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先民后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构建——兼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少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9-148,共10页
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先刑后民"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模式,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此未作任何变动。此种立法模式不仅在理论上缺乏充分的依据,而且在实践中造成了诸多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从民事赔偿责任优... 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先刑后民"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模式,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此未作任何变动。此种立法模式不仅在理论上缺乏充分的依据,而且在实践中造成了诸多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从民事赔偿责任优先、人权保障的原则以及与刑事诉讼其他程序的协调出发,有必要对"先刑后民"的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予以改革,在被告人认罪与确定被告人有罪的前提下,明确民事责任优先于刑事责任,构建一种"先民后刑"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附带民事诉讼 “先后民” 民事赔偿责任优先 人权保障 先民后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刑民交叉案件解决之“先民后刑”思路:选择理由与实施机制 被引量:18
2
作者 黄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45,187,共5页
"先刑后民"一直是我国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所遵循的主导性原则,该原则的适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面临一些困境。在知识产权民刑交叉案件的处理上,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民事程序的价值意义和功能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刑民两种司法程序进行合... "先刑后民"一直是我国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所遵循的主导性原则,该原则的适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面临一些困境。在知识产权民刑交叉案件的处理上,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民事程序的价值意义和功能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刑民两种司法程序进行合理衔接与协调,建立民、刑分庭审理意义上的"先民后刑"以及民、刑合庭审理意义上的"先民后刑"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民交叉案件 先民后刑 价值意义 功能意义 实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嫌交通肇事犯罪案件先民后刑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丽 《长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2-14,共3页
我国司法在处理涉嫌交通肇事犯罪案件时实行先刑后民原则,导致有时不能及时给受害人以救济。对这类案件实行先民后刑原则则大有裨益。该制度不仅在法理上有依据,而且在操作层面也是可行的,这将使受害人的民事权益得到及时的保护。
关键词 交通肇事 先民后刑 后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被追诉人逃匿后刑民交叉案件先民后刑处理方式
4
作者 宋高初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9-77,共9页
被追诉人逃匿后,我国现行刑事追缴制度及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均无法及时、有效地弥补刑民交叉案件中被害人的物质损失。为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保障刑民交叉案件中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在被追诉人逃匿情形下,我国公安司法机关应允许被害人就... 被追诉人逃匿后,我国现行刑事追缴制度及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均无法及时、有效地弥补刑民交叉案件中被害人的物质损失。为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保障刑民交叉案件中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在被追诉人逃匿情形下,我国公安司法机关应允许被害人就其未得以退赔的物质损失,向管辖法院先行提起民事侵权诉讼。为保障刑民交叉案件先民后刑处理方式得以顺利开展,我国应立法肯定提出财产保全申请的被害人对保全财产的优先受偿权,并赋予被害人不服民事诉讼中止裁定的上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追诉人逃匿 民交叉案件 先民后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模式——“先刑后民”与“先民后刑” 被引量:2
5
作者 伦碧琪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67,共6页
当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先刑后民"模式面临难以保障人权和判决落实的种种困境,近年来我国反思旧模式,自发地探索"先民后刑"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又有三种类型。"先民后刑"的积极实效作用是既有利于原告和被... 当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先刑后民"模式面临难以保障人权和判决落实的种种困境,近年来我国反思旧模式,自发地探索"先民后刑"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又有三种类型。"先民后刑"的积极实效作用是既有利于原告和被告,也有利于司法和社会。"先民后刑"与我国的"刑事和解"、国外的"民刑分立"以及古代的"以钱买刑"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 后民 先民后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案件刑民交叉先民后刑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心蕊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第17期140-141,共2页
刑民交叉案件是审判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刑民交叉案件是因同一行为同时侵犯了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民事和刑事上相互交叉或牵连、相互影响的案件。我国之前一直奉行的原则是"先刑后民",但是现在许多的问题出现也不得不让法... 刑民交叉案件是审判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刑民交叉案件是因同一行为同时侵犯了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民事和刑事上相互交叉或牵连、相互影响的案件。我国之前一直奉行的原则是"先刑后民",但是现在许多的问题出现也不得不让法律审理之时改变以往的变成"先民后刑"原则。在处理知识产权案件之时应当采用"先民后刑"原则给予一个很好的宣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案件 民交叉 先民后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民后刑”模式的正当性与量刑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纯柱 樊锐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59-67,160,共9页
目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不少争议,为摆脱困境,在司法实践中自发实行的"先民后刑"模式对于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作用颇大。本文将从刑事附带民事制度存在的困境、"先民后刑"模式在司法实践中的可行性及其... 目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不少争议,为摆脱困境,在司法实践中自发实行的"先民后刑"模式对于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作用颇大。本文将从刑事附带民事制度存在的困境、"先民后刑"模式在司法实践中的可行性及其理论争议、如何从量刑机制入手完善"先民后刑"模式这三个方面,论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先民后刑"模式下配套有效的量刑机制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其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民后刑”模式 正当性 分析
原文传递
知识产权民刑交叉问题的适用省思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叶赟葆 曹帅帅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8-44,共7页
囿于部门法间的差异,民刑交叉难办案件所引起的争论屡见不鲜。检视民刑交叉既有面相后,得出知识产权具有不同于常规民刑交叉案件的特性。表现出惯有“先刑后民”处理模式的适用障碍、刑法同知识产权法的法益认知存有偏差以及“合一制”... 囿于部门法间的差异,民刑交叉难办案件所引起的争论屡见不鲜。检视民刑交叉既有面相后,得出知识产权具有不同于常规民刑交叉案件的特性。表现出惯有“先刑后民”处理模式的适用障碍、刑法同知识产权法的法益认知存有偏差以及“合一制”的形式化并未使知识产权在强国战略中得到充分保障,进而产生权利救济的缺憾。对此,一方面要重视先决条件,以类型化视角观察知识产权的不同客体和民刑交叉事实对程序选择的影响,明确民事确权优先和刑事后置的基调。另一方面采用解释论进路,对具体条文中“物质损失”“唯数额论”内涵扩大解释,从立法论角度设计刑事“空白罪状”条款及优化知识产权法院的配置。从而,最终实现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价值目标和发展效益最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交叉 后民 先民后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借贷融资中民刑交叉适用的冲突与协调 被引量:9
9
作者 熊进光 刘红 《行政与法》 2013年第9期102-107,共6页
金融犯罪案件多涉及民刑交叉问题,采用"先刑后民"原则往往容易忽视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及处分权,对民事争议中的私权完全不重视,导致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过场化"。基于私人财产权优先的学理基础,金融领域民刑交叉案件... 金融犯罪案件多涉及民刑交叉问题,采用"先刑后民"原则往往容易忽视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及处分权,对民事争议中的私权完全不重视,导致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过场化"。基于私人财产权优先的学理基础,金融领域民刑交叉案件中的"民商先行"既为了加强对金融民商实体法的运用,更为了缓和金融刑法重刑主义。赋予民间借贷融资中贷款人诉讼选择权,让贷款人在刑事诉讼之前选择是否适用民事诉讼,即实行"先民后刑"。对于民间借贷融资中的民刑交叉适用,应当秉持刑法具有的内敛品格,实现从金融违法行为的"刑法依赖"到"非刑法依赖"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借贷 金融犯罪 诉讼选择权 先民后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审理模式选择 被引量:9
10
作者 叶榅平 常霄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13-22,111,共11页
虽然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具有结构上的相似性,但是两者在性质和目的上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地适用传统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审理模式。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不仅要追究侵害环境公益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而且... 虽然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具有结构上的相似性,但是两者在性质和目的上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地适用传统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审理模式。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不仅要追究侵害环境公益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而且要对受损害的环境公益实施救济,使受侵害的环境公共利益得以恢复。应结合民事责任具有直接性和优先性的特点,优先选择适用“先民后刑”模式审理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并以“先刑后民”模式补充处理不能适用“先民后刑”模式审理的案件。在此基础上,通过理念转变和规则建构明确两种模式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并在此框架下维持附带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相对独立性,明确审理思路,完善诉讼程序、规范调解活动、区分适用证据规则和完善量刑规则等,妥善处理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更好地维护环境公共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环境公益救济 环境民事责任 先民后刑 “先后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益转向:商业秘密私权确立之刑事应对 被引量:12
11
作者 莫洪宪 刘峰江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18年第7期12-19,共8页
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总则》和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纳入和完善了商业秘密条款。考虑到法律规范的体系和分工,针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事政策也需相应调整。管窥以上两部立法,可以预见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 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总则》和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纳入和完善了商业秘密条款。考虑到法律规范的体系和分工,针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事政策也需相应调整。管窥以上两部立法,可以预见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事政策由强势向弱势回归的趋势。商业秘密权本质上属于私权利,应当主要通过民法和行政法来规制。从经济学理论视角,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具有相当之正外部性。所以,对商业秘密的私权侵犯不应再是刑法法益考量的重点,社会整体科技创新环境、诚信创业激励机制指明了刑法法益社会化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秘密 法益社会化 先民后刑 法谦抑 事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秘密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模式的困境及其破解 被引量:14
12
作者 黄亮 《时代法学》 2015年第3期107-114,共8页
商业秘密刑民交叉案件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知识产权案件。我国法院恪守"先刑后民"原则处理此类案件会遭遇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刑民级别管辖错位、刑民裁判相互冲突、刑民证据制度迥异、刑事滥诉风险增加。在处理商业秘密刑民交... 商业秘密刑民交叉案件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知识产权案件。我国法院恪守"先刑后民"原则处理此类案件会遭遇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刑民级别管辖错位、刑民裁判相互冲突、刑民证据制度迥异、刑事滥诉风险增加。在处理商业秘密刑民交叉案件过程中,"先刑后民"存在诸多劣势,"先民后刑"反而独具优势。可通过遵循先民后刑的处理原则、确立刑民统一的审级制度、采用三审合一的审判模式、设立并完善知识产权法院,来破解商业秘密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困境,实现商业秘密权利人和侵权人利益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秘密 民交叉 先民后刑 三审合一 知识产权法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司法与刑法的良性互动关系:以刑民交叉案件为视角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俊海 《法治社会》 2023年第1期37-67,共31页
为增强我国法律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与科学性,建议推动公司法与刑法的无缝对接、同频共振与良性互动,扭转两法之间存在的碎片化与孤岛化现象;尊重公司法秩序统一性,确保前置法创设的法律秩序受到刑法礼让;明确追首恶的刑事司... 为增强我国法律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与科学性,建议推动公司法与刑法的无缝对接、同频共振与良性互动,扭转两法之间存在的碎片化与孤岛化现象;尊重公司法秩序统一性,确保前置法创设的法律秩序受到刑法礼让;明确追首恶的刑事司法政策,精准锁定并从严处罚公司背后的实质违法者,在裁判民营企业家涉刑案件时要促进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严格区分股东股权与公司法人物权,尊重股权转让的独立性与有效性;刑法落实公有制经济与非公经济平等保护的原则,对侵害国企财产与民企财产的行为实行同罪同罚;采取兼顾公司利益与公司意志的职权范围标准;刑法确立疑罪从无原则;尊重与保护诚实信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多赢共享、包容普惠、可持续、可复制的商业模式;确立先民后刑、刑民并进、和而不同的程序正义原则,对同一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引发的民刑交叉案件一律采取先民后刑的新思维,对互有牵连、但并不相同的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引发的民刑交叉案件采取刑民并进、和而不同的裁判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法秩序统一性 前置法 公司生存权 平等保护 疑罪从无 先民后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属争议型”民刑交叉案件之正当程序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沛谞 王超 《西部学刊》 2019年第12期43-47,共5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民刑交叉案件在司法实践中愈发多见。关于此类案件的程序处置,我国先后确立了“先刑后民”和“刑民并进”两原则,这使得部分民刑交叉案件得以合理解决。但是,对以权属争议为代表的另类民刑交叉案件如若仍按前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民刑交叉案件在司法实践中愈发多见。关于此类案件的程序处置,我国先后确立了“先刑后民”和“刑民并进”两原则,这使得部分民刑交叉案件得以合理解决。但是,对以权属争议为代表的另类民刑交叉案件如若仍按前述原则处理,则可能本末倒置,得出错误定性。对于此类案件,应采行“先民后刑”原则,首先通过民事程序解决涉案财产的权属争议,再于刑事程序中判定是否存在犯罪对象以及受侵财产的权利归属,而不应将民与刑两个法律问题杂糅在一个程序中解决,如此方能达至合理的刑事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 先民后刑 权属争议 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民交叉案件的概念、类型及处理原则 被引量:27
15
作者 毛立新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9-13,共5页
根据刑、民案件法律事实之间的关系,可将刑民交叉案件划分为法律事实竞合型、法律事实牵连型两种。针对两种不同的刑民交叉案件,在程序处理上,应分别适用不同原则:对"法律事实竞合型",应以"先刑后民"为原则,以"... 根据刑、民案件法律事实之间的关系,可将刑民交叉案件划分为法律事实竞合型、法律事实牵连型两种。针对两种不同的刑民交叉案件,在程序处理上,应分别适用不同原则:对"法律事实竞合型",应以"先刑后民"为原则,以"刑民并行"或"先民后刑"为例外;对"法律事实牵连型",应以"刑民并行"为原则,以"先刑后民"或"先民后刑"为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交叉 后民 先民后刑 民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工程刑民交叉案件诉讼程序问题及其处理
16
作者 陈建军 陈勇 《云梦学刊》 2018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建设工程领域刑民交叉案件具有审理难、审理程序复杂等特点。目前我国处理"刑民交叉"案件的程序性立法还只有司法解释和行政规章,且建设工程领域刑民交叉案件如何处理目前还只能参照适用司法解释和行政规章。因此,对建设工程... 建设工程领域刑民交叉案件具有审理难、审理程序复杂等特点。目前我国处理"刑民交叉"案件的程序性立法还只有司法解释和行政规章,且建设工程领域刑民交叉案件如何处理目前还只能参照适用司法解释和行政规章。因此,对建设工程刑民交叉案件诉讼程序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工程刑民交叉案件是以"先刑后民"或者以"先民后刑"还是以"刑民并行"的方式处理,一看是否基于同一法律事实,二看一种性质纠纷的解决是否须以另一性质案件的审判结果为前提。确定了处理方式,建设工程刑民交叉案件在管辖、诉讼时效、证据、判决结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工程 民交叉 民并行 后民 先民后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内涵、现状与反思——以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为切入点 被引量:6
17
作者 成小爱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33-139,共7页
从规范层面来看,因犯罪行为而受损害之人的民事赔偿问题附带于刑事程序加以规制,实证考察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实践样态后发现,这种"先刑后民"的处理模式并不具有普适价值。相反,实践中基于实用主义逐... 从规范层面来看,因犯罪行为而受损害之人的民事赔偿问题附带于刑事程序加以规制,实证考察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实践样态后发现,这种"先刑后民"的处理模式并不具有普适价值。相反,实践中基于实用主义逐渐探索出的"先民后刑"处理机制成为了规避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先刑后民"裁判逻辑的替代品,也基本上形成了从和解到调解再到判决的裁判逻辑。实践中的程序"失灵"现象,是隐藏在制度背后的深层因素所致,也是"利益主义"选择之结果。如何实现"书本上的法律"与"社会中的法律"之转换,是避免制度规避现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附带民事诉讼 后民 先民后刑 制度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互独立”还是“密切联系”——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模式分析看其完善路径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晓嵩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1-17,共7页
"先刑后民"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自首次得到我国刑诉法的确认至今已将近四十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模式与我国司法实践的冲突也日益明显。为了解决"先刑后民"模式所找带来的问题,"刑民分离"模式和&qu... "先刑后民"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自首次得到我国刑诉法的确认至今已将近四十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模式与我国司法实践的冲突也日益明显。为了解决"先刑后民"模式所找带来的问题,"刑民分离"模式和"先民后刑"模式应运而生。但是,"刑民分离"模式本身的一系列缺陷表明其不可能取代现行的"附带"模式。因此,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路径应当是结合"先民后刑"模式和"先刑后民"模式的可取之处,对当前的审理方式进行重构,以满足我国司法实践的现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附带民事诉讼 后民 民分离 先民后刑 模式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模式
19
作者 丁学勇 郑亮亮 宋瑞庆 《知识经济》 2011年第7期30-31,共2页
我国现在使用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模式是先刑事后民事,民事附随于刑事。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民事部分执行难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出现,实务界不得不采取先民后刑和刑民分离这两种模式。可见,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模式并... 我国现在使用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模式是先刑事后民事,民事附随于刑事。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民事部分执行难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出现,实务界不得不采取先民后刑和刑民分离这两种模式。可见,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模式并不是很完善,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鉴于此,在讨论他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本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等的基础上本文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分成三种模式进行简要的介绍,论述,说明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模式 后民 先民后刑 民分离 调解 执行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民交叉案件的语义分析和处理模式考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洪锡雷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4-8,共5页
"刑民交叉"一词可以在"案件事实"、"法律纠纷"和"法律关系"三种语境中进行理解。其中,"案件纠纷"语境中所对应的"定性疑难案件"和"多重纠纷案件"才是刑民交叉... "刑民交叉"一词可以在"案件事实"、"法律纠纷"和"法律关系"三种语境中进行理解。其中,"案件纠纷"语境中所对应的"定性疑难案件"和"多重纠纷案件"才是刑民交叉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无论是"刑民并举"、"先刑后民"还是"先民后刑",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司法活动对公正和效益的追求,都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在这些范围之内,还可以通过赋予被害人程序选择权,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交叉 民并举 后民 先民后刑 被害人选择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