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题研讨:“先刑后民”司法原则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江 于春生 +2 位作者 刘绍武 张涌涛 龙翼飞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9,共6页
当前司法实践中 ,“刑民交叉”案件问题突出 ,涉及范围广 ,技术性强 ,审理难度大 ,社会关注。在法学理论及司法各部门对“先刑后民”原则的理解与适用也存在不同的认识。今年 4月 ,北京市委政法委组织有关专家就“先刑后民”原则的适用... 当前司法实践中 ,“刑民交叉”案件问题突出 ,涉及范围广 ,技术性强 ,审理难度大 ,社会关注。在法学理论及司法各部门对“先刑后民”原则的理解与适用也存在不同的认识。今年 4月 ,北京市委政法委组织有关专家就“先刑后民”原则的适用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时任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委政法委书记的吉林同志出席并主持了这次研讨会 (吉林同志的讲话见“本刊要论”)。本刊 2 0 0 4年第 2期刊发了我院与会教师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本期继续刊发与会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学者的发言 (均未经本人审阅 ) ,意在从首都法律职业人的视角辨析“先刑后民”司法原则法律适用中的问题。希望这组精心策划的文章能引起大家的关注 ,以期对实现司法公正、促进司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刑后民 事责任 当事人 事权益 先刑后民”原则 案件性质 事犯罪 司法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刑后民”原则的实践困境及其理论破解 被引量:62
2
作者 万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19-27,共9页
“先刑后民”原则在我国现实司法中遭遇实践困境,进而在学理上遭到普遍的合理性质疑。为此,需要澄清几个观念上的误区:一则“先刑后民”原则在内涵上包括位阶上和位序上的优先性,二则并非我国所独有,而是一项具有普适性的司法原则;三则... “先刑后民”原则在我国现实司法中遭遇实践困境,进而在学理上遭到普遍的合理性质疑。为此,需要澄清几个观念上的误区:一则“先刑后民”原则在内涵上包括位阶上和位序上的优先性,二则并非我国所独有,而是一项具有普适性的司法原则;三则“先刑后民”原则的价值基础并非旨在彰显“公权优先”的价值理念,而是重在刑、民程序冲突的理性解决。同时,还应当在制度层面上加强对刑事被害人民事权利的保障:一是以程序选择权为基础改造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二是加强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程序之间的衔接适用;三是积极构建滥用程序的制裁机制,防止当事人恶意启动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刑后民 被害人 事权利 事附带事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先刑后民”司法原则的反思 被引量:67
3
作者 陈兴良 胡建生 +1 位作者 朱平 李克 《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6-19,共4页
当前司法实践中 ,“刑民交叉”案件问题突出 ,涉案范围广 ,技术性强 ,审理难度大 ,社会关注。在法学理论界及司法各部门对“先刑后民”原则的理解与适用也存在不同的认识。日前 ,北京市委政法委法制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就“先刑后民”原... 当前司法实践中 ,“刑民交叉”案件问题突出 ,涉案范围广 ,技术性强 ,审理难度大 ,社会关注。在法学理论界及司法各部门对“先刑后民”原则的理解与适用也存在不同的认识。日前 ,北京市委政法委法制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就“先刑后民”原则的适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本期刊发的是我院与会教师在这次研讨会上的发言。希望这组专题研讨的文章能作为背景资料 ,引起大家的关注 ,以对实现司法公正 ,促进司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原则 先刑后民”原则 司法公正 司法体制 法治理念 当事人权利 事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交叉案件的处理原则——先刑后民原则的适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琳 阳立兵 《行政与法》 2007年第5期119-122,共4页
“先刑后民”是司法实践中公安、司法机关处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交叉案件的原则之一。目前,立法上关于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交叉案件处理标准的规定过于抽象,导致司法实践中公安、司法机关对“先刑后民”原则适用较为混乱。因此,应当从... “先刑后民”是司法实践中公安、司法机关处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交叉案件的原则之一。目前,立法上关于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交叉案件处理标准的规定过于抽象,导致司法实践中公安、司法机关对“先刑后民”原则适用较为混乱。因此,应当从明确适用标准和健全移送机制两方面完善“先刑后民”原则在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交叉案件中的适用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纠纷 经济犯罪 先刑后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先刑后民”原则的几点质疑 被引量:9
5
作者 陈虹 《学术探索》 2006年第5期53-55,共3页
“先刑后民”司法处理方式反映了当前司法活动的现状和理念,但尚存在诸多弊端。在“先刑后民”原则的制约下,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原告无法及时起诉获得主动,无法向法院提出诉前保全或诉讼保全的申请;一些刑事案件久侦不破或者久审不决,导... “先刑后民”司法处理方式反映了当前司法活动的现状和理念,但尚存在诸多弊端。在“先刑后民”原则的制约下,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原告无法及时起诉获得主动,无法向法院提出诉前保全或诉讼保全的申请;一些刑事案件久侦不破或者久审不决,导致相应的民事权益无法得到保护等等,因此,摒弃“先刑后民”的传统做法,让刑事、民事诉讼程序相互独立,按照谁先启动谁先进行,同时启动同时进行的原则来处理是司法活动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刑后民 事诉讼 事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众型金融犯罪中“先刑后民”观念的摈弃——以受害人权利救济为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冯钟鸣 《武陵学刊》 2017年第2期48-52,共5页
涉众型金融犯罪除具有刑民交叉这个根本特征外,还有金额大、受害人多、受害人自身有过错、涉案地域广、案件处理周期长等特点,其犯罪所侵犯的客体既包括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还包括受害人的财产所有权。现行金融类案件的处理往往强调&qu... 涉众型金融犯罪除具有刑民交叉这个根本特征外,还有金额大、受害人多、受害人自身有过错、涉案地域广、案件处理周期长等特点,其犯罪所侵犯的客体既包括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还包括受害人的财产所有权。现行金融类案件的处理往往强调"先刑后民"的原则,重视刑事惩罚而忽视了受害人权利的救济,甚至人为地耽误了受害人权利救济的最佳时机,因此有必要对"先刑后民"这一司法实践中的原则进行反思,这一原则并非处理刑民交叉案件的原则,错误地坚持这一原则势必带来受害人权利救济的困惑。处理涉众型金融犯罪案件应该坚持个案分析,综合运用各项原则,注重被害人的程序选择权,彰显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实现法治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众型金融犯罪 先刑后民 受害人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刑后民原则的异化与扬弃——兼论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模式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文艳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0-87,共8页
在同一案件同时涉及刑事与民事两个诉讼时,实践中一直坚持刑事诉讼程序优先。这一原则曾经是解决刑民交叉案件行之有效的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适用这一原则过程中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严重违背了制度设计的初衷。在当前越来越强调关... 在同一案件同时涉及刑事与民事两个诉讼时,实践中一直坚持刑事诉讼程序优先。这一原则曾经是解决刑民交叉案件行之有效的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适用这一原则过程中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严重违背了制度设计的初衷。在当前越来越强调关注人权、关注民生的时代背景下,该原则适用过程中的异化反应给诉讼当事人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国家也一再为此承担额外的诉讼成本,应该考虑刑民交叉案件的多元化处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程序 交叉 先刑后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先刑后民原则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宇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3,共3页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刑民交叉案件,在处理机制上主要依据先刑后民原则,该原则是否应被看作一种法律原则来适用,其是否有法律依据,如何界定该原则的适用范围,以及对其存在的意义如何评价,是主要阐述的问题。
关键词 先刑后民 交叉案件 事诉讼 事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模式——“先刑后民”与“先民后刑” 被引量:2
9
作者 伦碧琪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67,共6页
当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先刑后民"模式面临难以保障人权和判决落实的种种困境,近年来我国反思旧模式,自发地探索"先民后刑"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又有三种类型。"先民后刑"的积极实效作用是既有利于原告和被... 当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先刑后民"模式面临难以保障人权和判决落实的种种困境,近年来我国反思旧模式,自发地探索"先民后刑"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又有三种类型。"先民后刑"的积极实效作用是既有利于原告和被告,也有利于司法和社会。"先民后刑"与我国的"刑事和解"、国外的"民刑分立"以及古代的"以钱买刑"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附带事诉讼模式 先刑后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研讨:“先刑后民”司法原则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邹开红 胡寅 宋鱼水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6-20,共5页
当前司法实践中 ,“刑民交叉”案件问题突出 ,涉及范围广 ,技术性强 ,审理难度大 ,社会关注。在法学理论及司法各部门对“先刑后民”原则的理解与适用也存在不同的认识。今年 4月 ,北京市委政法委组织有关专家就“先刑后民”原则的适用... 当前司法实践中 ,“刑民交叉”案件问题突出 ,涉及范围广 ,技术性强 ,审理难度大 ,社会关注。在法学理论及司法各部门对“先刑后民”原则的理解与适用也存在不同的认识。今年 4月 ,北京市委政法委组织有关专家就“先刑后民”原则的适用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时任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委政法委书记的吉林同志出席并主持了这次研讨会 (吉林同志的讲话见本刊 2 0 0 4年第 1期 )。本刊已连续两期就这一主题刊发了与会代表的发言。本期继续刊发与会检察官、警官、法官的代表性发言 (均未经本人审阅 ) ,藉此进一步从首都法律职业人的视角辨析“先刑后民”司法原则法律适用中的问题。本刊 2 0 0 4年就这一主题的研讨即将结束 ,感谢读者、作者对这一栏目的关注与支持 ,希望我们的研讨对实现司法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刑后民 事附带 交叉 精神损失 案件 附带事诉讼 司法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先刑后民”的司法困境与未来出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小玮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16-120,共5页
刑民交叉问题是长期困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大难题,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涉及民事司法和刑事司法的关系、追诉犯罪和保障私权的关系。目前司法实践的普遍做法仍然是"一刀切"式的"先刑后民",从犯罪的来源、刑法的谦抑性... 刑民交叉问题是长期困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大难题,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涉及民事司法和刑事司法的关系、追诉犯罪和保障私权的关系。目前司法实践的普遍做法仍然是"一刀切"式的"先刑后民",从犯罪的来源、刑法的谦抑性、司法管辖权、程序选择权四个视角来看,这种做法均缺乏理论上的正当性。在未来,刑民交叉案件应当抛弃"先刑后民"的做法,构建以"法律事实"为依据的多元化处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 先刑后民 一刀切 类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先刑后民”原则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克勤 《市场周刊》 2008年第4期128-129,155,共3页
文章分析了"先刑后民"原则在审判实践适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完善该原则提出了立法建议与处理模式。
关键词 先刑后民原则 立法建议 交叉案件的处理模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先刑后民”原则的限制与突破——基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差异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朝阳 《市场周刊》 2013年第6期128-128,90,共2页
一、困惑起源——“先刑后民”排他适用的合理性质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是“先刑后民”原则①的标志性解释,作为一种司法程序的价值取向,因强调公权优于私权,为司法机关鼎力... 一、困惑起源——“先刑后民”排他适用的合理性质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是“先刑后民”原则①的标志性解释,作为一种司法程序的价值取向,因强调公权优于私权,为司法机关鼎力支持,以致司法实务中存在对该原则运用的绝对化倾向,即只要是刑民交叉案件,一概适用先刑后民原则,使民事诉讼陷于被动状态,甚至成为民事权利主张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刑后民”原则 事诉讼 诉讼证明 标准差 经济纠纷案件 最高人法院 交叉案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先刑后民原则在群体性债务纠纷案件中的适用
14
作者 杨诚 《经济师》 2021年第9期68-69,共2页
近些年来,由于民营企业民间融资后出现资金链断裂情况而引发大量群体性债务纠纷,相关企业同时又涉嫌刑事犯罪,因此,便出现了大量民刑交叉存在的群体性债务纠纷案件。由于此类案件涉案人数众多,债权债务情况复杂,因此,在适用“先刑后民... 近些年来,由于民营企业民间融资后出现资金链断裂情况而引发大量群体性债务纠纷,相关企业同时又涉嫌刑事犯罪,因此,便出现了大量民刑交叉存在的群体性债务纠纷案件。由于此类案件涉案人数众多,债权债务情况复杂,因此,在适用“先刑后民”审理原则时应当结合该类案件的特点谨慎、灵活适用,做到既坚持审理原则又能够区别对待,在保证程序的正当性的同时,努力维护相关各方的实体权益,以实现程序和实体的公平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债务纠纷 先刑后民 诉讼程序 立法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先刑后民”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海丽 《运城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85-86,共2页
“先刑后民”即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该原则是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时所遵循的一个原则。先刑后民原则在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方面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公民个人的合法民事权利,而且由于法律规定的... “先刑后民”即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该原则是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时所遵循的一个原则。先刑后民原则在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方面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公民个人的合法民事权利,而且由于法律规定的不明确以及个别司法人员的主观原因,导致该原则被滥用甚至被恶意利用,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严重的损害。先刑后民原则实际上是公权优先的体现,笔者认为,在现代法治国家,应树立公权与私权并重的理念,国家行使公权力不能以牺牲个人权利为代价,先刑后民原则应予以废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刑后民 公正与效率 公权与私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民交叉案件现实困境的突破--以先刑后民原则为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智杰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4期39-44,共6页
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是当前我国司法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与难点.由于实践中对于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模式的选择适用较为混乱,尤其是对先刑后民原则的无差别适用,引发了一系列的司法难题.因此,应当通过对先刑后民原则的剖析,探寻刑民交叉案件... 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是当前我国司法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与难点.由于实践中对于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模式的选择适用较为混乱,尤其是对先刑后民原则的无差别适用,引发了一系列的司法难题.因此,应当通过对先刑后民原则的剖析,探寻刑民交叉案件现实困境的形成缘由,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即程序转化与衔接机制的优化、合理确定既判力的效力范围以及细化涉案财物处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 先刑后民 管辖权冲突 程序选择权 既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先刑后民”正名
17
作者 陈愿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96-98,共3页
"先刑后民"是指一个案件中同时有刑事和民事两种法律关系,两者是一种交叉关系时,法院先对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再对涉及的民事责任进行审理,或者在审理刑事犯罪的同时,附带审理民事责任的诉讼程序原则。其来源于刑事附带民事诉... "先刑后民"是指一个案件中同时有刑事和民事两种法律关系,两者是一种交叉关系时,法院先对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再对涉及的民事责任进行审理,或者在审理刑事犯罪的同时,附带审理民事责任的诉讼程序原则。其来源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通过对比刑事和民事的后果承担、举证责任以及证明标准方面的不同对其必要性进行了论证,从而为"先刑后民"正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刑后民 交叉 举证责任 证明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民交叉案件审理顺序规则探究——基于对先刑后民审理顺序规则优先适用现象的反思
18
作者 潘威伟 潘小玉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61-67,共7页
首先对刑民交叉案件概念进行辨析,认为应从自然事实与责任的视角进行界定。先刑后民审理顺序规则优先适用现象的成因包括通过司法解释确立的制度安排、重刑轻民观念及判决既判力的影响。在采用先刑后民审理顺序情况下,类型化的案件处理... 首先对刑民交叉案件概念进行辨析,认为应从自然事实与责任的视角进行界定。先刑后民审理顺序规则优先适用现象的成因包括通过司法解释确立的制度安排、重刑轻民观念及判决既判力的影响。在采用先刑后民审理顺序情况下,类型化的案件处理思路在实践中存在难题,对当事人民事权益保护力度不足,存在侦查权不当行使的情形。本文提出以刑事、民事诉讼目的为引导,以刑民并行的审理顺序为基本导向,以先刑后民及先民后刑的审理顺序规则为特殊情形,严格限制先刑后民审理顺序规则适用,最后探讨了先刑后民与先民后刑审理顺序规则的适用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 并进 先刑后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刑后民”应让位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9
作者 龙伟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3年第7期50-50,共1页
案例 李某,女,2011年2月入职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为客户办理车辆上牌、保险等业务,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12年10月,单位口头辞退了李某,双方遂产生纠纷。2013年3月,李某提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单位支付因未签订劳动... 案例 李某,女,2011年2月入职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为客户办理车辆上牌、保险等业务,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12年10月,单位口头辞退了李某,双方遂产生纠纷。2013年3月,李某提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单位支付因未签订劳动合同应支付的两倍工资、赔偿金等。庭审中,该公司提出因李某侵占了公司的业务款,单位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权益 先刑后民 劳动者 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仲裁 汽车服务 公司 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民交叉之关于先刑后民原则的反思
20
作者 胥栋辉 《秦智》 2022年第1期17-19,共3页
刑民交叉案件近年来数量颇多,在司法程序中或采取刑事诉讼程序,或采取民事诉讼程序。为快速处理此类案件,司法实践简单以刑事法益大于民事范围的原因,而适用“先刑后民”的原则来判定案件程序适用顺序。但这一原则的机械适用并不能妥当... 刑民交叉案件近年来数量颇多,在司法程序中或采取刑事诉讼程序,或采取民事诉讼程序。为快速处理此类案件,司法实践简单以刑事法益大于民事范围的原因,而适用“先刑后民”的原则来判定案件程序适用顺序。但这一原则的机械适用并不能妥当地解决此类案件,只会造成不同法律之间作用的逐渐混乱,以至于整案处理都以刑为主。因此,对于先刑后民原则的把握,应当以犯罪的二次违法性理论为着手点,注重强调刑法的谦抑性及前置法的重要作用,具体适用则以先刑后民、先民后刑、民刑并行的多元化处理机制来破解刑民交叉案件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 先刑后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