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质量控制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丽华 《医学信息》 2008年第9期1690-1691,共2页
免疫组化可以辅助病理诊断、指导治疗、评估预后,所以在做免疫组化过程中的质控问题处理尤其重要。免疫组化技术是利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于结合后的特异性抗体上的显示剂通过借助显微镜的观... 免疫组化可以辅助病理诊断、指导治疗、评估预后,所以在做免疫组化过程中的质控问题处理尤其重要。免疫组化技术是利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于结合后的特异性抗体上的显示剂通过借助显微镜的观察,从而在抗原抗体结合部位确定组织细胞结构的一门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基础医学研究工作中免疫组化技术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病理诊断 质量控制 免疫组化技术 特异性抗体 组织细胞结构 医学研究工作 抗原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L4-ALK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和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应用
2
作者 周立娟 苏丹 张海青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4年第2期147-148,共2页
肺癌是全球以及中国主要的癌症死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最为常见的亚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是其中一个重要生物标志物。识别EML4-ALK阳性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非常重要,该类患者通常可在克唑替尼治疗中获益。
关键词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应用 手工 肺癌患者 生物标志物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SP技术应用与体会
3
作者 李洪安 赵瑾 孙向彬 《农垦医学》 1995年第3期202-202,共1页
SP方法全称为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treptavidin Peroxidase Con-jugated Method).该方法首先由美国Zymed公司于1986年建立和报道,而国内应用则是近几年的事。我室于1994年底开始应用此法,经半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 SP方法全称为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treptavidin Peroxidase Con-jugated Method).该方法首先由美国Zymed公司于1986年建立和报道,而国内应用则是近几年的事。我室于1994年底开始应用此法,经半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SP技术 链霉菌 抗生物素蛋白 免疫组化技术 SP方法 STREPTAVIDIN 棕黄色 应用与体会 教研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标志物免疫组化方法与先天性巨结肠症及其同源病研究
4
作者 荆、晓毅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28-630,共3页
近年来,免疫组化技术被广泛应用,许多特异性的肠道神经标志物被用于先天性巨结肠和同源病的研究和诊断,本文在此专门对近年得到关注和较广泛报道的几种肠道神经标志物及其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先天性巨结肠和同源病研究中的意义做一综述。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症 同源病 免疫组化方法 标志物 神经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免疫组化技术 多特异性
原文传递
人膀胱癌组织中p16与HPV的相关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范治璐 于彤 +2 位作者 刘用楫 黄俊梓 高泽斌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中抑癌基因p16及高危性人乳头瘤病毒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40例人膀胱癌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LSAB法检测p16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DNA。结果抑癌基因p16阳性表达率为52.5%(21/40),HPV-DNA阳...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中抑癌基因p16及高危性人乳头瘤病毒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40例人膀胱癌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LSAB法检测p16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DNA。结果抑癌基因p16阳性表达率为52.5%(21/40),HPV-DNA阳性表达率为55.0%(22/40),9例标本p16与HPV-DNA同时表达阳性。结论 抑癌基因p16蛋白的表达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上升其阳性表达率下降。HPV在病理分级低恶性的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说明HPV所致的膀胱癌大多数其分化程度较高。在病理分化较好、临床分期早期的同一膀胱癌的9份标本中,HPV-DNA与p16蛋白可同时表达阳性。抑癌基因p16与人乳头瘤病毒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抑癌基因P16 HPV 表达 人乳头瘤病毒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LSAB法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纤颤患者心房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振平 郭志坤 +1 位作者 韩培立 席鸿钧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4-156,i002,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胶原的组织学分布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Masson和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合数字图像分析方法,观测正常人和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胶原的组织学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1)正常心房Ⅰ、Ⅲ...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胶原的组织学分布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Masson和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合数字图像分析方法,观测正常人和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胶原的组织学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1)正常心房Ⅰ、Ⅲ型胶原广泛分布,均可分为粗、细不等的条状纤维。(2)心房纤颤患者心房Ⅰ和Ⅲ型胶原表达,仅部分区域发生极度重排;其心肌细胞间隙增大,胶原松散、断裂或大量聚集。(3)正常心房肌Ⅰ型胶原含量较Ⅲ型胶原多;心房纤颤组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增多。结论:心房纤颤心肌的间质松散,胶原增多。Ⅰ和Ⅲ型胶原纤维形态上的变化可能是心房纤颤时心功能异常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胶原蛋白 心房纤颤 患者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MASSON 图像分析方法 Ⅲ型胶原纤维 胶原含量 组织学分布 心功能异常 蛋白表达 胶原表达 细胞间隙 胶原增多 心房肌 心肌 Ⅰ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4在7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熊正文 李永深 +4 位作者 李德炳 苏红 黄勇 胡海霞 李宏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 V D)与非小细胞肺癌(N SC LC)侵袭性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微波枸椽酸缓冲液抗原修复后采用微波免疫组化染色方法(LSA B)检测778例N SC LC中的M V D与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 V D)与非小细胞肺癌(N SC LC)侵袭性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微波枸椽酸缓冲液抗原修复后采用微波免疫组化染色方法(LSA B)检测778例N SC LC中的M V D与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关系。结果:78例N SC LC标本平均微血管计数为(65.8±14.3)条,实际范围18~112条。有淋巴结转移的微血管为(69.5±15.7)条,无淋巴结转移的微血管为(44.3±14.3)条,M V D与有无转移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0.01),与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以及病理学分级等临床病理学特征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M V D高的病人侵袭性强、转移率高、病人预后差,M V D可作为检测N SC LC病人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CD34 微血管密度(MVD) 表达及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临床病理学特征 无淋巴结转移 肿瘤大小 组织学类型 微血管计数 病理学分级 分化程度 吸烟史 病人 性行为 修复后 缓冲液 枸椽酸 差异性 侵袭性 转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表达及意义
8
作者 冯俊伟 熊晨 +1 位作者 郑宝军 潘立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09-109,共1页
关键词 EGFR表达 直肠癌组织 HER2/NEU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EGFR基因 临床病理特征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型CK19阳性表达细胞——一种新的可能的肝癌前病变的标志
9
作者 陈煜 段钟平 +3 位作者 王宝恩 贾继东 陈光勇 李忆梅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过渡型CK19阳性表达细胞与肝癌前病变变的关系。方法 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CK19的表达,并对患者每3个月检查B超和血清AFP,随访至1年。结果 肝组 织出现卵圆细胞分化为肝细...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过渡型CK19阳性表达细胞与肝癌前病变变的关系。方法 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CK19的表达,并对患者每3个月检查B超和血清AFP,随访至1年。结果 肝组 织出现卵圆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过渡型CK19阳性表达细胞的患者大多数出现血清AFP的明显升高,随访至1年,有1例患者出现小肝癌,1例出现肝实质低回声结节。结论 过渡型CK19阳性表达细胞可作为一种新的可能的肝癌前病变的病理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癌前病变 过渡型CKl9阳性表达细胞 乙型肝炎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的发病因素、诊断及鉴别诊断
10
作者 李毅敏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7年第7期4-4,共1页
关键词 肝癌患者 发病因素 鉴别诊断 肝细胞增生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CERBB-2 SWANSON 细胞增殖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expressions and interrelation of p130Cas and PTEN in gastric cancer
11
作者 Zhou Wang Jifeng Li +1 位作者 Xichao Sun Xu Wang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9年第6期332-335,共4页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contributions of p130Cas and PTEN signal molecules to the carcinogenesis of gastric carcinom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Methods: Detecting proteins of p130Cas, PTEN and PTEN mRNA ...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contributions of p130Cas and PTEN signal molecules to the carcinogenesis of gastric carcinom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Methods: Detecting proteins of p130Cas, PTEN and PTEN mRNA of 76 cases normal gastric mucosa and 112 cases gastric carcinoma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EnVision method and molecular hybridization in situ method respectively. Detecting PTEN genetic mutation of 30 cases normal gastric mucosa, 7 cases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30 cases progressive gastric cancer by PCR-SSCP.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p130Cas protein of gastric carcinom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normal gastric mucosa (P 〈 0.05). Opposite to above, the expression of PTEN protein of gastric carcinom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ormal gastric rnucosa group (P 〈 0.05). The expression of PTEN mRNA of gastric carcinoma group decreased obviously than normal gastric mucosa group (P 〈 0.001). Only one case exon 5 and one case exon 8 of PTEN appeared gene mutation of progressive gastric carcinoma group, the difference has no significance compared with normal gastric mucosa group and early gastric cancer group. Conclusion: The signaling molecules p130Cas and PTE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arcinogenesis of gastric carcinoma, and p130Cas plays the part of promoter, oppositely, maybe PTEN can inhibit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nal protein P130CAS PTEN gastric carcino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abdoid Meningioma in a Child:Report of a Case and Literatures Review
12
作者 蔡春泉 张庆江 +5 位作者 申长虹 杨卫东 胡晓丽 王春祥 马骁 侯志彬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D 2008年第1期67-71,共5页
Meningiomas occur in 1%-4% of primary intracranial tumors in the pediatric group, and is increasing in incidence with age. Some authors have reported that meningioma is more prevalent among adult males, but there is n... Meningiomas occur in 1%-4% of primary intracranial tumors in the pediatric group, and is increasing in incidence with age. Some authors have reported that meningioma is more prevalent among adult males, but there is no gender prevalence. The accepted origin of meningiomas is from the arachnoid ceils lining the meninges, or the choroid plexuses. Since Beckwith and Palmer introduced the term 'rhabdoid tumor' in 1978 in reference to a subgroup of childhood malignant renal tumors, many tumors with a rhabdoid morphology have been reported in various sites, including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 1998 Kepes et 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NINGIOMA RHABDOID DIAGNOSI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急性脂肪肝组织的体液免疫反应3例报道附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智勇 王晨 +3 位作者 曲利娟 杨才生 曾玲 冯昌银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8年第B12期374-375,334,共3页
引言妊娠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AFLP)是妊娠晚期发生的一种少见的致命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此病与胎儿脂肪酸运转以及线粒体氧化障碍有关。为了解AFLP发病是否也有体液免疫反应参与,我们对1997年以... 引言妊娠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AFLP)是妊娠晚期发生的一种少见的致命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此病与胎儿脂肪酸运转以及线粒体氧化障碍有关。为了解AFLP发病是否也有体液免疫反应参与,我们对1997年以来我院确诊为AFLP的3例肝穿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肝组织中各种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沉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急性脂肪肝 体液免疫反应 肝组织 文献复习 PREGNANCY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发病机制 AFLP
原文传递
嗜铬素A表达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意义
14
作者 冯超 李汉忠 +1 位作者 罗玉凤 曹金玲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9-389,共1页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嗜铬素A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诊断 临床意义 表达及
原文传递
胆道闭锁肝内胆管上皮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黄磊 魏昊 +2 位作者 魏明发 冯杰雄 袁继炎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36-238,共3页
目的研究胆道闭锁(biliaryatresia,BA)肝内胆管上皮Ecadherin的表达及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初步探讨其与BA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Ecadherin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末端脱氧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观... 目的研究胆道闭锁(biliaryatresia,BA)肝内胆管上皮Ecadherin的表达及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初步探讨其与BA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Ecadherin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末端脱氧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观察38例胆道闭锁患儿与16例正常对照儿童肝内胆管上皮Ecadherin表达及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胆道闭锁患儿肝内胆管上皮Ecadherin表达强度0.33±0.12较正常对照0.62±0.20显著降低(P<0.01),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为0.5174±0.199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0.1234±0.1932(P<0.01),BA组肝内胆管上皮Ecadherin表达强度与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853)。结论BA发生与肝内胆管上皮Ecadherin异常降低有关,可能是通过异常降低的Ecadherin上调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数量,导致肝内胆管发育障碍,产生“胆管板畸形”的方式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 胆道闭锁 表达及 E-CADHERIN表达 相关性研究 上皮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细胞凋亡指数 正常对照 TUNEL法 初步探讨 标记技术 方法应用 发育障碍 肝内胆管 BA 三磷酸 酶介导 负相关 胆管板 患儿 脱氧 强度
原文传递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与第6型人类疱疹病毒及P53
16
作者 宋福津 曹秀芝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3期258-259,共2页
关键词 6型人类疱疹病毒 非何杰金氏 淋巴瘤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多发性硬化 细胞系 蛋白表达 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血清流行病学 液相杂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