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及蜕膜中的表达及调控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衡 武琳琳 +2 位作者 李世杰 匡野 马兴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22-1127,共6页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构建小鼠早期妊娠模型、人工诱导子宫蜕膜化模型、雌二醇和(或)孕酮处理子宫模型;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应用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和二丁...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构建小鼠早期妊娠模型、人工诱导子宫蜕膜化模型、雌二醇和(或)孕酮处理子宫模型;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应用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和二丁酰环腺苷酸诱导其蜕膜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小鼠早期妊娠子宫、蜕膜化子宫和激素处理子宫中MLKL mRNA和蛋白的表达规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LKL mRNA在体外诱导的人蜕膜化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1)在小鼠早期妊娠子宫中,MLKL mRNA及蛋白在妊娠第1~4天的子宫腔上皮表达量较低且不规律,在妊娠第5天的子宫腔上皮及其周围的蜕膜细胞中表达,妊娠第6~8天主要集中在蜕膜组织中表达,着床后表达量逐日增高并在妊娠第7天达到最高峰,妊娠第8天表达稍有下降。(2)在人工诱导蜕膜化的小鼠子宫中,MLKL mRNA表达量很高,整个蜕膜区域均有表达,而在对照组小鼠子宫中则无明显表达。MLKL蛋白的表达与mRNA相一致。MLKL mRNA在体外诱导的人蜕膜化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孕酮处理的小鼠子宫中MLKL mRNA及蛋白表达量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LKL受孕酮的调控参与哺乳动物胚胎着床和蜕膜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程序性细胞坏死 妊娠 胚胎植入 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在小鼠脑缺血后脑水肿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任亚会 朱媛媛 +4 位作者 杨吉平 郇宇 李燕 王亚周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研究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在C57BL/6J小鼠脑缺血后脑水肿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通过向野生型(WT)和MLKL敲除(MLKL^-/^-) C57BL/6J小鼠尾静脉注射浓度为6 mg/ml玫瑰红溶液(剂量为40 mg/kg)构建缺血后脑水肿模型。... 目的:研究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在C57BL/6J小鼠脑缺血后脑水肿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通过向野生型(WT)和MLKL敲除(MLKL^-/^-) C57BL/6J小鼠尾静脉注射浓度为6 mg/ml玫瑰红溶液(剂量为40 mg/kg)构建缺血后脑水肿模型。一周后取组织,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MLKL在缺血后脑水肿区的表达和分布,Western Blot检测MLKL在小鼠缺血后脑水肿区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MLKL的亚细胞水平定位,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组织缺血坏死及水肿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正常WT小鼠大脑皮质无MLKL表达,缺血后脑损伤区的WT小鼠有大量MLKL阳性细胞,MLKL主要表达于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脑缺血后脑损伤区的MLKL表达显著增加;免疫电镜结果显示脑水肿区域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内有大量MLKL蛋白胶体金颗粒分布; HE染色结果显示MLKL敲除可显著减轻脑水肿程度。结论:脑缺血可上调WT小鼠缺血部位MLKL表达,提示MLKL可能参与缺血后的脑水肿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脑水肿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caspase-8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mRNA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文正燕 孙传俊 杨献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628-633,共6页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caspase-8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mRNA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75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caspase-8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mRNA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75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67)、肝硬化(LC)组(n=61)和肝细胞肝癌(HCC)组(n=47);另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8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各组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对不同阶段HBV感染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4组受试者PBMC中MLKL、RIPK3、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9.364、1009.381、159.407,P<0.05)。CHB组、LC组、HCC组患者PBMC中MLKL、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C组、HCC组患者PBMC中MLKL、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HB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HB组(P<0.05)。HCC组患者PBMC中MLKL、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C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LC组(P<0.05)。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不同阶段HBV感染组患者PBMC中MLKL mRNA表达与RIPK3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14、0.432、0.449,P<0.01),MLKL mRNA表达与caspase-8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56、-0.378、-0.721,P<0.01),RIPK3 mRNA表达与caspase-8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415、-0.400、-0.416,P<0.01)。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鉴别CHB和HCC的AUC分别为0.918、0.859和0.912,三者联合鉴别CHB和HCC的AUC为0.945。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鉴别LC和HCC的AUC分别为0.768、0.834和0.839,三者联合鉴别LC和HCC的AUC为0.895。结论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且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鉴别诊断不同阶段HBV感染患者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肝癌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CASPASE-8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非坏死性凋亡功能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沈钺 陈东良 +1 位作者 陆远富 李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00-2106,共7页
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Degterev等[1]于2005年命名的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细胞凋亡受阻时,坏死性凋亡作为一种备用途径确保细胞死亡的进展[2]。不同于凋亡对胱天蛋白酶(caspase)活性的依赖,坏死性凋亡的发生依赖于混合谱系激酶... 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Degterev等[1]于2005年命名的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细胞凋亡受阻时,坏死性凋亡作为一种备用途径确保细胞死亡的进展[2]。不同于凋亡对胱天蛋白酶(caspase)活性的依赖,坏死性凋亡的发生依赖于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的磷酸化。MLKL属于蛋白激酶超家族,是一种不具有激酶功能的假激酶,作为终末专属效应蛋白在坏死过程中发挥作用[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坏死性凋亡 自噬 内体转运 磷酸化 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越 张海威 +1 位作者 章海兵 罗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56-860,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方法·分别对RIPK3中的4个氨基酸(Q84WDF87)进行突变,并将这些突变体与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 目的·研究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方法·分别对RIPK3中的4个氨基酸(Q84WDF87)进行突变,并将这些突变体与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pseudokinase,MLKL)共同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新型RIPK3突变体S232位点自磷酸化的情况及其对MLKL S345位点磷酸化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法观察RIPK3与MLKL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非还原裂解法检测MLKL的寡聚化情况。结果·RIPK3ΔQ84、RIPK3ΔW85和RIPK3ΔD86的激酶活性显著降低,RIPK3Q84A/RIPK3Q84E、RIPK3W85Y和RIPK3D86A/RIPK3D86Y的激酶活性无明显改变;RIPK3W85A的自磷酸化减少,但不影响MLKL的磷酸化与寡聚化。结论·Q84、W85与D86是调节RIPK3激酶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RIPK3W85A的激酶活性减弱,但其对MLKL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激酶 激酶活性 程序性细胞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P1、MLKL蛋白在未分化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姜燕 郭越 +2 位作者 王芳 张学 牛彦斌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在未分化甲状腺癌(A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ATC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手术标本组织中RIP1、MLKL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并随访,统计分析RIP1、MLKL...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在未分化甲状腺癌(A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ATC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手术标本组织中RIP1、MLKL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并随访,统计分析RIP1、MLKL在ATC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模式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培养人未分化型甲状腺癌THJ-11T、THJ-16T、THJ-21T、ASH-3、BHT101细胞系、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系CAL-62、PDTC-1、正常人甲状腺细胞系Nthy-ori 3-1、HTORI-3,利用Western blot法及RT-PCR检测细胞系中RIP1、MLKL的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正常人甲状腺细胞系及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系相比,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系中RIP1、MLKL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更高。(2)48例ATC患者中,14例起源于乳头状甲状腺癌(PTC),34例起源于滤泡状甲状腺癌(FTC)。肿瘤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多形性。形态学特征包括梭形细胞为主的肉瘤样及鳞状细胞样。(3)免疫组化染色显示,RIP1表达主要定位于ATC细胞膜。48例ATCs中有24例(50.0%)RIP1染色阳性。组织中含有混合岛状或低分化癌成分。MLKL阳性细胞核表达清晰,48例ATC患者中有29例(60.4%)患者MLKL染色阳性。(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RIP1和MLKL过度表达会缩短AT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P<0.05),但对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无明显影响(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RIP1高表达、MLKL高表达、N分期、M分期均是影响ATC患者DFS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RIP1、MLKL高表达与ATC的发生及DFS密切相关,或可作为ATC潜在的治疗靶点及预后预测的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未分化癌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 混合激酶区域蛋白(mlk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LK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炎症介质分泌及炎症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
7
作者 刘博 巩志国 哈斯苏荣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60-5569,共10页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共生细菌,是一种胞内菌,其利用坏死性凋亡在人和动物宿主中引起多种疾病。本研究旨在了解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是否参与调控金黄色葡萄球菌...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共生细菌,是一种胞内菌,其利用坏死性凋亡在人和动物宿主中引起多种疾病。本研究旨在了解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是否参与调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炎性反应,为防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疾病提供新思路与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Pam2CSK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刺激前后小鼠巨噬细胞中基因的变化;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Pam2CSK4与MLKL的对接方式及位点;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MLKL、p65、p38和ERK的磷酸化水平;通过ELISA方法检测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趋化因子(RANTES)和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水平。【结果】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Pam2CSK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刺激巨噬细胞后可导致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且MLKL基因相关度较高(P<0.05)。分子对接预测结果显示,Pam2CSK4与MLKL蛋白结合良好,并与ARG-304、ARG-301、GLN-331和LYS-333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未刺激组相比,Pam2CSK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刺激可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中MLKL的磷酸化和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表明MLKL参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过程。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MLKL对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57BL/6J小鼠相比,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刺激30和60 min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中p65磷酸化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而在Pam2CSK4刺激30和60 min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中p65磷酸化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在Pam2CSK4刺激15、30和60 min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中ERK磷酸化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Pam2CSK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刺激60 min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中p38磷酸化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P<0.01)。与C57BL/6J小鼠相比,Pam2CSK4刺激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RANTES分泌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SA113刺激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RANTES分泌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IL-10分泌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MLK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炎症介质分泌及炎症信号通路激活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mlkl) 坏死性凋亡 转录组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P1/RIP3/MLKL信号通路探讨青蒿琥酯对高糖诱导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8
作者 周素平 吴智勇 +2 位作者 杨德忠 李金顺 钟栩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491-1495,共5页
目的基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信号通路探讨青蒿琥酯(ART)对高糖(HG)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9c2)坏死性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RIPK1抑制剂Necrostatin-1与Caspase抑制... 目的基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信号通路探讨青蒿琥酯(ART)对高糖(HG)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9c2)坏死性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RIPK1抑制剂Necrostatin-1与Caspase抑制剂Z-VAD-FMK处理H9c2细胞,验证HG诱导的H9c2细胞程序性坏死;将H9c2细胞分为正常组(NC组)、HG组、青蒿琥酯低、中、高浓度组(L-ART组、M-ART组、H-ART组),分别检测细胞死亡率、氧化应激因子[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磷酸化RIP1(p-RIP1)、RIP1、磷酸化RIP3(p-RIP3)、RIP3、磷酸化MLKL(p-MLKL)、MLK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RT可抑制HG诱导的H9c2细胞程序性死亡;Hoechst33342/PI染色结果显示,ART可抑制H9c2坏死性死亡;与HG组比较,L-ART组、M-ART组、H-ART组处理细胞死亡率、TNF-α、IL-6、IL-1β、LDH、MDA及p-RIP1、p-RIP3、p-MLKL表达均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ART通过抑制RIP1/RIP3/MLKL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大鼠 青蒿琥酯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NR003508通过海绵吸附miR-483-3p并靶向MLKL调控BCG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坏死 被引量:2
9
作者 于志瑞 张旭 +2 位作者 牛莎莎 邓光存 吴晓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49-3159,共11页
旨在探讨LncRNA NR_003508在牛分枝杆菌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感染中对小鼠巨噬细胞坏死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小干扰RNA技术干扰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中LncRNA NR_003508的表达,并结合BCG感染,采用Western blo... 旨在探讨LncRNA NR_003508在牛分枝杆菌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感染中对小鼠巨噬细胞坏死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小干扰RNA技术干扰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中LncRNA NR_003508的表达,并结合BCG感染,采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检测坏死相关调控因子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坏死率,以及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分别预测和验证LncRNA NR_003508与miR-483-3p的靶向结合。结果表明,BCG感染巨噬细胞后,LncRNA NR_003508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转染siRNA-LncRNA NR_003508后,MLKL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同时巨噬细胞坏死率也显著降低(P<0.05);LncRNA NR_003508可以与miR-483-3p特异性结合并发挥海绵吸附作用,并且干扰LncRNA NR_003508可显著上调miR-483-3p的表达(P<0.01),而过表达miR-483-3p显著抑制MLKL的表达(P<0.01),同时抑制巨噬细胞坏死。以上研究结果表明,LncRNA NR_003508通过海绵吸附miR-483-3p并靶向MLKL的表达来促进BCG诱导的巨噬细胞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NR_003508 miR-483-3p 卡介苗 细胞坏死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坏死与脑梗死相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斌斌 苗瑞晗 +1 位作者 王学林 刘晓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2-279,共8页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程序性坏死是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之一。近些年研究认为程序性坏死参与了脑梗死后神经元损伤,但其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作者就程序性坏死的概念及相关通路、程序性坏死与脑梗死神经元损伤的关...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程序性坏死是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之一。近些年研究认为程序性坏死参与了脑梗死后神经元损伤,但其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作者就程序性坏死的概念及相关通路、程序性坏死与脑梗死神经元损伤的关系、程序性坏死标志物在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水平、程序性坏死与脑梗死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归纳总结了二者的相关性,为制定新的脑梗死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在奶牛乳房炎源性无乳链球菌诱导bMECs炎性反应中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王月 陈莉 +1 位作者 邓昭举 韩博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共13页
奶牛乳房炎是牧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无乳链球菌引发的奶牛乳房炎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流行率逐年上升。假激酶混合谱系激酶样蛋白(MLKL)是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关键信号蛋白,当MLKL被磷酸化激活后,可易位至细胞膜并诱导膜透化,从而导致坏死性... 奶牛乳房炎是牧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无乳链球菌引发的奶牛乳房炎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流行率逐年上升。假激酶混合谱系激酶样蛋白(MLKL)是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关键信号蛋白,当MLKL被磷酸化激活后,可易位至细胞膜并诱导膜透化,从而导致坏死性凋亡。为了探究MLKL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在无乳链球菌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炎性反应中的分子机制,本试验通过构建无乳链球菌C28和B19菌株感染bMECs的体外模型,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Western blot试验、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凋亡、坏死、坏死性凋亡和炎性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感染0 h相比,C28和B19菌株感染9 h时bMECs凋亡细胞数量开始下降,坏死细胞数量增多,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RIPK3)和磷酸化假激酶混合谱系激酶样蛋白(p-MLKL)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Caspase-8)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表明无乳链球菌诱导bMECs死亡的方式为程序性坏死。无乳链球菌诱导bMECs中大量MLKL定位至线粒体,p-MLKL向细胞膜转位。与C28和B19菌株感染组相比,沉默MLKL基因可显著降低p-MLKL表达量(P<0.05),表明MLKL参与无乳链球菌诱导的bMECs程序性坏死。与C28和B19菌株感染组相比,沉默MLKL基因可显著降低无乳链球菌诱导的bMECs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和含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表达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表达量(P<0.05),极显著降低TNF-α、IL-1β、IL-6和IL-18的释放量(P<0.01,P<0.001或P<0.000 1)。结果表明,MLKL作为无乳链球菌诱导bMECs引发坏死性凋亡的执行蛋白,可激活bMECs中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最终促进炎性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无乳链球菌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 坏死性凋亡 激酶混合谱系激酶蛋白(mlk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在胰腺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杨润泽 秦靖 +7 位作者 郭晨博 胡耀华 汪湛东 张延英 宋冰 白敏 师长宏 汪永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3-941,共9页
坏死性凋亡介于细胞凋亡和坏死之间,是一种受调控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非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可诱导炎症反应发生。研究表明,它与胰腺疾病的病程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在胰腺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的双向调控作用,且相关的坏死... 坏死性凋亡介于细胞凋亡和坏死之间,是一种受调控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非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可诱导炎症反应发生。研究表明,它与胰腺疾病的病程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在胰腺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的双向调控作用,且相关的坏死性凋亡抑制剂与诱导剂有望用于胰腺疾病的治疗。基于此,本文对坏死性凋亡发生的机制及其在胰腺疾病进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胰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认识,为其靶向性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凋亡 急性胰腺炎 胰腺癌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陈皮素通过调节RIP1-RIP3-MLKL通路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减轻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纤维化
13
作者 李平 吴玉彩 王玉路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川陈皮素(Nob)通过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1-RIP3-下游底物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通路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减轻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RF组、Nob组、RIP1特异性抑... 目的探讨川陈皮素(Nob)通过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1-RIP3-下游底物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通路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减轻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RF组、Nob组、RIP1特异性抑制剂-坏死素(Nec)-1组、RIP3特异性抑制剂(GSK872)组。采用5/6肾切除术构建大鼠CRF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4 h尿蛋白(UT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和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观察Ⅰ型胶原(Col-Ⅰ)、RIP1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肾脏组织各蛋白表达。结果相比于对照组,CRF组精神和食欲不振,肾脏组织出现肾小管间质损伤、嘌呤结晶、胶原沉积,24 h UTP、Scr、BUN、TNF-α、IL-1β、IL-6水平、胶原容积分数(CVF)、α-平肌肌动蛋白(SMA)、Col-Ⅰ、Col-Ⅲ、RIP1、RIP3、p-MLKL/MLKL表达明显升高(P<0.05);相比于CRF组,Nob组、Nec-1组、GSK872组精神、饮食状况好转,肾小管间质损伤减轻,嘌呤结晶、胶原沉积减少,24 h UTP、Scr、BUN、TNF-α、IL-1β、IL-6水平、CVF、α-SMA、Col-Ⅰ、Col-Ⅲ、RIP1、RIP3、p-MLKL/MLKL表达明显降低,其中Nob组改善最为显著(P<0.05)。结论Nob能改善CRF大鼠肾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IP1-RIP3-MLKL通路介导的坏死性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陈皮素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1-RIP3-下游底物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激酶(mlkl)通路 坏死性凋亡 慢性肾衰竭 肾纤维化
原文传递
“柴胡三参胶囊”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MLK3-p38 MAPK-NLRP3信号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成龙 何涛 +5 位作者 刘建和 杨耀闾 卢圣花 张杼惠 曹蛟 冯君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68-73,共6页
目的:探讨柴胡三参胶囊通过MLK3-p38 MAPK-NLRP3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尔硫卓组(每日给药量:51 mg/kg)及柴胡三参胶囊低、中、高剂量... 目的:探讨柴胡三参胶囊通过MLK3-p38 MAPK-NLRP3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尔硫卓组(每日给药量:51 mg/kg)及柴胡三参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日给药量:216、432、864 mg/kg),每组12只。各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药液,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连续7 d。预处理结束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并再灌注的方法建立MIRI模型,再灌注结束后立即取血、取全心,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每组6只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每组3只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观察每组5只大鼠心肌梗死范围,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每组3只大鼠心肌组织中混合谱系酶3(MLK3)、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CK-MB、cTnI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肥大水肿,心肌梗死面积占比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区心肌组织炎症相关蛋白MLK3、p38 MAPK、NLRP3、IL-1β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P<0.05)。各给药组大鼠血清CK-MB、cTnI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柴胡三参胶囊中、高剂量组与地尔硫卓组大鼠血清CK-MB、cTnI水平显著低于柴胡三参胶囊低剂量组(P<0.01),而此3组大鼠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柴胡三参胶囊中、高剂量组及地尔硫卓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较整齐,心肌细胞水肿范围少于模型组,其中以柴胡三参胶囊高剂量组及地尔硫卓组改善最明显。柴胡三参胶囊中、高剂量组与地尔硫卓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占比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3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占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柴胡三参胶囊中剂量组、地尔硫卓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占比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1)。柴胡三参胶囊中、高剂量组及地尔硫卓组大鼠心肌组织MLK3、p38 MAPK、NLRP3、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柴胡三参胶囊低剂量组(P<0.01),其中地尔硫卓组MLK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柴胡三参胶囊高剂量组(P<0.05),NLRP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柴胡三参胶囊中、高剂量组(P<0.01)。结论:柴胡三参胶囊中、高剂量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可能通过MLK3-p38 MAPK-NLRP3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实现对MIRI模型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柴胡三参胶囊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 混合谱系酶3 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NOD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252a预处理对Aβ_25~35诱导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任汝静 王刚 +5 位作者 潘静 朱亮 张施 张煜 陈红专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性的谱系激酶抑制剂K252a预处理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Ap)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56只小鼠平均分4组:K252a预处理组小鼠侧脑室内先后分别注入K252a和凝聚态ABAβ25~35 4.5μL;... 目的探讨混合性的谱系激酶抑制剂K252a预处理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Ap)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56只小鼠平均分4组:K252a预处理组小鼠侧脑室内先后分别注入K252a和凝聚态ABAβ25~35 4.5μL;对照组全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先后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凝聚态Aβ25~35;DMSO预处理组先后分别注射DMSO和凝聚态AAβ25~35。给药结束11d后对各组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并检测小鼠皮层和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活性。结景定位航行实验发现模型组小鼠的上台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K252a预处理组(P〈0.05)。空间搜索实验发现模型组小鼠在平台所在象限中游泳的时间百分比和游泳的距离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K252a预处理组的游泳时间百分比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AChE的活性升高(P〈0.05),ChAT的活性降低(P〈0.05);K252a预处理组与模型组相比,AChE的活性降低(P〈0.05),ChAT的活性升高(P〈0.05)。结论K252a预处理能够改善Aβ25~35诱导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该作用与其抑制AChE活性和增强ChAT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的谱系激酶 Β-淀粉蛋白 学习记忆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ongensin A抑制坏死性凋亡途径在慢性肾脏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杨欢 颜晓勇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4期3513-3517,共5页
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在炎症性、免疫性和神经退行性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了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发展,但其明确的分子机制还没有被完全阐明。热休克蛋白90 (HSP90)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伴侣,底物蛋白种类繁多,广泛参... 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在炎症性、免疫性和神经退行性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了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发展,但其明确的分子机制还没有被完全阐明。热休克蛋白90 (HSP90)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伴侣,底物蛋白种类繁多,广泛参与诸多生命活动,在维持细胞内蛋白质稳态方面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坏死性凋亡途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均受到热休克蛋白90的调控。而天然产物Kongensin A (KA)是一种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热休克蛋白90受到抑制后进而阻断了坏死性凋亡途径。进一步研究坏死性凋亡途径及其对慢性肾脏病的影响,必将为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ngensin A 坏死性凋亡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热休克蛋白90 慢性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经典通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唯嘉 荣书玲 李保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9期3562-3566,共5页
坏死性凋亡作为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综述坏死性凋亡经典通路受体相互作用激酶1(RIP1)-受体相互作用激酶3(RIP3)-底物混合谱系激酶样蛋白(MLKL... 坏死性凋亡作为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综述坏死性凋亡经典通路受体相互作用激酶1(RIP1)-受体相互作用激酶3(RIP3)-底物混合谱系激酶样蛋白(MLKL)的分子机制、抗坏死性凋亡相关治疗药物及这一通路在常见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为探寻新的治疗方式、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改善心血管病人的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坏死性凋亡 受体相互作用激酶1(RIP1)-受体相互作用激酶3(RIP3)-底物混合谱系激酶蛋白(mlkl)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坏死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锐 赵翠娟 陈吉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0期191-194,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逐渐取代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HBV)成为进展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但NAFLD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理论研究,目前尚无定论。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细胞生理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逐渐取代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HBV)成为进展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但NAFLD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理论研究,目前尚无定论。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细胞生理活动中关键的一环,在NAFLD的进展中具有举重若轻的作用。因此本文就程序性坏死的发生、调控及与NAFLD的作用进行概述,为NAFLD的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坏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mlk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程序性坏死研究
19
作者 纪海静 蒋临正 +6 位作者 常伟伟 杨彩霞 陈坤琳 王慧利 仲跻峰 徐银学 邢光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156,共6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中是否存在细胞程序性坏死。[方法]采集健康和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HE染色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炎性相关因子基因(IL-1β、IL-6、TNF-α)和程序性坏死相关因子受体相互...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中是否存在细胞程序性坏死。[方法]采集健康和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HE染色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炎性相关因子基因(IL-1β、IL-6、TNF-α)和程序性坏死相关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RIPK 3、RIPK 1)、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基因(MLKL)和Caspase 8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LKL和磷酸化MLKL蛋白(p-MLKL)表达。[结果]程序性坏死标记蛋白MLKL在乳腺炎乳腺组织中表达;IL-1β、IL-6、TNF-α和RIPK1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01),RIPK 3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Caspase 8 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01);MLKL mRNA和蛋白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p-MLKL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根据程序性坏死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可以推断出在乳腺炎乳腺组织中存在细胞程序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腺炎 程序性坏死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坏死在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亚丽(综述) 朱蕾(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程序性坏死作为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参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病理过程,主要在疾病前期由各类高危因素触发,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 程序性坏死作为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参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病理过程,主要在疾病前期由各类高危因素触发,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介导,导致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等细胞死亡,直接或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反应造成严重的肺泡结构损伤及肺水肿,应用抑制剂阻断程序性坏死可以减轻肺损伤。本文就程序性坏死在ALI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筛选高危患者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坏死 急性肺损伤(ALI)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 RIPK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mlk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