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8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青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及转归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王敏 侯利利 +2 位作者 李瑶 李思彤 李云茹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分析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青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BGCH)的疗效及转归影响因素。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4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青年重症BGCH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入两... 目的分析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青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BGCH)的疗效及转归影响因素。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4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青年重症BGCH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入两组,对照组(n=61)接受经颞叶皮质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n=61)接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转归优良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青年重症BGCH患者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92%,低于对照组的16.40%(P<0.05)。两组转归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出血量多(OR=2.408,95%CI:1.608-3.607)、入院时GCS评分低(OR=0.469,95%CI:0.322-0.683)、术后并发症数量多(OR=2.275,95%CI:1.525-3.393)、血肿清除率低(OR=0.401,95%CI:0.265-0.606)是青年重症BGCH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颞叶皮质入路、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青年重症BGCH患者转归无明显差异,后者具有手术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血肿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青年 侧裂岛叶入路 血肿清除术 疗效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薛铁栓 李丽 陈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3期553-555,562,共4页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血肿清除术。按照患者接受的不同入路手术...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血肿清除术。按照患者接受的不同入路手术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例,经颞叶皮质入路)和研究组(n=43例,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分析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后24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后48h血肿清除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经Barthel指数评估]。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研究组术后24h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8h血肿总清除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两组d额Barthel指数均较术后7d有不同程度升高,且研究组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经颞叶皮质入路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24hGCS评分,提升患者术后48h血肿清除率,促进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血肿清除术 侧裂-岛叶入路 经颞叶皮质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颞中回造瘘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赖荣福 李育华 梁鄂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颞中回造瘘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建瓯市立医院收治86例脑出血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颞中回造瘘入路)及观察组(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各43例。比较... 目的:探究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颞中回造瘘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建瓯市立医院收治86例脑出血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颞中回造瘘入路)及观察组(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各4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血肿清除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神经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NF)、S100B蛋白、D-二聚体]、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血肿清除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IL-6、TNF-α、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L-6、TNF-α、PCT、CRP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SE、NF、S100B蛋白、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SE、NF、S100B蛋白、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MDA、SOD、LPO、GSH-P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MDA、SOD、LPO、GSH-Px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MDA、LPO水平低于对照组,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可提升血肿清除率,减轻炎症反应、神经功能损伤,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 颞中回造瘘入路 血肿清除术 脑出血 应激反应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庆 乔晓俊 雷鹅跃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采取显微手术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显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45例,经颞叶...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采取显微手术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显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45例,经颞叶皮质入路)与观察组(45例,经侧裂-岛叶入路)。对比两组血肿清除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脑损伤指标[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周GCS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术后1周NSE、S100B、MMP-9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术后1个月GOS评分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手术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HICH患者可有效清除血肿,促进意识恢复,减轻脑组织损伤,利于改善预后,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 侧裂-岛叶入路 显微手术 血肿清除率 脑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崇丽 陆芳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究超声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在超声辅助神经内镜下经侧裂入路治疗,对照组予以经侧裂入路传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术中及术后情况、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为(92.25±2.17)%,明显高于对照组[(83.0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残余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2.75±18.96)mL、(95.08±17.58)min、(3.72±0.82)mL、(9.27±1.22)d,均分别低于对照组[(311.68±37.87)mL、(179.29±16.73)min、(8.57±1.69)mL、(14.85±1.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15、30 d的GCS分别为(9.62±1.09)、(11.57±1.23)、(13.71±1.57)分,分别高于对照组[(8.98±1.12)、(9.63±1.31)、(11.85±1.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为(9.85±0.8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87±0.92)分],术后ADL评分为(66.71±4.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1.23±4.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超声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可获得满意的血肿清除率,能改善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和后血肿残余量,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超声引导 神经内镜 侧裂入路 血肿清除术 手术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
6
作者 丁涛 谢民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1期70-73,共4页
目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经侧裂显微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5例。参照组实施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试验组实施经侧... 目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经侧裂显微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5例。参照组实施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试验组实施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92.41±8.57)min、术后苏醒时间(6.34±1.25)h及住院时间(12.86±1.74)d,均短于参照组(124.65±12.39)min、(8.72±1.87)h、(16.25±2.38)d(P<0.05)。试验组手术造成的出血量为(80.34±6.57)mL,低于参照组的(152.85±10.84)mL(P<0.05)。试验组手术总有效率(100%)优于参照组(84.00%)(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参照组(28.00%)(P<0.05)。结论经侧裂显微手术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的临床疗效相比于小骨窗开颅手术更显著,可降低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侧裂显微手术 小骨窗开颅手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苏醒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裂-岛叶入路与经皮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
7
作者 钟波 邹国荣 +2 位作者 张冬根 胡友珠 罗庆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264-26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侧裂-岛叶入路和经皮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6月手术治疗的8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36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观察组),50例经皮层入路手术(对照组)。术后... 目的对比分析经侧裂-岛叶入路和经皮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6月手术治疗的8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36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观察组),50例经皮层入路手术(对照组)。术后24 h内复查CT计算血肿残存率,术后3、12个月采用GOS评分评定预后;术后12个月进行言语功能测定。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血肿残余率(16.7%,6/36)明显低于对照组(44.0%,22/50;P<0.05);观察组术后3、12个月GOS评分[分别为(3.42±0.50)分、(4.24±0.44)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04±0.40)、(3.78±0.42)分;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言语功能恢复良好率(84.8%,28/33)明显优于对照组(60.4%,26/43;P<0.05)。结论与皮层入路手术相比,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清除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血肿残存率低,言语功能可得到良好保护,能最大限度保护病人神经功能并显著改善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节区 显微手术 侧裂-岛叶入路 经皮层入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裂区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7
8
作者 牟永告 张湘衡 +1 位作者 潘力雄 陈忠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29-1132,共4页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手术切除程度与病人预后直接相关,但在某些部位,不易做到彻底切除,且易导致神经功能损害。本研究探讨侧裂区胶质瘤手术彻底切除的可能性以及肿瘤切除程度对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2例侧裂区胶质瘤在显微镜下切...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手术切除程度与病人预后直接相关,但在某些部位,不易做到彻底切除,且易导致神经功能损害。本研究探讨侧裂区胶质瘤手术彻底切除的可能性以及肿瘤切除程度对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2例侧裂区胶质瘤在显微镜下切除,大脑中动脉主要的分支血管予以保留,术后若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根据可能的原因进行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7例病人肿瘤切除后“桥状”保留通过瘤中心的功能血管。6例病人肿瘤切除术后出现肌力下降,其中5例半年后恢复,复查KPS70分以上。结论:侧裂区胶质瘤在显微镜下可以积极切除,术后多数病人不发生神经功能障碍,即使发生,其功能障碍大都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裂 胶质瘤 显微手术 侧裂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与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9
作者 刘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8期5-9,共5页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与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进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28例,采用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与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进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28例,采用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和显微镜组(24例,采用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颅内再出血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内镜组手术时间(82.35±15.26)min、住院时间(11.58±2.09)d短于显微镜组的(162.47±20.43)min、(14.67±2.11)d,术中出血量(109.58±20.45)ml少于显微镜组的(161.67±38.78)ml,血肿清除率(88.24±8.68)%、术后7 d GCS评分(12.88±1.56)分高于显微镜组的(83.07±7.81)%、(11.16±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1周NIHSS评分(7.86±1.56)分低于显微镜组的(11.12±1.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继发性脑梗发生率及颅内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可以有效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术后GCS评分,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且安全性和预后与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 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 高血压 基底节区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
10
作者 李俊明 王乃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4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观察组采取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术后1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自动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周脑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的内皮素(ET)、血管升压素(AV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管活性因子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裂-岛叶入路 显微手术 基底节区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血管活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官志豪 赵丽丽 黄立刚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8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实施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实施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路径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28例。两组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经颞叶皮层位置入路,研究组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效果、转归情况、生存质量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格拉斯哥结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10 d,研究组格拉斯哥结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7%(1/28),低于对照组的21.43%(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2,P=0.043)。结论经侧裂入路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血肿清除率高、康复时间短,术后转归好,患者生活质量较高,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血肿清除术 生存质量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 侧裂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侧裂池、基底池治疗外侧裂区对冲性脑挫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永汉 贾林伟 张刚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讨外侧裂区脑挫伤术中开放侧裂池、基底池治疗脑挫裂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6例外侧裂区域对冲性脑挫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清除脑挫裂伤灶及血肿,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充分开放侧裂池、颈动脉池、... 目的探讨外侧裂区脑挫伤术中开放侧裂池、基底池治疗脑挫裂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6例外侧裂区域对冲性脑挫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清除脑挫裂伤灶及血肿,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充分开放侧裂池、颈动脉池、终板池、基底池。检测术后第3、7、14天血浆和脑脊液中内皮素-1(ET-1)水平,并观察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预后良好率。结果术后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ET-1水平在不同时点(血浆F时间=603.436,脑脊液F时间=684.276)、不同组间(血浆F组间=272.531,脑脊液F组间=317.6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各时点看,除术后3 d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术后7 d、14 d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出院GCS评分高于对照组,ICU监护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85%(41/52)vs51.85%(28/54),χ2=8.496,P<0.01]。结论颅脑外伤术中开放侧裂池、基底池可改善脑挫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内皮缩血管肽1 脑脊髓液 血管痉挛 颅内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开放侧裂 侧裂区对冲伤 内皮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窗经侧裂入路与传统大骨窗手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13
作者 李晓军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3期48-51,共4页
目的 研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与传统大骨窗手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福建省霞浦县医院确诊为HICH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 研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与传统大骨窗手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福建省霞浦县医院确诊为HICH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大骨窗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基础指标、神经功能、血清炎性指标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3项血清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88%(3/51)低于对照组的19.61%(1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P=0.037)。结论 与传统大骨窗手术比较,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术治疗HICH患者,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经侧裂入路 传统大骨窗手术 神经功能 血清炎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与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对比
14
作者 曹廷亮 吴恒浩 +1 位作者 张圣旭 张万宏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905-906,共2页
目的对比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与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和B组(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手术),比较两组的手... 目的对比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与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和B组(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神经功能、并发症。结果A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的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B组,血肿清除率高于B组(P<0.05)。结论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患者可明显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 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手术 基底节区 高血压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苗红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3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8月邹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8月邹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经颞叶皮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清神经损伤因子水平、炎性因子水平、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14±0.56)h、(5.04±0.67)h、(11.25±1.31)d,均短于对照组的(2.76±0.69)h、(6.59±0.73)h、(13.72±2.15)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源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白细胞介素-4、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治疗中获得效果较好,手术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均较短,有助于减轻对脑部神经功能损伤,同时术后炎性因子水平较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神经内镜 侧裂-岛叶入路 血肿清除术 神经损伤因子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及预后的影响对比
16
作者 徐坤 张晓东 +1 位作者 张云一 李喆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3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21年12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21年12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行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观察组行经侧裂入路手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情况、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预后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自动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7 d脑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更佳,可加快血肿清除,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且并发症少,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基底节区脑出血 侧裂入路 经颞叶皮层入路 血肿清除率
原文传递
高血压脑出血皮层造瘘与分离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对患者预后研究
17
作者 陈士祥 陈磊 赵文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25-028,共4页
探讨出现高血压脑出血症状且经确诊的患者,对其积极施行皮层造瘘、分离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不同的2种手术治疗方式,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施以对在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内出现高血压脑出血症状且经确诊的100例病例予... 探讨出现高血压脑出血症状且经确诊的患者,对其积极施行皮层造瘘、分离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不同的2种手术治疗方式,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施以对在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内出现高血压脑出血症状且经确诊的100例病例予以筛选,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划定组分,各自记入50例病例数,其中,划定的对照组施以并遵照规范行皮层造瘘血肿清除术治疗,划定的观察组则积极引入分离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 经各自治疗方案开展后,观察组突出的手术情况(涵括手术时间、血肿残余血量、住院时长、术后意识恢复时长)均更低参数(P<0.05)。经展开评估两组的神经功能、昏迷状态,发现观察组的NIHSS量表评分参阅值为更低,其GCS评分参阅值为更高(P<0.05)。所设计的各项手术治疗方案完成后。施行不同方案治疗后,观察组的并发症率统计值为4.00%(2例),对照组为16.00%(8例),衬托观察组为更低(χ2=4.000,P=0.046)。经评估2组的血肿清除率,呈现观察组参阅值更优(P<0.05)。观察组所呈现出的治疗优良率观察参数值更为理想(P<0.05)。结论 针对出现高血压脑出血症状且经确诊的患者,有效落实分离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医治方案,相较皮层造瘘血肿清除术更具价值,即:缩短手术、住院时长,减少血肿残余量,术后更快恢复,且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昏迷状态,削减并发症事件,提高血肿清除率,治疗优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皮层造瘘血肿清除术 分离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窗经侧裂入路与传统大骨窗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照观察
18
作者 杨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99-102,共4页
分析小骨窗经侧裂入路与传统大骨窗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我院接受医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当中随机抽取60例进行研究,因给予的治疗方式具有差异性需将上述患者分成两组开展对比工作,对照组单纯应用传统大骨窗... 分析小骨窗经侧裂入路与传统大骨窗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我院接受医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当中随机抽取60例进行研究,因给予的治疗方式具有差异性需将上述患者分成两组开展对比工作,对照组单纯应用传统大骨窗,观察组选择小骨窗经侧裂入路,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血清炎症指标、NIHSS评分、GCS和SSS评分、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低,手术创口大小比对照组小,P<0.05;IL-1β、IL-6和TNF-α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GCS和SS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脑梗死、感染、再出血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小骨窗经侧裂入路相比传统大骨窗治疗法更有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率,应用后可看出患者的手术时间得到缩短,并且术中创口面积更小,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更低,神经系统也在逐渐恢复,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经侧裂入路 传统大骨窗 高血压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术联合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术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刘家豪 王彦彬 林昌福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究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疗效及相关血清蛋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7月—2023年11月97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 目的探究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疗效及相关血清蛋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7月—2023年11月97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48例给予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干预组49例给予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神经功能指标、相关血清蛋白水平,手术并发症。结果干预组术后1个月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常规组;术后7 d颅内压水平较术前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S-100β水平较术前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4%(1/49)低于常规组6.25%(3/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通过降低血肿对周围神经的压迫,改善基底节HICH患者的相关血清蛋白水平,改善手术指标,调控神经功能,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术 去骨瓣减压术 高血压脑出血 血清蛋白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瓣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
作者 郑亚北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期73-77,共5页
目的 探析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应用小骨瓣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64例HICH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2)传统开颅去骨瓣手术治疗,观察组(n=32)小骨瓣经侧裂... 目的 探析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应用小骨瓣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64例HICH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2)传统开颅去骨瓣手术治疗,观察组(n=32)小骨瓣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更少,手术时间、术后昏迷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血肿清除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患者病死率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两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对HICH患者行小骨瓣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疗效确切,有助于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瓣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