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1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余栋臣第二次起义与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重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0-137,共8页
义和团的起源与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应该是两个问题,尽管有联系。"义和团,起山东",而义和团运动起川东,是余栋臣第二次起义,而非赵三多起义或朱红灯起义拉开义和团运动序幕。因为义和团运动与教案并无实质区别,组织与仪式只是义...
义和团的起源与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应该是两个问题,尽管有联系。"义和团,起山东",而义和团运动起川东,是余栋臣第二次起义,而非赵三多起义或朱红灯起义拉开义和团运动序幕。因为义和团运动与教案并无实质区别,组织与仪式只是义和团运动的一些外在特征,余栋臣第二次起义与义和团运动在一些主要方面相同或相近,余栋臣第二次起义直接推动半个河山的义和团运动,并与义和团运动爆发有内在联系。突破"山东说"、"北方说",可能会看到一个更为完整的义和团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栋臣
第二次起义
义和团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余栋臣起义和“顺清灭洋”口号
2
作者
涂鸣皋
《社会科学研究》
1982年第5期77-81,共5页
大足余栋臣起义提出的“顺清灭洋”的政治口号,在当时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是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发端。如何评价这一口号,在史学界曾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志认为,这个口号“集中地反映了”起义队伍中封建士大夫的要求,并...
大足余栋臣起义提出的“顺清灭洋”的政治口号,在当时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是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发端。如何评价这一口号,在史学界曾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志认为,这个口号“集中地反映了”起义队伍中封建士大夫的要求,并不代表整个起义队伍的政治目标。笔者认为,任何一个政治口号的提出,总是同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阶级关系分不开。同样,“顺清灭洋”这一口号,首先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具有一定的策略意义,在当时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简单地归之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反映”,就可能忽略了口号的时代特征及与整个起义队伍的政治联系。本文拟就“顺清灭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义军
消极作用
余栋臣
大足
帝国主义
封建统治者
教会势力
积极作用
义和团
口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知识分子在余栋臣起义中的作用
3
作者
李有明
陈红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73-77,63,共6页
作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二次革命高潮的义和团运动,是以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阴谋的历史功绩载入史册的。而被视为义和团运动的先导、我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武装反帝运动的四川余栋臣起义,其历史功绩还未得到人们足够的评价与肯定。我们认...
作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二次革命高潮的义和团运动,是以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阴谋的历史功绩载入史册的。而被视为义和团运动的先导、我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武装反帝运动的四川余栋臣起义,其历史功绩还未得到人们足够的评价与肯定。我们认为,对余栋臣起义确有深入研究的必要。这里仅就知识分子在这次起义中的作用,作初步探讨,姑为引玉之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栋臣
起义
义军
檄文
知识分子
反帝运动
大足县
纲领
洋人
“扶清灭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洋教运动和余栋臣起义学术讨论会综述
4
作者
吴金钟
《社会科学研究》
1982年第5期88-92,共5页
由《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和永川地委宣传部、大足县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反洋教运动和余栋臣起义学术讨论会”,于六月十日——十五日在余栋臣起义的策源地——四川大足县举行。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召开的这样的专题学术讨论会。反洋教运...
由《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和永川地委宣传部、大足县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反洋教运动和余栋臣起义学术讨论会”,于六月十日——十五日在余栋臣起义的策源地——四川大足县举行。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召开的这样的专题学术讨论会。反洋教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篇章。它从1861年的贵阳教案(一说始于1848年的青浦教案)开始,到1902年的景廷宾起义,斗争此起彼伏,几乎连年不断,经历了长达四十余年的发展过程(或说五十余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群众运动和历史事件。参加运动的群众十分广泛,有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也有兵丁胥吏、举人秀才、中小地主、权门豪绅直至封疆大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义
青浦教案
余栋臣
反洋教斗争
传教士
学术讨论会
中国近代史
大足县
民族矛盾
保路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余栋臣起义军和哥老会
5
作者
胡汉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62-65,共4页
十九世纪末叶,四川大足爆发的余栋臣起义,其势力北达安岳、铜梁,南至永川、荣昌,声威震动全川,对于稍后发生的四川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辛亥四川保路风潮,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清政府对这次起义十分重视,曾多次谕令四川总督恭寿、护院文光...
十九世纪末叶,四川大足爆发的余栋臣起义,其势力北达安岳、铜梁,南至永川、荣昌,声威震动全川,对于稍后发生的四川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辛亥四川保路风潮,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清政府对这次起义十分重视,曾多次谕令四川总督恭寿、护院文光,“严密拿犯,务获重惩,以靖地方”。这次起义影响这么大,是同,哥老会有着紧密联系的。可以这样说,哥老会是余栋臣发动武装反洋教斗争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起义军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拟就余栋臣起义军与哥老会的关系,作一粗浅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栋臣
哥老会
起义军
清政府
反洋教斗争
四川
义和团
十九世纪
扶清灭洋
帝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余栋臣起义与哥老会的关系
6
作者
蔡少卿
屠雪华
《社会科学研究》
1984年第3期88-94,73,共8页
近年来,史学界对余栋臣起义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有的问题讨论得比较深入,如“顺清灭洋”口号等问题;但有的问题讨论尚未充分展开,如余栋臣起义与哥老会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是长期有争议的。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
近年来,史学界对余栋臣起义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有的问题讨论得比较深入,如“顺清灭洋”口号等问题;但有的问题讨论尚未充分展开,如余栋臣起义与哥老会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是长期有争议的。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以向大家请教。一、余栋臣起义时的身份问题讨论余栋臣起义与哥老会的关系,首先必须搞清:余栋臣在发动武装起义时,他的身份是什么?他究竟是不是哥老会的一个头目?在关于这个问题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装起义
余栋臣
反教
大足县
哥老会
天主教堂
传教士
学术界
教民
文献记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余栋臣
7
作者
赵清
郑诚
《社会科学研究》
1982年第5期82-88,共7页
余栋臣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前期参加过大足人民的三次反洋教斗争,领导过两次反洋教武装起义;中期投降清朝政府后,被“永远牢固监禁”于成都狱中;后期随着清王朝被推翻而获释回家,却打起“复清”旗帜进行复辟活动,因而为川军逮捕,...
余栋臣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前期参加过大足人民的三次反洋教斗争,领导过两次反洋教武装起义;中期投降清朝政府后,被“永远牢固监禁”于成都狱中;后期随着清王朝被推翻而获释回家,却打起“复清”旗帜进行复辟活动,因而为川军逮捕,枪杀于永川县城。对于如何评价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的问题展开讨论,显然是有意义的。本文拟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大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栋臣
清朝政府
武装起义
反洋教斗争
传教士
历史人物
清王朝
清政府
外国侵略者
半殖民地半封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省将举行反洋教运动和余栋臣起义学术讨论会
8
作者
史岩
《天府新论》
1982年第2期45-,共1页
《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和永川地委宣传部、大足县委宣传部,将于1982年6月上旬,在余栋臣起义的策源地——四川大足县联合举办'反洋教运动和余栋臣起义学术讨论会'。
关键词
余栋臣
起义
学术讨论会
洋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余栋臣起义的性质
9
作者
曾绍敏
《社会科学研究》
1983年第3期105-111,共7页
十九世纪末在四川大足县爆发的余栋臣起义,是我国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反洋教运动的深入和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继太平天国革命之后,在义和团运动爆发以前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关于余栋臣起义的性质,历来众说不一。笔者认...
十九世纪末在四川大足县爆发的余栋臣起义,是我国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反洋教运动的深入和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继太平天国革命之后,在义和团运动爆发以前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关于余栋臣起义的性质,历来众说不一。笔者认为,起义不仅是反帝爱国的,而且含有反封建的因素和内容。本文着重对余栋臣起义所含的反封建因素和内容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栋臣
帝国主义列强
两次起义
帝国主义侵略
清政府
起义军
反洋教斗争
太平天国革命
反封建斗争
六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洋教运动和余栋臣起义学术讨论会主要观点综述
10
作者
王青
《天府新论》
1982年第4期18-20,共3页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1982年6月10日至15日在余栋臣起义的家乡大足县召开了'反洋教运动和余栋臣起义'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省内外史学工作者50余人。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余栋臣起义的地址、焚毁教堂的地点和余栋臣故居。现将讨...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1982年6月10日至15日在余栋臣起义的家乡大足县召开了'反洋教运动和余栋臣起义'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省内外史学工作者50余人。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余栋臣起义的地址、焚毁教堂的地点和余栋臣故居。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栋臣
起义
洋教
学术讨论会
史学工作者
反洋教斗争
日至
“扫清灭洋”
天津教案
扶清灭洋
外国侵略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余栋臣起义在反洋教斗争史上的作用
11
作者
彭易芬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91-98,共8页
1890年和1898年的四川大足余栋臣起义,是近代中国反洋教斗争史上有组织、有纲领、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反洋教武装起义。它前后持继十年,两度掀起高潮,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政府,推动了反洋教运动广泛、深入地向前发展,成为斗争...
1890年和1898年的四川大足余栋臣起义,是近代中国反洋教斗争史上有组织、有纲领、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反洋教武装起义。它前后持继十年,两度掀起高潮,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政府,推动了反洋教运动广泛、深入地向前发展,成为斗争进程链条中重要的一环。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指出它在整个反洋教斗争史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洋教斗争
余栋臣
起义
近代中国
武装起义
反帝爱国运动
衡阳教案
清季外交史料
封建地主阶级
四川总督
南昌教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台湾吕实强先生对四川近代史研究评述
12
作者
王炎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4期71-77,共7页
吕实强先生,山东福山县人(今属烟台市),1927年6月16日生,现年59岁,是台湾当代史学名流。1953年,吕先生毕业于台湾省立师范大学史地系,1955年2月进入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从事研究,以迄于今,凡三十余年。其间,1962年至1964年,曾赴...
吕实强先生,山东福山县人(今属烟台市),1927年6月16日生,现年59岁,是台湾当代史学名流。1953年,吕先生毕业于台湾省立师范大学史地系,1955年2月进入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从事研究,以迄于今,凡三十余年。其间,1962年至1964年,曾赴美国哈佛大学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两年。1969年起,吕先生先后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与历史研究所兼任教授,讲授《中国近代史》与《中国社会史》等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近代四川
重庆教案
近代史研究
反教
台湾省
中央研究院
历史研究
余栋臣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师院学报》(社科版)一九八三年总目录
被引量:
2
1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四川师院
社科版
总目录
屈家
朝纲
札记
历史小说
摹音
余栋臣
“工合”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义和团思想论略
被引量:
1
14
作者
何若钧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46-49,共4页
义和团的思想是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中较少涉及的一个方面.甚至有的同志说义和团只有行动,缺少本身所发出的理论性文件,因而对它的思想脉络很难捉摸.笔者认为既有行动则必有思想指导,如果仔细探究,则义和团的思想还是有其轨迹可寻.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思想论
余栋臣
武场
义和拳
八卦教
反洋教斗争
“扶清灭洋”
朱红灯
起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清重庆地区的社会动乱与反洋观念的变化
15
作者
魏茱棣
王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04-110,共7页
19世纪与清朝统治相对稳定的头两个世纪大不相同,中国在这个世纪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民众暴乱、同列强的四次大战争以及无计其数的小冲突,到20世纪初形成了革命运动。革命运动的顶点是1911年清王朝的覆没。本文拟通过对晚清时期重庆地区...
19世纪与清朝统治相对稳定的头两个世纪大不相同,中国在这个世纪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民众暴乱、同列强的四次大战争以及无计其数的小冲突,到20世纪初形成了革命运动。革命运动的顶点是1911年清王朝的覆没。本文拟通过对晚清时期重庆地区反洋性质的变化,阐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四川社会动乱的一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动乱
革命运动
重庆
小冲突
清王朝
20世纪
四川
一般趋势
战争
余栋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扶清灭洋”口号初论
16
作者
邓春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37-42,共6页
义和团运动是具有盲目排外倾向的反帝爱国运动,以“灭洋”为口号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又加上“扶清”,成为“扶清灭洋”呢?本文准备通过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势力的斗争的历史和地主阶级在反教会斗争中的影响,对这一口号的渊...
义和团运动是具有盲目排外倾向的反帝爱国运动,以“灭洋”为口号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又加上“扶清”,成为“扶清灭洋”呢?本文准备通过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势力的斗争的历史和地主阶级在反教会斗争中的影响,对这一口号的渊源作一粗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清灭洋”
反教
地主阶级
余栋臣
起义
尊王攘夷
民间秘密结社
义和团运动
口号
哥老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十九世纪末的四川大足爱国运动
17
作者
黄天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55-61,共7页
十九世纪末(1890—19O1),四川省的大足县及其附近诸州县,在中法战争时各地人民抗法斗争的影响下,曾屡次出现爱国群众捣毁教堂、殴击基督教徒的教案.到九十年代,英、法等国进入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掠夺我国路矿特权,增加对华投资...
十九世纪末(1890—19O1),四川省的大足县及其附近诸州县,在中法战争时各地人民抗法斗争的影响下,曾屡次出现爱国群众捣毁教堂、殴击基督教徒的教案.到九十年代,英、法等国进入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掠夺我国路矿特权,增加对华投资,倾销商品,夺占海港,增开商埠,支持扩张为其服务的教会势力,图谋“瓜分中国”,这就激起了我国人民的义愤,各地人民纷纷奋起。进行爱国运动,突出的表现为大足等县两次武装斗争,标志着四川人民爱国热情高涨到了沸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栋臣
十九世纪
爱国运动
大足县
九十年代
武装斗争
主要矛盾
四川人民
反侵略
爱国热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近代文物与爱国主义教育
18
作者
隗瀛涛
《四川文物》
1984年第4期46-50,共5页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几千年灿烂文明和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一种推动我们民族发展、前进的巨大精神。学习祖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几千年灿烂文明和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一种推动我们民族发展、前进的巨大精神。学习祖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日益显示出了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祖国的历史,其内容是丰富多采的,从史入手,进行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其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形式的。除了进行文字、讲演等方式进行宣传普及外,利用历史文物来进行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用具体的文物进行宣传,可以使广大群众获得更形象更生动的历史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人民
近代四川
爱国主义教育
余栋臣
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
历史文物
代文
朱德
刘光第
太平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顺清灭洋”、“灭清剿洋”两个口号在四川的由来及其影响
19
作者
张力
《社会科学研究》
1980年第6期21-29,共9页
1898年春夏间,四川大足人民掀起第二次反洋教斗争时,打出“顺清灭洋”的旗帜。他们所进行的斗争,影响邻近数省及四川三十余州县,使中外为之震动。1900年夏,四川二十余州县人民响应北方义和团的反帝斗争,举起“顺清灭洋”的旗帜,掀起打...
1898年春夏间,四川大足人民掀起第二次反洋教斗争时,打出“顺清灭洋”的旗帜。他们所进行的斗争,影响邻近数省及四川三十余州县,使中外为之震动。1900年夏,四川二十余州县人民响应北方义和团的反帝斗争,举起“顺清灭洋”的旗帜,掀起打教堂、逐教士、起“勤王”之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表达了四川人民同全国一致抗击外侮的决心。1901年5月前后,四川东部地区又出现“灭清剿洋兴汉”的口号,并成为1902年全川义和团大发动的战斗纲领。这场斗争,是继北方义和团运动以后,全国规模最大的反清反洋教的武装大起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四川人民
余栋臣
反洋教斗争
口号
帝国主义侵略
反帝爱国
反帝斗争
白莲教
群众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四川人民反“洋教”斗争的意义和作用
20
作者
刘德仁
王家楼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53-59,共7页
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教会侵略的斗争,其本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在这场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捍卫祖国安全的殊死斗争中,四川人民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体现...
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教会侵略的斗争,其本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在这场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捍卫祖国安全的殊死斗争中,四川人民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可侮的革命优良传统,为中国近代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人民
洋教
余栋臣
帝国主义侵略
教堂
反侵略斗争
武装起义
大足
意义和作用
司铎
原文传递
题名
余栋臣第二次起义与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重华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0-137,共8页
基金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封闭状态下的激烈冲突"(2008076)
文摘
义和团的起源与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应该是两个问题,尽管有联系。"义和团,起山东",而义和团运动起川东,是余栋臣第二次起义,而非赵三多起义或朱红灯起义拉开义和团运动序幕。因为义和团运动与教案并无实质区别,组织与仪式只是义和团运动的一些外在特征,余栋臣第二次起义与义和团运动在一些主要方面相同或相近,余栋臣第二次起义直接推动半个河山的义和团运动,并与义和团运动爆发有内在联系。突破"山东说"、"北方说",可能会看到一个更为完整的义和团运动。
关键词
余栋臣
第二次起义
义和团运动
Keywords
Yu Dongchen
the Second Uprising
the Boxer Rebellion
分类号
K258.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余栋臣起义和“顺清灭洋”口号
2
作者
涂鸣皋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2年第5期77-81,共5页
文摘
大足余栋臣起义提出的“顺清灭洋”的政治口号,在当时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是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发端。如何评价这一口号,在史学界曾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志认为,这个口号“集中地反映了”起义队伍中封建士大夫的要求,并不代表整个起义队伍的政治目标。笔者认为,任何一个政治口号的提出,总是同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阶级关系分不开。同样,“顺清灭洋”这一口号,首先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具有一定的策略意义,在当时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简单地归之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反映”,就可能忽略了口号的时代特征及与整个起义队伍的政治联系。本文拟就“顺清灭洋”
关键词
起义军
消极作用
余栋臣
大足
帝国主义
封建统治者
教会势力
积极作用
义和团
口号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知识分子在余栋臣起义中的作用
3
作者
李有明
陈红涛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73-77,63,共6页
文摘
作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二次革命高潮的义和团运动,是以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阴谋的历史功绩载入史册的。而被视为义和团运动的先导、我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武装反帝运动的四川余栋臣起义,其历史功绩还未得到人们足够的评价与肯定。我们认为,对余栋臣起义确有深入研究的必要。这里仅就知识分子在这次起义中的作用,作初步探讨,姑为引玉之砖。
关键词
余栋臣
起义
义军
檄文
知识分子
反帝运动
大足县
纲领
洋人
“扶清灭洋”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洋教运动和余栋臣起义学术讨论会综述
4
作者
吴金钟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2年第5期88-92,共5页
文摘
由《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和永川地委宣传部、大足县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反洋教运动和余栋臣起义学术讨论会”,于六月十日——十五日在余栋臣起义的策源地——四川大足县举行。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召开的这样的专题学术讨论会。反洋教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篇章。它从1861年的贵阳教案(一说始于1848年的青浦教案)开始,到1902年的景廷宾起义,斗争此起彼伏,几乎连年不断,经历了长达四十余年的发展过程(或说五十余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群众运动和历史事件。参加运动的群众十分广泛,有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也有兵丁胥吏、举人秀才、中小地主、权门豪绅直至封疆大吏。
关键词
起义
青浦教案
余栋臣
反洋教斗争
传教士
学术讨论会
中国近代史
大足县
民族矛盾
保路运动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余栋臣起义军和哥老会
5
作者
胡汉生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62-65,共4页
文摘
十九世纪末叶,四川大足爆发的余栋臣起义,其势力北达安岳、铜梁,南至永川、荣昌,声威震动全川,对于稍后发生的四川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辛亥四川保路风潮,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清政府对这次起义十分重视,曾多次谕令四川总督恭寿、护院文光,“严密拿犯,务获重惩,以靖地方”。这次起义影响这么大,是同,哥老会有着紧密联系的。可以这样说,哥老会是余栋臣发动武装反洋教斗争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起义军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拟就余栋臣起义军与哥老会的关系,作一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余栋臣
哥老会
起义军
清政府
反洋教斗争
四川
义和团
十九世纪
扶清灭洋
帝国主义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余栋臣起义与哥老会的关系
6
作者
蔡少卿
屠雪华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4年第3期88-94,73,共8页
文摘
近年来,史学界对余栋臣起义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有的问题讨论得比较深入,如“顺清灭洋”口号等问题;但有的问题讨论尚未充分展开,如余栋臣起义与哥老会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是长期有争议的。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以向大家请教。一、余栋臣起义时的身份问题讨论余栋臣起义与哥老会的关系,首先必须搞清:余栋臣在发动武装起义时,他的身份是什么?他究竟是不是哥老会的一个头目?在关于这个问题上。
关键词
武装起义
余栋臣
反教
大足县
哥老会
天主教堂
传教士
学术界
教民
文献记载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余栋臣
7
作者
赵清
郑诚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2年第5期82-88,共7页
文摘
余栋臣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前期参加过大足人民的三次反洋教斗争,领导过两次反洋教武装起义;中期投降清朝政府后,被“永远牢固监禁”于成都狱中;后期随着清王朝被推翻而获释回家,却打起“复清”旗帜进行复辟活动,因而为川军逮捕,枪杀于永川县城。对于如何评价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的问题展开讨论,显然是有意义的。本文拟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大家指正。
关键词
余栋臣
清朝政府
武装起义
反洋教斗争
传教士
历史人物
清王朝
清政府
外国侵略者
半殖民地半封建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省将举行反洋教运动和余栋臣起义学术讨论会
8
作者
史岩
出处
《天府新论》
1982年第2期45-,共1页
文摘
《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和永川地委宣传部、大足县委宣传部,将于1982年6月上旬,在余栋臣起义的策源地——四川大足县联合举办'反洋教运动和余栋臣起义学术讨论会'。
关键词
余栋臣
起义
学术讨论会
洋教
分类号
R-1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余栋臣起义的性质
9
作者
曾绍敏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3年第3期105-111,共7页
文摘
十九世纪末在四川大足县爆发的余栋臣起义,是我国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反洋教运动的深入和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继太平天国革命之后,在义和团运动爆发以前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关于余栋臣起义的性质,历来众说不一。笔者认为,起义不仅是反帝爱国的,而且含有反封建的因素和内容。本文着重对余栋臣起义所含的反封建因素和内容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
余栋臣
帝国主义列强
两次起义
帝国主义侵略
清政府
起义军
反洋教斗争
太平天国革命
反封建斗争
六十年代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洋教运动和余栋臣起义学术讨论会主要观点综述
10
作者
王青
出处
《天府新论》
1982年第4期18-20,共3页
文摘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1982年6月10日至15日在余栋臣起义的家乡大足县召开了'反洋教运动和余栋臣起义'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省内外史学工作者50余人。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余栋臣起义的地址、焚毁教堂的地点和余栋臣故居。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于下:
关键词
余栋臣
起义
洋教
学术讨论会
史学工作者
反洋教斗争
日至
“扫清灭洋”
天津教案
扶清灭洋
外国侵略者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余栋臣起义在反洋教斗争史上的作用
11
作者
彭易芬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91-98,共8页
文摘
1890年和1898年的四川大足余栋臣起义,是近代中国反洋教斗争史上有组织、有纲领、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反洋教武装起义。它前后持继十年,两度掀起高潮,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政府,推动了反洋教运动广泛、深入地向前发展,成为斗争进程链条中重要的一环。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指出它在整个反洋教斗争史上的作用。
关键词
反洋教斗争
余栋臣
起义
近代中国
武装起义
反帝爱国运动
衡阳教案
清季外交史料
封建地主阶级
四川总督
南昌教案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台湾吕实强先生对四川近代史研究评述
12
作者
王炎
机构
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4期71-77,共7页
文摘
吕实强先生,山东福山县人(今属烟台市),1927年6月16日生,现年59岁,是台湾当代史学名流。1953年,吕先生毕业于台湾省立师范大学史地系,1955年2月进入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从事研究,以迄于今,凡三十余年。其间,1962年至1964年,曾赴美国哈佛大学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两年。1969年起,吕先生先后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与历史研究所兼任教授,讲授《中国近代史》与《中国社会史》等课程。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近代四川
重庆教案
近代史研究
反教
台湾省
中央研究院
历史研究
余栋臣
知识分子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师院学报》(社科版)一九八三年总目录
被引量:
2
13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四川师院
社科版
总目录
屈家
朝纲
札记
历史小说
摹音
余栋臣
“工合”运动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义和团思想论略
被引量:
1
14
作者
何若钧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46-49,共4页
文摘
义和团的思想是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中较少涉及的一个方面.甚至有的同志说义和团只有行动,缺少本身所发出的理论性文件,因而对它的思想脉络很难捉摸.笔者认为既有行动则必有思想指导,如果仔细探究,则义和团的思想还是有其轨迹可寻.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思想论
余栋臣
武场
义和拳
八卦教
反洋教斗争
“扶清灭洋”
朱红灯
起义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清重庆地区的社会动乱与反洋观念的变化
15
作者
魏茱棣
王笛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04-110,共7页
文摘
19世纪与清朝统治相对稳定的头两个世纪大不相同,中国在这个世纪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民众暴乱、同列强的四次大战争以及无计其数的小冲突,到20世纪初形成了革命运动。革命运动的顶点是1911年清王朝的覆没。本文拟通过对晚清时期重庆地区反洋性质的变化,阐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四川社会动乱的一般趋势。
关键词
社会动乱
革命运动
重庆
小冲突
清王朝
20世纪
四川
一般趋势
战争
余栋臣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扶清灭洋”口号初论
16
作者
邓春阳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37-42,共6页
文摘
义和团运动是具有盲目排外倾向的反帝爱国运动,以“灭洋”为口号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又加上“扶清”,成为“扶清灭洋”呢?本文准备通过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势力的斗争的历史和地主阶级在反教会斗争中的影响,对这一口号的渊源作一粗略的探讨。
关键词
“扶清灭洋”
反教
地主阶级
余栋臣
起义
尊王攘夷
民间秘密结社
义和团运动
口号
哥老会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十九世纪末的四川大足爱国运动
17
作者
黄天朋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55-61,共7页
文摘
十九世纪末(1890—19O1),四川省的大足县及其附近诸州县,在中法战争时各地人民抗法斗争的影响下,曾屡次出现爱国群众捣毁教堂、殴击基督教徒的教案.到九十年代,英、法等国进入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掠夺我国路矿特权,增加对华投资,倾销商品,夺占海港,增开商埠,支持扩张为其服务的教会势力,图谋“瓜分中国”,这就激起了我国人民的义愤,各地人民纷纷奋起。进行爱国运动,突出的表现为大足等县两次武装斗争,标志着四川人民爱国热情高涨到了沸点。
关键词
余栋臣
十九世纪
爱国运动
大足县
九十年代
武装斗争
主要矛盾
四川人民
反侵略
爱国热情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近代文物与爱国主义教育
18
作者
隗瀛涛
出处
《四川文物》
1984年第4期46-50,共5页
文摘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几千年灿烂文明和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一种推动我们民族发展、前进的巨大精神。学习祖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日益显示出了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祖国的历史,其内容是丰富多采的,从史入手,进行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其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形式的。除了进行文字、讲演等方式进行宣传普及外,利用历史文物来进行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用具体的文物进行宣传,可以使广大群众获得更形象更生动的历史知识。
关键词
四川人民
近代四川
爱国主义教育
余栋臣
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
历史文物
代文
朱德
刘光第
太平军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顺清灭洋”、“灭清剿洋”两个口号在四川的由来及其影响
19
作者
张力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0年第6期21-29,共9页
文摘
1898年春夏间,四川大足人民掀起第二次反洋教斗争时,打出“顺清灭洋”的旗帜。他们所进行的斗争,影响邻近数省及四川三十余州县,使中外为之震动。1900年夏,四川二十余州县人民响应北方义和团的反帝斗争,举起“顺清灭洋”的旗帜,掀起打教堂、逐教士、起“勤王”之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表达了四川人民同全国一致抗击外侮的决心。1901年5月前后,四川东部地区又出现“灭清剿洋兴汉”的口号,并成为1902年全川义和团大发动的战斗纲领。这场斗争,是继北方义和团运动以后,全国规模最大的反清反洋教的武装大起义。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四川人民
余栋臣
反洋教斗争
口号
帝国主义侵略
反帝爱国
反帝斗争
白莲教
群众运动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四川人民反“洋教”斗争的意义和作用
20
作者
刘德仁
王家楼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53-59,共7页
文摘
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教会侵略的斗争,其本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在这场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捍卫祖国安全的殊死斗争中,四川人民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可侮的革命优良传统,为中国近代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关键词
四川人民
洋教
余栋臣
帝国主义侵略
教堂
反侵略斗争
武装起义
大足
意义和作用
司铎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C95-4 [社会学—民族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余栋臣第二次起义与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李重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余栋臣起义和“顺清灭洋”口号
涂鸣皋
《社会科学研究》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知识分子在余栋臣起义中的作用
李有明
陈红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反洋教运动和余栋臣起义学术讨论会综述
吴金钟
《社会科学研究》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余栋臣起义军和哥老会
胡汉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余栋臣起义与哥老会的关系
蔡少卿
屠雪华
《社会科学研究》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评余栋臣
赵清
郑诚
《社会科学研究》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我省将举行反洋教运动和余栋臣起义学术讨论会
史岩
《天府新论》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试论余栋臣起义的性质
曾绍敏
《社会科学研究》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反洋教运动和余栋臣起义学术讨论会主要观点综述
王青
《天府新论》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余栋臣起义在反洋教斗争史上的作用
彭易芬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台湾吕实强先生对四川近代史研究评述
王炎
《社会科学研究》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四川师院学报》(社科版)一九八三年总目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义和团思想论略
何若钧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晚清重庆地区的社会动乱与反洋观念的变化
魏茱棣
王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扶清灭洋”口号初论
邓春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十九世纪末的四川大足爱国运动
黄天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四川近代文物与爱国主义教育
隗瀛涛
《四川文物》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顺清灭洋”、“灭清剿洋”两个口号在四川的由来及其影响
张力
《社会科学研究》
198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试论四川人民反“洋教”斗争的意义和作用
刘德仁
王家楼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