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组织犯罪中的胁迫研究——对一个“黑帮”成长历程的入圈考察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64,共10页
当前,我国刑法理论对作为有组织犯罪常用手段的胁迫行为缺乏专门性的研究。对一个"黑帮"成长历程的入圈考察表明,暴力非但不是有组织犯罪的必要手段,(严重)暴力反倒是其法律风险的最大来源之一;贿赂"保护伞"亦不为... 当前,我国刑法理论对作为有组织犯罪常用手段的胁迫行为缺乏专门性的研究。对一个"黑帮"成长历程的入圈考察表明,暴力非但不是有组织犯罪的必要手段,(严重)暴力反倒是其法律风险的最大来源之一;贿赂"保护伞"亦不为黑帮生存发展所必需;一直被刑法忽略的一般胁迫行为已在现实社会互动中演化为黑帮生存发展的最优手段之一。与从前那种以"有组织暴力"为基石的黑社会组织一样,以"有组织胁迫"为主要犯罪手段的"黑帮"同样会侵害法益、破坏生活秩序,同时胁迫手段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黑帮"遭受刑事追诉的可能性,刑事立法亟待对此作出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犯罪 胁迫 暴力 黑帮 入圈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检验与刑法教义学的“翻新”——从经验方法拓展到研究取向转变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军 《中国法律评论》 CSSCI 2023年第3期139-151,共13页
逻辑方法一直都为法教义学家所擅长,强化经验方法的运用成为法教义学维护其“弱意义上的科学性”的关键。现实研究中,缺乏经验方法支撑的教义学研究很容易陷入某些难以自证的逻辑困境。不过,在引入经验方法的过程中如缺乏必要的方法训练... 逻辑方法一直都为法教义学家所擅长,强化经验方法的运用成为法教义学维护其“弱意义上的科学性”的关键。现实研究中,缺乏经验方法支撑的教义学研究很容易陷入某些难以自证的逻辑困境。不过,在引入经验方法的过程中如缺乏必要的方法训练,对经验方法的误用也可能为教义学研究设置某种难以自知的经验陷阱。在大量涉及隐秘性、敏感性、异常性问题的刑事法研究领域,“入圈考察”等贴近研究对象的经验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探索生活世界的阴影,清除法教义中的某些关键盲点,抵抗中产阶级刻板成见对法教义建构的负面影响,补强教义学研究主体建构视角弱势这一结构性短板,让以往研究中作为客体存在的“哑言他者”有机会作为主体(间接)参与法教义的建构过程,从而完成传统教义学研究从主客二分向主体间性的彻底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圈考察 主体建构 主体间性 经验研究
原文传递
法治建构与社会治理的“刑法依赖症”——以拐卖儿童犯罪的法律演进为中心 被引量:28
3
作者 赵军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86,共12页
"入圈考察"表明,"买卖"亲生子女的成因极为复杂,对儿童的影响并非全然负面,以刑罚严厉规制及强行"解救"的应对策略未必符合涉案儿童的实际生活利益,反倒可能堵塞儿童拐卖问题的潜在疏解管道。"买卖&... "入圈考察"表明,"买卖"亲生子女的成因极为复杂,对儿童的影响并非全然负面,以刑罚严厉规制及强行"解救"的应对策略未必符合涉案儿童的实际生活利益,反倒可能堵塞儿童拐卖问题的潜在疏解管道。"买卖"亲生子女的犯罪化、重罪化是多重力量在公共话语空间集结整合的结果,折射出我国社会治理中严重的刑法依赖倾向。在"犯罪化大提速"的现实背景下,为避免"刑法依赖症"对法治建构及社会治理造成损害,有必要创造更为宽松的话语空间,让更多异质、弱势、被压制的声音得以呈现,让社会治理及法律演进在多元、包容、均衡、理性、平和的话语生态中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圈考察 刑罚民粹主义 人口贩运 过度刑法化 最大利益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