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视动追踪技术构建偏侧空间忽略康复系统
1
作者 刘一璇 肖伟 +3 位作者 许可 陈芸 臧予安琪 余善成 《测控技术》 2024年第3期34-41,共8页
偏侧空间忽略是脑卒中常见的一种注意障碍型并发症,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的观察量表和纸笔评估存在缺乏精确度和高假阴性结果等问题。基于视动追踪技术构建了用于偏侧空间忽略评估和协同康复系统,并通过健康志愿者与脑损伤偏侧空间忽略患... 偏侧空间忽略是脑卒中常见的一种注意障碍型并发症,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的观察量表和纸笔评估存在缺乏精确度和高假阴性结果等问题。基于视动追踪技术构建了用于偏侧空间忽略评估和协同康复系统,并通过健康志愿者与脑损伤偏侧空间忽略患者验证了所构建系统的性能。健康志愿者和患者对游戏目标坐标的控制范围没有显著性差异(t=1.448,p>0.05):单纯眼动模式下,患者注视点在纵向分布上的离散程度显著性高于健康受试者(t=-7.70,p<0.001);手-眼-脑协同模式下,健康受试者的欧式距离在实验中显著性小于患者(p<0.001),所有受试者的欧氏距离都随实验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在连续7天的单纯眼动模式中,患者的欧式距离在后3天显著减小(p<0.05),且在随后的手-眼-脑协同模式下仍保持改善效果(欧式距离未反弹)。综上,基于视动追踪技术的偏侧空间忽略康复系统实现了对偏侧空间忽略患者动态评估的数据可视化,通过实时监督患者的注意力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眼脑协同 偏侧空间忽略 视动追踪 传感康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侧空间忽略发生的相关解剖位点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岳月红 齐亚超 +5 位作者 赵永波 王彦芝 段瑞生 肖向建 刘昌林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25-1130,共6页
目的:探讨右侧半球脑卒中后左侧偏侧空间忽略的临床及相关的大脑解剖位点。方法:本研究收集了120例右侧脑卒中患者,其中60例左侧空间忽略患者(忽略组)及60例右侧半球卒中后无忽略的患者(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右侧半球脑卒中后左侧偏侧空间忽略的临床及相关的大脑解剖位点。方法:本研究收集了120例右侧脑卒中患者,其中60例左侧空间忽略患者(忽略组)及60例右侧半球卒中后无忽略的患者(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并运用MRIcro软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头颅影像结果进行分析,分别将两组患者的颅内病灶进行叠加,继后相减,并进行基于体素的卡方分析,进而探讨哪些脑区的损伤几率在忽略组高于对照组。结果:忽略组与对照组相比,性别构成、年龄、偏盲几率、受教育年数、病程、接受影像检查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忽略组的病灶体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MMSE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头颅病灶分析显示:额下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颞上回、颞中回、脑岛及其周围白质、顶下小叶白质的损伤的发生率,忽略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右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忽略的患者病灶体积更大,MMSE得分更低。忽略的发生与额下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颞上回、颞中回、脑岛及其周围白质及其顶下小叶白质的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空间忽略 认知障碍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棱镜适应技术治疗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杜晓霞 宋鲁平 +1 位作者 徐莹 公维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10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棱镜适应技术治疗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5例,并对治疗组进行每日2次,每周5次,为期2周的棱镜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半侧空间忽略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 目的探讨棱镜适应技术治疗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5例,并对治疗组进行每日2次,每周5次,为期2周的棱镜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半侧空间忽略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半侧空间忽略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偏侧空间忽略程度较对照组改善(P<0.05)。棱镜适应技术具有持久的较好的即时效应和后续效应。结论棱镜适应技术是一种主动的适应过程,治疗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空间忽略 脑卒中 棱镜适应技术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侧空间忽略的注意障碍-ERP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岳月红 赵永波 +5 位作者 岳圆圆 魏菀怡 牛会丛 邢星 尹楠 赵红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7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讨偏侧空间忽略(HSN)患者的注意成分变化。方法记录1例HSN患者在执行提示—靶的实验范式时的脑电变化及反应时,进而探讨其行为学特点,及不同注意相关的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RP)成分变化。结果与右侧靶目标相比,患者对左侧靶目标的... 目的探讨偏侧空间忽略(HSN)患者的注意成分变化。方法记录1例HSN患者在执行提示—靶的实验范式时的脑电变化及反应时,进而探讨其行为学特点,及不同注意相关的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RP)成分变化。结果与右侧靶目标相比,患者对左侧靶目标的反应时明显延长;提示类型及靶出现的侧别均对5个ERP成分(ant N1,post N1,LPD,P1,P2)的波幅和潜伏期影响的主效应不显著。与右侧半球相比,左侧半球的P2及post N1成分体现的提示类型的半球偏侧化效应更显著。结论左侧HSN患者在基于空间和物体的注意选择时表现出显著的左侧半球的偏侧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空间忽略 注意 事件相关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偏侧空间忽略症患者不同感觉通道和空间参考框架的表现及其康复治疗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晓伟 余滨宾 +6 位作者 单春雷 李贞兰 吴婷 伊文超 陈文莉 卞荣 沈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17-320,326,共5页
目的观察1例右侧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所致偏侧空间忽略症患者的不同感觉通道、空间参考框架的表现,以及行为学和经颅磁刺激(TMS)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采用行为学忽略测试中的线条划销、字母划销、星星划销、二分线段测试评定患者的视觉通道,... 目的观察1例右侧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所致偏侧空间忽略症患者的不同感觉通道、空间参考框架的表现,以及行为学和经颅磁刺激(TMS)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采用行为学忽略测试中的线条划销、字母划销、星星划销、二分线段测试评定患者的视觉通道,临摹左右并列的2个图形测试患者的空间参考框架特点。同时进行听觉通道(左、右耳听手指撮捻声)、触觉通道(左、右手指被碰触)的偏侧空间忽略症检查。采用常规行为学和低频TMS刺激左半球顶下小叶进行2周(10次,1次/d,20 min/次)的偏侧空间忽略症治疗。结果①该患者治疗前的线条划销、字母划销、星星划销测试均显示,左侧空间内完成划销的数量低于右侧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分线段测试也表现为标记的中点明显偏右。②图形临摹显示患者不仅忽略了左侧空间的刺激(物体),也忽略了右侧空间内刺激(物体)的左半内容。③听觉通道、触觉通道忽略症检查也显示,对于左侧空间的听觉、触觉刺激的探查能力低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经2周治疗后,患者划销测试和图形临摹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P<0.05,P<0.01)。结论右侧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可导致不同感觉通道和空间参考框架的偏侧空间忽略症。两周行为学和低频TMS治疗对改善偏侧空间忽略症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感觉通道 偏侧空间忽略 行为学忽略测试 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偏侧空间忽略及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雅楠 孙乐影 +4 位作者 刘田 王凤丽 周洁 高修明 项洁 《中国康复》 2019年第8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梗死后偏侧空间忽略(USN)及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脑梗死后偏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tDCS组各15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tDCS组增加tDCS治疗,每周治疗5d,共4周。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梗死后偏侧空间忽略(USN)及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脑梗死后偏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tDCS组各15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tDCS组增加tDCS治疗,每周治疗5d,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直线二等分试验(LBT)、Albert线段划消试验(AT)、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和MMSE量表评定患者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LBT和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tDCS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2组的FMA、MBI和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均P<0.001),且tDCS组的FMA和MBI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1);tDCS组和常规组的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DCS可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单侧空间忽视症状,同时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空间忽略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梗死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天龙 刘景隆 郭宇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8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对脑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 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 USN)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于神经康复科住院康复脑卒中患者,经判定具有...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对脑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 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 USN)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于神经康复科住院康复脑卒中患者,经判定具有偏侧空间忽略( 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 USN),共计60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其中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直流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计算线段等分试验( line-bisection test),线段删除试验( line cross-out test),画钟试验(clock drawing test)的异常率,评估2组USN改善情况。同时应用MoCA评价认知功能,改良Barthel 指数( MBI)评估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结果:治疗后2组的线段等分试验,线段删除试验,画钟试验的异常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 BBS,MBI改善亦明显(P<0.01)。4周时治疗后2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tDCS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的忽略程度,认知功能以及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空间忽略 经颅直流电刺激 认知障碍 脑卒中
原文传递
强化重心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郭天龙 刘景隆 郭宇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9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重心转移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患者,忽略程度,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1月住院康复患者68例,均为脑卒中伴偏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 USN)患者,随机分成... 目的:探讨强化重心转移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患者,忽略程度,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1月住院康复患者68例,均为脑卒中伴偏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 USN)患者,随机分成强化组和对照组2组,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强化组在常规康治疗基础上,增加强化重心转移训练内容。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应用线段等分试验(1ine-bisection test),线段删除试验(1ine cross-out test),画钟试验(clock drawing test)评估4周后2组USN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的BBS,MBI以及线段等分试验,线段删除试验,画钟试验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2组问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强化重心转移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的忽略程度,平衡功能以及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偏侧空间忽略 重心转移 脑卒中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技术预防右脑损伤患者偏侧空间忽略分析
9
作者 黄帅 陈飞 王洪亮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8期182-182,184,共2页
对右脑损伤患者偏侧空间忽略,探究通过早期康复的整体预防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11月到2020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卒中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根据右脑损伤临床路径进行药物治疗... 对右脑损伤患者偏侧空间忽略,探究通过早期康复的整体预防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11月到2020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卒中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根据右脑损伤临床路径进行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通过ADL评定及ICF评定来观察两组患者整体干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右脑损伤ICF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得分更高,P<0.05,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右脑损伤患者偏侧空间忽略,通过早期康复整体预防效果十分理想,患者ADL评定及ICF评定结果十分理想,因此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预防 右脑损伤患者 偏侧空间忽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丘脑出血后合并Pusher综合征及偏侧空间忽略1例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晓伟 李贞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60-661,共2页
目的观察1例右侧丘脑出血后合并Pusher综合征及偏侧空间忽略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右侧丘脑出血后合并Pusher综合征及偏侧空间忽略患者1例。采用康复治疗技术(如视觉反馈训练、重心转移训练、下肢机器人训练等)纠正患者Pusher综合... 目的观察1例右侧丘脑出血后合并Pusher综合征及偏侧空间忽略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右侧丘脑出血后合并Pusher综合征及偏侧空间忽略患者1例。采用康复治疗技术(如视觉反馈训练、重心转移训练、下肢机器人训练等)纠正患者Pusher综合征,采用常规行为学治疗、作业治疗、阅读训练及传统中医方法对患者偏侧空间忽略进行干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行为特点。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其运动功能明显提高,各体位下均无明显向患侧倾斜的表现,在他人监视下可独立步行。出院3个月后复诊发现,患者可独立步行,左手精细运动功能较差,Pusher综合征完全纠正,偏侧空间忽略症状也得到明显缓解。结论右侧丘脑出血可发生Pusher综合征及偏侧空间忽略,早期康复治疗可纠正Pusher综合征,缓解偏侧空间忽略症状,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ER综合征 偏侧空间忽略 丘脑出血
原文传递
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戈蕾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96-99,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临床疗效。方法借助数字双盲法将本院收治的86例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中医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临床疗效。方法借助数字双盲法将本院收治的86例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中医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针灸联合RTMS治疗,借助行为性忽视检查(中文试验版)(Behavioural Inattention Test IT)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忽略症状改善程度、借助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估患者运动功能、采用脑卒中患者中文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患者卒中后忽略症状改善程度、FML评分及独立生活能力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60d后研究组患者后忽略症状情况、运动功能情况、独立生活情况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RTMS治疗,可提升患者运动功能与独立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症状忽略情况,该模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 偏侧空间忽略 针灸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原文传递
视动刺激治疗视空间偏侧忽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呈飞 朱其秀 +2 位作者 刘云霞 陈修平 邢昂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4-328,共5页
目的:探讨视动刺激对视空间偏侧忽略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长期疗效。方法:将16例首次脑卒中后出现左侧视空间偏侧忽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8)和对照组(n=8),治疗组应用视动刺激技术(optokinetic stimulation,OKS)及传统视空间偏侧忽... 目的:探讨视动刺激对视空间偏侧忽略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长期疗效。方法:将16例首次脑卒中后出现左侧视空间偏侧忽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8)和对照组(n=8),治疗组应用视动刺激技术(optokinetic stimulation,OKS)及传统视空间偏侧忽略的针对性训练。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传统视空间偏侧忽略的针对性训练,治疗周期均为2周。分别在基线期、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末4个阶段对两组患者进行偏侧忽略纸笔测试及行为学评定。结果:OKS组患者治疗后纸笔测试和CBS评定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且效果比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后2周的随访,发现治疗组效果改善持续保持(P>0.05)。结论:视动刺激可显著改善卒中后忽略患者的忽略症状及日常行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空间忽略 视动刺激 脑卒中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顾玲 陈友燕 +1 位作者 韩琦 吴毅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06-209,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偏侧空间忽略的影响。方法将36例脑卒中引起的偏侧空间忽略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患者在普通康复治疗(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教育、刺激忽略侧肢体训练、唤起忽略侧的注意力、视觉扫描...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偏侧空间忽略的影响。方法将36例脑卒中引起的偏侧空间忽略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患者在普通康复治疗(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教育、刺激忽略侧肢体训练、唤起忽略侧的注意力、视觉扫描训练等一系列康复护理措施。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周,用Albert删除试验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干预的疗效。结果干预6周后,Albert删除试验评估显示康复组有优于对照组的改善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未达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中Albert删除试验法评定的漏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偏侧空间忽略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改善忽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干预 脑卒中 偏侧空间忽略
原文传递
经颅磁刺激对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和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艳明 付伟 +3 位作者 胡洁 马佳妮 曲斯伟 宋为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对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和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0例卒中后伴有单侧空间忽略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rTMS组患者采用行为学训练方法 (包括视觉扫描训练、躯干旋转训...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对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和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0例卒中后伴有单侧空间忽略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rTMS组患者采用行为学训练方法 (包括视觉扫描训练、躯干旋转训练、交叉促进训练,15 min/次,2次/d;常规训练30 min/次,2次/d)和rTMS治疗(刺激频率为0.5 Hz、强度为静息运动阈值的90%,治疗15 min/次,2次/d),均为期2周。对照组患者只接受行为学训练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直线二等分试验、线段划消试验、画钟试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①治疗后,rTMS组与对照组直线二等分试验评分中位数(M,范围)分别为8.17(0~48.31)、31.75(0~86.96);两组线段划消试验评分M分别为0.005(0~0.333)、1.333(0~5.667);两组画钟试验评分M分别为0(0~1)、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治疗后rTMS组与对照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M分别为36(24~94)、21(6~63),两组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分别为45(30~65)、40(1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经颅磁刺激对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治疗有显著作用,卒中后患侧单侧空间忽略的恢复有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侧空间忽略 经颅磁刺激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脑损伤后左侧空间忽略的临床分型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岳月红 宋为群 +2 位作者 胡洁 霍速 戴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对右侧脑损伤后左侧空间忽略按表现的参考框架不同进行分型研究,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对于首次发生右侧半球脑损伤的患者176例,运用线段划消、星型划消、线段二等分、画钟测验及句子阅读进行忽略的筛查测验,并运用缺口探查和场... 目的:对右侧脑损伤后左侧空间忽略按表现的参考框架不同进行分型研究,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对于首次发生右侧半球脑损伤的患者176例,运用线段划消、星型划消、线段二等分、画钟测验及句子阅读进行忽略的筛查测验,并运用缺口探查和场景临摹测试对忽略患者进行不同参考框架下分型研究,进一步比较不同参考框架下忽略组间的一般状况、临床特征及忽略程度。结果:在176例患者中,29例表现为左侧空间忽略,其中16例为单纯的自我为中心的忽略,13例合并存在自我为中心的忽略及刺激物为中心的忽略。单纯的自我为中心的忽略组与合并存在刺激物为中心的忽略组间的一般状况(年龄、性别构成比、MMSE),忽略程度(线段划消、星形划消、线段二等分、画钟及场景临摹)及临床特征(左侧肢体肌力、面瘫有无、偏盲有无、左侧躯体感觉异常、病理征有无)无显著的差异;合并刺激物为中心的忽略组的患者受教育年数明显高于单纯的自我为中心的忽略组。两组间的病灶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按参考框架的不同对左侧空间忽略进行分型,单纯的自我为中心的忽略最常见,但是近一半的自我为中心的忽略合并刺激物为中心的忽略。忽略的严重程度及躯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对忽略的分型无提示意义。受教育年限越长的右侧半球损伤的患者越容易存在非自我为中心的空间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空间忽略 参考框架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侧空间忽略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励莉 陈沪蓉 +1 位作者 崔晓 汪军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年第11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侧空间忽略的效果。方法:将38例初发脑卒中偏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一般健康指导,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安全护理、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侧空间忽略的效果。方法:将38例初发脑卒中偏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一般健康指导,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安全护理、感觉统合训练、刺激忽略侧肢体训练等一系列康复护理措施,并采用线段删除试验(Albert)及FCA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Albert删除试验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侧空间忽略患者的空间忽略程度,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减少意外伤害,对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侧空间忽略 康复护理 早期 线段删除试验 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对右脑损伤患者偏侧空间忽略效果评价
17
作者 黄帅 陈飞 王洪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394-395,共2页
对右脑损伤患者偏侧空间忽略,探究通过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8月到2020年9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4例脑卒中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12例,对照组仅仅给于日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 对右脑损伤患者偏侧空间忽略,探究通过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8月到2020年9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4例脑卒中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12例,对照组仅仅给于日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观察两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SN异常率出现显著改变,改变幅度更大,P<0.05,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DL评分明显更高,P<0.05,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右脑损伤患者偏侧空间忽略,通过早期康复进行干预患者康复效果更理想,HSN异常率出现显著改变,DL评分明显更高,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右脑损伤 偏侧空间忽略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单侧忽略的效果 被引量:16
18
作者 申嘉怡 张通 +1 位作者 胡雪艳 王文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0-937,共8页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于脑卒中后单侧忽略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44例脑卒中后左侧单侧忽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2)和试验组(n=22)。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动态风景视频观察训练,试验组接受动作观察训...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于脑卒中后单侧忽略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44例脑卒中后左侧单侧忽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2)和试验组(n=22)。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动态风景视频观察训练,试验组接受动作观察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1周和训练3周后用中国行为性忽略测试-香港版(CBIT-HK)常规测试中的4项(短线划销、字母划销、星星划销、二分线段)进行评估,并比较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训练1周后,两组CBIT-HK常规测试4项分数大多较训练前改善(t>2.712,P<0.05),且试验组线段二等分百分比显著优于对照组(t=4.822,P<0.001);训练3周后,两组CBIT-HK常规测试4项分数及MMSE、FMA、ADL评分均较训练前改善(t>1.596,P<0.05),试验组的短线划销、字母划销及线段二等分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t>3.577,P<0.01)。结论动作观察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单侧忽略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侧空间忽略 动作观察疗法 镜像神经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行为学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0
19
作者 朱海霞 郝利霞 +2 位作者 张琰 王静 王丽英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499-503,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行为学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将75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7例),两组均给予早期康复训练,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行为学疗法;分析治疗前和治疗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行为学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将75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7例),两组均给予早期康复训练,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行为学疗法;分析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后的步态能力(功能性运动量表FAC),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步行相关指标(步速和跨步长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及偏侧空间忽略情况(直线二等分、线段划消及画钟试验)。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FMA评分中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6个月后的FAC评分、FMA评分、步行相关指标、Barthel指数及偏侧空间忽略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行为学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较好,不仅可改善偏瘫步态和下肢功能,而且可改善偏侧空间忽略,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功能训练中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训练 行为学疗法 老年脑卒中 偏侧空间忽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干预在脑损伤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金宇 程为平 +2 位作者 齐辉 程光宇 马莉 《中国康复》 2023年第11期692-696,共5页
数据显示,尽管与脑损伤相关的死亡率在逐年下降,但总体发病率及致残率仍居高不下^([1])。脑损伤后患者会遗留广泛的运动、言语、认知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驱动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更安全、普适、更具吸引力的康复方法。以... 数据显示,尽管与脑损伤相关的死亡率在逐年下降,但总体发病率及致残率仍居高不下^([1])。脑损伤后患者会遗留广泛的运动、言语、认知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驱动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更安全、普适、更具吸引力的康复方法。以音乐为基础的神经康复方法作为一种较新的补充替代疗法,已证明对卒中患者的言语、运动、情绪、认知等改善具有潜在益处^([2]),近些年来正逐步应用于临床和家庭康复。音乐干预可被定义为多种形式的、有音乐元素参与的治疗方法^([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干预 脑卒中 运动 失语 偏侧空间忽略 情绪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