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西南地区地热储层结构特征——以望谟平洞地热储层为例
1
作者 涂明江 赵良杰 +3 位作者 李强 陈刚 王若帆 王元坤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基于地温梯度的地热资源开发受区域地热储层结构及导水构造控制。文章以贵州省望谟县平洞地热储层为研究对象,依据地质调查和ZK1钻孔揭露的地热储层结构为依据,分析区内热储层岩性特征、热储构造、导水构造、地温场特征、地热流体水化... 基于地温梯度的地热资源开发受区域地热储层结构及导水构造控制。文章以贵州省望谟县平洞地热储层为研究对象,依据地质调查和ZK1钻孔揭露的地热储层结构为依据,分析区内热储层岩性特征、热储构造、导水构造、地温场特征、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以深入理解地热流体循环机制。研究表明:研究区地处上里地背斜倾伏端,地热流体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裂隙、断裂带进入深循环并汇集于热储层及断层破碎带,径流过程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显示出典型的褶皱隆起断裂对流型特征;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Mg型;地热流体增温过程主要由地温梯度控制,平均地温梯度值为2.34℃·(100 m)^(-1),热储构造和导水构造对增温促成也有一定影响。研究成果可为黔西南地区及其他类似地热储层的地热能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结构 地温梯度 热水循环模式 望谟平洞地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大型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前缘相储层结构模型 被引量:111
2
作者 吕晓光 李长山 +2 位作者 蔡希源 李伯虎 赵翰卿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72-577,共6页
松辽湖盆具有大、浅、缓、湖面波动迅速、波浪作用带宽和能量较弱的特点,形成了北部富有特色的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物。这一三角洲在垂向层序、骨架砂体类型、规模等诸多方面与海相三角洲相比都有很大差别,而更多的表现为浅水三角洲的特... 松辽湖盆具有大、浅、缓、湖面波动迅速、波浪作用带宽和能量较弱的特点,形成了北部富有特色的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物。这一三角洲在垂向层序、骨架砂体类型、规模等诸多方面与海相三角洲相比都有很大差别,而更多的表现为浅水三角洲的特征。前缘相砂体具有明显的条带方向性,前缘相骨架砂体为水下河道沉积,缺乏典型的厚层反韵律的河口坝砂体。垂向上层序不连续,典型的三层结构特征不明显。在前缘相内可进一步划分出包括水下河道和席状砂组合的内前缘相沉积和以席状砂为主的外前缘相沉积。不同层段和亚相位置出现相应的砂体类型,每一类型砂体与泥岩在空间有规律的组合,形成了特定的储层空间分布结构,为储层结构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以砂体密度,夹层密度和有效砂岩系数等定量参数结合砂体组合形式,相带位置等成因特征,前缘相储层5类结构模型:即孤立水道型,叠加水道型,不稳定互层型,稳定互层型,孤立薄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湖盆 三角洲 沉积特征 油气藏 储层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结构表征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塔河S67单元奥陶系油藏为例 被引量:28
3
作者 吕心瑞 孙建芳 +4 位作者 邬兴威 魏荷花 肖凤英 马翠玉 宋传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8-737,共10页
为表征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古岩溶储集体成因类型多样、储层结构复杂的特点,综合考虑主控因素和成因关系将古岩溶划分为表层岩溶、断控岩溶和地下河系统3类。表层岩溶主要受风化淋滤作用形成,分布范围广,结构类型以小型溶洞、溶蚀孔、裂... 为表征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古岩溶储集体成因类型多样、储层结构复杂的特点,综合考虑主控因素和成因关系将古岩溶划分为表层岩溶、断控岩溶和地下河系统3类。表层岩溶主要受风化淋滤作用形成,分布范围广,结构类型以小型溶洞、溶蚀孔、裂缝等小缝洞体为主;断控岩溶主要沿断裂带溶蚀扩大形成,结构类型以复杂断裂、大型断控溶洞、溶蚀孔缝为主;地下河系统主要受控于潜水面,经长期水流冲刷溶蚀形成,规模大,结构类型以岩溶管道、厅堂洞及沿河的溶蚀孔缝为主。针对不同成因岩溶分布规律特征,采用地震振幅谱梯度属性结合序贯指示模拟表征表层岩溶分布,基于波阻抗反演结合梯度结构张量刻画断控岩溶特征,利用分频能量属性结合基于目标的方法构建地下河系统模型,综合测井、地质、动态等多学科资料表征古岩溶连通、充填及物性特征,并通过融合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表征此类油藏储层缝洞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塔河油田S67单元结构类型及连通样式多样,表层岩溶缝洞体尺度较小,局部连片近似层状分布,厚度在0~50 m,物性及连通性较好;断控岩溶缝洞体尺度较大,沿断裂带呈多种分布样式,物性差异大,顺断裂方向连通性好;地下河系统较为发育,存在上、下2层河道,充填严重,物性及连通性较差。基于融合模型落实并细化了单元储量构成,模型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及开发方案调整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非均质性 储层结构 表层岩溶 断控岩溶 地下河系统 缝洞型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断控型大气水岩溶储层结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马晓强 侯加根 +4 位作者 胡向阳 刘钰铭 齐得山 马晓勇 邹婧芸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1-532,共12页
古岩溶作用能够形成极具潜力的油气储层。以断控型大气水岩溶储层结构为切入点,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奥陶系相似露头区调查的基础上,从形态及成因角度明确了4种结构单元,并以塔河油田四区S48单元为例,开展了地下研究。研究表明,主要形成于... 古岩溶作用能够形成极具潜力的油气储层。以断控型大气水岩溶储层结构为切入点,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奥陶系相似露头区调查的基础上,从形态及成因角度明确了4种结构单元,并以塔河油田四区S48单元为例,开展了地下研究。研究表明,主要形成于饱水带的地下河型洞穴规模最大,纵向发育型洞穴与孤立洞厅的差别在于高度直径比是否大于1;三者有多种组合方式,控洞断裂是重要的连接途径,3类洞穴与断裂的匹配数分别达到了2.5、1.9和1.7,洞穴发育与断裂分布有良好的耦合关系;此外,古地貌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岩溶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洞穴 储层结构 地下河 竖井 洞厅 控洞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大型致密砂岩气田储层结构与水平井提高采收率对策 被引量:8
5
作者 吕志凯 唐海发 +2 位作者 刘群明 李小锋 王泽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2-841,共10页
在分析苏里格气田辫状河体系及储层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剖面储量集中度的概念,建立了厚层块状型、垂向叠置泛连通型、分散局部连通型、分散孤立型4种砂体分布模式,探讨了不同储层结构下的水平井采出程度,提出了水平井提高采收率技... 在分析苏里格气田辫状河体系及储层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剖面储量集中度的概念,建立了厚层块状型、垂向叠置泛连通型、分散局部连通型、分散孤立型4种砂体分布模式,探讨了不同储层结构下的水平井采出程度,提出了水平井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沉积体系复合有效砂体由于"阻流带"的存在,直井动用不完善,水平井能克服"阻流带"的影响,提高层内储量动用程度;但由于砂体多层状分散分布,水平井开发会导致纵向含气层系储量动用不充分,影响层间采出程度。对于剖面储量集中度高的厚层块状型、垂向叠置泛连通型储层,采用水平井整体开发,Ⅰ+Ⅱ类井比例达70%以上,可显著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对于剖面储量集中度低的分散局部连通型储层,采用直井井网开发后进行甜点式优选水平井井位加密部署,可提高采收率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层结构 苏里格气田 水平井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板块塔中83井—16井区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储层结构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振宇 张云峰 +4 位作者 杨红强 苏东坡 张丽娟 邓小杰 李越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7-585,共9页
塔里木板块塔中I号坡折带的塔中83井—塔中16井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地层钻遇厚度170~300m,这套镶边台地型沉积相一般展示为4~5个礁滩复合体叠加旋回,岩相以及之后的岩溶、构造作用是控制圈闭单元形成的决定因素。根据岩芯、... 塔里木板块塔中I号坡折带的塔中83井—塔中16井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地层钻遇厚度170~300m,这套镶边台地型沉积相一般展示为4~5个礁滩复合体叠加旋回,岩相以及之后的岩溶、构造作用是控制圈闭单元形成的决定因素。根据岩芯、薄片及测井的各类指标分析,储集空间类型可划分为溶洞、孔洞、粒内溶孔、铸模孔、粒间溶孔、晶间溶孔、生物格架孔、裂缝等类型;据孔隙结构特征及结合方式可确认孔洞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型3种比例相当的构建方式。孔隙度、渗透率相对较高的有利储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靠近塔中I号坡折带的台缘区,与礁滩体建造密集带相吻合。台地边缘外带具有良好的原始岩相基础,经历多期溶蚀改造且充填程度低,储层类型以裂缝-孔洞型和孔洞型为主,属于I,Ⅱ类厚度大的优质储层。而台地边缘内带沿塔中12井—塔中16井区储层类型以裂缝型为主,但后期充填程度较高,多属Ⅱ,Ⅲ类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结构 礁滩复合体 良里塔格组 上奥陶统 塔中I号坡折带 塔里木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结构控制下的开发响应特征初探——以双河油田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尹太举 张昌民 张同国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6,共6页
储层结构体现在层次性和拼合性2个方面。双河油田含油层段在地质层次上划分为10级:地层段、油层组、小层、单层、单砂体、成因砂体、成因增量、层系组、层系和纹层,体现了各级次的地质作用。拼合性体现为储层由不同的要素相互镶嵌叠置而... 储层结构体现在层次性和拼合性2个方面。双河油田含油层段在地质层次上划分为10级:地层段、油层组、小层、单层、单砂体、成因砂体、成因增量、层系组、层系和纹层,体现了各级次的地质作用。拼合性体现为储层由不同的要素相互镶嵌叠置而成,其中较重要的是结构要素的规模及其空间匹配。基于储层的这种层次性和拼合性,形成了相应的储层剖面和平面预测模型,在区内划分出4类剖面模型样式和6类平面模型样式。不同的模型样式体现了不同的内部结构特征,而这种结构特征影响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流体流动,进而形成不同的剩余油气分布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结构 层次 拼合 模型 剩余油 高含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黄珏油田戴南组储层结构及合理注采井距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程 居春荣 +1 位作者 邓宏文 郑宽兵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66-371,共6页
通过对黄珏油田戴南组的孢粉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学特征和测井相等分析,认为戴南组是在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滨岸—滨浅湖环境中发育的三角洲沉积;戴南组早期受南部的物源影响,戴南组后期的主导物源为北西方向;砂体类型有分... 通过对黄珏油田戴南组的孢粉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学特征和测井相等分析,认为戴南组是在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滨岸—滨浅湖环境中发育的三角洲沉积;戴南组早期受南部的物源影响,戴南组后期的主导物源为北西方向;砂体类型有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体、溢岸砂体,但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有效储集体;戴南组的分流河道为曲流河,其河道砂体平均宽度:戴二段的为329m,戴一段的为207m;砂体呈孤立状、透镜状,其间被分流间湾的泥质沉积物分隔,是典型的迷宫式储层结构。油砂体沿分流河道砂体分布,且规模较小。计算表明,选择注采井距为100~300m,才能大幅度地改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结构 分流河道砂体 油砂体 井距 黄珏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结构目标建模程序MOD_- OBJ及其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赖泽武 黄沧佃 彭仕宓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3-66,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的储层结构模拟方法 ,并开发了相应的建模程序MOD-OBJ。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先验的地质信息 ,将确定性和随机性模拟相结合 ,可用于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的砂体分布建模。基于目标的模拟比基于象元的模拟更能... 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的储层结构模拟方法 ,并开发了相应的建模程序MOD-OBJ。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先验的地质信息 ,将确定性和随机性模拟相结合 ,可用于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的砂体分布建模。基于目标的模拟比基于象元的模拟更能逼真地反映储层的结构特征 ,如相带、河道、砂体分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结构 目标建模 相控模拟 MOD-OBJ建模程序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濮城油田南区Es_2^(上2+3)储层结构重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熙华 毛立华 +1 位作者 汤军 黄彦庆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6,共4页
经过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及结合对取心井岩心观察研究 ,认为本区Es上 2 + 32 砂层组砂体是多期曲流河及辫状河沉积形成 ,该区的泥质隔层、夹层发育 ,存在五个分布范围较稳定的隔层 ,是造成本区纵向非均质性的重要原因 ,本文... 经过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及结合对取心井岩心观察研究 ,认为本区Es上 2 + 32 砂层组砂体是多期曲流河及辫状河沉积形成 ,该区的泥质隔层、夹层发育 ,存在五个分布范围较稳定的隔层 ,是造成本区纵向非均质性的重要原因 ,本文对处于开发中后期的油田 ,识别储层中的隔层和夹层分布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储层结构 储量 隔层 非均质性 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辫状河储层结构划分——以盘40块区馆Ⅲ7砂体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永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3,共3页
储层结构划分揭示储层非均质性,从而为更好的开发储层提供依据。针对盘40块区馆Ⅲ7砂体,在岩心详细观察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砂体进行了层次界面的识别和划分。以研究四级界面构成要素即成因单砂体为研究重点,对四级界面标志——沉积间歇... 储层结构划分揭示储层非均质性,从而为更好的开发储层提供依据。针对盘40块区馆Ⅲ7砂体,在岩心详细观察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砂体进行了层次界面的识别和划分。以研究四级界面构成要素即成因单砂体为研究重点,对四级界面标志——沉积间歇面和冲刷面进行了识别,建立了研究区沉积间歇面和冲刷面的测井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成因单砂体为基本单位,结合辫状河沉积模式,对研究区内馆Ⅲ7砂体进行了等时地层对比,将其划分为8个等时间单元,为地下砂岩储层结构分析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辫状河 储层结构划分 层次界面 地层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储层结构的厚壳蛤建隆沉积模式——以伊朗SA油田Sarvak油藏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洋 辛军 +4 位作者 徐乾承 陈杰 李宜真 汪娟 童明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47-1257,共11页
针对伊朗SA油田上白垩统Sarvak油藏富含厚壳蛤碎屑Sar-3层开发所遇问题,运用岩芯,薄片,XRD,三维地震等资料,对厚壳蛤建隆沉积模式及对应形成储层结构进行研究。研究表明Sar-3沉积期主要发育属于碳酸盐缓坡沉积体系内障壁岛—滩亚相内的... 针对伊朗SA油田上白垩统Sarvak油藏富含厚壳蛤碎屑Sar-3层开发所遇问题,运用岩芯,薄片,XRD,三维地震等资料,对厚壳蛤建隆沉积模式及对应形成储层结构进行研究。研究表明Sar-3沉积期主要发育属于碳酸盐缓坡沉积体系内障壁岛—滩亚相内的厚壳蛤丘和伴生潮坪两类微相,结合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建立沉积模式,该模式强调以下要点:1受构造运动影响形成的古地层隆起为影响厚壳蛤生物礁建隆分布主控因素;2受海平面下降和古地层隆起向上抬升影响,厚壳蛤建隆在生长早期受强水流作用破坏,搬运再沉积形成缓丘状礁滩混合体;3Sar-3层上部广泛发育潮坪环境致密泥晶灰岩沉积,受古地貌控制,边部构造低部位区垂向可叠置发育多期潮坪沉积;4旋回末形成局部短暂水上暴露环境,大气水所造成的淡水淋滤作用为影响储层性质及结构主要因素。Sar-3层垂向结构可表征为二元结构,下部为厚壳蛤灰岩储层,上部为潮坪致密灰岩隔层,两者厚度受控于古地貌,古地貌高点为储层有利发育区。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水平井开发对策:古地貌高部位区力争轨迹保持在油层中部钻进,低部位区前段以微倾角钻穿油层,后段确保在储层底部钻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 Sarvak层 厚壳蛤建隆 沉积模式 储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尔图油田示范区不同储层结构水淹特征分析
13
作者 李宣玥 尹太举 +2 位作者 代盈营 邵艳茹 雷上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2-35,173,共4页
萨尔图油田北三西区西部示范区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加之储层性质复杂多样,剩余油分布研究变得愈来愈困难。在详细研究该区储层沉积类型、总结不同储层结构的特征之后,结合各种动静态资料,判断储层水淹程度,分析储层油水运动规律,最终对储... 萨尔图油田北三西区西部示范区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加之储层性质复杂多样,剩余油分布研究变得愈来愈困难。在详细研究该区储层沉积类型、总结不同储层结构的特征之后,结合各种动静态资料,判断储层水淹程度,分析储层油水运动规律,最终对储层的水淹特征作出总结评价。结果表明,示范区共发育4种类型相结构储层且水淹状况各有特点:总体上Ⅰ类相结构储层以河道砂发育为主,大面积遭受水淹且水淹程度最高;Ⅱ类相结构储层以河道砂和两种席状砂发育为主,水淹程度较高;Ⅲ、Ⅳ类相结构储层两种席状砂较少,表外砂和泥岩尖灭较发育,水淹程度较低。此外,依据油田井网布置情况和实际生产措施,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为高含水油田后期调整挖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层特征 储层沉积相 储层结构特征 萨尔图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覆式浅水三角洲储层结构分析——以东濮凹陷文79南断块沙二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兴强 尹太举 +3 位作者 宋亚开 李中超 罗波波 汪舒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5-560,共6页
采用传统的分流河道型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难以表征文79南断块局部大面积连片分布的砂体。文中以叠覆式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为指导,利用岩心、三维地震、测井以及生产动态资料,结合现代沉积调查和沉积数值模拟,综合应用层次分析和建... 采用传统的分流河道型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难以表征文79南断块局部大面积连片分布的砂体。文中以叠覆式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为指导,利用岩心、三维地震、测井以及生产动态资料,结合现代沉积调查和沉积数值模拟,综合应用层次分析和建筑结构要素法,对研究区浅水三角洲砂体进行精细解剖:将储层内部结构划分为叠覆复合朵体、单期复合朵体、复合朵体内部单朵体3个主要的层次格架;识别出叠覆复合砂体、单个复合砂体、复合朵体内部单砂体和薄层砂等4种结构要素及朵体主体和主体侧缘2种岩相。根据目的层大量的解剖实例,提出了紧密叠覆型和分离叠覆型朵体2种储层构型发育模式,初步建立了叠覆式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为剩余油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朵体 储层结构 构型 叠覆式 浅水三角洲 文79南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显文 胡光义 +3 位作者 范廷恩 井涌泉 王海峰 于斌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17,共8页
河流相储层纵向多期叠置切割,横向变化快,具有较强的空间非均质性。受限于海上大井距与地震资料分辨率,河流相储层描述与结构表征存在不确定性。本文针对河流相储层砂体发育特征,构建了反映砂体厚度变化、多期叠置与夹层发育的四类储层... 河流相储层纵向多期叠置切割,横向变化快,具有较强的空间非均质性。受限于海上大井距与地震资料分辨率,河流相储层描述与结构表征存在不确定性。本文针对河流相储层砂体发育特征,构建了反映砂体厚度变化、多期叠置与夹层发育的四类储层结构模式,基于地震正演分析了四类结构模式的地震响应特征与敏感属性,提出了河流相储层结构样式滑块模型,并建立了反映河流相储层结构主因素变化的砂岩厚度与泥质夹层数量及夹层空间位置变化的地震敏感属性响应模板。最后,利用概率神经网络算法实现了模型数据与实际Q油田储层结构预测,选取29口井作为检验井,储层结构预测的吻合率为86%。本文研究可为油田开发的井位设计与优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流相储层 震响应分析 感地震属性 储层结构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岩潜山储层结构及其生产动态响应--以渤海锦州251南油田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程奇 刘宗宾 +2 位作者 王建立 王刚 王树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5,I0003,共11页
锦州251南油田为渤海首个投入开发的大型变质岩潜山油田,发育孔隙裂缝型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生产动态规律复杂。根据钻井取心、薄片、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变质岩潜山储层特征,建立储层结构模式,讨论储层结构对油田生产的... 锦州251南油田为渤海首个投入开发的大型变质岩潜山油田,发育孔隙裂缝型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生产动态规律复杂。根据钻井取心、薄片、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变质岩潜山储层特征,建立储层结构模式,讨论储层结构对油田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锦州251南油田潜山储层以构造裂缝为主,可进一步划分为张性裂缝、剪切裂缝及亚断裂带(大裂缝)。潜山储层发育受褶皱作用和断裂活动影响,褶皱作用控制裂缝储层的发育,分别在核部和翼部形成张性裂缝与剪切裂缝;断裂活动主要于沙三段和东营组沉积时期派生大量亚断裂带(大裂缝)。研究区发育凸起带、高斜坡带及近断层低斜坡带三类储层结构模式,其中凸起带核部储层张性裂缝发育,采油井无水采油期最长,开发效果好;高斜坡带及凸起带翼部剪切裂缝较发育,开发效果次之;大裂缝的沟通导致近断层低斜坡带采油井易发生暴性水淹。该结果对同类型潜山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宇 变质岩 褶皱作用 断裂活动 储层结构 生产动态 锦州251南油田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结构特征变化定量描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海富 李云鹏 《化工管理》 2017年第20期99-100,102,共3页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注入水与储层岩石的相互作用以及注入水温压条件对油层孔隙喉道的影响,储层水洗后不稳定矿物含量减少,水洗后井中高岭石相对含量减少,绿泥石和伊利石相对含量也有所下降,因而伊蒙混层的相对含量增大,储层的粒...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注入水与储层岩石的相互作用以及注入水温压条件对油层孔隙喉道的影响,储层水洗后不稳定矿物含量减少,水洗后井中高岭石相对含量减少,绿泥石和伊利石相对含量也有所下降,因而伊蒙混层的相对含量增大,储层的粒度中值增大,粒度分选性变好,粒度磨园程度增高,岩石矿物颗粒表面变得比较光滑,储层胶结物含量下降,胶结类型由孔隙式、接触-孔隙式胶结为主变为以孔隙-接触式和接触式胶结为主。水洗后岩芯溶蚀孔隙更发育,出现了特大孔隙和裂缝性孔隙,并见到了基质内孔,注水后泥质含量减少,孔隙度和渗透率普遍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结构 黏土矿物 注水 羊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三木油田高含水期储层结构变化规律研究
18
作者 赵珺 《化工管理》 2020年第11期213-214,共2页
羊三木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储层的孔隙类型的发生变化,水淹层岩芯溶蚀孔隙增加,明显出现了特大孔隙和裂缝性孔隙,局部发现基质内孔。储层胶结物含量由注水前的19.02%下降到8.95%,胶结类型由孔隙式、接触-孔隙式胶结式为主变为以孔隙-接触... 羊三木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储层的孔隙类型的发生变化,水淹层岩芯溶蚀孔隙增加,明显出现了特大孔隙和裂缝性孔隙,局部发现基质内孔。储层胶结物含量由注水前的19.02%下降到8.95%,胶结类型由孔隙式、接触-孔隙式胶结式为主变为以孔隙-接触式和接触式为主;水淹后孔隙内泥质含量明显减少,导致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大。同一个粒度中值的岩芯,水淹后渗透率增大2-4倍,孔隙度增大1-5%,储层孔隙喉道明显增大,平均喉道中值半径增加2-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储层结构 孔隙喉道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储层结构单元划分影响因素浅析
19
作者 姜美屹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5年第8期58-59,共2页
喇嘛甸油田储层以厚油层为主,2.0m以上厚油层占油田总储量的60%。取心等资料表明,厚层层内非均质严重,剩余油主要存在于厚层内部,因此,开发的重点是挖潜层内剩余油。通过对结构界面理论的研究,将复杂的层内问题视作层间问题进行处理,实... 喇嘛甸油田储层以厚油层为主,2.0m以上厚油层占油田总储量的60%。取心等资料表明,厚层层内非均质严重,剩余油主要存在于厚层内部,因此,开发的重点是挖潜层内剩余油。通过对结构界面理论的研究,将复杂的层内问题视作层间问题进行处理,实现了调整挖潜的"三个转移",即:剩余油挖潜由层间向厚油层层内挖潜的转移;细分注水由层间细分向层内细分的转移;油井堵水由大段堵水向多段层内细分堵水的转移。因此,准确的识别和划分结构单元是精细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嘛甸油田 储层结构单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ampaya气田(菲律宾)储层结构的地震反射与成像的地质意义
20
作者 Francois Fournier Jean Borgomano 王英超(译) 《海洋地质》 2008年第1期57-80,共24页
综合岩心与薄片的岩相分析、岩石物理测试和测井证实:Malampaya地层(上始新统一下中新统,巴拉望西北海域)声阻抗的多样性与孔隙度和孔隙类型在垂向上的变化有关,而孔隙度及孔隙类型主要受成岩过程控制。根据具体成岩模式与岩石物性... 综合岩心与薄片的岩相分析、岩石物理测试和测井证实:Malampaya地层(上始新统一下中新统,巴拉望西北海域)声阻抗的多样性与孔隙度和孔隙类型在垂向上的变化有关,而孔隙度及孔隙类型主要受成岩过程控制。根据具体成岩模式与岩石物性,Nido石灰岩可细分成10—50m(30—150英尺)厚的单元。致密与多孔岩石单元的交替出现主要取决于大气成岩作用(淋滤和成壤作用)和晚期埋藏的胶结淋滤。由连井剖面可以看出地层内的主要地震反射反映的是成岩单元之间的边界。大多数负极性反射与不整合有关,而正极性反射在年代地层上有很多不确定,并可以代表横穿时间界限的胶结透镜体的底部。同其它东南亚第三纪地层对比表明,不同的地震反射成因与不同的成岩演化模式有关。这种地震成岩单元及其控制因素的识别对于碳酸盐岩储层的结构和岩石物性来说是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 储层结构 地质意义 菲律宾 成岩模式 年代地层 成像 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