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管道入侵定位检测的MEMS声传感器
1
作者 刘涛 豆涵杰 +5 位作者 李军 李志浩 张继轩 杨嘉倩 张明洋 牟笑静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4-637,共4页
管道入侵破坏会造成环境严重污染以及财产的重大损失,基于声学技术的管道破坏定位技术已成为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PMUT的MEMS声传感器,通过氧化铝-环氧树脂填充的方式实现了声阻抗匹配与高可靠性封装。将两个微机电系统(MEMS)声传... 管道入侵破坏会造成环境严重污染以及财产的重大损失,基于声学技术的管道破坏定位技术已成为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PMUT的MEMS声传感器,通过氧化铝-环氧树脂填充的方式实现了声阻抗匹配与高可靠性封装。将两个微机电系统(MEMS)声传感器安装在管道入侵定位检测系统中,并敲击管道模拟入侵场景,然后采集管道中传播的声信号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声信号在管道中的传播速度为2449 m/s,基于声信号的管道入侵定位检测方法的定位相对误差小于2%,证明了MEMS声传感器用于管道入侵定位监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声传感器 PMUT 管道入侵定位 声探测 声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数字转换技术的区域周界入侵定位系统研究
2
作者 王小燕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24-27,共4页
针对目前光纤安防入侵定位精度低的现实情况,设计了基于时间数字转换技术的区域周界入侵定位方案.为了部分实现该方案,通过单片机发送时间间隔为1ms的脉冲信号来模拟入侵信号.时间数字转换器通过测量这两个脉冲信号到达先后的顺序,得到... 针对目前光纤安防入侵定位精度低的现实情况,设计了基于时间数字转换技术的区域周界入侵定位方案.为了部分实现该方案,通过单片机发送时间间隔为1ms的脉冲信号来模拟入侵信号.时间数字转换器通过测量这两个脉冲信号到达先后的顺序,得到这两个脉冲信号到达的时间差,再通过SPI通讯方式将得到的时间间隔发送至主控芯片DSP,DSP在经过数据处理后,将处理结果分别发送至Labview及LCD1602中.Labview及LCD1602实时显示测量的时间间隔及确定入侵地点,并由Labview进行报警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防入侵定位 定位精度 时间数字转换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Φ-OTDR光纤预警系统的周界安防入侵定位 被引量:14
3
作者 董百合 江飞 邢冀川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3-477,共5页
由于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仪(Φ-OTDR,Phase-sensitive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光纤预警系统高灵敏度的特性,使其对于环境中的声波及瞬时高频噪声也异常敏感,如何提高信噪比,使有用信号在众多噪声中显现出来,实现精确定位,成... 由于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仪(Φ-OTDR,Phase-sensitive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光纤预警系统高灵敏度的特性,使其对于环境中的声波及瞬时高频噪声也异常敏感,如何提高信噪比,使有用信号在众多噪声中显现出来,实现精确定位,成为该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分析了Φ-OTDR分布式光纤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分离平均与差分、滑动平均与差分以及小波阈值去噪三种常用的定位算法。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分析了挖掘信号的功率谱分布随距离传播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一种利用小波高频分量进行定位的算法方案。实验证明小波高频分量定位算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信噪比为9.6033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分布式传感 Φ-OTDR 周界防护 小波去噪 入侵定位
原文传递
Windows陷阱系统中黑客入侵定位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平 《兵工自动化》 2007年第8期37-38,共2页
在分析黑客隐藏IP方法的基础上,利用部分现有程序,构建了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陷阱系统。同时根据入侵定位模块思想,设计其网络黑客定位系统。即通过搭建基本测试的蜜罐网络实现Winpot平台的搭建,并以触发程序和信息发送程序实现入侵... 在分析黑客隐藏IP方法的基础上,利用部分现有程序,构建了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陷阱系统。同时根据入侵定位模块思想,设计其网络黑客定位系统。即通过搭建基本测试的蜜罐网络实现Winpot平台的搭建,并以触发程序和信息发送程序实现入侵定位程序设计,最后采用延时发送等完善其信息发送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OWS操作系统 陷阱系统 入侵定位 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DT优化算法的局域网入侵定位与检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蔡娟 兰娅勋 刘源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3年第10期90-96,共7页
入侵检测方法可以在局域网攻击造成广泛破坏之前发现攻击,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为保证局域网的运行安全,提出基于GBDT优化算法的局域网入侵定位与检测方法;考虑局域网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构建局域网数学模型;在该模型下,根据不... 入侵检测方法可以在局域网攻击造成广泛破坏之前发现攻击,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为保证局域网的运行安全,提出基于GBDT优化算法的局域网入侵定位与检测方法;考虑局域网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构建局域网数学模型;在该模型下,根据不同入侵类型的攻击原理,设置入侵检测标准;局域网实时运行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提取局域网的运行特征;利用GBDT优化算法构建局域网入侵分类器,匹配局域网运行数据特征,追踪局域网入侵源位置,最终得出入侵源定位与入侵状态、类型的检测结果;通过性能测试实验,发现与传统方法相比,优化设计方法的入侵定位误差降低了5.75 m,入侵类型与入侵数量的正确检测率分别提高13.8%和15.4%,即优化设计方法在定位与检测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DT优化算法 局域网 入侵定位 入侵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陷阱网络系统中入侵定位的研究
6
作者 刘平 《兵工自动化》 2004年第4期34-35,共2页
在分析陷阱网络密钥不足和黑客隐藏IP的手段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陷阱网络模型的方法。在陷阱网络系统中增加入侵定位模块、置入入侵定位程序。该程序先检测入侵黑客,定向到陷阱系统,并自动加载IP定位程序到黑客电脑,将黑客IP地址等信息直... 在分析陷阱网络密钥不足和黑客隐藏IP的手段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陷阱网络模型的方法。在陷阱网络系统中增加入侵定位模块、置入入侵定位程序。该程序先检测入侵黑客,定向到陷阱系统,并自动加载IP定位程序到黑客电脑,将黑客IP地址等信息直接发送到日志代理服务器,解决密钥失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陷阱网络 入侵定位 IP定位 密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的泄漏电缆入侵检测定位算法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妍静 刘太君 +1 位作者 叶焱 张芳杰 《移动通信》 2020年第4期91-96,共6页
泄漏电缆入侵检测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较为复杂,为降低环境因素对泄露电缆入侵检测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算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处理大量的样本数据,并从数据中自动提取内在特性,实现泄漏电缆电磁入侵检测系统更低的... 泄漏电缆入侵检测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较为复杂,为降低环境因素对泄露电缆入侵检测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算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处理大量的样本数据,并从数据中自动提取内在特性,实现泄漏电缆电磁入侵检测系统更低的误报率、漏报率和更高的定位精度的目标,搭建了卷积神经网络入侵检测模型,并用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模型测试结果表示其具有低漏报率和误报率,定位精度可达到1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漏电缆 卷积神经网络 入侵检测 入侵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入侵检测的入侵者定位系统
8
作者 李小勇 刘东喜 +1 位作者 谷大武 白英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3-536,共4页
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基于网络入侵检测的入侵者定位系统.该系统利用分布在网络内的多个网络检测器检测网络攻击,并提取攻击指纹信息,由中央分析器对指纹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构造攻击路径,从而得到入侵者的网络地址.和已有各种方法相比,该... 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基于网络入侵检测的入侵者定位系统.该系统利用分布在网络内的多个网络检测器检测网络攻击,并提取攻击指纹信息,由中央分析器对指纹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构造攻击路径,从而得到入侵者的网络地址.和已有各种方法相比,该系统有更好的准确性、可扩展性和实时性,可有效地解决可控网络环境下的间接攻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入侵定位系统 入侵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补偿的光纤网络入侵节点精准定位策略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蔚 宿晓盼 毛伊敏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145,共5页
光纤网络节点受到入侵后易导致信息丢失,甚至导致整体网络系统瘫痪。为此,提出基于融合补偿的光纤网络入侵节点精准定位策略方法。利用汇聚链路的控制法分组检测网络节点并融合信息,利用融合滤波的控制方法,获取网络入侵节点与未被入侵... 光纤网络节点受到入侵后易导致信息丢失,甚至导致整体网络系统瘫痪。为此,提出基于融合补偿的光纤网络入侵节点精准定位策略方法。利用汇聚链路的控制法分组检测网络节点并融合信息,利用融合滤波的控制方法,获取网络入侵节点与未被入侵节点的差异化特性,确定关键节点位置,选择最佳公共节点补偿,满足节点对网络拓扑改变的最小原则,凭借信号分析法提取网络内异常信息特征,构建光纤网络入侵节点信号波束模型,提供定位输入数据,最后对整体网络状态预处理,建立网络检测模型,将异常特征信息输入至粒子群算法中,完成光纤网络入侵节点精准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入侵节点定位耗时较短,且定位平均误差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网络 融合补偿 差异化特性 信号分析法 入侵节点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噪声环境下网络小扰动入侵源定位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帅 罗天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7-251,共5页
非均匀噪声环境下网络小扰动数据入侵具有信号振幅小、攻击性强等特点,传统方法对小扰动入侵检测准确率低、漏报率高,不能对小扰动入侵源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检测。提出一种基于生物免疫学的入侵源定位检测系统设计,搭建适用于非均匀噪声... 非均匀噪声环境下网络小扰动数据入侵具有信号振幅小、攻击性强等特点,传统方法对小扰动入侵检测准确率低、漏报率高,不能对小扰动入侵源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检测。提出一种基于生物免疫学的入侵源定位检测系统设计,搭建适用于非均匀噪声环境下网络小扰动入侵检测的软硬件平台,对输入检测系统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模拟生物免疫系统信息处理机制,通过不断更新规则库识别出"友好"数据和"非友好"数据,最后进行亲和力计算和数据匹配,实现非均匀噪声环境下网络小扰动入侵源定位和检测。通过仿真试验证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完成对小扰动入侵源的定位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噪声环境下网络小扰动 生物免疫 入侵定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监督方法的周界入侵监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锋 刘太君 +3 位作者 吴绍精 叶焱 许高明 谢晋雄 《数据通信》 2022年第4期19-23,共5页
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漏缆周界入侵监测算法领域,为了提高不同位置的分类精度,通常需要大量的标签数据进行监督训练。但实际应用中,人工采集标注数据的成本过于高昂。为了解决小样本情况下周界入侵系统不同位置分类精度过小的问题,本文提出... 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漏缆周界入侵监测算法领域,为了提高不同位置的分类精度,通常需要大量的标签数据进行监督训练。但实际应用中,人工采集标注数据的成本过于高昂。为了解决小样本情况下周界入侵系统不同位置分类精度过小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的改进半监督方法,该模型用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CGAN)替换半监督中的普通生成器模型,使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损失,并且使用SMOTE方法对带标签样本进行数据增强处理,结合虚拟对抗共同训练分类器模型,提升了网络的表征提取功能和模型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在不同数量标签样本下都获得了更好的分类精度,在标签样本数量较小的情况下,依旧有着良好的分类精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周界入侵系统对大量标签数据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监督 生成对抗网络 数据增强 入侵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自组网络中的入侵节点判别
12
作者 韦相和 李千目 张宏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134-137,161,共5页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移动节点入侵判别,该方法依据入侵之间的事件检测序列关联关系,运用图论和邻接矩阵的方法求出根入侵集,由入侵相关性确定源入侵节点,有效地起到入侵过滤的功能。经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关键词 移动自组网 移动节点 入侵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Φ-OTDR的煤层气管线外界入侵振动检测系统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鹏飞 董齐 +3 位作者 刘昕 王宇 王东 靳宝全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4-149,共6页
为实现长距离煤层气管线外界入侵振动检测,采用基于相位敏感型光时域反射原理(Φ-OTDR)的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融合FPGA与USB2.0技术开展传感数据的实时采集与高速传输,并通过时间-空间二维分析来获得振动信号典型特征,进而实现煤层... 为实现长距离煤层气管线外界入侵振动检测,采用基于相位敏感型光时域反射原理(Φ-OTDR)的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融合FPGA与USB2.0技术开展传感数据的实时采集与高速传输,并通过时间-空间二维分析来获得振动信号典型特征,进而实现煤层气输送管道危险源的实时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可借助差分信号波峰位置实现精确定位,系统的频率响应范围是可覆盖入侵振动特征频率的1 Hz~3 k Hz,且在4 km和9 km光纤位置处的定位误差均可保持在20 m范围以内,因此本系统可有效检测到输送管道外界入侵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 入侵定位 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 煤层气输送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asive Weed Mapping of Lebanon 被引量:1
14
作者 Alia H. Sabra Mustapha A. Haidar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2年第9期1010-1015,共6页
Surveying and early detection of invasive weeds are essential 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Accordingly, a weed mapping was conducted during July 2011, against native (Orobanche ramosa, Cuscuta spp., Sorgh... Surveying and early detection of invasive weeds are essential 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Accordingly, a weed mapping was conducted during July 2011, against native (Orobanche ramosa, Cuscuta spp., Sorghum halepense and Xanthium strumarium) and non native (Abutilon theophrasti, Datura stramonium, Solanum elaeagnifolium and Verbesina encelioide) weeds of Lebanon. A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armin 2006) was used for precise waypoint, elevation, navigation and distance. The result of interview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the residents in 95 villages distributed between the Beq'aa and the North governorates of Lebanon, along with the observations made on the route, yielded the first detection of Abutilon theophrasti in both governorates. Solanum elaeagnifolium and Verbesina encelioide were not found in the agro-ecosystems of either governorates.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introduction ofAbutilon theophrasti in Leban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baseline data on weeds of Lebanon. The adoption of an integrated weed management program with a quarantine and control techniques and methods is needed to manage the spreading of weeds and to lessen their ability to adapt to a constantly changing system which uses several control prac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utilon theophrasti invasive weeds Lebanon weed mapp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