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道的教育:儒家教育思想笔谈
1
作者 柯小刚 《天府新论》 2025年第2期72-75,共4页
《中庸》开篇三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纲领。教育首先是“修道”,而不是知识灌输和职业技能培训,更不是刷题升学。在今天这个工具理性和数字化考核的时代,重温修道的教育思想,回到教之为教的本原... 《中庸》开篇三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纲领。教育首先是“修道”,而不是知识灌输和职业技能培训,更不是刷题升学。在今天这个工具理性和数字化考核的时代,重温修道的教育思想,回到教之为教的本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教育所为何事:天人之间的修道从游《论语》开篇三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一种修道教育思想的体现。这三句都是问句,可见其语境是孔子在与弟子交谈中所说的话。《论语》所载,大多是对话。从中可见孔子的教学从来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在弟子的主动发问下,与之对话,予以反问和启发,反复切磋,相与发明,而且往往欲言又止,意犹未尽,然后让道自己显露出来。在那个时刻,师生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教育思想 单向灌输 率性之谓道 有朋自远方来 尽在不言中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内卷、道德焦虑与民间儒家教育反思
2
作者 王苍龙 《天府新论》 2025年第2期75-79,共5页
一、双重视角下的儒家教育行动2024年年底,一则某地教育局要求中小学校实行“作业熔断机制”的新闻刷爆网络。据称,凡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可“让孩子停止作业,及时就寝,保证充足睡眠。第二... 一、双重视角下的儒家教育行动2024年年底,一则某地教育局要求中小学校实行“作业熔断机制”的新闻刷爆网络。据称,凡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可“让孩子停止作业,及时就寝,保证充足睡眠。第二天向老师说明情况即可,未完成部分无需补做”。自2021年7月以来,“双减”政策已经实施三年有余,但学生们的课业负担似乎并没有减少的迹象,教育内卷之程度也愈演愈烈,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大众媒体上,到处都是疲惫不堪的孩子、焦虑不安的家长、竞争过度的学校。以我朋友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为例。虽然校内作业(schoolwork)基本都能在课堂上完成,但家庭作业(homework)经常做到很晚,不少还是机械重复的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重复 儒家教育 道德焦虑 中小学校 焦虑不安 内卷 课业负担 大众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六经在先秦儒家教育生活中的发生
3
作者 孙杰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32-41,共10页
先秦儒家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是以六经为主要内容而展开的。从《论语》《孝经》到《孟子》《荀子》再到《学记》的先秦儒家代表性论著,记录和见证了孔子及其后学与六经文本之间的互动、融通与共生。其中,《孝经》《论语》是学习六经的阶梯... 先秦儒家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是以六经为主要内容而展开的。从《论语》《孝经》到《孟子》《荀子》再到《学记》的先秦儒家代表性论著,记录和见证了孔子及其后学与六经文本之间的互动、融通与共生。其中,《孝经》《论语》是学习六经的阶梯,《孟子》《荀子》是孟、荀二人“羽翼六经,增光孔氏”思想学说的集中体现,《学记》则是对先秦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和提升。以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孔门后学及其思想学说,既承袭了先秦儒家教育和教学一以贯之的传统,又开创了以六经为主要内容的先秦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新格局。这就是六经在先秦儒家教育生活中的具体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先秦 儒家教育 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者之“问”:传学与载道——儒家教育观的义理阐释
4
作者 肖桐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193,共14页
孔门授业常在“问对”之间,这既是一种古典教育的传统,蕴含着儒者传学载道的精神旨归,同时也对知识传播、教育转向具有重要意义。经学典籍中的“问”及其历代注疏,顺次由义、形、声、境,建构出儒学语境下“问”的意涵。通过对《论语》... 孔门授业常在“问对”之间,这既是一种古典教育的传统,蕴含着儒者传学载道的精神旨归,同时也对知识传播、教育转向具有重要意义。经学典籍中的“问”及其历代注疏,顺次由义、形、声、境,建构出儒学语境下“问”的意涵。通过对《论语》话语结构模式的分析,还原出儒者的“问对”形式与礼仪,并更进一步深入到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就“问对”之目的、方法与内容,“善问者”与“善待问者”的进学之道进行探讨。在教育功利化的追求外,儒者之“问”,以主体间性的认识论视角,促成生命价值与意义问题的不断涌现,成全教育品性;由居间兴发的方法论视角,传学载道,推动教育交往由“独白”走向“对话”,他们共同构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将教育由关注知识传授的记诵之学,引向唤醒师生主体经验、内在感受、生命激情的意义之学,在问对兴发间成就意义的自我与意义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 居间兴发 传学 载道 古典教育 儒家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义—感通”的教化哲学——儒家教育思想要义新释 被引量:15
5
作者 于述胜 向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10,共7页
能够全面展现儒家教育思想要义的,不是《学记》,而是《大学》与《中庸》。以《学记》为中国第一本教育专著,来自于中国现代教育学的"知识—技术"视野。儒家教育哲学之根本在于教化。"意义"与"感通",是构... 能够全面展现儒家教育思想要义的,不是《学记》,而是《大学》与《中庸》。以《学记》为中国第一本教育专著,来自于中国现代教育学的"知识—技术"视野。儒家教育哲学之根本在于教化。"意义"与"感通",是构成这一教化哲学的两个基本方面。"意义"为其学术宗旨,"感应"为其意义生成机制,"感通"乃"感应"之充分而顺畅实现。"意义"与"感通"会归于内尽其性、外与物谐的中和之境。在字面上,"感(应)通"虽可理解为互动互通、相互作用乃至于"刺激—反应"等,但后者并不足以尽其神韵。"感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以"气"(从而也是以"情")为根基的一体联动。它体现了儒学的独特教化精神:讲究情理,强调从情感的投入入手,让一己的整个生命融入世界,在生命与生命的整体互动中生成人生之意义、传达人生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 “感通” 教化哲学 中和之境 儒家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教育思想与当代创新人才的培养 被引量:8
6
作者 周险峰 陈梦稀 《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报》 2002年第3期47-52,共6页
一部儒家教育思想发展史即是儒家教育思想为适应不同时代需要的转换生成的历史。儒家教育思想对当今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师生关系的建构、教育方法等方面均有启发。如今 ,儒家教育思想的外部社会制度性制约... 一部儒家教育思想发展史即是儒家教育思想为适应不同时代需要的转换生成的历史。儒家教育思想对当今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师生关系的建构、教育方法等方面均有启发。如今 ,儒家教育思想的外部社会制度性制约环境已不复存在 ,人们对它的批判理性也日益增强 ,但儒家教育思想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应试教育模式的消除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教育思想 教育创新 创新教育 教育模式 创新人才 知识学习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教育思想对教育技术的人文启示与思考 被引量:7
7
作者 廖宏建 冯奕兢 《远程教育杂志》 2005年第6期5-7,共3页
先秦儒家教育敬畏和关注生命,凸显教育中人的地位,蕴含了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而在当代,技术的主导作用使教育技术学科的人文因素萎缩、淡化,出现了人文发展的危机倾向。本文以儒家教育思想为参照,分析了教育技术人文发展现状,并提出了... 先秦儒家教育敬畏和关注生命,凸显教育中人的地位,蕴含了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而在当代,技术的主导作用使教育技术学科的人文因素萎缩、淡化,出现了人文发展的危机倾向。本文以儒家教育思想为参照,分析了教育技术人文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教育技术人文发展的几点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教育思想 人文主义 教育技术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教育中的主体自觉精神及其现代路向 被引量:3
8
作者 樊亚峤 靳玉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8-143,共6页
儒家语境下的"自我"概念显示出一种新的主体自觉的认识论视角。在儒家教育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自觉有着多种表现形式。在现代教育中,汲取儒家的教育经验以实现现代教育中学生主体自觉的路向在于:以跨文化的特征为参照坐标,培... 儒家语境下的"自我"概念显示出一种新的主体自觉的认识论视角。在儒家教育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自觉有着多种表现形式。在现代教育中,汲取儒家的教育经验以实现现代教育中学生主体自觉的路向在于:以跨文化的特征为参照坐标,培养主体的理解与体验能力,在交往中促进主体自觉精神的觉醒,提升主体的自觉反思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场域 主体性 儒家教育 主体自觉 现代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立国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77,共5页
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主体内容,人性论是其理论依据,修身正己是其逻辑起点,教化天下是其核心价值,内化育人是其实践方式,经过创造性转化,儒家教育思想可以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 儒家教育思想 人性论 修身正己 教化天下 内化育人 创造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教”之道以感应(通)为根本机制--儒家教育观的义理阐释 被引量:13
10
作者 于述胜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1,共9页
"学—教"反义共字和以学论教,为中国古代、特别是儒家教育观之重要特点。此种现象,很可能与先圣先哲以"感应(通)"言世界变化的根本机制有关。从中国文字诠释学角度观之,"学—教"之字无论在构型还是意义... "学—教"反义共字和以学论教,为中国古代、特别是儒家教育观之重要特点。此种现象,很可能与先圣先哲以"感应(通)"言世界变化的根本机制有关。从中国文字诠释学角度观之,"学—教"之字无论在构型还是意义赋予上,皆与《易》学所呈现的思想世界有直接而紧密的联系。以"学—教"为"爻",乃取六爻交错之象,而寓人与天地精神交感互通之意,进而引申为人与人之间精神上之交感互通。以"学—教"为"效",意味着"学"对于"教"之感应,乃下之于上、后之于先的回应与顺成。"觉—效"互训,则意味着所谓"法效",并非要使"学"者成为对象化的"教"者,而是要使"学"者在对于"教"的积极回应中成其所是,进入自己的生命、生活节奏。"学"与"教"为一体两面之事,乃阴阳对生迭运之易道的具体呈现。反义共字即原于此,非"辩证思维"之说所能尽之。至于以学论教,盖因儒者之学与教乃所以成就和传达生命之意义者。意义之成就与传达,必展开于日用常行、物我感应(通)之中,而以修身为本:身修始能教,身修即能教,外在的教言、教令必基于修身始能发挥其教化效能。说到底,以学论教凸显着修身乃意义传达之根的深邃思想。近世以降反其道而行之,成德之教为成材之教所涵盖,意义之学为知识之学所笼罩,而现代的公民道德教育亦因其功利化、公理化、知识化而迷失了修身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 儒家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教育思想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科学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娟 刘书逊 王全兴 《基础医学教育》 2015年第3期181-184,共4页
儒家教育思想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发展和文化进步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当代也依然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大学教育的特点,科学借鉴传统儒家教育思想中... 儒家教育思想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发展和文化进步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当代也依然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大学教育的特点,科学借鉴传统儒家教育思想中的德育思想、治学态度,合理应用其主张的"因材施教、学思并重、由博返约、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运用能力、锻炼其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文章将浅谈科学借鉴儒家教育思想,以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的实践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教学方法 儒家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研究中隐喻思维方式的价值和启示——以儒家教育思想“以水喻教”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维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5年第1期10-14,共5页
水是我国古代思想中的核心意象。通过水的意象,儒家诸子对教育的人性假设、理想人格、学与教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与西方"天人分立"的思维方式不同,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隐喻智慧,彰显着"... 水是我国古代思想中的核心意象。通过水的意象,儒家诸子对教育的人性假设、理想人格、学与教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与西方"天人分立"的思维方式不同,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隐喻智慧,彰显着"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以教育与自然的规律具有一致性为基本假设,有利于释放教育者的想象力,激发其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也有利于注重生活体验的人文教育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教育智慧 儒家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教育思想的后现代意蕴 被引量:8
13
作者 冯季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06-108,共3页
人类社会不可逆转地进入后现代时代,用后现代的观点审视儒家教育思想是社会和教育发展所需。儒家教育思想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后现代的反思批判性与儒家教育思想的反思批判性特征,后现代的反中心主义与儒家和谐仁爱教育思想的人文... 人类社会不可逆转地进入后现代时代,用后现代的观点审视儒家教育思想是社会和教育发展所需。儒家教育思想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后现代的反思批判性与儒家教育思想的反思批判性特征,后现代的反中心主义与儒家和谐仁爱教育思想的人文关怀,后现代的反基础主义与儒家教育思想的不确定性等有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教育思想 后现代主义 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教育哲学下现代终身教育价值观的维度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利颖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共3页
儒家教育作为世界思想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宣扬与倡导的教育思想深刻揭示教育的普遍适应性与超时代性,与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理念具有诸多相通相融之处。深刻分析儒家教育思想中蕴含的终身教育理念,对发挥好儒家思想作用,促进现... 儒家教育作为世界思想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宣扬与倡导的教育思想深刻揭示教育的普遍适应性与超时代性,与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理念具有诸多相通相融之处。深刻分析儒家教育思想中蕴含的终身教育理念,对发挥好儒家思想作用,促进现代终身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教育哲学 现代终身教育 价值观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家教育思想中的“悟”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全英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年第4期55-57,共3页
在中国传统儒家教育思想中,“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本手段,而在教学活动中,又以启发性教 学的思想来体现“悟”的精神。“悟”最宝贵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使教育活动立足于人本身,形成了中国教育 富有人文性的特征.教育以人为本,... 在中国传统儒家教育思想中,“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本手段,而在教学活动中,又以启发性教 学的思想来体现“悟”的精神。“悟”最宝贵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使教育活动立足于人本身,形成了中国教育 富有人文性的特征.教育以人为本,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正是中国当前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教育思想 “悟” 启发性教学 人文性 科学性 教育改革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教育思想视阈下的“园艺植物昆虫学”课程内涵建设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日曌 邵玺文 +1 位作者 张大瑜 徐玲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1-82,101,共3页
文章以儒家教育思想为视角,遵偱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了园艺植物昆虫学课程内涵式建设指导思想框架.吸收儒家"教学相长"等教育原则,"寓教于乐"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运用,以师生为中心,建设"科学人文,合而不同&qu... 文章以儒家教育思想为视角,遵偱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了园艺植物昆虫学课程内涵式建设指导思想框架.吸收儒家"教学相长"等教育原则,"寓教于乐"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运用,以师生为中心,建设"科学人文,合而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培养能自主学习并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本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教育思想 课堂素质教育 导悟 课程内涵建设 “园艺植物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晓岚 徐建成 《高等农业教育》 1999年第2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儒家教育思想 高等教育改革 教学方法 几点启示 主动学习 工具式 网上教学 通才教育 学生的主体地位 应试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儒家教育文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娜 《机械职业教育》 2003年第3期6-8,共3页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存在着鄙薄职业教育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顺畅发展.溯本探源,就可以发现这种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是与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儒家教育文化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忽视或者说是鄙视紧密相关的.
关键词 价值取向 科举制 教学内容 中国 儒家教育文化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教育思想与教育的现代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钟肇鹏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67-70,共4页
教育学和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的概括、总结和提高。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由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孔子终身从事教育,其弟子中许多人也从事教育。后世儒家从事教育者也代不乏人。师弟相承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以提炼升华形... 教育学和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的概括、总结和提高。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由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孔子终身从事教育,其弟子中许多人也从事教育。后世儒家从事教育者也代不乏人。师弟相承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以提炼升华形成系统的教育思想理论。儒家的教育思想理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上的宝贵遗产。它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以及21世纪电脑时代现代化的新教育也有借鉴、参考的现实意义。现从三个方面加以简明扼要的陈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教育思想 孔子 《论语》 “富而后教” 中国文化 教育实践 教育现代化 教育 “学” 思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封建社会儒家教育思想和高等教育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淑娟 《高等农业教育》 2002年第6期20-22,共3页
儒家学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流派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传统教育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探讨儒家学派的教育观以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
关键词 封建社会 儒家教育思想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