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时具有IGH-BCL2和MYC基因重排的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在临床及病理特征上与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的侵袭性肿瘤 被引量:14
1
作者 孙琦 樊祥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59-859,共1页
同时具有IGH-BCL2和MYC基因重排的B细胞淋巴瘤,也被称为"二次打击"淋巴瘤(double-hit lymphomas,DHL),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核型复杂以及具有一系列病理形态学特征的少见肿瘤,其形态学特征与伯基特淋巴瘤(BL)、弥漫性大B细胞淋... 同时具有IGH-BCL2和MYC基因重排的B细胞淋巴瘤,也被称为"二次打击"淋巴瘤(double-hit lymphomas,DHL),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核型复杂以及具有一系列病理形态学特征的少见肿瘤,其形态学特征与伯基特淋巴瘤(B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及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lymphoblastic lymphoma/leukemia,B-LBL)可相互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伯基特淋巴瘤 基因重排 MYC 侵袭性肿瘤 病理特征 病理形态学特征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手术治疗胸、腰椎侵袭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方向义 郝定均 +4 位作者 吴起宁 周劲松 贺宝荣 刘团江 宋宗让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3期1544-1546,共3页
目的对胸、腰椎侵袭性肿瘤一期手术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侵袭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骨髓瘤4例,骨巨细胞瘤9例,骨转移瘤27例。手术切除方案:40例患者中椎体切除术1... 目的对胸、腰椎侵袭性肿瘤一期手术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侵袭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骨髓瘤4例,骨巨细胞瘤9例,骨转移瘤27例。手术切除方案:40例患者中椎体切除术11例,一期后正中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术6例。术后患者常规进行相应的放疗和/或化疗。结果36例(90%)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20例(50%)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改善。本组病例术中、术后均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全脊椎切除的6例患者截至最近随访时,未发现肿瘤复发,植骨融合满意,内固定稳定。结论胸、腰椎侵袭性肿瘤的一期手术治疗,特别是全脊椎切除术是治疗侵袭性脊柱肿瘤的有效外科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侵袭性肿瘤 手术治疗 全脊椎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包膜的乳腺乳头状癌:一种具有良好预后的侵袭性肿瘤(英)
3
作者 彭建亮(译) 张建中(校)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1,共1页
乳腺乳头状癌(PC)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组织学亚型,占乳腺癌的0.5%~1%,以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恶性上皮增生为特征。然而,无论是原位癌还是浸润癌,该肿瘤的分类、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都存在争议。
关键词 乳腺乳头状癌 侵袭性肿瘤 预后 包膜 组织学亚型 生物学行为 上皮增生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包膜的乳腺乳头状癌:一种具有良好预后的侵袭性肿瘤(英)
4
作者 彭建亮(译) 张建中(校)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M0004-M0004,共1页
乳腺乳头状癌(PC)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组织学亚型,占乳腺癌的0.5%-1%,以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恶性上皮增生为特征。然而,无论是原位癌还是浸润癌,该肿瘤的分类、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都存在争议。本研究中,作者回顾性分析了302例PC,
关键词 乳腺乳头状癌 侵袭性肿瘤 预后 包膜 组织学亚型 生物学行为 上皮增生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似于甲状腺高细胞亚型乳头状肿瘤的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是一种具有惰性生物学行为的侵袭性肿瘤
5
作者 Foschini M P Asioli S +2 位作者 Foreid S 赵芳 魏建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2-262,共1页
该文报道13例类似于甲状腺高细胞亚型乳头状肿瘤的乳腺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BPTC)。BPTC是乳腺原发性肿瘤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尽管具有三阴型表型特征,但属于低度侵袭潜能的肿瘤。由于目前对BPTC的认知还很欠缺,因此该研究旨在报道13... 该文报道13例类似于甲状腺高细胞亚型乳头状肿瘤的乳腺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BPTC)。BPTC是乳腺原发性肿瘤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尽管具有三阴型表型特征,但属于低度侵袭潜能的肿瘤。由于目前对BPTC的认知还很欠缺,因此该研究旨在报道13例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肿瘤 乳头状肿瘤 乳头状癌 甲状腺 生物学行为 乳腺 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在侵袭前期和侵袭性肿瘤中的临床研究[英]/Adams M…//Vaccine.—2001,19(17—19).—2549—2556
6
作者 陈学奎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2002年第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 侵袭前期 侵袭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磨钻在侵袭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左运卿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6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高速磨钻在侵袭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5月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收治的66例侵袭性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33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刮除术治疗,... 目的:探讨高速磨钻在侵袭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5月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收治的66例侵袭性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33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刮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高速磨钻刮除治疗。比较两组疾病复发情况、肿瘤转移情况、术后感染率、骨关节功能、骨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疾病复发率、肿瘤转移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总感染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术前,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速磨钻在侵袭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降低疾病复发率、肿瘤转移率、术后感染率,改善骨关节功能,促进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磨钻 侵袭肿瘤 常规刮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董永强 徐家行 +3 位作者 张晓明 朱水波 王荣平 殷桂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纵隔侵袭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技术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总结该科2005~2010年收治的47例侵袭性纵隔肿瘤患者,全组患者中肿瘤均不同程度侵犯纵隔或胸内组织,全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患者中前纵隔肿瘤38例,后纵隔肿... 目的探讨分析纵隔侵袭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技术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总结该科2005~2010年收治的47例侵袭性纵隔肿瘤患者,全组患者中肿瘤均不同程度侵犯纵隔或胸内组织,全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患者中前纵隔肿瘤38例,后纵隔肿瘤9例。全组病人均接受手术切除,其中行肿瘤切除并行肺叶或肺楔形切除者20例,7例患者行纵隔肿瘤切除并重建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其余切除肿瘤同时均不同程度切除心包、膈神经或椎间盘等组织,仅1例胸腺癌患者术后第10d死于肌无力危象。结论侵袭性纵隔肿瘤经外科手术治疗后能有效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手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纵隔肿瘤 诊断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中血管生成与肿瘤侵袭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田刚 许民辉 +2 位作者 杨继乐 罗超 吕胜青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9-160,共2页
目的 研究CD34(Clusterofdifferentiation ,白细胞分化抗原 )蛋白在垂体腺瘤中表达 ,探讨抗CD34单抗标记肿瘤血管生成与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近年我科经手术切除的 4 4例垂体腺瘤标本及 6例正常垂体组织 ,均经4 %... 目的 研究CD34(Clusterofdifferentiation ,白细胞分化抗原 )蛋白在垂体腺瘤中表达 ,探讨抗CD34单抗标记肿瘤血管生成与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近年我科经手术切除的 4 4例垂体腺瘤标本及 6例正常垂体组织 ,均经4 %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回顾这些病例的详细临床资料 ,联合运用Knosp影像学标准及任祖渊标准 ,参考术中情况 ,将肿瘤标本分为侵袭组与非侵袭组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0例标本中抗CD34单抗标记的肿瘤血管生成 (指标为微血管密度 Mi crovascularDensity ,MVD)情况 ;分析肿瘤血管生成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内在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CD34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显著高表达 ,在非侵袭性腺瘤组及正常垂体组中也有一定表达 ,抗CD34单抗标记的肿瘤血管生成情况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密切相关 (P <0 .0 0 1) ,非侵袭组及正常垂体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抗CD34单抗标记的肿瘤血管生成情况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血管生成 肿瘤侵袭 白细胞分化抗原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疗联合人肿瘤坏死因子对TNFR1高表达胶质瘤的细胞周期、F-肌动蛋白及其侵袭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丽娟 张军伟 +5 位作者 张田 王艳蕾 张一兵 周洪霞 贾永森 王树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rhTNF)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umor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1,TNFR1)高表达的胶质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和F-肌动蛋白(F-actin)的影响及其与胶质瘤侵袭性的关...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rhTNF)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umor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1,TNFR1)高表达的胶质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和F-肌动蛋白(F-actin)的影响及其与胶质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建立TNFR1高表达胶质瘤细胞株,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胶质瘤细胞TNFR1的表达水平;碘化丙啶染色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胶质瘤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WST-8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胶质瘤细胞内F-actin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胶质瘤细胞侵袭性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NFR1高表达胶质瘤细胞株的TNFR1 mRNA水平增加了78.5%,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增加了89.7%(P<0.05);经热疗联合rhT-NF处理后细胞增殖受抑制,S和G2/M期的TNFR1高表达胶质瘤细胞数之和明显增多,而F-actin的荧光强度和胶质瘤侵袭性分别降低了72.3%和83.10%。结论热疗联合rhTNF可能是通过阻滞TNFR1高表达胶质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和降低F-actin的表达来实现降低胶质瘤侵袭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F-肌动蛋白 胶质瘤 肿瘤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侵袭性乳头状肿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敏鸿 石群立 +4 位作者 金行藻 张正祥 陈英鑫 陆珍凤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耳侵袭性乳头状肿瘤(aggressive papillary tumour,APT)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点。方法对1例中耳APT进行组织形态学、影像学和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1岁,临床表现为左侧间断性耳鸣、突发耳聋。CT和MRI... 目的探讨中耳侵袭性乳头状肿瘤(aggressive papillary tumour,APT)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点。方法对1例中耳APT进行组织形态学、影像学和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1岁,临床表现为左侧间断性耳鸣、突发耳聋。CT和MRI示左侧中耳鼓室后下方4cm×3cm肿块,颞骨岩部不规则骨质破坏。大体为灰红灰白色碎组织一堆,与骨组织紧密粘连。组织学表现为复杂的指突状乳头、类似于甲状腺滤泡的腺管样或片状实性的结构,局部侵犯骨组织,肿瘤细胞形态较温和。免疫表型:CKpan、EMA、vimentin+,S-100大部分+,Ki-67增殖指数<5%。结论中耳APT是一种少见的独特的肿瘤,确诊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有复发倾向,罕见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肿瘤 侵袭乳头状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瘤转化基因在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静芳 苏青 蔡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40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2例,生长激素腺瘤8例,泌乳素腺瘤10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垂体大腺瘤中PTTG表达。结合影像资料... 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40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2例,生长激素腺瘤8例,泌乳素腺瘤10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垂体大腺瘤中PTTG表达。结合影像资料,分析PTTG的表达与大腺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40例垂体大腺瘤中均发现PTTG的表达升高,PTTG在侵袭性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大腺瘤(P<0.01)。结论PTTG的表达与垂体大腺瘤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其表达程度可用作垂体大腺瘤预后的评估指标,为大腺瘤术后复发以及相应的辅助治疗提供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大腺瘤 垂体瘤转化基因 侵袭 肿瘤侵袭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天线阵列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治疗恶性肿瘤或侵袭性骨肿瘤10例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平 张瑞麟 姜宗元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 探讨微波天线高温原位灭活治疗恶性或侵袭性骨肿瘤保肢体技术在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微波天线诱导高温原位灭活肢体恶性或侵袭性骨肿瘤 10例 ,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随访 3年 ,恶性骨肿瘤 8例 ,2例行截肢术。肢体骨巨细胞瘤 ... 目的 探讨微波天线高温原位灭活治疗恶性或侵袭性骨肿瘤保肢体技术在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微波天线诱导高温原位灭活肢体恶性或侵袭性骨肿瘤 10例 ,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随访 3年 ,恶性骨肿瘤 8例 ,2例行截肢术。肢体骨巨细胞瘤 2例 ,1例皮肤坏死。 10例均存活。结论 插入式微波天线阵列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治疗恶性或侵袭性骨肿瘤是一种创新的、安全的保肢术 ,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治疗机 高温原位灭活法 肿瘤 侵袭肿瘤 天线阵列 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ER、PR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滨 黄勤 +1 位作者 黄世章 陆光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分析ER、PR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ER、PR与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取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诊断为垂体腺瘤、具有完整内分泌资料的患者50例,根据Hardy-Wilson及Knosp分级、分期标准,结合病理活检判断其肿瘤侵袭性,用免疫组... 目的:分析ER、PR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ER、PR与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取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诊断为垂体腺瘤、具有完整内分泌资料的患者50例,根据Hardy-Wilson及Knosp分级、分期标准,结合病理活检判断其肿瘤侵袭性,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每例肿瘤ER、PR的表达水平。结果:50例病人中ER、P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0.0%(30/50)和62.0%(31/50);ER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400,P<0.01),PR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r=-0.215,P>0.05)。结论:ER的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侵袭性有关,其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ER PR 表达 肿瘤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的MRI诊断及病理对照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献峰 王冬梅 +3 位作者 田传帅 王坤 周正扬 朱斌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1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总结髋周的侵袭性软组织肿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对髋周软组织肿瘤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髋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45.2岁。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分析其MR表现。结果侵袭... 目的总结髋周的侵袭性软组织肿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对髋周软组织肿瘤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髋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45.2岁。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分析其MR表现。结果侵袭性纤维瘤病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例,滑膜肉瘤2例,脂肪肉瘤4例,淋巴瘤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转移瘤1例。侵袭性纤维瘤病边界不清,T_1WI呈等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其内见星芒状低信号带。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肉瘤T_1WI信号呈等或稍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其内见点状或片状明显高信号区。病灶周围肌肉常有水肿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滑膜肉瘤内见液平,肿块呈多结节样。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淋巴瘤与转移瘤周围肌肉水肿显著。结论 MRI对髋周软组织肿瘤术前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侵袭 磁共振成像 软组织肿瘤 髋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苏卫民 毕明宏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2期245-247,共3页
肿瘤的浸润性生长和转移是导致晚期癌症患者死亡及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尽早明确肿瘤浸润性的强弱及转移风险的高低,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有助于综合治疗恶性肿瘤。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肿瘤侵袭 晚期癌症患者 浸润生长 肿瘤浸润 术后复发 肿瘤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胫骨近端侵袭性骨肿瘤的护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盘雪梅 蒙小燕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5年第8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胫骨近端侵袭性骨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胫骨近端肿瘤进行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采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重建,术前施行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功能锻炼,并对... 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胫骨近端侵袭性骨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胫骨近端肿瘤进行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采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重建,术前施行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功能锻炼,并对术侧膝关节进行定期随访。结果29例患者平均随访4.2a,7例出现复发,复发率24.13%;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34%;膝关节平均屈曲96°,伸直可达180°。结论对胫骨近端侵袭性骨肿瘤采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治疗是有效的保肢方法,而围手术期护理在保证手术成功、膝关节功能恢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近端 膝关节置换 肿瘤 护理 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 胫骨近端侵袭肿瘤 围手术期护理 置换治疗 并发症发生率 膝关节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方法在侵袭性骨肿瘤手术安全切缘形成中的意义
18
作者 施建党 牛宁奎 +1 位作者 马文鑫 王自立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评价高速磨钻及石炭酸在侵袭性良性骨肿瘤手术安全切缘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38例侵袭性良性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首先行肿瘤刮除术,瘤腔分不同方向取第一次活检。A组20例在直视下高速磨钻磨除瘤腔壁表面骨嵴深及2~4mm... 目的评价高速磨钻及石炭酸在侵袭性良性骨肿瘤手术安全切缘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38例侵袭性良性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首先行肿瘤刮除术,瘤腔分不同方向取第一次活检。A组20例在直视下高速磨钻磨除瘤腔壁表面骨嵴深及2~4mm,取第二次活检;B组18例瘤腔石炭酸烧灼,分不同方向取第二次活检。两组骨缺损填充材料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或骨水泥等。术后观察植骨融合、关节功能、并发症及局部复发、转移等。所有标本病理学观察手术切缘瘤组织的残存。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辅助处理前两组70%的骨栓中存在肿瘤组织。经石炭酸处理后,20%病例的切缘中仍可见肿瘤组织,经磨钻处理后切缘中未发现肿瘤组织。术后随访12~38个月(平均26个月),A组无复发和远处转移,B组有4例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术后关节功能均无受限。A组无切口感染,B组切口早期炎性反应2例。A组病理骨折1例,B组病理骨折2例。最后随访时两组植骨病例均获融合。结论高速磨钻可扩大手术切除范围,达到边缘切除的效果,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肿瘤 手术 磨钻 石炭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假体置换在膝关节周围侵袭性骨肿瘤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李海亮 胡宇贤 南囡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2期2659-2662,共4页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he bone,GCT)也称为破骨细胞瘤,为我国多见的骨原发性良性侵袭性肿瘤之一,约占原发骨肿瘤的20%。本研究通过对膝关节周围侵袭性骨肿瘤患者进行人工假体置换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侵袭肿瘤 人工假体置换 膝关节周围 应用 骨巨细胞瘤 侵袭性肿瘤 CELL 骨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侵袭性前沿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美龙 杨世忠 董家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79,共4页
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肿瘤实质细胞存在明显异质性,生物学特性差异很大,而肿瘤侵袭性前沿的肿瘤细胞对于侵袭和转移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该区域的细胞可能更具干细胞特性并有更强的侵袭性和耐药性,其特征更能预测... 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肿瘤实质细胞存在明显异质性,生物学特性差异很大,而肿瘤侵袭性前沿的肿瘤细胞对于侵袭和转移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该区域的细胞可能更具干细胞特性并有更强的侵袭性和耐药性,其特征更能预测肿瘤的发展,并为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笔者从病理、生物学特性、影像学等方面综述肿瘤侵袭性前沿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侵袭前沿 生物学特 分子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