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叠后相对保持振幅处理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凌云研究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1-506,共6页
提高分辨率处理是地震数据处理中重要的步骤 ,随着岩性地震勘探的逐步深入 ,人们开始认识到相对保持振幅是高分辨率处理的重要基础。其中 ,叠前提高分辨率主要是通过地表一致性统计方法达到相对保持振幅的目的。然而 ,叠后提高分辨率也... 提高分辨率处理是地震数据处理中重要的步骤 ,随着岩性地震勘探的逐步深入 ,人们开始认识到相对保持振幅是高分辨率处理的重要基础。其中 ,叠前提高分辨率主要是通过地表一致性统计方法达到相对保持振幅的目的。然而 ,叠后提高分辨率也是提高分辨率处理步骤之一 ,但叠后相对保持振幅的重要性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中并非叠后就不存在保持振幅问题 ,而是叠后相对保持振幅提高分辨率往往被人们忽视。为此本文特别研究了叠后提高分辨率的相对振幅保持问题 ,并提出叠后相对保持振幅提高分辨率处理的基本条件 ,以及判断一个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方法是否满足相对保持振幅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后相对保持振幅处理 分辨率 地震数据处理 岩性地震勘探 叠后谱白化 叠后反Q 最小熵反褶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持振幅特征的近炮点多次波消除方法
2
作者 徐常练 许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53-557,共5页
随着入射角的不同,地震反射液的能量有差异。然而在采用样点调序法消除多次波时,由于未考虑地检距方向的振幅变化,因此对有效信号造成了损害,影响了该方法的使用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采用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来确定反射信号... 随着入射角的不同,地震反射液的能量有差异。然而在采用样点调序法消除多次波时,由于未考虑地检距方向的振幅变化,因此对有效信号造成了损害,影响了该方法的使用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采用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来确定反射信号的振幅变化规律,再对原始数据进行相应的补偿,使各道的有效波振幅达到一致,满足了样点调序法的假设条件,从而改善了使用效果。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方法可有效地消除近炮点道上的多次波,并提高了叠加剖面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保持 多次波 炮检距 地震勘探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站上3-D保持振幅叠前深度偏移
3
作者 Philippe Thierry Gilles Lambaré +4 位作者 张中灵 王锡文 刘联海 李敏杰 朱衍镛 《国外油气勘探》 1999年第6期724-732,共9页
我们介绍一种地震反射数据的3-D保持振幅叠前深度偏移法(PAPsDM),它是以射线加Bom近似法为基础的。射线加Born反演方法使模型的摄动能够定量恢复。通过采用3-D非均匀平滑速度场的动态射线追踪和波前构成(WFC)方法来计算格林函数。PAPsD... 我们介绍一种地震反射数据的3-D保持振幅叠前深度偏移法(PAPsDM),它是以射线加Bom近似法为基础的。射线加Born反演方法使模型的摄动能够定量恢复。通过采用3-D非均匀平滑速度场的动态射线追踪和波前构成(WFC)方法来计算格林函数。PAPsDM在单个处理机5un SPARC20工作站上就可以实现。要特别注意CPU的效率和所需内存。我们把它应用于3-D实际海洋数据集(13G字节)。大约需要一周的CPU时间来完成7km×1km×1km的偏移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站 保持振幅 叠前深度偏移 地震勘探 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相对振幅保持的叠前偏移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丽艳 刘洋 陈小宏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52-858,共7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振幅保持的叠前偏移方法,通过对这几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每种方法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不同,所以它们的加权函数不同.第一类加权函数没有考虑焦散和孔径的影响;第二类加权函数考虑了焦散的影响,但是没有考虑孔径... 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振幅保持的叠前偏移方法,通过对这几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每种方法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不同,所以它们的加权函数不同.第一类加权函数没有考虑焦散和孔径的影响;第二类加权函数考虑了焦散的影响,但是没有考虑孔径的影响,第三类加权函数既考虑了焦散的影响又考虑了孔径的影响,而第四类加权函数是从波动方程出发,通过分解上、下行波场,根据成像条件来求取加权函数的.然后通过模型验证了共炮检距保幅偏移方法的有效性,从而说明了保幅偏移对振幅的补偿作用.最后考虑了偏移孔径与权函数的关系,它们之间主要通过连续窗函数μ(ξ,sξt)来控制,这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偏移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保持 叠前偏移 权函数 偏移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振幅保持的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丽艳 刘洋 陈小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7,123+246,共7页
振幅保持的转换波叠前偏移不但能使构造准确成像,而且还可为AVO分析提供更多可靠信息。本文以纵波的单程波方程为基础,给出了转换波的单程波方程。根据反褶积成像条件,利用Kirchhoff-Helmholtz积分推导出转换波的共炮保幅叠前时间偏移... 振幅保持的转换波叠前偏移不但能使构造准确成像,而且还可为AVO分析提供更多可靠信息。本文以纵波的单程波方程为基础,给出了转换波的单程波方程。根据反褶积成像条件,利用Kirchhoff-Helmholtz积分推导出转换波的共炮保幅叠前时间偏移公式。由于最后反演积分的结果是体现反射系数的信息,所以又导出了转换波乘积型成像条件的共角度道集的偏移公式,这样使偏移后道集的振幅峰值成为入射角的函数,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计算的稳定性。理论模型试算证明,无论是水平层还是倾斜层,应用振幅保持的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都能使偏移后的振幅峰值比较真实地反映原始反射系数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 转换波 振幅保持 地震数据处理 单程波方程 成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振幅保持技术在三维连片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翠华 何光明 +1 位作者 朱敏 王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2-18,195+5,共9页
在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由于不同时期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的施工参数不同,激发、接收条件不同,获得的地震资料品质差异大;各区块地震资料的振幅(能量)、频率、相位等特征不一致,信噪比和分辨率也存在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连片叠... 在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由于不同时期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的施工参数不同,激发、接收条件不同,获得的地震资料品质差异大;各区块地震资料的振幅(能量)、频率、相位等特征不一致,信噪比和分辨率也存在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连片叠前时间偏移中运用相对振幅保持处理技术对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区7块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使不同震源衔接处和不同区块拼接处地震记录的振幅、频率、相位一致,实现了地震资料的同相叠加。利用相对振幅保持处理使浅、中、深层的反射波同相轴拼接自然,振幅保持良好,偏移成像精度高,断层和断点清楚,有利于连片区域整体的地质评价和构造解释,更能满足岩性研究和储层预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振幅保持 连片叠前时间偏移 子波一致性处理 提高分辨率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富县黄土塬区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敏杰 刘玉增 +2 位作者 孟祥顺 王锡文 王献杰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5-291,211,共7页
陕北富县黄土塬侵蚀地貌区地表巨厚的黄土盖层沟壑纵横,高程变化剧烈,复杂的近地表结构、严重的高频吸收衰减和多种类型的干扰波,导致常规处理方法获得的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较低,无法满足后续地震成像处理和储层预测的需求。针对黄... 陕北富县黄土塬侵蚀地貌区地表巨厚的黄土盖层沟壑纵横,高程变化剧烈,复杂的近地表结构、严重的高频吸收衰减和多种类型的干扰波,导致常规处理方法获得的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较低,无法满足后续地震成像处理和储层预测的需求。针对黄土塬区复杂地表静校正难题,提出了"先低频、后中高频,逐步逼近"的静校正思路并取得了明显效果;针对该区噪声类型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采用"多域联合,先强后弱"的串联去噪配套技术进行叠前高保真噪声衰减;利用保持振幅的一致性处理技术,消除地震资料的振幅、频率差异,统一资料的品质;通过三维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和叠后进一步拓宽频带处理,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处理结果表明,研究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得到了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 层析静校正 噪声衰减 保持振幅 地表一致性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低孔渗储层地震叠前描述技术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昂 陈树民 +3 位作者 张尔华 宋永忠 陈斌 鞠林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5期139-147,175,共9页
大庆长垣高台子地区是近年储量提交重点目标区。扶余沉积时期以陆源河流相、三角洲相为主,砂岩厚度薄(一般小于5m),砂体规模小(300~600m),远小于地震极限分辨率,河道砂体识别是难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扶余油层河道砂体地震准确识别为... 大庆长垣高台子地区是近年储量提交重点目标区。扶余沉积时期以陆源河流相、三角洲相为主,砂岩厚度薄(一般小于5m),砂体规模小(300~600m),远小于地震极限分辨率,河道砂体识别是难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扶余油层河道砂体地震准确识别为目标,形成了以相对保持振幅与波形特征的高分辨率处理为基础,以优化叠加识别砂体、叠前AVO预测有效储层、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检测油层为手段的扶余油层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和流程。在研究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曲流河点沙坝砂体得到清晰刻画,为该区寻找薄层岩性油气藏提供了可靠依据。共建议井位18口,已完钻10口,均见到较好的油气显示,试油9口,7口获工业油流,2口获低产,探井成功率达77.8%,是研究前成功率43.9%的1.78倍,较研究前有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 低孔渗储层 保持振幅与波形 AVO属性 弹性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杨油层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技术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尔华 宋永忠 +2 位作者 李昂 沈加刚 关晓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8-294,共7页
松辽盆地扶杨油层储层以河道砂体为主,河道砂体的准确识别是勘探的关键。由于河道规模小,河道砂体厚度薄,远远小于地震分辨率极限,河道砂体识别也是难题。以扶杨油层河道砂体地震准确识别为目标,开展了地震处理解释方法研究。形成... 松辽盆地扶杨油层储层以河道砂体为主,河道砂体的准确识别是勘探的关键。由于河道规模小,河道砂体厚度薄,远远小于地震分辨率极限,河道砂体识别也是难题。以扶杨油层河道砂体地震准确识别为目标,开展了地震处理解释方法研究。形成了以相对保持振幅与波形特征的高分辨率处理为基础,以处理解释一体化为手段,以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层拉平解释、有效属性优选、三维可视化砂体雕刻技术为特点的陆相地震沉积学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技术。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技术在肇源南地区应用见到明显效果,河道和点砂坝得到了清晰刻画,为扶杨油层精细勘探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杨油层 河道砂体 地震识别 相对保持振幅处理 处理解释一体化 陆相地震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河道砂体地质特征的地震保幅处理技术:以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尔华 陈树民 +2 位作者 宋永忠 凌云 沈加刚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2-739,共18页
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的有效储层主要是河道砂体。由于河道砂体厚度薄(一般小于5 m),砂泥岩波阻抗差异小,加之砂、泥岩薄互层叠置,使得河道砂体地震响应弱,特征不明显,地震识别河道砂体是难题。以突出河道砂体地质特征为目标,开展了河... 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的有效储层主要是河道砂体。由于河道砂体厚度薄(一般小于5 m),砂泥岩波阻抗差异小,加之砂、泥岩薄互层叠置,使得河道砂体地震响应弱,特征不明显,地震识别河道砂体是难题。以突出河道砂体地质特征为目标,开展了河道砂体识别地震处理技术研究,形成了以相对保持振幅与波形特征的补偿处理、叠前提高分辨率处理为核心技术,以处理解释一体化和处理过程监控为手段的相对保持振幅、相位和波形特征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和流程。河道砂体识别地震保幅处理技术在肇源南地区应用见到明显效果,分辨率比常规处理提高15~20 Hz,保真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应用于肇源南地区,扶余油层河道和点砂坝得到清晰成像,以此部署钻井验证,符合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砂体 地震识别 相对保持振幅处理 处理解释一体化 处理过程监控 松辽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复杂构造地震资料高精度处理关键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春峰 卢佳岚 +3 位作者 王庆 廖刃 吕亚亮 常炳章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3-265,285,共4页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目标向着浅、深方向发展是我国东部老油田发展方向之一。由于以浅层超浅层为目标的地震勘探有其特殊性。在资料处理中要尽量采取保护浅层地震反射信号的手段,以利于有效信息的利用。研究论述了在浅层资料处...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目标向着浅、深方向发展是我国东部老油田发展方向之一。由于以浅层超浅层为目标的地震勘探有其特殊性。在资料处理中要尽量采取保护浅层地震反射信号的手段,以利于有效信息的利用。研究论述了在浅层资料处理中的几项关键技术,重点在消除浅层线性噪声、浅层静校正、拉伸畸变切除及保持振幅的叠前时间偏移,并给出了该方法在泌阳凹陷复杂断块群地区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勘探 叠前去噪 拉伸畸变切除 保持振幅叠前偏移 泌阳复杂断块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AVO属性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成福 侯伯刚 谢春临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3-126,共4页
碳酸盐油气藏中裂缝分布控制着油气的产能,确定裂缝发育的区域、方位和密度在裂缝性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具有重大意义。理论与实践证实P波传播速度、反射振幅及AVO斜率随观测方位角呈余弦关系变化。针对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扣46井区沙一段生... 碳酸盐油气藏中裂缝分布控制着油气的产能,确定裂缝发育的区域、方位和密度在裂缝性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具有重大意义。理论与实践证实P波传播速度、反射振幅及AVO斜率随观测方位角呈余弦关系变化。针对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扣46井区沙一段生物灰岩储集层,开展三维纵波方位AVO属性分析。经过实际地震资料的叠前精细处理,分方位提取速度、振幅等参数,利用方位AVO各向异性方法预测出工区内沙一段生物灰岩储集层分布范围和裂隙发育带。指出裂缝方向以北东向为主,以小型溶孔、裂隙为主,缺少大型缝洞,储层非均质性强,呈宽带状分布,受古地貌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油气藏 叠前保持振幅处理 各向异性 速度 叠前AVO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地震沿层处理
13
作者 王有新 张达 +1 位作者 孙朋朋 葛大明 《油气地球物理》 2014年第2期1-8,共8页
叠前地震沿层处理是面向目标地层设计的专门处理方式,通过沿层动校正形成共中心点(CMP)道集,通过沿层叠前时间偏移形成共成像点(CIP)道集,通过沿层反射波追踪形成共反射点(CRP)道集,结合其他功能,构成沿层处理技术系列。沿层处理的本质... 叠前地震沿层处理是面向目标地层设计的专门处理方式,通过沿层动校正形成共中心点(CMP)道集,通过沿层叠前时间偏移形成共成像点(CIP)道集,通过沿层反射波追踪形成共反射点(CRP)道集,结合其他功能,构成沿层处理技术系列。沿层处理的本质是把反射波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与传统时空域地震处理相比,能更精细地表现反射波的自然特征,从而为利用叠前信息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O AVA反演 沿层处理 保持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在塔里木碳酸盐岩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袁刚 蒋波 曾华会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8,共6页
以实际地震资料为例,应用基于VTI介质的叠前时间偏移理论,对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探讨,论述相对振幅保持和各向异性参数求取方法,展示一套可供推广的处理技术流程.在预处理中,不能使用混波效应强的叠前压噪方法,振幅补偿应... 以实际地震资料为例,应用基于VTI介质的叠前时间偏移理论,对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探讨,论述相对振幅保持和各向异性参数求取方法,展示一套可供推广的处理技术流程.在预处理中,不能使用混波效应强的叠前压噪方法,振幅补偿应考虑偏移算法的几何扩散补偿功能,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只能补偿炮检项,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和预测反褶积串联使用是适宜的反褶积方法.叠前偏移中,由井震地层厚度对比计算各向异性参数,由CMP道集扫描各向异性参数,用CRP道集剩余延迟分析优化各向异性参数,提高偏移速度场精度.处理实践证实,相对振幅的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保留了丰富的振幅信息,改进了偏移速度和偏移算子,能有效改善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地震成像品质,使"串珠"反射特征清晰,为AVO反演提供了更好的道集,可提高地震储层描述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VTI介质 叠前时间偏移 碳酸盐岩 AVO 振幅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配追踪保幅地震AVF剖面及同频率剖面的构建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繁昌 李传辉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4-239,共6页
地震信号分频技术是寻找薄层及小尺度地质目标的必备工具。Morlet小波变换由于其优良的时频局部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地震资料分频处理当中。但是,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得到的振幅随频率变化(AVF)剖面从低频到高频存在同相轴分叉现象,同频... 地震信号分频技术是寻找薄层及小尺度地质目标的必备工具。Morlet小波变换由于其优良的时频局部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地震资料分频处理当中。但是,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得到的振幅随频率变化(AVF)剖面从低频到高频存在同相轴分叉现象,同频率剖面也存在谐波效应。根据匹配追踪算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保幅AVF剖面及同频率剖面构建方法。该方法利用地震匹配追踪分解的时频原子构建AVF剖面,并从中提取给定频率的信号,每个时频原子的贡献由该时频原子在给定频率位置的谱值大小决定,获得的同频率剖面避免了常规滤波分频方法造成的平行同相轴假象,分频效果更理想。另外,该方法得到的AVF剖面上没有出现同相轴发散、漂移现象,可以更方便地进行AVF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F剖面 同频率剖面 匹配追踪 振幅保持 分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I介质的AVO理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羊屋三维处理 解释一体化方法研究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3-371,共9页
AVO (Amplitude Versus Offset)技术的研究已有 30多年的发展历程 ,其中有起有落。近两年在国际上该技术的应用又日趋广泛 ,发展较快。在寻找隐蔽性和裂缝性油气藏方面 ,AVO具有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羊屋三维数据的处理... AVO (Amplitude Versus Offset)技术的研究已有 30多年的发展历程 ,其中有起有落。近两年在国际上该技术的应用又日趋广泛 ,发展较快。在寻找隐蔽性和裂缝性油气藏方面 ,AVO具有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羊屋三维数据的处理、解释一体化的研究 ,发现 VTI各向异性介质对动校正存在较大的时差影响。本次研究成功地应用 VTI介质成像理论对该地区地震数据进行了时差校正 ,同时采用时频域球面发散和吸收补偿加地表一致性 (炮点、接收点和炮检距项 )反褶积获得了较好的振幅和频率补偿结果 ,并实现了相对保持振幅的要求。通过此次处理、解释一体化研究 ,发现了一块具有第二类 AVO特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介质 AVO理论 应用 研究 各向异性 炮检距 保持振幅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叠后地震资料高保真处理技术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者顺 樊佳芳 +1 位作者 高鸿 唐文榜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36-438,442,共4页
塔河油田岩溶储集体(洞穴、礁滩、孔洞、裂缝或裂隙等)的地震波场特征是弱反射背景之上的强弱不同的绕射波,因此,绕射波准确归位成像和振幅保持是研究岩溶储集体的基础。笔者从塔河油田地震资料高保真处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适应该区... 塔河油田岩溶储集体(洞穴、礁滩、孔洞、裂缝或裂隙等)的地震波场特征是弱反射背景之上的强弱不同的绕射波,因此,绕射波准确归位成像和振幅保持是研究岩溶储集体的基础。笔者从塔河油田地震资料高保真处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适应该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要求的以叠后高精度偏移算法和振幅保持处理为主的叠后高保真处理技术,取得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地震勘探 数字处理 振幅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偏移距方法的转换波保幅叠前偏移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丽艳 刘洋 陈小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5,共6页
以单程波方程为基础推导转换波保幅的虚拟偏移距(POM)方法的权函数,在POM道集映射过程中直接实现保幅。保幅的POM叠前偏移方法不但简化了转换波的处理流程,提高了覆盖次数和信噪比,而且在偏移过程中体现出来了对振幅的定量分析。结果表... 以单程波方程为基础推导转换波保幅的虚拟偏移距(POM)方法的权函数,在POM道集映射过程中直接实现保幅。保幅的POM叠前偏移方法不但简化了转换波的处理流程,提高了覆盖次数和信噪比,而且在偏移过程中体现出来了对振幅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水平层还是大倾角地层转换波的POM法都能使构造进行准确成像,并且使偏移后的振幅体现反射系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保持 转换波 虚拟偏移距法 叠前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AVO分析预处理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志伟 陈信平 +2 位作者 司国帅 王卿 邓世广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482-490,共9页
利用地震勘探AVO技术预测煤层气(CBM)的风险主要来自地震预处理对反射振幅的改造,这种改造对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处理虽然是必要的,但是对煤层气AVO分析却存在一定影响。类似砂岩含气储层的AVO预处理,相对振幅保持是煤层气AVO分... 利用地震勘探AVO技术预测煤层气(CBM)的风险主要来自地震预处理对反射振幅的改造,这种改造对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处理虽然是必要的,但是对煤层气AVO分析却存在一定影响。类似砂岩含气储层的AVO预处理,相对振幅保持是煤层气AVO分析预处理秉持的基本原则,煤层气储层第IV类AVO异常使得其预处理又区别于一般砂岩含气储层。径向道滤波线性噪音衰减技术、高低频分离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保幅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是解决煤层气AVO分析预处理中线性干扰、近地表异常、空间成像引起的振幅变化问题的关键技术。野外数据试验表明:3项关键技术可以满足相对振幅保持处理要求,最大程度保留煤层气AVO第IV类振幅异常,有利于实现煤层气AVO分析和提高煤层气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AVO分析 相对振幅保持 径向道滤波 地表一致性补偿 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偏移中压制采集脚印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习峰 李云 《小型油气藏》 2008年第1期25-28,共4页
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存在不规则性。地震道在空间上的不规则不仅反映在共中心点的分布上,在偏移距和方位角上这种不规则现象更为严重。这种采集中的不规则将会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上留下“脚印”,从而影响到最终真振幅的获取,这种振幅影响... 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存在不规则性。地震道在空间上的不规则不仅反映在共中心点的分布上,在偏移距和方位角上这种不规则现象更为严重。这种采集中的不规则将会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上留下“脚印”,从而影响到最终真振幅的获取,这种振幅影响在叠前道集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严重的将对叠前AVO分析造成影响,甚至导致错误的解释。为此引入了一种对地震道进行加权处理的思路,通过相邻道补权实现采集脚印的压制,从而得到振幅相对保持的叠前偏移处理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保持 加权偏移 偏移距 规则化 叠前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