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炎症和Erk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世祥 王斌 +3 位作者 郭国锋 许卫 陈永权 陈晞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5-709,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脏炎症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3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AMI组和HBSP组。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术以构建AMI大鼠模型,HBSP组为术后予腹腔注射...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脏炎症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3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AMI组和HBSP组。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术以构建AMI大鼠模型,HBSP组为术后予腹腔注射HBSP(90μg/kg);sham组和AMI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大鼠处死前心脏彩超检测心功能,处理各组大鼠,检测心肌组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AMI组心肌组织IL-6、TNF-α、p-Erk1/2和Erk1/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而HBSP组大鼠心肌组织IL-6、TNF-α、p-Erk1/2和Erk1/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01)。AMI模型组心功能指标显著低于sham组,而HBSP治疗组心功能指标明显高于AMI模型组(P=0.001)。结论 HBSP可减轻心肌梗死炎症和心肌损伤,抑制Erk1/2信号通路,从而保护心肌组织,改善大鼠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ERK1/2 炎症因子 心肌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顺铂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剂量反应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柴璐 王锋 +3 位作者 范亚平 杨斌 徐玉音 周建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4288-4292,共5页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顺铂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AKI)的肾脏保护作用的剂量反应关系,进一步探讨HBSP在AKI的使用方法。方法清洁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5只)、顺铂组(20只)、HBSP(8 nmol/kg)组(20只)、HBS...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顺铂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AKI)的肾脏保护作用的剂量反应关系,进一步探讨HBSP在AKI的使用方法。方法清洁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5只)、顺铂组(20只)、HBSP(8 nmol/kg)组(20只)、HBSP(16 nmol/kg)组(20只)、HBSP(32 nmol/kg)组(20只)。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及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各组大鼠不同时间(实验前及实验的第1、3、5、7天)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尿素氮:F组间=441.456,F时间=10.643,P<0.001;肌酐:F组间=417.933,F时间=9.412,P<0.000 1);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566 645.213,F时间=1.581,P=0.200)。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肾组织TUNEL染色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226.100,F时间=9.553,P<0.000 1)。结论 HBSP对顺铂所致AKI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使用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顺铂 急性肾损伤 血尿素氮 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的组织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游伟 刘映峰 +1 位作者 缪绯 刘芃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22-1124,共3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因其促进造血功能而广泛用于临床。近年来大量实验证实,大剂量EPO能够通过抗氧化应激、抗凋亡、抗炎症等效应发挥组织保护作用,但会产生血栓及高血压等不良反应,临床效果不佳。而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既保留了...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因其促进造血功能而广泛用于临床。近年来大量实验证实,大剂量EPO能够通过抗氧化应激、抗凋亡、抗炎症等效应发挥组织保护作用,但会产生血栓及高血压等不良反应,临床效果不佳。而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既保留了EPO的组织保护活性又无EPO的副作用,近年来备受关注。最新报道证实,HBSP通过抗凋亡、抗炎、抗氧化应激对神经系统、心脏、肾脏等发挥多种组织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红细胞生成素 组织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治疗顺铂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使用方法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锋 柴璐 +4 位作者 范亚平 杨斌 范凤燕 黄新忠 张义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781-2783,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治疗顺铂导致急性肾损伤的使用方法。方法:将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y(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5只)、顺铂组(20只)、HBSP1组(20只)、HBSP2组(20只)、HBSP3组(20只)。应用全自...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治疗顺铂导致急性肾损伤的使用方法。方法:将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y(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5只)、顺铂组(20只)、HBSP1组(20只)、HBSP2组(20只)、HBSP3组(20只)。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观测各组血肌酐、尿素氮。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各组尿液标本中Kim-1和NGAL水平。结果:HBSP3组较HBSP1组、HBSP2组相比,第3、5、7天血肌酐、血尿素以及尿Kim-1、NGAL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SP治疗顺铂所致急性肾损伤,需要频繁使用,才能达到稳定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HBSP作用时间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顺铂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游伟 刘映峰 +6 位作者 缪绯 林霖 张杰波 王龙 朱凯 林湧栾 刘芃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6-999,共4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4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MIRI组、HBSP组、HBSP+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组(HBSP+PD9...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4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MIRI组、HBSP组、HBSP+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组(HBSP+PD98059组)。通过结扎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5 min后解除结扎线建立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HBSP于再灌注前5 min给药。再灌注2 h后,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和伊文氏蓝(EB)双染色法检测小鼠心肌梗死面积,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ERK1/2和磷酸化ERK1/2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2 h后,与MIRI组相比,HBSP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缩小(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ERK1/2的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HBSP组相比,HBSP+PD98059组的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增大(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P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与ERKl/2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横纹肌溶解大鼠急性肾损伤的肾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锋 柴璐 +3 位作者 范亚平 杨斌 俞燕 戴厚永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140-3142,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能否减轻横纹肌溶解所致急性肾损伤(AKI)大鼠肾损害程度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KI组和HBSP干预组(造AKI模型同时静脉注射HBSP);采用大鼠双侧后腿注射甘油建立横纹肌溶解所致AKI...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能否减轻横纹肌溶解所致急性肾损伤(AKI)大鼠肾损害程度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KI组和HBSP干预组(造AKI模型同时静脉注射HBSP);采用大鼠双侧后腿注射甘油建立横纹肌溶解所致AKI动物模型。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血肌酸激酶的水平及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与AKI组相比,HBSP干预组血肌酐、尿素氮以及大鼠肾组织tunel阳性细胞占总细胞数百分比均降低(P<0.05)。结论:HBSP对横纹肌溶解所致AKI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急性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横纹肌溶解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的制备和鉴定及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天 杨橙 +6 位作者 胡林昆 许明 林淼 薛寅佳 谢勇威 戎瑞明 朱同玉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制备并鉴定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并探讨其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并检测HBSP的纯度及分子量。200~220g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HBSP组。阻断左侧肾蒂45min后切除右侧肾脏模... 目的:制备并鉴定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并探讨其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并检测HBSP的纯度及分子量。200~220g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HBSP组。阻断左侧肾蒂45min后切除右侧肾脏模型。术中及术后每6h给予HBSP,检测术后48h肾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观察病理学改变,采用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并检测肾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结果:HBSP纯度达98%,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吻合,HBSP组术后48h肾功能好于缺血组,组织中TNF-α水平及NF-κB活性显著低于缺血组(P〈0.05),HE切片组织损伤减轻,TUNEL染色示HBSP组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缺血组(P〈0.05)。结论:由促红细胞生成素成功制备线性多肽HBSP,其通过减轻炎性反应及抑制肾小管细胞凋亡,保护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肾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抑制小鼠糖尿病心肌病损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林晨 司瑞 +4 位作者 胡健强 张国勇 高蓓蕾 徐臣年 郭文怡 《心脏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89-393,410,共6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又称螺旋B表面肽(helix B surface peptide,HBSP)在糖尿病小鼠心肌病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80只(20~25)g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对照+HBSP组(n=20)、糖尿病心肌病(DCM)组(n=20)、DCM...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又称螺旋B表面肽(helix B surface peptide,HBSP)在糖尿病小鼠心肌病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80只(20~25)g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对照+HBSP组(n=20)、糖尿病心肌病(DCM)组(n=20)、DCM+HBSP组(n=20)。链脲佐菌素(STZ)对小鼠腹腔注射诱导1型糖尿病,最后1次STZ注射完成后第5日,血糖仪检测小鼠尾静脉血葡萄糖水平,3次测量随机血糖均≥16.7mmol/L的视为糖尿病小鼠。糖尿病小鼠继续喂养12周,小动物超声检测提示心功能减退的为DCM小鼠。从中随机选出20只,腹腔注射HBSP 30μg/(kg·d),连续4周,为DCM+HBSP组。采用小动物超声分别检测各组小鼠心功能,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的心肌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Akt、p-Akt、GSK3β和p-GSK3β的表达。结果与DCM组相比,DCM+HBSP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增加(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降低(P<0.05)、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心肌纤维化程度减少(P<0.01)、p-Akt表达增加(P<0.05),p-GSK3β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 HBSP能够抑制小鼠DCM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间质纤维化、改善心功能,Akt-GSK3β通路的激活可能参与了HBSP减轻小鼠DCM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糖尿病心肌病 细胞凋亡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顺铂诱导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锋 柴璐 +1 位作者 范亚平 杨斌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8期34-38,77,共6页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顺铂诱导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65只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组、EPO组、HBSP组。分布检测大鼠血肌酐、尿素、血常规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肾脏组织TNF-α、...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顺铂诱导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65只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组、EPO组、HBSP组。分布检测大鼠血肌酐、尿素、血常规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肾脏组织TNF-α、NF-κB表达水平、尿Kim-1、NGAL水平。结果 EPO组与HBSP组血肌酐和尿素、尿Kim-1与NGAL以及肾组织Tunel染色阳性百分比、免疫组化染色TNF-α、NF-κB肾脏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与顺铂组相比均显著下降。各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SP对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以及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顺铂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大鼠新生血管密度及VEGF/VEGFR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薛娟 马晓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4期434-437,442,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通路及新生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HBSP低、中、高剂量组...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通路及新生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HBSP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模型。HBSP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大鼠腹腔注射25μg/kg、50μg/kg、100μg/kg HBSP,阳性对照组给予灌胃辛伐他丁2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24 h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CD31染色观察新生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中VEGF、VEGFR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CRP、IL-6、TNF-α含量、主动脉组织中CD31 MOD及主动脉组织中VEGF、VEGF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HBSP低、中、高剂量组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CRP、IL-6、TNF-α含量、主动脉组织中CD31 MOD及主动脉组织中VEGF、VEGF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HBSP低、中剂量组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CRP、IL-6、TNF-α含量、主动脉组织中CD31 MOD及主动脉组织中VEGF、VEGF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HBSP低、中剂量组相比,HBSP高剂量组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CRP、IL-6、TNF-α含量、主动脉组织中CD31 MOD及主动脉组织中VEGF、VEGF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HBSP可以通过调控VEGF/VEGFR通路,降低新生血管密度,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大鼠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通路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通过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晓利 胡威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70-1774,共5页
目的: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研究组,复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手术前6 h模型组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假手术组... 目的: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研究组,复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手术前6 h模型组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使用苦味酸速率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使用酶学速率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尿氮素(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病理切片检查肾脏病理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分析肾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肾脏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ate protease,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Scr和BUN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研究组小鼠血清中的Scr和BUN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研究组肾脏的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弱于模型组,仅有少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少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肾小管管腔正常,模型组小鼠的肾脏病理损伤评分明显大于假手术组,研究组小鼠的肾脏病理损伤评分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评分明显大于假手术组,研究组小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评分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肾脏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Akt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研究组小鼠肾脏中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Akt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肾缺血再灌注有明显改善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调控机体凋亡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琛 司瑞 +4 位作者 张明明 余文军 郝启萌 张荣庆 王海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组(SI/R组)、SI/R+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组(SI/R组)、SI/R+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SI/R+rh EPO组)、SI/R+HBSP组;HBSP分别选择2.5 ng/ml、25 ng/ml、50 ng/ml、100 ng/ml四个浓度,通过噻唑蓝(MTT)比色实验检测CMECs增殖能力以确定药物作用的最适浓度。而后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来进一步验证其保护作用。研究保护机制的实验分组为:对照组、SI/R组、SI/R+HBSP(HBSP最适浓度为25 ng/ml)组、SI/R+HBS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组、SI/R+HBSP+雷帕霉素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S6K)等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与SI/R组比,SI/R+rh EPO组和SI/R+HBSP组CMECs增殖能力明显上升(P<0.05),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迁移能力增强。用抑制剂LY294002及雷帕霉素处理后,与SI/R组相比,SI/R+HBSP组AKT、m TOR及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与SI/R+HBSP组相比,SI/R+HBSP+LY294002组的AKT、m TOR及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SI/R+HBSP+雷帕霉素组m TOR磷酸化水平及p70S6K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HBSP能够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CMECs的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PI3K-AKT/mT OR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表柔比星致大鼠心肌损伤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俊月 李跃荣 马宝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3-1137,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衍生肽(HBSP)对表柔比星(EPI)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组、EPI模型组、EPO治疗组和HBSP治疗组。采用EPI制作大鼠心肌损伤模型(2.5 mg/kg腹腔注射,每周1次,共6 w),...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衍生肽(HBSP)对表柔比星(EPI)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组、EPI模型组、EPO治疗组和HBSP治疗组。采用EPI制作大鼠心肌损伤模型(2.5 mg/kg腹腔注射,每周1次,共6 w),EPO治疗组和HBSP治疗组在腹腔注射EPI前1 d、后1 d、后3 d分别腹腔注射rhEPO(5000 IU/kg)、HBSP(60μg/kg),共6 w。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色素(Cyt)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9蛋白的表达。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ERK2 mRNA的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EPI模型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增加,心肌组织中CytC、caspase-9蛋白表达明显升高,ERK1、ERK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EPI模型组比较,EPO治疗组及HBSP治疗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中CytC和caspase-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ERK1、ERK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HBSP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减少细胞凋亡线粒体途径相关CytC、caspase-9凋亡蛋白的表达,抑制EPI所致大鼠的心肌细胞损伤,从而起到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表柔比星 心肌细胞损伤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6
14
作者 蒋娜 叶瑾 +4 位作者 党晶艺 左惠荣 张荣庆 司瑞 郭文怡 《心脏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27-332,共6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衍生肽又称螺旋B表面肽(helix B surface peptide,HBSP)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2只200~2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n=18)、缺血/再灌注...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衍生肽又称螺旋B表面肽(helix B surface peptide,HBSP)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2只200~2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n=18)、缺血/再灌注(I/R)组(n=18)、EPO组(n=18)、HBSP组(n=18)及HBSP+LY294002(PI3k特异性抑制剂)组(n=10)。于灌注前5 min,于EPO组及HBSP组大鼠的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重组人EPO(rhEPO;3 000 U/kg,4 ml/kg)及生理盐水HBSP(60μg/kg,4 ml/kg)。颈动脉插管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小动物超声分别检测24 h、1周后大鼠心功能。用TTC-EB双染测定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与I/R组相比,EPO组和HBSP组再灌注后大鼠心脏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以及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改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S)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显著增加(P<0.05),同时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HBSP组Akt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P<0.05)。HBSP+LY294002组与HBSP组相比,Akt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高(P<0.05)。HBSP组与EPO组间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别。结论:HBSP能够显著抑制I/RI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减少梗死面积,明显改善心功能,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缺血 再灌注 细胞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大鼠急性骨骼肌拉伤诱发肾损伤的干预作用
15
作者 李畅 范荣 +3 位作者 李东波 周威 黄玉娥 王斌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7-621,627,共6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又称螺旋B表面肽(HBSP)对急性骨骼肌拉伤大鼠肾保护作用及聚集蛋白(Agrin)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大鼠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损伤组、HBSP组及EPO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又称螺旋B表面肽(HBSP)对急性骨骼肌拉伤大鼠肾保护作用及聚集蛋白(Agrin)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大鼠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损伤组、HBSP组及EPO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急性骨骼肌拉伤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HBSP组及EPO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60μg/kg的HBSP及5000 U/kg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照组、损伤组空腹注射0.9%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相关试剂盒监测肾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肾组织及骨骼肌拉伤组织病理形态;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定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拉伤组织Agrin、肌肉特异性激酶(MuSK)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大鼠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及24 h尿蛋白(UP24)水平均升高(P<0.05),与损伤组相比,HBSP组大鼠肾功能指标BUN、Cr及UP24指标均降低(P<0.05);与HBSP组相比,EPO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肌纤维结构完整,纤维束形态结构正常,间质未见红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未见纤维增生性。损伤组肌肉组织呈现排列稀疏及不规则,间质增宽并可见大量炎性细胞及红细胞浸润;HBSP组及EPO组红细胞及炎性细胞减少,肌横纹及纵纹清晰,纤维性增生对照组大鼠肾小球结构完整未见病变,损伤组大鼠可见肾小球肥大,基质增生显著,并出现肾小囊腔扩张呈现空泡样及炎性浸润显著,HBSP组及EPO组大鼠炎性浸润减少,肾小球肥大及增生改善;对照组、损伤组、HBSP组及EPO组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05±0.51)%、(26.30±2.05)%、(14.28±1.62)%及(16.03±1.77)%,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骨骼肌拉伤组织中Agrin及MuSK显著降低(P<0.05),与损伤组相比,HBSP组和EPO组骨骼肌拉伤组织中Agrin及MuSK显著升高(P<0.05),HBSP组与EPO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急性骨骼肌拉伤大鼠肾功能损伤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肾组织细胞凋亡率,激活Agrin和MuSK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骨骼肌拉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肾功能 聚集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腹腔注射对小鼠阿基霉素诱发的心脏毒性作用防治效果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慧仙 刘鹏云 +5 位作者 纪兆乐 秦超师 周海佳 孙闯 李炜 曾广伟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6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阿霉素(DOX)诱发小鼠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HBSP+LY294002组、HBSP组、DOX组、Control组,HBSP+LY294002组腹腔注射DOX(15 mg/kg),同时腹腔注射30μg/(kg·d)...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阿霉素(DOX)诱发小鼠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HBSP+LY294002组、HBSP组、DOX组、Control组,HBSP+LY294002组腹腔注射DOX(15 mg/kg),同时腹腔注射30μg/(kg·d)的HBSP和20 mg/(kg·d)的LY294002,连续7 d;HBSP组一次性腹腔注射DOX(15 mg/kg),同时腹腔注射30μg/(kg·d)的HBSP,连续7 d;DOX组一次性腹腔注射DOX(15 mg/kg);Control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7 d后,采用生理记录仪测量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室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肌钙蛋白T(cTnT);采用HE染色法观察心心肌组织结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微管蛋白1轻链3B(LC3B)、自噬相关蛋白1(Beclin1)、溶酶体关联膜蛋白2(LAMP2)和核孔蛋白62(p62)。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DOX组+dp/dt、–dp/dt值降低,血清中cTnT含量增加(P均<0.05);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并出现断裂和胞质空泡化;心肌组织Cytochrome C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增加(P均<0.05),LC3BII/LC3BI、Beclin1、LAMP2、p6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增加(P均<0.05),而p-PI3K、p-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与DOX组相比,HBSP组dp/dt、–dp/dt值增加(P均<0.05),血清cTnT水平降低(P<0.05);心肌纤维排列改善,空泡化减少;心肌组织中Cytochrome C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减少(P均<0.05),LC3BII/LC3BI、Beclin1、LAMP2、p6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减少(P均<0.05),p-PI3K、p-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增加(P均<0.05)。与HBSP组比较,HBSP+LY294002组+dp/dt、–dp/dt值降低(P均<0.05),血清中cTnT含量增加(P<0.05);心肌纤维紊乱、断裂和胞质空泡化;心肌组织Cytochrome C、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增加(P均<0.05),LC3BII/LC3BI、Beclin1、LAMP2、p6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增加(P均<0.05),而p-PI3K、p-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结论HBSP可减轻阿霉素诱发的小鼠心脏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从而减轻心肌细胞自噬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阿霉素不良作用 心脏毒性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抑制自噬和凋亡减轻阿霉素诱发的心脏毒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安慧仙 李炜 +5 位作者 方东 孙闯 张晓东 王伟 李同华 曾广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989-994,共6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elix B surface peptide,HBSP)抑制阿霉素(doxorubicin,DOX)诱发心脏毒性的作用及对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control)组、DOX组和HBSP治疗DOX组(DOX+HBSP),其中DOX组...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elix B surface peptide,HBSP)抑制阿霉素(doxorubicin,DOX)诱发心脏毒性的作用及对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control)组、DOX组和HBSP治疗DOX组(DOX+HBSP),其中DOX组和DOX+HBSP组小鼠单次腹腔注射DOX(15 mg/kg),DOX+HBSP组小鼠同时腹腔注射HBSP 30μg/(kg·d)连续7 d;观察心脏结构、功能、血清肌钙蛋白T(cTnT)含量以及Caspase-3、cytochrome C、cleaved Caspase-3、Caspase-9、LC3B、Beclin1、LAMP2和P62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DOX组小鼠心脏+d P/d t和-d P/d t值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cTnT含量增加(P<0.01),部分心肌纤维断裂、排列紊乱并出现空泡化,Caspase-3、cytochrome C、cleaved Caspase-3、Caspase-9表达显著增加(P<0.01),LC3BⅡ/LC3BⅠ比值以及Beclin1和P62表达增加(P<0.01)。与DOX组比较,DOX+HBSP组心脏功能和结构明显改善(P<0.01),血清cTnT水平降低(P<0.01),Caspase-3、cytochrome C、cleaved Caspase-3、Caspase-9表达减少(P<0.01),LC3BⅡ/LC3BⅠ比值以及Beclin1和P62表达减少(P<0.01)。结论HBSP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减轻阿霉素诱发的心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阿霉素 心脏毒性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抑制细胞自噬减轻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超权 司瑞 +4 位作者 宁明安 刘立鹏 胡建强 张荣庆 郭文怡 《心脏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90-395,共6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即螺旋B表面肽(helix B surface peptide,HBSP)对缺血/再灌注(I/R)诱导小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6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Sham)组、I/R组、I/R+HBSP组、I/R+HBSP+Wortmannin...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即螺旋B表面肽(helix B surface peptide,HBSP)对缺血/再灌注(I/R)诱导小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6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Sham)组、I/R组、I/R+HBSP组、I/R+HBSP+Wortmannin(I/R+HBSP+Wort)组。将原代心肌细胞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Control)组、缺氧/复氧(H/R)组、H/R+HBSP组、H/R+HBSP+Wortmannin(H/R+HBSP+Wort)组。分别使用超声检测系统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双染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电镜观察细胞自噬小体及线粒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C3(细胞自噬强度常用指标)数量。结果与I/R组比较,I/R+HBSP组LVEF、左室FS增高(P<0.05),心肌梗死面积缩小(P<0.05),心肌细胞自噬小体数量减少。与I/R+HBSP组比较,I/R+HBSP+Wort组LVEF、左室FS下降(P<0.05),心肌梗死面积增加(P<0.05),心肌细胞自噬小体数量增加。与H/R组比较,H/R+HBSP组中p-Akt、p-m TOR及P62表达升高(P<0.05),LC3-II/LC3-I比值下降(P<0.05),LC3数量减少(P<0.05)。与H/R+HBSP组比较,H/R+HBSP+Wort组中p-Akt、p-m TOR及P62表达下降(P<0.05),LC3-II/LC3-I比值升高(P<0.05),LC3数量增加(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能显著抑制细胞自噬减轻小鼠心肌I/R损伤,其保护效应可能与激活PI3K/Akt/m TOR转导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缺血/再灌注 小鼠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世祥 王斌 +3 位作者 郭国锋 许卫 陈永权 陈晞明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7期1101-1104,1233,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elix B surface peptide,HBSP)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sham组)、AMI组和HBSP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大鼠冠...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elix B surface peptide,HBSP)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sham组)、AMI组和HBSP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术以构建AMI大鼠模型,治疗组为术后予腹腔注射HBSP(90μg/kg);假手术组和AMI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术后24 h心脏彩超检测心功能,处理各组大鼠,以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ranscription activator 3,STAT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Ba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HBSP治疗组与AMI组比较,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心功能明显改善。AMI组与假手术组比较,STAT3、Bcl-2表达明显下降而Bax表达显著上升(P<0.01),HBSP组STAT3、Bcl-2表达较AMI组显著升高,而Bax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而HBSP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AMI模型组心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而HBSP治疗组心功能指标明显高于AMI模型组(P<0.01)。结论 HBSP可使STAT3、Bcl-2表达增加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从而保护心肌组织,改善大鼠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急性心肌梗死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新型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的制备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婷婷 丁晶 汪昕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年第3期256-261,共6页
目的制备一种不具有促红细胞生成作用的新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衍生肽(DEPO)。方法 9-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多肽合成法制备合成新型DEPO,质谱法检测鉴定DEPO相对分子质量,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DEPO纯度。健康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为EP... 目的制备一种不具有促红细胞生成作用的新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衍生肽(DEPO)。方法 9-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多肽合成法制备合成新型DEPO,质谱法检测鉴定DEPO相对分子质量,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DEPO纯度。健康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为EPO(EPO 50μg·kg^(-1))组、DEPO低剂量(DEPO 50μg·kg^(-1))组、DEPO高剂量(DEPO 500μg·kg^(-1))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0.2 m L)组和溶剂(ACN+Milliq,0.2 m L)组,隔日1次腹腔注射给药,各组于第3、7、14和30天取尾静脉血检测红细胞数变化,探究DEPO对促红细胞生成活性的影响。结果合成了一个新型、由37个氨基酸构成的DEPO,相对分子质量为3 814.8,纯度达95.25%。EPO组给药第3~30天红细胞数呈上升趋势,第14和30天较第3天显著增高(P<0.001)。DEPO低剂量组和DEPO高剂量组红细胞数未见明显增高。结论本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DEPO,其在体内不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Fmoc固相多合成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