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元杂剧研究的成就与不足──20世纪元杂剧研究系列之三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筱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35,共11页
20世纪的元杂剧研究成就巨大。在本世纪,元杂剧研究成为一门体系性的学科,“一代文学”的地位得以确立,关汉卿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被承认。在元杂剧的繁荣、衰微和发展分期等问题上逐渐达成共识,一批元杂剧作者的生平、写作... 20世纪的元杂剧研究成就巨大。在本世纪,元杂剧研究成为一门体系性的学科,“一代文学”的地位得以确立,关汉卿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被承认。在元杂剧的繁荣、衰微和发展分期等问题上逐渐达成共识,一批元杂剧作者的生平、写作活动与作品的真伪归属得以考证和辨析。探讨元杂剧的题材内容、艺术结构和演出形态,确立了悲剧、喜剧的概念,并对元剧的悲剧、喜剧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文献、书目的搜集整理,成就尤为突出。但也存在研究角度单一,研究程度不平衡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元杂剧研究 学术成就 关汉卿研究 文学地位 研究角度 研究课程 学术 题材 艺术结构 悲剧 喜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1952—2011)的研究特征、方法以及意义与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安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7-118,共12页
作为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不仅数量可观,更以其丰富各异而又新颖独创的研究内容、科学实证而又多维独特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拓展了元杂剧的内在文学美学蕴涵及外在的文化艺术张力;作为全新的他者... 作为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不仅数量可观,更以其丰富各异而又新颖独创的研究内容、科学实证而又多维独特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拓展了元杂剧的内在文学美学蕴涵及外在的文化艺术张力;作为全新的他者,其必将会进一步拓展中国国内元杂剧研究的视域、为其生成更多的学术思维与理论资源。以此而论,英语世界的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无疑具有独特的学术意义与价值。系统梳理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归结其研究特征与方法,并在中西比较寻求差异的基础之上探究其意义与价值,对于新时期的中外元杂剧研究达到有效的"互识、互证与互补",进而迎来一个多元、互通、繁荣发展的广袤空间,无疑具有极大的学术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世界 元杂剧研究 博士论文 特征与方法 意义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的元杂剧研究──20世纪元杂剧研究系列之一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国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3,共13页
戏曲学是20世纪新兴的学科,元杂剧研究是戏曲学学科中最有成绩的学术门类。该文概括叙说20世纪上半叶元杂剧研究的成就,历数一些著名学者的学术建树,高度评价王国维开拓性的学术成果,对学界较少关注的郑振铎在这方面的学术地位... 戏曲学是20世纪新兴的学科,元杂剧研究是戏曲学学科中最有成绩的学术门类。该文概括叙说20世纪上半叶元杂剧研究的成就,历数一些著名学者的学术建树,高度评价王国维开拓性的学术成果,对学界较少关注的郑振铎在这方面的学术地位给予高度肯定与重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叶 元杂剧研究 王国维 郑振铎 悲剧 戏曲研究 学术成就 学术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下半叶的元杂剧研究──20世纪元杂剧研究系列之二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24,共11页
该文回顾了20世纪下半叶的元杂剧研究,认为可以1977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对关汉卿及其剧作的研究、对《西厢记》的评价以及对元杂剧文献的收集整理考证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港台学者的研究也大有收获。后一时期,学界... 该文回顾了20世纪下半叶的元杂剧研究,认为可以1977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对关汉卿及其剧作的研究、对《西厢记》的评价以及对元杂剧文献的收集整理考证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港台学者的研究也大有收获。后一时期,学界首先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拨乱反正,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方法的更新及视角的转换,研究领域大大拓展,无论是对微观问题的深入探索还是对宏观问题的准确把握,都取得了斐然可观的研究成果,元杂剧的研究已步入成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下半叶 元杂剧研究 关汉卿研究 曲论研究 戏剧文学 《西厢记》 元杂剧文献 学术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以来元杂剧研究述评
5
作者 田桂民 《文史哲》 1988年第5期104-107,共4页
一从建国到1966年“文革”开始前的17年中,元杂剧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稳步发展、巩固提高的过程。建国之初,元杂剧研究领域曾有过一个短时期的沉寂,几年的时间里报刊上几乎看不到这方面的文章,直到1954年情况才得到改变。《剧本》月刊1954... 一从建国到1966年“文革”开始前的17年中,元杂剧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稳步发展、巩固提高的过程。建国之初,元杂剧研究领域曾有过一个短时期的沉寂,几年的时间里报刊上几乎看不到这方面的文章,直到1954年情况才得到改变。《剧本》月刊1954年第4至第10期连载了阿英的《元人杂剧史》,这是建国后第一部系统论述元杂剧的研究专著。从全篇看,作者将元杂剧成长的原因放到金元时代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加以考察,并把元杂剧的产生和繁荣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联系起来,同时也没有忽略戏曲本身的发展规律,这就比较全面地肯定了元杂剧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确表现出不少新的特色。严敦易的《论元杂剧》(《光明日报》1955年11月6日)一文,阐述了元杂剧产生的一些历史条件及其所反映的元代政治经济情况,从较大的角度对元杂剧加以把握,其用意也是积极的。这些研究著作,在当时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从它们的论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研究 艺术价值 社会意义 杂剧 戏曲研究 作品 文革 艺术特色 艺术风格 杂剧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杂剧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6
作者 王恩宗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80-85,共6页
元杂剧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历来评述甚多。其中有些观点,似成定论。笔者不惴浅陋,拟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个人看法,以求教于同行。停止科举是杂剧繁荣的重要原因吗在过去一些论著中,多把元代一度停止科举和歧视知识分子作... 元杂剧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历来评述甚多。其中有些观点,似成定论。笔者不惴浅陋,拟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个人看法,以求教于同行。停止科举是杂剧繁荣的重要原因吗在过去一些论著中,多把元代一度停止科举和歧视知识分子作为元杂剧繁荣的重要原因。此说由明胡侍开其端:盖当时台省元臣,郡邑正宫及雄要之职,尽其国人为之;中州人每沉抑下僚,志不获展。……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盖所谓不得其平而鸣焉者也。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又阐发其义:盖自金末重吏,自掾史出身者,其任用反优于科目。至蒙古灭金,而科举之废垂八十年。……故文章之士非刀笔吏无以进身,……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研究 杂剧繁荣 知识分子 忽必烈 科举考试 元代 戏剧发展 杂剧作家 女主人公 秋胡戏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世界的元杂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安光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15,共13页
英语世界的元杂剧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中心,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内容广泛、研究视域新异、研究方法独特而多元,从而进一步拓展、丰富了元杂剧的内在文学、美学蕴涵及外在的文化艺术张力。英语世界学人一般经由小切... 英语世界的元杂剧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中心,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内容广泛、研究视域新异、研究方法独特而多元,从而进一步拓展、丰富了元杂剧的内在文学、美学蕴涵及外在的文化艺术张力。英语世界学人一般经由小切入、深挖掘,并充分运用西方独特的学术思维与研究路径,从而使其研究更具鲜明而自觉的方法论与理论思辨色彩。作为全新的他者,英语世界的元杂剧研究必将会进一步拓展我国国内元杂剧研究的学术视域,为其生成更多的学术思维与理论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新时期双方元杂剧研究的有力互补和融合;进而为其构建一片多元、互通、繁荣发展的广袤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世界 元杂剧研究 差异与价值 互补与融合
原文传递
美国学界元杂剧研究之初步繁荣期(1940—1990)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玉辉 《戏曲研究》 2023年第2期308-325,共18页
一引言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可被看作美国汉学界中国戏曲研究的发端阶段1,也是美国汉学界元杂剧研究的兴发阶段,为早期美国汉学界中国戏剧研究的初级阶段,研究者主要为美国旅中传教士学者及华裔学者,其研究建立在对中国文化和语言... 一引言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可被看作美国汉学界中国戏曲研究的发端阶段1,也是美国汉学界元杂剧研究的兴发阶段,为早期美国汉学界中国戏剧研究的初级阶段,研究者主要为美国旅中传教士学者及华裔学者,其研究建立在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掌握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研究 美国汉学界 中国戏曲研究 繁荣期 华裔学者 中国戏剧研究 19世纪中期 美国学界
原文传递
在民俗学与元杂剧的连接处——评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
9
作者 王立 黎彦彦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26-129,共4页
古代戏曲与民俗关系研究领域,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推出又一硕果。该著视野宏阔,是民俗学研究理论方法在一个时代代表性文体领域中的成功实践,后出转精,迄今可以说尚无出其右者。该著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吸收、综合并创造性... 古代戏曲与民俗关系研究领域,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推出又一硕果。该著视野宏阔,是民俗学研究理论方法在一个时代代表性文体领域中的成功实践,后出转精,迄今可以说尚无出其右者。该著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吸收、综合并创造性地进行多学科的探讨,借助民族视角更细致、深化了多民族民俗的差异及特色。该著努力将杂剧剧本中所呈现的演员、剧目、表演习俗、演出地点等,与元代戏台、考古实物结合,试图还原元杂剧演剧实况,进行“文化考古”;该著还注意到民俗文化变迁对元杂剧创作的微妙影响,并对元杂剧大量运用民俗元素的成因,从时代特征、底层审美心理和民俗趋同角度予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研究 民俗事象 民俗文化 跨学科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惜华与20世纪元杂剧研究
10
作者 朱伟明 《戏曲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6-14,共9页
在20世纪戏曲研究中,傅惜华以其独特的成就,为古典戏曲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系列戏曲目录学著作及戏曲文献的整理,代表了20世纪戏曲目录学与文献学的最高水平,成为20世纪戏曲学术史上重要的成果之一,影响惠及几代古典戏曲研究者... 在20世纪戏曲研究中,傅惜华以其独特的成就,为古典戏曲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系列戏曲目录学著作及戏曲文献的整理,代表了20世纪戏曲目录学与文献学的最高水平,成为20世纪戏曲学术史上重要的成果之一,影响惠及几代古典戏曲研究者。从这一意义上说,在20世纪以来的古典戏曲研究领域中,傅惜华的贡献和影响是他人难以替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研究 古典戏曲 戏曲创作 戏曲研究 元代杂剧全目 目录学著作 元人杂剧 杂剧创作 关汉卿 西厢记说唱集
原文传递
20世纪元杂剧研究概说
11
作者 刘荫柏 《戏曲研究》 2001年第2期181-192,共12页
20世纪是我们民族坎坷多艰,社会生活多变的历史时期,这社会历史的大背景对近代的学术研究有直接影响。元杂剧研究是在中外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相融、整合的世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国门开放的程度,吸收外来文化的能量,决定着文化交流的... 20世纪是我们民族坎坷多艰,社会生活多变的历史时期,这社会历史的大背景对近代的学术研究有直接影响。元杂剧研究是在中外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相融、整合的世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国门开放的程度,吸收外来文化的能量,决定着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文化发展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研究 关汉卿 马致远 元曲研究 白朴 纪君祥 戏曲研究 王实甫 吴梅 戏曲家
原文传递
半个多世纪的学术情怀——记邓绍基先生的元杂剧研究
12
作者 程芸 《戏曲研究》 2006年第3期339-348,共10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邓绍基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史专家,曾任社科院院务委员、文学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学术委员、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等职。邓先生的学术研究涉及诗文、小说、戏曲、学术史等领域。
关键词 元杂剧研究 邓绍基 元代文学 中国近代文学 《元曲选》 关汉卿 古名家杂剧 杂剧创作 《宋元戏曲考》
原文传递
文本、语境与意识形态——海外元杂剧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耕 《国际汉学》 2003年第1期273-285,共13页
一元杂剧是最早传播到西方的中国古典文学。《赵氏孤儿》等剧本的翻译、改编,为西方读者打开了关于中国文学、文化的第一扇窗口,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一页。值得一提的是,近代中国学者关于戏剧的研究正是在西方影响下开始的。... 一元杂剧是最早传播到西方的中国古典文学。《赵氏孤儿》等剧本的翻译、改编,为西方读者打开了关于中国文学、文化的第一扇窗口,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一页。值得一提的是,近代中国学者关于戏剧的研究正是在西方影响下开始的。他们对中国古典戏剧文本的重新阅读和评价,基本上是在西方戏剧话语的框架下进行的,如悲剧、喜剧等许多概念和理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舶来物。作为中西文化桥梁的中国古典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研究 中国古典戏剧 西方戏剧 中国文学 《赵氏孤儿》 戏剧比较研究 《窦娥冤》 元代社会 元杂剧作家 元刊本
原文传递
论日本戏剧家池田大伍的元杂剧研究
14
作者 徐爽 《戏曲研究》 2023年第4期77-91,共15页
池田大伍(1885-1942)是日本剧作家、导演、翻译家,今天日本戏剧舞台上仍然不时地上演池田大伍的新歌舞代表作《名月八幡祭》和《西乡与豚姬》。1885年9月6日,池田大伍出生在东京银座的一个商人家庭,本名池田银次郎,青年时代就读于早稻... 池田大伍(1885-1942)是日本剧作家、导演、翻译家,今天日本戏剧舞台上仍然不时地上演池田大伍的新歌舞代表作《名月八幡祭》和《西乡与豚姬》。1885年9月6日,池田大伍出生在东京银座的一个商人家庭,本名池田银次郎,青年时代就读于早稻田大学英文系,1909年加人恩师坪内逍遥(1859-1935)创立的文艺协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研究 坪内逍遥 早稻田大学 戏剧舞台 英文系 翻译家 戏剧家
原文传递
令人耳目一新的元杂剧研究著作——读《元杂剧作家的女性意识》
15
作者 邸晓平 《书品》 2007年第6期63-66,共4页
如果从元中期算起,元杂剧研究在我国已经有了七百多年的历史;而从王国维以科学方法研究元杂剧始,也有将近百年。在当代,元杂剧研究在古代文学研究中也一直比较热门,其中对元杂剧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则是热门中之热门,而中华书局新近... 如果从元中期算起,元杂剧研究在我国已经有了七百多年的历史;而从王国维以科学方法研究元杂剧始,也有将近百年。在当代,元杂剧研究在古代文学研究中也一直比较热门,其中对元杂剧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则是热门中之热门,而中华书局新近出版的《元杂剧作家的女性意识》一书,则可以说是给这个热门爆了一个“冷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研究 女性意识 杂剧作家 研究著作 古代文学研究 科学方法 女性形象 中华书局
原文传递
西方大学中的中国传统戏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伊维德 《上海戏剧》 2016年第7期27-29,共3页
今天报告内容比较简单,介绍一下美国、欧洲对中国戏剧的研究情况,还有它们的不同之处以及为什么不一样。所以我会先谈欧洲汉学传承的历史,再谈到美国从何时开放对中国研究,以及时间对研究内容、足迹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剧 《赵氏孤儿》 中国戏剧 元杂剧研究 中国悲剧 八十年代 西方大学 中国研究 中国文学 《桃花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十年来元曲整体研究著作叙录
17
作者 刘达科 《晋图学刊》 2001年第4期72-76,共5页
关键词 元曲 主编 丛书 编辑人员 汇刻书 出版社 文化机构 南戏 古代戏曲 杂剧作家 笔画索引 元杂剧研究 作家作品 叙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骥德在《西厢记》研究上的贡献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季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6-82,共7页
王骥德系晚明戏曲理论家 ,《西厢记》研究专家 ,他在《西厢记》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系统的研究 ,实为“西厢学”的奠基者 ,他在《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中保存的文献资料 ,具有重要价值。此外他提出的文献整理原则以及对《西厢记》的校注、评... 王骥德系晚明戏曲理论家 ,《西厢记》研究专家 ,他在《西厢记》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系统的研究 ,实为“西厢学”的奠基者 ,他在《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中保存的文献资料 ,具有重要价值。此外他提出的文献整理原则以及对《西厢记》的校注、评论等诸方面 ,都有独特的建树 ,在“西厢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 校注 文学评论 美学 西厢学 学术成就 王骥德 《西厢记》 元杂剧研究 版本 体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元代文学研究的点滴浅见
19
作者 邓绍基 《殷都学刊》 1999年第1期63-65,共3页
去年九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和元史研究会在北京举行“国际元代文化学术研讨会”,应李修生教授之邀,我在会上有一简短发言,约略回顾了近百年来的元代文学研究,我说:到“五四”以后,元曲研究曾经成为一门“显学”。之所以出... 去年九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和元史研究会在北京举行“国际元代文化学术研讨会”,应李修生教授之邀,我在会上有一简短发言,约略回顾了近百年来的元代文学研究,我说:到“五四”以后,元曲研究曾经成为一门“显学”。之所以出现这种盛况,是有历史原因的。大家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 王国维 元杂剧研究 《宋元戏曲史》 《元曲选》 30年代 元诗研究 “五四”新文化运动 元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批评到理论建构:日本近代元杂剧结构研究之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伟 《戏曲研究》 2019年第4期249-275,共27页
日本自江户时期就已经对中国戏曲有所关注。如新井白石的《折焚柴记》、荻生徂徕的《南留别志》、伊藤东涯的《制度通》都有提及,但这些都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①另外也有中国戏曲的日译作品,如《西厢记》《蝴蝶梦》《琵... 日本自江户时期就已经对中国戏曲有所关注。如新井白石的《折焚柴记》、荻生徂徕的《南留别志》、伊藤东涯的《制度通》都有提及,但这些都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①另外也有中国戏曲的日译作品,如《西厢记》《蝴蝶梦》《琵琶记》《水浒记》《蜃中楼》。~①但是,江户时期汉学势力强盛,在中国儒学的传统观念下,抒情诗和历史散文被看作正统文学,而戏曲对白是口语,曲词也比较难懂,所以,人们远离并不屑于研究戏曲,虽然有上述作品存在,戏曲实际上还是被放置于文学研究的域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曲研究 吉川幸次郎 元杂剧研究 戏曲结构 中国戏曲研究 明治时期 理论建构 森槐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