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0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佛教僧侣遗产的继承
被引量:
2
1
作者
曹爱静
葛先园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50-155,共6页
佛教僧侣虽属于特殊群体,但其作为自然人,仍享有自然人应有的权利,承担自然人应尽的义务。本文以其遗产继承为例,简单地将其遗产归于寺庙或者家属均有其弊端。首先,按熙财产来源,可以对僧侣的财产进行分类。其次,寺院财团法人寺院共同...
佛教僧侣虽属于特殊群体,但其作为自然人,仍享有自然人应有的权利,承担自然人应尽的义务。本文以其遗产继承为例,简单地将其遗产归于寺庙或者家属均有其弊端。首先,按熙财产来源,可以对僧侣的财产进行分类。其次,寺院财团法人寺院共同共有财产应与僧侣个人财产区分开来。第三,僧侣的家庭关系也应具体分析。据此,僧侣应当拥有个人财产并且以个人财产去履行义务。通过以上三点分析,对于僧侣遗产的处理,应该按照如下方案继承:对于属于僧侣个人收入的财产,完全归僧侣个人所有和支配,僧侣去世后也应当按照僧侣遗愿,有遗嘱按照遗嘱继承,无遗嘱按照法定继承来处理,与寺院没有直接关系;对于归于僧侣个人名下但实质是属于僧侣的职务行为的应当属于寺院共同共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僧侣
僧侣
遗产
继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述佛教僧侣在中日古代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被引量:
4
2
作者
冯兴盛
《外国问题研究》
1987年第1期7-13,共7页
在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佛教僧侣的往来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两国僧侶不仅在佛教领域里互相学习和借鉴,而且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以及日常生活领域里都发挥了传播者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僧侣所以能够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发挥...
在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佛教僧侣的往来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两国僧侶不仅在佛教领域里互相学习和借鉴,而且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以及日常生活领域里都发挥了传播者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僧侣所以能够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发挥这种特殊作用,是和当时中日两国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僧侣
日常生活领域
日本曹洞宗
天台宗
中日文化
三论宗
鉴真和尚
古代文化
僧正
道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述党对湘、桂佛教僧侣抗日活动的推动作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丘均元
王世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Z1期38-41,共4页
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之危险,积极动员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形成了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关键词
抗日活动
民族解放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近代史
佛教僧侣
救国协会
日本侵略者
南岳
政治部第三厅
《新华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佉卢文书所见鄯善国佛教僧侣的生活
被引量:
4
4
作者
阿格华尔
杨富学(译)
许娜(译)
《甘肃民族研究》
2006年第4期100-104,共5页
跨越印度西北边界的广大地区以形成众多早期佛教经典而闻名于世。据碑铭记载,阿育王曾派遣宗教使团远足这些遥远的国度。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而且改变了阿富汗、中亚和中国诸地人们的观念。根据传说,佛教高僧早在公元前218年即到达...
跨越印度西北边界的广大地区以形成众多早期佛教经典而闻名于世。据碑铭记载,阿育王曾派遣宗教使团远足这些遥远的国度。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而且改变了阿富汗、中亚和中国诸地人们的观念。根据传说,佛教高僧早在公元前218年即到达了中国的国都。我们也从类似的历史记载中得知,公元前2世纪中国著名将领霍去病就从中亚请来一尊金身佛像。正是在公元前2世纪,若干佛教经典由印度斯基泰人首次带到了中原王朝。毫无疑问,公元65年由竺法兰和迦叶摩腾带领的佛教使团首次抵达中国。数世纪以来,来自中亚的佛教僧侣和师团坚持不懈地在中国及其邻国宣讲佛教教义,通过中国宫廷内的僧侣与俗家弟子,佛教很快传播到长江流域,汉文史料对此都有详尽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僧侣
鄯善国
生活
文书
历史记载
佛教
经典
公元前
中原王朝
原文传递
藏传佛教僧侣饮食器具考
被引量:
1
5
作者
索朗卓玛
《法音》
2018年第8期54-58,共5页
佛教,作为外来的宗教文化在西藏生根发芽生长已千余年,西藏的僧侣阶层为适应门身生存的环境和民俗习惯,衍生出了区别于其他同家和地区的,具有西藏特色的僧侣饮食器具。
关键词
佛教僧侣
饮食器具
藏传
民俗习惯
宗教文化
原文传递
中国佛教协会为云南南传佛教僧侣捐赠福慧袈裟、经典书籍
6
作者
金明
《法音》
2018年第11期76-76,共1页
2018年11月13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中国佛教协会南传上座部佛教工作委员会、云南省佛教协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佛教协会承办的中国佛教协会“福慧袈裟”布施暨“福慧书屋”捐赠仪式在云南西双版纳总佛寺举行,为西双版纳380位南传佛...
2018年11月13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中国佛教协会南传上座部佛教工作委员会、云南省佛教协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佛教协会承办的中国佛教协会“福慧袈裟”布施暨“福慧书屋”捐赠仪式在云南西双版纳总佛寺举行,为西双版纳380位南传佛教僧侣布施由中国佛教协会专门定制的福慧袈裟,并为云南佛学院西双版纳分院捐赠南传佛教经典和传统文化书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佛教
协会
捐赠仪式
佛教僧侣
经典书籍
云南省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袈裟
佛教
工作
原文传递
西双版纳见闻:佛教僧侣参与同艾滋病作战
7
作者
文赤桦
《人权》
2004年第1期31-32,共2页
西双版纳的年轻和尚都苏在小臂上刺上了一些吉祥图案的纹身。根据当地民间流行的信仰,这种图案的纹身能驱赶恶魔.能保护他不染上任何绝症。
关键词
西双版纳
佛教僧侣
艾滋病
防治工作
佛教
教义
原文传递
我国僧侣遗产继承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
3
8
作者
严靓
季龙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9-53,共5页
僧侣遗产继承存在法律上的空白,导致僧侣遗产继承时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文章通过对佛教僧侣财产来源进行分析,区分遗产类型,甄别继承主体,旨在充分研究法律与佛教伦理的基础上探讨僧侣遗产继承法律问题,进而整理、归纳解决僧侣遗...
僧侣遗产继承存在法律上的空白,导致僧侣遗产继承时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文章通过对佛教僧侣财产来源进行分析,区分遗产类型,甄别继承主体,旨在充分研究法律与佛教伦理的基础上探讨僧侣遗产继承法律问题,进而整理、归纳解决僧侣遗产继承纠纷的路径。消除宗教习惯与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理顺僧俗两界在僧侣遗产继承处理中的关系,同时,立法机关应当制定相关法律规范予以平衡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这才是解决纠纷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僧侣
遗产继承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越南佛教史略——从古至今
被引量:
3
9
作者
陈正和
宋成有
《印支研究》
1984年第3期19-23,共5页
陈正和,又名陈德江,越南人,佛教徒,现旅居日本。1979、1982年曾两次应邀访问我国。他这篇文章概述了越南佛教的历史,反映了作者的观点,特别是后半部分提供了近现代越南佛教的资料,较有参考价值。本译文曹蒙梁志明同志校阅,谨致谢忱。
关键词
越南
佛教
教团
佛教
会
宗教徒
净土宗
原始
佛教
日本
佛教
佛教僧侣
临济
莲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藏族民间故事中的反僧侣倾向
10
作者
星全成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57-63,共7页
藏族是一个崇信佛教的民族(也有少数人信仰本教)。早在吐蕃王朝时期,在与古代天竺及祖国内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相互交流过程中,佛家思想象一股潮水源源不断地涌向藏族社会。随着“政教合一”地方政权的建立和强化,佛教势力在历...
藏族是一个崇信佛教的民族(也有少数人信仰本教)。早在吐蕃王朝时期,在与古代天竺及祖国内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相互交流过程中,佛家思想象一股潮水源源不断地涌向藏族社会。随着“政教合一”地方政权的建立和强化,佛教势力在历代统治阶级政治庇护和经济支持下,相继挫伤本教等土著宗教势力,迅速渗入到藏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此,佛家思想成为整个藏民族的正统思想,长期而牢固地占据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支配和限制着人们的一言一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僧侣队伍逐渐壮大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经典
藏族社会
佛家思想
佛教僧侣
政治庇护
崇信
吐蕃王朝
藏民族
政教合一
弘扬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佛教要现代化
11
作者
王志远
《佛教文化》
1993年第3期3-3,共1页
不久前天台山国清寺可明法师荣任方丈,我去随礼,特意拜会了出席升座仪式的普陀山方丈妙善大师。交谈中,八十五岁高龄的妙善大师思维敏捷、思路开阔。他语重心长地说:“中国佛教不要复古,也不可能复古了。时代在发展,佛教要与时代相应。...
不久前天台山国清寺可明法师荣任方丈,我去随礼,特意拜会了出席升座仪式的普陀山方丈妙善大师。交谈中,八十五岁高龄的妙善大师思维敏捷、思路开阔。他语重心长地说:“中国佛教不要复古,也不可能复古了。时代在发展,佛教要与时代相应。”妙善大师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使我感慨的是。其实思想的开放与保守,竟真的并不在于一个人的年龄。赵朴老八十七岁,雪相法师八十三岁,他们的许多想法却都充满了朝气。他们的许多心愿往往悲天悯人,横空出世,要实现决非一日之功,然而他们竟像还有无限的时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佛教
妙善
赵朴
天台山
雪相
现代佛学
佛教僧侣
教外
见性
海潮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居士佛教神圣价值分析——以昆明佛教居士林为例
12
作者
李守雷
《知识经济》
2011年第3期167-167,共1页
居士佛教历来有之,到了近现代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佛法弘扬、学证佛理的一支新生力量。居士佛教的发展不仅对佛教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社会影响也逐渐为学界所重视。本文以昆明佛教居士林为个案,进行僧侣佛教与居士佛教宗教神圣性的对比分...
居士佛教历来有之,到了近现代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佛法弘扬、学证佛理的一支新生力量。居士佛教的发展不仅对佛教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社会影响也逐渐为学界所重视。本文以昆明佛教居士林为个案,进行僧侣佛教与居士佛教宗教神圣性的对比分析,探讨宗教神圣的历时变化和圣俗对比,论证了居士佛教的神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士
佛教
僧侣
佛教
宗教神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回归历史:罗末丽初金石碑刻的构成及其呈现的历史真实
被引量:
7
13
作者
拜根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51,共7页
新罗末高丽初出现的金石碑刻,不仅是韩国金石碑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韩国历史编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史料来源。在文献史料极不充分的情况下,了解这一时期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状况,金石碑刻类史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稿力图在学界现有...
新罗末高丽初出现的金石碑刻,不仅是韩国金石碑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韩国历史编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史料来源。在文献史料极不充分的情况下,了解这一时期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状况,金石碑刻类史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稿力图在学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罗末丽初时间段的界定及依据、金石碑刻包含的内容、社会各界对佛教重视氛围以及僧侣,塔碑的撰作、书丹、刻制流程及结构特点等问题试作探讨,力求对这一时期金石碑刻的总体状况以及所呈现的历史事实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罗
高丽
金石碑刻
佛教僧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藏僧在内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及其意义
被引量:
4
14
作者
朱丽霞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1-109,共9页
明代藏族僧人频繁进出内地。他们的活动足迹远远超出南北两京和五台山的范围;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入觐朝贡和传法祈福之外,其活动路线、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明代藏区僧人经常从川西入内地,沿长江顺流东下,到达南京之后,复又经大运河北上,前...
明代藏族僧人频繁进出内地。他们的活动足迹远远超出南北两京和五台山的范围;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入觐朝贡和传法祈福之外,其活动路线、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明代藏区僧人经常从川西入内地,沿长江顺流东下,到达南京之后,复又经大运河北上,前往北京,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除了进贡之外,他们在经行之地贩运茶货,与内地人民的经济文化接触非常密切。此类接触彰显出以藏僧为媒介的明代藏汉民间交往具有大范围、高频率、多样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
佛教僧侣
社会经济活动
民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镇澄与《物不迁论》
被引量:
3
15
作者
张春波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6期11-14,共4页
僧肇(384—414)是佛教著名高僧,被后世佛徒尊为“圣师”。他的著作自南北朝至现在,一直被佛教僧侣所颂扬。只有五台山两位高僧对他的《物不迁论》进行了批驳。这两位高僧是清凉国师澄观(738—839)
关键词
物不迁论
镇澄
清凉国师
僧肇
佛教僧侣
量论
澄观
释迎牟尼
般若无知论
不真空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本主:元明以后梵僧造像的民间生成
被引量:
1
16
作者
朴城君
《美术大观》
2014年第3期49-49,共1页
隋唐时期中原、西北等地流传“神僧”、“神尼”智仙、僧伽、万回等佛教僧侣的神术异能的传说和载记;同样,宋朝时期江淮、西蜀等地亦流传泗州僧伽大圣、宝志和尚等信仰与造像。这些传说,几经缁侣流俗的附会作用,在俗众渴盼神迹的心...
隋唐时期中原、西北等地流传“神僧”、“神尼”智仙、僧伽、万回等佛教僧侣的神术异能的传说和载记;同样,宋朝时期江淮、西蜀等地亦流传泗州僧伽大圣、宝志和尚等信仰与造像。这些传说,几经缁侣流俗的附会作用,在俗众渴盼神迹的心理企求下,完成了僧、佛(菩萨)的同体互变,成为民间信仰的主要内容。延续着同一心理模式,南诏大理亦同样流传有关“梵僧”建国、“梵僧”服罗刹等神异传说。到元明时期,在中央集权的强力干预下,原有的宗教版图和神祗信仰秩序被打破,而梵憎信仰渐渐被挤迫到了民间,一跃成为云南特有的本主信仰,梵僧改头换面,成为慈善祥和、为民众喜闻乐见的长者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元明时期
造像
本主
心理模式
隋唐时期
佛教僧侣
宋朝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佛教版画对日本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程国亮
周宇峰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0,共3页
版画起源于中国,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实物证明,佛教僧侣、信徒是最早使用印刷术者。(罗树宝:《中国古代图书印刷史》,岳麓书社,2008年,第24页)玄奘在长安慈恩寺开设译场译经(648—659),并在此“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驼无余”,...
版画起源于中国,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实物证明,佛教僧侣、信徒是最早使用印刷术者。(罗树宝:《中国古代图书印刷史》,岳麓书社,2008年,第24页)玄奘在长安慈恩寺开设译场译经(648—659),并在此“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驼无余”,这是我国刊印佛教版画的最早文献记录,说明在初唐就有了版画的制作。成都、西安等地曾考古发现了唐代刻印、图文并茂的《大随求陀罗尼经咒》,敦煌藏经洞也出土了千佛图、单张佛教版画及佛经插图等一批珍贵的唐代佛教版画,其中最著名的是《金刚经》靡画,从该经卷末刊刻的题记可知该作品刊刻于唐咸通九年(868),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有确切纪年最早的版画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经》
佛教僧侣
佛经插图
敦煌藏经洞
岳麓书社
译经
慈恩寺
印刷术
原文传递
鸠摩罗什:术道间的彷徨
18
作者
安琪
《丝绸之路》
2017年第21期25-30,共6页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佛教僧侣,鸠摩罗什(334-413,一说350-409)留下的文化和宗教遗产,即便在整个古代史上都罕有其匹.活跃于那个时代的许多宗教人物,其生平细节往往湮没不彰,但有关鸠摩罗什的信息,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逐渐累...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佛教僧侣,鸠摩罗什(334-413,一说350-409)留下的文化和宗教遗产,即便在整个古代史上都罕有其匹.活跃于那个时代的许多宗教人物,其生平细节往往湮没不彰,但有关鸠摩罗什的信息,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逐渐累积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鸠摩罗什
彷徨
中国古代历史
佛教僧侣
古代史
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论外来宗教的本土化——以泉州宗教为契入点
被引量:
2
19
作者
张仲鑫
《海交史研究》
2002年第1期98-103,共6页
众所周知,中国宗教之中,不仅有土生土长的道教、儒教,还有许多'中化'了的外来宗教.无论何种外来宗教,唯有适应华夏传统文化的气候与水土,方能在中国大地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这种适应就是本土化.然而,不同的外来宗教,由于他们...
众所周知,中国宗教之中,不仅有土生土长的道教、儒教,还有许多'中化'了的外来宗教.无论何种外来宗教,唯有适应华夏传统文化的气候与水土,方能在中国大地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这种适应就是本土化.然而,不同的外来宗教,由于他们内在特质的迥异,以及传入历史环境的不同,其本土化进程必然呈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宗教
本土化进程
基督教文化
契入点
基督教信仰
文化特质
本土宗教
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僧侣
三武灭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泰国的节日、礼仪与印度教
被引量:
2
20
作者
方杨柳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85年第1期25-28,共4页
泰国一年中有着丰富多采的各种节日,可称得上是个节日之邦了。农业上的丰收、季节的变换促使泰国人民来庆祝这些节日。传统的泰国新年是在春天,庆祝水节便标志着新年的到来。水节过后就是秋千节、耕耘节、雨节,秋日节和烛光节。
关键词
毗湿奴
佛教僧侣
八万四千
刹帝利
吉罗娑山
仪文
剃发
一只手
佛舍利
最后一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佛教僧侣遗产的继承
被引量:
2
1
作者
曹爱静
葛先园
机构
安徽财经大学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50-155,共6页
文摘
佛教僧侣虽属于特殊群体,但其作为自然人,仍享有自然人应有的权利,承担自然人应尽的义务。本文以其遗产继承为例,简单地将其遗产归于寺庙或者家属均有其弊端。首先,按熙财产来源,可以对僧侣的财产进行分类。其次,寺院财团法人寺院共同共有财产应与僧侣个人财产区分开来。第三,僧侣的家庭关系也应具体分析。据此,僧侣应当拥有个人财产并且以个人财产去履行义务。通过以上三点分析,对于僧侣遗产的处理,应该按照如下方案继承:对于属于僧侣个人收入的财产,完全归僧侣个人所有和支配,僧侣去世后也应当按照僧侣遗愿,有遗嘱按照遗嘱继承,无遗嘱按照法定继承来处理,与寺院没有直接关系;对于归于僧侣个人名下但实质是属于僧侣的职务行为的应当属于寺院共同共有。
关键词
佛教僧侣
僧侣
遗产
继承
Keywords
Buddhist Monks
Heritage
Inherit
分类号
K23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述佛教僧侣在中日古代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被引量:
4
2
作者
冯兴盛
机构
白城师院
出处
《外国问题研究》
1987年第1期7-13,共7页
文摘
在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佛教僧侣的往来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两国僧侶不仅在佛教领域里互相学习和借鉴,而且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以及日常生活领域里都发挥了传播者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僧侣所以能够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发挥这种特殊作用,是和当时中日两国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
关键词
佛教僧侣
日常生活领域
日本曹洞宗
天台宗
中日文化
三论宗
鉴真和尚
古代文化
僧正
道慈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述党对湘、桂佛教僧侣抗日活动的推动作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丘均元
王世名
出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Z1期38-41,共4页
文摘
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之危险,积极动员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形成了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关键词
抗日活动
民族解放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近代史
佛教僧侣
救国协会
日本侵略者
南岳
政治部第三厅
《新华日报》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佉卢文书所见鄯善国佛教僧侣的生活
被引量:
4
4
作者
阿格华尔
杨富学(译)
许娜(译)
机构
不详
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
出处
《甘肃民族研究》
2006年第4期100-104,共5页
文摘
跨越印度西北边界的广大地区以形成众多早期佛教经典而闻名于世。据碑铭记载,阿育王曾派遣宗教使团远足这些遥远的国度。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而且改变了阿富汗、中亚和中国诸地人们的观念。根据传说,佛教高僧早在公元前218年即到达了中国的国都。我们也从类似的历史记载中得知,公元前2世纪中国著名将领霍去病就从中亚请来一尊金身佛像。正是在公元前2世纪,若干佛教经典由印度斯基泰人首次带到了中原王朝。毫无疑问,公元65年由竺法兰和迦叶摩腾带领的佛教使团首次抵达中国。数世纪以来,来自中亚的佛教僧侣和师团坚持不懈地在中国及其邻国宣讲佛教教义,通过中国宫廷内的僧侣与俗家弟子,佛教很快传播到长江流域,汉文史料对此都有详尽的记载。
关键词
佛教僧侣
鄯善国
生活
文书
历史记载
佛教
经典
公元前
中原王朝
分类号
B949.2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藏传佛教僧侣饮食器具考
被引量:
1
5
作者
索朗卓玛
机构
西藏博物馆
出处
《法音》
2018年第8期54-58,共5页
文摘
佛教,作为外来的宗教文化在西藏生根发芽生长已千余年,西藏的僧侣阶层为适应门身生存的环境和民俗习惯,衍生出了区别于其他同家和地区的,具有西藏特色的僧侣饮食器具。
关键词
佛教僧侣
饮食器具
藏传
民俗习惯
宗教文化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B946.6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佛教协会为云南南传佛教僧侣捐赠福慧袈裟、经典书籍
6
作者
金明
机构
不详
出处
《法音》
2018年第11期76-76,共1页
文摘
2018年11月13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中国佛教协会南传上座部佛教工作委员会、云南省佛教协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佛教协会承办的中国佛教协会“福慧袈裟”布施暨“福慧书屋”捐赠仪式在云南西双版纳总佛寺举行,为西双版纳380位南传佛教僧侣布施由中国佛教协会专门定制的福慧袈裟,并为云南佛学院西双版纳分院捐赠南传佛教经典和传统文化书籍。
关键词
中国
佛教
协会
捐赠仪式
佛教僧侣
经典书籍
云南省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袈裟
佛教
工作
分类号
B947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西双版纳见闻:佛教僧侣参与同艾滋病作战
7
作者
文赤桦
机构
中国特稿社
出处
《人权》
2004年第1期31-32,共2页
文摘
西双版纳的年轻和尚都苏在小臂上刺上了一些吉祥图案的纹身。根据当地民间流行的信仰,这种图案的纹身能驱赶恶魔.能保护他不染上任何绝症。
关键词
西双版纳
佛教僧侣
艾滋病
防治工作
佛教
教义
分类号
D6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我国僧侣遗产继承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
3
8
作者
严靓
季龙明
机构
海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9-53,共5页
文摘
僧侣遗产继承存在法律上的空白,导致僧侣遗产继承时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文章通过对佛教僧侣财产来源进行分析,区分遗产类型,甄别继承主体,旨在充分研究法律与佛教伦理的基础上探讨僧侣遗产继承法律问题,进而整理、归纳解决僧侣遗产继承纠纷的路径。消除宗教习惯与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理顺僧俗两界在僧侣遗产继承处理中的关系,同时,立法机关应当制定相关法律规范予以平衡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这才是解决纠纷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
佛教僧侣
遗产继承
类型
Keywords
Buddhist Monks
inheritance
type
分类号
D923.5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越南佛教史略——从古至今
被引量:
3
9
作者
陈正和
宋成有
出处
《印支研究》
1984年第3期19-23,共5页
文摘
陈正和,又名陈德江,越南人,佛教徒,现旅居日本。1979、1982年曾两次应邀访问我国。他这篇文章概述了越南佛教的历史,反映了作者的观点,特别是后半部分提供了近现代越南佛教的资料,较有参考价值。本译文曹蒙梁志明同志校阅,谨致谢忱。
关键词
越南
佛教
教团
佛教
会
宗教徒
净土宗
原始
佛教
日本
佛教
佛教僧侣
临济
莲宗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藏族民间故事中的反僧侣倾向
10
作者
星全成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57-63,共7页
文摘
藏族是一个崇信佛教的民族(也有少数人信仰本教)。早在吐蕃王朝时期,在与古代天竺及祖国内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相互交流过程中,佛家思想象一股潮水源源不断地涌向藏族社会。随着“政教合一”地方政权的建立和强化,佛教势力在历代统治阶级政治庇护和经济支持下,相继挫伤本教等土著宗教势力,迅速渗入到藏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此,佛家思想成为整个藏民族的正统思想,长期而牢固地占据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支配和限制着人们的一言一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僧侣队伍逐渐壮大起来。
关键词
佛教
经典
藏族社会
佛家思想
佛教僧侣
政治庇护
崇信
吐蕃王朝
藏民族
政教合一
弘扬佛法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佛教要现代化
11
作者
王志远
出处
《佛教文化》
1993年第3期3-3,共1页
文摘
不久前天台山国清寺可明法师荣任方丈,我去随礼,特意拜会了出席升座仪式的普陀山方丈妙善大师。交谈中,八十五岁高龄的妙善大师思维敏捷、思路开阔。他语重心长地说:“中国佛教不要复古,也不可能复古了。时代在发展,佛教要与时代相应。”妙善大师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使我感慨的是。其实思想的开放与保守,竟真的并不在于一个人的年龄。赵朴老八十七岁,雪相法师八十三岁,他们的许多想法却都充满了朝气。他们的许多心愿往往悲天悯人,横空出世,要实现决非一日之功,然而他们竟像还有无限的时光。
关键词
中国
佛教
妙善
赵朴
天台山
雪相
现代佛学
佛教僧侣
教外
见性
海潮音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居士佛教神圣价值分析——以昆明佛教居士林为例
12
作者
李守雷
机构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知识经济》
2011年第3期167-167,共1页
文摘
居士佛教历来有之,到了近现代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佛法弘扬、学证佛理的一支新生力量。居士佛教的发展不仅对佛教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社会影响也逐渐为学界所重视。本文以昆明佛教居士林为个案,进行僧侣佛教与居士佛教宗教神圣性的对比分析,探讨宗教神圣的历时变化和圣俗对比,论证了居士佛教的神圣价值。
关键词
居士
佛教
僧侣
佛教
宗教神圣性
分类号
B947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回归历史:罗末丽初金石碑刻的构成及其呈现的历史真实
被引量:
7
13
作者
拜根兴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51,共7页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8-0800)
文摘
新罗末高丽初出现的金石碑刻,不仅是韩国金石碑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韩国历史编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史料来源。在文献史料极不充分的情况下,了解这一时期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状况,金石碑刻类史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稿力图在学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罗末丽初时间段的界定及依据、金石碑刻包含的内容、社会各界对佛教重视氛围以及僧侣,塔碑的撰作、书丹、刻制流程及结构特点等问题试作探讨,力求对这一时期金石碑刻的总体状况以及所呈现的历史事实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关键词
新罗
高丽
金石碑刻
佛教僧侣
Keywords
kingdom of Silla
kingdom of Koryo
inscriptions
Buddhist monks
分类号
K312.3 [历史地理—世界史]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藏僧在内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及其意义
被引量:
4
14
作者
朱丽霞
机构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1-109,共9页
基金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归附人研究”(17BZS053)
文摘
明代藏族僧人频繁进出内地。他们的活动足迹远远超出南北两京和五台山的范围;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入觐朝贡和传法祈福之外,其活动路线、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明代藏区僧人经常从川西入内地,沿长江顺流东下,到达南京之后,复又经大运河北上,前往北京,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除了进贡之外,他们在经行之地贩运茶货,与内地人民的经济文化接触非常密切。此类接触彰显出以藏僧为媒介的明代藏汉民间交往具有大范围、高频率、多样化的特征。
关键词
藏传
佛教僧侣
社会经济活动
民族关系
Keywords
Tibetan Monks
activities in society and economy
ethnic relations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镇澄与《物不迁论》
被引量:
3
15
作者
张春波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6期11-14,共4页
文摘
僧肇(384—414)是佛教著名高僧,被后世佛徒尊为“圣师”。他的著作自南北朝至现在,一直被佛教僧侣所颂扬。只有五台山两位高僧对他的《物不迁论》进行了批驳。这两位高僧是清凉国师澄观(738—839)
关键词
物不迁论
镇澄
清凉国师
僧肇
佛教僧侣
量论
澄观
释迎牟尼
般若无知论
不真空论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本主:元明以后梵僧造像的民间生成
被引量:
1
16
作者
朴城君
机构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出处
《美术大观》
2014年第3期49-49,共1页
文摘
隋唐时期中原、西北等地流传“神僧”、“神尼”智仙、僧伽、万回等佛教僧侣的神术异能的传说和载记;同样,宋朝时期江淮、西蜀等地亦流传泗州僧伽大圣、宝志和尚等信仰与造像。这些传说,几经缁侣流俗的附会作用,在俗众渴盼神迹的心理企求下,完成了僧、佛(菩萨)的同体互变,成为民间信仰的主要内容。延续着同一心理模式,南诏大理亦同样流传有关“梵僧”建国、“梵僧”服罗刹等神异传说。到元明时期,在中央集权的强力干预下,原有的宗教版图和神祗信仰秩序被打破,而梵憎信仰渐渐被挤迫到了民间,一跃成为云南特有的本主信仰,梵僧改头换面,成为慈善祥和、为民众喜闻乐见的长者形象。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元明时期
造像
本主
心理模式
隋唐时期
佛教僧侣
宋朝时期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J305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佛教版画对日本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程国亮
周宇峰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0,共3页
基金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佛教版画谱系考索与图像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9BA03043。
文摘
版画起源于中国,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实物证明,佛教僧侣、信徒是最早使用印刷术者。(罗树宝:《中国古代图书印刷史》,岳麓书社,2008年,第24页)玄奘在长安慈恩寺开设译场译经(648—659),并在此“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驼无余”,这是我国刊印佛教版画的最早文献记录,说明在初唐就有了版画的制作。成都、西安等地曾考古发现了唐代刻印、图文并茂的《大随求陀罗尼经咒》,敦煌藏经洞也出土了千佛图、单张佛教版画及佛经插图等一批珍贵的唐代佛教版画,其中最著名的是《金刚经》靡画,从该经卷末刊刻的题记可知该作品刊刻于唐咸通九年(868),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有确切纪年最早的版画作品。
关键词
《金刚经》
佛教僧侣
佛经插图
敦煌藏经洞
岳麓书社
译经
慈恩寺
印刷术
分类号
J217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鸠摩罗什:术道间的彷徨
18
作者
安琪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丝绸之路》
2017年第21期25-30,共6页
文摘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佛教僧侣,鸠摩罗什(334-413,一说350-409)留下的文化和宗教遗产,即便在整个古代史上都罕有其匹.活跃于那个时代的许多宗教人物,其生平细节往往湮没不彰,但有关鸠摩罗什的信息,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逐渐累积叠加.
关键词
鸠摩罗什
彷徨
中国古代历史
佛教僧侣
古代史
宗教
分类号
B942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论外来宗教的本土化——以泉州宗教为契入点
被引量:
2
19
作者
张仲鑫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海交史研究》
2002年第1期98-103,共6页
文摘
众所周知,中国宗教之中,不仅有土生土长的道教、儒教,还有许多'中化'了的外来宗教.无论何种外来宗教,唯有适应华夏传统文化的气候与水土,方能在中国大地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这种适应就是本土化.然而,不同的外来宗教,由于他们内在特质的迥异,以及传入历史环境的不同,其本土化进程必然呈现差异.
关键词
外来宗教
本土化进程
基督教文化
契入点
基督教信仰
文化特质
本土宗教
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僧侣
三武灭佛
分类号
B91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泰国的节日、礼仪与印度教
被引量:
2
20
作者
方杨柳
出处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85年第1期25-28,共4页
文摘
泰国一年中有着丰富多采的各种节日,可称得上是个节日之邦了。农业上的丰收、季节的变换促使泰国人民来庆祝这些节日。传统的泰国新年是在春天,庆祝水节便标志着新年的到来。水节过后就是秋千节、耕耘节、雨节,秋日节和烛光节。
关键词
毗湿奴
佛教僧侣
八万四千
刹帝利
吉罗娑山
仪文
剃发
一只手
佛舍利
最后一天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佛教僧侣遗产的继承
曹爱静
葛先园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述佛教僧侣在中日古代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冯兴盛
《外国问题研究》
198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浅述党对湘、桂佛教僧侣抗日活动的推动作用
丘均元
王世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8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佉卢文书所见鄯善国佛教僧侣的生活
阿格华尔
杨富学(译)
许娜(译)
《甘肃民族研究》
2006
4
原文传递
5
藏传佛教僧侣饮食器具考
索朗卓玛
《法音》
2018
1
原文传递
6
中国佛教协会为云南南传佛教僧侣捐赠福慧袈裟、经典书籍
金明
《法音》
2018
0
原文传递
7
西双版纳见闻:佛教僧侣参与同艾滋病作战
文赤桦
《人权》
2004
0
原文传递
8
我国僧侣遗产继承法律问题研究
严靓
季龙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越南佛教史略——从古至今
陈正和
宋成有
《印支研究》
198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试论藏族民间故事中的反僧侣倾向
星全成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中国佛教要现代化
王志远
《佛教文化》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居士佛教神圣价值分析——以昆明佛教居士林为例
李守雷
《知识经济》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回归历史:罗末丽初金石碑刻的构成及其呈现的历史真实
拜根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明代藏僧在内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及其意义
朱丽霞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镇澄与《物不迁论》
张春波
《五台山研究》
198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本主:元明以后梵僧造像的民间生成
朴城君
《美术大观》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中国佛教版画对日本的影响研究
程国亮
周宇峰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18
鸠摩罗什:术道间的彷徨
安琪
《丝绸之路》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浅论外来宗教的本土化——以泉州宗教为契入点
张仲鑫
《海交史研究》
200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泰国的节日、礼仪与印度教
方杨柳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8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