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积平均法在凝固传输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成明 王锦程 李俊杰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5-860,864,共7页
凝固传输过程直接影响到铸锭最终的组织与性能。体积平均法作为一种模型建立方法能够将凝固传输过程中微观与宏观尺度上的现象联系起来,实现宏微观的双向耦合。近年来,体积平均法思想已广泛应用于凝固传输过程的模拟中,极大促进了凝固... 凝固传输过程直接影响到铸锭最终的组织与性能。体积平均法作为一种模型建立方法能够将凝固传输过程中微观与宏观尺度上的现象联系起来,实现宏微观的双向耦合。近年来,体积平均法思想已广泛应用于凝固传输过程的模拟中,极大促进了凝固过程多尺度耦合模拟的研究。本文简要评述了凝固传输过程模拟中体积平均法的提出、主要思想、体积平均法模型的发展及应用情况,并指出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平均法 凝固传输过程 数值模拟 多尺度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颗粒平均直径计算方法模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仔 李艳臣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5-148,共4页
为了确定更加合理的颗粒平均直径计算方法,文中分别模拟研究了多尺寸分布与单尺寸分布的发动机内流场与性能参数的差异。采用高雷诺数条件下的k-ε湍流模型与颗粒轨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5种颗粒平均直径计算方法得到的单... 为了确定更加合理的颗粒平均直径计算方法,文中分别模拟研究了多尺寸分布与单尺寸分布的发动机内流场与性能参数的差异。采用高雷诺数条件下的k-ε湍流模型与颗粒轨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5种颗粒平均直径计算方法得到的单尺寸分布的计算结果与多尺寸分布的计算结果均存在偏差。采用质量平均法与体积表面积平均法求解颗粒平均直径较好,而线性平均法不宜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轨道模型 质量平均法 体积表面积平均法 线性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观结构的径向轴纱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的刚度预测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波 张昇雨 +1 位作者 杨兴林 张俊苗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5,共13页
在细观尺度下,根据1种径向轴纱的三维五向圆形编织纱线的空间结构,考虑纱线相互挤压后的截面形状,通过引入圆形单胞的周期性边界条件,建立了包含上、下表面子单胞以及内部单胞的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单胞模型。基于该单胞模型,采用... 在细观尺度下,根据1种径向轴纱的三维五向圆形编织纱线的空间结构,考虑纱线相互挤压后的截面形状,通过引入圆形单胞的周期性边界条件,建立了包含上、下表面子单胞以及内部单胞的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单胞模型。基于该单胞模型,采用刚度体积平均法,建立了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的刚度预测模型,对花节长度分别为0.6、0.7、0.8 mm的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进行刚度预测,并与复合材料力学刚度理论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种花节的纤维体积分数分别为24.94%、23.33%、22.04%,纤维体积分数、编织角与花节长度呈负相关;单胞模型的弹性模量预测结果分别为16.42、15.63、14.83 GPa,理论计算结果分别为16.96、16.25、15.34 GPa,纵向刚度与花节长度负相关;单胞几何模型考虑了复合材料成型后纱线的相互挤压,使得单胞模型中的纤维体积含量略小于理论计算方法,造成理论计算结果略大于单胞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能够有效提高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刚度预测精度,扩展了细观单胞法的应用领域,为今后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五向编织 圆形编织 三单胞法 刚度体积平均法 复合材料 刚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裂缝模型的裂缝性介质等效渗透率求解新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世明 严侠 +2 位作者 孙红霞 黄朝琴 姚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6-40,54,共6页
等效渗透率是裂缝性介质流动数值模拟中的关键参数,基于离散裂缝模型,考虑每条裂缝的空间分布和属性参数对流动的影响,建立了一种计算裂缝性介质等效渗透率的新方法。首先,对裂缝性介质进行粗网格划分,获取每一粗网格中的裂缝信息,采用... 等效渗透率是裂缝性介质流动数值模拟中的关键参数,基于离散裂缝模型,考虑每条裂缝的空间分布和属性参数对流动的影响,建立了一种计算裂缝性介质等效渗透率的新方法。首先,对裂缝性介质进行粗网格划分,获取每一粗网格中的裂缝信息,采用封闭定压边界建立相应的离散裂缝流动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Galerkin有限元方法对此模型进行求解;然后基于达西定律和体积平均法求取粗网格的等效渗透率;最后,通过算例研究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介质 等效渗透率 离散裂缝模型 有限元 体积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细观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立朋 燕瑛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2-156,共5页
 基于细观分析与体积平均法建立了二维编织/RTM复合材料刚度的理论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针对工程应用,具有计算量较小、计算精度高等优点,完成了相应的软件分析工具,并在此基础上对编织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了结构参数...  基于细观分析与体积平均法建立了二维编织/RTM复合材料刚度的理论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针对工程应用,具有计算量较小、计算精度高等优点,完成了相应的软件分析工具,并在此基础上对编织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了结构参数对编织复合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分析结果精度高,能够满足工程结构设计和理论分析的需要,为二维编织复合材料的设计、分析和减少试验件提供了理论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复合材料 弹性性能 体积平均法 二维二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金法提纯废旧铝合金过程的溶质分布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晓伟 李军 +1 位作者 许振明 李建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56,67,共5页
采用固相-液相两相凝固模型(体积平均法)对冶金法提纯金属铝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基于欧拉模型耦合求解了凝固过程的热对流、溶质对流以及宏观传热、传质、动量传输。结果表明,该两相凝固模型适用于冶金法提纯过程,成功预测了该... 采用固相-液相两相凝固模型(体积平均法)对冶金法提纯金属铝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基于欧拉模型耦合求解了凝固过程的热对流、溶质对流以及宏观传热、传质、动量传输。结果表明,该两相凝固模型适用于冶金法提纯过程,成功预测了该过程的温度场、流场以及溶质分布;冶金法对废旧铝合金的提纯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分布 冶金法提纯 体积平均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惯性效应的渗流方程及相关阻力标度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军文 刘志帆 +1 位作者 王晓宏 刘志峰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9-697,共9页
本文基于体积平均法推导得到了多孔介质中考虑惯性效应时的局部线化宏观流动方程,由此可以递推得到较大雷诺数Re时Navier-Stokes方程的解,从而避免了直接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所带来的计算成本高和计算稳定性差的问题.针对正方形周期... 本文基于体积平均法推导得到了多孔介质中考虑惯性效应时的局部线化宏观流动方程,由此可以递推得到较大雷诺数Re时Navier-Stokes方程的解,从而避免了直接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所带来的计算成本高和计算稳定性差的问题.针对正方形周期排列模型的算例表明,平均速度方向与宏观压力梯度方向并不总是一致,一般情况下,随着Re增大,二者差异也会增大.当固定平均速度方向v?时,压差阻力在较大的Re范围内存在标度律,标度指数约为3.该标度指数与弱惯性区域标度指数一致,但弱惯性区域Re范围仅为0<Re<1,而本文发现的标度律区域可宽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chheimer方程 体积平均法 局部展开算法 压差阻力和摩擦阻力 非线性
原文传递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弹性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董伟锋 朱晶晶 +2 位作者 唐亦囡 阮见 张方超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27,共4页
研究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弹性能能。总结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通过对三维编织结构的分析,选取周期性的单胞模型,采用体积平均法,对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进行轴向拉伸弹性性能分析,并进行树脂传递模塑复合成型及拉... 研究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弹性能能。总结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通过对三维编织结构的分析,选取周期性的单胞模型,采用体积平均法,对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进行轴向拉伸弹性性能分析,并进行树脂传递模塑复合成型及拉伸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拉伸模量理论值和试验值的误差为11.2%,泊松比理论值和试验值误差为5.27%。认为:单胞模型合理有效;如果结合切片观测,则可以进一步完善细观模型,并进行材料的损伤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单胞模型 体积平均法 力学试验 树脂传递模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匝光纤环的盘式光纤加速度计理论模型
9
作者 马坤 于天明 +3 位作者 杨继勇 年华 李爱秋 杨木森 《应用科技》 CAS 2020年第6期53-57,62,共6页
为解决基于多匝光纤环的盘式光纤加速度计的灵敏度提升问题,本文对其力学特性和应变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有限元仿真。采用体积平均法计算出粘有多匝光纤环的弹性盘的等效参数,进而推导出盘式光纤加速度计的灵敏度和谐振频率表达式。通... 为解决基于多匝光纤环的盘式光纤加速度计的灵敏度提升问题,本文对其力学特性和应变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有限元仿真。采用体积平均法计算出粘有多匝光纤环的弹性盘的等效参数,进而推导出盘式光纤加速度计的灵敏度和谐振频率表达式。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构建了盘式光纤加速度计拾振结构的仿真模型,分析了理论模型和有限元仿真模型之间的误差来源。实际制作的盘式光纤加速度计的性能参数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接近。本文构建了基于多匝光纤环的盘式光纤加速度计的理论模型和仿真模型,对设计高灵敏度的盘式光纤加速度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盘式光纤加速度计 多匝光纤环 有限元仿真 体积平均法 环向应变 加速度灵敏度 谐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matic detection of respiratory rate from electrocardiogram,respiration induced plethysmography and 3D acceleration signals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官正 吴丹 +2 位作者 梅占勇 朱青松 王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423-2431,共9页
Respiratory monitoring is increasingly used in clinical and healthcare practices to diagnose chronic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al diseases during various routine activities.Wearable medical devices have realized the po... Respiratory monitoring is increasingly used in clinical and healthcare practices to diagnose chronic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al diseases during various routine activities.Wearable medical devices have realized the possibilities of ubiquitous respiratory monitoring,however,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is paid to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In previous study,a wearable respiration biofeedback system was designed.In this work,three kinds of signals were mixed to extract respiratory rate,i.e.,respiration inductive plethysmography(RIP),3D-acceleration and ECG.In-situ experiments with twelve subjects indicate that the method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ver a dynamic range of respiration rate.It is possible to derive respiration rate from three signals within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4.37%of a reference gold standard.Similarly studies derive respiratory rate from single-lead ECG within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17%of a reference gold stand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piration inductive plethysmography respiratory rate ELECTROCARDIOGRAM 3D acceleration a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观结构的三维四向复合材料刚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波 温卫东 崔海涛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21-2728,共8页
考虑纱线截面的变化、相互挤压,建立了三维四向复合材料内部单胞、表面单胞及角胞细观模型。对三种单胞模型施加了相应的周期性边界条件,采用刚度体积平均法,建立了三维四向复合材料刚度预测模型,预测了切边和非切边三维四向碳/碳复合... 考虑纱线截面的变化、相互挤压,建立了三维四向复合材料内部单胞、表面单胞及角胞细观模型。对三种单胞模型施加了相应的周期性边界条件,采用刚度体积平均法,建立了三维四向复合材料刚度预测模型,预测了切边和非切边三维四向碳/碳复合材料纵向弹性模量。结果表明,三单胞预测模型在材料宽度为8、13、16、21mm的预测值时,与试验平均值的误差分别为18.3%、5.8%、4.2%和5%,模型预测精度在材料宽度增加时,预测精度明显提高,当材料宽度大于13mm时,能较好的预测三维四向碳/碳复合材料纵向弹性模量,且三单胞模型的预测精度显著优于内部单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四向 内部单胞 表面单胞 角胞 刚度体积平均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