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告子:首言“食色性也”的先秦思想家
1
作者 王福湘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7-158,共2页
“食色性也”如今已是国人耳熟的哲理名言,但未必知道此语源出告子,而由孟子在自己书中用作辩驳对象才得保存。近年来,随着郭店楚墓竹简出土,其中《性自命出》一篇与告子言说多有相符,使研究者对告子在先秦思想史上的地位有新的认... “食色性也”如今已是国人耳熟的哲理名言,但未必知道此语源出告子,而由孟子在自己书中用作辩驳对象才得保存。近年来,随着郭店楚墓竹简出土,其中《性自命出》一篇与告子言说多有相符,使研究者对告子在先秦思想史上的地位有新的认识;然而坊间把“食色性也”张冠李戴到孟子头上,甚至写进了某些大学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思想 告子 色性 郭店楚墓竹简 《性自命出》 先秦思想 大学教材 研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先秦思想创新国际关系理论 被引量:22
2
作者 阎学通 《国际政治科学》 2009年第3期150-165,173,共17页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先秦思想 国家间关系 国际规范 国家间政治 中国学派 国际政治 分析层次 政治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出土文献与思想史的改写--兼论日本的先秦思想史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浅野裕一 柳悦(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36,共15页
近年来,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上博楚简等新出土资料相继问世,这些资料对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儒家角度看,出土资料为《易》经典化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点。郭店楚简《六德》和上博楚简《周易》的发现,证明了... 近年来,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上博楚简等新出土资料相继问世,这些资料对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儒家角度看,出土资料为《易》经典化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点。郭店楚简《六德》和上博楚简《周易》的发现,证明了战国前期《易》已经成为儒家经典,《易》的经典化和秦始皇的焚书及挟书律完全没有关系。从道家角度看,以前,具备宇宙生成论的道家思想只见于《老子》,但郭店楚简《太一生水》、上博楚简《恒先》的发现,证实了战国前期还存在着好几种带有宇宙生成论的道家思想。日本研究者对新出土资料的态度可以分为三种,只有第三种敢于大胆纠正过去思想史研究中的谬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资料 先秦思想 马王堆帛书 郭店楚简 上博楚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时与阴阳五行——先秦思想史的另一条线索 被引量:15
4
作者 武占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四时规律被上古先民认为是宇宙的第一规律 ,这是前诸子时期非常重要的一种自然观。全面体现这种自然观的就是《月令》文献系统。代表中国古代主体思维方式的阴阳五行就是在吸收、融摄该系统观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月令》观念系统通过... 四时规律被上古先民认为是宇宙的第一规律 ,这是前诸子时期非常重要的一种自然观。全面体现这种自然观的就是《月令》文献系统。代表中国古代主体思维方式的阴阳五行就是在吸收、融摄该系统观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月令》观念系统通过影响阴阳五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 《月今》文献系统 阴阳五行 主体思维方式 先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性:先秦思想界对“德”之诠释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晓英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4-147,共4页
"德"作为先秦时期文化和伦理的象征,在字源和义理方面很早就引起了学者的兴趣。学者们对"德"的字源学分析和文献整理,揭示了"德"的生活意义和伦理内涵,分疏出德所经历的由氏族集团走向个体、由生活走向... "德"作为先秦时期文化和伦理的象征,在字源和义理方面很早就引起了学者的兴趣。学者们对"德"的字源学分析和文献整理,揭示了"德"的生活意义和伦理内涵,分疏出德所经历的由氏族集团走向个体、由生活走向道德、由行为走向内心的变化历程。先贤给出了"德"范畴的词源发展、基本涵义和历史文化背景,但没有从义理的角度论证"德"作为个体的属性品格、精神定势、心性结构等,"德"所具有的义理内涵并没有得到开掘。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论证德所具有的中性色彩和非伦理意义,揭示"德"作为个体的属性和规定,表征个体的全部和整体,显示个体和他者的分离和分化及由此而来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 先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两种思想史研究的考察——史华慈与葛瑞汉先秦思想史研究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玉宇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9-79,共11页
以西学方法整理中国思想史的必要,前辈学者已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范例。但如何看待重构中国古代思想史图景和运用西方理论和概念体系的矛盾?本文比较了史华慈和葛瑞汉对先秦思想史的研究,试图以此来探讨不同方法论进路对研究和理解中国... 以西学方法整理中国思想史的必要,前辈学者已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范例。但如何看待重构中国古代思想史图景和运用西方理论和概念体系的矛盾?本文比较了史华慈和葛瑞汉对先秦思想史的研究,试图以此来探讨不同方法论进路对研究和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意义。本文考察了两人的文化观,认为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持文化类同说还是文化特殊论,而在于他们是在文化的哪个层面讨论问题。史华慈不承认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文化现实背后存在什么本体性的结构,认为构成文化的人、事件、思想都是处于特定历史情境下的特殊经验,而不是抽象的概念。葛瑞汉则试图揭示文化中相对稳定的、普遍的因素。在不同视角的引导下,两人向读者展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古代中国思想史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思想 史华慈 葛瑞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思想总结视域下的周公形象——论《吕氏春秋》对周公的评论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兆贵 曹娜 《天中学刊》 2019年第5期109-116,共8页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招集宾客而编写的著作,也是混杂综合学风的代表。其“贵公”篇继承先秦“公天下”思想,把周公当作“公天下”的典范,对其推崇备至;“当染”篇与《墨子·所染》篇相同,称赞周公对武王王业起重要作用,应是武王的...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招集宾客而编写的著作,也是混杂综合学风的代表。其“贵公”篇继承先秦“公天下”思想,把周公当作“公天下”的典范,对其推崇备至;“当染”篇与《墨子·所染》篇相同,称赞周公对武王王业起重要作用,应是武王的导师;“尊师”篇进一步确定周公是武王之师;“古乐”篇说周公创作《诗》及歌舞,是音乐家、舞蹈家;“观世”篇说周公提出“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说,意要在德行、学问上不断提升,就要跟比自己高明贤能的相处,向他们学习;“重言”篇称赞周公善于言说,重视天子言行一致及其作用;“精谕”篇进一步指出周公极善于言听,以无言处明其意;“长利”篇说周公不选地势险阻之地为封国,“公天下”有其深谋远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周公 先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鹖冠子》的思想结构及其政治主张——先秦思想史系列研究之一
8
作者 祁志祥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6,共9页
《鹖冠子》是战国后期杂合诸子思想的道家殿军之作。它以黄老道家与阴阳家学说为本根,兼容儒家、兵家、法家等学说,提出了称霸天下的治国良方。在天人关系上,《鹖冠子》从黄老及阴阳家的宇宙发生论出发,提出尊天地、因势命、先人事的基... 《鹖冠子》是战国后期杂合诸子思想的道家殿军之作。它以黄老道家与阴阳家学说为本根,兼容儒家、兵家、法家等学说,提出了称霸天下的治国良方。在天人关系上,《鹖冠子》从黄老及阴阳家的宇宙发生论出发,提出尊天地、因势命、先人事的基本主张,肯定了人道在政治生活中的决定地位。在人道环节中,《鹖冠子》从道家、儒家的观点出发批判钩心斗角的现实社会,提出共利同乐的社会理想,主张君主清虚无为,选贤任能,以仁治天下,以义治军事,辅之以严刑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鹖冠子》 道家著作 杂家特色 先秦思想 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思想家生态伦理及可持续发展思想述评 被引量:1
9
作者 钱伟 《中国西部科技》 2011年第2期66-68,共3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顺应"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文章通过引用大量先秦诸子的言论考证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高度重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要合理地根据"天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顺应"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文章通过引用大量先秦诸子的言论考证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高度重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要合理地根据"天时"来把握,以便使生物资源尽可能地再生,持续利用。先秦思想家在生态伦理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关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上仍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思想 生态伦理 可持续发展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先秦思想文化的发生背景
10
作者 杨建华 《浙江学刊》 CSSCI 1995年第1期95-100,共6页
论先秦思想文化的发生背景杨建华思想文化是人们主体精神在外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制约下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是一种体系、形态,它有着一整套价值系统和行为模式,从根本上指导,制约着人类的思维,行为以至情感形成和表现方式。它... 论先秦思想文化的发生背景杨建华思想文化是人们主体精神在外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制约下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是一种体系、形态,它有着一整套价值系统和行为模式,从根本上指导,制约着人类的思维,行为以至情感形成和表现方式。它在社会这一整合系统中,与社会经济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思想 地理环境 思想文化 社会背景 文化差异 农耕文化 文化形态 政治组织 发生背景 文化心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思想家的人格理论
11
作者 余达淮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22,共7页
按照当代某些学者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觉醒时期。由于中国以农业为基础的新石器时期延续时间很长,宗族社会的组织结构发展得十分充分和牢.固.中国社会很早就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宗族政治制度和伦理秩序。但是到了春... 按照当代某些学者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觉醒时期。由于中国以农业为基础的新石器时期延续时间很长,宗族社会的组织结构发展得十分充分和牢.固.中国社会很早就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宗族政治制度和伦理秩序。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连年争战和由此引起的经济制度的变革,传统的宗法政治制度和伦理秩序受到了冲击;文化觉醒正由此伴随着诸子百家这些卓然超群的思想家而生。他们以反思先世先圣之名,饱蘸激情,殚精竭思,企望彰明和指引中国文化的未来方向。不言而喻,这次文化觉醒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实际人格、儒、道、墨、法尤其是儒家关于人格方面的思想和理想人格模式,影响和促成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思想 人格理论 庄子 士人格 墨子 墨家 孟子 道家 儒家 理想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宝才教授的先秦思想文化研究
12
作者 韩星 《唐都学刊》 2022年第5期39-47,共9页
刘宝才教授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学术渊源主要是“侯外庐学派”,也吸收了王国维、徐中舒等学术研究范式和方法。他的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突出在炎黄文化研究方面;他对儒家经典《周易》《论语》《大学》《中庸》都做过... 刘宝才教授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学术渊源主要是“侯外庐学派”,也吸收了王国维、徐中舒等学术研究范式和方法。他的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突出在炎黄文化研究方面;他对儒家经典《周易》《论语》《大学》《中庸》都做过专门研究,对儒学更新发展有考辨;对先秦诸子从宏观和微观视角研究和阐发,认为诸子各派学说都有价值,对道、法、名、阴阳家都有专论。先秦思想史研究是刘宝才教授在传承发展侯外庐学派、追随张岂之先生不断深化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工作,先后参与《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学术史》等先秦卷的撰写和主编,对先秦思想史有系统梳理,形成了与时俱进、正本清源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宝才 先秦思想文化 侯外庐学派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先秦思想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13
作者 刘宝才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9-13,共5页
关于先秦思想史研究是个大题目,我谈不好,只是把一些问题提出来。想得不周到,应该讨论的重要问题一定有遗漏,谈到的几个问题也比较笼统,只是把问题提出来,请各位先生、各位朋友进行讨论。 近20年,特别近10年来,我国学术界研究历史文化... 关于先秦思想史研究是个大题目,我谈不好,只是把一些问题提出来。想得不周到,应该讨论的重要问题一定有遗漏,谈到的几个问题也比较笼统,只是把问题提出来,请各位先生、各位朋友进行讨论。 近20年,特别近10年来,我国学术界研究历史文化遗产的指导思想,从以阶级斗争为主,转变到以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为主。先秦思想史研究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由于指导思想转变,先秦思想史研究视野更加开阔,内容更加丰富,方法更加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史资料 思想史研究 先秦思想 社会史 思想文化 中国知识分子 中国思想 几个问题 社会经济结构 先秦诸子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思想史上的阴阳五行学说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宝才 《人文杂志》 1986年第3期82-88,共7页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哲学形态,它起源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时基本定型。汉代,阴阳五行思想与神学谶纬结合,支配着整个社会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国后期出现的风行一时的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并不是先秦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哲学形态,它起源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时基本定型。汉代,阴阳五行思想与神学谶纬结合,支配着整个社会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国后期出现的风行一时的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并不是先秦阴阳五行学说的全面总结。邹衍受到魏、燕国君“尊礼”备至,却并不是先秦阴阳五行学说的集大成者(至少从现有历史资料看是这样)。他在阴阳五行学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并不象韩非在法家学派历史上那样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五行学说 先秦思想 阴阳说 五行说 四时教令 阴阳观念 《周易》 邹衍 万物 春秋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尔斯泰与中国先秦思想家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海燕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92-95,81,共5页
作为思想家的托尔斯泰,毕生关心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的世界观“激变”以后,他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研究,则不仅仅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关心和兴趣,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著作中寻找与他的... 作为思想家的托尔斯泰,毕生关心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的世界观“激变”以后,他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研究,则不仅仅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关心和兴趣,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著作中寻找与他的“托尔斯泰主义”相一致的思想,寻找“真理”——即人应该如何生活,采取什么途径才能使世界消除罪恶,变得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孔子 八十年代中期 七十年 先秦思想 汉学家 世界各国 真理 激变 中国古代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思想家的防微杜渐法及其现代价值
16
作者 彭鹏 崔华前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8-80,共3页
先秦思想家在其德教实践中形成了防微杜渐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对这些方法进行取精取糟、系统整合,吸收这些方法中所蕴涵的积极成分,可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养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 先秦思想 防微杜渐法 现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思想家与大海想象
17
作者 刘广锋 徐鑫鑫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1期44-46,共3页
中国文化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这使得大海往往未得到客观描述,而是被付之想象,在先秦人的描述中表现出浓厚的超验色彩。分析先秦主要思想家对大海的论述可以发现,基于农业文明的独特文化心理是造成大海成为中国文化的"他者"的原... 中国文化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这使得大海往往未得到客观描述,而是被付之想象,在先秦人的描述中表现出浓厚的超验色彩。分析先秦主要思想家对大海的论述可以发现,基于农业文明的独特文化心理是造成大海成为中国文化的"他者"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思想 儒家思想 四海之内 先秦 中国文化 先秦儒家 智者乐水 江海之士 所止 张力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写中国思想史高端论坛暨《先秦思想史》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18
作者 王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3-53,共1页
2023年3月26日,“重写中国思想史高端论坛暨《先秦思想史:从神本到人本》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来自上海和国内其他地区的近30位文史哲专家出席会议,对该书的贡献表示肯定,同时围绕书中提出的若干新见展开了建设性的探讨... 2023年3月26日,“重写中国思想史高端论坛暨《先秦思想史:从神本到人本》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来自上海和国内其他地区的近30位文史哲专家出席会议,对该书的贡献表示肯定,同时围绕书中提出的若干新见展开了建设性的探讨。发布会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齐红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钱中文先生在书面贺辞中指出,作者“积学深厚,功力十足,涉论极广,总有新说”,认为作者的“美学全史与未来之思想全史,将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创新中华文化做出杰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书发布会 上海交通大学 荣誉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 人文学院 先秦思想 中国思想 高端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先秦思想家的政治思维方式
19
作者 李晓榕 《求实》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8-41,共4页
先秦时期以儒、道、法、墨诸家为代表的思想家们的政治思维方式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维方式的基础 ,决定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本文试图从政治认知方式、政治思维形式与逻辑方法、政治思维定势与价值取向三方面论述先秦诸子的政治... 先秦时期以儒、道、法、墨诸家为代表的思想家们的政治思维方式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维方式的基础 ,决定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本文试图从政治认知方式、政治思维形式与逻辑方法、政治思维定势与价值取向三方面论述先秦诸子的政治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思想 政治思维方式 政游认知方式 政治思维形式与逻辑方法 政治思维定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思想、文化与中国艺术的审美特征——兼谈中西艺术的区别
20
作者 陈国平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32-37,共6页
先秦是中国古代社会最激烈的变革时期,又是中国思想、文化上最为活跃的开创时期。它“一方面摆脱原始巫术宗教的神的观念传统,另一方面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承前启后,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下面,我从儒... 先秦是中国古代社会最激烈的变革时期,又是中国思想、文化上最为活跃的开创时期。它“一方面摆脱原始巫术宗教的神的观念传统,另一方面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承前启后,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下面,我从儒家“中和”准则、道家“虚无”思想和秦代书法艺术三方面,谈谈先秦思想、文化对中国艺术审美特征的影响,并试作中西方艺术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先秦思想 原始巫术 古代社会 中国传统音乐 诗人李白 罗衣 审美风格 皎然 含而不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