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红至近红外碳点光热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君 曲松楠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4,共14页
碳点(CDs)作为一种新型光热纳米材料引起了肿瘤治疗领域的关注。然而,作为光热剂,碳点在深红(DR)至近红外(NIR)区域的光热转换效率有限。此外,碳点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综述介绍了一些增强碳点深红或近红... 碳点(CDs)作为一种新型光热纳米材料引起了肿瘤治疗领域的关注。然而,作为光热剂,碳点在深红(DR)至近红外(NIR)区域的光热转换效率有限。此外,碳点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综述介绍了一些增强碳点深红或近红外吸收和光热转换效率的实用策略,包括尺寸调整、元素掺杂、表面修饰、半导体耦合和生物大分子包覆等。基于这些策略可以构建合适的碳点及其复合物,实现对肿瘤的靶向光热治疗。最后,我们希望建立高效的肿瘤识别和光热治疗一体化系统,实现碳点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并为解决肿瘤相关问题和促进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近红外吸收 光热特性 光热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体的光热特性 被引量:6
2
作者 毛凌波 张仁元 柯秀芳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3-17,共5页
为了选择合适的纳米流体用作直接吸收式太阳集热器的循环工质,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铜纳米流体、炭黑纳米流体和碳包铜纳米流体.通过测量纳米流体的透射率和闷晒实验,间接地比较了3种纳米流体的光谱吸收性能和光... 为了选择合适的纳米流体用作直接吸收式太阳集热器的循环工质,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铜纳米流体、炭黑纳米流体和碳包铜纳米流体.通过测量纳米流体的透射率和闷晒实验,间接地比较了3种纳米流体的光谱吸收性能和光热转换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质量分数的条件下,铜纳米流体和碳包铜纳米流体的吸光性能均优于炭黑纳米流体.在所研究的3种纳米流体中,由于碳包铜纳米流体具有高的导热系数和低的比热容,因此在闷晒实验中其升温速率最快,闷晒温度最高,显示出很好的光热转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光谱吸收 光热特性 太阳集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纳米流体光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郑兆志 何钦波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88,共5页
采用两步法配制了Co-H2O纳米流体,针对不同粒径、不同质量分数、不同pH值的纳米流体,与去离子水一起同步测试了其光热转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的温升速率及集热量明显优于去离子水的。纳米流体质量分数有一最佳值,实验中质量分... 采用两步法配制了Co-H2O纳米流体,针对不同粒径、不同质量分数、不同pH值的纳米流体,与去离子水一起同步测试了其光热转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的温升速率及集热量明显优于去离子水的。纳米流体质量分数有一最佳值,实验中质量分数为0.1%时效果最好,其最高温度要比纯水高出30.3%。30 nm Co-H2O纳米流体的光吸收能力要强于50 nm Co-H2O纳米流体的。pH值对光热特性有较大影响,实验中p H=8效果最佳。Co-H2O纳米流体优异的光吸收性能表明其有望运用在直接吸收式太阳能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太阳能 辐射 光热特性 直接吸收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CNT-H_2O纳米流体光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郑兆志 何钦波 徐言生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4-17,共4页
研究了MWCNT-H2O纳米流体的光学及光热特性,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结合积分球原理测试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流体在太阳能全波段(250 nm<λ<2 500 nm)的透射率。利用太阳辐射对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特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 研究了MWCNT-H2O纳米流体的光学及光热特性,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结合积分球原理测试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流体在太阳能全波段(250 nm<λ<2 500 nm)的透射率。利用太阳辐射对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特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的透射率明显低于水的,并且纳米流体的透射率随着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纳米流体(质量分数为0.02%)的最高温度比水提高了31.87%,集热量比水增加了54.14%。MWCNT-H2O纳米流体有望用在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太阳能 光热特性 透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辐照下材料的光热特性研究
5
作者 闫长春 顾济华 吴茂成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50,共3页
建立了单脉冲激光加热下材料温度场的三维和一维理论模型 ,并将其进行比较 ,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改变多种参数对三维模型进行研究 ,给出何时三维模型可以用一维模型代替 。
关键词 脉冲激光 辐照 光热特性 材料温度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对含石蜡玻璃窗光热特性影响
6
作者 张姝 李天奎 +3 位作者 王泽美 吴洋洋 刘昌宇 李栋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1期27-31,共5页
含石蜡玻璃窗添加纳米颗粒可改善其热性能。考虑太阳辐射、温差传热及相变蓄能耦合作用下,建立含纳米颗粒石蜡玻璃窗的一维光热传输模型,研究含氧化铜纳米颗粒石蜡玻璃窗的动态光热特性,分析了纳米颗粒粒径和浓度对玻璃窗内表面温度、... 含石蜡玻璃窗添加纳米颗粒可改善其热性能。考虑太阳辐射、温差传热及相变蓄能耦合作用下,建立含纳米颗粒石蜡玻璃窗的一维光热传输模型,研究含氧化铜纳米颗粒石蜡玻璃窗的动态光热特性,分析了纳米颗粒粒径和浓度对玻璃窗内表面温度、热流密度、太阳能透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颗粒浓度和粒径对玻璃窗传热性和透射率都有影响,其中浓度的影响更大;随着浓度增大,玻璃窗内表面温度降低,太阳能透射率降低,石蜡融化和凝固时间缩短。推荐粒径10~20 nm、浓度低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石蜡 玻璃窗 光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于建筑采暖的槽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光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建业 常泽辉 +3 位作者 李怡暄 彭娅楠 李文龙 刘铮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78-983,共6页
文章针对太阳能建筑采暖系统集热面积大、换热介质抗冻能力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槽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建筑采暖系统,并分析了该系统中槽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聚光原理。文章还建立了槽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三维模型,而后利用光学仿... 文章针对太阳能建筑采暖系统集热面积大、换热介质抗冻能力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槽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建筑采暖系统,并分析了该系统中槽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聚光原理。文章还建立了槽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三维模型,而后利用光学仿真软件分析该聚光器的聚光性能,并搭建试验台研究空气流速对该聚光器光热转化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光线入射偏角为10°的条件下,当接收体中心与聚光器底部的间距为90mm时,槽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光线接收率和聚光效率最优,分别为65.54%和60.25%;在实际天气条件下,槽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光热转化效率随空气流速增加而升高,当空气流速为4m/s时,该聚光器的光热转化效率达到最大值,为76.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采暖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 空气流速 光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_3N_4-CrN_x-Ag-NiCrN_x-Si_3N_4复合涂层的光热特性
8
作者 高春森 邓跃全 +3 位作者 董发勤 刘金璋 许春凤 解忠雷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21-25,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浮法玻璃基体上制备Si3N4-CrNx-Ag-NiCrNx-Si3N4复合玻璃涂层(简称:SAN Low-E玻璃),并与浮法玻璃和传统Low-E玻璃进行比较,研究了其光热特性。结果表明:SAN Low-E玻璃能反射大量红外线,降低可见光和紫外线的透过,具有...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浮法玻璃基体上制备Si3N4-CrNx-Ag-NiCrNx-Si3N4复合玻璃涂层(简称:SAN Low-E玻璃),并与浮法玻璃和传统Low-E玻璃进行比较,研究了其光热特性。结果表明:SAN Low-E玻璃能反射大量红外线,降低可见光和紫外线的透过,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经过700℃热处理后,其光热特性和膜结构没有变化,优于浮法玻璃和传统的Low-E玻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3N4-CrNx-Ag-NiCrNx-Si3N4 复合涂层 光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薄膜材料光热特性参数的FPTR检测技术研究
9
作者 关雪松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年第18期4-6,共3页
该文提出采用频域光热辐射测量技术(FPTR)对金刚石薄膜的光热特性进行检测。首先,建立调制激光作用于一维有限厚度试件的热波频域响应模型,并搭建光热辐射测量检测系统;其次,采用该试验系统对厚度为200μm、直径为1.5 mm的金刚石薄膜进... 该文提出采用频域光热辐射测量技术(FPTR)对金刚石薄膜的光热特性进行检测。首先,建立调制激光作用于一维有限厚度试件的热波频域响应模型,并搭建光热辐射测量检测系统;其次,采用该试验系统对厚度为200μm、直径为1.5 mm的金刚石薄膜进行频域光热辐射测量技术检测试验研究,得到了调制激光作用于金刚石薄膜的光热动态响应特性;最后,采用反问题求解方法获取金刚石薄膜的光热特性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频域光热辐射测量技术可以对金刚石薄膜进行高精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 光热特性 频域光热辐射测量技术 反问题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热抗肿瘤材料的光热特性测试系统设计
10
作者 尹祖舜 韦力铖 +1 位作者 张康 张萍 《大学物理实验》 2023年第3期26-30,共5页
针对光热抗肿瘤材料的光热特性测试需求,通过合理的设计,制作了一套集近红外激光辐照、温度测量、数据传输处理等功能的光热特性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性能可靠、测得数据精度高,且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操作方便等优点,为光热抗肿瘤材料... 针对光热抗肿瘤材料的光热特性测试需求,通过合理的设计,制作了一套集近红外激光辐照、温度测量、数据传输处理等功能的光热特性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性能可靠、测得数据精度高,且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操作方便等优点,为光热抗肿瘤材料的光热特性测试提供了可靠的测试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特性 光热抗肿瘤 单片机 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吲哚菁绿二氧化锰纳米片光热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杭银辉 张杜娟 +3 位作者 丁佳正 董卉妍 伊力亚·阿洪江 韩翠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6期255-256,共2页
光热治疗是当下肿瘤治疗的热点,其核心是具有强光热转化效率和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材料的研发。近红外染料吲哚菁绿(ICG)由于其生物相容性优良在肿瘤成像诊断和光热治疗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ICG分子存在光稳定性差、易降解的缺陷。... 光热治疗是当下肿瘤治疗的热点,其核心是具有强光热转化效率和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材料的研发。近红外染料吲哚菁绿(ICG)由于其生物相容性优良在肿瘤成像诊断和光热治疗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ICG分子存在光稳定性差、易降解的缺陷。为解决这一问题,将ICG负载到二氧化锰(Mn O2)纳米片制备得到ICG/Mn O2纳米复合物,对ICG/MnO2纳米复合物的光热转换稳定性进行测试,探究了不同浓度下ICG/MnO2溶液的光热转换效率,对比了不同水浴温度及不同光照(激光照射)时间对ICG/MnO2溶液和ICG水溶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溶液浓度和光照时间的增加,ICG/Mn O2溶液的光热转换效率逐步增加且维持较好的光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二氧化锰纳米片 光热转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水纳米流体的光热转化特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屈健 田敏 +1 位作者 王谦 韩新月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13-119,共7页
通过两步法配制了浓度范围0.0015%~0.1%(质量,下同)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水纳米流体,并利用分光光度计对不同浓度、静置时间和加热次数下纳米流体在波长200~2000nm范围内的透射率进行了测试。同时,还对上述纳米流体开展了闷晒实验,研... 通过两步法配制了浓度范围0.0015%~0.1%(质量,下同)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水纳米流体,并利用分光光度计对不同浓度、静置时间和加热次数下纳米流体在波长200~2000nm范围内的透射率进行了测试。同时,还对上述纳米流体开展了闷晒实验,研究了浓度和光照次数对纳米流体光热转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中添加MWCNT后透射率明显下降,纳米流体的透射率随着静置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加热有利于提高纳米流体的吸光性能;同时,闷晒实验发现存在利于光热转化的MWCNT-水纳米流体最佳浓度(0.01%),光照45min后与水相比最佳浓度下的纳米流体温升提高了约15.1℃(或22.7%)。另外,纳米流体浓度较低时其光热转换性能随着光照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但浓度较高时则刚好相反,纳米颗粒团聚作用可能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太阳能 光热特性 透射率 团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窗光热特性对光通信天线热稳定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帼杰 刘百麟 +2 位作者 周佐新 李健 刘绍然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7-215,共9页
地球同步轨道(GEO)星地激光通信终端为开敞式结构,其光通信天线裸露于卫星舱外,受交变剧烈的空间外热流影响,光通信天线符合温控要求的在轨有效工作时间每天仅有4~6h。基于现有热控技术基础,通过对太阳窗的设计削弱空间外热流的影响,... 地球同步轨道(GEO)星地激光通信终端为开敞式结构,其光通信天线裸露于卫星舱外,受交变剧烈的空间外热流影响,光通信天线符合温控要求的在轨有效工作时间每天仅有4~6h。基于现有热控技术基础,通过对太阳窗的设计削弱空间外热流的影响,改进系统热稳定性,并基于有限元分析得到使光通信天线系统热稳定性最佳的太阳窗光热特性参数优化设计,使其满足太阳透射率较高、吸收率较低,并且内、外表面红外发射率均较高的要求。采用上述太阳窗优化设计,光通信天线次镜可全天候满足温度指标,主镜全天中满足温度指标的时间可达12h,二者有效工作时间分别为基础方案(未采用太阳窗)的3倍和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天线 太阳窗 光热特性 热设计
原文传递
纳米流体光热转换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玲利 张仁元 毛凌波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56-58,62,共4页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两种用于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纳米流体循环工质.对这两种纳米流体及其基液进行闷晒实验,通过研究其闷晒温度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来判断纳米流体光热转换性能的优劣.结果表明:铝纳米流体升温速率较基...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两种用于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纳米流体循环工质.对这两种纳米流体及其基液进行闷晒实验,通过研究其闷晒温度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来判断纳米流体光热转换性能的优劣.结果表明:铝纳米流体升温速率较基液和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快,闷晒温度高出基液近25℃,高出碳纳米管纳米流体近10℃,显示出很好的光热转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光热特性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物性对含石蜡玻璃窗动态光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昌宇 马腾飞 +2 位作者 李栋 吴洋洋 周英明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6-870,共5页
考虑太阳能在半透明材料中辐射传输、石蜡材料相变传热特点,建立了含石蜡玻璃窗的一维导热、相变和辐射耦合光热传输模型,研究了固态石蜡材料光学物性对含此类相变材料玻璃窗动态光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固态石蜡的折射率和吸收... 考虑太阳能在半透明材料中辐射传输、石蜡材料相变传热特点,建立了含石蜡玻璃窗的一维导热、相变和辐射耦合光热传输模型,研究了固态石蜡材料光学物性对含此类相变材料玻璃窗动态光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固态石蜡的折射率和吸收系数对其内表面温度、总透射能和太阳得热量都有影响;相比而言,吸收系数的影响更大;随着固态石蜡吸收系数的增加,玻璃窗内表而的总透射能和太阳得热量先增加后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玻璃窗 光热特性 动态传热
原文传递
不同微结构超疏水表面的光热防除冰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海翔 朱东宇 +3 位作者 兆环宇 张锡文 何枫 郝鹏飞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3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超疏水光热防除冰表面作为一种新兴的防除冰手段,在防除冰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本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实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不同微结构超疏水表面的光热防除冰特性。基于有限元模拟,得到了纳米颗粒的粒径、种类、体积分数、涂... 超疏水光热防除冰表面作为一种新兴的防除冰手段,在防除冰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本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实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不同微结构超疏水表面的光热防除冰特性。基于有限元模拟,得到了纳米颗粒的粒径、种类、体积分数、涂层厚度及微纳复合结构表面的结构参数对表面光热转化效率和升温效果的影响。另外,考虑了微柱和微锥两种微纳复合结构,数值结果表明微纳复合结构具有更好的光热特性,微锥结构的光热特性最好。同时,详细讨论了微结构尺寸参数,如特征尺度和高宽比,对表面吸收率与光热转化效率的影响。光照升温和融冰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超疏水光热表面能够实现高效的光热转化和防除冰功能,最优结构的表面在一个太阳光照条件下的温升可以达到45℃。本研究的研究工作可以为防除冰材料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光热特性 微结构 吸收率 防除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纳米球壳的光热特性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热米莱·阿卜来提 帕尔哈提江·吐尔孙 +2 位作者 郑玉霞 马登攀 程龙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09-315,共7页
为了寻找单个Au纳米球壳在连续激光激发下的最大表面温度变化及对应的颗粒最优尺寸,利用Mie理论、介电函数尺寸修正模型和热方程定量研究了波长、内核半径和外壳厚度对单个Au纳米球壳光热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改变Au纳米球壳的内核半... 为了寻找单个Au纳米球壳在连续激光激发下的最大表面温度变化及对应的颗粒最优尺寸,利用Mie理论、介电函数尺寸修正模型和热方程定量研究了波长、内核半径和外壳厚度对单个Au纳米球壳光热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改变Au纳米球壳的内核半径及外壳厚度调节共振峰的大小和位置,并得到所需的颗粒表面温度变化情况。然后,针对颗粒光热特性的应用,给出近红外波段内四个典型波长(800,808,820,1064 nm)下单位入射光强度的最大颗粒表面温度变化量γ_(max)及对应的颗粒最优尺寸。最后,给出了上述波长下单位入射光强度的颗粒表面温度变化量大于0.9γ_(max)的颗粒尺寸分布。该研究对光热治疗、等离子体辅助光催化以及颗粒制备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 MIE理论 Au纳米球壳 介电函数 光热特性 优化
原文传递
CNTs微悬臂梁光热特性研究
18
作者 林成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38-42,共5页
研究了红外脉冲激光照射下碳纳米管(CNTs)微悬臂梁的光热特性.首先,基于热传导模型建立了微悬臂梁动态温度状态方程和振动方程;然后采用真空抽滤和MEMS加工方法制备了CNTs微悬臂梁;再采用波长为1392nm的DFB激光器作为激励光源测量得到... 研究了红外脉冲激光照射下碳纳米管(CNTs)微悬臂梁的光热特性.首先,基于热传导模型建立了微悬臂梁动态温度状态方程和振动方程;然后采用真空抽滤和MEMS加工方法制备了CNTs微悬臂梁;再采用波长为1392nm的DFB激光器作为激励光源测量得到微悬臂梁的振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微悬臂梁振幅随频率增加而减小,其最大截止频率约为173Hz;最后采用CNTs微悬臂作为热传感器测量得到水蒸气的光热光谱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臂梁 碳纳米管 光热响应特性 光热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固体颗粒提高太阳能集热管内导热油光热转换性能 被引量:10
19
作者 高林朝 沈胜强 +2 位作者 郝庆英 刘存祥 岳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06-211,共6页
利用太阳辐照玻璃真空管加热导热油的试验装置,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种类和不同质量分数的固体颗粒对导热油光热转换特性的影响,通过测量闷晒温度和闷晒太阳辐照量间接比较了3种试验流体的热性能;理论分析了固体颗粒对导热油吸热与对流传... 利用太阳辐照玻璃真空管加热导热油的试验装置,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种类和不同质量分数的固体颗粒对导热油光热转换特性的影响,通过测量闷晒温度和闷晒太阳辐照量间接比较了3种试验流体的热性能;理论分析了固体颗粒对导热油吸热与对流传热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添加铜箔颗粒可提高导热油平均温度14℃;同等试验工况石墨-油分别与铜箔-油和铝箔-油的最大温差达3.3和7℃;质量分数3%-3.2%的铜箔颗粒对提高导热油闷晒温度较有利,增大含量对光热转换的强化效果不明显。石墨-油和铜箔-油显示出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该研究为导热油在太阳能热发电和热管热水器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热效应 温度 太阳能集热管 导热油 固体颗粒 光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及光热转换特性研究
20
作者 刘艳玲 林雨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1期323-326,共4页
本论文采用真空抽滤方法制备出氧化石墨烯薄膜,并对制备的氧化石墨烯进行紫外吸收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激光功率越高,光热转化能力越强,在0.5 W/cm2 激光功率的照射下薄膜稳态温度最高可达65.6℃,说明制备出的氧化石墨烯薄... 本论文采用真空抽滤方法制备出氧化石墨烯薄膜,并对制备的氧化石墨烯进行紫外吸收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激光功率越高,光热转化能力越强,在0.5 W/cm2 激光功率的照射下薄膜稳态温度最高可达65.6℃,说明制备出的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良好的光热特性。石墨烯因独特的高载流子迁移率、透明性、柔韧性、导电性和机械稳定性的优异性能,在现代电子设备方面展现了极大的应用潜力,近十余年,人们在这一领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因此,石墨烯电子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在薄膜柔性电子器件领域,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传感器、光电器件、驱动器等多种柔性电子器件领域被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薄膜 光热转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