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1/PD-L1)抑制剂相关肝脏毒性发生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纳入苏北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2年3月使用PD-1/PD-L1抑制剂期...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1/PD-L1)抑制剂相关肝脏毒性发生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纳入苏北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2年3月使用PD-1/PD-L1抑制剂期间出现免疫相关肝脏毒性(immune mediated hepatitis,IMH)的患者共26例,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发生时间、合并用药、临床表现、肝损伤类型、治疗手段和转归情况。结果26例患者年龄范围为43~80岁,其中男性22例,女性4例;≥3级不良反应中男性3例,女性3例;女性患者≥3级不良反应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发生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的中位时间为27.5 d(2~248 d),其中20例为1~2级不良反应,均为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6例为3~4级不良反应,分别为肝细胞损伤型1例、胆汁淤积型2例和混合型3例。停药或对症处理后肝功能恢复时间范围为2~41 d,平均好转时间为(18.45±9.89)d。不良反应恢复后19例患者继续免疫治疗,其中8例患者再次出现肝功能异常。随访22例患者肝功能均预后良好。结论临床使用PD-1/PD-L1抑制剂需高度警惕IMH,尤其是用药初期和之前发生过IMH的患者。女性患者发生IMH的严重程度可能更高,需及时对症治疗。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1/PD-L1)抑制剂相关肝脏毒性发生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纳入苏北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2年3月使用PD-1/PD-L1抑制剂期间出现免疫相关肝脏毒性(immune mediated hepatitis,IMH)的患者共26例,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发生时间、合并用药、临床表现、肝损伤类型、治疗手段和转归情况。结果26例患者年龄范围为43~80岁,其中男性22例,女性4例;≥3级不良反应中男性3例,女性3例;女性患者≥3级不良反应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发生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的中位时间为27.5 d(2~248 d),其中20例为1~2级不良反应,均为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6例为3~4级不良反应,分别为肝细胞损伤型1例、胆汁淤积型2例和混合型3例。停药或对症处理后肝功能恢复时间范围为2~41 d,平均好转时间为(18.45±9.89)d。不良反应恢复后19例患者继续免疫治疗,其中8例患者再次出现肝功能异常。随访22例患者肝功能均预后良好。结论临床使用PD-1/PD-L1抑制剂需高度警惕IMH,尤其是用药初期和之前发生过IMH的患者。女性患者发生IMH的严重程度可能更高,需及时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