(Hf)(t)值为-11.12~+0.13,t_(DM2)=1.42~1.65 Ga。综合认为,花岗斑岩形成于晚奥陶世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消减环境下的陆缘弧环境,岩浆来源于下地壳中—古元古代物质的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刺沟花岗斑岩 岩石成因 LA-ICP-MS锆石U-PB年龄 Sr-Nd-Pb-Hf同位素 全岩地球化学 晚奥陶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瓦纳大陆北缘安第斯型造山带:藏北安多奥陶纪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培远 翟庆国 +4 位作者 赵国春 唐跃 朱志才 王伟 吴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0-544,共15页
随着近年来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青藏高原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已经日趋清晰,但是对于青藏高原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演化历史的认知程度仍然很低。本文报道了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安多地区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 随着近年来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青藏高原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已经日趋清晰,但是对于青藏高原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演化历史的认知程度仍然很低。本文报道了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安多地区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这些花岗岩形成于早奥陶世(481~487Ma),为Ⅰ型花岗岩具有不均一的锆石ε_(Hf)(t)值(-5.8~+0.6),可能形成于壳源和幔源岩浆的混合作用,随后经历了广泛的结晶分异过程。拉萨地块的埃迪卡拉纪-奥陶纪Ⅰ型花岗岩具有Sr/Y比值降低和锆石ε_(Hf)(t)值升高的演化趋势,指示伸展环境下的幔源岩浆上涌过程。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可知,安多地区奥陶纪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与早古生代冈瓦纳大陆北缘的洋壳俯冲和陆块拼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安多 花岗岩 全岩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成岩和成矿作用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郭春丽 刘泽坤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7-961,共35页
自20世纪50年代江西龙回和陡水岩体被发现,至今华南地区已经有160多个花岗质岩体被确认形成于加里东期(主要包含奥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其中只有14个岩体与金属矿(以钨矿为主,含少量钼、铜、锡和金矿)有成因关系,11个岩体与稀土矿有... 自20世纪50年代江西龙回和陡水岩体被发现,至今华南地区已经有160多个花岗质岩体被确认形成于加里东期(主要包含奥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其中只有14个岩体与金属矿(以钨矿为主,含少量钼、铜、锡和金矿)有成因关系,11个岩体与稀土矿有成因关系。前人对加里东期花岗岩特征的归纳主要集中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动力学等方面,而极少对该期成矿作用进行系统总结。通过搜集和整理已公开发表的280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中的800个成岩和成矿年龄,1248个样品的全岩主量、微量元素数据,428个样品的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和2352个测试点的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从以下4个方面对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含矿性特征进行了梳理:①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的年龄峰值均集中在440~420 Ma;②成金属矿的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大瑶山和桂北—桂东北地区,虽然都是以钨矿为主的岩石,但是这两个地区花岗岩的源区物质和分异程度均具有差异性;③成稀土矿的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武夷和南岭地区,前者大多数发生了变质作用,而后者以块状构造为主;④与奥陶纪和泥盆纪花岗岩相比,志留纪花岗岩的分布面积最广,岩性最宽泛,物质来源也最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期花岗岩 钨多金属矿 稀土矿 全岩地球化学 全岩Sr-Nd同位素 锆石Lu-Hf同位素 岩浆来源 结晶分异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北成矿带冰沟南铜镍矿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闫佳铭 孙丰月 +4 位作者 陈广俊 钱烨 李良 王超 何书跃 《世界地质》 CAS 2016年第3期729-737,共9页
通过对东昆北成矿带冰沟南铜镍矿辉长岩的全岩地球化学进行分析,以确定该岩体的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冰沟南辉长岩3;02的含量为49.72%~51.58%,岩石系列为钙碱性。稀土元素球粒陨石分配模式为轻稀土略富集型,5Eu为1.26~1.54,... 通过对东昆北成矿带冰沟南铜镍矿辉长岩的全岩地球化学进行分析,以确定该岩体的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冰沟南辉长岩3;02的含量为49.72%~51.58%,岩石系列为钙碱性。稀土元素球粒陨石分配模式为轻稀土略富集型,5Eu为1.26~1.54,轻微正Eu异常。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K,相对亏损P。岩体中的La/Sm、Th/La和Nb/U比值显示在就位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研究认为,岩体的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结合区域演化,认为岩体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沟南铜镍矿 辉长岩 全岩地球化学 岩浆源区 构造环境 东昆北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丁青地幔橄榄岩成因:来自钻孔ZK02地幔橄榄岩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约束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向珍 熊发挥 +4 位作者 张承杰 陈建 张然 闫金禹 杨经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44-2970,共27页
丁青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是该缝合带出露面积最大的蛇绿岩。为查明岩体成因,在丁青东岩体中实施了一口165.19m的钻孔。除最顶部有约0.5m厚的第四系残坡积物外,其余均为地幔橄榄岩。结合显微镜鉴定将岩心划分出17个岩性单元... 丁青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是该缝合带出露面积最大的蛇绿岩。为查明岩体成因,在丁青东岩体中实施了一口165.19m的钻孔。除最顶部有约0.5m厚的第四系残坡积物外,其余均为地幔橄榄岩。结合显微镜鉴定将岩心划分出17个岩性单元层,岩性主要以方辉橄榄岩为主,夹少量纯橄岩和含铬铁矿纯橄岩。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的Fo变化于88.79~93.73,铬尖晶石的Cr^(#)变化于44.33~81.66,揭示丁青地幔橄榄岩可能经历过约20%~40%的中高度部分熔融作用;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具有富镁(MgO=45.98%~49.45%)、贫铝(Al_(2)O_(3)=0.19%~1.37%)和贫钙(CaO=0.28%~0.70%)的特点,属于熔融程度较高的地幔残余物质。岩石具有明显不同于阿尔卑斯蛇绿岩的轻稀土元素富集特征,指示区内地幔橄榄岩先经历了较强程度的部分熔融,后经历了俯冲消减过程中的流体交代。利用地幔橄榄岩中的铬尖晶石成分计算母熔体Al_(2)O_(3)含量对应的FeO/MgO值,与不同构造环境原始岩浆成分相比较,发现丁青地幔橄榄岩母熔体大多处于玻安岩中。纯橄岩氧逸度估算FMQ=-3.05~-0.71,方辉橄榄岩氧逸度FMQ=-3.89~+1.47,显示丁青地幔橄榄岩有俯冲作用的参与。通过丁青钻孔岩心的研究,提出丁青东岩体可能形成于俯冲带之上的弧前环境这一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橄榄岩 全岩地球化学 氧逸度 丁青蛇绿岩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怒成矿带西段江玛南铜银矿区石英闪长玢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腾 王立强 +2 位作者 王勇 郑斯伦 胡宇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4-894,共11页
西藏革吉县江玛—赛登地区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内近两年发现的成矿潜力较好的地区之一。本文对江玛南铜银矿点的石英闪长玢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研究。利用LA-ICP-MS测得206Pb/238U年龄为(118.6±... 西藏革吉县江玛—赛登地区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内近两年发现的成矿潜力较好的地区之一。本文对江玛南铜银矿点的石英闪长玢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研究。利用LA-ICP-MS测得206Pb/238U年龄为(118.6±2.8)Ma(N=13,MSWD=3.8),此年龄可解释为石英闪长玢岩成岩年龄。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显示,石英闪长玢岩属于中钾钙碱性准铝质I型花岗岩。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REE/HREE=9.37~9.76),富集轻稀土元素;δEu值为0.94~0.9,Eu负异常不甚明显。岩石相对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Zr、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岛弧岩浆岩的岩石化学属性。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锆石εHf(t)值为+7.9^+11.2,平均值为+9.5,两阶段模式年龄TDM C=456~675 Ma,表现出明显的幔源成岩物质来源特征。通过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Hf同位素及区域综合对比研究,认为江玛南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南向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玢岩 LA-ICP-MS 锆石U-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 全岩地球化学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缘上二叠统宣威组顶部泥岩、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詹宏宇 何青 +7 位作者 曾方侣 邓煜霖 王旭辉 李亮 娄渝明 谢富伟 王勇 郎兴海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103,共21页
沉积物源分析是认识盆山演化的重要途径。了解四川盆地西南缘上二叠统宣威组物源,对于重建晚二叠世扬子克拉通周缘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峨眉山地区宣威组顶部泥岩、砂岩开展了岩石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进行了物源、沉积环境和构造... 沉积物源分析是认识盆山演化的重要途径。了解四川盆地西南缘上二叠统宣威组物源,对于重建晚二叠世扬子克拉通周缘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峨眉山地区宣威组顶部泥岩、砂岩开展了岩石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进行了物源、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的研究。宣威组泥岩主要成分为黏土矿物,SiO_(2)含量(平均49.42%)中等;砂岩成分大部分为火山岩屑,含有少量石英及长石,具中等的SiO_(2)含量(平均44.12%),属于杂砂岩系列。泥岩与砂岩均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较右倾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微量元素相对大陆上地壳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Zr),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如Sr、Ba)。根据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结合已发表的扬子克拉通周缘二叠系沉积岩数据,认为上二叠统宣威组顶部沉积岩物源区经历了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沉积古环境为富氧的淡水沉积环境;宣威组顶部沉积物物源不仅来自于近源搬运的峨眉山高Ti玄武岩,还接受了扬子克拉通的补给,扬子克拉通西缘晚二叠世时期是活动大陆边缘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克拉通 晚二叠世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全岩地球化学 宣威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扎布耶茶卡北部早白垩世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云岭 黄柏鑫 +4 位作者 贾小川 杨学俊 叶春林 吕志伟 杨蕻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83-1799,共17页
中冈底斯带在早白垩世发生的大规模岩浆爆发事件的成因模式仍然存在争议。对中冈底斯带扎布耶茶卡北部区域岩浆岩的野外特征、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扎布耶茶卡北部岩体主要侵位于142Ma和100Ma,2期岩浆作用... 中冈底斯带在早白垩世发生的大规模岩浆爆发事件的成因模式仍然存在争议。对中冈底斯带扎布耶茶卡北部区域岩浆岩的野外特征、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扎布耶茶卡北部岩体主要侵位于142Ma和100Ma,2期岩浆作用均包含中酸性岩体和辉长岩脉体。第一期(约142Ma)岩体属I型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质岩体,第二期(约100Ma)岩体为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闪长质岩体。2期中酸性岩体均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并显示强烈的壳-幔岩浆混合特征。结合前人研究资料,扎布耶茶卡北部第一期花岗质岩体及辉长岩脉为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壳板片回转引起的岩浆作用;第二期闪长质岩体及辉长岩脉为班公湖-怒江洋壳板片断离的岩浆作用的响应。该研究成果为班公湖-怒江洋的南向俯冲、板片回转和板片断离演化模式提供了岩浆作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冈底斯带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全岩地球化学 班公湖-怒江洋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哈珠地区晚古生代花岗岩类年代学与地球化学测试数据集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邦方 段连峰 +2 位作者 李敏 牛文超 任云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0-62,共23页
本数据集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内蒙古1:50000哈珠幅、哈珠东山幅、哈珠南山幅和砾石滩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在详细开展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岩石分析测试整理而成。本文汇集了内蒙古北山哈珠地区晚古生代花岗岩类样... 本数据集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内蒙古1:50000哈珠幅、哈珠东山幅、哈珠南山幅和砾石滩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在详细开展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岩石分析测试整理而成。本文汇集了内蒙古北山哈珠地区晚古生代花岗岩类样品的测试数据,岩石类型包括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碱性长石花岗岩。锆石年代学数据显示该类岩石的形成时代为石炭纪–二叠纪,岩石全岩常量和微量元素数据表明石炭纪花岗岩类为准铝质–弱过铝质、中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右倾分布特征;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等,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反映了岩浆形成于与俯冲带有关的陆缘弧环境。而二叠纪花岗岩类则表现为高硅、富碱、准铝、贫镁的特征,为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该类岩石同样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但碱性长石花岗岩内发育文象结构,且花岗闪长岩内发育大规模水晶晶洞,指示二叠纪岩体就位于伸展环境。两者相结合可以为研究北山地区红石山–百合山洋的俯冲极性及构造演化提供依据与基础数据支持。本数据集为Excel表格型数据,包括2个.xls类型文件(Geochemistry dataHZ.xls,Zircon U–Pb datingdataHZ.xls),分别记录了27件样品的地球化学数据与11件样品的锆石U–Pb测年数据。本数据集测试样品均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实验室完成,数据质量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 哈珠 花岗岩 石炭纪–二叠纪 全岩地球化学数据 锆石U–Pb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切里湖豆荚状铬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15
作者 闫金禹 熊发挥 +5 位作者 徐向珍 张承杰 卢雨潇 何兰芳 王天泽 杨经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294-4311,共18页
切里湖蛇绿岩出露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蕴含较为丰富的铬铁矿资源。蛇绿岩主要由蚀变地幔橄榄岩、辉长岩和辉绿岩组成,铬铁矿矿体呈透镜状分布在地幔橄榄岩内部。切里湖地幔橄榄岩橄榄石Fo(90.06~90.74)和铬尖晶石Cr#值(67.45~85.42... 切里湖蛇绿岩出露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蕴含较为丰富的铬铁矿资源。蛇绿岩主要由蚀变地幔橄榄岩、辉长岩和辉绿岩组成,铬铁矿矿体呈透镜状分布在地幔橄榄岩内部。切里湖地幔橄榄岩橄榄石Fo(90.06~90.74)和铬尖晶石Cr#值(67.45~85.42)较高,全岩富集MgO、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如Rb、Ba等),亏损Al_(2)O_(3)、CaO、高场强元素(HFSE,如Th、Ta、Ce、Nb)和PPGE(Rh、Pt、Pd),这些特征与缝合带其他地幔橄榄岩相似,指示它们具有深海地幔橄榄岩及弧前地幔橄榄岩特征,经历了早期高程度熔体抽取和晚期熔体交代过程。切里湖铬铁矿矿石具有致密块状和浸染状构造,包含磁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多种包裹体。铬铁矿Cr#值为65.5~75.8,Mg#值为64.89~76.04,平衡熔体显示出玻安质熔体的亲缘性。与地幔橄榄岩相比,切里湖铬铁矿的IPGE与PPGE分馏更加明显,IPGE更加富集。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Δlgf_(O2)(FMQ)的相近,介于-1.97~0.69之间,表明两者起源于相同的构造背景。对比其他蛇绿岩,认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蛇绿岩起源于大洋中脊环境,后受到了俯冲带的影响,显示多阶段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地幔橄榄岩 全岩地球化学 蛇绿岩 铬铁矿 切里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霍吉河钼矿床成矿时代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杜晓慧 张勇 《资源与产业》 2015年第1期48-55,共8页
黑龙江霍吉河钼矿床为大型斑岩型矿床,矿体赋存在花岗闪长岩体内。成矿过程包括石英-黄铁矿、石英-辉钼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以及石英-碳酸盐4个阶段。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矿石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分析,获得模式年龄... 黑龙江霍吉河钼矿床为大型斑岩型矿床,矿体赋存在花岗闪长岩体内。成矿过程包括石英-黄铁矿、石英-辉钼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以及石英-碳酸盐4个阶段。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矿石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分析,获得模式年龄为176.9±2.4-178.7±2.4 Ma,加权平均值177.6±1.1 Ma,等时线年龄176.6±3.2 Ma,表明霍吉河钼矿床形成于早侏罗世晚期。含矿花岗闪长岩的硅含量较高,富碱,里特曼指数为2.19-3.78,A/CNK为1.05-1.12,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分布形式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微量元素总体显示相对富集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为燕山早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陆缘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吉河钼矿床 RE-OS同位素测年 全岩元素地球化学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鸡笼山矽卡岩型铜金钼矿床花岗闪长斑岩对成岩-成矿的指示:来自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兆强 张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80-1493,共14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燕山期古太平洋板块NW向俯冲背景下壳幔相互作用的外部响应,是长期成岩-成矿作用的直接结果,但丰山矿田的成岩-成矿事件并未得到深入的分析。以鄂东南丰山矿田鸡笼山矽卡岩型铜金钼矿床中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斑岩为...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燕山期古太平洋板块NW向俯冲背景下壳幔相互作用的外部响应,是长期成岩-成矿作用的直接结果,但丰山矿田的成岩-成矿事件并未得到深入的分析。以鄂东南丰山矿田鸡笼山矽卡岩型铜金钼矿床中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全岩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析,探讨丰山矿田的成岩-成矿过程。研究结果显示,来自鸡笼山矿床的花岗闪长斑岩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A/CNK值多小于1),并且具有埃达克岩特征(高Sr/Y值);锆石U-Pb年龄为147.5±1.4 Ma,表明成矿岩体在晚侏罗世就位。综合已有研究,提出鸡笼山矿床成矿岩体为具有火山弧岩浆特征的埃达克质花岗岩,成矿岩体由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且岩浆上升过程中,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丰山矿田成岩-成矿事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丰山矿田存在152~145 Ma和142~138 Ma两期成岩-成矿作用,第一期成岩-成矿事件对应形成斑岩-矽卡岩型铜-金-钼矿,第二期成岩-成矿事件对应形成斑岩型成矿系统。由于研究区西南侧和东北侧差异性隆升-剥蚀由大到小,东北侧丰山洞矿区现今保留完好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金-钼矿和外围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组成的斑岩型成矿系统,而其西南侧鸡笼山(斑岩-)矽卡岩型铜-金-钼矿外围无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最西南侧的白果树岩体则剥蚀殆尽不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斑岩 锆石U-PB年龄 全岩地球化学 鸡笼山 丰山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北地体晚侏罗世花岗岩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和同位素特征
18
作者 屈鑫 毛先成 +1 位作者 钟慧婷 段宇玺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2年第5期591-606,共16页
华北克拉通(NCC)东部胶北地体在晚侏罗世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前人对晚侏罗世花岗岩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在花岗岩具体的岩浆物质来源方面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对胶西北地层的两期晚侏罗世花岗岩(玲珑和栾家河)进行了岩石学和全岩地球... 华北克拉通(NCC)东部胶北地体在晚侏罗世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前人对晚侏罗世花岗岩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在花岗岩具体的岩浆物质来源方面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对胶西北地层的两期晚侏罗世花岗岩(玲珑和栾家河)进行了岩石学和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O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玲珑花岗岩的形成比栾家河花岗岩早约6 Myr (分别为158 Ma和152 Ma),与两者侵入关系一致。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玲珑和栾家河花岗岩,同属亚碱性岩石,具有高Sr,Sr/Y值,低Y的埃达克质岩石特征。花岗岩高δ18O值和继承锆石年龄频谱,表明玲珑和栾家河花岗岩是由NCC和杨子克拉通的古代加厚的下部大陆地壳部分熔化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北地体 全岩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O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洼兴Mo多金属矿区花岗岩成因及其对成矿的指示
19
作者 易陈龙 史冬岩 +7 位作者 张兴春 蓝江波 王洪超 荣学谦 邓聚庭 汪殿钟 杨宗永 朱经经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112,共26页
洼兴Mo多金属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中段,是区域内新发现、正在勘探的斑岩型矿床。矿区内发育多期岩浆活动,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MG)、花岗闪长岩(GD)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BMG)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77±1.9 Ma~17... 洼兴Mo多金属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中段,是区域内新发现、正在勘探的斑岩型矿床。矿区内发育多期岩浆活动,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MG)、花岗闪长岩(GD)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BMG)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77±1.9 Ma~174±1.2 Ma、170±1.9 Ma~169±2.1 Ma和172±1.5 Ma~172±1.4 Ma。三类花岗岩均以富硅(64.41%~77.7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P(P2O5=0.02%~0.21%)和Nb、Ta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其铝饱和指数(A/CNK)在0.99~1.21之间,为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全岩Nb/Ta值(7~13)与地壳可类比,三类花岗岩锆石εHf(t)值为3.9~18.8,表明其可能主要来源于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暗色微粒包体(MMEs)的广泛发育暗示可能有一定的地幔物质加入。综合区域构造演化史,认为研究区花岗岩可能形成于佳木斯和松嫩地块碰撞晚期-碰撞后的构造背景。矿区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别与Cu-W、Mo-W矿化具有较好的空间耦合关系,且二者的侵位年龄与辉钼矿Re-Os加权平均年龄(169.0±2.2 Ma;MSWD=0.042)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暗示二者可能为成矿岩体,而二长花岗岩则为成矿前贫矿岩体。结合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特征和岩相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可能为同期岩浆不同演化程度的产物,更高的演化程度可能有利于岩浆中Mo的富集。矿区成矿期花岗岩(La/Yb)_(N)值较成矿前花岗岩显著降低,表明该地区在此期间发生了挤压-伸展的构造转换,此种转换可能有利于大规模岩浆-流体的累积和集中释放,从而有利于Mo矿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花岗岩 全岩地球化学 年代学 壳幔混合 构造背景转换 Mo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东巧豆荚状铬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20
作者 张博扬 熊发挥 +5 位作者 徐向珍 邱添 张承杰 何兰芳 王天泽 杨经绥 《地质学报》 EI CAS 2024年第11期3368-3392,共25页
东巧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北部,岩石组合为方辉橄榄岩、纯橄岩、铬铁岩、辉长岩、辉石岩、玄武岩和少量的硅质岩。东巧铬铁矿石的铬尖晶石化学成分表明岩体内同时存在高铬型铬铁矿(Cr#值为60.7~79.8,Mg#值为57.2~68.1)和高... 东巧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北部,岩石组合为方辉橄榄岩、纯橄岩、铬铁岩、辉长岩、辉石岩、玄武岩和少量的硅质岩。东巧铬铁矿石的铬尖晶石化学成分表明岩体内同时存在高铬型铬铁矿(Cr#值为60.7~79.8,Mg#值为57.2~68.1)和高铝型铬铁矿(Cr#值为56.4~59.6,Mg#值为67.2~72.7)。高铬型铬铁矿体多呈稠密浸染状,部分为致密块状,而高铝型铬铁矿体规模较小,兼具稠密浸染状和稀疏浸染状。两种铬铁矿矿体的围岩都是纯橄岩,并且矿体以透镜状分布于方辉橄榄岩中。从纯橄岩包壳到条带浸染状铬铁矿石的过渡带中,铬尖晶石呈Cr#值增加(67.2~68.5),Mg#值降低(57.4~74.6)的特点,表明东巧地幔橄榄岩及其铬铁矿可能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熔-岩反应。方辉橄榄岩中橄榄石Fo值为91.2~92.3,铬尖晶石Cr#值为70.2~75.1;纯橄岩橄榄石Fo值为92.7~92.9,铬尖晶石Cr#值为75.4~76.6,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丁青、切里湖、依拉山等岩体较为相似,表明东巧地幔橄榄岩形成条件可能与其相近。东巧地幔橄榄岩具有弧前地幔橄榄岩稀土元素特征,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与Izu-Bonin-Mariana具有极高相似性,指示东巧蛇绿岩可能形成于板块俯冲消减带上盘海底扩张环境。铬铁矿的铂族元素(PGE)配分模式与罗布莎高铬铬铁矿相似,具有富集IPGE、亏损PPGE的特点。对东巧地幔橄榄岩及其铬铁矿平衡熔体进行分析,高铬型铬铁矿形成于俯冲带上岛弧环境(SSZ型)的弧前盆地,高铝型铬铁矿形成于洋中脊型环境(MOR型),并对比班-怒带毗邻岩体,指示东巧地幔橄榄岩及其铬铁矿经历了MOR→SSZ的多期次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地幔橄榄岩 全岩/矿物地球化学 东巧铬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