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7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介菌多糖核酸在治疗儿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智勇 苏丽娟 +7 位作者 熊玉林 段炼 禹林 蒋中莉 姜浩平 李会 李曼 马永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7期2523-2525,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局部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治疗儿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治疗的AR患者1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3例,采用无痛的鼻腔负压置换,将BCG-PSN稀释液留置于鼻窦治疗AR,疗程5周;对照... 目的探讨鼻腔局部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治疗儿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治疗的AR患者1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3例,采用无痛的鼻腔负压置换,将BCG-PSN稀释液留置于鼻窦治疗AR,疗程5周;对照组83例,采用常规肌肉注射BCG-PSN治疗AR,疗程5周。结果对照组AR治疗后的症状记分、体征记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R治疗后的症状记分、体征记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方法对于AR均有疗效,治疗组的疗效更好,其有效率为85.9%,高于对照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局部应用BCGPSN,负压置换治疗儿童常年性AR安全,相比肌肉注射疗效更好,且便捷、舒适、痛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负压置换 卡介菌多糖核酸 儿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下免疫治疗儿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谢利生 蒋银珠 黄群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3622-3623,3625,共3页
目的观察舌下免疫治疗对螨虫引起的儿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方法选择由尘螨引起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儿61例。随机分为舌下含服组(A组)27例,常规药物组(B组)34例。观察治疗6个月、1、2年两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变化,比较两组疗程结... 目的观察舌下免疫治疗对螨虫引起的儿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方法选择由尘螨引起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儿61例。随机分为舌下含服组(A组)27例,常规药物组(B组)34例。观察治疗6个月、1、2年两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变化,比较两组疗程结束后疗效及停药2年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A组症状评分降为(3.70±1.54)分,高于B组(2.82±1.40)分,A组体征评分降为(1.19±0.68)分,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年时两组症状与体征评分均无进一步改变。停止治疗时,A组有效率74.07%,B组8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止治疗后2年内复发率A组29.63%,B组9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舌下含服对尘螨引起的儿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脱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螨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参苏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60例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泽举 陈茂伟 +2 位作者 张雁 郭华明 赵少岚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6期398-399,共2页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复方参苏颗粒治疗儿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用丙酸倍氯米松鼻气雾剂和氯雷他定治疗,治疗组加服复方参苏颗粒,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7...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复方参苏颗粒治疗儿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用丙酸倍氯米松鼻气雾剂和氯雷他定治疗,治疗组加服复方参苏颗粒,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73.3%,1年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55.0%,两组比较近、远期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西药联合复方参苏颗粒治疗儿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效果确切,疗效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的性变应性鼻炎 儿童 复方参苏颗粒 西药 对照治疗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112例疗效观察
4
作者 陈宇 唐月英 +1 位作者 张国庆 谢秀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300例患儿随机分三组。治疗组(A组):常规药物点鼻,注射气管炎菌苗,结合辨证论治口服中药;对照组(B组):常规药物点鼻,注射气管炎菌苗;对照组(C组):单纯口服中药。随访一年,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300例患儿随机分三组。治疗组(A组):常规药物点鼻,注射气管炎菌苗,结合辨证论治口服中药;对照组(B组):常规药物点鼻,注射气管炎菌苗;对照组(C组):单纯口服中药。随访一年,观察其症状、体征进行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A组显效率51.79%(58/112),总有效率85.71%(96/112);B组显效率44.44%(40/90),总有效率70.00%(63/90);C组显效率41.83%(41/98),总有效率67.35%(66/9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疗效好、无副作用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耳子鼻炎胶囊治疗儿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10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姜文胜 《贵州医药》 CAS 2007年第10期940-940,共1页
关键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苍耳子鼻炎胶囊 疗效观察 口服治疗 儿童 鼻粘膜接触 IGE介导 鼻部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伏天联合三九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儿童肺气虚寒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健 陆双艳 +2 位作者 茅金金 许建忠 吴双燕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4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三伏天联合三九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儿童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90例肺气虚寒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敷贴组、药物组和安慰组,每组30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鼻部症状... 目的探讨三伏天联合三九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儿童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90例肺气虚寒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敷贴组、药物组和安慰组,每组30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鼻部症状评分、鼻腔体征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敷贴组鼻部症状、鼻腔体征评分均下降,且优于药物组及安慰组(P<0.05),敷贴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组和安慰组(P<0.05)。结论三伏天联合三九天中药穴位敷贴可显著改善儿童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伏天 三九天 穴位贴敷 儿童变应性鼻炎 鼻部症状评分 鼻腔体征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丽平运用“三期分治”理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共患变应性鼻炎经验
7
作者 王萍 孙丽平 《中医药导报》 2025年第2期162-164,168,共4页
总结孙丽平运用“三期分治”理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共患变应性鼻炎的经验。儿童抽动障碍可伴有变应性鼻炎,二病常同时发生,或互为前驱因素。孙丽平认为本病应从风论治,以安神通窍为治疗大法,分三期论治,急性期以治风为第一要义,温肺平肝... 总结孙丽平运用“三期分治”理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共患变应性鼻炎的经验。儿童抽动障碍可伴有变应性鼻炎,二病常同时发生,或互为前驱因素。孙丽平认为本病应从风论治,以安神通窍为治疗大法,分三期论治,急性期以治风为第一要义,温肺平肝,佐以祛风通窍,自拟止动利鼻方治疗;缓解期为疾病转归的关键时期,治以滋肾养心,固肾安神,临证之时自拟滋肾安神方;稳定期病机本虚标实,治以补肺益脾,益气固本,以玉屏风散为基础方加减。日常调护注意外感和情志等因素,细心防护,可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抽动障碍 变应性鼻炎 共患病 三期分治 孙丽平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早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8
作者 胡宇琴 莫丽华 +4 位作者 王贤诚 智敏 钟建文 刘大波 罗向前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5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对儿童变应性鼻炎(AR)早期疗效、安全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4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接受SCIT的147例AR儿童的病例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 目的探讨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对儿童变应性鼻炎(AR)早期疗效、安全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4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接受SCIT的147例AR儿童的病例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数据,对比首诊及治疗后3、6、12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总症状评分(TSS)、总用药评分(TMS)及综合症状药物评分(CSMS),并统计治疗期间发生的局部不良反应(local adverse reactions,LRs)和全身不良反应(systemic adverse reactions,SRs)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47例5~18岁的AR患儿。治疗后3、6、12个月的VAS、TSS、TMS及CSMS较基线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01),早期起效时间为治疗后3个月;有效组中维生素D3(VitD3)水平显著高于无效组(P<0.001),血清VitD3含量与和临床症状呈负相关(R=-0.3,P=0.026)。147例患儿的注射总次数为3201次,52例(35.4%)出现LRs,注射次数为69次(2.2%);21例(14.3%)出现SRs,注射次数为34次(1.1%),未出现Ⅲ、Ⅳ级SRs。在Logistics回归分析中,体质量指数(BMI)是导致LRs发生的危险因素(OR:2.220,95%CI:1.009-4.887,P=0.048)。结论SCIT对于AR患儿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SCIT对儿童AR早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VitD3缺乏可影响SCIT的早期疗效,超重肥胖儿童更易发生局部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儿童 免疫疗法 治疗结果 药物相关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早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揿针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范丽娜 王娟 《大医生》 2025年第7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张家港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口...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张家港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口服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患儿口服地氯雷他定联合揿针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儿疗效、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炎症因子、免疫因子指标水平、睡眠及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17、IL-23、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鼻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变应性鼻炎采用揿针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的效果较好,可缓解炎症反应,提高患儿生活及睡眠质量,且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地氯雷他定 儿童变应性鼻炎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现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程雷 三好彰 +7 位作者 殷敏 陈智斌 时海波 徐进 王宇清 三边武幸 乔宗海 徐其昌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0年第2期55-57,共3页
目的为观察儿童青少年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现状,自1995年起对江苏省大、中、小学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鼻腔检查及变应原(屋尘、尘螨)皮肤划痕试验。结果屋尘、尘螨的致敏率分别为22.9%和28.8%,... 目的为观察儿童青少年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现状,自1995年起对江苏省大、中、小学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鼻腔检查及变应原(屋尘、尘螨)皮肤划痕试验。结果屋尘、尘螨的致敏率分别为22.9%和28.8%,两种变应原同时致敏占19.1%,至少一种致敏占32·6%,变应原致敏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P<0.001);变应性鼻炎患病率为1.8%,各年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患病率相同。结论认为临床上应重视对儿童青少年屋尘和尘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防治,而环境性预防是抑制其发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超敏反应 流行病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常年性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曲灵美 呼晓 李春雨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常年性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常年性儿童过敏性鼻炎100例,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此方法治疗后患儿鼻痒及鼻塞、阵发性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以及嗅觉减... 目的探讨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常年性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常年性儿童过敏性鼻炎100例,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此方法治疗后患儿鼻痒及鼻塞、阵发性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以及嗅觉减退症状显著改善,总有效率达80%。结论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常年性儿童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儿童 常年性过敏性鼻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合并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疗效分析
12
作者 常浩 周延辉 +1 位作者 李阳阳 刘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2期775-779,共5页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合并常年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合并PAR的CRSwN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合并常年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合并PAR的CRSwN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2 h相关应激指标(嗜酸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术后半年疗效判定[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改良Lund-Kennedy内镜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VAS评分、RQLQ评分、改良Lund-Kennedy内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研究组和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研究组和对照组VAS评分、RQLQ评分、改良Lund-Kennedy内镜评分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合并PAR的CRSwNP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鼻窦炎 鼻息肉 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窥镜引导下针刺鼻丘穴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夏彤 丁然 +1 位作者 刘真 李蕾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5期559-562,共4页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引导下针刺鼻丘穴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9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PAR患者11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引导下针刺鼻丘穴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9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PAR患者11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进行鼻内窥镜引导下针刺鼻丘穴治疗,每周2次;对照组采取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2次/d,2喷/次。均治疗3周。对比2组疗效,治疗前后鼻炎主要症状评分(TNSS)、鼻腔体征评分、鼻结膜炎生活质量状况调查问卷(RQLQ)评分,记录起效率、起效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为82.69%,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NSS、鼻腔体征、RQL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鼻痒、喷嚏、流涕评分及各项RQL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鼻塞与鼻腔体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40.44±89.08)min、对照组为(50.17±97.02)min,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有7例鼻腔局部少量出血,未予特殊处理,自行止血;对照组有2例局部喷药后出现头痛症状退出临床试验,医生根据其症状给予其他药物治疗。结论鼻内窥镜引导下针刺鼻丘穴可明显缓解PAR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鼻丘穴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土生金法联合西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婉英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4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培土生金法联合西药应用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10月平远县中医医院收治的PAR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分析培土生金法联合西药应用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10月平远县中医医院收治的PAR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培土生金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鼻结膜炎生命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鼻症状总积分(TNSS)、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治疗后,两组RQLQ、T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8+^(+)低于治疗前,CD4+^(+)、CD3+^(+)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培土生金法治疗PAR,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其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减轻鼻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土生金法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儿童变应性鼻炎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戴启刚 李涛 +4 位作者 钱香 窦玉珠 黄凌殷 高佳文 汪受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228,共6页
变应性鼻炎是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难以实现根治或有效且稳定的远期治疗目标。中医药防治儿童变应性鼻炎靶点广泛、作用持久且不良反应少,优势明显。提出变应性鼻炎发病多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外风引动伏风,两风相合而... 变应性鼻炎是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难以实现根治或有效且稳定的远期治疗目标。中医药防治儿童变应性鼻炎靶点广泛、作用持久且不良反应少,优势明显。提出变应性鼻炎发病多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外风引动伏风,两风相合而致。应采取发作期疏外风、抑伏风、宣肺利窍治其标,缓解期防外风、平伏风,调补肺脾肾治其本的中医药分期论治策略;同时应注重未病先防,包括避免先天禀赋因素的不良影响、避免后天环境因素的诱导发病、扶正御邪避其贼风,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的全阶段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变应性鼻炎 中医药 分期论治 全阶段预防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对尘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儿童的症状、药物使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容嘉妍 黄娟 +5 位作者 王冰洁 李德庚 魏可英 刘翔腾 陈昂 林嘉镖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尘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AR)患儿的症状、药物使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115例尘螨过敏性AR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58例)和益生菌组(5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益生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尘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AR)患儿的症状、药物使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115例尘螨过敏性AR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58例)和益生菌组(5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益生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治疗前(T0)、治疗6个月后(T1)、停药6个月后(T2)]主观感受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用药评分、标准化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鼻部症状评分。结果常规组T0时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分别为(5.97±2.01)、(1.64±1.06)、(2.04±0.72)分,T1时分别为(2.79±1.07)、(0.71±0.44)、(1.69±0.93)分,T2时分别为(2.48±0.99)、(0.58±0.49)、(1.71±0.93)分;益生菌组T0时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分别为(6.18±1.94)、(1.71±1.09)、(2.01±0.73)分,T1时分别为(2.05±0.78)、(0.49±0.45)、(1.37±0.67)分,T2时分别为(2.21±0.81)、(0.54±0.45)、(1.58±0.72)分。两组T1和T2时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均较T0时降低,益生菌组T1时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2时两组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组T0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分别为(1.81±0.66)、(1.60±0.62)、(1.68±0.77)、(1.34±0.69)分,T1时分别为(0.95±0.53)、(0.87±0.49)、(0.90±0.56)、(0.96±0.46)分,T2时分别为(0.93±0.54)、(0.84±0.43)、(0.88±0.31)、(0.89±0.54)分;益生菌组T0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分别为(1.78±0.57)、(1.63±0.61)、(1.70±0.70)、(1.41±0.69)分,T1时分别为(0.75±0.45)、(0.72±0.23)、(0.70±0.43)、(0.78±0.50)分,T2时分别为(0.91±0.43)、(0.83±0.51)、(0.86±0.53)、(0.85±0.50)分;两组T1和T2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均较T0时降低,益生菌组T1时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2时两组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尘螨过敏性AR患儿口服益生菌,可有利于减轻患儿症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减少临床药物的使用,且具有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尘螨过敏 变应性鼻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专科护理在儿童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7
作者 莫衬章 陈伟权 +2 位作者 钟梅芳 苏丽香 徐亚雄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1期113-115,共3页
目的:分析门诊专科护理在儿童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治疗(SLI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12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分析门诊专科护理在儿童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治疗(SLI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12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门诊专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6、12个月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评分逐渐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门诊专科护理在儿童变应性鼻炎SLIT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专科护理 舌下免疫治疗 变应性鼻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乔建君 于君 +4 位作者 王吉俊 潘德军 王道全 王佩馨 梁俊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37-938,共2页
关键词 推拿 治疗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鼻炎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强和 左冬至 +4 位作者 耿宛平 雷迅 王雪梅 伍红良 刘芳贤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行双侧翼管和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取下鼻甲黏... 目的探讨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行双侧翼管和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取下鼻甲黏膜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用糖精法测定鼻黏膜纤毛输送率。结果术前纤毛运动速度平均(5.69±2.65)mm/min,术后6个月纤毛运动速度平均(9.70±2.15)mm/min,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镜观察术前、术后下鼻甲黏膜纤毛排列整齐。结论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鼻黏膜纤毛形态无明显影响,但是影响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 射频 翼管、筛前神经 鼻黏膜 纤毛输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压豆配合中药鼻腔填塞治疗儿童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王艳杰 陈颖颖 +3 位作者 丁姚 周冰 王佳佩 郭亚威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配合中药鼻腔填塞对儿童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6例肺经伏热型AR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氯雷他...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配合中药鼻腔填塞对儿童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6例肺经伏热型AR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氯雷他定口服治疗,同时避免接触变应原,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配合中药鼻腔填塞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鼻炎症状积分(TNSS)、鼻炎伴随症状积分(TNNSS)改善情况以及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TNSS、TN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TNSS、TN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配合中药鼻腔填塞治疗AR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和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肺经伏热型 耳穴压豆 中药鼻腔填塞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