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与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进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28例,采用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与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进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28例,采用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和显微镜组(24例,采用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颅内再出血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内镜组手术时间(82.35±15.26)min、住院时间(11.58±2.09)d短于显微镜组的(162.47±20.43)min、(14.67±2.11)d,术中出血量(109.58±20.45)ml少于显微镜组的(161.67±38.78)ml,血肿清除率(88.24±8.68)%、术后7 d GCS评分(12.88±1.56)分高于显微镜组的(83.07±7.81)%、(11.16±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1周NIHSS评分(7.86±1.56)分低于显微镜组的(11.12±1.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继发性脑梗发生率及颅内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可以有效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术后GCS评分,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且安全性和预后与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无明显差异。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外侧裂区脑挫伤术中开放侧裂池、基底池治疗脑挫裂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6例外侧裂区域对冲性脑挫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清除脑挫裂伤灶及血肿,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充分开放侧裂池、颈动脉池、...目的探讨外侧裂区脑挫伤术中开放侧裂池、基底池治疗脑挫裂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6例外侧裂区域对冲性脑挫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清除脑挫裂伤灶及血肿,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充分开放侧裂池、颈动脉池、终板池、基底池。检测术后第3、7、14天血浆和脑脊液中内皮素-1(ET-1)水平,并观察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预后良好率。结果术后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ET-1水平在不同时点(血浆F时间=603.436,脑脊液F时间=684.276)、不同组间(血浆F组间=272.531,脑脊液F组间=317.6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各时点看,除术后3 d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术后7 d、14 d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出院GCS评分高于对照组,ICU监护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85%(41/52)vs51.85%(28/54),χ2=8.496,P<0.01]。结论颅脑外伤术中开放侧裂池、基底池可改善脑挫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改善预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与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进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28例,采用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和显微镜组(24例,采用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颅内再出血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内镜组手术时间(82.35±15.26)min、住院时间(11.58±2.09)d短于显微镜组的(162.47±20.43)min、(14.67±2.11)d,术中出血量(109.58±20.45)ml少于显微镜组的(161.67±38.78)ml,血肿清除率(88.24±8.68)%、术后7 d GCS评分(12.88±1.56)分高于显微镜组的(83.07±7.81)%、(11.16±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1周NIHSS评分(7.86±1.56)分低于显微镜组的(11.12±1.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继发性脑梗发生率及颅内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可以有效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术后GCS评分,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且安全性和预后与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无明显差异。
文摘目的探讨外侧裂区脑挫伤术中开放侧裂池、基底池治疗脑挫裂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6例外侧裂区域对冲性脑挫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清除脑挫裂伤灶及血肿,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充分开放侧裂池、颈动脉池、终板池、基底池。检测术后第3、7、14天血浆和脑脊液中内皮素-1(ET-1)水平,并观察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预后良好率。结果术后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ET-1水平在不同时点(血浆F时间=603.436,脑脊液F时间=684.276)、不同组间(血浆F组间=272.531,脑脊液F组间=317.6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各时点看,除术后3 d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术后7 d、14 d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出院GCS评分高于对照组,ICU监护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85%(41/52)vs51.85%(28/54),χ2=8.496,P<0.01]。结论颅脑外伤术中开放侧裂池、基底池可改善脑挫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