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肝细胞肝癌通过微血管侵犯转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胡海峰 王梦娇 +3 位作者 肖辉宇 王余广 郝利国 曹颖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肝细胞肝癌通过微血管侵犯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弥散...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肝细胞肝癌通过微血管侵犯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DWI)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微血管侵犯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中,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DCE-MRI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4.247,P<0.05);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DWI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6.844,P<0.05);DCE-MRI与DW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0.419,P>0.05)。DCE-MRI(AUC=0.793)、DWI(AUC=0.823)、DCE-MRI联合DWI(AUC=0.898)对肝细胞肝癌发生微血管侵犯转移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可显著提高HCC患者微血管侵犯的诊断准确率,有效预测肝细胞肝癌患者通过微血管侵犯转移的风险,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 肝细胞肝癌 微血管侵犯 转移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MRI定量参数联合血清EPCA-2、PSA表达水平检测对前列腺癌包膜侵犯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李月峰 王伟 +2 位作者 张珑 王海东 黄海乔 《西部医学》 2025年第2期262-266,共5页
目的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定量参数联合血清前列腺癌抗原-2(EPCA-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对前列腺癌(PCa)包膜侵犯(ECE)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7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6例PCa患者病例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患者... 目的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定量参数联合血清前列腺癌抗原-2(EPCA-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对前列腺癌(PCa)包膜侵犯(ECE)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7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6例PCa患者病例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并测定血清EPCA-2、PSA表达;以病理结果为依据,根据是否出现ECE分为ECE组(45例)、无ECE组(61例),比较两组mp-MRI定量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洗脱系数(K_(ep))、转移常数(K^(trans))、血管间隙体积分数(V_(p))、EES体积分数(V_(e))]、血清EPCA-2、PSA水平;分析mp-MRI定量参数、血清EPCA-2、PSA水平联合检测对PCa患者ECE的诊断价值。结果 106例PCa患者共106个病灶。ECE组ADC值低于无ECE组,K^(trans)值、血清EPCA-2、PSA水平高于无ECE组(均P<0.05);两组K_(ep)、V_(p)、V_(e)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MRI定量参数(ADC、K^(trans))、血清EPCA-2、PSA表达与PCa患者ECE有关(P<0.05),可能是其发生的风险因子。绘制ROC曲线图,结果显示,ADC、K^(trans)、血清EPCA-2、PSA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ECE具有一定价值,AUC值均>0.70。结论 mp-MRI定量参数联合血清EPCA-2、PSA表达检测对诊断PCa患者ECE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包膜侵犯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癌抗原-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L骨髓侵犯诊断中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的作用对比
3
作者 陈恺 何媛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为了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侵犯在诊断中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学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两组病例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进行评估。对照组对42例患者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测,观察组对38例患者进行了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检测。结果 经... 为了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侵犯在诊断中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学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两组病例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进行评估。对照组对42例患者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测,观察组对38例患者进行了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检测。结果 经过CD34、CD45、CD68等指标的检测,观察组中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骨髓侵犯诊断,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阳性例数更高,提示骨髓细胞形态学在诊断NHL骨髓侵犯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骨髓侵犯 骨髓细胞形态学 流式细胞学 诊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商业秘密罪评价标准的修正与规范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明昱 张勇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85-194,共10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完成了侵犯商业秘密罪由数额犯到情节犯的全面转型,但未跟进更新的司法解释易使得司法实务将情节犯作数额犯化处理,仅关注数额要素对于犯罪评价的影响。侵犯商业秘密罪所保护的是复合法益:一是商业秘密权利人对商... 《刑法修正案(十一)》完成了侵犯商业秘密罪由数额犯到情节犯的全面转型,但未跟进更新的司法解释易使得司法实务将情节犯作数额犯化处理,仅关注数额要素对于犯罪评价的影响。侵犯商业秘密罪所保护的是复合法益:一是商业秘密权利人对商业秘密享有的私权利,二是市场竞争秩序,后者又可还原为具体的个人法益——商业秘密权。以此为逻辑起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评价体系应当坚持区分性、形式与实质相统一、强保护的原则,建构综合评价体系。各要素不可单独作为入罪标准,而应综合考量,建构起以数额要素为主,非数额要素为辅的“情节严重”解释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 情节犯 数额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预测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
5
作者 赵益晶 胡建平 +2 位作者 李猛城 曹代荣 邢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7,47,共7页
目的评估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预测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其中瘤周脑组织侵犯130例,无瘤周脑组织侵犯57例。收... 目的评估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预测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其中瘤周脑组织侵犯130例,无瘤周脑组织侵犯5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多模态MRI参数,包括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瘤周水肿范围、瘤-脑界面模糊、分叶征、脑膜尾征、囊变/坏死、相对最小表观扩散系数、肿瘤内磁敏感信号分级,比较两组间参数差异,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的独立预测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构建多模态MRI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及各独立预测因素的效能。结果肿瘤最大径(OR=0.705,95%CI 0.539~0.920,P=0.010)、瘤周水肿范围(OR=1.333,95%CI 1.095~1.624,P=0.004)、瘤-脑界面模糊(OR=5.121,95%CI 2.045~12.826,P<0.001)及相对最小表观扩散系数(OR=0.126,95%CI 0.033~0.483,P=0.002)为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多模态MRI列线图获得曲线下面积为0.80(95%CI 0.73~0.88),相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69%、66.67%;其曲线下面积大于肿瘤最大径、瘤周水肿范围、瘤-脑界面模糊及相对最小表观扩散系数的曲线下面积(Z=3.665、3.904、4.359、3.701,P均<0.05)。结论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有助于预测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脑膜瘤 脑组织侵犯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表 影像组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CT定量参数联合临床及CT特征预测结直肠癌侵犯脉管
6
作者 李鹏强 刘念军 +6 位作者 张潇月 王彦斐 兰金辉 任虎玲 王婧 窦郁 雷军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光谱CT定量参数联合临床及CT特征预测结直肠癌侵犯脉管(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及术前腹部光谱CT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LVI组(n=36)与无LVI组(n=62)。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比组间... 目的探讨光谱CT定量参数联合临床及CT特征预测结直肠癌侵犯脉管(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及术前腹部光谱CT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LVI组(n=36)与无LVI组(n=62)。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比组间临床、病理、常规CT表现及光谱CT定量参数,筛选结直肠癌LVI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单一独立预测因素及回归模型预测结直肠癌LVI的效能。结果血清糖类抗原724,CT显示肠周脂肪浸润和病灶静脉期有效原子序数(Zeff)均为结直肠癌LVI的独立预测因素(OR=4.723、7.301、18.912,P均<0.05),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2、0.723及0.691,而回归模型的AUC为0.837。结论光谱CT定量参数联合临床及CT特征能有效预测结直肠癌L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脉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多参数定量评估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史佳丽 郭钰 +2 位作者 杨新梅 徐媛 刘建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 研究能谱CT多参数定量评估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1月到2023年6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能谱CT腹部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且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2例肝细胞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患者... 目的 研究能谱CT多参数定量评估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1月到2023年6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能谱CT腹部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且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2例肝细胞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患者分为微血管侵犯阳性组(25例)和阴性组(27例)。分别测量了肝癌病灶及同层面腹主动脉动脉期、门静脉期的碘浓度和有效原子序数,计算标准化碘浓度、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以及静脉期碘摄取降低率(RICAP-VP:动脉期与门静脉期的IC差异比值,RICAP-VP=(ICAP-ICVP)/ICAP)。同时,测量肿瘤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40Kev、70Kev及90Kev单能量CT值,计算能谱曲线斜率。根据病理结果判断肿瘤是否存在微血管侵犯,并比较两组在各期增强扫描中的各项参数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诊断效能,并计算相应的诊断阈值。结果微血管侵犯阳性组病灶动脉期碘浓度(25.14±10.72比16.59±6.77)、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0.31±0.22比0.14±0.07)、动脉期有效原子序数[8.467(7.8,8.6)比6.637(6.0,8.3)]、动脉期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0.675(0.6,0.7)比0.533(0.5,0.7)]、静脉期碘摄取降低率[0.296(-0.1,0.5)比-0.253(-0.7,0.3)]均高于微血管侵犯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脉期有效原子序数、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以及静脉期碘摄取降低率的曲线下面积较大,联合参数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动脉期有效原子序数、动脉期标准有效原子序数、静脉期碘摄取降低率以及多个参数联合诊断肝癌微血管侵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6、0.763、0.702、0.853。结论运用多参数联合分析,包括CT动脉期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和静脉期碘摄取降低率,有助于准确评估肝癌微血管侵犯情况,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侵犯 肝细胞癌 能谱CT 术前评估 多参数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易文中 陈璨 +3 位作者 毛志群 丁如 杨智恒 戴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术前诊断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至2022年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收治的38例接受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MVI阳性组和MV... 目的探讨使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术前诊断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至2022年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收治的38例接受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分别测量术前HCC患者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及IVIM真性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分析影响HCC发生MVI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对MVI的诊断效能。结果MVI阳性组ADC和D值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值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0.741、68%、94%;ADC值曲线下面积、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0.714、50%、88%;两指标联合诊断MVI的曲线下面积0.832、特异度77%、敏感度94%。结论IVIM参数D值和DWI参数ADC值可以帮助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D值的诊断效能优于ADC值。IVIM成像可以提高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腺外侵犯的影响
9
作者 张天昊 郝志伟 +3 位作者 安杰 李金 李锦行 姜战武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2期134-137,共4页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2型糖尿病对腺外侵犯(ETE)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568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PTC组(n=513)和PTC伴T2DM组(n=...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2型糖尿病对腺外侵犯(ETE)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568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PTC组(n=513)和PTC伴T2DM组(n=55)。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分析T2DM对PTC的影响。根据是否出现ETE,将患者分为ETE组(83例)和未侵犯组(n=485),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TC发生ETE的危险因素。PTC组和PTC伴T2DM组性别、BMI、TSH、FT4、侧颈淋巴结转移、脉管/神经浸润、肿瘤直径、多癌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TC组相比,PTC伴T2DM组具有年龄偏大、空腹血糖偏高、FT3偏低、被膜侵犯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多见的特点。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多癌灶、侧颈淋巴结转移、被膜侵犯和合并T2DM是PTC发生ETE的危险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OR=2.309,95%CI:1.299~4.103,P<0.05)、多癌灶(OR=2.051,95%CI:1.135~3.706,P<0.05)和侧颈淋巴结转移(OR=2.138,95%CI:1.332~3.432,P<0.05)、被膜侵犯(OR=1.859,95%CI:1.035~3.339,P<0.05)和合并T2DM(OR=1.883,95%CI:1.148~3.090,P<0.05)是PTC发生ETE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T2DM的PTC患者具有年龄偏大、空腹血糖偏高、FT3偏低、被膜侵犯和中央淋巴结转移多见的特点。高血糖可能使肿瘤有较高的侵袭性,合并T2DM的PTC患者易发生E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2型糖尿病 腺外侵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 MRI动态增强+多b值DWI对直肠癌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及与血管侵犯的关联性探究
10
作者 冯涛 许双燕 +2 位作者 刘洋洋 宋雪 曹振东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1期17-22,28,共7页
目的:评估3.0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包括动态增强(DCE)和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其在直肠癌良恶性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成像参数与直肠癌血管侵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22例直... 目的:评估3.0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包括动态增强(DCE)和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其在直肠癌良恶性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成像参数与直肠癌血管侵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2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3.0T DCE-MRI和多b值DWI检查,以肠镜活检或术后组织病理检查作为确诊标准,比较DCE-MRI和多b值DWI与常规MRI在鉴别直肠癌淋巴结性质方面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其成像参数与血管侵犯状态之间的关联。结果:在122例患者中,通过病理检查确认恶性淋巴结43例(35.25%),良性淋巴结79例(64.75%)。DCE-MRI和多b值DWI在诊断直肠癌淋巴结性质方面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MRI(P<0.05)。此外,血管侵犯阳性组在T分期、CEA水平、K^(trans)值和K_(ep)值方面显著高于阴性组,而ADC值则较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ADC值与血管侵犯阴性相关,而高T分期、CEA水平、K^(trans)值和K_(ep)值与血管侵犯阳性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K^(trans)值和K_(ep)值对预测直肠癌血管侵犯具有一定价值(AUC分别为0.791、0.848、0.874)。结论:DCE-MRI和多b值DWI在鉴别直肠癌淋巴结的良恶性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诊断效能,并且这些成像参数与血管侵犯的存在密切相关。特别是,ADC值、K^(trans)值和K_(ep)值能够有效预测直肠癌患者的血管侵犯风险,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良恶性淋巴结 磁共振 动态增强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增强扫描的深度迁移学习特征联合传统影像组学特征术前预测结直肠癌脉管侵犯的价值
11
作者 郝慧婷 瞿航 +3 位作者 赵义 周怡 闫晓辉 王苇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32-238,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扫描的深度迁移学习特征和传统影像组学特征的联合模型术前预测结直肠癌患者脉管侵犯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按8∶2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258例和验证集65例。从静脉期C... 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扫描的深度迁移学习特征和传统影像组学特征的联合模型术前预测结直肠癌患者脉管侵犯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按8∶2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258例和验证集65例。从静脉期CT图像中提取与脉管侵犯状态相关的传统影像组学特征及深度迁移学习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进行特征选择,采用极限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光照梯度增强机(LightGBM)和梯度提升算法(GB)构建传统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特征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价各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的预测能力。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验证集中传统影像组学XGBoost模型的AUC为0.576(95%CI0.434~0.718),LightGBM模型AUC为0.628(95%CI0.491~0.766),GB模型AUC为0.625(95%CI0.488~0.763)。验证集中,联合4个传统影像组学特征与2个深度迁移学习特征构建的XGBoost模型AUC为0.737(95%CI0.611~0.863),LightGBM模型AUC为0.692(95%CI0.563~0.820),GB模型AUC为0.645(95%CI0.508~0.783)。DeLong检验显示,联合深度迁移学习特征和传统影像组学特征的XGBoost模型、LightGBM模型与传统影像组学XGBoost模型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CA显示,联合深度迁移学习特征和传统影像组学特征模型更具临床实用性。结论:联合深度迁移学习特征和传统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模型对结直肠癌脉管侵犯的术前预测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脉管侵犯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迁移学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临床指标和多期动态增强CT影像学特征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中的价值探讨
12
作者 胡敬梅 李欢 王龙胜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2203-2211,共9页
目的:探讨评估临床指标和多期动态增强CT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ECT)的影像学特征,并构建回归模型预测术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状态。方法: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评估临床指标和多期动态增强CT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ECT)的影像学特征,并构建回归模型预测术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状态。方法:回顾性研究141例HCC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微血管侵犯,分为MVI阳性组77例,MVI阴性组64例。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VI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回归模型预测MVI,使用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值)、特异度和灵敏度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最终筛选出MVI的临床和影像学独立危险因素为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 ≥ 400 ng/ml、瘤周低密度环和肝外生长。结合这三个因素构建的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值为0.730,特异度为0.625,灵敏度为0.727。结论:由AFP联合影像学特征(瘤周低密度环和生长方式)建立的回归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术前MVI状态,有助于临床优化治疗策略。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from multiphase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ECT) in predicting preoperative 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to construct a predictive regression model for 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 status. Methods: Clinical, imaging,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141 patients with HCC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Based o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microvascular invas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MVI-positive group (n = 77) and MVI-negative group (n = 64).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MVI were screened using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and a regress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predict MVI, and the predictive efficacy of the model was assessed using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valu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Result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MVI identified from both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included AFP ≥ 400 ng/ml, peritumoral hypodense halo, and extrahepatic growth.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UC) value of the model combining these three factors was 0.730, the specificity was 0.625 and the sensitivity was 0.727. Conclusion: The regression model incorporating AFP levels and key imaging features (peritumoral hypodense halo and extrahepatic growth) demonstrates moderate predictive value for preoperative MVI status, which may assist in optimizing clinical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with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HCC) 微血管侵犯(MVI) 多期动态增强CT (CECT) 影像学特征 甲胎蛋白(A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肝癌分化程度及微血管侵犯与超声造影LI-RADS分类的关系
13
作者 杨静文 阮晓苗 +1 位作者 曹佳智 凌文武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的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分类与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肝癌(HCC)病理分化程度和微血管侵犯(MVI)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医学科行肝脏CEUS检查的HCC患者共36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的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分类与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肝癌(HCC)病理分化程度和微血管侵犯(MVI)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医学科行肝脏CEUS检查的HCC患者共368例,其中男298例,女70例,年龄25~85(55.72±10.60)岁。根据病灶的分化程度及MVI情况,对临床特征、CEUS表现及LI-RADS分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根据Edmondson-Steiner病理分化程度分级,其中112例为低分化,239例为中分化,17例为高分化。病理结果显示142例为MVI阳性,226例为MVI阴性。HCC病灶大小随分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小(P<0.001)。MVI阳性病灶大于MVI阴性病灶(P<0.001)。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HCC中呈现轻度或晚期廓清的比例分别为59.8%、67.4%、70.6%,LI-RADS分类判定为LI-RADS 5类的比例分别为58.0%、66.5%、70.6%,两者比例均随分化程度增加而升高。低分化HCC的早期或明显廓清的比例为38.4%,中分化为28.0%,高分化为5.9%,LI-RADS判定为LI-RADS M类的比例分别为40.2%、28.9%、5.9%,分化程度增加,两者比例均呈降低的趋势。HCC分化程度增加,MVI阴性比例增加(P<0.001)。MVI阳性和阴性之间的CEUS特征包括动脉期增强和廓清及LI-RADS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背景下,HCC的CEUS LI-RADS分类与其分化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病灶分化程度越高,LI-RADS 5类占比越高,分化越低,LIRADS M类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LI-RADS 分化程度 微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NPC)患者局部侵犯情况的CT诊断与MRI诊断效果分析
14
作者 蒋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13-016,共4页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CT与MRI在鼻咽癌(NPC)患者局部侵犯情况中的诊断效果,以期为NPC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并在临床放射治疗靶区的勾画上给予指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鼻咽癌患者共计94...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CT与MRI在鼻咽癌(NPC)患者局部侵犯情况中的诊断效果,以期为NPC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并在临床放射治疗靶区的勾画上给予指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鼻咽癌患者共计9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在鼻咽部、颅底部侵犯检出率以及淋巴结转移检测方面的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在鼻咽部侵犯的检测上,MRI的检出率高达79.79%,显著高于MSCT的69.15%(P<0.05)。在颅底部侵犯的检测上,MRI也表现出更高的检出率,为60.64%,而MSCT仅为54.26%(P<0.05)。对于淋巴结转移情况,MRI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74%、93.94%、96.72%,均高于CT的92.55%、90.91%、93.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鼻咽癌患者局部侵犯情况的诊断中,相较于CT,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特别是在鼻咽部及颅底部侵犯的检测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判断上,MRI表现出更优的诊断效果,为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NPC) 局部侵犯 CT诊断 MRI诊断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
15
作者 曾立洁 王亮 杨磊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5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分析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sal-type NK/T cell lymphoma,ENKTCL)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侵犯病例的临床特征、诊疗策略及生存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23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目的分析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sal-type NK/T cell lymphoma,ENKTCL)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侵犯病例的临床特征、诊疗策略及生存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23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18例发生CNS侵犯的ENKTC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随访调查,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后缓解率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8例出现CNS侵犯的ENKTC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8岁(33~61岁),其中72.2%(13/18)为男性。从诊断ENKTCL到出现CNS侵犯的中位时间为4个月(1~24个月),6例患者在初诊时已伴有CNS侵犯,其余12例在疾病进展时出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15例患者可见明显CNS病灶;16例患者接受脑脊液检查,其中13例出现脑脊液异常;另有2例患者房水检测可见淋巴瘤细胞,且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可见淋巴瘤受累典型表现。治疗结局方面,16例患者接受了以大剂量甲氨蝶呤和培门冬酶为基础的化疗,2例达到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5例病情进展。诊断CNS侵犯后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1.4个月(1~2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5个月。结论ENKTCL CNS侵犯非常罕见,具有疾病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脑脊液及房水检查进行综合诊断,有助于及时发现CNS病灶,从而实施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侵犯 临床特征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评估直肠癌术前壁外血管侵犯的价值分析
16
作者 丁伟莉 毛龙云 方权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DCE)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MRI)评估直肠癌术前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针对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义乌市中心医院接收并治疗的72例直肠腺癌病例,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以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DCE)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MRI)评估直肠癌术前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针对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义乌市中心医院接收并治疗的72例直肠腺癌病例,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以进行回顾性探究。根据EMVI病理诊断结果分为阴性组(35例)和阳性组(3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序列、DCE及DWI-MRI检查,获得体积转移常数(Ktrans)、细胞外血管外体积分数(Ve)、反流速率常数(Kep)和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检测。对EMVI阳性与阴性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详尽对比,并深入剖析这两类患者在MRI参数上的差异;同时,评估MRI-EMVI检测结果与病理EMVI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参数诊断病理-EMVI阳性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EMVI阳性组患者CEA水平高于阴性组,肿瘤浸润深度大于阴性组,环周浸润率、Ki6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阴性组,组织中低分化、T分期3~4期及N分期阳性占比均高于阴性组(均P<0.05)。病理-EMVI阳性组患者Ktrans、Kep、ADC均高于阴性组,MRI-EMVI阳性率高于阴性组(均P<0.05)。两组患者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EMVI结果比较,MRI-EMVI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89,P<0.05),准确率为83.33%[(29+31)/72],敏感度为78.38%(29/37),特异度为88.57%(31/35)。ROC结果显示:Ktrans、Kep、ADC联合诊断病理-EMVI阳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9,敏感度为89.53%,特异度为85.67%,均优于各项单一诊断(均P<0.05)。结论在直肠腺癌的术前评估中,DCE与DWI-MRI技术均展现出与病理结果的高度一致性,特别是在确定EMVI阳性状态方面的诊断效能颇为显著。这两项技术不仅能揭示肿瘤的恶性侵袭程度,而且通过联合应用Ktrans、Kep及ADC定量参数,进一步提升EMVI阳性诊断的精确性,预示其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弥散加权 直肠癌 壁外血管侵犯 体积转移常数 反流速率常数 标准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大血管侵犯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转化治疗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刘建伟 王葵 +3 位作者 夏勇 薛辉 唐明 张小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5,共8页
目的探索转化治疗对合并大血管侵犯的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149例合并大血管侵犯的晚期HCC患者。所有患者接受系统治疗联合局部治疗,根据最终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分为转化治疗... 目的探索转化治疗对合并大血管侵犯的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149例合并大血管侵犯的晚期HCC患者。所有患者接受系统治疗联合局部治疗,根据最终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分为转化治疗组(n=42)和非转化治疗组(n=107),分析转化治疗后的长期预后和不良反应。结果149例患者的中位无事件生存期为15.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尚未达到。转化治疗组和非转化治疗组的中位无事件生存期分别为19.8个月和10.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未达到和28.2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转化治疗是总生存期的保护因素(HR=0.125,95%CI 0.016~0.966),但不是无事件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转化治疗组和非转化治疗组的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96.4%和72.1%、53.4%,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1年、2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77.5%、33.8%和47.3%、31.5%,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转化治疗组和非转化治疗组患者的靶向和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28/42)vs 72.0%(77/107),P=0.524]及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23.8%(10/42)vs 27.1%(29/107),P=0.6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转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伴有大血管侵犯的晚期HCC患者的预后,并且不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大血管侵犯 转化治疗 预后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缓刑适用的实践检视与规则建构——以刑法第七十二条司法适用为中心展开
18
作者 朱珊珊 刘杨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刑事被告人适用缓刑已成为司法裁判的量刑取向,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为缓刑的大量适用提供了制度空间。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缓刑不当适用的问题,表现为差别化适用和不合理适用两种情形。产生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司法... 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刑事被告人适用缓刑已成为司法裁判的量刑取向,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为缓刑的大量适用提供了制度空间。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缓刑不当适用的问题,表现为差别化适用和不合理适用两种情形。产生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司法机关对刑法上缓刑适用构成要件理解过于宽松,不仅自由裁量缺乏一致性司法标准,而且以宣告刑作为缓刑适用的依据,显然不符合刑法上缓刑适用的限制性规则。为了规范缓刑适用,应当从刑法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技术层面建构缓刑适用要件评价表、规范层面建构以责任刑为中心的缓刑适用规则来有效消解缓刑司法适用的实践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缓刑适用 宣告刑 责任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分层认定规则
19
作者 吴文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前置法和刑法对于商业秘密纠纷的介入由于保护法益的不同而存在差别,反不正当竞争法着眼于商业秘密所有人的私权益,刑法保护的则是公平自由的竞争秩序。罪与非罪的判断需要以法益为指导并采用分层级的认定路径具体展开:第一层级需要以... 前置法和刑法对于商业秘密纠纷的介入由于保护法益的不同而存在差别,反不正当竞争法着眼于商业秘密所有人的私权益,刑法保护的则是公平自由的竞争秩序。罪与非罪的判断需要以法益为指导并采用分层级的认定路径具体展开:第一层级需要以秘密性和保密性为识别标准,将涉案信息不具有智力成果属性的予以排除;第二层级需要首先以个案狭义情节要素的识别为基础检视刑法介入的必要性和适当性,其次数额要素的功能应由肯定入罪转向否定入罪,将数额要素不符合司法解释规定的案件进行出罪处理。只有同时满足两方面的要求才可以对法益侵害程度值得刑法处罚作出肯定评价。在层级认定模式下,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能够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实现有效的沟通与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 商业秘密纠纷 公平自由的竞争秩序 商业秘密 情节严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护理管理在甲状腺癌侵犯气管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
作者 陈植瑶 和金妹 胡卫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分析风险护理管理在甲状腺癌侵犯气管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癌侵犯气管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 目的分析风险护理管理在甲状腺癌侵犯气管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癌侵犯气管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风险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较常规组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较常规组(20.00%)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QLQ-C30评分较常规组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较常规组(76.67%)更高(P<0.05)。结论风险护理管理应用于甲状腺癌侵犯气管外科治疗中,可有效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及满意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护理管理 甲状腺癌 侵犯气管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