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脾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治疗胰腺良性病变 被引量:5
1
作者 文宇 苗雄鹰 +4 位作者 黄生福 王群伟 刘国利 李清龙 李永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保留脾血管 胰体尾切除 胰腺良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对胰体尾良性病变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朝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8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胰体尾良性病变行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SPDP)的疗效、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胰体尾切除术治疗的128例胰体尾良性病变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切除脾血管... 目的:分析胰体尾良性病变行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SPDP)的疗效、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胰体尾切除术治疗的128例胰体尾良性病变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切除脾血管SPDP术,观察组行保留血管的SPDP术,比较组间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58.54±27.31)min,比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161.42±30.01)ml、血小板计数(213.41±48.03)×10~9/L,均比对照组少,住院时间(13.52±2.41)d,比对照组短(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3%,比对照组的12.50%低(P<0.05);观察组随访1个月后的躯体功能(74.75±3.32)分、情感功能(72.03±8.99)分、精神状态(72.22±8.80)分及总体健康(76.29±8.47)分,均比对照组优(P<0.01)。结论:胰体尾良性病变行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有利于脾脏血供、功能的保留,预防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体尾良性病变 胰体尾切除术 保留脾血管 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良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海明 鲁斌 +1 位作者 黄海燕 杨一维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脾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SPDP)在胰体尾良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68例,分别采用保留脾血管的SPDP(A组,34例)与切除脾血管的SPDP(B组,21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 目的:探讨保留脾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SPDP)在胰体尾良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68例,分别采用保留脾血管的SPDP(A组,34例)与切除脾血管的SPDP(B组,21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延长,但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A组术后第3、7、14天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保留脾血管的SPDP治疗胰体尾良性病变可最大限度保留脾脏血供与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体尾良性病变 保留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保留脾血管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入路法行保留脾血管及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2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曦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3年第6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法行保留脾血管及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例胰体尾病变患者,采用前后入路法行保留脾血管及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2...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法行保留脾血管及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例胰体尾病变患者,采用前后入路法行保留脾血管及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280 min,平均(230±50)min。术中出血量240~360 ml,平均(300±60)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2)d。术后胰瘘1例,引流量20~60 ml/d,经引流后治愈,无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6~30个月,无一例死亡。结论在掌握脾动静脉的解剖基础上,采用前后入路法耐心、细致分离脾动静脉,保留脾血管及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安全、简便,易于实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入路 保留脾血管 保留 胰体尾切除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保留脾血管胰体尾切除术临床体会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维坤 郭春光 田艳涛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4期203-206,共4页
自1996年Cuschieri等[1]首次成功开展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以来,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腹腔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经验的积累以及操作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手术技术... 自1996年Cuschieri等[1]首次成功开展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以来,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腹腔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经验的积累以及操作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手术技术在胰腺外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也逐渐成为胰体尾切除最具优势的胰腺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器械 胰体尾切除 手术经验 胰腺外科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 腹腔手术 保留脾血管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保留脾血管胰体尾切除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俊晶 牛剑祥 +1 位作者 张明 郑卫华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33-433,共1页
【视频简介】因胰体尾部紧邻脾门且脾脏血管与胰腺紧密相连,所以在以往的胰体尾疾病的治疗中,多采用腹腔镜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而脾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切除脾脏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国外学者对行脾切除术后患者进行近3... 【视频简介】因胰体尾部紧邻脾门且脾脏血管与胰腺紧密相连,所以在以往的胰体尾疾病的治疗中,多采用腹腔镜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而脾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切除脾脏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国外学者对行脾切除术后患者进行近30年的随访研究发现,脾切除后患者肺部感染等发病率升高。因此,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更为合理,对人体更有益,其适应证主要为胰体尾部良性、交界性或体积较小的低度恶性肿瘤。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 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LSPDP)包括保留脾血管的LSPDP(Kimura法)和不保留脾血管的LSPDP(Warshaw法)。Kimura法不仅保留了脾脏的正常生理解剖结构,还保证了脾脏的血供,可避免因脾脏血供异常而导致的并发症,是更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度恶性肿瘤 胰体尾 脏切除术 保留脾血管 随访研究 肺部感染 血供
原文传递
保留脾脏及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庄晓泉 李严 苏福锦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23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脾血管和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肿瘤和胰体尾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我们对13例胰体尾肿瘤和损伤行保留脾血管和脾脏的胰体尾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2例,胰体尾损伤6例。结果13... 目的探讨保留脾血管和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肿瘤和胰体尾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我们对13例胰体尾肿瘤和损伤行保留脾血管和脾脏的胰体尾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2例,胰体尾损伤6例。结果13例均成功完成保留脾血管和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术后1例出现胰瘘,经保守治疗治愈。手术切除胰腺体尾癌2例,生存时间分别为37、48个月。结论保留脾血管和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用于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是安全可行的;对于早期的胰体尾癌,保留脾脏可降低术后暴发性感染和肿瘤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脾血管 保留 胰体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15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庄晓泉 苏福锦 徐婷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79-80,共2页
目的总结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部病变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至2009年行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2例,胰体尾损伤6例。结果本组15例均成功保留... 目的总结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部病变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至2009年行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2例,胰体尾损伤6例。结果本组15例均成功保留脾血管和脾脏,术后胰瘘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根治性切除胰腺体尾癌2例,生存时间分别为48个月和53个月。结论保留脾血管和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治疗胰体尾部病变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 保留脾血管 胰体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
9
作者 杨秀峰 折占飞 +1 位作者 白化天 王怀明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6期661-662,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或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我院1996年1月~2009年3月试行保留脾脏及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治疗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或损伤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胰体尾外伤2例,胰腺浆液性...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或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我院1996年1月~2009年3月试行保留脾脏及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治疗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或损伤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胰体尾外伤2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4例,黏液性囊腺瘤3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3例。假性囊肿1例。结果:全组13例患者中11例成功,无腹腔感染,无脾梗死或脾脓肿;术后胰漏2例,经腹腔引流1个月痊愈。术后2周、2个月复查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正常,血糖正常,IgM、IgG、IgA正常。腹部彩超脾脏外形、大小正常,内部回声均匀。脾脏动静脉血流正常。结论: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或损伤是安全可行的,可保留脾脏的抗肿瘤、抗感染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体尾切除 保留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部良性病变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志鸿 白志刚 +4 位作者 王栋 刘俊飞 李予闽 刘洪波 温永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73-1575,共3页
目的:对保留脾血管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SPDP)及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术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45例行SPD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脾血管的SPDP24例(观察组),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21例(对照组)。比较... 目的:对保留脾血管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SPDP)及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术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45例行SPD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脾血管的SPDP24例(观察组),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2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58.5±27.3)min和(169.9±31.4)min(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1.4±30.0)mL和(292.3±54.9)mL(P<0.01),术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13.4±48.9)×109/L和(306.3±58.9)×109/L(P<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0±2.7)d和(20.0±4.7)d(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胰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相比,保留脾血管SPDP尽管手术难度大,但因避免损伤脾血管,保护了脾脏的正常结构及功能,并发症少,应为SPDP手术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切除术 保留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保留脾血管 良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保留脾脏及脾血管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巍 王小明 +3 位作者 王旭 刘成栋 龚义军 方小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86-991,共6页
目的腹腔镜保留脾脏及脾血管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 with splenic vessel preservation,LSPDP-SVP)逐渐被应用,但目前临床研究仍较少。本研究探讨LSPDP-SVP治疗胰体尾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 目的腹腔镜保留脾脏及脾血管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 with splenic vessel preservation,LSPDP-SVP)逐渐被应用,但目前临床研究仍较少。本研究探讨LSPDP-SVP治疗胰体尾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宣城市人民医院(3例)和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8例)2017-02-15-2019-10-22连续收治的21例胰体尾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SPDP-SVP组(12例)和腹腔镜联合脾脏切除的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 with splenectomy,LDPS)组(9例)。比较分析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随访资料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SPDP-SVP组肿瘤大小为(3.68±1.55)cm,小于LDPS组的(5.28±1.6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1,P=0.014。2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发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无术后腹腔内出血、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及门静脉血栓发生;LSPDP-SVP组出现B级胰瘘和胃排空延迟各1例,LDPS组发生胃排空延迟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LDPS组术后血小板计数比率为(2.12±0.18),高于LSPDP-SVP组的(1.0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1,P=0.001。患者随访3~32个月,LSPDP-SVP组未见脾梗塞发生,2组均无胰体尾肿瘤复发以及胃周静脉曲张或破裂出血发生。结论 LSPDP-SVP安全、可行,并发症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可作为胰体尾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胰体尾切除术 切除 保留脾血管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Kimura法与Warshaw法治疗对胰腺癌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红伟 王大军 +2 位作者 游焜 王迎 王建国 《罕少疾病杂志》 2020年第6期32-35,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保留脾血管保脾法(Kimura法)与离断脾血管保脾法(Warshaw法)治疗对胰腺癌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腺远端切除术(LSPDP),其中3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保留脾血管保脾法(Kimura法)与离断脾血管保脾法(Warshaw法)治疗对胰腺癌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腺远端切除术(LSPDP),其中31例采用Kimura法保脾、34例为Warshaw法保脾,分别对应Kimura组、Warshaw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一般手术情况、术后病理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远期预后。结果Kimura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Warshaw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Warshaw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肿瘤组织分型、病理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mura组复发率(32.25%),1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81.30%、55.90%)与Warshaw组(41.17%、84.20%、61.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PDP术中采用Kimura法保留脾脏不增加并发症风险,可能降低脾梗死、胃底静脉曲张风险,虽然手术时间更长,术中输血量多于Warshaw法,但远期预后与Warshaw法不相上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保留脏的胰腺远端切除术 保留脾血管 离断血管 胰腺癌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Warshaw法与Kimura法保脾胰体尾切除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吕国悦 王广义 +5 位作者 蒋超 纪柏 王英超 邱伟 孙晓东 刘亚辉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78-279,共2页
联合脾切除的胰体尾切除是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随着对脾脏免疫功能研究的深入以及保留正常器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病例选择保脾。保脾的方法包括保留脾血管的Kimura法和切除脾血管、保留胃短血管... 联合脾切除的胰体尾切除是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随着对脾脏免疫功能研究的深入以及保留正常器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病例选择保脾。保脾的方法包括保留脾血管的Kimura法和切除脾血管、保留胃短血管的Warshaw法,究竟哪一种方法更好尚存在争议。Kimura法可以保留正常的解剖结构,但手术时间较长,手术风险较高,术中易并发不可控制的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体尾切除 临床对照 腹腔镜 保留脾血管 低度恶性肿瘤 脏免疫功能 胰腺体尾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