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孔渗砂岩储层临界物性确定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42
1
作者 刘震 黄艳辉 +4 位作者 潘高峰 刘静静 吴迅达 王菁 张胜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15-1825,共11页
随着油气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展,以现今储层特征为依据的传统储层评价体系越来越不适应低孔渗砂岩储层成藏条件动态评价。由于成藏期后储层物性通常会发生变化,现今储层含油物性下限已不能客观反映成藏期的储层质量下限,储层物性下限的应... 随着油气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展,以现今储层特征为依据的传统储层评价体系越来越不适应低孔渗砂岩储层成藏条件动态评价。由于成藏期后储层物性通常会发生变化,现今储层含油物性下限已不能客观反映成藏期的储层质量下限,储层物性下限的应用意义变得十分局限。笔者提出运用"储层临界物性"概念评价储层的新思路,将成藏机制与储层评价相结合,重新认识低孔渗砂岩储层的成藏能力。本文提出了3种砂岩"储层临界物性"的确定方法,即①录井资料分析法、②试油资料分析法和③砂岩烃类充注临界条件实验分析法。显然常规储层由于成藏期后成岩作用较弱,物性特征变化很小,利用录井资料分析法和试油资料分析法中求得的现今含油物性下限即可确定储层临界物性;而低孔渗砂岩储层由于成藏期后成岩作用较强,孔隙度、渗透率的大幅降低,则需要将现今含油物性下限恢复到成藏期相应的临界物性。"储层临界物性"的应用是对传统储层评价体系的补充,只有与成藏结合,动态地评价储层质量,才能客观地区分不同储层的含油气性。在低孔渗砂岩储层评价中引入储层临界物性参数分析,能够更有效地评价和预测该领域的储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评价 有效储层 储层含油物性下限 储层临界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临界物性对岩性圈闭油气成藏的意义——以准噶尔盆地东部白家海凸起侏罗系储层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金博 韩军 +2 位作者 姜淑云 梁全胜 李春霞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共7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白家海凸起侏罗系岩性油气藏发育,同一个区带上不同岩性圈闭的成藏机理存在差异性.针对岩性圈闭多元控油、主元成藏的特征,从岩性圈闭成藏主控因素中的储层临界物性出发,采用孔渗交会法和含油产状法,结合试验分析,对白家... 准噶尔盆地东部白家海凸起侏罗系岩性油气藏发育,同一个区带上不同岩性圈闭的成藏机理存在差异性.针对岩性圈闭多元控油、主元成藏的特征,从岩性圈闭成藏主控因素中的储层临界物性出发,采用孔渗交会法和含油产状法,结合试验分析,对白家海凸起彩43井区侏罗系西山窑组的地层条件含油临界孔隙度进行研究.同时尝试从地层条件下的含油临界孔隙度、含油临界渗透率及含油孔喉特征等方面,对西山窑组现今及白垩纪末期的储集层含油性进行分析,发现常规实验室条件下侏罗系储集层的含油临界渗透率为0.1×10-3μm2,临界孔隙度值约为11.5%.垂向上储集层的含油临界孔、渗物性随埋深变化.采用有效含油孔隙度、有效含油渗透率和优势流动系数3个储集层临界物性参数进行分析,发现储层临界物性对白家海凸起侏罗系油气藏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家海凸起 侏罗系 储层临界物性 岩性圈闭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孔渗砂岩储层临界物性确定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的思考
3
作者 张紫恒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11期237-237,共1页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石油探测技术得到了进步,逐渐改变以往的储层评价体系,基于此,本文研究低孔渗砂岩储层临界物性的确定过程,并详细介绍了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储层临界物性的判定过程,接着研究低孔渗砂岩储层临界物性的确定对石油地...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石油探测技术得到了进步,逐渐改变以往的储层评价体系,基于此,本文研究低孔渗砂岩储层临界物性的确定过程,并详细介绍了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储层临界物性的判定过程,接着研究低孔渗砂岩储层临界物性的确定对石油地质判定的意义,从判定含油气性,划分储层与非储层,注入物性与注入压力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仅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临界物性 低孔渗砂岩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8致密储层成藏期临界物性厘定 被引量:7
4
作者 史兵兵 常象春 +1 位作者 尹伟 毛礼鑫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1-243,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广泛发育致密砂岩油气藏,其中长8油层组是该区富有潜力的勘探开发层位。成岩作用的复杂性,使得长8致密储层现今孔隙度与成藏期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对长8油层组成藏充注期储层临界物性的厘定,有助于动态地评...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广泛发育致密砂岩油气藏,其中长8油层组是该区富有潜力的勘探开发层位。成岩作用的复杂性,使得长8致密储层现今孔隙度与成藏期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对长8油层组成藏充注期储层临界物性的厘定,有助于动态地评价储层质量,客观地评价储层的含油气性。根据粒度分析资料、砂岩薄片资料及含油产状统计,确定了研究区有效储层岩性下限为油斑—油迹细砂岩。并通过长8油层组有效储层的测井解释、试油、常规物性、压汞、核磁共振、相渗透率、覆压孔渗及应力敏感性试验等资料,基于统计学和超低渗透油藏流体渗流机理,优选合适的评价方法求出取镇泾区块长8油层组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为7.17%和0.10×10-3μm2。基于孔隙度与时间、温度、深度、压力的函数关系,以地史模拟为基础,利用初始孔隙度及现今实测孔隙度进行端点约束,利用时深指数TDI对致密储层的临界物性进行厘定,得出两期油气充注的临界物性约为27.0%和17.0%,表明自油气充注以后储层发生了较严重的致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临界物性 有效储层下限 地史模拟 时深指数 致密砂岩储层 镇泾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孔渗砂岩石油充注临界条件实验——以西峰油田为例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震 刘静静 +4 位作者 王伟 潘高峰 王菁 郭彦如 赵江青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6-1002,共7页
低孔渗砂岩体油藏在中国油气资源勘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不是所有砂岩体都能成藏,只有达到成藏临界条件的砂岩体才能成藏。现今低孔渗砂岩体物性及流体动力条件不能反映成藏期物性和动力条件,因此,研究成藏临界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 低孔渗砂岩体油藏在中国油气资源勘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不是所有砂岩体都能成藏,只有达到成藏临界条件的砂岩体才能成藏。现今低孔渗砂岩体物性及流体动力条件不能反映成藏期物性和动力条件,因此,研究成藏临界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砂岩样品双轴承压充注实验模拟地层条件下石油充注临界条件,证实了石油充注受临界物性和临界注入压差双重控制。首先,通过测定不同物性样品在不同围压和轴压下的临界注入压差,确定出研究区延长组8段(简称长8段)储层临界孔隙度约为10%,低于该临界值则无论流体压差多高均难以使石油注入砂岩样品。其次,编制多样品临界注入压差随埋深变化曲线,发现物性与临界注入压差具有相互耦合关系。最后,建立了石油充注物性-临界注入压差成藏解释图版,成藏期孔隙度大于10%为有效储层,否则为无效储层。并以研究区典型井为例,较好地解释了长8段砂岩体的成藏过程,该解释图版可作为钻前成藏预测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渗砂岩 储层临界物性 临界注入压力 临界成藏解释图版 西峰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盆地地层孔隙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震 孙迪 +3 位作者 李潍莲 刘明洁 夏鲁 刘静静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93-1215,共23页
21世纪的地球动力学研究正在向定量化方向发展,但由于地质过程的不可逆特性,恢复地质过程相当困难。特别是微观尺度下地质参数演化过程的恢复,已经成为当今地质学的重大科学难题。基于此,提出了"地层孔隙动力学"的概念,认为... 21世纪的地球动力学研究正在向定量化方向发展,但由于地质过程的不可逆特性,恢复地质过程相当困难。特别是微观尺度下地质参数演化过程的恢复,已经成为当今地质学的重大科学难题。基于此,提出了"地层孔隙动力学"的概念,认为地层孔隙动力学是以微观尺度下孔隙性介质为研究对象,以沉积盆地埋藏过程中碎屑岩孔隙介质力学特性和孔隙演化规律以及孔隙流体动力成因和渗流特性为研究内容的基础性学科,是地下成岩动力学与孔隙流体动力学相交叉的新学科,是沉积盆地动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进展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2个部分,其中基础理论部分研究进展包括:1地层孔隙静力平衡原理;2埋藏成岩过程砂岩孔隙度演化机理与定量模型;3泥岩压实特征及泥岩孔隙度演化定量模型;4地下孔隙流体温度与孔隙流体压力理论关系;5构造作用附加地应力对孔隙流体压力的影响;6泥岩压实程度与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的关系。应用方面研究进展包括:1沉积盆地地温-地层压力系统划分及油气分布动力学解释;2地层压力预测模型改进;3储层临界物性及储集层动态评价体系构建;4地层流体压力演化过程模拟;5砂岩体油气充注动力学数值模拟及物理实验模拟;6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动态过程分析。地层孔隙动力学将孔隙成因演化与孔隙流体动力演化融为一体,是近20年以来地质动力学研究向地下微观尺度发展的代表性学科分支之一,也是沉积矿产形成分布机理研究定量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介绍地层孔隙动力学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对其8项重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将宏观地质研究推广到微观环境,以期解决埋藏过程中地层岩石孔隙演化控制下的孔隙参数的演变规律与勘探开发应用技术的更新和完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动力学 孔隙静力平衡 孔隙度演化 地温-地层压力系统 储层临界物性 油气充注动力平衡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文科 张研 +2 位作者 方杰 王君 刘冬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7-346,共10页
岩性油藏是贝尔凹陷油气勘探和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对其成藏规律的研究和认识程度仍然较低,极大地制约了岩性油藏的勘探进程。基于测井、地震及物性分析等资料,通过油藏解剖和成藏条件分析,系统研究了贝尔凹陷不同洼槽岩性油藏成藏控... 岩性油藏是贝尔凹陷油气勘探和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对其成藏规律的研究和认识程度仍然较低,极大地制约了岩性油藏的勘探进程。基于测井、地震及物性分析等资料,通过油藏解剖和成藏条件分析,系统研究了贝尔凹陷不同洼槽岩性油藏成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认为岩性圈闭、储层物性以及输导通道是该区岩性油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断裂坡折带控制岩性圈闭的发育,即在垂向上,断裂坡折带类型控制砂体类型,主要发育断崖型坡折带形成的近岸水下扇,断阶型坡折带形成的浊积扇以及断坡型坡折带形成的扇三角洲砂体等岩性圈闭;在平面上,断裂坡折带的平面样式控制砂体的空间展布,主要形成断弯型、断接型、断沟型以及交叉型展布形态。砂岩储层临界物性控制岩性圈闭的成藏,只有当砂岩储层的物性高于临界物性时岩性圈闭才具备成藏条件。"断层-轴向砂体"控制岩性油藏的分布,特别是控砂断层下降盘扇三角洲砂体的轴向部位是油气的有利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轴向砂体 储层临界物性 断裂坡折带 岩性油藏 贝尔凹陷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盆地岩性圈闭早期形成和多期形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震 梁全胜 +1 位作者 肖伟 党虎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3-408,共6页
根据盆地内部储层和盖层的临界条件,利用盖层排替压力曲线和储层物性曲线联合确定了岩性圈闭的发育层段,发现多个层位可发育岩性圈闭。如果盖层排替压力和储层物性随埋深的变化是按现今各曲线有规律地演化,则可以推测在盆地的埋藏早期... 根据盆地内部储层和盖层的临界条件,利用盖层排替压力曲线和储层物性曲线联合确定了岩性圈闭的发育层段,发现多个层位可发育岩性圈闭。如果盖层排替压力和储层物性随埋深的变化是按现今各曲线有规律地演化,则可以推测在盆地的埋藏早期就可以形成岩性圈闭,并且在演化过程中存在多个圈闭形成时期。二连盆地若干凹陷的实际资料也证实了岩性圈闭存在早期形成和多期形成的基本特征。岩性圈闭形成期与油气运聚史相结合对研究岩性圈闭成藏过程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层排替压力 储层临界物性 早期形成 多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地层岩性油藏“多元控砂—四元成藏—主元富集”与勘探实践(Ⅱ)——“四元成藏”机理 被引量:6
9
作者 金凤鸣 赵贤正 +4 位作者 邹伟宏 卢学军 史原鹏 曹兰柱 芦丽菲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3期23-27,共5页
在二连盆地不同凹陷地层岩性油藏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地层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个因素的控制。在圈闭与油源具备的前提下,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是地层岩性油藏形成的基础;流体动力学特征决定了地层岩性油藏的分布区域;储层临界... 在二连盆地不同凹陷地层岩性油藏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地层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个因素的控制。在圈闭与油源具备的前提下,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是地层岩性油藏形成的基础;流体动力学特征决定了地层岩性油藏的分布区域;储层临界物性是油气充注的决定性因素;砂体的封闭性能则是地层岩性圈闭成藏的关键。上述4个因素良好配置,有利于地层岩性油藏的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通道 流体特征 储层临界物性 砂体封闭性 岩性油藏 四元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通盆地西北缘深层储层动态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蔡长娥 刘震 +4 位作者 邓守伟 贺君玲 宋立斌 张胜斌 徐少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24,共9页
在目前常规储层评价以静态评价为主,并未考虑储层演化和成藏条件且不能很好地解释储层的含油气性的情况下,提出利用"储层临界物性"的概念动态评价储层。采用孔隙度剖面回推法、孔隙度演化数学模型和砂岩烃类充注临界物性实验... 在目前常规储层评价以静态评价为主,并未考虑储层演化和成藏条件且不能很好地解释储层的含油气性的情况下,提出利用"储层临界物性"的概念动态评价储层。采用孔隙度剖面回推法、孔隙度演化数学模型和砂岩烃类充注临界物性实验3种方法确定储层临界孔隙度。研究结果表明:伊通盆地西北缘岔路河断陷双二段储层临界孔隙度为11%,砂岩烃类充注临界物性实验也证实伊通盆地西北缘双二段储层石油充注确实存在一个物性下限。储层临界孔隙度可以作为无效储层和有效储层的划分标准,低于储层临界孔隙度的储层为无效储层,有效储层油气充注受物性和充注动力耦合控制。砂岩临界成藏解释图版反映了储层物性与临界注入压力耦合控藏,可定量解释伊通盆地西北缘双二段储层的含油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通盆地 储层临界物性 有效储层 储层动态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