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影响因素及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周期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丹 张洁 +2 位作者 郭正阳 薛丽香 王羽晴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8-1316,共9页
细胞周期检测对于了解细胞增殖状态、细胞功能研究、药物筛选与评估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是目前较为经典且广泛应用的检测手段之一。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单染是最常用的基于流式的检测细胞周期方法,然... 细胞周期检测对于了解细胞增殖状态、细胞功能研究、药物筛选与评估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是目前较为经典且广泛应用的检测手段之一。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单染是最常用的基于流式的检测细胞周期方法,然而,该方法在使用过程有诸多处理因素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此外,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在不同细胞周期阶段的分布差异也有助于研究免疫反应,了解疾病状态。本文以B16-F10细胞系为例,采用PI单染法,从固定条件、上机条件和软件分析3个角度,评价多种处理因素对细胞周期检测结果的影响。根据结果分析,在进行细胞周期检测时,建议取3×10^(6)个细胞,用300μL预冷PBS重悬细胞后逐滴滴入700μL预冷的无水乙醇,放置于4℃或-20℃过夜固定,低速收样,收样速率为每秒400~600颗粒数,去黏连后需收集至少3000个细胞。另外,通过EdU、PI双指标染色可以精确划分细胞周期,而细胞表面标志物染色联合Ki-67和PI染色法,可在不进行细胞分选的情况下进行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周期分析。本文较为系统的探讨了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标准的实验操作流程。建立了EdU联合PI检测细胞周期和针对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周期分析方案,拓宽了细胞周期检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细胞周期 碘化丙啶 免疫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免疫细胞亚群的胆管癌患者外周血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2
作者 乌吉斯古楞 哈斯高娃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1015-1020,共6页
目的基于关键免疫细胞亚群探究胆管癌患者外周血早期诊断标志物。方法于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选取在本院确诊为CCA的患者75例即为CCA组,同期在本院收治的75例胆管炎患者即为对照组。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75例为健康组。采用流式... 目的基于关键免疫细胞亚群探究胆管癌患者外周血早期诊断标志物。方法于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选取在本院确诊为CCA的患者75例即为CCA组,同期在本院收治的75例胆管炎患者即为对照组。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75例为健康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CD4^(+)/CD8^(+)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CCA患者CD3^(+)、CD4^(+)、CD4^(+)/CD8^(+)水平与TNF-α、IL-2、IFN-γ水平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对CCA发生的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C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健康组相比,对照组、CCA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CCA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健康组相比,对照组、CCA组患者IL-2、IFN-γ水平显著降低,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CCA组患者IL-2、IFN-γ水平显著降低,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CA患者CD3^(+)、CD4^(+)、CD4^(+)/CD8^(+)水平与IL-2、IFN-γ呈负相关关系,与TNF-α呈正相关关系(P<0.05)。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CD3^(+)、CD4^(+)、CD4^(+)/CD8^(+)、TNF-α、IL-2、IFN-γ)联合检测对CCA发生诊断的AUC显著高于单一指标诊断的AUC的值(Z_(CD3^(+)vs联合)=4.424,P<0.001;Z_(CD4^(+)vs联合)=3.425,P=0.001;Z_(CD4^(+)/CD8^(+)vs联合)=4.502,P<0.001;Z_(TNF-αvs联合)=3.322,P<0.001;Z_(IL-2^(+)vs联合)=7.473,P=0.001;Z_(IFN-γ^(+)vs联合)=3.16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3^(+)、CD4^(+)、CD4^(+)/CD8^(+)、IL-2、IFN-γ水平是影响CCA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CA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水平显著升高,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CCA发生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亚群 胆管癌 外周血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化痰通络汤治疗脑血管狭窄临床疗效及其对T,B,NK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
3
作者 程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探究补肾化痰通络汤治疗脑血管狭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脑血管狭窄患者90(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5例(常规药物+补肾化痰通络汤治疗),实施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MMSE评分、FM... 探究补肾化痰通络汤治疗脑血管狭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脑血管狭窄患者90(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5例(常规药物+补肾化痰通络汤治疗),实施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MMSE评分、FMA评分更高,治疗后观察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细胞亚群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予以脑血管狭窄患者补肾化痰通络汤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狭窄 补肾化痰通络汤 临床疗效 免疫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对脓毒血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黏附因子及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韩林 熊滨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对脓毒血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黏附因子及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脓毒血症患者1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乌司他丁组60例、联合组60例,患者早期均给予广谱抗生素,容量复苏,小剂量激素,纠...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对脓毒血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黏附因子及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脓毒血症患者1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乌司他丁组60例、联合组60例,患者早期均给予广谱抗生素,容量复苏,小剂量激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乌司他丁组将乌司他丁300 000 U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100 m L中静点,3次/d,治疗5 d。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皮下注射胸腺肽,1.6 mg/次,2次/d,均连续5 d。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PCT)、肾上腺髓质前体(Pro-AD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血栓调节蛋白(s 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免疫细胞亚群CD4^+、CD3^+、CD8^+、CD4^+/CD8^+变化。结果治疗后,三组血清CRP、PCT、Pro-ADM、TNF-α、IL-6、IL-1β、IL-10、s TM、v WF、ET-1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CD4^+、CD4^+/CD8^+、CD3^+较治疗前均升高(P均<0.05),尤以联合组为著,三组比较,P均<0.05。对照组及乌司他丁组CD8^+虽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治疗脓毒血症患者,可降低患者血清IL-1β、TNF-α、IL-6、IL-10、Pro-ADM、sTM、vWF、ET-1水平,并调节CD4^+、CD4^+/CD8^+、CD3^+等免疫细胞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乌司他丁 胸腺肽 肾上腺髓质前体 细胞介素 免疫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移植前免疫细胞亚群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黎东伟 刘龙山 +1 位作者 费继光 王长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4期7675-7680,共6页
背景:对肾移植受者免疫细胞的研究一直是移植外科的研究热点,但国内外缺少对肾移植受者术前全面、系统的免疫检测研究。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免疫细胞亚群的比例分布。方法:纳入准备接受初次活体肾移植受者共15例作实验组;以18-40岁... 背景:对肾移植受者免疫细胞的研究一直是移植外科的研究热点,但国内外缺少对肾移植受者术前全面、系统的免疫检测研究。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免疫细胞亚群的比例分布。方法:纳入准备接受初次活体肾移植受者共15例作实验组;以18-40岁健康志愿者15人作对照组,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与结论:T细胞亚群:肾移植受者CD4+CD25+T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比例、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均低于健康人群,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细胞亚群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细胞亚群:肾移植受者CD19+/淋巴细胞、CD19+CD5+/淋巴细胞、CD19+CD27+/淋巴细胞均低于健康者,而CD38+IgD-/CD19+高于健康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B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NK及NKT细胞亚群的比较:肾移植受者NKG2A/NK细胞、NKG2A/NKG2D均低于健康者、而NKG2D/细胞显著高于健康者(P<0.05),NK/淋巴细胞、NKT/淋巴细胞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肾移植受者移植前进行免疫细胞亚群流式分析,可以了解受者移植前免疫状态,对移植后免疫监测起基础对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肾移植 尿毒症 免疫细胞亚群 移植免疫 免疫检测 移植排斥 省级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骨髓干细胞动员后外周血干细胞、免疫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潘兴华 庞荣清 +3 位作者 和占龙 王蕙仙 张步振 赵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5,19,共4页
目的:观察GM-CSF动员猕猴骨髓干细胞后外周血干细胞、免疫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干细胞动员及用于治疗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健康猕猴连续5 d,皮下注射GM-CSF 8μg/(kg.d),分别于0、2、4、6、8、10 d采集外周血,血... 目的:观察GM-CSF动员猕猴骨髓干细胞后外周血干细胞、免疫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干细胞动员及用于治疗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健康猕猴连续5 d,皮下注射GM-CSF 8μg/(kg.d),分别于0、2、4、6、8、10 d采集外周血,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白细胞(WBC)总数、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流式细胞术(FCM)测定CD34+、CD133+、CD3+、CD4+、CD8+、CD56+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α、IL-1β、IL-2含量。结果:WBC、中性粒细胞、CD34+、CD133+细胞数量和比例均同步升高(P<0.01),到动员第6天时达到高峰,细胞数量分别为正常水平的6.4、9.1、117和163.3倍,其中CD34+、CD133+第8天时恢复正常,而WBC、中性粒细胞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CD3+、CD4+、CD8+、CD56+细胞的数量增加,细胞数在第6天时分别为动员前的4.1、4.0、2.9和4.3倍,但比例下降(P<0.01),到第6天达到最低(P<0.001),随后逐渐升高至正常以上水平并持续至第10天(P<0.05)。TNF-α、IL-1β、IL-2浓度于动员后6 d内明显升高(P<0.01),其中TNF-α、IL-1β浓度至8 d恢复正常(P>0.05),IL-2浓度升高幅度较大并至少持续至第10天(P<0.01)。结论:连续5 d动员猕猴骨髓干细胞可使外周血中CD34+、CD133+细胞比率短暂升高,WBC、中性粒细胞比例持续升高,使CD3+、CD4+、CD8+、CD56+细胞绝对数增加,TNF-α、IL-1β、IL-2浓度升高,表明GM-CSF动员猕猴骨髓干细胞可在细胞和免疫调节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细胞动员 免疫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亚群与恶性血液病患者预后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陆紫敏 修冰 +1 位作者 薄兰君 郑伟萍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状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9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 4 9例 ,用胸腺肽 +化疗 ,B组 4 6例用单独化疗 ,治疗前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的CD3、CD4、CD4 /CD8和NK...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状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9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 4 9例 ,用胸腺肽 +化疗 ,B组 4 6例用单独化疗 ,治疗前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的CD3、CD4、CD4 /CD8和NK值 ,以其住院的 80例非肿瘤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1)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2 )晚期和复发型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指标均低于初发型恶性血液病 ;(3)急性白血病各项免疫指标明显低于其它恶性血液病 ;(4)治疗后A、B两组比较 :A组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B组 ,A组治疗后CD3、CD4、CD4 /CD8、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 免疫细胞亚群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受到抑制并随病情程度而进一步加剧 ,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受抑更甚 ,胸腺肽能明显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尤其对NK细胞 ,是一种低毒高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亚群 恶性血液病 预后 淋巴瘤 药物疗法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喘息患者血过敏原检测与免疫细胞亚群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陆啸云 李巍 +1 位作者 过玥 季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26-128,171,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与过敏原及免疫细胞亚群变化对预测哮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01月-2012年01月住院治疗的有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共113例,依据血过敏原检测结果分为过敏原阳性组51例和过敏原阴性组62例,对病史以及患者...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与过敏原及免疫细胞亚群变化对预测哮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01月-2012年01月住院治疗的有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共113例,依据血过敏原检测结果分为过敏原阳性组51例和过敏原阴性组62例,对病史以及患者血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过敏原阳性组有过敏性疾病史、过敏性家族史及既往有喘息史的患儿比率都较过敏原阴性组高;过敏原阳性组CD4+和CD16+CD56+百分率明显低于阴性组,CD8+和CD19+CD23+百分率则高于阴性组.结论婴幼儿过敏原检测与免疫细胞亚群分析可预测喘息发展成哮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喘息 过敏 免疫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芩口服液对慢性咽炎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磊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11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对慢性咽炎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免疫细胞亚群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喉疾灵片3粒/次,3次/d,观察组口服蓝芩口服液20 m L/次,3次/d,2组患者均7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检... 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对慢性咽炎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免疫细胞亚群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喉疾灵片3粒/次,3次/d,观察组口服蓝芩口服液20 m L/次,3次/d,2组患者均7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B细胞数,观察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IL-2、TNF-α水平较治疗前改善,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CD4/CD8及B细胞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咽喉部疼痛、异物感、干痒、咳嗽等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轻度腹泻,停药后自行缓解,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蓝芩口服液有较好的抗炎、抗病毒及增强免疫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慢性咽炎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芩口服液 慢性咽炎 血清 炎症细胞因子 免疫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FCM检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邹德宏 杨红健 +1 位作者 谢尚闹 凌雨田 《肿瘤防治杂志》 2002年第5期468-469,共2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状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手术前后 3~ 6d抽取外周静脉血 ,流式细胞术 (FCM )检测CD+ 3 总T淋巴细胞、CD+ 4 辅助T细胞、CD+ 8杀伤 /抑制T细胞、CD+ 4 /CD+ 8比值、CD+ 56NK细胞、CD+ 19总B淋...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状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手术前后 3~ 6d抽取外周静脉血 ,流式细胞术 (FCM )检测CD+ 3 总T淋巴细胞、CD+ 4 辅助T细胞、CD+ 8杀伤 /抑制T细胞、CD+ 4 /CD+ 8比值、CD+ 56NK细胞、CD+ 19总B淋巴细胞、CD+ 2 5IL 2受体细胞比例。结果 :乳腺癌术后外周静脉血CD+ 3 总T淋巴细胞、CD+ 4 辅助T细胞、CD+ 2 5IL 2受体细胞比例较术前显著增高 ,CD+ 56NK细胞比例显著下降 ,CD+ 8杀伤 /抑制T细胞、CD+ 4 /CD+ 8比值、CD+ 19总B淋巴细胞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乳腺癌术后机体处于正性免调节状态 ,表现在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 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灌洗术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明容 张川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灌洗术与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SA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连续静脉-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在此... 目的探讨腹腔灌洗术与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SA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连续静脉-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腹腔灌洗术。治疗72h后,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水平与免疫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灌洗术联合高容量血滤过治疗SAP疗效较单用高容量血滤过好,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明显减轻,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并发症好转显著,联合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灌洗术 高容量血液滤过 免疫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亚群代谢:促癌还是抑癌?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秋燕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5-9,共5页
肿瘤是在与机体免疫系统的斗争中发展壮大的,肿瘤微环境是肿瘤与免疫系统斗争中形成的一个强大的保护网,是肿瘤免疫逃逸的前提和保障.肿瘤微环境分为细胞组分和非细胞组分,细胞组分除了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基质细胞、内皮细胞,还... 肿瘤是在与机体免疫系统的斗争中发展壮大的,肿瘤微环境是肿瘤与免疫系统斗争中形成的一个强大的保护网,是肿瘤免疫逃逸的前提和保障.肿瘤微环境分为细胞组分和非细胞组分,细胞组分除了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基质细胞、内皮细胞,还包括大量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亚群 肿瘤微环境 机体免疫系统 抑癌 促癌 代谢 肿瘤免疫逃逸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亚群平衡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机制与中医药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兆钰 马度芳 +2 位作者 王永成 姜月华 李晓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737-741,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调控促炎与抗炎平衡的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等共同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适应性免疫细胞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因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疗效广泛应用于防治As。本文就As炎症反应中适应性免疫系统不同细胞亚群协...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调控促炎与抗炎平衡的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等共同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适应性免疫细胞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因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疗效广泛应用于防治As。本文就As炎症反应中适应性免疫系统不同细胞亚群协同发挥促炎、抗炎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调节免疫平衡对As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细胞亚群平衡 淋巴细胞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侯丽 宋晓丹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1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对其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和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术,对照组采用肝动脉化学栓塞... 目的:探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对其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和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术,对照组采用肝动脉化学栓塞法,分析比较两组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细胞)和细胞因子血清IL-1β、TNF-α、IL-6及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后外周血免疫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以及NK细胞)表达水平相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78,t=5.916,t=5.996,t=3.216;P<0.05);而CD8^+、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5,t=8.422,t=7.373,t=10.432,t=8.884;P<0.05);治疗1个月后男性患者CD4^+、CD4^+/CD8^+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8,t=3.684;P<0.05);男性患者的CD8^+、CD3^+以及NK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3,t=3.512,t=2.285;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年龄≤55岁的患者CD4^+、CD8^+、NK细胞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年龄>55岁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8,t=4.123,t=4.146;P<0.05);年龄≤55岁的患者IL-1β、IL-6、IL-10以及TNF-α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年龄>55岁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1,t=2.121,t=2.607,t=2.592;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可显著提高其免疫功能,且射频消融术对年龄≤55岁男性患者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改变程度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细胞因子 免疫细胞亚群 原发性肝癌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结肠癌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亚群与癌症进程的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彦彤 李春晓 +5 位作者 王劲松 孙芳洲 许东奎 张雪燕 袁芃 钱海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92-701,共10页
目的探讨肿瘤微环境中CD4~+T细胞不同亚型对结肠癌进展的差异调控作用,以及免疫细胞亚群组分与结肠癌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的结肠癌单细胞测序数据,基于CIBERSORTx算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结肠... 目的探讨肿瘤微环境中CD4~+T细胞不同亚型对结肠癌进展的差异调控作用,以及免疫细胞亚群组分与结肠癌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的结肠癌单细胞测序数据,基于CIBERSORTx算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结肠癌患者队列的表达谱数据进行免疫细胞亚群评分。将获得的免疫细胞亚群评分与临床资料结合,进行转移预后相关分析。基于免疫细胞亚群评分筛选高度相关基因,使用功能富集分析数据库(DAVID)分析平台进行功能聚类,比较免疫细胞亚群对结肠癌细胞功能调控的差异。采用LASSO回归筛选免疫细胞亚群,并用Cox分析构建风险预后模型。结果与TCGA结肠癌未转移患者比较,转移患者hT04_CD4-TCF7浸润评分升高(P<0.01),hT11_CD4-CTLA4、hT12_CD8-LEF1、hB01_PlasmaB-IgG、hM10_Macro-IL1B浸润评分下降(P<0.05)。在生存分析中,38个免疫细胞亚群中有15个亚群与患者总生存期明显相关(P<0.05)。比较分析CD4^(+)T细胞亚群对结肠癌细胞的调控功能发现,CD4-GNLY、CD4-ANXA1、CD4-CXCR6亚群对结肠癌肿瘤的调控作用优先聚集在血管生成相关通路,CD4-IL23R优先聚集在能量代谢相关通路,CD4-GZMK优先聚集在缺氧应激相关通路,CD4-ANXA1、CD4-TCF7、CD4-CTLA4优先聚集在细胞增殖相关通路,CD4-ANXA1、CD4-TCF7、CD4-CTLA4、CD4-CXCL13优先聚集在细胞黏附及迁移相关通路。结论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对结肠癌细胞的功能调控存在差异,结肠癌免疫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亚群的构成差异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癌症基因组图谱 肿瘤微环境 转录组测序 免疫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芩口服液对慢性咽炎患者IL-2、TNF-α、免疫细胞亚群及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评价蓝芩口服液对慢性咽炎患者IL-2、TNF-α、免疫细胞亚群及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118例慢性咽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每组59例。研究组给予蓝芩口服液口服,每次20 mL,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西地碘含片口含,每次1片,... 目的评价蓝芩口服液对慢性咽炎患者IL-2、TNF-α、免疫细胞亚群及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118例慢性咽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每组59例。研究组给予蓝芩口服液口服,每次20 mL,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西地碘含片口含,每次1片,每日3~5次。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炎症因子、免疫细胞亚群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IL-2、TNF-α水平及免疫细胞亚群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各主要症状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对于咽痛、咳嗽、咽痒、咽部红肿的改善具有显著优势;2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蓝芩口服液可有效缓解慢性咽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且无明显毒副作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芩口服液 慢性咽炎 炎症因子 免疫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肽α1对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CRP、PCT及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亮达 戴建强 +3 位作者 陈坤 蔡学究 尹庆水 夏虹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875-878,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对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术(TARP)后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TARP后出现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对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术(TARP)后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TARP后出现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患者在确诊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早期均给予广谱抗生素、雾化祛痰、肠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其中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胸腺肽α1。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PCT水平的变化及免疫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RP及PCT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免疫细胞亚群中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入胸腺肽α1治疗TARP后医院获得性肺炎,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RP及PCT水平,并调节免疫细胞亚群中的CD3^+、CD4^+、CD8^+、CD4^+/CD8^+等水平,改善免疫应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术 医院获得性肺炎 CRP PCT 免疫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免疫细胞亚群分选的表面标志组合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雨軒 王平 +9 位作者 葛晓军 王筱淇 洪涛 王蔚浩 何云地 黄瑞昊 邓小娟 刘帅妹 杨世杰 张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331-2336,共6页
目的观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患者免疫细胞亚群分布变化规律,探讨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物分选出的特定细胞亚群在cGVHD发病过程中对疾病发展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陆军军医... 目的观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患者免疫细胞亚群分布变化规律,探讨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物分选出的特定细胞亚群在cGVHD发病过程中对疾病发展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患者58例,根据移植后是否发生cGVHD分为cGVHD组(发生cGVHD,n=43)和对照组(未发生cGVHD,n=15),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患者免疫细胞亚群比率及分布情况,募集患者原发诊断包括ALL、AML、CML、MDS、SAA和重型β地中海贫血。其中发生cGVHD的中位时间为178.5(47~1328)d,每例患者于随访过程中发生cGVHD时或病程中随访当日留取外周血标本。结果cGVHD组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及过渡型B细胞的分布水平显著降低,CD19^(+)B淋巴细胞的分布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cGVHD的患者组外周血中Tregs较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未发生cGVHD的患者组明显降低,中度cGVHD患者Th17细胞较轻度患者分布水平显著升高,CD19^(+)B淋巴细胞在轻度、中度患者中显著升高;比较不同cGVHD靶器官,仅累及皮肤病变的患者与仅累及肝脏的患者Tregs较对照组中显著降低,而合并皮肤及肝脏损伤患者的外周血中滤泡辅助T细胞的分布显著高于仅累及黏膜或眼睛等器官的患者。结论移植后免疫细胞亚群检测是临床辅助cGVHD诊疗随访的重要参考指标。使用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组合的特异性策略分选出的调节性T细胞、过渡型B细胞对cGVHD患者的发病及严重程度、靶器官损伤都有特异性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免疫细胞亚群 调节性T细胞 过渡型B细胞 辅助滤泡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源性脓毒症患者免疫细胞亚群及其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
19
作者 陈国昇 文大林 +6 位作者 种慧敏 张鹏 杜娟 杨堃 张可珺 邓进 张安强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31-437,442,共8页
目的探索尿源性脓毒症患者免疫细胞亚群及其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由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战创伤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ICU)连续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脓毒... 目的探索尿源性脓毒症患者免疫细胞亚群及其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由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战创伤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ICU)连续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脓毒症30例,非脓毒症30例。按照感染来源,将患者分为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组15例以及非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组15例。采集患者入ICU后第1、3、5天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比例、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并检测各亚群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cocyte antigen DR,HLA-DR)、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以及CD64的表达变化,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其在各组患者中的差异变化,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上述指标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尿源性脓毒症患者入ICU第1、3、5天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AssessmentⅡ,APACHE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非尿源性脓毒症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源性脓毒症患者在入ICU第1天的淋巴细胞(Lym)比例以及B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非尿源性脓毒症患者[Lym:(4.50±2.84)%vs(8.32±6.50)%,B淋巴细胞:(47.88±23.82)%vs(72.33±21.85)%,P<0.05];而T淋巴细胞在第3天及第5天均显著升高[第3天:(64.75±9.78)%vs(53.70±16.77)%,第5天:(66.96±9.32)%vs(49.99±20.19)%,P<0.05]。入ICU第5天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尿源性脓毒症患者中显著降低[(1.87±1.62)%vs(3.93±2.71)%,P<0.05]。与非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相比较,尿源性脓毒症患者入ICU第1、3、5天PD-1在T细胞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第1天:(16.30±5.47)%vs(21.56±6.99)%,第3天:(16.48±6.98)%vs(25.79±11.07)%,第5天:(15.75±8.12)%vs(24.32±11.64)%,P<0.05];PD-1在第1、3天CD4+T细胞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第1天:(17.11±6.97)%vs(23.42±7.67)%,第3天:(19.20±12.18)%vs(29.79±15.11)%,P<0.05];PD-1在第5天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13.70±5.54)%vs(21.71±11.72)%,P<0.05],PD-1在第3、5天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第3天:(24.88±15.06)%vs(37.07±15.14)%,第5天:(19.77±14.29)%vs(35.79±17.71)%,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入ICU第3、5天中性粒细胞与相应时间的SOF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93、0.584,P<0.05);第3天的中性粒细胞比例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53,P=0.003),第3天的Treg细胞比例与SOF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22,P=0.018);第5天淋巴细胞比例与SOF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58,P=0.014),在第3、5天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47、-0.624,P<0.05)。结论免疫细胞及其亚群在不同感染来源的脓毒症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尿源性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PD-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细胞亚群的改变可用于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源性脓毒症 免疫细胞亚群 功能指标 动态变化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免疫细胞亚群对其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高嵩 田书建 +2 位作者 杨光 郑磊 赵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7-740,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免疫细胞亚群对骨折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3月-2017年9月来医院治疗的154例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以及病原菌的分布,并对出现频率较高的病原菌做耐药性... 目的研究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免疫细胞亚群对骨折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3月-2017年9月来医院治疗的154例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以及病原菌的分布,并对出现频率较高的病原菌做耐药性分析。分析患者免疫细胞亚群分布,探究免疫细胞亚群对骨折术预后的影响。结果 154例患者中52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且有一例患者发现有真菌感染。耐药性研究除利奈唑胺,其余研究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免疫细胞亚型CD_3升高,CD_4升高以及NK细胞升高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病人预后有积极作用,而CD_8降低则是骨折术后预后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院内感染多为革兰阴性菌,在院内感染防控以及临床治疗中应着重注意革兰阴性菌的防治。免疫细胞亚群CD_3,CD_4升高以及NK细胞升高对骨折预后有积极意义,在骨折治疗和护理中应注意监测老年患者各免疫细胞亚群的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护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胫腓骨骨折 医院感染 病原学特点 免疫细胞亚群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