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光未然《五月的鲜花》为例谈音乐对文化传播起到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田虎 周箐 李丽梅 《艺术科技》 2014年第2期229-229,共1页
光未然在《五月的鲜花》中饱含深情地笔墨,高涨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深情和愤慨。经过阎述诗的谱曲,铿锵的韵律和强烈的乐感与诗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积极的表达着思想,传播爱国文化,文化与音乐的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关键词 光未然 《五月的鲜花》 音乐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未然抗战时期昆明诗作新论 被引量:1
2
作者 余晓夕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3-55,共3页
光未然抗战时期在昆明出版的抒情诗集《雷》,学术界历来评价不高,作者也作过自我批判。本文就此提出新的看法。对光未然此一时期的朗诵诗,本文也从艺术上作了新的探讨。
关键词 光未然 抗日战争时期 昆明市 《雷》 抒情诗 朗诵诗 政治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花”激昂唱烽烟——光未然在武汉的抗战文化活动
3
作者 章绍嗣 《抗战文化研究》 2011年第1期90-95,共6页
音乐家光未然1937—1938年在武汉期间积极投入抗日救亡音乐活动,创作了大量抗日救亡音乐作品,并从事演奏、指挥、群众宣传等活动,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记述光未然这一时期从事抗战音乐工作的经历。
关键词 光未然 武汉 抗战文化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抒情与象征性表达——关于光未然的《黄河颂》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凯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0-21,共2页
<黄河颂>不是一支普通的单曲,而是著名的<黄河大合唱>中的一个部分.这部作品的词作者光未然和曲作者冼星海,结识于1937年抗战前夕的群众救亡运动的热潮之中.在抗战爆发后的两年里,他们数度合作,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抗战作... <黄河颂>不是一支普通的单曲,而是著名的<黄河大合唱>中的一个部分.这部作品的词作者光未然和曲作者冼星海,结识于1937年抗战前夕的群众救亡运动的热潮之中.在抗战爆发后的两年里,他们数度合作,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抗战作品,如<新中国><戏剧抗战><新时代的歌手>等等.<黄河大合唱>是这两位作者最后的一次合作,也是最杰出和最有影响的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感情 抒情 象征性 光未然 《黄河颂》 创作过程 词作者 教学 语文 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未然与《黄河人合唱》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明 《党的生活(青海)》 2014年第1期34-35,共2页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大合唱》是民族的史诗、抗战的怒吼,永远是最强的中国声音!
关键词 《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歌曲艺术 历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未然抗战时期的朗诵诗述论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燕桦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7-12,共6页
抗战期间,光未然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动而辗转多地进行朗诵诗的宣传与推广,其中以武汉、延安、重庆、昆明等地为主。在某种程度上说,透过光未然朗诵诗的活动历程,我们可以窥见战时朗诵诗发展的概况甚至全貌。光未然认为最理想的朗诵诗应当... 抗战期间,光未然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动而辗转多地进行朗诵诗的宣传与推广,其中以武汉、延安、重庆、昆明等地为主。在某种程度上说,透过光未然朗诵诗的活动历程,我们可以窥见战时朗诵诗发展的概况甚至全貌。光未然认为最理想的朗诵诗应当实现诗歌与音乐的交流和结合,因而在语言上应当选择清楚、响亮的词汇,使诗歌富于节奏感和音乐性。纵观光未然战时朗诵诗创作实践的整体历程,不难发现,光未然所主张的"诗歌与音乐的结合"的朗诵诗学理念,实则是其一以贯之的整体精神和特色,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诗歌的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未然 朗诵诗 朗诵诗学理念 抗战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大合唱》的作者光未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香玉 《武汉文史资料》 2011年第8期20-24,共5页
走出老河口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11月1日出生在湖北省老河口市城区(原光化县城)路家巷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父亲是老河口城区一个钱庄的普通职员,光未然从小被送进老河口国民小学读书,并在钱庄的少东家冯汉涛的影响下,学会了写旧... 走出老河口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11月1日出生在湖北省老河口市城区(原光化县城)路家巷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父亲是老河口城区一个钱庄的普通职员,光未然从小被送进老河口国民小学读书,并在钱庄的少东家冯汉涛的影响下,学会了写旧体诗。1924年,11岁的光未然以优异成绩考入老河口商科职业学校读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老河口市 作者 国民小学 职业学校 张光年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未然“文艺的民族形式”观论析
8
作者 陈燕桦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0-25,共6页
“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是抗战时期历时三年有余的文艺论争。光未然亦积极参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发表了长文《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文章不乏可圈可点的见解,受到了茅盾的肯定和赞赏。晚年编订《张光年文集》时,光未然却对该... “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是抗战时期历时三年有余的文艺论争。光未然亦积极参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发表了长文《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文章不乏可圈可点的见解,受到了茅盾的肯定和赞赏。晚年编订《张光年文集》时,光未然却对该文的初刊本进行了修删。由此出发,去溯源光未然战时的文艺民族形式观,可以发现他不仅积极参与有关“民族形式”的座谈会,而且继文论《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后,还发表了纪念鲁迅的文章《鲁迅与中国文学遗产》,以及搜集整理彝族支系阿细人的创世史诗《阿细的先鸡》,这些均是其探索“文艺的民族形式”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未然 民族形式观 《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黄河大合唱》——专访光未然之子张安东和冼星海之女冼妮娜
9
作者 吕其庆 赵乐 《广播歌选》 2015年第8期26-33,共8页
回顾那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历程,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就是“可歌可泣”。当浓重的爱国情怀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时候,歌声就从人们的心底里进发出来:“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 回顾那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历程,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就是“可歌可泣”。当浓重的爱国情怀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时候,歌声就从人们的心底里进发出来:“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 光未然 子张 专访 大众 抗战 抗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光未然”成了“光末然”……
10
作者 王建军 郭红霞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08年第9期27-27,共1页
曾经听过一堂耐人寻味的课。那是一堂由学校组织的研究课。执教者是一位有10年教龄的中年教师,学生则是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教授文章是光未然的《黄河颂》。
关键词 光未然 学生学习 中年教师 学校组织 执教者 研究课 写错 进课堂 错误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黄河大合唱》看光未然音乐文学的审美造诣
11
作者 詹薇 《音乐大观》 2013年第10期34-35,共2页
《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作为创作背景,歌颂中华民族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文章分析了《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文学的审美造诣。
关键词 《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音乐文学
原文传递
光未然诗选
12
《诗刊》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34-40,共7页
关键词 黄河两岸 光未然 黄河大合唱 朗诵 中华民族 冼星海 白云山 英雄 新时期 新中国
原文传递
七十多年的回响 光未然的黄河情
13
作者 周明 《党建》 2013年第4期56-56,共1页
此刻,我站在壶口瀑布的山坡上,脚下便是滚滚东去威震峡符的黄河。 忽然间,我仿佛听到远方传来激越的《黄河大合唱》.仿佛看见了词作者光未然的身影。
关键词 《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壶口瀑布 词作者
原文传递
“为抗战发出怒吼”——光未然与冼星海
14
作者 石湾 《海内与海外》 2014年第5期18-21,共4页
几十年前,我曾一度参与歌曲的征集和编选工作,并习写歌词,与多位作曲家有过合作。从那时起,我就认定在中国新音乐史上,词曲作者有两对堪称典范的黄金搭档,那就是田汉与聂耳、光未然与冼星海。直到1998年,我才有幸与这四位前辈中... 几十年前,我曾一度参与歌曲的征集和编选工作,并习写歌词,与多位作曲家有过合作。从那时起,我就认定在中国新音乐史上,词曲作者有两对堪称典范的黄金搭档,那就是田汉与聂耳、光未然与冼星海。直到1998年,我才有幸与这四位前辈中当时尚健在的张光年有了当面请教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冼星海 光未然 抗战 1998年 编选工作 黄金搭档 作曲家 音乐史
原文传递
遥想已故诗人光未然
15
作者 张昆华 《新天地》 2005年第4期30-31,共2页
我又一次见到张光年同志,是在2001年全国第七次文代会和全国第六次作代会同时举行的开幕式上,他微笑着在红地毯上迈着稳健的脚步,那银灰色的头发仿佛是跳荡在黄河上的一朵浪花。他就是著名诗人《黄河大河唱》的词作者光未然。
关键词 光未然 黄河 张光年 词作者 银灰色 开幕式 昆明 出版 冼星海 李公朴
原文传递
光未然与冼星海
16
作者 石湾 《新华月报》 2014年第7期110-113,共4页
几十年前,我曾一度参与歌曲的征集和编选工作,并习写歌词,与多位作曲家有过合作。从那时起,我就认定在中国新音乐史上,词曲作者有两个堪称典范的黄金搭档,那就是田汉与聂耳、光未然与冼星海。余生也晚,直到1998年,才有幸与这四... 几十年前,我曾一度参与歌曲的征集和编选工作,并习写歌词,与多位作曲家有过合作。从那时起,我就认定在中国新音乐史上,词曲作者有两个堪称典范的黄金搭档,那就是田汉与聂耳、光未然与冼星海。余生也晚,直到1998年,才有幸与这四位前辈中当时尚健在的光未然有了当面请教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未然 冼星海 1998年 编选工作 黄金搭档 作曲家 音乐史 歌曲
原文传递
光未然把歌声留给我们
17
作者 张昆华 《海内与海外》 2002年第6期22-25,共4页
光未然始终怀念着昆明。这是一位革命者和诗人与昆明的不解的缘份而纺织成的不解的情结。我多次见他,他都多次谈起昆明。只要一提起昆明,我发现他的眼神总会闪耀着一种亲切的光彩……
关键词 作家 文学作品 戏剧 文化宣传工作 光未然
原文传递
光未然与《黄河大合唱》
18
作者 周明 《党的生活(河南)》 2014年第2期18-19,共2页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此刻,我站在壶口瀑布的山坡上,脚下便是滚滚东去威震峡谷的黄河。
关键词 《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壶口瀑布
原文传递
《黄河大合唱》及其艺术特色研究
19
作者 张卿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2期75-77,共3页
作为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由现代诗人光未然填词、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谱曲。该乐曲以激昂的旋律、充满情感的歌词表达,歌颂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向前的抗战精神,也反映了人民对美好幸福生... 作为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由现代诗人光未然填词、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谱曲。该乐曲以激昂的旋律、充满情感的歌词表达,歌颂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向前的抗战精神,也反映了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将《黄河大合唱》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及内容构成。并分析其蕴含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大合唱》 声乐套曲 史诗性 现代诗人 冼星海 抗战精神 奋勇向前 光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练习一
20
《初中生辅导》 2024年第19期26-30,141,共6页
基础演练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当我们捧起一本书,在静谧的夜晚守着一盏孤灯阅读时,我们便会享受思绪渐入书中无拘无束畅游的从容,内心便会感到无比充盈和温润。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领略到黄河惊... 基础演练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当我们捧起一本书,在静谧的夜晚守着一盏孤灯阅读时,我们便会享受思绪渐入书中无拘无束畅游的从容,内心便会感到无比充盈和温润。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领略到黄河惊涛澎湃()的气势;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了解到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jí()时锲()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邓稼先鞠躬尽cuì()为国献身的情怀……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耐住寂寞,携书而行,在喧嚣中找到一份宁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先生 邓稼先 语文练习 杨振宁 《黄河颂》 积累与运用 光未然 ()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