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8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延髓内脏带”向终纹床核投射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对内脏伤害性刺激的FOS表达 被引量:12
1
作者 韩志安 饶志仁 +1 位作者 晋光荣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1-56,共6页
HRP注入大鼠一侧终纹床核,存活48小时,再将1%Formalin导入胃内造成内脏伤害刺激,存活2小时后,灌注取材.对延髓切片进行HRP是色和抗FOS(ABC法)、抗TH(PAP法)免疫组化反应的三重反应.在光镜下发... HRP注入大鼠一侧终纹床核,存活48小时,再将1%Formalin导入胃内造成内脏伤害刺激,存活2小时后,灌注取材.对延髓切片进行HRP是色和抗FOS(ABC法)、抗TH(PAP法)免疫组化反应的三重反应.在光镜下发现“延髓内脏带”内出现七种阳性细胞,包括HRP阳性、TH和FOS免疫反应阳性;TH/HRP、FOS/HRP、FOS/TH等双重阳性以及FOS/HRP/TH三重反应阳性细胞.这些阳性细胞主要见于内脏带背内侧部的孤束核,其次是腹外侧区的腹外侧网状核(VLR),中间部较少.TH和FOS免疫阳性细胞以及TH/FOS双重阳性细胞为双侧分布,HRP/FOS、HRP/TH以及HRP/TH/FOS阳性细胞也为双侧分布但以注射区同侧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内脏带 终纹床核 FOS 儿茶酚胺能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声刺激诱导大鼠延髓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FOS的表达 被引量:7
2
作者 邢晓辉 王凌 +1 位作者 陈景藻 饶志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9-191,共3页
实验用抗FOS蛋白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暴露于8Hz,120dB的次声2h后,延髓FOS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延髓内出现大量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FLN... 实验用抗FOS蛋白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暴露于8Hz,120dB的次声2h后,延髓FOS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延髓内出现大量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FLN),主要分布在延髓中尾段的孤束核、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内;在抗FOS和抗TH的双重免疫染色切片上,见到大约50%的TH阳性神经元的胞核同时呈FOS样免疫反应阳性,主要分布在腹外侧网状核和孤束核内侧亚核,说明在延髓内脏带有半数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参与对次声刺激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刺激 基因表达 酪氨酸单氧化酶 儿茶酚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束核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汇聚内脏传入与口面部躯体伤害性信息并向臂旁核投射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峰 马文领 +1 位作者 张文斌 张富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3-177,共5页
为了研究内脏初级传入与口面部深层组织躯体伤害性信息是否汇聚于孤束核(NTS)中向臂旁核(PBN)投射的儿茶酚胺(CA)能神经元。本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动物以生物素化的葡聚糖胺(BDA)注入颈部迷走神经主干跨节追踪,四甲基罗达... 为了研究内脏初级传入与口面部深层组织躯体伤害性信息是否汇聚于孤束核(NTS)中向臂旁核(PBN)投射的儿茶酚胺(CA)能神经元。本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动物以生物素化的葡聚糖胺(BDA)注入颈部迷走神经主干跨节追踪,四甲基罗达明(TMR)注入臂旁外侧核(LPB)逆行追踪,福尔马林刺激咬肌并行FOS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第二组动物以BDA注入颈部迷走神经主干跨节追踪,福尔马林刺激咬肌并行FOS和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对两组大鼠NTS内的标记细胞和纤维进行了观察。两组实验中,主要在NTS的内侧、中间内侧和连合亚核内观察到重叠分布的TMR、FOS或TH、FOS单标神经元。其中部分TMR逆行标记的或TH阳性神经元呈FOS阳性并与BDA跨节标记的纤维和终末形成紧密接触。提示大鼠NTS内的CA能神经元可能汇聚了内脏初级传入和口面部深层组织的躯体伤害性刺激信息并向LPB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臂旁核 咬肌 儿茶酚胺能 内脏初级传入 伤害性信息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延髓内脏带”向缰核投射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对躯体伤害性刺激的Fos表达
4
作者 李涛 饶志仁 高文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42-147,247,共7页
为了研究大鼠“延髓内脏带”投射至缰核之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在躯体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使用了WGA-HRP逆行追踪法与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将WGA-HRP定位注射入右侧缰核,48h后向右前... 为了研究大鼠“延髓内脏带”投射至缰核之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在躯体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使用了WGA-HRP逆行追踪法与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将WGA-HRP定位注射入右侧缰核,48h后向右前爪跖部皮下注射50ml8%For-malin,2h后动物被处死,用500ml含4%多聚甲醛的0.1mol/L磷酸缓冲液(PB,pH7.4)灌流固定。取出WGA-HRP注射区,脊髓颈段和延髓,切制连续冠状冰冻切片(厚40μm)。首先用四甲基联苯胺(TMB)对WGA-HRP注射区和延髓切片进行组织化学反应,然后脊髓和延髓切片先进行抗Fos的免疫组化染色,延髓切片再进行抗TH的免疫组化反应。结果在光镜下于延髓内脏带区观察到七种标记神经元,即Fos、TH抗标记神经元,HRP逆行标记神经元;Fos/HRP、Fos/TH、HRP/TH双标记神经元。和Fos/HRP/TH三标记神经元。本文结果证明:延髓内脏带内某些投射至缰核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可能参与躯体伤害性刺激的传导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内脏带 缰核 Fos 儿茶酚胺能神经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多动症患者血清儿茶酚胺能递质水平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桂香 罗南萍 彭立文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42-243,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多动症 血清 儿茶酚胺能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延髓至下丘脑室旁核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在胃伤害性刺激后的FOS表达 被引量:9
6
作者 董元祥 熊抗辉 +1 位作者 饶志仁 施际武 《解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0-25,共6页
用HRP注入下丘脑室旁核逆行追踪与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双重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对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室旁核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对胃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发现孤... 用HRP注入下丘脑室旁核逆行追踪与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双重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对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室旁核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对胃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发现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有7种不同的标记细胞:HRP、Fos、TH单标细胞,Fos/HRP、Fos/TH、HRP/TH双标细胞,Fos/HRP/TH三标细胞。上述7种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延髓中、尾段孤束核的内侧亚核、连合亚核和延髓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HRP标记细胞以注射侧为主,对侧有少量分布。本文结果证明,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室旁核投射的部分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可能参与胃伤害性刺激的传导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 延髓 下丘脑室旁核 儿茶 胃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外侧区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在胃伤害性刺激后的FOS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董元祥 熊抗辉 饶志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63-368,共6页
将HRP注入下丘脑外侧区进行逆行追踪,并将之与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相结合,对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外侧区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在胃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光镜下见到孤... 将HRP注入下丘脑外侧区进行逆行追踪,并将之与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相结合,对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外侧区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在胃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光镜下见到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出现七种不同的反应阳性细胞,即:HRP、FOS、TH单一反应阳性细胞,FOS/HRP、FOS/TH、HRP/TH双重反应阳性细胞和FOS/HRP/TH三重反应阳性细胞.七种反应阳性细胞中以FOS、TH单一反应阳性细胞和FOS/TH双重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多,其余的各类均较少.HRP阳性细胞主要见于注射侧,对侧偶见。上述七种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延髓中、尾段的孤束核内侧亚核和延髓腹外侧区,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中少见.本文结果证明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有少量向下丘脑外侧区投射,其中少部分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参与了胃伤害性刺激的传导或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延髓腹外侧区 下丘脑外侧区 儿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孤束核内传递内脏伤害性信息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向臂旁核的投射 被引量:4
8
作者 党小荣 张文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5-238,T042,共5页
应用四甲基罗达明 ( TMR)逆行追踪结合胃肠道福尔马林溶液刺激和免疫荧光技术 ,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对孤束核内向臂旁核投射的表达 FOS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进行了观察。将 TMR注入一侧外侧臂旁核后 ,孤束核尾段的背内侧、胶质、内... 应用四甲基罗达明 ( TMR)逆行追踪结合胃肠道福尔马林溶液刺激和免疫荧光技术 ,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对孤束核内向臂旁核投射的表达 FOS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进行了观察。将 TMR注入一侧外侧臂旁核后 ,孤束核尾段的背内侧、胶质、内侧、小细胞、中间内侧等亚核和连合亚核内出现较多的逆标神经元。上述各亚核内可见到 TMR,酪氨酸羟化酶 ( TH)和 F OS阳性神经元重叠分布 ,部分神经元为 TMR/ FOS,TMR/ TH和 FOS/ TH双重阳性及 TMR/ F OS/ TH三重阳性神经元。其中 TH样阳性神经元数量最多 ,TMR/ TH、FOS/ TH双重阳性和 TMR/ FOS/ TH三重阳性神经元数量占 NTS内 TH样阳性神经元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 44.2 % ( 6 8/ 15 4)、2 6 .6 % ( 4 1/ 15 4)和 12 .3% ( 19/ 15 4)。本研究结果提示 ,对大鼠胃肠道进行伤害性刺激后孤束核内表达 FOS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向臂旁核投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羟化酶 FOS 儿茶 内脏伤害性信息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孤束核 臂旁核 大鼠 神经元 投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孤束核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接受面口部深层组织伤害性信息并向臂旁核投射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峰 马文领 +1 位作者 张富兴 张文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1-496,共6页
为了探讨孤束核(NTS)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是否与面口部深层组织的伤害性信息有关并向臂旁核投射,本研究运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福尔马林刺激咬肌和免疫荧光技术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NTS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 为了探讨孤束核(NTS)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是否与面口部深层组织的伤害性信息有关并向臂旁核投射,本研究运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福尔马林刺激咬肌和免疫荧光技术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NTS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并表达FOS蛋白的神经元向臂旁核的投射。将2%FG注入一侧臂旁外侧核后,向同侧咬肌内注射2%福尔马林溶液,并行TH和FOS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在同侧NTS内的连合、内侧、中间内侧和腹侧亚核中可见重叠分布的FG、FOS、TH单标神经元以及FG/TH、FOS/TH、FOS/FG双标和FG/FOS/TH三标神经元。FG/TH和FOS/TH双标神经元分别占同侧NTS内TH阳性神经元总数的28.6%和34.8%;FOS/FG双标神经元占同侧FG逆标神经元总数的26.4%;FG/FOS/TH三标神经元分别占同侧TH阳性神经元和FG逆标神经元总数的23.7%和8.4%。本结果提示大鼠NTS中的部分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接受面口部深层组织的伤害性信息并向臂旁外侧核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 神经元 同侧 伤害性信息 儿茶 臂旁核 大鼠 外侧核 亚核 荧光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垂体内儿茶酚胺能神经与肽能神经相互关系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长庚 刘庆莹 张喜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42-246,T003,共6页
为了探明神经垂体内神经激素释放的调节机制,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化学损毁相结合的方法,在电镜水平分别显示神经垂体内的后叶加压素(VP)能神经和儿茶酚胺(CA)能神经,观察它们的分布和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大鼠神经垂体内不仅有广泛的V... 为了探明神经垂体内神经激素释放的调节机制,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化学损毁相结合的方法,在电镜水平分别显示神经垂体内的后叶加压素(VP)能神经和儿茶酚胺(CA)能神经,观察它们的分布和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大鼠神经垂体内不仅有广泛的VP神经终末分布,而且存在着因6-OHDA损毁所致溃变的CA能神经终末。CA能神经终末与垂体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甚至可建立突触样连接。CA能终扣与VP能终扣可建立轴-轴突触。在这种情况下,含CA的神经终末为突触前成分,含VP的神经终末为突触后成分。上述结果为神经垂体内神经激素释放的调节机制首次提供了超微结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垂体 后叶加压素 儿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与鸣禽鸣唱行为和听觉信息处理
11
作者 刘少艺 李东风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0-254,共5页
鸣禽脑部的一些鸣唱核团与听觉核团接受来自中脑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能神经元发出的纤维投射,并且存在多种儿茶酚胺类受体的表达。研究发现在不同的鸣唱环境下,中脑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活性及其支配靶区即早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存在显... 鸣禽脑部的一些鸣唱核团与听觉核团接受来自中脑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能神经元发出的纤维投射,并且存在多种儿茶酚胺类受体的表达。研究发现在不同的鸣唱环境下,中脑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活性及其支配靶区即早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中脑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在调节鸣唱行为和听觉信息处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介绍了近年来有关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活动与鸣唱行为和听觉信息处理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能神经元 鸣唱 听觉 多巴 去甲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延髓至下丘脑腹内侧核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在胃伤害性刺激后的Fos表达
12
作者 董元祥 熊抗辉 饶志仁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29-235,329,共8页
本实验用HRP注入下丘脑腹内侧核结合逆行追踪与抗FOS蛋白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抗血清双重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对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腹内侧核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在胃伤害性刺激后的c-fo... 本实验用HRP注入下丘脑腹内侧核结合逆行追踪与抗FOS蛋白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抗血清双重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对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腹内侧核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在胃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本文发现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有七种不同的标记细胞:HRP、Fos、TH单标细胞Fos/HRP、Fos/TH、HRP/TH双标细胞和Fos/HRP/TH三标细胞。上述七种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延髓中段和尾段孤束核的内侧亚核和延髓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HRP标记细胞以注射侧为主,对侧有少量分布。本文结果证明,大鼠孤束核、延髓腹外侧区和网状结构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有些至下丘脑腹内侧核的投射,其中一部分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参与了胃伤害性刺激的传导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 儿茶 延髓 下匠脑腹内侧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ANGⅡ和儿茶酚胺能神经通路在水钠代谢调节中的相互作用
13
作者 姚齐颖 姜春玲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00-303,共4页
脑中枢的血管紧张素Ⅱ在水钠代谢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儿茶酚胺能神经通路参与中枢血管紧张素Ⅱ对水钠代谢的调节。阻断儿茶酚胺能神经通路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中枢效应。中枢血管紧张素Ⅱ对水钠代谢调节的机制包括其对脑内儿茶酚... 脑中枢的血管紧张素Ⅱ在水钠代谢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儿茶酚胺能神经通路参与中枢血管紧张素Ⅱ对水钠代谢的调节。阻断儿茶酚胺能神经通路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中枢效应。中枢血管紧张素Ⅱ对水钠代谢调节的机制包括其对脑内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的调节。在细胞水平这意味着脑内的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相互作用 ,调节与水钠代谢有关的脑神经核团的儿茶酚胺的合成、摄取和释放。对中枢血管紧张素Ⅱ和儿茶酚胺能神经通路相互作用机制的探讨 ,将有助于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参与水钠代谢调节的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儿茶 促钠排泄 中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伏隔核儿茶酚胺能传入纤维的脑干起源—逆行荧光标记法与荧光组化法结合研究
14
作者 张德兴 覃盛麟 +1 位作者 檀进发 柯铭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97-102,共6页
应用逆行荧光标记与Faglu荧光组化相结合技术,探索了大鼠伏隔核CA能传入纤维的脑干起源。大鼠52只,分三组进行实验。单侧注射组,分别将荧光素PI、DAPI或Bb注入一侧伏隔核后,灌流前作优降宁和L-多巴胺腹腔注射,继用Faglu程序处理切片。... 应用逆行荧光标记与Faglu荧光组化相结合技术,探索了大鼠伏隔核CA能传入纤维的脑干起源。大鼠52只,分三组进行实验。单侧注射组,分别将荧光素PI、DAPI或Bb注入一侧伏隔核后,灌流前作优降宁和L-多巴胺腹腔注射,继用Faglu程序处理切片。结果在同侧的A_(10)、A_9、A_8、A_6、A_2和A_1中,发现为荧光素逆行标记的CA神经元;在对侧的A_(10)、A_9、A_2和A_1中,亦见少量的上述神经元。在以PI-Bb或PI-DAPI配对的双侧注射组,在A_(10)和A_9群中可见少量荧光逆行双标记的CA神经元。表明伏隔核除主要接受同侧脑干A_(10)、A_9、A_8、A_6、A_2和A_1的CA传入纤维外,尚接受对侧A_(10)、A_9、A_2和A_1的少量CA传入纤维。此外,在A_(10)和A_9中,存在着少量向双侧伏隔核发出分叉投射的CA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隔核 传入纤维 儿茶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胺能神经在慢性一肾Grollman高血压中的作用
15
作者 王青 杨焜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15-24,共10页
本文研究了儿茶酚胺(CA)能神经在大鼠慢性一肾 Grollman 高血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手术后12周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后部、延脑、心脏、血管、肾上腺及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血压大鼠;用6-OHDA 损毁高血压... 本文研究了儿茶酚胺(CA)能神经在大鼠慢性一肾 Grollman 高血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手术后12周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后部、延脑、心脏、血管、肾上腺及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血压大鼠;用6-OHDA 损毁高血压大鼠中枢 CA 能神经后,血压和上述组织中 NE、E 以及脑内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浓度均明显降低。提示(1)中枢 CA 能神经和外周交感神经在大鼠慢性一肾 Grollman 高血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2)中枢 CA 能神经可能至少通过激活外周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和影响脑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动而参与高血压的维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儿茶 6-羟基多巴 Grollman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在雏鸡脊髓内的分布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长满 郭海梅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3-145,T009,共4页
用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0只白菜享雏鸡脊髓酷氨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脊髓内儿茶酚胺类,除来自脑的儿茶酚胺类神经元的下行纤维外;并有TH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分布于脊髓的颈,胸和腰段。根据细胞形... 用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0只白菜享雏鸡脊髓酷氨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脊髓内儿茶酚胺类,除来自脑的儿茶酚胺类神经元的下行纤维外;并有TH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分布于脊髓的颈,胸和腰段。根据细胞形态和分布区域可将神经元分为3种:1.无绕中央管腹侧呈放射状分布的神经元;在腰髓的胞体为双极的圆形,其轴突细长;在胸髓的胞体为梭形,其突起粗短,两处细胞的突起均行于室管膜细胞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 神经元 脊髓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机制及诊治进展
17
作者 严格 侯翠兰 肖婷婷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0-225,共6页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是一种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大多数病例与RYR2和CASQ2基因变异有关,变异使细胞内的钙稳态严重失衡,过度钙释放产生延迟去极化,最终导致心律失常。该病常见于剧烈运动或压力相关情绪后出现晕厥,以...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是一种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大多数病例与RYR2和CASQ2基因变异有关,变异使细胞内的钙稳态严重失衡,过度钙释放产生延迟去极化,最终导致心律失常。该病常见于剧烈运动或压力相关情绪后出现晕厥,以及突发心脏骤停甚至心源性猝死的患儿,确诊主要依靠运动负荷试验及基因检测。CPVT的标准治疗依赖于β受体阻滞剂,而氟卡尼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为二线治疗,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适用于猝死高风险的患儿,同时目前也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治疗干预措施。本文综述了CPVT的遗传学、病理生理学、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基因变异 运动负荷试验 Β受体阻滞剂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RYR2基因变异相关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治及随访分析
18
作者 王野峰 曾闵 +2 位作者 肖云彬 王祥 陈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7-862,共6页
目的 探讨RYR2基因变异相关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随访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CPVT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 共收治CPVT患儿6例,男4例、女2例,首... 目的 探讨RYR2基因变异相关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随访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CPVT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 共收治CPVT患儿6例,男4例、女2例,首发症状出现时平均年龄(3.5±0.5)岁。从首发症状到确诊的中位时间1.5(0.1~5.9)年。晕厥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运动及情绪是主要诱因。6例患儿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均为RYR2基因新发错义突变。在动态心电图中,小年龄患儿中房性心律失常及窦房结功能不全多见。4例患儿完成运动平板试验,2例患儿诱发双向室性期前收缩,2例诱发双向室性期前收缩及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基础治疗为口服普萘洛尔或美托洛尔,如仍有心律失常发生,辅助以氟卡尼或普罗帕酮口服;2例予以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平均随访时间(24.3±3.7)个月,所有患儿均存活,随访期间3例患儿偶有晕厥,1例间断心悸,2例无不适。结论 儿童RYR2基因变异相关CPVT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小年龄患儿中房性心律失常合并窦房结功能不全多见,药物治疗结合心脏起搏治疗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YR2基因 儿茶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联合治疗对重症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尿儿茶酚胺神经递质的影响
19
作者 邢红梅 王路娥 +2 位作者 丁开方 杨东星 高巧变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84-0088,共5页
探讨艾灸联合治疗对重症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尿儿茶酚胺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共60例。观察组给予重症肺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 探讨艾灸联合治疗对重症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尿儿茶酚胺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共60例。观察组给予重症肺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中脘、关元、神阙、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温和灸,2组均治疗14天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肠鸣音次数;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尿儿茶酚胺神经递质的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肠鸣音次数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尿肾上腺素( epinephrine。E)及多巴胺(dopamine。D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1);尿去甲肾上腺素(ofnorepinephrine。NE)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 在现代医学治疗基础上,艾灸联合治疗对重症肺炎合并胃肠功障碍患者儿茶酚胺神经递质的释放有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患者胃肠植物神经活性,增加肠鸣音次数,进而达到减少机械通气天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功能障碍 艾灸 足三里穴 神阙穴 重症肺炎 儿茶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儿茶酚胺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检测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锦霞 余红 +6 位作者 马轶 廖芮 向庆梅 任韩雯婧 曹梦雪 冯晓婷 王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46-649,65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血清儿茶酚胺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AHF患者112例为AHF组,体检健康者54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超声检查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总胆...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血清儿茶酚胺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AHF患者112例为AHF组,体检健康者54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超声检查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空腹血糖(FPG)、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两组血清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儿茶酚胺与心肌酶谱水平的相关性。随访90 d,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81例)和预后不良组(3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HF患者90 d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AHF组血清NE和E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AHF组血清CK、CK-MB、LDH及AST高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HF患者血清NE、E水平与CK、CK-MB、LDH以及AST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年龄、NYHA分级、NT-proBNP、LVEF、NE、E、CK、CK-MB、LDH以及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65岁、NT-proBNP≥5000 pg/ml、NE≥400 ng/L以及E≥100 ng/L是AHF患者90 d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AHF患者外周血儿茶酚胺及心肌酶谱水平升高,且外周血儿茶酚胺与心肌酶谱水平有关,年龄、NT-proBNP、NE以及E是AHF患者90 d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儿茶 心肌酶谱 相关性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