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茱萸碱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侵袭和保罗样激酶-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程兆明 周永静 +2 位作者 张尤历 祁卫东 范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草药提取物吴茱萸碱(evodiamine)对人胃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吴茱萸碱处理人胃癌SGC7901细胞后,以软琼脂集落培养试验检测癌细胞锚着不依赖性增殖,以Boyden小室模型方法检测癌细胞侵袭能力;分... 目的:观察中草药提取物吴茱萸碱(evodiamine)对人胃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吴茱萸碱处理人胃癌SGC7901细胞后,以软琼脂集落培养试验检测癌细胞锚着不依赖性增殖,以Boyden小室模型方法检测癌细胞侵袭能力;分别以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癌细胞保罗样激酶-1(polo-likekinase 1,PLK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胃癌SGC7901细胞经吴茱萸碱处理后,恶性增殖和穿膜细胞数均明显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吴茱萸碱处理组PLK1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吴茱萸碱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LK1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吴茱萸碱 侵袭 保罗样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下调CT26结肠癌细胞保罗样蛋白激酶-1发挥抑瘤活性
2
作者 卢智豪 李雪铭 +3 位作者 姜艳玲 赵旭 冯婧 李健 《解剖学报》 2025年第1期4-10,共7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抗CT26结肠癌及其对保罗样蛋白激酶-1(PLK-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40只,每只小鼠移植1×10^(6)个CT26细胞到右前肢背侧皮下,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4组,即肿瘤模型组(溶剂对照)、阳性药组[奥...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抗CT26结肠癌及其对保罗样蛋白激酶-1(PLK-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40只,每只小鼠移植1×10^(6)个CT26细胞到右前肢背侧皮下,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4组,即肿瘤模型组(溶剂对照)、阳性药组[奥沙利铂,5 mg/(kg·d)]、雷公藤甲素低剂量组[50μg/(kg·d)]和雷公藤甲素高剂量组[100μg/(kg·d)],腹腔注射给药(隔日1次,共10次)。同时评估药物体外作用对CT26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甲素能显著抑制CT26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分离和染色体正确排布;雷公藤甲素和PLK-1蛋白结合能为-7.1 kcal/mol,其能下调CT26细胞内PLK-1的表达。结论雷公藤甲素通过下调PLK-1的表达发挥抗CT26结肠癌的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CT26细胞系 移植瘤模型 保罗蛋白激酶-1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保罗样激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余翔 王兴伟 +6 位作者 李泉 毛永欢 骆霞岗 竺慧 沈佳佳 王伟林 喻春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52-1755,共4页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保罗样激酶-1(PLK-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吉西他滨处理胰腺癌AsPC-1细胞,在电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情况;不同浓度(2、5 μmol/L)的吉西他滨处...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保罗样激酶-1(PLK-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吉西他滨处理胰腺癌AsPC-1细胞,在电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情况;不同浓度(2、5 μmol/L)的吉西他滨处理细胞12、24、48、72 h后,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LK-1 mRNA及PLK-1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示随吉西他滨浓度增加,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5);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凋亡结果示:处理组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LK-1 mRNA及PLK-1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PLK-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0.70 ±0.15、0.65 ±0.27、0.72 ±0.13、0.68±0.30;2 μmnol/L组:0.88 ±0.58、0.95±0.53、2.36±0.57、3.53 ±0.89;5 μmol/L组:0.89 ±0.60、1.02±0.32、3.95±1.84、4.52 ±2.25及PLK-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0.82 ±0.41、0.78 ±0.46、1.01 ±0.05、0.88±0.25;2 μmol/L组:0.89±0.28、1.61 ±0.88、1.66 ±0.18、3.28±1.33;5μ.mol/L组:0.85±0.36、1.89±0.18、2.73±0.78、4.32±2.13,也相应升高(P<0.05).结论 吉西他滨能诱导AsPC-1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的PLK-1水平改变有关.PLK-1基因表达水平与胰腺癌化疗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吉西他滨 脱噬作用 保罗样激酶-1
原文传递
口腔癌及癌前病变中PLK1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世灵 蔡扬 +1 位作者 于燕妮 成元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8-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保罗样激酶1(PLK1)蛋白在口腔黏膜癌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29例上皮非典型增生及47例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SCC)组织中PLK1及Ki-67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口腔黏... 目的探讨保罗样激酶1(PLK1)蛋白在口腔黏膜癌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29例上皮非典型增生及47例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SCC)组织中PLK1及Ki-67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结果PLK1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组中未见阳性表达;上皮非典型增生组和OSCC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8%和70.2%,OSCC组PLK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上皮非典型增生组和正常组(P<0.05)。OSCC组中PLK1蛋白表达随着Ki-67表达增强而升高,两者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44、P<0.01)。PLK1阳性表达率在口腔鳞癌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PLK1蛋白可能是一种肿瘤特异性蛋白,有可能成为鉴别口腔良、恶性病变的一个新指标。PLK1蛋白过表达与OSCC细胞恶性增殖有关并在口腔癌的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癌前病变 保罗样激酶-1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LK1蛋白表达与中心体扩增
5
作者 李世灵 蔡扬 于燕妮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第3期4-6,26,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保罗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蛋白表达与中心体扩增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和47例OSCC中PLK1蛋白和γ-微管蛋白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保罗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蛋白表达与中心体扩增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和47例OSCC中PLK1蛋白和γ-微管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LK1蛋白和γ-微管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组和OSC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10)、70.2%(33/47)和0.0%(0/10)、76.6%(36/47),PLK1蛋白和γ-微管蛋白表达在正常口腔黏膜组和OSCC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OSCC组织中PLK1蛋白与γ-微管蛋白表达之间正相关,r=0.305,P<0.05。结论:PLK1蛋白过表达可能是中心体扩增的潜在机制之一,PLK1蛋白过表达导致中心体扩增及细胞恶性增殖在OSCC发生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保罗样激酶-1 Γ-微管蛋白 中心体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