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藻抑制剂二氧化锗在海带体细胞诱导体系中的影响
1
作者 田萍萍 刘延岭 +3 位作者 陈书秀 王伟伟 李晓捷 李言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0,共6页
为探究硅藻抑制剂二氧化锗在诱导体系中对硅藻的抑制作用及对诱导体系的影响,以海带幼孢子体为外植体,在2%PESI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0、1.00、2.00、2.50、3.00、3.50 mg/L和4.00 mg/L的二氧化锗,探讨不同质量浓度二氧化锗对诱导... 为探究硅藻抑制剂二氧化锗在诱导体系中对硅藻的抑制作用及对诱导体系的影响,以海带幼孢子体为外植体,在2%PESI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0、1.00、2.00、2.50、3.00、3.50 mg/L和4.00 mg/L的二氧化锗,探讨不同质量浓度二氧化锗对诱导体系中海带透明细丝发生率及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二氧化锗对海带体细胞诱导体系的影响极显著(P<0.01);体系诱导至第60天时,随二氧化锗质量浓度的提高,透明细丝的细胞组成数及分支逐渐减少,3.50 mg/L及以上组几乎不出现透明细丝;透明细丝发生率在低质量浓度组(0~2.50 mg/L)差异不显著,均超过80%,显著高于高质量浓度组(P<0.05);第80天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在1.00、2.00 mg/L低质量浓度组差异不显著,分别为83.33%、73.61%,显著高于高质量浓度组(P<0.05);应用1.00 mg/L的二氧化锗对已污染硅藻的诱导体系进行初步治疗,抑制硅藻污染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在海带体细胞诱导体系中加入二氧化锗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00 mg/L,在不影响海带体细胞诱导体系的前提下,可有效抑制硅藻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体细胞诱导 外植体 硅藻 二氧化锗 愈伤组织 透明细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光照及基因型对花生体细胞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蒋菁 熊发前 +5 位作者 唐秀梅 钟瑞春 贺梁琼 李忠 韩柱强 唐荣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3-908,共6页
【目的】完善花生离体再生繁殖体系,为花生的遗传转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桂花系列花生品种为材料,以胚小叶为外植体,MS+10mg/L2,4-D为体细胞胚诱导基本培养基,MS+3mg/L6-BA+0.8mg/LNAA+(0~15mg/L)GA3为苗诱导基本培养基,研究光... 【目的】完善花生离体再生繁殖体系,为花生的遗传转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桂花系列花生品种为材料,以胚小叶为外植体,MS+10mg/L2,4-D为体细胞胚诱导基本培养基,MS+3mg/L6-BA+0.8mg/LNAA+(0~15mg/L)GA3为苗诱导基本培养基,研究光照、赤霉素和基因型对花生体细胞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在光暗比14∶10条件下,花生体细胞胚诱导率明显高于全黑暗培养,体细胞胚诱导率增加7.5~37.5个百分点。在不同花生品种中,桂花26体细胞胚诱导率最高,达62.8%,桂花833最低,为21.7%。在成苗培养基中添加5~15mg/LGA3利于提高体细胞胚的成苗率。桂花26和桂花771在5mg/LGA3处理下成苗率最高,分别为42.8%和35.3%;桂花836、桂花1026、桂花833在15mg/LGA3作用下成苗率最高,分别为38.7%、33.3%、26.4%。所有品种与GA3组合中,以桂花26与5mg/LGA3组合成苗率最高,其次是桂花836与15mg/LGA3组合。【结论】适宜的光照条件有利于花生体细胞胚的发生;成苗培养基中添加GA3利于促进体细胞胚诱导成苗;桂花26和桂花836是体细胞胚诱导植株再生较理想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体细胞诱导 植株再生 赤霉素 光照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愈伤组织及体细胞胚诱导过程中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新富 谢丽君 +2 位作者 陈厚彬 李华平 徐春香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791,共4页
将巴西蕉(Musa AAA Cavendish)的未成熟雄花接种在MI培养基(MS+4mg/L2,4-D+1mg/L生物素+1mg/LIAA+1mg/LNAA+100mg/L谷胺酰氨+100mg/L麦芽抽提物+30g/L蔗糖+7.5g/L琼脂粉)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对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组织学... 将巴西蕉(Musa AAA Cavendish)的未成熟雄花接种在MI培养基(MS+4mg/L2,4-D+1mg/L生物素+1mg/LIAA+1mg/LNAA+100mg/L谷胺酰氨+100mg/L麦芽抽提物+30g/L蔗糖+7.5g/L琼脂粉)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对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未成熟雄花外植体脱分化的起始部位是表皮下层的维管组织细胞,启动时间为外植体接种后4~5周;外植体接种8周后获得分生小球体;胚性愈伤组织形成于分生小球体的表面,主要由具有细胞核和核仁比大、细胞质丰富的胚性细胞组成。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胚性愈伤组织的表面形成一些由多细胞组成的体细胞原胚,有时还可观察到二分体的存在,这表明香蕉体细胞胚可能是单细胞起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愈伤组织 体细胞诱导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肝癌靶向治疗对老年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乔翠霞 张新峰 +2 位作者 程旭峰 刘琦 蔡小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肝癌靶向治疗对肝癌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所有入组患者均口服索拉非尼进行靶向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给予索拉非尼(0.4 g/次,2次/d,空腹,连服3个月)基...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肝癌靶向治疗对肝癌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所有入组患者均口服索拉非尼进行靶向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给予索拉非尼(0.4 g/次,2次/d,空腹,连服3个月)基础上,同时给予自体CIK细胞治疗3次(每月1次),每次3 d;对照组仅口服索拉非尼(剂量同上),同时定期随访。采用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定量表(FACT-Hep)评价肝癌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第6周,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FACT-Hep量表各内部评分、FACT-Hep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试验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自体CIK联合肝癌靶向治疗对改善肝癌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疗效肯定,并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肝癌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幼胚子叶体细胞胚诱导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海燕 朱延明 +2 位作者 刘北东 张彬彬 张淑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52-856,共5页
本研究选用东北地区 4个主栽大豆品种的幼胚子叶 ,探讨了培养基中氮源、生长素和蔗糖 ,p H值和低温预处理对体细胞胚诱导的影响 ;并首次将低温预处理和 p H=7.0的培养基应用到体细胞胚诱导中。结果表明 ,MSB培养基附加 40 mg/L 2 ,4- D... 本研究选用东北地区 4个主栽大豆品种的幼胚子叶 ,探讨了培养基中氮源、生长素和蔗糖 ,p H值和低温预处理对体细胞胚诱导的影响 ;并首次将低温预处理和 p H=7.0的培养基应用到体细胞胚诱导中。结果表明 ,MSB培养基附加 40 mg/L 2 ,4- D和 6 %蔗糖 ,其体细胞胚诱导率和诱导效率最高 ,分别为 49%和 2 .94%。于 4℃低温预处理的材料 ,在 p H =7.0的培养基上诱导效率为 4.46 % ,与对照的结果达到 1%的极显著差异。基因型与低温预处理的时间存在相互作用 ,不同基因型低温预处理的最适时间为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 L.) 体细胞诱导 氮源、生长素和蔗糖 PH 低温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细胞胚诱导条件优化及杂交后代再生遗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晓慧 李冬梅 +3 位作者 段莹莹 韩英鹏 李春光 李文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1-754,759,共5页
以北京小黑豆未成熟子叶为外植体,针对影响体细胞胚发生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等于7,外植体大小为2—3mm和暗培养条件最适合体细胞胚的发生。利用优化后的再生系统诱导了北京小黑豆(再生性强)和Keburi(再生性极低... 以北京小黑豆未成熟子叶为外植体,针对影响体细胞胚发生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等于7,外植体大小为2—3mm和暗培养条件最适合体细胞胚的发生。利用优化后的再生系统诱导了北京小黑豆(再生性强)和Keburi(再生性极低)杂交所衍生的150个F5:6重组自交系,体细胞胚发生频率明显呈现间断分布,由此初步推断大豆体细胞发生频率由少数几个基因控制。由体细胞胚发生效率分布偏向Keburi,可见Keburi对体细胞胚发生效率影响要比北京小黑豆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再生 未成熟子叶 体细胞诱导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护理 被引量:4
7
作者 范颖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9期71-72,共2页
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巩固化疗后完全缓解,对其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给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严格回输操作规程,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给予心理支持,预防出血及感染。结果患者全血细胞重建持续稳定,免疫标志细胞CD3 由32... 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巩固化疗后完全缓解,对其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给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严格回输操作规程,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给予心理支持,预防出血及感染。结果患者全血细胞重建持续稳定,免疫标志细胞CD3 由32.50%升到90.17%骨髓细胞完全正常。每2 周随访1 次,连续8 周患者未复发,已恢复正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细胞移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ES细胞向肾脏前体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田寿福 郭烨 +5 位作者 牛鑫 袁霆 胡斌 郭尚春 汪年松 汪泱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12期1058-1061,I0009,I0010,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向肾脏前体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技术,为应用胚胎干细胞进行肾脏再生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小鼠ES细胞悬浮培养2d制备成拟胚体,RA、activin-A、Bmp7三种生长因子诱导培... 目的:探讨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向肾脏前体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技术,为应用胚胎干细胞进行肾脏再生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小鼠ES细胞悬浮培养2d制备成拟胚体,RA、activin-A、Bmp7三种生长因子诱导培养5d设为A组,不加生长因子培养设为对照(B组),生长因子培养5天后继续以肾脏上皮细胞生长培养液培养7d设为C组,免疫荧光检测Pax2、Bry、WT1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ax2、Bry、CD24阳性细胞比例,realtimePCR检测Pax2、Bry、Osr1、Lim1、WT1、Six2、Sall1、AQP1、CD24、PDGFR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组细胞Pax2、Bry、WT1的表达明显高于B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显示A组Pax2、Bry、CD24阳性细胞比例较B组增加,C组表达Pax2、Bry的阳性细胞比例较A组明显升高;realtimePCR检测显示A组Pax2、Bry、Osr1、Lim1、WT1表达较B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C组表达CD24基因较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胚胎干细胞在体外生长因子联合诱导条件下能够分化为早期肾脏前体细胞,并表达部分成熟肾脏细胞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诱导胚胎干细胞肾脏前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RFA及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肝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宿敬存 赵卫 +3 位作者 胡继红 易根发 王彤 倪慧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观察TACE联合RFA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肝动脉灌注治疗临床分期Ⅰ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确诊的80例行综合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根据是否联合CIK治疗,分为TACE联合RFA及自体CI... 目的观察TACE联合RFA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肝动脉灌注治疗临床分期Ⅰ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确诊的80例行综合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根据是否联合CIK治疗,分为TACE联合RFA及自体CIK细胞治疗组38例(研究组),TACE联合RFA治疗组4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的生活质量(QOL)、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无进展生存期(PFS)及生存率观察指标。结果 1QOL评分:研究组术后QOL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免疫功能:研究组和对照组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PFS和生存率: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8个月和40.1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9.5%、71.1%、55.3%和95.2%、88.1%、64.3%、28.6%,研究组的中位PFS和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TACE联合RFA及自体CIK细胞肝动脉灌注治疗临床分期Ⅰ期的原发性肝癌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的中位PFS和总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射频消融术 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多次输注为基础的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老年血液肿瘤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武春莲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6期110-110,共1页
目的:探讨以多次输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老年血液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血液肿瘤患者28例行多次输注自体 CIK联合rhIL-2治疗,连续监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输注前培养细胞表型显著上升,符合输注条件;平均(7.3±... 目的:探讨以多次输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老年血液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血液肿瘤患者28例行多次输注自体 CIK联合rhIL-2治疗,连续监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输注前培养细胞表型显著上升,符合输注条件;平均(7.3±0.3)个疗程,平均随访(281±49)d;不确定完全缓解6例、完全缓解9例、缓解4例、维持7例、疾病进展4例;治疗结束时CD3+、CD3+CD8+、CD3+CD56+均显著升高,之前含量百分率分别为(41.3±8.1)、(28.3±4.1)、(2.4±1.1),治疗后为(64.1±4.8)、(40.3±3.1)、(13.9±3.1);β2指标无变化;人均生活质量得分(81.3±11.22)分优于治疗前(43.2±18.52)分;至2013年12月死亡1例。结论自体CIK多次输注治疗血液肿瘤老年患者,可有效促进血液细胞表型转归,控制疾病,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安全可靠,但不能起到杀灭肿瘤细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输注 体细胞因子诱导 杀伤细胞 血液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串红体细胞多倍体诱导及其子代表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孔维一 甘颖 +2 位作者 陈洪伟 王红利 刘克锋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为了培育出一串红多倍体,并且分析其子代遗传稳定性和差异性。【方法】以不同浓度秋水仙素不同持续处理时间处理一串红幼苗茎尖,利用形态学观测法对诱导处理后的植株进行早期的倍性鉴定,最终镜检确定一串红染色体数及加倍情况... 【目的】为了培育出一串红多倍体,并且分析其子代遗传稳定性和差异性。【方法】以不同浓度秋水仙素不同持续处理时间处理一串红幼苗茎尖,利用形态学观测法对诱导处理后的植株进行早期的倍性鉴定,最终镜检确定一串红染色体数及加倍情况。采收种子播种并观测子代形态指标,压片检测子代染色体数目。【结果】多倍体诱导获得3株四倍体。0.1%的秋水仙素处理2d时的变异率最高为13.3%,获得2株四倍体纯合体,0.2%的秋水仙素处理3d时获得1株四倍体纯合体;四倍体、混倍体、处理后未加倍植株在外部形态上均出现变异;四倍体结实率和子代成活率低;混倍体植株子代全部为二倍体。【结论】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茎尖法诱导可获得一串红多倍体,综合考虑,适合采用0.1%秋水仙素持续处理2d。诱导获得的四倍体结实率和成苗率低,应对获得的四倍体采用无性繁殖方法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串红 秋水仙素 体细胞多倍体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肾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心亭 刘明涛 +1 位作者 张军 张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治疗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肾癌患者随机分入2组,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2组患者均先行手术切除,治疗组术后给予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和干扰...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治疗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肾癌患者随机分入2组,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2组患者均先行手术切除,治疗组术后给予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然后再行CIK细胞回输治疗。对照组术后仅给予IL-2和IFN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3+、CD4+及CD16+CD56+显著上升,CD8+细胞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及CD16+CD56+及CD8+均无显著变化。治疗组生活质量(quanlity of life,QOL)评分改善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1.7%和80.0%,1年转移率分别为13.9%和22.9%,1年复发率分别为5.6%和11.4%,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IK细胞联合手术治疗肾癌可以提高肾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手术治疗 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41B’葡萄体细胞胚诱导因素的研究
13
作者 张凯 袁昀章 +6 位作者 常欣玉 马靖 刘慧 陈文婷 谭君 杨国顺 白描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51,共6页
为探索影响葡萄体细胞胚发生的各种条件,以具有强再生能力的‘41B’葡萄(Vitis vinifera Chasselas×Vitis berlandieri)胚性细胞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物质对葡萄体细胞胚诱导的影响。结果发现,萘氧乙酸(NOA)和2,4-D两种生长素调节剂... 为探索影响葡萄体细胞胚发生的各种条件,以具有强再生能力的‘41B’葡萄(Vitis vinifera Chasselas×Vitis berlandieri)胚性细胞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物质对葡萄体细胞胚诱导的影响。结果发现,萘氧乙酸(NOA)和2,4-D两种生长素调节剂对细胞维持和后续体细胞胚诱导效率具有差异;生长素的去除是诱导体细胞胚发生的关键,而活性炭对去除外源生长素的效果非常明显,同时其非选择性吸附对化合物的有效性也存在重要作用。三种细胞分裂素(ZR、TDZ1、6-BA)在体细胞胚诱导过程中促进了非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高浓度丁酸钠(NaB)对胚性细胞具有杀伤作用;透析膜(DM)、高浓度蔗糖和脱落酸(ABA)对体细胞胚诱导及其萌发具有影响。其中,透析膜的使用会导致细胞脱水,高浓度蔗糖和ABA影响体细胞胚出现的同步性。上述结果可为葡萄体细胞胚诱导相关研究中试验处理的设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B葡萄 体细胞诱导 生长素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莓体细胞胚诱导中的细胞生理特性 被引量:15
14
作者 夏凯丽 刘婷 +3 位作者 杨静慧 刘艳军 梁发辉 史滟滪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为了解黑莓不同类型愈伤组织与胚前体组织的生理特性差异,为体细胞胚诱导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黑莓均质、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诱导研究,比较了黑莓3种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与胚前体组织生理特性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球形胚前体组织的... 为了解黑莓不同类型愈伤组织与胚前体组织的生理特性差异,为体细胞胚诱导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黑莓均质、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诱导研究,比较了黑莓3种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与胚前体组织生理特性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球形胚前体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其余3种愈伤组织间无差异;球形胚和硬块型组织脯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稀软型,松散型的最低;硬块型的丙二醛含量最高,其他3种间无差异;稀软型的SOD酶活性最高,其次是松散型和硬块型,球形胚的最低;稀软型的POD酶活性最高,其他3种间无差异。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认为,加拿大黑莓的松散型愈伤组织的生理特性最接近于球形胚前体组织,因此松散型愈伤组织更适于体细胞胚的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莓 愈伤组织 生理特性 体细胞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楸体细胞胚诱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正正 《辽宁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22-23,58,共3页
以胡桃楸授粉后不同时期的幼胚及后期培养出的子叶、胚根和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体细胞胚诱导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13周左右的胚轴切块在培养基DKW+6-BA 1 mg·L-1+KT 2 mg·L-1+IBA 0.05 mg·L-1+蔗糖30 g·L-1上暗培养,... 以胡桃楸授粉后不同时期的幼胚及后期培养出的子叶、胚根和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体细胞胚诱导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13周左右的胚轴切块在培养基DKW+6-BA 1 mg·L-1+KT 2 mg·L-1+IBA 0.05 mg·L-1+蔗糖30 g·L-1上暗培养,每10 d继代1次,培养60 d左右,从胚轴切块表面直接产生体细胞胚,诱导率20%左右。其它胚龄的胚轴体胚诱导率低,而不同时期的子叶、胚根和种胚均未诱导出体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楸 体细胞诱导 次生胚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K细胞与白介素-2联合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30例临床护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秀萍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15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与白介素-2(IL-2)联合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临床纳入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均给予CIK细胞联合IL-2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另外,研究纳入30例...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与白介素-2(IL-2)联合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临床纳入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均给予CIK细胞联合IL-2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另外,研究纳入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各组CIK细胞T亚群水平、NK细胞及杀伤活性等疗效指标;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CD3^+、CD4^+、CD4^+/CD8^+、CD19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前CD3-/16^+56^+、杀伤活性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16^+56^+、杀伤活性水平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LT、AS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SAS、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CIK联合白介素-2,同时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毒副作用;此外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老年 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白介素-2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向神经细胞转分化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邵东传 龙江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9-192,共4页
自从将一种成体细胞转化为另一类型的成体细胞技术的出现,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神经细胞技术在神经系统领域迅速发展及为神经系统疾病损伤的修复带来了希望。本文就近几年由成纤维细胞直接或间接诱导转化为各神经功能神经元、星形胶质细... 自从将一种成体细胞转化为另一类型的成体细胞技术的出现,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神经细胞技术在神经系统领域迅速发展及为神经系统疾病损伤的修复带来了希望。本文就近几年由成纤维细胞直接或间接诱导转化为各神经功能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施旺细胞等重要研究成果做一归纳和总结,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直接转分化 间接转分化 诱导神经元 诱导体细胞 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常规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惠萍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回输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此治疗对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因子的漂移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接收的宫颈癌患者44例,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n=22... 目的探讨回输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此治疗对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因子的漂移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接收的宫颈癌患者44例,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n=22)和联合治疗组(n=22),并选取健康的女性个体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检测所有样本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1(IFN=7)的表达水平,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h2细胞的比率变化。同时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的浓度显著升高,且联合治疗组升高程度高于单纯化疗组,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浓度明显降低,且联合治疗组降低程度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治疗后单纯化疗组和联合治疗组Th1/Th2比率小于对照组,但联合治疗组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单纯化疗组(36.4%比22.7%,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单纯治疗组(90.9%比72.7%,P〈0.05)。联合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总提高率高于单纯化疗组(86.4%比72.7%,P〈0.05)。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常规化疗能够改善中晚期宫颈癌的Th1向Th2漂移,是安全并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宫颈癌 TH1/TH2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降低恶黑患者外周血髓样抑制性细胞的数量研究
19
作者 张勇 王子兵 +3 位作者 赵玲娣 付晓敏 李威 高全立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MM)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抑制性细胞(MDSCs)的数量及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MDSCs数量的影响。方法采集20例MM患者CIK细胞治疗前后和18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用anti—CD33-mAb和anti—CD11b-mAb标记...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MM)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抑制性细胞(MDSCs)的数量及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MDSCs数量的影响。方法采集20例MM患者CIK细胞治疗前后和18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用anti—CD33-mAb和anti—CD11b-mAb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SCs比例。结果MM患者外周血中MDSCs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经CIK治疗后,其MDSCs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CIK可降低MM患者外周血MDSCs水平,这一结果揭示了CIK抗肿瘤作用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髓样抑制性细胞.
原文传递
巴西香蕉吸芽高效胚性再生体系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辉 彭明 +1 位作者 曾会才 朱芸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0-734,F0004,共6页
以巴西蕉吸芽分生组织切片为外植体在较短时间内诱导出了较多的胚性组织,胚性组织诱导率超过50%,大大提高了胚性组织的诱导率和缩短了胚性愈伤诱导时间,并观察到香蕉体胚发育存在3种主要途径。实验表明,(1)2,4-D浓度0.5~1.0 mg.L-1是... 以巴西蕉吸芽分生组织切片为外植体在较短时间内诱导出了较多的胚性组织,胚性组织诱导率超过50%,大大提高了胚性组织的诱导率和缩短了胚性愈伤诱导时间,并观察到香蕉体胚发育存在3种主要途径。实验表明,(1)2,4-D浓度0.5~1.0 mg.L-1是诱导巴西香蕉脱分化愈伤的较好浓度,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00%;(2)在2,4-D浓度一致的情况下,细胞分裂素种类是影响巴西香蕉吸芽切片胚性组织诱导率的关键因素,3种细胞分裂素6-BA、ZT、TDZ,只有ZT能诱导吸芽切片产生胚性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吸芽 胚性组织 体细胞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