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叙事视角下的上海体验和上海想象——论德国小说《思文的中国历险记》
1
作者 冯晓春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128-133,共6页
全球化使跨区域流动和写作成为日常。作为一部诞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并描述青少年异域成长的作品,德国小说《思文的中国历险记》利用感性化和碎片化的儿童叙事视角记录了主人公的上海体验,用“别样的童眸”绘制了一幅都市上海日常画卷,并... 全球化使跨区域流动和写作成为日常。作为一部诞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并描述青少年异域成长的作品,德国小说《思文的中国历险记》利用感性化和碎片化的儿童叙事视角记录了主人公的上海体验,用“别样的童眸”绘制了一幅都市上海日常画卷,并通过复调叙事融入了成人叙述下的上海想象。叙事者摈弃了“习惯性桎梏”下的理解方式,用单纯深刻的目光洞察周围世界,呈现出一个“新上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叙事视角 上海想象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心的张扬——论迟子建小说中的儿童叙事
2
作者 郑树柏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92,共4页
采用儿童叙事视角来书写童心是迟子建小说创作中的一大特色,迟子建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自然,以童心感受生活,以童心认识社会,赞颂童心的纯真与善良。文章认为,迟子建儿童视角作品具有独特的叙事意义,儿童是真善美的终极体现者。这一观点在... 采用儿童叙事视角来书写童心是迟子建小说创作中的一大特色,迟子建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自然,以童心感受生活,以童心认识社会,赞颂童心的纯真与善良。文章认为,迟子建儿童视角作品具有独特的叙事意义,儿童是真善美的终极体现者。这一观点在叙事内容方面通过儿童对“死亡”的独特表现、对自然的极致推崇和主题的独特表述方式来得以展现,在推崇自然美、讴歌童真心的同时,也批判与鞭挞人性的丑恶,使作品呈现出诗性理想与世俗现实共存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小说 儿童叙事 表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叙事的特征、倾向及内容——基于儿童的诗歌创作考察
3
作者 梁昱坤 《教育文化论坛》 2024年第6期89-98,共10页
儿童写的诗歌有别于成人为儿童创作的儿童诗,它不仅直观地反应出儿童叙事的主要特征、基本倾向和核心内容,也为了解儿童的视角,进入儿童生活世界提供了路径。儿童的叙事在内容上具有自传性,是他们本人的生活史以及关于过去、可能的现在... 儿童写的诗歌有别于成人为儿童创作的儿童诗,它不仅直观地反应出儿童叙事的主要特征、基本倾向和核心内容,也为了解儿童的视角,进入儿童生活世界提供了路径。儿童的叙事在内容上具有自传性,是他们本人的生活史以及关于过去、可能的现在、未来的反事实,构建出关于自己和家庭的档案;在方式上具有具身性,儿童用身体、动作感受并描述世界,以己度人、推己及物的思维方式使儿童写的诗呈现出万物一体且有灵的特征。儿童叙事表现出三种倾向:表象即本质,韵律先于意义,叙述先于逻辑。这些倾向不仅使儿童的叙事呈现出鲜明的诗性,也反映出他们极佳的美学表现力。儿童叙事围绕事物如何诞生、世界如何运转、我们如何生活这三个核心内容而展开。儿童易受到暗示和引导的特征,使其诗中并非完全保留了自身的感受和表达,因而完全的儿童视角只能是一种理想化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写的诗 儿童叙事 儿童的视角 叙事特征 叙事倾向 叙事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励儿童叙事 实现入学适应
4
作者 邓志琴 《教育界》 2024年第12期5-7,共3页
文章分析了无锡市石塘湾中心小学通过鼓励儿童叙事实施入学适应教育的策略,策略包括聚焦“入学适应力”打好前期基础、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制订科学的任务清单、组织有趣的交际活动、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成长评价体系这六个方面... 文章分析了无锡市石塘湾中心小学通过鼓励儿童叙事实施入学适应教育的策略,策略包括聚焦“入学适应力”打好前期基础、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制订科学的任务清单、组织有趣的交际活动、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成长评价体系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入学适应 儿童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动画电影的儿童叙事——以《熊出没》为例
5
作者 周才庶 李佳琦 《现代视听》 2024年第7期51-55,共5页
《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以其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成功打造了广受欢迎的国产动漫形象,在票房上取得不俗的成绩,赢得了观众的持续关注和喜爱。该系列动画电影以儿童叙事贯穿始终,使得故事整体呈现出一种更为简单直观的特质,旨在更加贴近... 《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以其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成功打造了广受欢迎的国产动漫形象,在票房上取得不俗的成绩,赢得了观众的持续关注和喜爱。该系列动画电影以儿童叙事贯穿始终,使得故事整体呈现出一种更为简单直观的特质,旨在更加贴近并吸引低龄儿童的兴趣与理解力,但同时又试图拓展儿童的认知范畴,融入教育、生态、伦理等现实话题,体现出成长的焦虑。中国动画电影的“成年焦虑”来自作者意欲突破儿童叙事的文本内驱力,也来自制作方试图吸引更多观众、获得更高利润的产业外驱力。中国动画电影通过跨媒介表达拓宽了原有叙事空间,增加了粉丝参与路径。以《熊出没》为代表的动画电影找到面向家庭观众的宣发、观影途径,以形成情感认同与家庭模式,从而扩大作品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熊出没》 儿童叙事 低幼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叙事视角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6
作者 梅冬琪 《海外英语》 2024年第5期199-201,共3页
儿童叙事视角作为一种能为作家带来事半功倍效果的叙事技巧,已经被大众所熟知。该文首先分析了利用儿童视角进行文学创作,并非作家们的偶然行为,而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更是一个非常值得理论界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话题。其次,儿童视... 儿童叙事视角作为一种能为作家带来事半功倍效果的叙事技巧,已经被大众所熟知。该文首先分析了利用儿童视角进行文学创作,并非作家们的偶然行为,而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更是一个非常值得理论界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话题。其次,儿童视角有着优于成人视角的明显特征,即儿童视角打破了成人全知视角的局限,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散文特性和诗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视角 儿童叙事视角 成人叙事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九世纪俄国小说儿童叙事中的“视点”问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夏益群 蒋天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6-149,共4页
"视点"问题是叙事学中最核心的问题。以乌斯宾斯基视点理论的四个层面:意识形态评价层面、话语特征描写层面、空间和时间层面及描写的主观性/客观性("心理")层面为理论基础,分析十九世纪俄国小说中的儿童叙事"... "视点"问题是叙事学中最核心的问题。以乌斯宾斯基视点理论的四个层面:意识形态评价层面、话语特征描写层面、空间和时间层面及描写的主观性/客观性("心理")层面为理论基础,分析十九世纪俄国小说中的儿童叙事"视点"问题,将儿童叙事中的叙事声音与叙事眼光的问题加以区分,将形式与内容问题分析相结合,使视点问题不再限于"看"之表层的言说当中,不再囿于"儿童视角"的简单阐述当中,将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艺术技巧、儿童的情趣融入到小说的整体叙事当中,再现出十九世纪俄国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叙事 意识形态 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先锋小说的儿童叙事及其美学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穆厚琴 魏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98-102,共5页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先锋文学作家创作了许多儿童题材小说,塑造出众多遭受精神和肉体双重创伤的儿童形象,展现作家对忍受饥饿和孤独、面临丑恶和暴力的童年生活的创伤记忆,为当代文学中的儿童悲剧人物形象增添了新的悲剧内涵。这类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先锋文学作家创作了许多儿童题材小说,塑造出众多遭受精神和肉体双重创伤的儿童形象,展现作家对忍受饥饿和孤独、面临丑恶和暴力的童年生活的创伤记忆,为当代文学中的儿童悲剧人物形象增添了新的悲剧内涵。这类儿童题材小说大多使用回顾性的第一人称叙述,运用多重叙事视角,有视角越界现象,叙事的自由完全突破传统叙事视角限制,先锋作家所采用的叙事策略赋予当代小说叙事以新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儿童叙事 儿童创伤记忆 多重视角 视角越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花夕拾》的儿童叙事及其文体功能 被引量:3
9
作者 叶诚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9-154,共6页
《朝花夕拾》的整体表达风格是大悖于所谓"文格"的——追忆童年往事却又带入时事,意在批判传统文化却又沉溺于考镜文献源流,讽喻中偏多絮语,爱憎间屡有闲趣,这种任意推展的笔墨让人隐约可见鲁迅写作过程中"童年意绪"... 《朝花夕拾》的整体表达风格是大悖于所谓"文格"的——追忆童年往事却又带入时事,意在批判传统文化却又沉溺于考镜文献源流,讽喻中偏多絮语,爱憎间屡有闲趣,这种任意推展的笔墨让人隐约可见鲁迅写作过程中"童年意绪"时时压倒"成人心事"的情状,最终成就的是《朝花夕拾》更加贴近那种无所用心的有趣之童心而非急功近利的现实之感兴的文章体式。《朝花夕拾》这些直写作者兴致与趣味的笔墨,既是在追索童年可能的记忆,更是对今昔孩童顺乎天性、痛快生活的理想境界的追摹与仿效。虽不能至,修辞可达,《朝花夕拾》至少在伸展自如的文体形式上表达了鲁迅期许的儿童世界的理想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花夕拾》 儿童叙事 文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海音和迟子建儿童叙事小说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晓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08-512,共5页
童年叙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作者所处年代一批人共同的童年经验或回忆。林海音和迟子建以独特的儿童视角切入,用真实细腻的情感,在成长与离别中展现女性特有的人道主义悲悯关怀。同时,勾勒出充满平民韵味的京俗画卷,展现了白山黑水的自... 童年叙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作者所处年代一批人共同的童年经验或回忆。林海音和迟子建以独特的儿童视角切入,用真实细腻的情感,在成长与离别中展现女性特有的人道主义悲悯关怀。同时,勾勒出充满平民韵味的京俗画卷,展现了白山黑水的自然风光。两位作家不同的经历反映在作品中,其创作风格也不尽相同。将两者展开比较研究,能进一步深化对作家及其作品的了解,拓宽文学研究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海音 迟子建 儿童叙事小说 儿童视角 童年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库普林小说中的儿童叙事
11
作者 夏益群 《湖湘论坛》 CSSCI 2015年第6期130-134,共5页
库普林小说中的儿童叙事,既有对十九世纪俄国小说儿童叙事的继承,也有发展。儿童叙事营建的家庭空间使其具有深厚的伦理道德意义,而对贵族儿童和底层儿童的叙事在延续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小说中儿童叙事的特点外,在叙事形... 库普林小说中的儿童叙事,既有对十九世纪俄国小说儿童叙事的继承,也有发展。儿童叙事营建的家庭空间使其具有深厚的伦理道德意义,而对贵族儿童和底层儿童的叙事在延续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小说中儿童叙事的特点外,在叙事形式和叙事内容上都有了更加广泛的拓展。对儿童成长的叙事也不同于传统的英美文学中儿童成长文学,不仅涉及到儿童成长的悲剧性,也融入了宗教的因子,将"奇迹"引入儿童的成长叙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普林 儿童叙事 家庭伦理 救赎 儿童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小说儿童叙事的双重变奏
12
作者 王文玲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8-160,共3页
新时期小说的儿童叙事表现为两种基本取向:一,作家以特别逼近于童年的心态来记录过去的自我,反映一个"原态的童年";二,作家带着既定的现实经验对童年记忆进行取舍,表现出特定意向的"被抽取的童年"。1980年代中期以... 新时期小说的儿童叙事表现为两种基本取向:一,作家以特别逼近于童年的心态来记录过去的自我,反映一个"原态的童年";二,作家带着既定的现实经验对童年记忆进行取舍,表现出特定意向的"被抽取的童年"。1980年代中期以来小说创作中的儿童叙事在整体上表现为"原态的童年"与"被抽取的童年"的双重变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儿童叙事 原态的童年 被抽取的童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叙事与现实反思——80年代以来“精神探索”儿童叙事论
13
作者 王文玲 《东疆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85-88,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儿童叙事作品,主要体现为带有现实责任感的寻根功能,可以称之为精神探索。这表现为作家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人性的关怀,同时,女性主义写作作为独特的话语,也表达着自我存在的焦虑。
关键词 儿童叙事 精神探索 “寻根”功能 女性主义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的儿童叙事、内涵阐释及理性应对——以电影《人生大事》为例
14
作者 胥兴春 张媛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1-7,共7页
死亡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宿命,它以其自身的神秘性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人们,赋予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本文以电影《人生大事》中的“黑盒子”“天上的星星”“外婆的消失”三重意象凸显出儿童死亡叙事的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从“身体”“社... 死亡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宿命,它以其自身的神秘性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人们,赋予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本文以电影《人生大事》中的“黑盒子”“天上的星星”“外婆的消失”三重意象凸显出儿童死亡叙事的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从“身体”“社会”与“灵魂”三个维度进行死亡的内涵阐释,最后获得儿童如何面对死亡的理想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儿童叙事 内涵阐释 理性应对 人生大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儿童叙事视角分析
15
作者 傅亚东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0-12,共3页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部颇能体现美国价值观的作品,采用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即透过一位八岁女孩天真的视野,折射出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美丑。孩子有时比成年人更能看到生活的本质,他们去除事物华丽的外衣,简化生活的规则,他们眼中的世...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部颇能体现美国价值观的作品,采用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即透过一位八岁女孩天真的视野,折射出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美丑。孩子有时比成年人更能看到生活的本质,他们去除事物华丽的外衣,简化生活的规则,他们眼中的世界才是最真实的。该作品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让美国种族歧视这一社会现实问题凸显得更加真实和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更鸟 儿童叙事视角 儿童语言 儿童心理 儿童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子建小说中的儿童叙事视角研究
16
作者 冀艳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34-137,共4页
在迟子建小说中,以儿童为叙述人的小说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儿童叙事视角几乎成为迟子建小说重要的叙事角度。通过儿童视角的准确把握,迟子建向我们展示了纯真美好的儿童本体世界,更重要的是她将儿童眼中丑陋虚伪的成人世界挖掘出来,以此... 在迟子建小说中,以儿童为叙述人的小说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儿童叙事视角几乎成为迟子建小说重要的叙事角度。通过儿童视角的准确把握,迟子建向我们展示了纯真美好的儿童本体世界,更重要的是她将儿童眼中丑陋虚伪的成人世界挖掘出来,以此表达作家的情感态度和批判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叙事视角 儿童本体世界 成人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儿童叙事视角解读林海音《城南旧事》人性美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艳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Z期25-26,共2页
儿童视角指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睛或语气来描述故事,故事的展现形式具有明显的儿童逻辑思维特征。儿童叙事视角是一种特殊的话语表达策略,它侧重于叙事中感觉过程的心理特征,在特定的叙事文本中更多突显的是叙事学功能。作家林海音的成... 儿童视角指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睛或语气来描述故事,故事的展现形式具有明显的儿童逻辑思维特征。儿童叙事视角是一种特殊的话语表达策略,它侧重于叙事中感觉过程的心理特征,在特定的叙事文本中更多突显的是叙事学功能。作家林海音的成名作《城南旧事》透过林英子纯洁童稚的眼睛透视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描绘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展现成人世界无法体会到的人性美。全文饱含浓烈的怀旧基调,具有多层次情绪色彩。本文从儿童叙事视角出发,对作者在小说中揭示的人性美进行了全方位诠释与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叙事视角 《城南旧事》 人性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落的小世界——萧红、迟子建儿童叙事小说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菡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80-183,共4页
通过比较两位相隔半个世纪的东北女作家的合作情况,展现了女性作家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创作风貌。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探索了二十世纪女性文学创作史上的延伸与对照。
关键词 萧红 迟子建 童年视角 女性作家 文学创作 儿童叙事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叙事下的电影服饰分析——以《乔乔的异想世界》为例
19
作者 吴彦彦 李楠 《服饰导刊》 2021年第5期106-110,共5页
[研究意义]电影《乔乔的异想世界》以儿童的视角反映二战时期的德国面貌,将幽默轻松的表象与悲伤痛苦的内核相融合,呈现出与传统内战电影大相径庭的电影风格。[研究方法]文章以该影片独特前卫的电影美学为视角,通过人物造型、视听语言... [研究意义]电影《乔乔的异想世界》以儿童的视角反映二战时期的德国面貌,将幽默轻松的表象与悲伤痛苦的内核相融合,呈现出与传统内战电影大相径庭的电影风格。[研究方法]文章以该影片独特前卫的电影美学为视角,通过人物造型、视听语言、场景道具等元素进行分析与深入探讨。[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认为该影片通过饱和度高的色彩搭配、夸张有趣的视听语言、天真烂漫的儿童视角,结合残酷现实的故事背景,使其充满荒诞感。同时,戏剧化的希特勒形象使战争的黑暗性与故事的童话感达到平衡,使观众注意到战争下弱势群体的精神状态,并意识到脱离固有公式后的另一种创新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乔的异想世界》 人物造型 儿童叙事 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4-8期“儿童叙事”主题论文选题指南
20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I0002-I0002,共1页
一、儿童叙事理论 1.学前教育基础理论:从儿童游戏论到儿童叙事论 2.儿童的动作、行为、行动、活动与事件 3.儿童叙事资本构成分析 4.儿童叙事伦理与社会规范。
关键词 儿童叙事 论文选题 师范学院 指南 学报 西学 叙事理论 教育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