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己归仁知言养性”的儒学大师徐存
1
作者 姜江来 《东南文化》 CSSCI 1992年第1期175-175,共1页
徐存字诚,号逸平,家住江山县南塘(今属何家山乡),北宋末宣和年间,从师于福建著名理学家杨时,学成后返回故里,在清湖、南塘等地设馆讲授经学、理学,门人弟子遍及邻近各县,前后计有千余人.南宋初年,徐存作隐者,专心致志于讲授径、理学,在... 徐存字诚,号逸平,家住江山县南塘(今属何家山乡),北宋末宣和年间,从师于福建著名理学家杨时,学成后返回故里,在清湖、南塘等地设馆讲授经学、理学,门人弟子遍及邻近各县,前后计有千余人.南宋初年,徐存作隐者,专心致志于讲授径、理学,在闽、浙、赣一带颇有名气,当时宰相秦桧多次征召为仕,其屡不应,明江山县知县黄伦赞为:“一代真儒,所立之高,殆若凤凰之翔于千仞”.徐存治学谨严,堪称一代宗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言 儒学大师 南塘 江山 门人弟子 真儒 时宰 杨时 朱嘉 设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大师的心迹——《蠲戏斋诗前集》和《避寇集》印象
2
作者 潘慧惠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33-39,共7页
马一浮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主研儒学,会通佛道,擅长书法,精于诗词,与梁漱溟、熊十力一起被称为“现代儒家三圣”而最为博雅。他的诗集主要有《蠲戏斋诗前集》、《避寇集》、《蠲戏斋诗编年集》,词集则有《芳杜词剩》、《芳杜词外》... 马一浮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主研儒学,会通佛道,擅长书法,精于诗词,与梁漱溟、熊十力一起被称为“现代儒家三圣”而最为博雅。他的诗集主要有《蠲戏斋诗前集》、《避寇集》、《蠲戏斋诗编年集》,词集则有《芳杜词剩》、《芳杜词外》。这些诗词是马一浮先生的思想品格、立身行事、修养工夫、诗学造诣的全面反映。要读懂马先生的全部作品,阐发其精微,品论其得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本文只是谈谈对《蠲戏斋诗前集》和《避寇集》的印象,以求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儒学大师 诗歌 丰子恺 相和歌 弘一法师 阳明 爱国情怀 桐庐 梁漱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大师唐文治在“庚子事变”中的处世之道
3
作者 朱光磊 《文史天地》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江苏苏州太仓人。他治学兼通汉宋,调和朱陆,先是从政于京畿,任职于户部、外务部、商部,促成中国早期工商业的发展;后又执教于上海、无锡等地,培养了大批具有深厚国学基础的知识分子。唐文治... 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江苏苏州太仓人。他治学兼通汉宋,调和朱陆,先是从政于京畿,任职于户部、外务部、商部,促成中国早期工商业的发展;后又执教于上海、无锡等地,培养了大批具有深厚国学基础的知识分子。唐文治的一生以“正人心,救民命”为主旨,在时代风云变化面前,他显现出一个儒者的坚毅与操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文治 庚子事变 时代风云 处世之道 外务部 江苏苏州 儒学大师 国学基础
原文传递
儒学大师马一浮做的一场十年救亡实验
4
作者 张梦茹 《文史天地》 2024年第9期47-50,共4页
马一浮(1883-1967年),浙江绍兴人,现代新儒家三大代表人物之一。1939年9月,马一浮在四川乐山成立了复性书院,与西迁于此的国立武汉大学隔岷江而望。复性书院以延续先儒血脉为志业,讲授义理之学,刻印儒学典籍,是在救亡背景下挽救人心、... 马一浮(1883-1967年),浙江绍兴人,现代新儒家三大代表人物之一。1939年9月,马一浮在四川乐山成立了复性书院,与西迁于此的国立武汉大学隔岷江而望。复性书院以延续先儒血脉为志业,讲授义理之学,刻印儒学典籍,是在救亡背景下挽救人心、复兴儒学的一次重要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浙江绍兴人 现代新儒家 义理之学 四川乐山 儒学大师 复兴儒学 书院
原文传递
儒学大师牟宗三的晚年生活
5
作者 王海鹏 武莲莲 《春秋》 2015年第1期32-34,共3页
牟宗三是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哲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因此被誉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漂泊海外牟宗三是栖霞牟氏家族第十六世子弟,... 牟宗三是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哲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因此被誉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漂泊海外牟宗三是栖霞牟氏家族第十六世子弟,他一生秉承家族"刻苦攻读"的良好家风,潜心治学,所留著述、译著颇多,共计30余部。他学贯中西,会通中外,治学严谨,毕生致力于复兴民族文化的宏伟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现代新儒家 中国传统哲学 哲学史家 前半生 牟家 儒学大师 牟伯 王秀英 就这样
原文传递
中华儒学的产生与古今文经的统一
6
作者 孟令俊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11-114,共4页
关键词 中华儒学 今文经学 孔子 儒学大师 古文经学 周公 “保民” “六经” 儒家学说 礼乐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儒学对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何俊华 《文史杂志》 1997年第5期52-53,共2页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科技教育与科技发展,受到了以伦理教育为中心的儒学限制和阻碍。比如:由于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于极尊地位,从而造成教育内容上的单一化、伦理政治化,大大限制了我国古代科技人才培养...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科技教育与科技发展,受到了以伦理教育为中心的儒学限制和阻碍。比如:由于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于极尊地位,从而造成教育内容上的单一化、伦理政治化,大大限制了我国古代科技人才培养。儒学的神学化,则严重地窒息了儒学原有的科学精神,甚至将其引入邪路,滋生出五行灾异说之类的荒谬理论,障碍了科技教育的实施。教育内容的更新是历史发展的需要;儒学的教条化,却把儒学凝固了,大大限制了科技教育的发展。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后,儒学由教条化进而文墨化,士人整天寻章摘句,连经义几乎都无人问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科技 儒学大师 中国传统文化 科技教育 科技史料 《尔雅》 科技发展 教育与科技 儒家经典 科学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端七情说中的道德原则先在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雅 刘明山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46,共5页
孟子"四端"说为儒家"仁"学和"性善"说提供了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基础。朱熹对四端的发挥,以及理气、动静、发与未发等论证为道德提供了一种宇宙论、本体论和形而上的理论支撑。所以朱子尊德性和道问学并重,... 孟子"四端"说为儒家"仁"学和"性善"说提供了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基础。朱熹对四端的发挥,以及理气、动静、发与未发等论证为道德提供了一种宇宙论、本体论和形而上的理论支撑。所以朱子尊德性和道问学并重,理本却绝不贱气。号称"海东朱子"的韩国儒学大师李退溪,将朱子学中理的方面加以发展,强调理的绝对优先性,存养道德,压制情欲,形成的性理学其实更近于二程;而与其并称"理学双璧"的栗谷的性情论与朱子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端七情” 性情 韩国儒学大师李退溪 性理学 道德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物”与自我之否定的哲学寓意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启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124,共4页
《应物兄》无疑是一部“好看”又难懂的长篇巨帙,小说洋洋洒洒84万余字,落笔却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济州大学邀请国际儒学大师程济世回国执教事件始末。文本以一年的时间体量,承载了新旧世纪交替的近40年里70余名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 《应物兄》无疑是一部“好看”又难懂的长篇巨帙,小说洋洋洒洒84万余字,落笔却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济州大学邀请国际儒学大师程济世回国执教事件始末。文本以一年的时间体量,承载了新旧世纪交替的近40年里70余名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继而钩沉出物的世界与知识分子精神领域此消彼长的矛盾联系。李洱先生以看似冷峻实则热忱的笔触,捕捉了当代中国老中青三代知识分子的时代文化症候。可以说这是一部鞭辟入里的讨论知识分子与世界关系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精神 李洱 文化症候 儒学大师 世纪交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宗周的实学思想
10
作者 庞万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27-32,共6页
本文阐述了明末儒学大师刘宗周的崇实黜虚的哲学观点。刘宗周一贯坚持儒家传统的重视实际和伦理的立场,反对禅学的虚无和超伦理的思想。他批判了王学禅学派的观点,并以王学正宗自任,但对王阳明学说中的虚无方面也进行了补救、匡正。为... 本文阐述了明末儒学大师刘宗周的崇实黜虚的哲学观点。刘宗周一贯坚持儒家传统的重视实际和伦理的立场,反对禅学的虚无和超伦理的思想。他批判了王学禅学派的观点,并以王学正宗自任,但对王阳明学说中的虚无方面也进行了补救、匡正。为杜绝禅学空虚之弊,他接受了气本体论;同时他仍坚持心学。试图建立一个基于实有的纯粹儒家的心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宗周 王阳明心学 实学思想 儒家传统 四句教 儒学大师 学禅 闻见之知 万物一体 无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的进取与超脱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海勤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0-11,共2页
儒家的进取与超脱任海勤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对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民族性质乃至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主要有儒、释、道三家。其中,儒家占主导地位,它的体系建立得最早,统治... 儒家的进取与超脱任海勤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对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民族性质乃至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主要有儒、释、道三家。其中,儒家占主导地位,它的体系建立得最早,统治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是古代文化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审美的人生境界 道家 孔子 论语 经邦济世 物质利益 进取精神 儒学大师 人生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以致用 言行一致——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实效的提高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敬祥 《新教师》 2012年第5期58-59,共2页
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活动正是构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课程。但我们可以在其课堂上、在生活中看到学生思想和... 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活动正是构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课程。但我们可以在其课堂上、在生活中看到学生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品德与生活(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 道德行为 教育工作者 身心发展特点 公民道德素质 品德课程 持久化 儒学大师 《品德与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学者谈王阳明遗迹考察
13
作者 钱明 《浙江学刊》 CSSCI 1996年第1期119-120,共2页
日本学者谈王阳明遗迹考察钱明编译由日本著名阳明学研究家、国际儒学大师田武彦博士倡议并发起,日本斯人会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负责策划并协调组织的王阳明遗迹考察,自1986年8月至今年5月共进行... 日本学者谈王阳明遗迹考察钱明编译由日本著名阳明学研究家、国际儒学大师田武彦博士倡议并发起,日本斯人会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负责策划并协调组织的王阳明遗迹考察,自1986年8月至今年5月共进行了六次活动。除前两次是委托日本关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阳明学 日本学者 遗迹 农耕民族 中国大陆 日本民族 伦理道德 东北振兴 儒学大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脸谱
14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3,共2页
儒学大师的传奇故事纪录片《朱熹》开播4月21日起,央视科教频道与武夷山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四集纪录片《朱熹》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该片历时五年精心制作完成,摄制组行程十几万公里。
关键词 纪录片 传奇故事 儒学大师 央视科教频道 广播电视台 武夷山 朱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汇百家 新意层出——《董学探微》读零
15
作者 胡春木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Z1期81-85,共5页
【正】由周桂钿副教授撰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荣获美国王安研究院中国学术研究中心奖助金的学术专著《董学探微》一书,近日将与读者见面了。笔者有幸先睹为快,颇受启迪,特秉笔绍介。 《董学探微》全书共十四章,第一章对儒学大... 【正】由周桂钿副教授撰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荣获美国王安研究院中国学术研究中心奖助金的学术专著《董学探微》一书,近日将与读者见面了。笔者有幸先睹为快,颇受启迪,特秉笔绍介。 《董学探微》全书共十四章,第一章对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生卒年代,特别是对策之年进行了考证,最后一章是总评,中间十二章每章一论,对董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诸如:天人感应、性善恶说、义利之辨、贤庶德才、大一统思想等等均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作者多年苦心治学,且兼具融汇贯通,善发古之幽思,议论纵横,多有突破,评说事理颇具新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董学探微》 元光元年 大一统思想 圣人 儒学大师 思想体系 汉武帝 元元 天人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访董仲舒历史遗迹“下马陵”
16
作者 钟邦定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I0011-I0011,共1页
2020年国庆中秋长假,笔者赴西安探访,专门抽出时间从南门登上古城墙,去感受那份岁月悠久和宏伟壮观。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古代青砖城墙遗址之一,其结构的雄宏壮美堪称世界奇迹。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的墓地便静静地位... 2020年国庆中秋长假,笔者赴西安探访,专门抽出时间从南门登上古城墙,去感受那份岁月悠久和宏伟壮观。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古代青砖城墙遗址之一,其结构的雄宏壮美堪称世界奇迹。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的墓地便静静地位于古城墙内城一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迹 古城墙 董仲舒 儒学大师 宏伟壮观 世界奇迹 城墙遗址 下马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战国的终章
17
作者 马平安 《同舟共进》 2021年第5期18-20,共3页
荀子是战国时期继孟子稍后的另一位儒学大师。据历史记载,荀子博学善辩,以儒为本,集诸子百家之长,其突出特点在于他能够熔礼、法为一炉,取儒法二家之精华,弃儒法二家之糟粕,别开天地,独创一家。他的礼法一体论,为两千年来历代统治者所采... 荀子是战国时期继孟子稍后的另一位儒学大师。据历史记载,荀子博学善辩,以儒为本,集诸子百家之长,其突出特点在于他能够熔礼、法为一炉,取儒法二家之精华,弃儒法二家之糟粕,别开天地,独创一家。他的礼法一体论,为两千年来历代统治者所采用,既有理论性,又具有实际政治生活中的可操作空间。要说中国诸子百家的学说能够兼理论与实践性为一体的,荀子的学说是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 诸子百家 战国时期 儒学大师 历代统治者 荀子 以儒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经营思想析
18
作者 荆公 《经营与管理》 1987年第10期43-45,共3页
孟子(轲)是孔子的谪传人,是孔子以后最大的儒学大师。虽然孟子的学说被当时春秋战国时有些国君们看作“遇阔而疏于事情”,是不合适宜的,但在当时及后世的思想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孟子行仁政的政治主张、主性善的哲学思想等,已成... 孟子(轲)是孔子的谪传人,是孔子以后最大的儒学大师。虽然孟子的学说被当时春秋战国时有些国君们看作“遇阔而疏于事情”,是不合适宜的,但在当时及后世的思想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孟子行仁政的政治主张、主性善的哲学思想等,已成为中国古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古今中外论说颇多。本文仅就孟子有经营的思想及观点做些剖析,以供探索现代经营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善 儒学大师 无父无君 君子之德风 许行 税敛 朋友关系 劳力者 民为贵 分田制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与古代文献整理初探
19
作者 王俊国 《党史博采(下)》 2006年第9期46-47,共2页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儒家学派创始人。他被誉为世界文明史上的文化巨匠,一个影响世界的“十大思想家”之一,一个贡献卓越的智者,一个至诚至爱的人道之师。孔子是一个凡尘圣人,之所以有如此雅称,除了他的思想,在教育...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儒家学派创始人。他被誉为世界文明史上的文化巨匠,一个影响世界的“十大思想家”之一,一个贡献卓越的智者,一个至诚至爱的人道之师。孔子是一个凡尘圣人,之所以有如此雅称,除了他的思想,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以及人格魅力之外,孔子在古代文献整理方面的贡献堪称史无前人。我们同样可以认为,孔子在教育和思想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他认真整理和编纂古文献有直接关系;他的教材讲义以及他的理论都得益于这项工作;甚至可以说,整理和编纂古文献也是孔子实践政治抱负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学派 十大思想家 政治抱负 世界文明史 生而知之 人格魅力 儒学大师 子贡 默而识之 《易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衡教子
20
作者 陈泰山 《共产党员(下半月)》 2017年第8期58-58,共1页
据《元史》记载,少年时代的许衡正处在蒙古灭金、灭宋的战乱年代。一年夏天,许衡与一群人一起去河阳县,大家在烈日下行走,又饥又渴。正在一筹莫展之时,同伴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棵枝叶茂盛的梨树,众人纷纷争抢去吃梨,唯有许衡不为所动。... 据《元史》记载,少年时代的许衡正处在蒙古灭金、灭宋的战乱年代。一年夏天,许衡与一群人一起去河阳县,大家在烈日下行走,又饥又渴。正在一筹莫展之时,同伴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棵枝叶茂盛的梨树,众人纷纷争抢去吃梨,唯有许衡不为所动。众人问他为何不吃,许衡回答说:"主人不在,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众人都笑问:"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到哪里去找梨的主人?"许衡却回答说:"梨树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这个故事至今仍经常被引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书籍。许衡是元代初期的名臣,著名的儒学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阳县 《元史》 中华传统美德 少年时代 无主 名臣 吾心 儒学大师 家无儋石 道德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