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合太和乃利贞──《周易》的和合思想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祥浩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4,共5页
中国哲学重和而不重争,重合而不重分,这在《周易》里有集中的体现。《周易》哲学可以说是一和谐哲学。本文从天地有常生、阴阳和会以施化、刚柔相摩以成形,男女和合成夫妇,感应相通成变化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周易》的保合太和思想,... 中国哲学重和而不重争,重合而不重分,这在《周易》里有集中的体现。《周易》哲学可以说是一和谐哲学。本文从天地有常生、阴阳和会以施化、刚柔相摩以成形,男女和合成夫妇,感应相通成变化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周易》的保合太和思想,揭示了《周易》以天地万物始于暌而终于和,虽有分而终于合,因其保合太和,故能生生不已、恒久常新的易学原理。绵延不绝的中国哲学长河,《周易》无疑是其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合太和 和合思想 《周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载、王夫之的“保合太和”说议 被引量:4
2
作者 向世陵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55,101,共6页
《周易》的"保合太和"说在理学史上的重要影响是由张载发端的。太和"中涵"两体或万物是张载"太和"论的重要内容,由此构成的整体气运动,"时措"而"时成",始终条理的相互呼应。"... 《周易》的"保合太和"说在理学史上的重要影响是由张载发端的。太和"中涵"两体或万物是张载"太和"论的重要内容,由此构成的整体气运动,"时措"而"时成",始终条理的相互呼应。"仇必和而解"的命题亦可以在此前提下得到恰当解释。"太和"在王夫之发展为宋明理学诸宇宙本原概念的统一体,超越了张载对"太和"概念内涵的规定。"太和"意味无处无时不和。"一物两体"说在张载主要是一种思维方法,王夫之却经由此方法进一步去追溯实体。张载的"不有两则无一"与王夫之所注的"非有一则无两",体现了双方重两与重一的思想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合太和 中涵 始终条理 两体 一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清对朱熹《本义》的折中修正——以“保合太和”与“继善成性”的注解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向世陵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4-59,共6页
蔡清对朱熹《本义》的研究,是在逐字逐句的斟酌中走向前进。他对朱注强调全面理解,并多有义理发挥和字义辩证。在"保合太和"论中,以实理充盈诠解"保合太和",符合朱熹以理为本解释天道流行圆满的主旨;注意"各... 蔡清对朱熹《本义》的研究,是在逐字逐句的斟酌中走向前进。他对朱注强调全面理解,并多有义理发挥和字义辩证。在"保合太和"论中,以实理充盈诠解"保合太和",符合朱熹以理为本解释天道流行圆满的主旨;注意"各正性命"与"保合太和"的区别,并将"利"与"贞"分说之;认为"各正"虽指向理,但理不能离气。在"继善成性"论中,肯定"动静无端",道具于阴与行于阳是同一过程的两面;突出道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继善与成性相互发明,其间的差异并不具有绝对性的意义;承认人性兼有善恶高下,推进程颢以来善恶皆谓性和理有善恶的观点,具体化了朱熹对孟子性善论性而不言气的批评;讲性善重要的不在于"善"的质的统一,而在于量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清 朱熹 保合太和 利贞 继善成性 性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合太和”的传统文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海红 《当代社科视野》 2008年第9期13-17,共5页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其所塑造的文化心理、思维取向与行为方式深深烙印在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而这一"和"的价值追求、文化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形成是传统文化人格在历史中培育并养成的。中国古人从&qu...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其所塑造的文化心理、思维取向与行为方式深深烙印在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而这一"和"的价值追求、文化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形成是传统文化人格在历史中培育并养成的。中国古人从"天人合一"的天地之本中寻求"和"的先天根据,从"和实生物"的不息生命中追求"和"的内在潜能,从"心平气和"的社会构建来证明"和"的现实可能,而"保合太和"的最高价值向往为中国古人提供了"和"的超越境界与理想世界,"人生天地"主体之所具有的自觉完善的价值则论证了"和"之实现的不竭动力。"保合太和"的传统文化最终在其理想上,以和济天下的情怀为人类提供了永远的精神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实生物 天人合一 中正仁和 保合太和 人生天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各正性命”“保合太和”看罗尔斯与诺齐克的公平之争
5
作者 郭一辉 《丽水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5-50,共6页
在关于公平正义的讨论上,罗尔斯与诺齐克的争论一直是政治哲学界人士十分关注的话题。关于他们的这一讨论,早在数千年前的《易传》就已经给出了辩证性的解释。《易传》在《文言·乾卦》中提出"各正性命""保合太和&qu... 在关于公平正义的讨论上,罗尔斯与诺齐克的争论一直是政治哲学界人士十分关注的话题。关于他们的这一讨论,早在数千年前的《易传》就已经给出了辩证性的解释。《易传》在《文言·乾卦》中提出"各正性命""保合太和"的思想,不仅明确地阐述了周易的政治观,也通过对"性""命"与"太和"的描述,直接且有力地对罗尔斯与诺齐克在个人基于天赋基础上的分配以及对国家功能认识上的分歧进行源头上的阐释,从而为其公平之争提供一个有效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 公平正义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8
6
作者 何炼成 邹富汉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5-98,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有关“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如保合太和,以和为贵,天人合一,致虚静、道中庸,等等。这些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被认同的人文精神,又是今天我们实现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本...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有关“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如保合太和,以和为贵,天人合一,致虚静、道中庸,等等。这些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被认同的人文精神,又是今天我们实现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本文主要是从人总是生活于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四维空间之中,以及目前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遇到的种种挑战的角度来梳理、审视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这无疑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合太和 以和为贵 天人合一 致虚静、道中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州古民居:《周易》美学思想的体现 被引量:4
7
作者 汤太祥 王锦坤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90,共5页
徽州古民居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宝库,传统文化之精髓,而《周易》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头活水,其"天人合一"、"保合太和"、"唯变所适"的美学思想对徽州古民居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徽州古民居中有着明显的... 徽州古民居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宝库,传统文化之精髓,而《周易》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头活水,其"天人合一"、"保合太和"、"唯变所适"的美学思想对徽州古民居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徽州古民居中有着明显的体现。研究徽州古民居所体现的《周易》美学思想,有助于体认其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这将有助于更好的保护和宣扬徽州古民居,从而让更多的人来感受它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古民居 《周易》 美学思想 天人合一 保合太和 唯变所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思考 被引量:10
8
作者 邹富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74,共4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如保合太和、以和为贵、天人合一、致虚静、道中庸,等等。这些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虽然是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中包含着符合客观实际内容。
关键词 保合太和 以和为贵 天人合一 致虚静 道中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安全理想的三重解读 被引量:10
9
作者 余潇枫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18,2,共8页
"安全梦"是"中国梦"序列中的"第一愿景","保合太和"是中国历史上对安全的最早"梦想"。文章通过对"安全梦"的历史源起、现实诉求、未来图景的解读,着重阐述了"保合太... "安全梦"是"中国梦"序列中的"第一愿景","保合太和"是中国历史上对安全的最早"梦想"。文章通过对"安全梦"的历史源起、现实诉求、未来图景的解读,着重阐述了"保合太和"、"和谐平安"与"优态共存"的基本内涵。"保合太和"是《易经》"和易性"涵义的范畴提升",和谐平安"是"社会安全"与"人的安全"价值性追求的理性表达",优态共存"是走向未来的安全治理的范式建构。通过解读"保合太和",文章揭示了"平安中国"与"优态共存"对中国社会安全理想的传承性与实现这一理想的情景性,强调了没有"安全梦"的落实就难有"中国梦"的憧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梦 保合太和 和谐平安 优态共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中和”价值论蠡测——以乾卦经、传为中心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振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55,共10页
《易传》从宇宙论高度提出“保合太和”的价值原理,又结合爻位说将其向下落实为一种蓄潜戒亢、中正为吉的实践智慧。《易传》“中”“用中”的观念,集中表现在六十四卦的《彖辞传》及各卦二爻、五爻的《象辞传》中。在六爻构成的卦体结... 《易传》从宇宙论高度提出“保合太和”的价值原理,又结合爻位说将其向下落实为一种蓄潜戒亢、中正为吉的实践智慧。《易传》“中”“用中”的观念,集中表现在六十四卦的《彖辞传》及各卦二爻、五爻的《象辞传》中。在六爻构成的卦体结构中,初爻、四爻居于上下两体的下位,有似“不及”;三爻、上爻居于上下两体的上位,有似“过之”,均不是完美的位相;二爻、五爻分别居下体、上体的“中”位,象征处事得“中”,与其他爻相比,多得吉辞。《周易》乾卦《彖辞传》《象辞传》《文言传》传文,集中体现了“保合太和”而“中正为吉”的实践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保合太和 中正为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与道和——论福建南音的艺术精神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鸿雅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9-182,共4页
音乐之美在于"和"之律动。南音,作为晋、闽文化融会共通的古老乐种,其记谱法、润腔法、奏唱方式、乐器构制等留存了汉唐以来音乐的诸多特点,其为研究中国音乐提供了许多鲜活而又弥足珍贵的史料。其从统一中寻变化,从变化间求... 音乐之美在于"和"之律动。南音,作为晋、闽文化融会共通的古老乐种,其记谱法、润腔法、奏唱方式、乐器构制等留存了汉唐以来音乐的诸多特点,其为研究中国音乐提供了许多鲜活而又弥足珍贵的史料。其从统一中寻变化,从变化间求统一,于对立统一中现和谐,时时处处体现了古乐和谐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音 和实生物 保合太和 乐与道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实力”可作为国家战略思想进行建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莫林虎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0-14,共5页
在中国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国际地位日益重要、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今天,确实需要向国际社会展示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本民族的战略思想。"和实力"概念的提出,恰逢其时。"和实力"是一种有关国家战略层面的理论学说... 在中国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国际地位日益重要、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今天,确实需要向国际社会展示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本民族的战略思想。"和实力"概念的提出,恰逢其时。"和实力"是一种有关国家战略层面的理论学说,是指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战略思想,可以作为中国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理念进行论述、建构,更重要的是要将和实力的内容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一点一滴地落实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实力 保合太和 国家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佛解《易》 援儒证佛─—读《周易禅解》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明邦 《佛学研究》 1995年第0期172-177,共6页
《周易》是儒家经典,有与佛学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许多基本观点和思想范畴难以融通。在儒、道、佛逐步融合的趋势下,宋代以未早有学者作为通《易》与佛的尝试,宋人王宗传、杨简开其端,明代不断有后继者。紫溪苏浚解《易》,写有《... 《周易》是儒家经典,有与佛学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许多基本观点和思想范畴难以融通。在儒、道、佛逐步融合的趋势下,宋代以未早有学者作为通《易》与佛的尝试,宋人王宗传、杨简开其端,明代不断有后继者。紫溪苏浚解《易》,写有《冥冥篇》。崇祯年间,智旭大师以佛解《易》,留下《周易禅解》,为古代学者接儒证佛,引《易》论禅的范本。虽不免牵附之嫌,亦可见融通佛《易》思想的良苦用心,易学前贤黄寿祺先生说得好,此书“援引禅理间虽不免附会,然亦颇有可取者,未可以其援禅入儒而悉非之。”(《易学群书评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解《易》 智旭 《周易禅解》 《易传》 《文言》 修行者 定慧 保合太和 《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的君子观
14
作者 张涛 袁江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4-150,共7页
《周易》关于君子的思想观念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它透过纷繁芜杂的宇宙万象,探究其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湛命题,秉持"天人合一"和"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整体思... 《周易》关于君子的思想观念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它透过纷繁芜杂的宇宙万象,探究其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湛命题,秉持"天人合一"和"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整体思维,倡导君子应该法天则地,践行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培育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努力追求"保合太和"的价值理想,构建了综合百家、超越百家而又独具特色的易学君子观。《周易》的君子观对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孕育、嬗变和升华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至今对我们仍有积极的启发和教育意义,其当代价值弥足珍贵,应予以深入发掘、大力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君子 君子观 保合太和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和”文化对领导干部为官为政的现实启示
15
作者 陈晓莉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39,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从前人留下的思想宝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珍贵滋养”“传统文化可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中华传统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尚“和”,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周易·...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从前人留下的思想宝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珍贵滋养”“传统文化可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中华传统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尚“和”,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周易·乾》),认为天道变化使得万物各得其所,各具其性,万物自身内部及其与外部关系若达到并保持一种高度的“和”,便是大吉大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和”文化 领导干部 为政 治国理政 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 总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球柏 《武陵学刊》 1998年第5期87-90,共4页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周易》 主要内容 《易》 保合太和 进德修业 基本原则 《说文解字》 政治观教育 人才观教育
全文增补中
构建和谐社会三要务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有才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7-68,27,共3页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 《周易》 “和谐” 神人以和 保合太和 哲学命题 百家争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一个极富张力的中国古代文论范畴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红波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115,共5页
和是中国文学不断追求的一种审美极致境界,这种境界强调把杂多对立的元素组成一个圆融和谐整体,这种圆融和谐实际也是张力的形态表现。具体来看,和之"以他平他"的生成方式预示着张力的萌动;和之"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和是中国文学不断追求的一种审美极致境界,这种境界强调把杂多对立的元素组成一个圆融和谐整体,这种圆融和谐实际也是张力的形态表现。具体来看,和之"以他平他"的生成方式预示着张力的萌动;和之"济其不及,以泄其过"的生成过程显现着张力的产生;"保合太和"是张力状态的最佳呈现,和之魅力与张力的存在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 以他平他 保合太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忧患意识与乐观情怀——《周易》思想与21世纪
19
作者 唐明邦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14,共4页
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憧憬着幸福的未来,亦无时无刻不在忧患中度过。人类社会发展史,交响着幸福与忧患的变奏曲。中华民族在忧患中发展,《周易》思想在忧患中产生。正如《周易·系辞》指出:“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其出入以度,外内... 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憧憬着幸福的未来,亦无时无刻不在忧患中度过。人类社会发展史,交响着幸福与忧患的变奏曲。中华民族在忧患中发展,《周易》思想在忧患中产生。正如《周易·系辞》指出:“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之故。”《周易》教人“明于忧患”,“外内使知惧”,表明人类生活每前进一步都会有坎坷,会有暗礁,有出乎意料的风云变幻,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周易》使人正视忧患,及早预防,善鉴往事,免蹈复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忧患意识 人类生存危机 21世纪人类 更新思想 系辞 保合太和 生活模式 两种文化 文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雍正宝座铭(下)
20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9,共7页
关键词 大宝 亿万斯年 无逸 夙兴夜寐 翰林院 保合太和 夙夜 允执其中 持盈 正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