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例侧颅底罕见肿瘤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朱晓丹 叶放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总结以耳科症状为首发的侧颅底原发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疗方案,为临床诊疗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1例侧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手术入路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者肿瘤侵犯范围主要包括... 目的总结以耳科症状为首发的侧颅底原发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疗方案,为临床诊疗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1例侧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手术入路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者肿瘤侵犯范围主要包括颞骨鳞部、颞下窝、颞颌关节、中颅窝底、中耳等。采用颞下窝联合入路完整切除肿瘤,封闭外耳道。术后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3例,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软骨肉瘤1例,副神经节瘤1例,岩尖部胆脂瘤2例,面神经鞘瘤3例,均属于罕见肿瘤。8例随访超过1 a,1例复发,7例无复发,3例随访时间未超过1 a,随访时间内情况良好。结论高分辨颞骨CT及增强MRI对侧颅窝底肿瘤的病变范围和性质有良好的鉴别意义,术前仔细阅片可有效提高诊断率。针对肿瘤侵犯范围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 肿瘤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 岩尖胆脂瘤 软骨肉瘤 副神经节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腔内窥镜在三维可视化及实时导航技术下切除咽旁及侧颅底良性肿瘤初探
2
作者 闫冰 骆献阳 +3 位作者 胡妮婷 洪志聪 关丽梅 薛丽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目的 开展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及术中实时导航辅助下,采取经口腔入路内窥镜下切除咽旁及侧颅底肿瘤的初步研究。方法 对8例咽旁或侧颅底区域的软组织肿瘤患者术前CT数据建模,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肿瘤与周围血管及其他重要结构的解剖位... 目的 开展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及术中实时导航辅助下,采取经口腔入路内窥镜下切除咽旁及侧颅底肿瘤的初步研究。方法 对8例咽旁或侧颅底区域的软组织肿瘤患者术前CT数据建模,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肿瘤与周围血管及其他重要结构的解剖位置关系,进行术前设计。术中采取经口腔入路,术中实时导航引导,内窥镜下切除咽旁及侧颅底软组织肿瘤,并评估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8名患者采用该技术进行手术,术中失血量均控制在150 mL以内,平均失血量约125 mL。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通过术后功能训练,患者均能够获得良好恢复。因采用经口入路,患者术后面部皮肤无伤口无瘢痕,对患者容貌无影响。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术中实时导航及内窥镜三者联合为咽旁肿瘤或侧颅底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美观、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技术 导航技术 内窥镜 咽旁肿瘤 侧颅底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尖和侧颅底手术(耳显微外科<三十>)
3
作者 王正敏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6年第1期66-68,共3页
岩尖和侧颅底手术是耳科、头颈肿瘤外科、神经科和放射科等学科综合的成就。岩尖和侧颅底解剖复杂,误损重要构造有致命危险。长期来被视作手术禁区。该区病变的临床表现特殊,尤其在早期常很隐匿,诊断也比较困难。CT和显微外科技术的... 岩尖和侧颅底手术是耳科、头颈肿瘤外科、神经科和放射科等学科综合的成就。岩尖和侧颅底解剖复杂,误损重要构造有致命危险。长期来被视作手术禁区。该区病变的临床表现特殊,尤其在早期常很隐匿,诊断也比较困难。CT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引进促进了岩尖和侧颅底外科的发展。以往难以确诊和治疗的岩尖囊肿、斜坡胆脂瘤、颈静脉球体瘤和侵犯侧颅底的恶性肿瘤等今日已能获得较好的解决。岩尖和侧颅底手术成为耳显微外科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手术 耳显微外科 岩尖 显微外科技术 颈静脉球体瘤 侧颅底外科 肿瘤外科 学科综合 解剖 手术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尖和侧颅底手术(耳显微外科<三十二>)
4
作者 王正敏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6年第3期200-203,共4页
侧颅底肿瘤主要有颈静脉球体瘤,斜坡脊索瘤、颞骨母细胞瘤和巨细胞瘤、脑膜瘤、Ⅺ~Ⅻ的神经鞘膜瘤、腮腺深叶腺瘤和鼻咽纤维血管瘤。肿瘤可侵及侧颅底数个分区,向颅内扩展。如果涉及其中的神经血管区,则必须要有比较适合的手术进路... 侧颅底肿瘤主要有颈静脉球体瘤,斜坡脊索瘤、颞骨母细胞瘤和巨细胞瘤、脑膜瘤、Ⅺ~Ⅻ的神经鞘膜瘤、腮腺深叶腺瘤和鼻咽纤维血管瘤。肿瘤可侵及侧颅底数个分区,向颅内扩展。如果涉及其中的神经血管区,则必须要有比较适合的手术进路去显露和保护颈内动脉,控制颈静脉窦的出血,保存面神经和其它脑神经的功能。 以往进入侧颅底手术的部位有翼腭区(Conley 1956年)、颈椎前区(Conley 1966年)、鼻中隔(Guiot 1968年)、耳蜗区(House 1976年)和下颌区(Biller 1981年)、颞上侧联合进路(Hilding 1971年)的术野比较大,但有面神经阻挡进路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手术 耳显微外科 鼻咽纤维血管瘤 侧颅底肿瘤 颈静脉球体瘤 斜坡脊索瘤 骨母细胞瘤 神经鞘膜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颅底神经血管的应用解剖学——颞下窝径路的外科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良发 姜泗长 +2 位作者 杨伟炎 顾瑞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通过对侧颅底区神经血管的临床应用解剖学观察,为术中保全脑神经和重要血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1侧成人尸头按FischA、B型颞下窝手术进路进行解剖,观察颈静脉球区域神经血管解剖关系;观察颈内动脉及毗邻的解剖... 目的:通过对侧颅底区神经血管的临床应用解剖学观察,为术中保全脑神经和重要血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1侧成人尸头按FischA、B型颞下窝手术进路进行解剖,观察颈静脉球区域神经血管解剖关系;观察颈内动脉及毗邻的解剖关系。结果:颈静脉球可分为隆起型(占66.7%)和低平型(占33.3%)。岩下窦开口部位有三种类型。Ⅸ脑神经多位于颈静脉球的前内侧,Ⅹ、Ⅺ脑神经多位于其内侧。Ⅺ脑神经与岩下窦末端关系密切,可分三种类型。颈内动脉水平段距鼓膜张肌平均为2.2mm,距脑膜中动脉和下颌神经分别平均为6.8mm和6.9mm。结论:避免手术损伤后脑神经的关键是充分暴露,辨认清楚后明视下操作。鼓膜张肌、脑膜中动脉、下颌神经是预测和辨认颈内动脉水平的良好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 脑神经 解剖学 颞下窝径路 外科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2例侧颅底肿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治华 黄琦 +3 位作者 李幼瑾 汪照炎 贾欢 吴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侧颅底肿瘤术后并发症,探索术前、术中的预防和术后的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7月112例行侧颅底肿瘤切除术的病例资料,肿瘤类型包括神经鞘膜瘤、胆脂瘤、复发性鼻咽癌、副神经节瘤、脑膜瘤等;主要手术径路包... 目的回顾性研究侧颅底肿瘤术后并发症,探索术前、术中的预防和术后的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7月112例行侧颅底肿瘤切除术的病例资料,肿瘤类型包括神经鞘膜瘤、胆脂瘤、复发性鼻咽癌、副神经节瘤、脑膜瘤等;主要手术径路包括扩大迷路、耳蜗、颞下窝、乙状窦后、颅中窝径路、颞骨径路等。结果112例侧颅底肿瘤全切率为97.32%。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脊液漏,共出现8例(7.14%),其中仅1例(0.89%)需要手术修补,由脑脊液漏造成颅内感染者2例(1.79%)。死亡3例(2.68%),死因分别为颅内出血、术后脑梗死和术后窒息各1例。脑水肿4例(3.57%),术后失语、急性肺水肿及肺部感染、腹壁皮下血肿各1例(0.89%),后组颅神经麻痹失代偿2例(1.79%)。结论术前对肿瘤的正确诊断和对患者全身状况的正确评估、手术径路的正确选择和娴熟掌握、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可提高手术切除侧颅底肿瘤的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侧颅底 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神经内镜技术在经乙状窦后入路侧颅底肿瘤切除术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朱广通 肖智勇 +4 位作者 毛贝贝 关峰 黄辉 戴缤 胡志强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247-251,共5页
目的研究全程神经内镜下经乙状窦后入路侧颅底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侧颅底肿瘤病例资料,均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全程在神经内镜操作下完成手术。结果本研究术中采用单人单手内镜技术切除肿瘤15例,以气动臂持镜... 目的研究全程神经内镜下经乙状窦后入路侧颅底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侧颅底肿瘤病例资料,均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全程在神经内镜操作下完成手术。结果本研究术中采用单人单手内镜技术切除肿瘤15例,以气动臂持镜、单人双手技术切除肿瘤25例,两种技术配合使用完成手术6例。术后肿瘤全切率达91.3%(42/46),病人症状改善率67.4%(31/46)。随访6~42个月、平均(19.6±3.8)个月,无肿瘤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在侧颅底肿瘤切除术中具有多角度、近距离观察,神经血管辨认度高等优势,在气动固定臂配合下,能够全程在内镜下切除肿瘤,疗效类似于显微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肿瘤 侧颅底 入路 乙状窦后 桥小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侧颅底区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邱明国 张绍祥 +6 位作者 刘正津 王平安 谭立文 谢永明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8-601,共4页
目的 建立中国人体侧颅底区局部可视化数字模型 ,为该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数字形态学依据。 方法 应用我室建立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 ,采用体绘制及面绘制重建方法 ,分别在P4微机和SGI工作站上对侧颅底区重要结... 目的 建立中国人体侧颅底区局部可视化数字模型 ,为该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数字形态学依据。 方法 应用我室建立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 ,采用体绘制及面绘制重建方法 ,分别在P4微机和SGI工作站上对侧颅底区重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 结果 侧颅底区局部可视化数字模型能够清晰显示侧颅底各重要结构。本研究着重显示了侧颅底神经血管区、颞骨内结构、颈内动脉及其毗邻结构与侧颅底骨性组织的三维解剖关系。三维重建结构可以单独或联合显示 ,重建结构的任意径线及角度均可进行适时三维测量。 结论 我室建立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较好地重建侧颅底区可视化解剖模型 ,反映该区域重要解剖结构及其空间毗邻关系 ,该结果可应用于侧颅底外科手术辅助教学以及手术入路的辅助设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 可视化人体 断面解剖 计算机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颅底受侵或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
9
作者 葛明华 谭卓 +2 位作者 何剑锋 刘爱华 王可敬 《中国肿瘤》 CAS 2008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侧颅底受侵或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理想手术入路及其手术效果。[方法]1998年12月至2008年2月,对50例侧颅底受侵或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颈下颌进路20例、颞下窝入路22例、上颌骨外翻入路1例、颅... [目的]探讨侧颅底受侵或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理想手术入路及其手术效果。[方法]1998年12月至2008年2月,对50例侧颅底受侵或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颈下颌进路20例、颞下窝入路22例、上颌骨外翻入路1例、颅面联合入路6例、Weber-Ferguson加Lynch入路1例。[结果]全组50例,49例达裸眼肿瘤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暂时性偏瘫1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随访满3年有34例,3年总生存率61.76%,无瘤生存率58.82%。[结论]侧颅底受侵或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手术入路应视肿瘤部位而定,手术风险可以接受。手术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肿瘤 手术入路 外科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颅底疾病的外科治疗及颅底重建(附20例报告) 被引量:6
10
作者 伊海金 郭泓 +4 位作者 李福雷 刘丕楠 王春红 倪富强 杨仕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侧颅底疾变的外科治疗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侧颅底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颞骨占位性病变破坏内听道、颈静脉孔区等占位病变与颅内沟通者1 1例,采取经迷路、乳突腔引流以及经乳突切除肿瘤手术;中耳炎性疾病破坏鼓室、鼓... 目的探讨侧颅底疾变的外科治疗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侧颅底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颞骨占位性病变破坏内听道、颈静脉孔区等占位病变与颅内沟通者1 1例,采取经迷路、乳突腔引流以及经乳突切除肿瘤手术;中耳炎性疾病破坏鼓室、鼓窦天盖与颅内沟通者2例,采取扩大乳突根治手术;外伤与畸形造成侧颅底骨质破坏,脑脊液耳漏、鼻漏7例,采取经迷路、乳突修补手术。结果其中颞骨占位性听神经瘤3例、面神经肿瘤3例、静脉孔区胆固醇肉芽肿1例、原发于颞骨的胆脂瘤4例,肿瘤均完全切除;中耳胆脂瘤2例,乳突根治术后无复发;Mondini畸形合并内听道底骨质缺损导致耳漏2例、颞骨骨折致耳漏5例,术后脑脊液漏消失。重要的神经、血管、位听器官以及颅底和颅脑组织得到保护或重建。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侧颅底疾病的主要方法,术中应注意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位听器官以及颅底、颅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侧颅底 外科治疗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内镜辅助侧颅底和桥小脑角手术初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枫 王跃建 +7 位作者 虞幼军 陈伟雄 刘振 梁海荣 于青青 姚清华 郑立岗 谢雪颜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3-594,共2页
目的探索耳内镜在侧颅底和桥小脑角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2008年对6例患者联合应用耳内镜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其中2例听神经瘤、1例梅尼埃病患者采用迷路后入路行前庭神经切断术,1例岩尖部炎性肉芽经颅中凹入路;1例岩尖胆脂瘤采... 目的探索耳内镜在侧颅底和桥小脑角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2008年对6例患者联合应用耳内镜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其中2例听神经瘤、1例梅尼埃病患者采用迷路后入路行前庭神经切断术,1例岩尖部炎性肉芽经颅中凹入路;1例岩尖胆脂瘤采用迷路入路;1例颈静脉球体瘤经外耳道入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听力及面神经功能,纯音听阈取0.5、1、2、4kHz的气导听阈均值,面神经功能的评估按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3例患者肿瘤、1例患者炎性肉芽及1例患者岩尖胆脂瘤均全切。梅尼埃病患者术后眩晕、耳鸣均消失;颈静脉球体瘤患者术后搏动性耳鸣消失,听阈轻度上升;2例听神经瘤患者1例保存了术前听力,另1例术后患耳听力丧失;岩尖胆脂瘤、岩尖炎性肉芽患者术后听力无明显改善。1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为Ⅱ级,术后1个月为Ⅰ级;另1例术前面神经功能为Ⅱ级,术后6个月仍为Ⅱ级。岩尖胆脂瘤患者术前面神经功能为Ⅵ级,术后6个月仍为Ⅵ级,术后4年为Ⅲ级;其余3例术后面神经功能均为Ⅰ级。结论耳内镜辅助显微镜完成侧颈的及桥小脑角手术有利于拓宽视野,避免损伤正常结构和颅神经,尽可能保存听、面神经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镜 侧颅底 桥小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侧颅底手术有关的颈静脉球区解剖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梅桢峰 孙敬武 +2 位作者 叶非常 王明善 刘认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为了提高对侧颅底手术中颈静脉球空间形态的认识。方法 对 2 0具成人尸头 4 0侧颈静脉球高度、顶部骨质气化、毗邻结构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 发现颈静脉球与面神经垂直段最短距离为 2 .6 7± 1.2 3mm(0~ 4 .6 2mm) ,左右... 目的 为了提高对侧颅底手术中颈静脉球空间形态的认识。方法 对 2 0具成人尸头 4 0侧颈静脉球高度、顶部骨质气化、毗邻结构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 发现颈静脉球与面神经垂直段最短距离为 2 .6 7± 1.2 3mm(0~ 4 .6 2mm) ,左右侧无显著差异 ;与鼓室最小间隔为 :右侧 3.12± 1.4 6mm(0~ 6 .16mm) ,左侧 4 .86± 2 .0 4mm(1.0 2~ 9.2 6mm) ,P <0 .0 5;高位颈静脉球出现率为 17.5% (7/40 ) ,右侧为 30 % (6 /2 0 ) ,左侧为 5% (1/2 0 ) ,P <0 .0 5;右侧颈静脉球高度为 9.2 9± 1.78mm(6 .58~ 14.2 6mm) ,左侧为 6 .0 4± 2 .98mm(0~ 11.84mm) ,P<0 .0 0 1;颈静脉球顶部骨质硬化时其高度为 5.33± 3.2 1mm(0~ 9.54mm ) ,非硬化时高度为8.90± 2 .0 8mm(2 .6 8~ 14.2 6 ) ,P <0 .0 0 1;颈静脉球到内耳道最短距离为 :右侧 5.82±1.6 4mm(3.16~ 8.6 2mm) ,左侧 8.0 2± 2 .38mm(4 .2 6~ 17.12mm)P <0 .0 5。结论 正常人左、右侧颈静脉球区解剖有一定规律及差异 ,熟悉颈静脉球解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手术 颈静脉球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经下颌入路显露侧颅底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蒋健 刘宁 +3 位作者 朱风仪 赵春生 陈新成 骆慧 《解剖学研究》 CAS 2005年第2期118-121,107,共5页
目的研究颞下经下颌入路应用解剖,为术中保护重要结构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选用成人尸头10例(20侧),摹拟手术入路,解剖观察、测量相关结构,探求入路涉及的骨、肌肉和神经血管间的解剖关系。结果影响该入路暴露的主要结构包括面神经、腮... 目的研究颞下经下颌入路应用解剖,为术中保护重要结构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选用成人尸头10例(20侧),摹拟手术入路,解剖观察、测量相关结构,探求入路涉及的骨、肌肉和神经血管间的解剖关系。结果影响该入路暴露的主要结构包括面神经、腮腺、颧弓和下颌升支。颞下窝和翼腭窝血管神经丰富,茎突及其筋膜将咽旁间隙分为咽旁前和咽旁后间隙,后者容纳颈内静脉、颈内动脉和Ⅸ、Ⅹ、Ⅺ及Ⅻ对脑神经。结论颞下经下颌入路暴露充分,熟悉其应用解剖对手术治疗侧颅底区沟通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 应用解剖学 手术人路 面神经 腮腺 颧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颅底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日渊 吴南 +4 位作者 王国建 戴朴 韩东一 杨仕明 申卫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2-436,共5页
目的分析耳科侧颅底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侧颅底手术的患者81例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研究临床因素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 目的分析耳科侧颅底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侧颅底手术的患者81例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研究临床因素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结果经下肢血管彩超检查,81例侧颅底手术后有13例(16.0%)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经治疗,无一例发生肺栓塞。二元logistics分析表明:术前D-二聚体(hazard ratio[HR],20.842;95%CI,1.386-313.516;P=0.028)和载脂蛋白B(hazard ratio[HR],99.223;95%CI,1.965-5010.066;P=0.022)偏高是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对于耳侧颅底术后的血栓发生的预测价值显著高于0.5,但两者的预测准确性一般,两项指标的联合应用科提高预测准确性。结论本研究报导侧颅底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术前D-二聚体和载脂蛋白B。尽管其预测准确性较低,仍建议对两者偏高的患者加强术前宣教、加强围手术期凝血功能、D-二聚体和下肢静脉超声的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手术 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载脂蛋白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颅底CT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良发 姜泗长 +3 位作者 杨伟炎 顾瑞 王素梅 蔡祖龙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侧颅底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健康成人和10例侧颅底病变患者(包括颈静脉球瘤3例,听神经瘤2例,颞骨骨折、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颈静脉孔区软骨肉瘤、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颞骨嗜酸性肉芽肿各1...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侧颅底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健康成人和10例侧颅底病变患者(包括颈静脉球瘤3例,听神经瘤2例,颞骨骨折、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颈静脉孔区软骨肉瘤、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颞骨嗜酸性肉芽肿各1例)在PhilipsTomoscanSR7000全身CT机上按骨窗条件以1.5mm层厚连续轴位扫描,扫描范围包括颞骨岩部上面或病变上缘到侧颅底下面骨性标志或病变最下缘。将扫描所获取的原始数据输入EasyViewing三维图像工作站进行计算机图像三维重建处理。结果侧颅底CT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楚显示正常颅底孔裂和重要的骨性标志、侧颅底病变的范围、颅内外受累情况以及与周围的解剖关系,对于颈静脉孔区病变三维CT具有鉴别诊断意义,还可模拟手术,帮助手术方案的设计。结论三维CT在侧颅底外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科学 CT 侧颅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颅底区舌咽神经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新辉 娄卫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8-300,共3页
目的:为侧颅底手术中舌咽神经及其分支的定位和保护提供形态学和局部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应用侧方经颞-蝶进路进行解剖,观察舌咽神经颅外部分在颅底的走形;并对60侧头颅骨标本进行解剖测量。结果:舌咽神经在颅... 目的:为侧颅底手术中舌咽神经及其分支的定位和保护提供形态学和局部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应用侧方经颞-蝶进路进行解剖,观察舌咽神经颅外部分在颅底的走形;并对60侧头颅骨标本进行解剖测量。结果:舌咽神经在颅底茎突和茎突诸肌的中后部与迷走神经、副神经一起自颈静脉孔出颅,在近颈静脉孔处膨大形成下神经节。舌咽神经干向下、向前走行,沿途不断发出分支支配茎突咽肌,并与其他神经交通,于茎突咽肌的内侧、舌骨舌肌的深面,分成其终末支(舌支及扁桃体支)。舌咽神经在茎突咽肌的深面距颈动脉分叉的距离为23~47mm,距离乳突尖的距离为7—15mm。结论:侧颅底区的骨性解剖标志可作为术中的定位参照。侧颅底区相关解剖数据的测量有利于术中掌握解剖定位及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 解剖学 侧颅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内镜侧颅底外科的现状和未来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仕明 侯昭晖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0-283,共4页
作为颅底外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侧颅底外科领域与耳外科和神经外科联系紧密,成为众多交叉学科中合作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内镜技术在近20年内的快速发展,让其在显微镜占统治地位的侧颅底外科中拥有了一席之地。随着内镜技术和理念的不... 作为颅底外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侧颅底外科领域与耳外科和神经外科联系紧密,成为众多交叉学科中合作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内镜技术在近20年内的快速发展,让其在显微镜占统治地位的侧颅底外科中拥有了一席之地。随着内镜技术和理念的不断成熟,内镜在侧颅底外科中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更好地发挥内镜的优势、优化手术流程、选择手术适应症是众多学者热议和研究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技术 侧颅底外科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中窝-侧颅底沟通性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袁友文 甄泽年 +4 位作者 赵敏 陈辉 陈贤明 李建忠 杨浦文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24-526,共3页
目的 探讨颅中窝 侧颅底沟通性晚期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6例颅中窝 侧颅底沟通性恶性肿瘤分别采用了 :①耳后“C”形切口 ,颞骨次全切除进路与高位颈侧切开联合进路行颅中窝 侧颅底和腮腺区肿瘤切除 6例 ;②颞侧舌形切口 ... 目的 探讨颅中窝 侧颅底沟通性晚期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6例颅中窝 侧颅底沟通性恶性肿瘤分别采用了 :①耳后“C”形切口 ,颞骨次全切除进路与高位颈侧切开联合进路行颅中窝 侧颅底和腮腺区肿瘤切除 6例 ;②颞侧舌形切口 ,颅中窝进路颅内外肿瘤切除 4例 ;③颞 耳 下颌骨外旋进路行咽旁、颞下窝、颅中窝肿瘤切除 6例。其中 13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结果16例中 11例术后存活 3年以上 ,5例术后 3年内死亡。按寿命表法统计 ,3年生存率为 6 9%。结论本组所采用的三种手术方式 ,能较好地暴露颅内外病变 ,并进行肿瘤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窝-侧颅底沟通性恶性肿瘤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复发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颅底三维断层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升旗 王华 +3 位作者 苗莹莹 袁亮 范锡印 陶晶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6-369,共4页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60例,分别作横、矢、冠状断层解剖。在卵圆孔和咽隐窝层面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测量侧颅底内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60例,分别作横、矢、冠状断层解剖。在卵圆孔和咽隐窝层面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测量侧颅底内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横、矢、冠状断层可清晰显示卵圆孔、颈静脉孔、颞下颌关节、茎突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和咽旁间隙、颞下间隙内的结构,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咽隐窝至茎突根部的距离分别为(9.56±1.37)mm、(4.05±0.85)mm、(31.48±2.45)mm。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时观察各结构间位置关系、咽旁间隙分区和寻找神经、血管的骨性标志。两侧侧颅底结构呈对称性分布,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侧颅底横、矢、冠状断层是分别显示咽隐窝、内耳道内结构和听小骨的最佳断层影像方式,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设计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 断层解剖 三维 颞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实时监测在侧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耀东 陈穗俊 +6 位作者 郑亿庆 刘伟 区永康 刘翔 张少燕 徐秀娟 邓跃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实时监测在侧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2例侧颅底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仪,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的情况,并随访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前无面瘫的16例中,4例听神经瘤,4例颞骨癌,2例岩尖胆脂瘤,2例第... [目的]探讨面神经实时监测在侧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2例侧颅底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仪,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的情况,并随访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前无面瘫的16例中,4例听神经瘤,4例颞骨癌,2例岩尖胆脂瘤,2例第一鳃沟瘘管,2例颈静脉区肿瘤,1例梅尼埃病均无出现面瘫,1例梅尼埃病术后出现Ⅲ级面瘫,术后半年完全恢复;术前有面瘫6例中,1例岩尖胆脂瘤完全恢复,3例外伤性面瘫术后恢复至Ⅰ级,1例颞骨癌术中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和1例贝氏面瘫术后恢复至Ⅲ级。[结论]侧颅底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可提高面神经保全率,面神经肌电图EMG刺激电流阈值的大小可为面神经大致走向、功能状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监测 侧颅底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