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9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长速度对骨延长区修复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高质钢 李起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6-47,共2页
延长速度是肢体延长术基本问题之一,它对骨延长区修复组织有很大的影响。36只兔行左胫骨上干骺端截骨延长,通过组织学检查,观察1mm/d、2mm/d和3mm/d(A、B、C3组)3种不同延长速度对延长区骨修复组织的影响。... 延长速度是肢体延长术基本问题之一,它对骨延长区修复组织有很大的影响。36只兔行左胫骨上干骺端截骨延长,通过组织学检查,观察1mm/d、2mm/d和3mm/d(A、B、C3组)3种不同延长速度对延长区骨修复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A组延长区修复组织细胞生长活跃,骨细胞演化过程未受明显阻碍。B、C2组延长区修复组织内创伤反应大,牵伸过程中延长区内出现大片出血灶,同期骨修复组织成熟度不如A组。作者认为,延长速度是影响延长区修复组织骨演化过程关键因素之一,延长速度以每日1mm为宜,其低牵张力有利于骨细胞的演化及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延长 延长速度 修复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RI形态学和T2图成像生化区域带评估并比较髌骨与股骨内侧髁关节软骨修复组织 被引量:4
2
作者 G.H. Welsch T.C. Mamisch +5 位作者 S. Quirbach L. Zak S. Marlovits S. Trattnig 刘艳杰(译) 李威(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年第4期407-407,共1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先进的MR技术评价并比较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CT)术后髌骨与股骨内侧髁软骨的修复情况。34例MACT治疗后的病人行膝关节3TMRI检查,其中髌软骨17例,股骨内侧髁软骨17例,且年龄和术后间隔时间相匹配。形态学评估采...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先进的MR技术评价并比较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CT)术后髌骨与股骨内侧髁软骨的修复情况。34例MACT治疗后的病人行膝关节3TMRI检查,其中髌软骨17例,股骨内侧髁软骨17例,且年龄和术后间隔时间相匹配。形态学评估采用三维真实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对关节软骨修复组织进行MRI评分(MOCART)。生物化学评估采用多回波自旋回波方法行R图成像,并重点分析关节软骨区域带结构。应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软骨修复 T2图 软骨修复组织MR观察 髌骨 股骨内侧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47例报告
3
作者 王贵强 景奉国 张昌伟 《现代医药卫生》 1995年第Z1期58-59,共2页
我院自1985年以来,应用带蒂组织瓣,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修复各种原因造成的严重组织缺损47例。现将体会和教训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移植共10例,成功7例,失败3例。分析失败原因:1例为电击伤,由于电击伤原因供区血... 我院自1985年以来,应用带蒂组织瓣,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修复各种原因造成的严重组织缺损47例。现将体会和教训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移植共10例,成功7例,失败3例。分析失败原因:1例为电击伤,由于电击伤原因供区血管喷血不活跃,经反复吻合,于术后24小时发生血管栓塞。1例为创伤,采用逆行皮瓣吻合法移植,术后48小时后发生血管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组织瓣移植 修复组织 游离组织修复 带蒂组织 肌皮瓣 组织 血管危象 吻合血管 缺血时间 逆行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腿皮瓣修复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
4
作者 张丽 董英 赵云芹 《佳木斯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5期84-84,共1页
我科自1986年至1996年,为22例病人做了交腿皮瓣修复组织缺损,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有关护理配合和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3—38岁,平均31岁。造成组织缺损原因:外伤骨外露9例,瘢痕挛缩畸形切除5例,... 我科自1986年至1996年,为22例病人做了交腿皮瓣修复组织缺损,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有关护理配合和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3—38岁,平均31岁。造成组织缺损原因:外伤骨外露9例,瘢痕挛缩畸形切除5例,慢性溃疡8例。受压部位:小腿9例,足背6例,足踝部7例。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腿皮瓣 组织修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水凝胶在创伤性脑损伤组织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彤 王妍 +2 位作者 杨春佳 岳庆鲲 吴庆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6110-6117,共8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传统的给药途径(口服或静脉注射)面临难以透过血脑屏障问题,对于开放性重度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治疗结果往往低于预期。水凝胶是一类极为亲水的三维网络结构凝胶,在水中迅速溶胀并在此溶胀状态可以保持。目前有部分实验... 背景:目前临床上传统的给药途径(口服或静脉注射)面临难以透过血脑屏障问题,对于开放性重度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治疗结果往往低于预期。水凝胶是一类极为亲水的三维网络结构凝胶,在水中迅速溶胀并在此溶胀状态可以保持。目前有部分实验应用可注射性功能水凝胶注射植入损伤部位以达到修复受损脑组织的目的,但这一治疗策略尚未应用于临床。目的:分析功能性水凝胶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组织修复中的作用,讨论水凝胶通过不同作用方式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神经组织再生,以期为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出新的思路。方法:以“hydrogels,functional hydrogel,composite hydrogels,traumatic brain injury,tissue repair,neural regeneration”“功能性水凝胶,创伤性脑损伤,组织修复,神经再生”为关键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2000年8月至2024年3月的相关文献。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阅读文献标题、摘要及全文内容进行筛选,最终纳入60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基于分子设计的水凝胶可以模拟神经微结构,促进再生修复,模拟神经血管单元促进血管再生。②基于联合药物治疗原则的水凝胶可以递送内源性神经调控因子,包裹药物促进神经再生。③基于搭载干细胞恢复策略的水凝胶可以作为分子支架递送细胞治疗。④未来研究学者们还需进一步探索神经组织修复相关的功能性水凝胶,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功能重建提供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水凝胶 创伤性脑损伤 组织修复 神经再生 药物递送 干细胞搭载 工程化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D技术联合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
6
作者 张绍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98-99,共2页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对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4年4月-2023年6月吉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患者共34例,均开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自体...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对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4年4月-2023年6月吉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患者共34例,均开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治疗。观察治疗情况、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皮瓣修复优良率。结果34例患者经VSD技术联合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治疗后,换药次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出院时间分别为(1.43±0.21)次、(11.35±2.16)d、(15.68±1.42)d、(12.14±1.35)d。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03±0.28)分、(86.54±10.21)分,皮瓣修复优良率为94.12%(32/34)。结论VSD技术联合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有利于缩短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皮瓣修复的优良率,临床疗效满意,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 优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人工骨修复支架调控骨骼系统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7
作者 张煜 徐睿安 +7 位作者 方蕾 历龙飞 刘姝妍 丁凌雪 王悦熹 郭子琰 田丰 薛佳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6-855,共10页
背景:梯度人工骨修复支架模拟了骨骼系统中的独特特征,在骨骼系统再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的:综述梯度人工骨修复支架在骨骼系统组织工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优势与制造策略。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Web of Science和PubMed... 背景:梯度人工骨修复支架模拟了骨骼系统中的独特特征,在骨骼系统再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的:综述梯度人工骨修复支架在骨骼系统组织工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优势与制造策略。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2000-2023年发表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gradient,bone regeneration,scaffold”,最终筛选后对76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①作为骨骼系统组织高效、高质量修复的重要手段,梯度人工骨修复支架目前针对骨组织、骨-软骨、肌腱-骨组织的天然梯度特征进行了仿生设计,这些支架能够一定程度地从结构、成分上模拟原生组织的细胞外基质,从而促进细胞黏附、迁移、增殖和分化,促进受损组织向原生状态再生恢复。②先进制造技术为梯度人工骨修复支架制备提供了更多可能;目前已经开发了通过空间差异化纤维排布和生物活性物质加载构建的梯度电纺纤维支架;分层叠加、分级孔隙率与生物3D打印技术制造的梯度3D打印支架;原位分层注射、简单逐层叠加、冷冻干燥法制造的梯度水凝胶支架;另外还包括其他方式或多方法联用的支架;这些支架在体外实验中展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小型动物实验中能够加速组织再生并且观察到组织学结构明显改善。③目前开发的梯度人工骨修复支架仍需进一步优化,提高在梯度尺度上的匹配性,进一步明确材料与组织相互作用,避免降解产物导致的副反应等问题,未来需要结合相关学科优势与临床需求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 支架 骨骼系统 先进制造 组织再生 应用策略 组织修复 静电纺丝 水凝胶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极化在组织修复过程中的可视化分析
8
作者 常金霞 刘羽飞 +2 位作者 牛少辉 王唱 曹建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86-1496,共11页
背景:巨噬细胞在组织修复和再生过程的各个阶段展现出促炎、抗炎、促纤维化、促伤口愈合等多重活性,巨噬细胞的异质性及其平衡极化对器官修复具有决定性作用。目的:通过可视化分析方法探究巨噬细胞极化在组织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 背景:巨噬细胞在组织修复和再生过程的各个阶段展现出促炎、抗炎、促纤维化、促伤口愈合等多重活性,巨噬细胞的异质性及其平衡极化对器官修复具有决定性作用。目的:通过可视化分析方法探究巨噬细胞极化在组织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及该领域全球科研与临床工作者的研究水平。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采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和VOSviewer工具,在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SCI-Expanded)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SSCI-Expanded)数据库中检索2013-2023年间的相关文献,通过动态图谱形式呈现分析结果,揭示研究的主要趋势和焦点。结果与结论:在2013-2023年,有关巨噬细胞极化在组织修复领域的发文量迅速增加,尤其从2017年增加显著;中国研究者的发文量居于第一位(642篇),美国研究者较早关注到该领域;Elisseeff Hennifer H教授对该领域研究有非常高的贡献;上海交通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近年来“透明质酸”“调控”等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巨噬细胞极化在组织修复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多功能性的调节机制、与其他细胞类型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特定病理条件下的表现,研究热点涵盖了巨噬细胞在创面、心血管疾病、慢性炎症、肿瘤微环境及再生医学中的作用。通过深入理解巨噬细胞的多功能性和极化机制可以开发新的治疗策略,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巨噬细胞极化 组织修复 VOSviewer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在头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修复中的应用
9
作者 苏本玄 周娅妮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05-008,共4页
分析对头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患者采取整形美容外科技术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整形科收治的头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式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整... 分析对头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患者采取整形美容外科技术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整形科收治的头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式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整形美容外科技术。结果 比较损伤修复率指标能发现,观察组治疗修复率(n=24,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n=20,80.00),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瘢痕发生率指标发现,观察组瘢痕发生率(n=1,4.00%)显著高于对照组(n=9,36.00),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之前相比,两组病人经皮失水量及红斑数目都明显减少,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组下降更加明显(均P<0.05);同时,皮肤角质层水分量与皮脂含量均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组提升更加明显(均P<0.05),经过治疗后14、28d结果表明,EASI与VAS评分显著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组下降更加明显(均P<0.05)。结论 利用整形美容方法对头面部、头面部肌肤的损伤进行治疗,不仅能提高患者的头面部外观,还能降低感染率,是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美容外科 头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修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后方软组织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铭 王华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695-1702,共8页
背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后外侧入路被认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率高于其他手术入路,但后路软组织修复技术弥补了这一局限性。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修复技术主要为经骨修复技术(TBRT)、经肌腱修复技术(TTRT)以及经锚钉修复技术(TART),尽... 背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后外侧入路被认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率高于其他手术入路,但后路软组织修复技术弥补了这一局限性。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修复技术主要为经骨修复技术(TBRT)、经肌腱修复技术(TTRT)以及经锚钉修复技术(TART),尽管目前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TBRT和TTRT修复后方软组织的结果报道,但对于最佳的后方软组织修复技术骨科医生尚无法达成共识。本综述论述各种后方软组织修复技术的修复结果,并且比较了TBRT与TTRT两种修复技术的修复结果。结果:在行后入路THA中对后方软组织行TBRT与TTRT修复后方软组织对降低术后脱位率是有效的。行TBRT的有效性优于行TTRT修复。此外,对后关节囊进行修复也能有效降低术后脱位率。Background: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e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is thought to have a higher rate of dislocation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n other surgical approaches, but posterior soft tissue repair techniques compensate for this limitation. Currently, the clinically used repair techniques are mainly through-bone repair technique (TBRT), through-tendon repair technique (TTRT), and through-anchor repair technique (TART). Although current studies have provided sufficient reports on the results of TBRT and TTRT repair of the posterior soft tissue, there is no consensus among orthopedic surgeons on the optimal technique of soft tissue repair.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repair results of various posterior soft tissue repair techniques and compares the repair results of TBRT and TTRT repair techniques. Results: TBRT and TTRT in posterior soft tissue repair in posterior approach THA we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postoperative dislocation 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BR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TRT repair. In addition, the repair of the posterior joint capsule can als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dislocation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方软组织修复 脱位 后外侧入路 经骨修复技术 经肌腱修复技术 经锚钉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胶原基生物材料在组织修复方面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王园园 宋文山 +3 位作者 曹婉秀 刘楚怡 李八方 代元坤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1期186-190,共5页
胶原是转化医学中应用广泛的支架材料之一,现有市售产品的胶原蛋白主要来源于哺乳类动物,此类产品存在人畜共患病传播的风险和宗教限制。海洋胶原与陆地哺乳动物胶原的结构基本类似,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功能也大致相仿,为其替代哺乳动物... 胶原是转化医学中应用广泛的支架材料之一,现有市售产品的胶原蛋白主要来源于哺乳类动物,此类产品存在人畜共患病传播的风险和宗教限制。海洋胶原与陆地哺乳动物胶原的结构基本类似,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功能也大致相仿,为其替代哺乳动物胶原用于转化医学提供了结构基础,有望成为哺乳动物胶原的替代来源。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专利、书籍等相关资料,本文就海洋胶原的特性、制备工艺以及产品开发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其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可能性,为合理地应用此类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胶原 转化医学 生物材料 组织修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P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及瘢痕组织瓣修复术治疗瘢痕疙瘩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丹 李茂玉 吴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9-82,共4页
目的: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及瘢痕组织瓣修复术治疗瘢痕疙瘩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1年1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医疗美容科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85例,遵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曲安奈德组42例... 目的: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及瘢痕组织瓣修复术治疗瘢痕疙瘩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1年1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医疗美容科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85例,遵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曲安奈德组42例(瘢痕组织瓣修复术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和联用PRP组43例(曲安奈德组基础上联合PR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瘢痕恢复情况,疼痛及瘙痒情况和复发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用PRP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曲安奈德组的85.71%(P<0.05);治疗后,两组色泽、柔软度、血管及厚度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用PRP组显著低于曲安奈德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及瘙痒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用PRP组显著低于曲安奈德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联用PRP组总复发率为2.33%,显著低于曲安奈德组的14.29%(P<0.05)。结论:PRP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联合瘢痕组织瓣修复术治疗瘢痕疙瘩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瘢痕创面恢复,缓解疼痛及瘙痒,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曲安奈德 瘢痕疙瘩 瘢痕组织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组织及其衍生成分在创面修复和血管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立新 唐庆喜 张克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120-2125,共6页
背景:软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局部的血管化对创面愈合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脂肪组织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干细胞来源库,目前已开发出多种不同的脂肪成分被用于研究和治疗,其促进血管再生和软组织修复的能力被广泛研究。目的:综述血管化在... 背景:软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局部的血管化对创面愈合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脂肪组织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干细胞来源库,目前已开发出多种不同的脂肪成分被用于研究和治疗,其促进血管再生和软组织修复的能力被广泛研究。目的:综述血管化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总结脂肪组织及其衍生成分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血管化和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证实脂肪组织及其衍生成分在血管和软组织工程中具有卓越的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利用PubMed、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检索2010年1月至2023年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软组织修复,伤口愈合,血管化,血管新生,脂肪组织,间质血管成分细胞,脂肪源微血管片段,纳米脂肪,脂肪干细胞基质胶”,英文检索词为“soft tissue repair,wound healing,vascularization,angiogenesis,adipose tissue,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adipose tissue-derived microvascular fragment,nanofat,adipose extracellular matrix/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gel”,并纳入少量年份久远的经典文献。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与文章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69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创面愈合是一项重要的生理过程,主要发生在组织受到损伤时,如创伤、手术、烧伤、肿瘤、感染以及血管性疾病引起的组织损伤缺损等;(2)创伤部位足够的血管化对组织修复、局部稳态的重新构建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3)脂肪组织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干细胞来源库,目前已有多种不同的脂肪成分被用于研究和治疗;(4)由于其本身具有的成分和制备优势,脂肪组织将在未来的组织工程研究和治疗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修复 伤口愈合 血管化 脂肪组织 间质血管成分细胞 脂肪源微血管片段 纳米脂肪 脂肪干细胞基质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骨组织修复器械虚拟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应用
14
作者 周杰 常向荣 +2 位作者 邓维礼 卢晓英 郑晓彤 《实验室科学》 2024年第5期70-73,78,共5页
在用于人体骨组织修复的植入无源医疗器械实践教学中,存在骨组织缺损修复模型少,器械耗材昂贵,人体实验条件苛刻等缺点。根据“人体解剖生理学”和“医疗器械及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和实验要求,基于人工髋关节生物力学科研成果,运用Solidw... 在用于人体骨组织修复的植入无源医疗器械实践教学中,存在骨组织缺损修复模型少,器械耗材昂贵,人体实验条件苛刻等缺点。根据“人体解剖生理学”和“医疗器械及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和实验要求,基于人工髋关节生物力学科研成果,运用Solidworks软件三维建模和虚拟仿真技术,设计开发了“人体骨组织修复及人工全髋关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该虚拟仿真实验能充分满足学生对以人工全髋关节为代表的多种骨修复器械从结构、位置匹配关系到植入人体后生物力学性能模拟的实验需求。有效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修复 医疗器械 人工髋关节 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胫骨的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
15
作者 邱俊涛 路闯 +4 位作者 袁野 李辉 李高辉 刘冲 姚刘永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20年3月,采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创面10例,术后对皮瓣外形满意度,痛觉、触觉、温度觉、两点分... 目的探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20年3月,采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创面10例,术后对皮瓣外形满意度,痛觉、触觉、温度觉、两点分辨觉及患肢功能行AOFAS评分。结果术后10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成活良好,伤口一期愈合,胫前供区外形重塑良好。8例获得1~2年的随访,2例因是外地患者失访。皮瓣具有较好的外形,伤口一期愈合,移植骨与受区骨质愈合良好,供区胫骨外形重塑良好,皮瓣无瘢痕增生,无骨髓炎发生,患者对皮瓣外形及足部功能均表示满意,术后1年皮瓣两点分辨觉平均为(10.2±2.1)mm,感觉评级为S3+,根据美国踝-足部AOFAS评分平均为90.8分。结论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手术操作简单、血供可靠、供区影响小足部功能恢复好、外形满意,是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支嵌合皮瓣 复合组织修复 胫后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药在慢性疮面组织修复与重建中的作用机制
16
作者 徐强 詹天诚 张朝晖 《皮肤科学通报》 2024年第3期249-256,共8页
丹药是一种古老的中药制剂,是中医外科治疗慢性疮面的重要外治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疮面的治疗。组织修复与重建是慢性疮面治疗的必要过程,但目前对丹药在慢性疮面组织修复与重建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丹药的传统应用及... 丹药是一种古老的中药制剂,是中医外科治疗慢性疮面的重要外治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疮面的治疗。组织修复与重建是慢性疮面治疗的必要过程,但目前对丹药在慢性疮面组织修复与重建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丹药的传统应用及分类、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浅显论述,分析丹药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未来丹药应用趋势和潜在研究方向,为慢性疮面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药 慢性疮面 组织修复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自身组织修复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研究
17
作者 高俊丽 张广斌 +3 位作者 黄蓉霞 牛洁 陈建 蒋苹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经阴自身组织修复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利用自身组织骶主韧带复合体-耻骨阴道肌交叉缝合术治疗的52例POP患者为治疗组,行阴式子宫全切术+传统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的51例POP患者为... 目的 探讨经阴自身组织修复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利用自身组织骶主韧带复合体-耻骨阴道肌交叉缝合术治疗的52例POP患者为治疗组,行阴式子宫全切术+传统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的51例POP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POP-Q各位点(Aa、Ba、C、Ap、Bp)定量值比较,治疗组Aa、Ba、C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自身组织骶主韧带复合体-耻骨阴道肌交叉缝合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患者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自身组织修复 盆腔脏器脱垂 阴式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自体组织修复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雒芳芳 张维平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4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自体组织修复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经腹腔镜辅助下自体组织修复治疗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手术的治疗效果,包括症状改善程度、解剖学修复...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自体组织修复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经腹腔镜辅助下自体组织修复治疗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手术的治疗效果,包括症状改善程度、解剖学修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后,盆腔器官脱垂症状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综合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除阴道总长度外,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手术期间未发生器官损伤,术后出血例数为0例(0),感染例数为1例(1.04%),盆腔器官脱垂的复发率为2.08%。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自体组织修复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效果显著,有助于器官正常位置和功能的恢复,并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自体组织修复 盆腔器官脱垂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邱凡珊 王涵 +3 位作者 陈静静 赵琛玉 李佳琪 韩倩倩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3期510-519,共10页
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PDRN)为低分子量的线性多聚核苷酸片段,是良好的组织修复效应的生物活性分子,主要提取来源为鱼类生殖细胞。研究报道以及临床结果显示,PDRN具有低免疫原性和低毒性。因此,在皮肤创面修复、角膜损伤、消化道损伤修复... 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PDRN)为低分子量的线性多聚核苷酸片段,是良好的组织修复效应的生物活性分子,主要提取来源为鱼类生殖细胞。研究报道以及临床结果显示,PDRN具有低免疫原性和低毒性。因此,在皮肤创面修复、角膜损伤、消化道损伤修复及骨损伤修复等组织修复中显示出很好的应用潜力。本文重点对PDRN在组织损伤和修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总结,全面探讨了PDRN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和研究机制,为组织修复材料的研究及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 生物活性分子 组织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离断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对比
20
作者 易进 邹秀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9期107-111,共5页
目的对比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离断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京市江宁医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手指末节离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红蓝球抽签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及观察组(n=40)。对... 目的对比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离断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京市江宁医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手指末节离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红蓝球抽签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及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伤指活动度、伤指血液循环、伤指恢复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两点辨别觉低于对照组,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指甲长度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液循环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伤指感觉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动脉逆行与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一般情况均较优,但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在手指末节离断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方面的效果更佳,能更好地促进患者伤指活动及血液循环的恢复,手术时间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均更短,综合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末节离断伤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 皮肤软组织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