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8
篇文章
<
1
2
…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儒家人格思想: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渊源
被引量:
12
1
作者
刘华丽
卢忠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0-83,共4页
中国儒家历来注重人格培养问题,并为此探讨了许多实践的方法。与西方人格理论相比,儒家更注重培养人内在的仁性自觉,强调在社会关系与交往中成人。鉴于儒家人格发展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格的影响极为深远,其深刻而切近的思索对本...
中国儒家历来注重人格培养问题,并为此探讨了许多实践的方法。与西方人格理论相比,儒家更注重培养人内在的仁性自觉,强调在社会关系与交往中成人。鉴于儒家人格发展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格的影响极为深远,其深刻而切近的思索对本土的社会工作实践来说,实是不容忽略的宝贵资源,也颇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人格
思想
西方
人格
理论
中国社会工作
指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包拯的儒家人格
被引量:
5
2
作者
朱万曙
《学术界》
CSSCI
1999年第2期52-56,共5页
包拯是家喻户晓的清官。中国的平民百姓,可以不知道历代帝王将相,可以对文豪骚客一无所闻,但对包拯却异常熟悉。人们不直呼其名,而称之为“包公”。公者,敬称也。①一个历史人物,能够名传后世,已为难得;包拯非但名传后世,而且...
包拯是家喻户晓的清官。中国的平民百姓,可以不知道历代帝王将相,可以对文豪骚客一无所闻,但对包拯却异常熟悉。人们不直呼其名,而称之为“包公”。公者,敬称也。①一个历史人物,能够名传后世,已为难得;包拯非但名传后世,而且备受敬仰推崇,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理想
人格
“清心”
儒家人格
儒家
典籍
兼济天下
先秦
儒家
欧阳修
墓志铭
人之心
三司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人格学说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
2
3
作者
黄正泉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3期43-46,共4页
关键词
儒家
理想
人格
儒家人格
人格
理想
现代社会
信息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
农业文明时代
人格
学说
化性起伪
高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院教育的复兴与儒家人格培养
被引量:
1
4
作者
罗晓东
岳志成
沈思烨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36-41,91,共7页
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矛盾是求道与学艺的矛盾。近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对西、苏模式的模仿主义以及越来越转向学艺本位的教育理念,导致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的轻视与路径匮乏,这都一直为国人所诟病。如何寻求突破发展的瓶颈,建立真正意义上2...
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矛盾是求道与学艺的矛盾。近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对西、苏模式的模仿主义以及越来越转向学艺本位的教育理念,导致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的轻视与路径匮乏,这都一直为国人所诟病。如何寻求突破发展的瓶颈,建立真正意义上21世纪的中国大学和本土化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命题。书院作为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组织,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的代表之一,也是儒家人格培养的重要机制,在港澳台和上海等多地正在悄然复兴。立足当代,如何继承传统和与时俱进,就必须要审视书院教育的办学制度与治学方法,这也才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出路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教育
儒家人格
模仿主义
高等教育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人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被引量:
1
5
作者
石敏杰
《实事求是》
2013年第6期84-87,共4页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文化建设需要考虑传统民族文化所产生的民众文化心理基础,并从中吸收合理成分来促进自身发展。儒学注重独立人格的培育,其中的责任伦理观、自强不息的奋斗观、中立不倚的公正观和以&...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文化建设需要考虑传统民族文化所产生的民众文化心理基础,并从中吸收合理成分来促进自身发展。儒学注重独立人格的培育,其中的责任伦理观、自强不息的奋斗观、中立不倚的公正观和以"诚"为核心的道德修持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思想资源。我们应该注重推进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从而使得核心价值观建立在更为牢固可靠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儒家人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责任伦理
自强不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人格理论的历史嬗变
被引量:
1
6
作者
邵龙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32-38,共7页
元典儒家君子人格的核心是尊道而忘势、从道不从君,孔子和孟子忠实践履了"仕官"的人格之 "正",呈现为价值追求之生命难堪,却向后世昭示了"道"的伟大。汉儒的理想人格集中体现为"三纲"背景下 ...
元典儒家君子人格的核心是尊道而忘势、从道不从君,孔子和孟子忠实践履了"仕官"的人格之 "正",呈现为价值追求之生命难堪,却向后世昭示了"道"的伟大。汉儒的理想人格集中体现为"三纲"背景下 的圣贤崇拜,程朱陆王的圣贤气象主要是在心灵世界描绘和用劲的理想人格。从臣民的依附性人格到公民的 自主性人格的呼唤与追求,是近代中国人终于探索到的中国问题的核心和民主自由之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人格
理论
历史嬗变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儒家人格教育的现代困境及其超越
被引量:
1
7
作者
叶飞
《现代教育论丛》
2011年第2期11-14,共4页
自从民国初期以来,儒家人格教育就伴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展开而遭受着来自知识分子阶层的猛烈批判,它在民间社会的影响力也逐渐衰微。到了当代社会,儒家人格教育依然面临着"双重的"现代性困境:作为一种前现代的教育模式,它...
自从民国初期以来,儒家人格教育就伴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展开而遭受着来自知识分子阶层的猛烈批判,它在民间社会的影响力也逐渐衰微。到了当代社会,儒家人格教育依然面临着"双重的"现代性困境:作为一种前现代的教育模式,它与现代教育体系不相契合;作为一种本土的教育模式,它承受着自西方文化及教育模式的挑战。儒家人格教育若想走出现代性困境,实现自身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就必须在本土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求得平衡的基点,实现对现代性困境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人格
教育
现代性困境
儒家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人格悖论对现代人格构建的启示
8
作者
付丽
陈喜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7-41,共5页
儒家传统人格理想中价值与悖谬并存 ,既有治国济民的理想主义 ,也有道德蒙味主义 ;既有仁者爱人的利他主义 ,也有忠孝节义的约束 ;既有人性至贵的信条 ,也有重义轻利、压抑个人的倾向。在新的历史时期 ,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儒家传统人格理想中价值与悖谬并存 ,既有治国济民的理想主义 ,也有道德蒙味主义 ;既有仁者爱人的利他主义 ,也有忠孝节义的约束 ;既有人性至贵的信条 ,也有重义轻利、压抑个人的倾向。在新的历史时期 ,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格的过程中 ,应汲取儒家人格中的积极因素 ,如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人格
悖论
现代
人格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儒家人格与心理发展观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宏印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2期1-6,共6页
在当今中国研究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传统人格,尤其是儒家人格的结构、功能及心理发展,对于深刻认识中国文化的人格基因,把握传统人格的历史命运,乃至造成现代化所需要的新型人格,都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
在当今中国研究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传统人格,尤其是儒家人格的结构、功能及心理发展,对于深刻认识中国文化的人格基因,把握传统人格的历史命运,乃至造成现代化所需要的新型人格,都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中国儒家人格及其心理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人格
心理发展
文化基质
文人
人格
传统
人格
人格
模型
常人
人格
圣人
人格
中国文化
孔夫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人格理想的铸造
10
作者
李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12-18,共7页
一论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孔子首先从个体的人的先天遗传素质出发,讨论教育的本质和价值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其他基本理论问题的论述。在讨论教育本质问题时,孔子强调由论“学”而论“教”、由重“学”而重“教”。例如,《论语》(本...
一论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孔子首先从个体的人的先天遗传素质出发,讨论教育的本质和价值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其他基本理论问题的论述。在讨论教育本质问题时,孔子强调由论“学”而论“教”、由重“学”而重“教”。例如,《论语》(本文引用论语只注篇名)中“性”四见、“学”六十四见、“教”七见、“诲”五见,且开篇第一句便讨论“学”和“习”。一位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言行录——《论语》,被其弟子和后学作如是载述和编排,绝非偶然。它反映了在教育究竟应被看作什么、应从何种角度来讨论等重大理论问题上,孔子及儒家学派的一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有教无类”
《论语》
儒家人格
重“学”
教育理念
《六经》
启发诱导
《诗》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明与中庸:儒家人格的两重性
被引量:
1
11
作者
左靖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45-46,44,共3页
从先秦诸子到当代新儒家,一直有一条线索贯穿在这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史中,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在有意识地追求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是最高的,而且又不离人伦日用。它是即世而又出世的。通常人们把这种境界说成“极高明而...
从先秦诸子到当代新儒家,一直有一条线索贯穿在这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史中,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在有意识地追求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是最高的,而且又不离人伦日用。它是即世而又出世的。通常人们把这种境界说成“极高明而道中庸”。 “极高明而道中庸”语出《礼记·中庸》。“极高明”其实是一个道家范畴。“极”和“高明”最早见于《尚书·洪范》。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思孟学派受到的道家哲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人格
孔子思想
极高明
道中庸
人生境界
中国知识分子
思孟学派
天命观
《尚书·洪范》
当代新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格之境与成人之道──从孟子看儒家人格学说
被引量:
7
12
作者
杨国荣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61-65,54,共6页
人格之境与成人之道──从孟子看儒家人格学说杨国荣人的问题是儒家关注的基本之点,而这一问题的探讨,往往与理想人格的设定及成人之道(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相联系,后者即构成了儒家的人格理论。从儒学的演进来看,如果说,孔子为儒...
人格之境与成人之道──从孟子看儒家人格学说杨国荣人的问题是儒家关注的基本之点,而这一问题的探讨,往往与理想人格的设定及成人之道(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相联系,后者即构成了儒家的人格理论。从儒学的演进来看,如果说,孔子为儒家人格学说提供了历史的起点,那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
人格
儒家人格
孟子
成人之道
人格
理论
内在根据
孔子
羞恶之心
圣人
道德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人格境界向文学价值范畴的转换
被引量:
5
13
作者
李春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9-65,共7页
儒家人格境界向文学价值范畴的转换李春青中国古代士人对人格境界的追求恰如西方知识分子对真理的追求一样执着。作为士人阶层精神文化主要代表的儒家,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人格境界是士人阶层自我意识、自我规范的产物,是他们...
儒家人格境界向文学价值范畴的转换李春青中国古代士人对人格境界的追求恰如西方知识分子对真理的追求一样执着。作为士人阶层精神文化主要代表的儒家,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人格境界是士人阶层自我意识、自我规范的产物,是他们安顿心灵、消解心理紧张与焦虑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
《中庸》
人格
境界
价值范畴
儒家人格
思孟学派
文学观念
儒家
价值观
文学价值观
士人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儒家人格理想简论
被引量:
3
14
作者
贺艳秋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6期74-76,共3页
中国儒家人格理想简论贺艳秋人格理想是指在特定的国度和时代里,人生目标的终极导向和人的价值的最高评价标准。它所揭示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高尚、完美的人生,怎样能够成为为统治阶级认可、接受,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人。人格理...
中国儒家人格理想简论贺艳秋人格理想是指在特定的国度和时代里,人生目标的终极导向和人的价值的最高评价标准。它所揭示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高尚、完美的人生,怎样能够成为为统治阶级认可、接受,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人。人格理想对社会个体的绝大多数都具有或潜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理想
中国
儒家
儒家
思想
儒家人格
积极入世
忠孝观念
圣人
意识形态
先秦诸子
儒家
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人格思想的现实借鉴意义
15
作者
戢泽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S2期163-164,共2页
儒家人格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造就了崇德、尽责、尚义、为善等民族性格。然而,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涌来的现代中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一切向钱看"、"金钱万能...
儒家人格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造就了崇德、尽责、尚义、为善等民族性格。然而,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涌来的现代中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一切向钱看"、"金钱万能论"等错误思潮沉渣泛起。文章从自强不息民族精神、重义轻利价值取向、和而不同相处之道、天人合一和谐理念四个方面探讨儒家人格思想的现实借鉴意义,希望能够为人们"精神家园"的构建提供一点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人格
思想
现实借鉴意义
当代人
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人格学说的价值取向
16
作者
田碧洁
张凤千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3-74,共2页
周秦以来,儒家创立了一套完整而缜密的人格学说。它把德化人生与政治规范巧妙地融为一体,作为儒家思想与小农文明相结合的重要标志,为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法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伦理纲常的保证。但是,限于农业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
周秦以来,儒家创立了一套完整而缜密的人格学说。它把德化人生与政治规范巧妙地融为一体,作为儒家思想与小农文明相结合的重要标志,为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法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伦理纲常的保证。但是,限于农业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儒家过分地强调人格成因的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人格
理想
人格
人格
学说
孔子
“知”
《论语》
“爱人”
君子
人格
“勇”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去假存真:现代化转换中的儒家人格
17
作者
许苏民
《东岳论丛》
1988年第6期52-54,共3页
作为一个现代化运动中人,读孔子书及后儒典籍,有时感受到其中包含的"真"的人格力量,又常常为其中的"假"而感到室息,由此想到孔子的人格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与民族性格之关系,以及现代化的人格转换等等,即兴写来,作...
作为一个现代化运动中人,读孔子书及后儒典籍,有时感受到其中包含的"真"的人格力量,又常常为其中的"假"而感到室息,由此想到孔子的人格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与民族性格之关系,以及现代化的人格转换等等,即兴写来,作为"儒学与现代化"问题的笔谈.1.还孔子的本来面目——一个在人格上既崇高而又卑俗的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性格
孔子
现代化运动
中国知识分子
人格
力量
儒家人格
存真
二重性格
人格
转换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人格修养观与市场经济下的人格培养
18
作者
吴锡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26-29,共4页
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出现的人格扭曲现象.向我们提出了十分严肃的社会问题:市场经济呼唤健全人格。儒家所主张的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人格修养观.曾是维系中华氏族生存发展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它所提倡的义、志、诚、正等一整套行为规...
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出现的人格扭曲现象.向我们提出了十分严肃的社会问题:市场经济呼唤健全人格。儒家所主张的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人格修养观.曾是维系中华氏族生存发展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它所提倡的义、志、诚、正等一整套行为规范和准则,对于市场经济下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竞争与手段、奉献与利益以及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职业道德观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人格
修养观
市场经济条件
人格
培养
人格
修养
理想
人格
个体道德修养
人文精神
人格
扭曲
拜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蒲松龄的儒家人格
19
作者
段江丽
《蒲松龄研究》
1999年第1期31-44,共14页
一美国芝加哥派修辞学批评家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一书中,反对作者直接的、无中介的介入,提出了“隐含作者”的概念,认为在具体文本中表现出来的作者,不是现实中作者本人,而是读者从作品中推导建构起来的作者形象,是作者的“...
一美国芝加哥派修辞学批评家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一书中,反对作者直接的、无中介的介入,提出了“隐含作者”的概念,认为在具体文本中表现出来的作者,不是现实中作者本人,而是读者从作品中推导建构起来的作者形象,是作者的“第二自我”,这种隐含作者在写作时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
儒家人格
隐含作者
异史氏曰
儒道互补
进取的精神
现实人生
科举
世俗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杜少卿、贾宝玉的人生观与儒家人格倾向的嬗变
20
作者
王菊艳
赵丽丛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1995年第3期3-6,共4页
杜少卿、贾宝玉的人生观与儒家人格倾向的嬗变王菊艳,赵丽丛杜少卿与贾宝玉分别是清代小说《儒林外史》与《红楼梦》中的两个重要形象。本文通过对杜少卿与贾宝玉的比较分析发现,在作家赋予人格各自的人生观中,儒家文化价值观念的影...
杜少卿、贾宝玉的人生观与儒家人格倾向的嬗变王菊艳,赵丽丛杜少卿与贾宝玉分别是清代小说《儒林外史》与《红楼梦》中的两个重要形象。本文通过对杜少卿与贾宝玉的比较分析发现,在作家赋予人格各自的人生观中,儒家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在逐渐淡化,表现了土人对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玉
杜少卿
儒家人格
儒家
文化
人生观
《三国演义》
忠孝伦理
诸葛亮
道德
人格
《红楼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人格思想: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渊源
被引量:
12
1
作者
刘华丽
卢忠萍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
南昌大学法学院思政部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0-83,共4页
文摘
中国儒家历来注重人格培养问题,并为此探讨了许多实践的方法。与西方人格理论相比,儒家更注重培养人内在的仁性自觉,强调在社会关系与交往中成人。鉴于儒家人格发展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格的影响极为深远,其深刻而切近的思索对本土的社会工作实践来说,实是不容忽略的宝贵资源,也颇具指导意义。
关键词
儒家人格
思想
西方
人格
理论
中国社会工作
指导性
Keywords
Confucianism personality thought
western personality
Chinese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theories
分类号
C912.68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包拯的儒家人格
被引量:
5
2
作者
朱万曙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学术界》
CSSCI
1999年第2期52-56,共5页
文摘
包拯是家喻户晓的清官。中国的平民百姓,可以不知道历代帝王将相,可以对文豪骚客一无所闻,但对包拯却异常熟悉。人们不直呼其名,而称之为“包公”。公者,敬称也。①一个历史人物,能够名传后世,已为难得;包拯非但名传后世,而且备受敬仰推崇,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
关键词
儒家
理想
人格
“清心”
儒家人格
儒家
典籍
兼济天下
先秦
儒家
欧阳修
墓志铭
人之心
三司使
分类号
K24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人格学说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
2
3
作者
黄正泉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社科系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3期43-46,共4页
关键词
儒家
理想
人格
儒家人格
人格
理想
现代社会
信息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
农业文明时代
人格
学说
化性起伪
高科技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院教育的复兴与儒家人格培养
被引量:
1
4
作者
罗晓东
岳志成
沈思烨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36-41,9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多元文化环境下大学生价值导向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12BKS077
文摘
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矛盾是求道与学艺的矛盾。近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对西、苏模式的模仿主义以及越来越转向学艺本位的教育理念,导致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的轻视与路径匮乏,这都一直为国人所诟病。如何寻求突破发展的瓶颈,建立真正意义上21世纪的中国大学和本土化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命题。书院作为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组织,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的代表之一,也是儒家人格培养的重要机制,在港澳台和上海等多地正在悄然复兴。立足当代,如何继承传统和与时俱进,就必须要审视书院教育的办学制度与治学方法,这也才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出路所在。
关键词
书院教育
儒家人格
模仿主义
高等教育本土化
Keywords
Academy Education
Confucian Personality
Imitation
Loc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分类号
G40-01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人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被引量:
1
5
作者
石敏杰
机构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实事求是》
2013年第6期84-87,共4页
文摘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文化建设需要考虑传统民族文化所产生的民众文化心理基础,并从中吸收合理成分来促进自身发展。儒学注重独立人格的培育,其中的责任伦理观、自强不息的奋斗观、中立不倚的公正观和以"诚"为核心的道德修持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思想资源。我们应该注重推进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从而使得核心价值观建立在更为牢固可靠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践行。
关键词
儒学
儒家人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责任伦理
自强不息
分类号
G120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人格理论的历史嬗变
被引量:
1
6
作者
邵龙宝
机构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系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32-38,共7页
文摘
元典儒家君子人格的核心是尊道而忘势、从道不从君,孔子和孟子忠实践履了"仕官"的人格之 "正",呈现为价值追求之生命难堪,却向后世昭示了"道"的伟大。汉儒的理想人格集中体现为"三纲"背景下 的圣贤崇拜,程朱陆王的圣贤气象主要是在心灵世界描绘和用劲的理想人格。从臣民的依附性人格到公民的 自主性人格的呼唤与追求,是近代中国人终于探索到的中国问题的核心和民主自由之路的关键。
关键词
儒家人格
理论
历史嬗变
特性
Keywords
Confucian Personality Theory
Historical Transmutation
Peculiarity
分类号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儒家人格教育的现代困境及其超越
被引量:
1
7
作者
叶飞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出处
《现代教育论丛》
2011年第2期11-14,共4页
文摘
自从民国初期以来,儒家人格教育就伴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展开而遭受着来自知识分子阶层的猛烈批判,它在民间社会的影响力也逐渐衰微。到了当代社会,儒家人格教育依然面临着"双重的"现代性困境:作为一种前现代的教育模式,它与现代教育体系不相契合;作为一种本土的教育模式,它承受着自西方文化及教育模式的挑战。儒家人格教育若想走出现代性困境,实现自身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就必须在本土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求得平衡的基点,实现对现代性困境的超越。
关键词
儒家人格
教育
现代性困境
儒家
价值观
Keywords
Confucian character education
modern dilemmas
Confucian values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人格悖论对现代人格构建的启示
8
作者
付丽
陈喜辉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
出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7-41,共5页
文摘
儒家传统人格理想中价值与悖谬并存 ,既有治国济民的理想主义 ,也有道德蒙味主义 ;既有仁者爱人的利他主义 ,也有忠孝节义的约束 ;既有人性至贵的信条 ,也有重义轻利、压抑个人的倾向。在新的历史时期 ,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格的过程中 ,应汲取儒家人格中的积极因素 ,如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儒家人格
悖论
现代
人格
启示
Keywords
Confucian's personality
paradox
contemporary personality
enlightenment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824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儒家人格与心理发展观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宏印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出处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2期1-6,共6页
文摘
在当今中国研究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传统人格,尤其是儒家人格的结构、功能及心理发展,对于深刻认识中国文化的人格基因,把握传统人格的历史命运,乃至造成现代化所需要的新型人格,都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中国儒家人格及其心理发展问题.
关键词
儒家人格
心理发展
文化基质
文人
人格
传统
人格
人格
模型
常人
人格
圣人
人格
中国文化
孔夫子
分类号
B848 [哲学宗教—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人格理想的铸造
10
作者
李军
机构
华东师大教育系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12-18,共7页
文摘
一论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孔子首先从个体的人的先天遗传素质出发,讨论教育的本质和价值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其他基本理论问题的论述。在讨论教育本质问题时,孔子强调由论“学”而论“教”、由重“学”而重“教”。例如,《论语》(本文引用论语只注篇名)中“性”四见、“学”六十四见、“教”七见、“诲”五见,且开篇第一句便讨论“学”和“习”。一位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言行录——《论语》,被其弟子和后学作如是载述和编排,绝非偶然。它反映了在教育究竟应被看作什么、应从何种角度来讨论等重大理论问题上,孔子及儒家学派的一贯观点。
关键词
孔子
“有教无类”
《论语》
儒家人格
重“学”
教育理念
《六经》
启发诱导
《诗》
教师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明与中庸:儒家人格的两重性
被引量:
1
11
作者
左靖
机构
安徽省财政学校人事科
出处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45-46,44,共3页
文摘
从先秦诸子到当代新儒家,一直有一条线索贯穿在这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史中,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在有意识地追求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是最高的,而且又不离人伦日用。它是即世而又出世的。通常人们把这种境界说成“极高明而道中庸”。 “极高明而道中庸”语出《礼记·中庸》。“极高明”其实是一个道家范畴。“极”和“高明”最早见于《尚书·洪范》。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思孟学派受到的道家哲学的影响。
关键词
儒家人格
孔子思想
极高明
道中庸
人生境界
中国知识分子
思孟学派
天命观
《尚书·洪范》
当代新
儒家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格之境与成人之道──从孟子看儒家人格学说
被引量:
7
12
作者
杨国荣
机构
上海华东师大哲学系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61-65,54,共6页
文摘
人格之境与成人之道──从孟子看儒家人格学说杨国荣人的问题是儒家关注的基本之点,而这一问题的探讨,往往与理想人格的设定及成人之道(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相联系,后者即构成了儒家的人格理论。从儒学的演进来看,如果说,孔子为儒家人格学说提供了历史的起点,那末,...
关键词
理想
人格
儒家人格
孟子
成人之道
人格
理论
内在根据
孔子
羞恶之心
圣人
道德理想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人格境界向文学价值范畴的转换
被引量:
5
13
作者
李春青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9-65,共7页
文摘
儒家人格境界向文学价值范畴的转换李春青中国古代士人对人格境界的追求恰如西方知识分子对真理的追求一样执着。作为士人阶层精神文化主要代表的儒家,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人格境界是士人阶层自我意识、自我规范的产物,是他们安顿心灵、消解心理紧张与焦虑的方式...
关键词
“诚”
《中庸》
人格
境界
价值范畴
儒家人格
思孟学派
文学观念
儒家
价值观
文学价值观
士人阶层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儒家人格理想简论
被引量:
3
14
作者
贺艳秋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6期74-76,共3页
文摘
中国儒家人格理想简论贺艳秋人格理想是指在特定的国度和时代里,人生目标的终极导向和人的价值的最高评价标准。它所揭示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高尚、完美的人生,怎样能够成为为统治阶级认可、接受,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人。人格理想对社会个体的绝大多数都具有或潜在...
关键词
人格
理想
中国
儒家
儒家
思想
儒家人格
积极入世
忠孝观念
圣人
意识形态
先秦诸子
儒家
学说
分类号
B222.0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人格思想的现实借鉴意义
15
作者
戢泽明
机构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出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S2期163-164,共2页
文摘
儒家人格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造就了崇德、尽责、尚义、为善等民族性格。然而,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涌来的现代中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一切向钱看"、"金钱万能论"等错误思潮沉渣泛起。文章从自强不息民族精神、重义轻利价值取向、和而不同相处之道、天人合一和谐理念四个方面探讨儒家人格思想的现实借鉴意义,希望能够为人们"精神家园"的构建提供一点有益启示。
关键词
儒家人格
思想
现实借鉴意义
当代人
精神家园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人格学说的价值取向
16
作者
田碧洁
张凤千
机构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杂志社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3-74,共2页
文摘
周秦以来,儒家创立了一套完整而缜密的人格学说。它把德化人生与政治规范巧妙地融为一体,作为儒家思想与小农文明相结合的重要标志,为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法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伦理纲常的保证。但是,限于农业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儒家过分地强调人格成因的心理...
关键词
儒家人格
理想
人格
人格
学说
孔子
“知”
《论语》
“爱人”
君子
人格
“勇”
价值取向
分类号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去假存真:现代化转换中的儒家人格
17
作者
许苏民
出处
《东岳论丛》
1988年第6期52-54,共3页
文摘
作为一个现代化运动中人,读孔子书及后儒典籍,有时感受到其中包含的"真"的人格力量,又常常为其中的"假"而感到室息,由此想到孔子的人格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与民族性格之关系,以及现代化的人格转换等等,即兴写来,作为"儒学与现代化"问题的笔谈.1.还孔子的本来面目——一个在人格上既崇高而又卑俗的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关键词
民族性格
孔子
现代化运动
中国知识分子
人格
力量
儒家人格
存真
二重性格
人格
转换
儒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人格修养观与市场经济下的人格培养
18
作者
吴锡标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26-29,共4页
文摘
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出现的人格扭曲现象.向我们提出了十分严肃的社会问题:市场经济呼唤健全人格。儒家所主张的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人格修养观.曾是维系中华氏族生存发展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它所提倡的义、志、诚、正等一整套行为规范和准则,对于市场经济下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竞争与手段、奉献与利益以及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职业道德观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儒家人格
修养观
市场经济条件
人格
培养
人格
修养
理想
人格
个体道德修养
人文精神
人格
扭曲
拜金主义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蒲松龄的儒家人格
19
作者
段江丽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9年第1期31-44,共14页
文摘
一美国芝加哥派修辞学批评家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一书中,反对作者直接的、无中介的介入,提出了“隐含作者”的概念,认为在具体文本中表现出来的作者,不是现实中作者本人,而是读者从作品中推导建构起来的作者形象,是作者的“第二自我”,这种隐含作者在写作时很...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
儒家人格
隐含作者
异史氏曰
儒道互补
进取的精神
现实人生
科举
世俗人生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杜少卿、贾宝玉的人生观与儒家人格倾向的嬗变
20
作者
王菊艳
赵丽丛
出处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1995年第3期3-6,共4页
文摘
杜少卿、贾宝玉的人生观与儒家人格倾向的嬗变王菊艳,赵丽丛杜少卿与贾宝玉分别是清代小说《儒林外史》与《红楼梦》中的两个重要形象。本文通过对杜少卿与贾宝玉的比较分析发现,在作家赋予人格各自的人生观中,儒家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在逐渐淡化,表现了土人对传统文化...
关键词
贾宝玉
杜少卿
儒家人格
儒家
文化
人生观
《三国演义》
忠孝伦理
诸葛亮
道德
人格
《红楼梦》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儒家人格思想: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渊源
刘华丽
卢忠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包拯的儒家人格
朱万曙
《学术界》
CSSCI
199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儒家人格学说的现代意义
黄正泉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书院教育的复兴与儒家人格培养
罗晓东
岳志成
沈思烨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儒家人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石敏杰
《实事求是》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儒家人格理论的历史嬗变
邵龙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试析儒家人格教育的现代困境及其超越
叶飞
《现代教育论丛》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儒家人格悖论对现代人格构建的启示
付丽
陈喜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中国儒家人格与心理发展观
王宏印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儒家人格理想的铸造
李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高明与中庸:儒家人格的两重性
左靖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人格之境与成人之道──从孟子看儒家人格学说
杨国荣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儒家人格境界向文学价值范畴的转换
李春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中国儒家人格理想简论
贺艳秋
《中州学刊》
CSSCI
199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儒家人格思想的现实借鉴意义
戢泽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儒家人格学说的价值取向
田碧洁
张凤千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去假存真:现代化转换中的儒家人格
许苏民
《东岳论丛》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儒家人格修养观与市场经济下的人格培养
吴锡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论蒲松龄的儒家人格
段江丽
《蒲松龄研究》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杜少卿、贾宝玉的人生观与儒家人格倾向的嬗变
王菊艳
赵丽丛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7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