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6篇文章
< 1 2 2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辣椒疫霉菌侵染胡椒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1
作者 高圣风 王亚男 +3 位作者 付华菲 胡生燕 刘世超 孙世伟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胡椒瘟病是危害胡椒生产的第一大病害。侵染过程是认识病害和指导防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辣椒疫霉—胡椒”为互作对象,观察侵染过程中的病原菌和寄主细胞进行的细胞学变化。结果显示:(1)接种... 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胡椒瘟病是危害胡椒生产的第一大病害。侵染过程是认识病害和指导防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辣椒疫霉—胡椒”为互作对象,观察侵染过程中的病原菌和寄主细胞进行的细胞学变化。结果显示:(1)接种前,游动孢子呈圆球形,作自由游动。(2)接种后3 h,游动孢子在胡椒下胚轴表皮休止呈扁球形,大部分休止孢继续变形呈洋梨形或椭球型,少部分保持原状并萌发出短芽管;休止孢附着的寄主细胞开始被诱导活性氧迸发和胼胝质积累。(3)接种6 h,短芽管发育成末端膨大的长芽管;已侵入的菌丝沿寄主细胞间隙延伸扩展,菌丝侧面形成指状吸器结构,吸器多聚集成簇;寄主细胞在入侵菌丝位置产生大量的胼胝质积累,被入侵细胞出现显著的活性氧迸发以及细胞死亡。(4)接种24 h,入侵菌丝扩展至胡椒下胚轴的木质部,填充满髓部细胞并沿之纵向迅速扩展;在其他部位主要通过细胞间隙向四周缓慢扩展。(5)接种48 h,入侵菌丝开始从寄主细胞间隙、气孔等位置突破至植株体外形成气生菌丝。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辣椒疫霉菌侵染胡椒的细胞学过程,为进一步研究“辣椒疫霉—胡椒”互作,揭示胡椒瘟病发生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辣椒疫霉菌 侵染过程 显微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染色方法在大豆锈菌侵染过程中的显微观察效果
2
作者 屈艳慧 杨红丽 +13 位作者 郝青南 陈水莲 邓克林 詹高淼 曹东 陈李淼 郭葳 袁松丽 张婵娟 黄毅 杨中路 陈海峰 单志慧 周新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1,共6页
由豆薯层锈菌引起的大豆锈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大豆的主要病害,可造成大豆严重减产。了解大豆锈菌的侵染特征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抗锈育种研究。本研究利用番红固绿、DAPI(4′,6-二脒基-2-苯基吲哚)、荧光增白剂和麦胚凝集素WGA488(wheat ... 由豆薯层锈菌引起的大豆锈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大豆的主要病害,可造成大豆严重减产。了解大豆锈菌的侵染特征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抗锈育种研究。本研究利用番红固绿、DAPI(4′,6-二脒基-2-苯基吲哚)、荧光增白剂和麦胚凝集素WGA488(wheat germ agglutinin,Alexa Fluor^(TM)488 conjugate)四种染料对接种锈菌叶片进行染色观察,比较4种染色方法的效果。结果显示:采用番红固绿染色可清晰地观察到叶肉组织排列特征、孢子堆和新生夏孢子等;DAPI染色适于观察细胞核的状态和数量;荧光增白剂可将菌丝和植物细胞明确区分开,利于观察孢子入侵以及菌丝在叶肉组织内的分布特征;WGA488染料只能使真菌着色,适合观察菌丝在叶肉组织中扩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根据研究目的及需要选取适合的染色方法,有助于精准地掌握大豆锈菌的显微结构特征及其侵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锈菌 显微观察 侵染过程 番红固绿 荧光增白剂 DAPI WGA48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材文本再谈HIV的结构和侵染机制
3
作者 苏凯 宋正海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0,共4页
基于高中生物学教材内容,结合最新科研成果,深入分析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侵染机制。旨在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准确地传达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关键词 HIV病毒 逆转录场所 侵染机制 教学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采后炭疽病侵染规律及植物精油防治研究
4
作者 徐久露 张禾禾 +3 位作者 张蕙芸 王洁 陈秀梅 车金鑫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86-96,共11页
探究辣椒采后炭疽病侵染规律及5种植物精油对炭疽病菌的抑菌性能,为辣椒采后炭疽病病害发生与防控提供参考.该文以湖南本地辣椒分离出的斯高威尔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covillei)为样本,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和侵染过程的研究揭示炭疽菌... 探究辣椒采后炭疽病侵染规律及5种植物精油对炭疽病菌的抑菌性能,为辣椒采后炭疽病病害发生与防控提供参考.该文以湖南本地辣椒分离出的斯高威尔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covillei)为样本,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和侵染过程的研究揭示炭疽菌发病规律,并通过测定5种植物精油的抑菌性能,筛选出可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的天然抑菌剂.实验结果表明,潜伏在健康辣椒果实上的炭疽菌孢子可在辣椒采后对其进行侵染;无伤条件下,果柄和果蒂处的孢子24 h开始萌发,果身处的孢子72 h开始萌发;有伤条件下,果柄和果蒂处的孢子12 h开始萌发,果身处的孢子24 h开始萌发;气孔处的孢子萌发速率与气孔外孢子萌发速率无明显差别;香芹酚、丁香酚、反式-2-己烯醛、柠檬醛、枯茗醛5种植物精油对炭疽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香芹酚的抑菌效果最好,2.00μL·mL^(-1)香芹酚能有效抑制辣椒炭疽病发生.该研究表明炭疽菌不需要通过气孔可直接对采后辣椒进行侵染,果实上的伤口可加快该菌的侵染,且果柄和果蒂的发病速度快于果身.香芹酚能有效抑制炭疽菌的生长,可用于辣椒采后炭疽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椒 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侵染规律 天然抑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曲病菌侵染行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胡贤锋 王健 +1 位作者 李明 李荣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共7页
稻曲病为我国水稻生产上严重影响稻米品质与产量的重要病害,研究稻曲病菌侵染行为可为稻曲病抗性品种选育、防控药剂特异性靶标选择以及防控策略制定等提供理论参考。从稻曲病接种体系、初侵染源、侵染关键期、侵染位点、侵染过程、侵... 稻曲病为我国水稻生产上严重影响稻米品质与产量的重要病害,研究稻曲病菌侵染行为可为稻曲病抗性品种选育、防控药剂特异性靶标选择以及防控策略制定等提供理论参考。从稻曲病接种体系、初侵染源、侵染关键期、侵染位点、侵染过程、侵染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当前研究表明,稻曲病菌通过菌核或厚垣孢子越冬后形成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源,在水稻幼穗形成后通过人工注射将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液注入水稻穗苞,病菌通过颖壳间隙进入颖内后,首先攻击水稻花丝,阻止水稻花粉成熟,阻断子房受精,劫持水稻营养库进而形成稻曲球。稻曲病菌与水稻花丝的分子识别机制、稻曲病菌如何激发水稻相关灌浆基因的表达进而获取营养物质形成稻曲球可能是将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菌 侵染行为 接种体系 侵染机制 侵染 侵染关键期 侵染位点 侵染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响应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相关转录因子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陆秀红 黄金玲 +2 位作者 覃丽萍 刘峥嵘 刘志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为明确番茄接种根结线虫后基因种类和表达量在转录水平的变化规律,利用RNA-seq对未接种及接种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6、12、24和48 h的番茄进行转录组测序,探究番茄响应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相关的关键转录因子,并采用qRT-PCR方法对测序结果... 为明确番茄接种根结线虫后基因种类和表达量在转录水平的变化规律,利用RNA-seq对未接种及接种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6、12、24和48 h的番茄进行转录组测序,探究番茄响应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相关的关键转录因子,并采用qRT-PCR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6、12、24和48 h分别有350、390、580、1154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差异表达转录因子分别为11、11、19、50个。这些转录因子属于15个家族,其中数量最多的为MYB家族和bHLH家族(均为20个),其次是ERF家族19个、WRKY家族15个、bZIP家族9个。南方根结线虫侵染过程差异表达最明显的主要为ERF、WRKY、MYB和bHLH家族转录因子,其中Solyc03g005520、Solyc02g094270和Solyc09g066350显著上调,接种后48 h log2FC分别为9.16、6.49和6.33;Solyc02g079280、Solyc12g100140和Solyc04g072460显著下调,接种后48 h log2FC分别为-2.60、-1.72和-1.70。qRT-PCR验证结果显示,6个随机选取基因的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ERF、WRKY、MYB和bHLH家族转录因子可能参与番茄与南方根结线虫互作,在番茄响应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转录因子 南方根结线虫 线虫侵染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侵染云南西番莲的两种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
7
作者 钟静 李婷婷 +4 位作者 赵丽玲 侯跃 叶素珍 谢勉 丁铭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5,共14页
西番莲Passiflora caerulea是我国南部省区广泛种植的一种热带果树。本研究于2020年6月从云南省德宏州西番莲种植区采集到4份疑似感染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西番莲样品,利用PCR扩增、克隆、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明确了西番... 西番莲Passiflora caerulea是我国南部省区广泛种植的一种热带果树。本研究于2020年6月从云南省德宏州西番莲种植区采集到4份疑似感染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西番莲样品,利用PCR扩增、克隆、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明确了西番莲样品受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侵染。对4份西番莲样品进行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全基因组扩增,从中共获得5条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别命名为YN7292-6、YN7293-12、YN7293-4、YN7294-16和YN7295-25,均具有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单组分病毒的典型结构,编码7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其中YN7292-6、YN7293-12、YN7294-16及YN7295-25与一品红曲叶病毒(Euphorbia leaf curl virus,EuLCuV)的不同分离物的核苷酸相似性均高于99.05%,为EuLCuV的不同分离物;而YN7293-4则与分离自江西西番莲样品的广东番木瓜曲叶病毒(papaya leaf curl Guangdong virus,PaLCuGdV)分离物GNPF1(GenBank登录号:MK673114.1)的核苷酸相似性最高,为99.70%,为PaLCuGdV的一个分离物;重组分析发现,2个分离物EuLCuV-YN7293-12和PaLCuGdV-YN7293-4均为重组病毒。本研究首次在云南省发现EuLCuV和PaLCuGdV这2种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复合侵染西番莲,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西番莲病毒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番木瓜曲叶病毒 一品红曲叶病毒 西番莲 复合侵染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木瓜环斑病毒甜瓜分离物的基因组及其侵染性克隆
8
作者 刘莉铭 彭斌 +3 位作者 康保珊 吴会杰 刘茜 古勤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4,共7页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瓜类作物主要病毒之一,分析了甜瓜分离物HaNHK10的基因组序列和分子变异,构建了具有侵染性的全长cDNA克隆。结果显示,HaNHK10分离物基因组全长为10332 nt,与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瓜类作物主要病毒之一,分析了甜瓜分离物HaNHK10的基因组序列和分子变异,构建了具有侵染性的全长cDNA克隆。结果显示,HaNHK10分离物基因组全长为10332 nt,与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74.60%~97.80%和85.30%~98.50%。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HaNHK10与来自中国的所有分离物均聚集于II组中,并与中国山东的西葫芦分离物PRSV-SD亲缘关系最近。接种试验显示,HaNHK10分离物的全长cDNA克隆具有侵染性,它能系统侵染甜瓜、黄瓜、西瓜、南瓜、西葫芦和瓠瓜6种作物,经接种产生的病毒后代也能够通过摩擦接种侵染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环斑病毒 甜瓜分离物 基因组 侵染性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龟子绿僵菌和蜡蚧轮枝菌共培养对石蒜绵粉蚧的室内侵染活性和防治效果
9
作者 黄鹏 张杰 +2 位作者 姚锦爱 余德亿 侯翔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7-1274,共8页
为探讨金龟子绿僵菌FM-03和蜡蚧轮枝菌LL-01共培养对检疫性害虫石蒜绵粉蚧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本研究评估2种菌株间的亲和性,测定它们共培养的产孢量和生物量及其对石蒜绵粉蚧的室内侵染活性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FM-03和LL-01之... 为探讨金龟子绿僵菌FM-03和蜡蚧轮枝菌LL-01共培养对检疫性害虫石蒜绵粉蚧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本研究评估2种菌株间的亲和性,测定它们共培养的产孢量和生物量及其对石蒜绵粉蚧的室内侵染活性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FM-03和LL-01之间的亲和性强,共培养时能够正常生长且无明显的拮抗作用。2种菌株以2:3接种配比共培养的物质积累和杀虫活性均达到了最佳水平且显著高于单菌株培养,共培养10 d后总产孢量和生物量分别达5.53×10^(10)孢子/mL和0.72 g,其中菌株FM-03和LL-01的产孢量比例分别为49.34%和50.66%;室内侵染石蒜绵粉蚧10 d后的LC_(50)为2.84×10^(4)孢子/mL,1.00×10^(8)孢子/mL处理的累计致死率、复合侵染比例和LT50分别为97.73%、67.01%和3.63 d;此外,该配比1.00×10^(8)孢子/mL处理对石蒜绵粉蚧的室内防治效果和复合侵染比例也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喷施12 d后分别达86.14%和60.17%。可见,菌株FM-03和LL-01以适宜的接菌配比共培养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可用于复合生防菌剂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真菌 共培养 石蒜绵粉蚧 室内侵染活性 室内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根肿病抗感品种间的侵染过程及生理生化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贺楠 秦六月 +6 位作者 杨双娟 魏小春 赵艳艳 王志勇 张文静 张晓伟 原玉香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1,共7页
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专性侵染十字花科蔬菜作物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对大白菜等蔬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以抗根肿病大白菜DH系(DH40R)和感病大白菜DH系(DH199S)为试验材料,通过观察根肿菌侵染的差异、防御酶活性、MDA和可溶性... 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专性侵染十字花科蔬菜作物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对大白菜等蔬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以抗根肿病大白菜DH系(DH40R)和感病大白菜DH系(DH199S)为试验材料,通过观察根肿菌侵染的差异、防御酶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研究大白菜根肿病抗性机制。结果表明,DH40R和DH199S的根毛侵染发生在接种后第2天,随着侵染时间的延长,出现皮层侵染,但DH40R的皮层侵染在接菌第8天后被阻断,对根肿病具有完全的抗性,而DH199S在接菌8 d后,根部有肿瘤产生。在接菌后2、8和13 d,分别对抗、感材料接菌和未接菌根部的防御酶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发现DH40R在这3个时间点接菌后SOD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未接菌对照组,在第8天达到最高峰值,显著高于DH199S;DH40R接菌后的CAT活性在第8天达到最高峰值1572.68μmol·mL^(-1)·min^(-1),显著高于DH40R未接菌对照组和接菌及未接菌处理的DH199S;在接菌后8和13 d,抗根肿病大白菜DH系DH40R的MDA含量显著低于接菌后的感病DH系DH199S;接菌后DH40R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接菌后8和13 d均显著高于DH199S。研究结果可为后期解析大白菜根肿病抗性相关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根肿病 侵染过程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籽仁抗黄曲霉菌侵染评价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晋高锐 喻博伦 +9 位作者 郭建斌 丁膺宾 刘念 罗怀勇 陈伟刚 黄莉 周小静 雷永 廖伯寿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5-1411,共7页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影响花生食用安全和产业发展。培育和应用抗性品种是防治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有效措施。然而,国内外生产上应用的抗黄曲霉花生品种极少,主要原因除了花生黄曲霉抗性鉴定过程复杂和所需设备要求高以...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影响花生食用安全和产业发展。培育和应用抗性品种是防治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有效措施。然而,国内外生产上应用的抗黄曲霉花生品种极少,主要原因除了花生黄曲霉抗性鉴定过程复杂和所需设备要求高以外,评价方法不合理也影响了鉴定结果的稳定性,使得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黄曲霉抗性鉴定研究进展缓慢。本研究针对评价方法,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花生籽仁受黄曲霉侵染等级的划分进行优化调整,将原来的4个等级(简称为“4级评价方法”)调整为9个等级(简称为“9级评价方法”)。实验结果表明,9级评价方法能更好地将不同材料的黄曲霉抗性区分开,而且鉴定结果稳定。进一步利用9级评价方法对杂交后代群体进行鉴定,并与4级评价方法的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9级评价方法发掘抗性材料的效率更高,得到的抗性QTL位点更多。研究表明,利用9级评价方法对花生籽仁进行黄曲霉抗性鉴定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籽仁 黄曲霉菌侵染 评价方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蝴蝶兰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控
12
作者 章淑玲 陈美玲 林谷园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4期86-87,93,共3页
蝴蝶兰在福建省花卉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影响了蝴蝶兰的产量和品质。简要概述了福建省蝴蝶兰生产上常见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症状、发病特性及防控措施,旨在帮助种植户正确识别病害及开展有效的... 蝴蝶兰在福建省花卉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影响了蝴蝶兰的产量和品质。简要概述了福建省蝴蝶兰生产上常见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症状、发病特性及防控措施,旨在帮助种植户正确识别病害及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侵染性病害 防控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黄曲霉侵染与产毒的花生品种筛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文凤 王明清 +7 位作者 于丽娜 宋昱 高远 迟晓元 杨珍 江晨 毕洁 王希平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2,90,共7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易被黄曲霉侵染。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具有强毒性和强致癌性,严重威胁花生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不利于花生产业健康发展。为了筛选抗黄曲霉侵染与产毒的花生品种,本研究采用孢子菌悬液侵染法,以3...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易被黄曲霉侵染。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具有强毒性和强致癌性,严重威胁花生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不利于花生产业健康发展。为了筛选抗黄曲霉侵染与产毒的花生品种,本研究采用孢子菌悬液侵染法,以37个花生品种的籽仁为试验材料,利用黄曲霉侵染指数和黄曲霉毒素B_(1)(AFB_(1))含量分析比较各品种的抗侵染性。结果显示,37个花生品种籽仁的黄曲霉侵染指数分布范围为11.00%~80.33%,筛选出中抗黄曲霉侵染品种13个,中感黄曲霉侵染品种19个,感黄曲霉侵染品种4个和高感黄曲霉侵染品种1个,未筛选出高抗品种。AFB_(1)检测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_(1)含量最低的3个花生品种为花育23号、花育616和花育912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曲霉侵染指数与AFB_(1)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品种筛选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侵染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侵染长林小蠹的致病性及侵染显微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瀚文 陈汝婷 +7 位作者 许建娇 周俊华 石鹏 杨青山 韩俊 初奎 宇佳 迟德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2,共11页
【目的】筛选球孢白僵菌并探究其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致病性,以及分析球孢白僵菌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侵染过程。【方法】1)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所筛选菌株的品系;2)利用Excel2016软件计算累计校正死亡率,SPSS 26.... 【目的】筛选球孢白僵菌并探究其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致病性,以及分析球孢白僵菌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侵染过程。【方法】1)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所筛选菌株的品系;2)利用Excel2016软件计算累计校正死亡率,SPSS 26.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式和LC50;3)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球孢白僵菌侵染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过程。【结果】1)经鉴定,从长林小蠹僵虫虫体上分离纯化得到的是4株不同的球孢白僵菌(编号分别为Bbz1、Bbz2、Bbz3和Bbz4);2)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进行毒力测定,4株球孢白僵菌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毒力并不相同,其中,菌株Bbz4对幼虫的毒杀效果最好,接种7 d后,1×10^(8)孢子/m L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长林小蠹幼虫致死率达到100%,LC50为3.68×10^(5)孢子/m L,对成虫毒杀效果最好的是菌株Bbz1,接种7 d后,1×10^(8)孢子/m L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长林小蠹成虫致死率达到100%,LC_(50)为3.27×10^(6)孢子/m L;3)使用菌株Bbz4和菌株Bbz1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侵染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在接种0~12 h时,菌株分生孢子接触并附着在长林小蠹体表;接种18 h时,发现孢子萌发并产生芽管;接种36 h时,发现有菌丝向内穿透体壁的现象出现;接种72 h时,菌丝伸出体外;接种96~120 h时,整个虫体被菌丝覆盖。【结论】确定了从长林小蠹僵虫虫体上分离到的是4株不同球孢白僵菌,其中菌株Bbz4和Bbz1分别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致病性最强,并确定接种后不同时间节点上白僵菌的侵染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长林小蠹 扫描电镜 侵染过程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潜伏侵染规律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子铜 叶碧欢 +5 位作者 史肖肖 李海波 宋其岩 张利 何建社 陈友吾 《植物检疫》 2024年第5期7-13,共7页
为探究松材线虫病潜伏侵染特性,以浙江省遂昌县不同发生年份疫区的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2年11月和2023年11月,对8个小班的407棵马尾松进行连续2年调查取样,线虫分子检测结果表明,野外调查生长正常的马尾松有26.15%和28.57%的植株... 为探究松材线虫病潜伏侵染特性,以浙江省遂昌县不同发生年份疫区的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2年11月和2023年11月,对8个小班的407棵马尾松进行连续2年调查取样,线虫分子检测结果表明,野外调查生长正常的马尾松有26.15%和28.57%的植株分子检测呈阳性,这些松树在外观上无法与健康松树区分,但具潜伏侵染特性。潜伏侵染松树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结果显示潜伏侵染松树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且新增感染松树往往紧邻原先的潜伏侵染松树,表明潜伏侵染松树具有传染性。连续2年调查时间内分别有4.73%和4.05%的健康马尾松转变为潜伏马尾松和感病马尾松,表明不是所有感病松树都要经过潜伏侵染阶段。2022年的103株潜伏侵染松树中仅有14.56%在2023年转变为感病松树,其余仍然不表现明显症状,表明潜伏侵染松树的潜伏时间长短存在个体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潜伏侵染现象在林分中广泛存在,仅靠肉眼无法准确识别,若不及时加以识别和管控,会成为松材线虫病再次暴发的传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马尾松 潜伏侵染 传播特征 遂昌县
原文传递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小琴 罗一凡 +3 位作者 张蕾 刘勇 伍文宪 周西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5-1120,共6页
借助水培法,观察芸薹根肿菌侵染结球白菜过程,确定芸薹根肿菌早期侵染部位及侵染时间;以结球白菜根毛被侵染数为指标,比较休眠孢子提取前处理方式、培养液p H值,孢子接种浓度、光照时间对根肿菌早期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芸薹根肿菌早... 借助水培法,观察芸薹根肿菌侵染结球白菜过程,确定芸薹根肿菌早期侵染部位及侵染时间;以结球白菜根毛被侵染数为指标,比较休眠孢子提取前处理方式、培养液p H值,孢子接种浓度、光照时间对根肿菌早期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芸薹根肿菌早期侵染0~3 cm段根毛,1~2 cm段皮层,根毛与皮层均在第5天观察到游动孢子囊,皮层侵染点峰值晚于根毛。肿根腐烂、光照12 h/d、接种孢子浓度1×105个/m L、p H值4.2为芸薹根肿菌最佳侵染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根肿菌 结球白菜 侵染过程 根毛侵染 皮层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拟茎点霉的侵染过程及其致病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丽娜 郝靖璞 +1 位作者 曹军 纪兆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4-679,共6页
[目的]桃枝枯病严重威胁着我国南方桃产业的发展,南方桃园中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amygdali)属于桃枝枯病菌流行优势种,但其侵染过程及致病影响因子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旨在探究P.amygdali侵染过程及其致病影响因子。[方法]探究桃... [目的]桃枝枯病严重威胁着我国南方桃产业的发展,南方桃园中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amygdali)属于桃枝枯病菌流行优势种,但其侵染过程及致病影响因子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旨在探究P.amygdali侵染过程及其致病影响因子。[方法]探究桃拟茎点霉分生孢子的萌发过程,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点分生孢子侵染桃嫩枝的部位,并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的处理下探究该菌致病力的强弱,进一步运用商品化壳梭孢素对其进行毒力测定。[结果]桃拟茎点霉的甲型分生孢子在PDA固体培养基上培养3 h萌发率为66.4%,9 h后分生孢子萌发率为97.6%,24 h后分生孢子产生单根较长的芽管,30 h后菌丝产生隔膜,36 h后产生有分支的营养菌丝。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侵染菌丝主要入侵桃嫩枝木质部导管及中央髓部,并且破坏木质部导管的结构,然而,在韧皮部并没有观察到侵染菌丝的存在。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桃拟茎点霉致病力的主要因子,且病害流行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相对湿度为98%。桃拟茎点霉产生的壳梭孢素是其致病因子。[结论]本文首次探究了桃拟茎点霉的侵染过程,并发现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该菌致病力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枝枯病 桃拟茎点霉 侵染过程 致病影响因子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寄生侵染广宁红花油茶过程的组织解剖学观察
18
作者 练涛 郭业先 +5 位作者 田龙艳 柳军 徐金柱 杨华 邱华龙 秦长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2,共9页
本研究通过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从组织解剖学水平观察了广寄生Taxillus chinensis侵入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的过程。结果表明:广寄生侵入寄主有2种形式,一种是种子侵入,另一种是缠绕根侵入。种子侵入主要是通过自身分泌的... 本研究通过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从组织解剖学水平观察了广寄生Taxillus chinensis侵入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的过程。结果表明:广寄生侵入寄主有2种形式,一种是种子侵入,另一种是缠绕根侵入。种子侵入主要是通过自身分泌的胶状物质在寄主细胞间流动并包裹寄主细胞,随后降解寄主细胞形成多个微小的囊状结构,同时寄主形成愈伤组织,逐渐将广寄生种子包裹到体内。缠绕根侵入则是通过“膨胀螺丝结构”将寄主皮层撑开,同时吸根组织不断分泌胶状物质进入寄主组织降解寄主细胞,并逐渐生长进入寄主体内。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广寄生的致病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寄生 广宁红花油茶 侵染 吸根 组织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褐纹病菌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特性研究
19
作者 李杰 陈浩宇 +4 位作者 郝敬喆 钟海霞 张付春 伍新宇 范咏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2-1398,共7页
为明确褐纹病菌侵染葡萄叶片的过程,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技术手段,系统研究了葡萄褐纹病菌在‘无核白’和‘克瑞森无核’葡萄叶片上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葡萄褐纹菌分生孢子在‘无核白’‘克瑞森无核’葡萄叶片接种1 ... 为明确褐纹病菌侵染葡萄叶片的过程,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技术手段,系统研究了葡萄褐纹病菌在‘无核白’和‘克瑞森无核’葡萄叶片上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葡萄褐纹菌分生孢子在‘无核白’‘克瑞森无核’葡萄叶片接种1 d后均可萌发;后期发育过程,‘克瑞森无核’葡萄叶片上菌丝细长,生长停滞;‘无核白’葡萄叶片表面初生菌丝密布,持续在寄主体表生长扩展;接种3 d,‘无核白’葡萄叶片的表面形成了密集的菌丝网,同时观察到菌丝从气孔或直接入侵方式进入叶片表皮组织内部,随后,菌丝以胞间和胞内生长的方式扩展;接种6 d,菌丝达到上表皮,随菌丝在叶片组织内不断地生长扩展,使得寄主细胞坏死、解体。可见:‘无核白’是亲和葡萄褐纹病菌品种,而‘克瑞森无核’葡萄非亲和褐纹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褐纹菌 ‘无核白’ 克瑞森无核 侵染过程 细胞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保定地区黄瓜花叶病毒与马铃薯Y病毒复合侵染叶用莴苣分子鉴定
20
作者 陈利达 李畅 +4 位作者 李敬蕊 吕桂云 吴晓蕾 宫彬彬 高洪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4,共6页
利用RT-PCR方法对采集自河北保定地区的疑似叶用莴苣病毒病样品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特异性引物CMV和PVY分别扩增得到大小为260、420 bp的单一条带;通过核苷酸序列Blast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河北保定地... 利用RT-PCR方法对采集自河北保定地区的疑似叶用莴苣病毒病样品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特异性引物CMV和PVY分别扩增得到大小为260、420 bp的单一条带;通过核苷酸序列Blast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河北保定地区叶用莴苣病毒分离物分别与印度番茄CMV分离物(MN514839.1)、印度马铃薯PVY分离物(JX945850.1)聚在同一分支上,同源性分别为95%、92%。本研究首次检测到河北保定地区叶用莴苣病毒病是由CMV与PVY复合侵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黄瓜花叶病毒 马铃薯Y病毒 复合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