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种新的De Bruijn彩色结构光解码技术研究 |
范静涛
韩成
张超
李明勋
白宝兴
杨华民
|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2
|
光纤延迟线编/解码器的研究 |
周浩强
刘国驷
马君显
|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4
|
|
3
|
适用于光码分复用通信的可调光正交码编/解码器的研究 |
殷洪玺
张光昭
杨淑雯
|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4
|
面向物体表面测量的四步相移光解码技术研究 |
谢捷如
崔海华
|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5
|
光码分多址技术及其编解码器的研究 |
沈成彬
范戈
|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2
|
|
6
|
光编解码系统实验研究 |
王可
张志朋
吉建华
|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7
|
一种改进的可调光正交码编/解码器 |
周浩强
刘国驷
马君显
|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8
|
一种光纤CDMA系统的双极码编解码方案 |
周浩强
刘国驷
张登国
刘文东
崔哲顺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1998 |
0 |
|
9
|
一种基于色彩迁移技术的DeBruijn彩色结构光解码算法 |
白宏运
许宏丽
黄华
|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0
|
光纤CDMA系统中光编解码器的优化设计方法 |
刘忠英
万谦
张宝富
|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1
|
光码分多址系统中FBG编解码器的设计 |
丁美玲
丛军
章献民
陈抗生
|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12
|
光码分多址接入技术中单、多维编解码器的实现 |
邵钟浩
马骏
张国强
|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13
|
用于OCDMA的光延迟线编/解码器 |
陈金华
戴贞麒
陈炳生
曹达仲
|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4
|
一种基于全息光处理器的可调光编码/解码器设计 |
张宁
于荣金
|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5
|
光纤延迟线编/解码器的研究 |
周浩强
刘国驷
马君显
|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
2000 |
0 |
|
16
|
二维光编解码链路监测系统环境温度补偿算法研究 |
郭浩
刘朋朋
李超
张志选
李双喜
戈志群
叶晓凯
孙小菡
|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17
|
光纤延迟线编解码技术 |
夏绪玖
钟锋
|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8
|
基于光纤延迟线的OCDMA编解码器实验研究 |
刘新宇
卢金明
张永林
|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9
|
基于串联哑铃型微环谐振腔的二维相干光码分多址编解码器 |
吉喆
严英占
贾大功
|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20
|
光纤扩频通信系统中光编解码器的研究 |
张宝富
朱勇
李玉权
|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