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行为整合理论为基础的心理干预措施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及心理韧性的影响
1
作者 李伟芳 李天艺 +2 位作者 李素军 董捷 冯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5年第3期401-405,共5页
目的:以健康行为整合理论(ITHBC)为基础的心理干预措施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某院2023年2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8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41例观察组及41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管理... 目的:以健康行为整合理论(ITHBC)为基础的心理干预措施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某院2023年2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8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41例观察组及41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以ITHBC为基础的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低血糖恐惧调查-忧虑量表(CHFSⅡ-WS)、心理韧性量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及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CHFSⅡ-WS评分及DSQL评分较对照组低(t=6.566,3.923;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理韧性评分及SD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925,-5.146;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低(t=5.394,5.609,4.858;P<0.05)。结论:ITHBC为基础的心理干预能够缓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恐惧和提升心理韧性,还能改善其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血糖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糖尿病 健康行为整合理论 心理干预 低血糖恐惧 心理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健康行为整合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方式对尿道结石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心理负担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徐会 付品佳 +1 位作者 张文娜 邢东亮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510-1514,共5页
目的:探讨以健康行为整合理论(ITHBC)为基础的干预方式对尿道结石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某院行尿道结石术治疗的206例患者,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103例)和观察组(给予以ITHBC为基础的干预,103... 目的:探讨以健康行为整合理论(ITHBC)为基础的干预方式对尿道结石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某院行尿道结石术治疗的206例患者,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103例)和观察组(给予以ITHBC为基础的干预,103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自我效能、心理负担、应激反应指标、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尿管拔除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15.919,13.305,4.387;P<0.001)。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t=6.873,P<0.001)。干预后观察组SPBS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t=8.479,8.942,10.752;P<0.001)。干预后观察组NE、Cor水平低于对照组(t=10.776,5.722;P<0.001)。干预后观察组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t=9.190,9.738,8.915,7.502,8.984;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85%vs 12.62%)低于对照组(χ^(2)=3.896,P=0.048)。结论:以ITHBC为基础的干预方式可促进尿道结石术后患者恢复,提高自我效能,减轻心理负担,降低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结石 健康行为整合理论 自我效能、心理负担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吴雅维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6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择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择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健康意识、健康态度、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中,可提高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我效能感,有效控制疾病,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行为整合理论 慢性盆腔炎 健康行为 自我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汤娜 蒋晓红 黄媛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第7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ITHBC)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1日~2018年5月31日诊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其自愿及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ITHBC)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1日~2018年5月31日诊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其自愿及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ITHBC的护理干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自我效能[采用中文版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SEQ)]及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IEF)]。结果:干预后,研究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SSEQ中活动功能、自我管理及总分,WHOQOL-BRIEF中生活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将基于ITHBC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行为整合理论 脑卒中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行为整合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贾小娟 李丽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整合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8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整合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8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行为整合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12周时2组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DSCS)、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测评量表评分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BG)水平;干预12周时,比较2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干预12周时,观察组患者DSCS中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血糖异常预防及处理维度评分分别为(24.65±2.24)分、(16.54±1.71)分、(13.55±0.81)分、(14.29±0.97)分、(21.58±1.73)分及(14.85±1.14)分,高于对照组的(19.28±1.95)分、(13.75±1.63)分、(12.39±0.76)分、(13.14±0.83)分、(18.29±1.67)分及(13.18±1.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时,观察组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测评量表评分为(98.54±9.69)分,高于对照组的(79.28±8.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时,观察组患者FPG及2h PBG分别为(6.29±1.17)mmol/L及(9.17±1.53)mmol/L,低于对照组的(7.56±1.28)mmol/L及(10.89±1.6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行为整合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G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饮食行为依从性的提高,也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行为整合理论 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 依从性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肢体功能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徐晓英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5年第1期557-563,共7页
目的:基于下肢骨折患者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评价对护理的影响及其对肢体功能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创伤骨一科,因下肢骨折住院的96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 目的:基于下肢骨折患者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评价对护理的影响及其对肢体功能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创伤骨一科,因下肢骨折住院的96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队列的患者根据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接受护理,而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护理。研究护理前和护理后3个月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Frankl依从性量表、自我效能量表(GSE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和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估(FMA)的评分。结果:护理3个月后,研究组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Objective: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theory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 in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s, the impact on care and its effect on limb function and self-efficacy were evaluated. Methods: Ninety-six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s hospitalized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Trauma (I), The Sixth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20 to September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and control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Patients in the study cohort received care according to the health behavior change integration theory, whil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general care. The Anxiety Self-Rating Scale (SAS), 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SDS), Frankl Adherence Scale,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Activities of JOL, Daily Living (ADL), and Fugl-Meyer (FMA)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care were studied. Results: After 3 months of nursing, 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after 3 months of nursing, the Frankl, GSS, ADL, and FMA scale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valu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based on health behavior change theory is more significant in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s. It is more helpful to reduce thei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mprove compliance and improve limb function,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daily life ski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行为整合理论 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自我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患者自我管理、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郑佳蕾 李璟 李巧平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07-311,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ITHBC)的护理模式对脊髓损伤间歇导尿(IC)患者自我管理、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 目的观察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ITHBC)的护理模式对脊髓损伤间歇导尿(IC)患者自我管理、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常规护理组(n=53)及ITHBC组(n=47),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ITHBC组采用ITHBC模式下的IC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IC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干预后,ITHBC组疾病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IC行为管理及自护知识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t=-3.55、-6.84、-6.34、-9.24,均P<0.05);ITHBC组IC依从性量表评分(2.02±0.32)分,低于常规护理组的(3.47±1.08)分(t=8.86,P<0.05);ITHBC组乐观、自强、坚韧与控制评分分别为(13.45±1.23)分、(29.45±2.29)分、(44.34±4.34)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的(9.63±1.36)分、(21.67±2.15)分、(32.22±4.21)分(t=-14.66、-17.52、-14.16,均P<0.05);ITHB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1%(4/47),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4.53%(1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0.05);ITHBC组WHOQOL-BREF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1、-7.42、-9.86、-5.54,均P<0.05)。结论基于ITHBC的IC护理模式有利于提升脊髓损伤IC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稳定患者情绪状态,提高护理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间歇导尿 韧性 心理 情绪调节 生活质量 健康行为整合理论 自我管理
原文传递
肺癌免疫治疗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薇薇 文彦 +3 位作者 梁娟 汪建琼 罗莎 严文凤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4,29,共6页
目的 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构建肺癌免疫治疗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 将130例肺癌免疫治疗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严格遵循复杂干预方案... 目的 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构建肺癌免疫治疗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 将130例肺癌免疫治疗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严格遵循复杂干预方案的开发指南构建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并实施。于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1个月、2个月比较两组静脉血栓栓塞症自我管理行为、管理满意度、风险自我评估率、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焦虑抑郁、自我效能感、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不同时间,干预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的静脉血栓栓塞症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在肺癌免疫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患者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症 健康行为整合理论 自我管理 自我效能 负性情绪 生活自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HBC的综合康复护理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李秋侠 张红艳 +2 位作者 杨亚莉 戚莉娜 周春梅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24期3239-3242,共4页
目的 研究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ITHBC)的综合康复护理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进行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 研究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ITHBC)的综合康复护理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进行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给予基于ITHBC的综合康复护理。两组产妇均连续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产妇在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并采用盆底肌肉肌力分级标准评估并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情况,评估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对评估患者对性生活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产妇的SAS评分、SDS评分及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产妇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32.58±4.21)分、(35.86±5.4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84±4.06)分、(47.82±6.14)分,GSES评分为(2.76±0.3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2±0.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盆底肌力为Ⅲ级或Ⅲ级以上占比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性生活满意度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ITHBC的综合康复护理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不仅能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还能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提高产妇的自我效能感与性生活满意度,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行为整合理论 综合康复护理 盆底肌力 盆底功能障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HBC的护理措施在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期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秋贵 王靖 +3 位作者 张航 王敏 李思婷 杨婧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3期3473-3477,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ITHBC)的护理措施在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期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进行化疗的10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 目的观察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ITHBC)的护理措施在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期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进行化疗的10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基于ITHBC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均护理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至出院随访6个月后癌症疲乏量表(CFS)、癌症生活质量问卷-C30(QLQ-C30)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患者的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评分分别为(8.36±2.69)分、(18.53±6.14)分、(8.82±2.3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65±3.50)分、(21.36±6.79)分、(10.92±3.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8.79±5.67)分、(81.35±7.84)分、(80.93±5.46)分、(78.42±5.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5.48)分、(73.43±7.25)分、(75.24±5.86)分、(69.37±5.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情感、身体、经济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情感、身体、经济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患者的情感、身体、经济评分分别为(11.16±2.94)分、(10.32±1.27)分、(16.15±2.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4±2.45)分、(12.67±1.56)分、(19.87±2.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THBC的护理措施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期可有效改善其癌因性疲乏及生存质量,同时还能有效减轻自我感受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健康行为整合理论 化疗期 癌因性疲乏 生活质量 自我感受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