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营上市公司集团治理与终极控制人侵占效应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武立东 张云 何力武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2007年第4期58-66,共9页
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2002-2004年的面板数据,针对民营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集团治理现象,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集团治理的各因素对终极控制人行为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在集团治理条件下,随着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程度的增加... 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2002-2004年的面板数据,针对民营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集团治理现象,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集团治理的各因素对终极控制人行为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在集团治理条件下,随着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程度的增加,终极控制人采取具有侵占效应的行为的激励越强。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能够对这一影响起到调节作用,其中,股权结构中的内部股东集团比例增加会强化侵占效应的激励;董事会结构中外部董事比例的增加会抑制终极控制人的侵占效应行为。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在对民营上市公司集团治理结构加强监管的同时,正确认识外部董事的作用、强化董事会的独立性并完善内部机制能够取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 民营上市公司 集团治理 终极控制人 侵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权、现金流权与侵占效应——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颖 李丽 徐继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47-53,共7页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终极控制人现象,且终极控制人能够运用隐蔽的渠道获取私有收益。文章首先从两权分离角度分析了终极控制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然后构建终极控制人动态收益模型,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学方法推导出研究假设,最...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终极控制人现象,且终极控制人能够运用隐蔽的渠道获取私有收益。文章首先从两权分离角度分析了终极控制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然后构建终极控制人动态收益模型,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学方法推导出研究假设,最后选取2007~2009年民营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关联交易是终极控制人侵占行为的重要形式,而且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的结构更便于其实施侵占行为;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具有较强的侵占效应,现金流权具有支撑效应;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越严重,越倾向于侵占中小股东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控制人 控制权 现金流权 侵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股股东代理的激励与侵占效应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宋小保 刘星 陈其安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8,共6页
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债权人的代理冲突已经成为公司治理中代理问题的核心,而且也有相关文献实证分析了控股股东对企业绩效和企业价值的影响,但精确的定量理论分析仍较为缺乏。本文通过建立实物期权模型,理论研究了控股股东代理对企业... 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债权人的代理冲突已经成为公司治理中代理问题的核心,而且也有相关文献实证分析了控股股东对企业绩效和企业价值的影响,但精确的定量理论分析仍较为缺乏。本文通过建立实物期权模型,理论研究了控股股东代理对企业投资政策选择和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增加,企业价值增加,证明了控股股东存在正向的激励效应;随着控股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的加大,企业价值迅速降低,投资提前,该结论证明了控股股东具有负的侵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股股东 激励效应 侵占效应 实物期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事会控制、侵占效应与民营上市公司的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谢玲芳 朱晓明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9,共7页
本文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截至2003年底的数据,考查了董事会治理机制与所有权、控制权之间的交互影响,及董事会组成的不同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董事会中控股股东所占比例是公司治理水平的一个表征,当董事会大部分席位由控股家... 本文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截至2003年底的数据,考查了董事会治理机制与所有权、控制权之间的交互影响,及董事会组成的不同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董事会中控股股东所占比例是公司治理水平的一个表征,当董事会大部分席位由控股家族控制时,公司治理环境较差,以"侵占效应"为主,导致公司价值降低。本文最后还提出改善董事会治理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事会 侵占效应 企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兼任高管与股价崩盘风险:“侵占效应”还是“监督效应”? 被引量:8
5
作者 田昆儒 田雪丰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9-137,共9页
纵向兼任高管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对公司财务管理及决策产生重要的直接影响。理论上纵向兼任高管对公司股价崩盘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监督效应”又有“侵占效应”,究竟哪一种效应是更主要的?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本文以2007-201... 纵向兼任高管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对公司财务管理及决策产生重要的直接影响。理论上纵向兼任高管对公司股价崩盘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监督效应”又有“侵占效应”,究竟哪一种效应是更主要的?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本文以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表明,存在纵向兼任高管的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更高,纵向兼任高管通过加剧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提高了股价崩盘风险,支持了“侵占效应”假说;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大股东控制力较弱(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内外部监督机制较差(单一大股东、独立董事人数较少、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和法制环境较差)时,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更高,这在逻辑上为纵向兼任高管的“侵占效应”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本文对纵向兼任高管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拓展和创新,同时丰富和发展了公司股价崩盘风险领域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兼任高管 股价崩盘风险 大股东 侵占效应 监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忽视水权交易的外部侵占效应——东阳和义乌水权交易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吕静静 《浙江经济》 2005年第20期56-57,共2页
由于水权市场及水权制度尚在培育和完善中,水权转让所占水资源配置的比重很有限。尽管从某种程度上讲,东阳一义乌水权交易已实质完成,但水权转让对水权市场发育的作用不可低估。要珍惜水权转让的实践,研究并总结水权转让的多种形式,探... 由于水权市场及水权制度尚在培育和完善中,水权转让所占水资源配置的比重很有限。尽管从某种程度上讲,东阳一义乌水权交易已实质完成,但水权转让对水权市场发育的作用不可低估。要珍惜水权转让的实践,研究并总结水权转让的多种形式,探索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权交易 外部侵占效应 东阳市 义乌市 资源配置 使用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励与侵占双重效应的大股东控制治理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益娟 罗正英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9-75,共7页
本文深入剖析股权集中所导致的大股东控制,以及大股东控制的激励效应和侵占效应对大股东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影响,并在LLSV模型中纳入代表激励效应的现金流权变量和代表侵占效应的两权分离变量,数理模型及模拟仿真结果都表明,大股东控制具... 本文深入剖析股权集中所导致的大股东控制,以及大股东控制的激励效应和侵占效应对大股东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影响,并在LLSV模型中纳入代表激励效应的现金流权变量和代表侵占效应的两权分离变量,数理模型及模拟仿真结果都表明,大股东控制具有激励和侵占的双重效应,随着现金流权比例的增加,大股东价值和企业价值都增加,两权分离度只能增加大股东自身价值,但低现金流权比例和高两权分离度所对应的大股东价值要显著低于高现金流权比例和低两权分离度对应的大股东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激励效应 侵占效应 企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职消费:薪酬补偿还是利益侵占 被引量:8
8
作者 孙凤娥 苏宁 温晓菲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43,共10页
在职消费具有薪酬补偿与利益侵占的双刃剑效应,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方向及程度是这两股作用力的博弈结果,而这两种效应的发挥又受到管理层激励与约束程度的影响。为探索在职消费的业绩影响,分别以显性激励水平和管理层权利为标准分情境... 在职消费具有薪酬补偿与利益侵占的双刃剑效应,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方向及程度是这两股作用力的博弈结果,而这两种效应的发挥又受到管理层激励与约束程度的影响。为探索在职消费的业绩影响,分别以显性激励水平和管理层权利为标准分情境讨论了在职消费的双刃剑效应,研究发现:在管理层显性激励水平相对越低的情境下,在职消费越能有效提高企业绩效,在职消费的薪酬补偿效应越显著;在管理层约束程度越弱的情境下,在职消费对企业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在职消费的利益侵占效应越显著;与民企相比,国企在职消费所发挥的薪酬补偿效应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职消费 薪酬补偿效应 利益侵占效应 显性激励水平 管理层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抑或抑制: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的创新产出效应--影响机制与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义超 许丽丹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124,共15页
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会影响自身的资源配置,进而影响其创新行为。若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主要是为合理利用其闲置资金,则可以通过改善财务流动性增加创新投入,进而提高创新产出;若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主要是为短期套利,则可能... 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会影响自身的资源配置,进而影响其创新行为。若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主要是为合理利用其闲置资金,则可以通过改善财务流动性增加创新投入,进而提高创新产出;若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主要是为短期套利,则可能挤占创新资源,进而不利于创新产出的增加;由于不同的企业在资金状况及治理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的创新产出效应会表现出明显的企业异质性。以2009—2019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广延边际角度(是否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和集约边际角度(非关联委托贷款发放规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样本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对其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贷款规模越大抑制效应越强;相对来讲,融资约束较低、股权集中度较高、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样本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对其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更大;样本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或者增加非关联委托贷款规模,都不会促进其流动性供给的增加(即不存在资金储蓄效应),反而都会减少其研发强度(即存在资源侵占效应),进而抑制创新产出增长。上述结论警示新时代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纠正不合理的资金配置行为:一方面,金融监管机构应进行科学引导和适度监管,约束企业主要为短期套利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进而挤占创新投入的短视行为;另一方面企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并改善资本结构、优化治理结构,促进创新投入和产出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关联委托贷款 创新产出 创新资源 资金储蓄效应 资源侵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定价中的博弈效应估算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靖宇 罗少芳 朱卫东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2-121,共10页
基于信息不完全视阈,采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使用2007~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样本数据,定量估算审计定价决定中的剩余侵占效应。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的剩余侵占效应对审计定价具有重要影响,在审计定价传统影响因素无法解释... 基于信息不完全视阈,采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使用2007~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样本数据,定量估算审计定价决定中的剩余侵占效应。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的剩余侵占效应对审计定价具有重要影响,在审计定价传统影响因素无法解释的部分,剩余侵占效应信息占比高达66.489%;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的综合剩余侵占效应最终将审计定价推高了4.803%,企业最终接受了一个高出合理水平的审计定价;剩余侵占效应并非均匀分布,而是在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不同个体特征维度上具有显著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审计定价 基准定价 剩余侵占效应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极控制股东及其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晨蓓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01-103,共3页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由分散转为集中,传统的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矛盾也逐步转变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矛盾。终极控制股东作为公司各项决策的关键人物,他们对公司的影响毋庸置疑。他们会利用金字塔股权结构、交叉持股等方式控制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由分散转为集中,传统的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矛盾也逐步转变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矛盾。终极控制股东作为公司各项决策的关键人物,他们对公司的影响毋庸置疑。他们会利用金字塔股权结构、交叉持股等方式控制上市公司,以最小的现金流权去获得最大的控制权,他们也会因为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去寻找弥补控制权成本的手段,抑或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去获取私有收益,从而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控制股东 私有收益 侵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还是抑制:新能源车企被动型异地投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熊勇清 颜泉润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6,共12页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地方保护”现象,新能源车企为了迎合一些地方保护政策而不得不选择异地投资。这种被动型的异地投资会干扰企业既定的创新计划,进而影响新能源车企的创新产出。利用2009—2021年新能源汽车上市...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地方保护”现象,新能源车企为了迎合一些地方保护政策而不得不选择异地投资。这种被动型的异地投资会干扰企业既定的创新计划,进而影响新能源车企的创新产出。利用2009—2021年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被动型异地投资对创新产出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新能源车企被动型异地投资显著抑制了创新产出。影响渠道检验进一步表明,被动型异地投资主要通过“资源侵占效应”和“需求同质效应”两条影响渠道来抑制创新产出。在考虑了组别差异后,被动型异地投资对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存在有效性边界:当被动型异地投资较为集中时,不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推广前期时,仅表现为不显著的抑制趋势。研究结论丰富了异地投资影响创新产出的分析框架,优化了新能源车企异地投资的战略选择,同时为坚决破除中国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被动型异地投资 创新产出 资源侵占效应 需求同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审计关系异化的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陈关亭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8-84,共7页
在所有者发生分化的情况下 ,现有股东可能侵占潜在股东的利益、控股股东可能侵占非控股股东的利益。这种利益侵占效应衍生了独立审计关系的异化 ,即现有、控股股东为了利益侵占目的 ,可以利用审计委托权操纵审计意见 ,从而迫使审计人由... 在所有者发生分化的情况下 ,现有股东可能侵占潜在股东的利益、控股股东可能侵占非控股股东的利益。这种利益侵占效应衍生了独立审计关系的异化 ,即现有、控股股东为了利益侵占目的 ,可以利用审计委托权操纵审计意见 ,从而迫使审计人由独立的“第三方”沦为审计委托人或“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利益耦合体”的附庸。针对本论点 ,本文提出所有者利益侵占假设 ,并基于深沪两市A股数据证实了现有股东对潜在股东、控股股东对非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客观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独立审计关系 利益侵占效应 股东 财产所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存在最优所有权结构吗?——来自面板门槛模型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红梅 周彬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9年第1期75-81,共7页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利用2008—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建立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检验公司是否存在最优的股权结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利用2008—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建立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检验公司是否存在最优的股权结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0,27.815%)时,监督效应占主导地位;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27.815%,100%)时,侵占效应占主导地位;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最优的持股比例为27.815%。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区间效应及其最优水平会随着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公司就需要采取措施对其股权结构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所有权结构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监督效应 侵占效应 面板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权集中度、投资者保护与税收规避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会艳 吴娜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第9期1-12,共12页
基于我国A股2010年-2018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股权集中度的监督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出发,研究了股权集中度与税收规避的关系,以及投资者保护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税收规避呈现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 基于我国A股2010年-2018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股权集中度的监督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出发,研究了股权集中度与税收规避的关系,以及投资者保护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税收规避呈现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税收规避先减少后增加,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更有利于抑制避税;投资者保护能够对股权集中度与税收规避的关系产生调节效应,即随着投资者保护程度的提高,股权集中度与税收规避的关系变得更加平缓、拐点右移、整体避税水平更低。研究结果对抑制上市公司避税程度、完善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进一步加强对外部中小股东的保护力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集中度 税收规避 投资者保护 监督效应 利益侵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治理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泓静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8期135-137,共3页
近年来,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德国、日本、东亚九国以及我国的大型企业中,所有权集中的现象十分明显.而根据理论,投资分散才能够分散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即所谓的"不能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的理论,而股东选择... 近年来,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德国、日本、东亚九国以及我国的大型企业中,所有权集中的现象十分明显.而根据理论,投资分散才能够分散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即所谓的"不能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的理论,而股东选择集中大额股份所有权的原因在于存在利益的驱使,由此带来了大股东治理的两大效应:"监督效应"与"侵占效应".本文首先对近年来国内关于大股东治理对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进行简要的综述,结合治理中的两大效应分析我国在大股东治理方面的重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股东治理 监督效应 侵占效应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刘宇 王雨婷 《纳税》 2020年第1期198-198,共1页
本文以2010年-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研究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通过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意见。
关键词 股权集中度 公司绩效 股权结构 监督效应 侵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股东控制、股权质押与企业价值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益娟 张英丽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5-22,共8页
股权质押是在保持大股东控制权地位的情况下,通过质押股权实现稳妥和便捷地融通资金的有效融资方式。在拓展LLSV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大股东控制和股权质押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控制具有激励效应,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和大... 股权质押是在保持大股东控制权地位的情况下,通过质押股权实现稳妥和便捷地融通资金的有效融资方式。在拓展LLSV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大股东控制和股权质押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控制具有激励效应,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和大股东的直接持股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而股权质押则具有侵占效应。双边随机边界的深入分析则表明,股权质押在不同股权结构中的表现不同: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中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较高,利益输送行为更严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中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较低,融资功能得以较好体现,更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股权质押 企业价值 激励效应 侵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管纵向兼任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张悦 张磊 《运筹与模糊学》 2023年第3期1478-1492,共15页
我国高管兼任现象普遍存在于现代企业中,目前学术界关于高管纵向兼任为企业带来的影响褒贬不一。本章将以2015~2021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目前学术界对高管纵向兼任的两种理论:“侵占效应”理论与“掏空效应”理论,从实证的... 我国高管兼任现象普遍存在于现代企业中,目前学术界关于高管纵向兼任为企业带来的影响褒贬不一。本章将以2015~2021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目前学术界对高管纵向兼任的两种理论:“侵占效应”理论与“掏空效应”理论,从实证的角度论证高管纵向兼任对企业费用粘性的最终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在公司治理过程中高管纵向兼任带给企业的“侵占效应”强于“监督效应”,从而使得高管纵向兼任的存在加剧了企业内部的费用粘性水平。通过本文不仅研究丰富了关于高管纵向兼任的研究成果,而且为优化企业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一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管纵向兼任 企业费用粘性 侵占效应 监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
20
作者 肖继明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31-35,共5页
在我国 ,国有企业改革开始转向注重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问题。而在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中 ,股权结构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试图证明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优化股权结构以完善公司治理。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 利益趋向效应 利益侵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