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膈肌起搏的优化肺康复护理结合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血气指标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
作者 姚娟 贺坤 李歌云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483-485,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的优化肺康复护理与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血气指标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03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样本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体...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的优化肺康复护理与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血气指标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03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样本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体外膈肌起搏的优化肺康复护理,研究组加用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的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膈肌功能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功能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膈肌功能较干预前均提高,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COPD患者采用体外膈肌起搏的优化肺康复护理联合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患者的血气及肺功能指标,提高其膈肌功能和治疗依从性,利于病情转归,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膈肌起搏 肺康复护理 化认知行为干预 老年慢阻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背俞穴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对脑卒中气管切开病人肺康复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陈秋菊 刘悦 田玉晴 《安徽医药》 2025年第2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背俞穴联合体外膈肌起搏(EDP)在脑卒中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衡水市人民医院脑卒中气管切开病人20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EDP治疗,观察组予以EDP+... 目的探讨电针背俞穴联合体外膈肌起搏(EDP)在脑卒中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衡水市人民医院脑卒中气管切开病人20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EDP治疗,观察组予以EDP+电针背俞穴治疗,比较两组咳嗽反射评分(GFC)、血气分析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膈肌厚度、移动度、呼吸功能[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拔管成功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GFC评分较对照组低[(1.71±0.52)分比(2.09±0.51)分],MIP[(82.61±13.03)cmH_(2)O比(69.02±12.35)cmH_(2)O]、MEP[(112.37±17.49)cmH_(2)O比(102.85±16.82)cmH_(2)O]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PaO_(2)[(91.65±9.51)mmHg比(80.37±9.16)mmHg]水平及膈肌厚度[(16.31±2.37)mm比(14.74±2.24)mm]、移动度[(2.44±0.29)mm比(2.20±0.31)mm]较对照组高,PaCO_(2)水平[(42.14±4.03)mmHg比(46.95±4.17)mmHg]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IgG、IgA、IgM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4.00%较对照组12.00%低,拔管成功率69.00%较对照组41.00%高(P<0.05)。结论电针背俞穴联合EDP可促进脑卒中气管切开病人肺康复,改善病人呼吸功能及免疫功能,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拔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气管切开 电针 背俞穴 体外膈肌起搏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呼吸肌训练结合体外膈肌起搏器在COPD患者ICU脱机困难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李亚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14-017,共4页
研究早期进行呼吸肌训练的结合体外膈肌起搏器在COPD患者的ICU脱机难题中的实际效果。通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来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名COPD脱机困难的患者作为... 研究早期进行呼吸肌训练的结合体外膈肌起搏器在COPD患者的ICU脱机难题中的实际效果。通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来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名COPD脱机困难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照组接受了标准的呼吸恢复治疗,包括呼吸肌的训练(例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恢复训练以及对常规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研究组则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级评估后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增加了体外膈肌起搏器(EDP)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长、肺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更短,膈肌的移动范围也更长(P<0.05)。在观察组中,CAT评分和PaCO2的数值都低于对照组,而PaO2和SpO2的数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中,FEV1和FV的数值都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COPD患者的ICU脱机难题中,早期进行呼吸肌训练并结合外膈肌起搏器的应用表现出了明显的效果。这种综合性的治疗策略可以显著地帮助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得到恢复,减少机械通气所需的时间,改进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氧合状况,增强肺部功能和生活的品质,并有效地缓解呼吸不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呼吸训练 体外膈肌起搏 COPD ICU 脱机困难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童宝兵 许巧云 +3 位作者 朱铁峰 应燕增 陈晓肖 洪旭波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5年第2期169-171,共3页
脑卒中是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发病急为临床特征的脑血管意外,常见并发症以吞咽障碍为主[1]。体外膈肌起搏是具有改善通气功能,辅助排痰、增加气体吸入量等作用的呼吸机训练方式对患者肢体运动、平衡、吞咽、呼吸功能恢复均有积极作用... 脑卒中是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发病急为临床特征的脑血管意外,常见并发症以吞咽障碍为主[1]。体外膈肌起搏是具有改善通气功能,辅助排痰、增加气体吸入量等作用的呼吸机训练方式对患者肢体运动、平衡、吞咽、呼吸功能恢复均有积极作用[2]。重复经颅磁刺激的工作原理为采用电流对患者咽部肌肉进行刺激,推动吞咽功能恢复,为新型大脑皮层调控手段[3]。基于此,本次研究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联合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与体外膈肌起搏治疗,以期发挥协同增效作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血管意 体外膈肌起搏 吞咽障碍 运动 常见并发症 协同增效作用 排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张宇航 蒋冬梅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1期27-29,33,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26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呼吸训练,观...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26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膈肌起搏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临床症状[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膈肌活动度(DE)、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量(IC)/肺总量(TLC)]水平和生命质量[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训练后,两组mMRC、CAT评分均低于训练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E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E大于训练前,且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EV_(1)%、FEV_(1)/FVC、IC/TLC水平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呼吸训练应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可减轻临床症状,增大DE,改善肺功能,提高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单纯呼吸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膈肌起搏 呼吸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生命质量 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肺尘埃沉着病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李畅 孔繁逍 戴连英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2期33-36,41,共5页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与体外膈肌起搏(EDP)联合治疗肺尘埃沉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韶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男性肺尘埃沉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与体外膈肌起搏(EDP)联合治疗肺尘埃沉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韶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男性肺尘埃沉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汉防己甲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汉防己甲素联合ED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肺功能、血气指标,以及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肺部啰音积分、咳痰积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以及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部啰音积分、咳痰积分、PaCO_(2)均低于本组治疗前,FEV_(1)、FVC、FEV_(1)/FVC、PaO_(2),以及6MWT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肺部啰音积分、咳痰积分、PaCO_(2)均低于对照组,FEV_(1)、FVC、FEV_(1)/FVC、PaO_(2),以及6MW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尘埃沉着病患者采用汉防己甲素与EDP联合治疗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尘埃沉着病 汉防己甲素 体外膈肌起搏 肺功能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呼吸训练对颈段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梁正侠 王自琳 +2 位作者 廖燕锬 柯俊华 李雪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67-070,共4页
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呼吸训练对颈段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的60例颈段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体... 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呼吸训练对颈段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的60例颈段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体外膈肌起搏器(EDP)治疗,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以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血气分析p(O2)、p(CO2)、拔除气管时间、拔管成功率为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拔除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拔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EV1、FVC、p(O2)均显著增高,p(CO2)显著降低,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DP联合呼吸训练对颈段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减少患者的拔除气管时间,提高拔管成功率,提高肺功能,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膈肌起搏 呼吸训练 颈段脊髓损伤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功能与肺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王姗姗 张梓楠 +3 位作者 魏颖俊 周静静 高冰洋 屈妍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功能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就诊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康复科60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组间基线一般资料匹配的原...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功能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就诊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康复科60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组间基线一般资料匹配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及吸氧等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EDP联合肺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肺康复治疗。所有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_(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膈肌活动度(DE)、用力呼吸时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增厚分数(DTF)、6分钟步行距离(6MWD)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FVC、FEV_(1)、FEV_(1)/FVC%、DTee、DTei和DE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中,FEV_(1)%pred、6MW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两组DTF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P联合肺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膈肌功能与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功能 体外膈肌起搏 肺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间歇式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陶钰 徐青 +1 位作者 陈玉宝 俞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间歇式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或急诊收治的100例AE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间歇式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或急诊收治的100例AE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式训练干预,试验组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间歇式训练,两组均持续接受干预到出院,出院时进行效果评价。对两组膈肌功能、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膈肌活动度、膈肌增厚分数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间歇式训练干预AECOPD患者能显著改善膈肌功能,促进肺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体外膈肌起搏 间歇式训练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人工膨肺技术对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文娟 邵银进 +2 位作者 魏丽珠 康良鸣 申芳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研究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人工膨肺技术(MHI)对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进行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研究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人工膨肺技术(MHI)对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进行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予以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EDP、MHI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7、14、21、28 d的肺部感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8 d的膈肌移动度、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EDP联合MHI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肺部感染风险,整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膈肌起搏 人工膨肺技术 颈髓损伤 气管切开 肺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下肢运动训练对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赵媛媛 刘亚 +1 位作者 张飞飞 郭继东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2380-2383,共4页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合并感染(HFI)老年患者在采取下肢运动训练的基础上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EDP)的效果。方法:选取第八师石河子市总医院2024年2月~2024年4月收治的HFI老年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分为对照组(26例,下肢运动训练)与试验...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合并感染(HFI)老年患者在采取下肢运动训练的基础上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EDP)的效果。方法:选取第八师石河子市总医院2024年2月~2024年4月收治的HFI老年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分为对照组(26例,下肢运动训练)与试验组(26例,下肢运动训练+EDP),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脑利尿钠肽(BNP)]、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分(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总分)、临床指标[降钙素原(PCT)、6 min最快步行距离(6 MWT)、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HFI老年患者在采取下肢运动训练的基础上联合EDP,能更好地改善心肺功能及感染症状,提高呼吸肌功能,同时能降低疲劳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膈肌起搏 下肢运动训练 心力衰竭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渐进抗阻吸气训练在颈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12
作者 刘沙沙 朱新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4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渐进抗阻吸气训练在颈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颈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渐进抗阻吸气训练在颈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颈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使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渐进抗阻吸气训练.对比两组呼吸功能、呼吸困难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通气量、用力肺活量均较治疗前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rog呼吸困难评分量表及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渐进抗阻吸气训练治疗,能够改善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呼吸功能及呼吸困难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体外膈肌起搏 渐进抗阻吸气训练 呼吸功能
原文传递
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四点跪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伟 董朋霞 +4 位作者 谢天培 范颖洁 仇浩 刘昊宇 苏敏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四点跪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1日—6月30日在苏州市独墅湖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的基础训练...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四点跪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1日—6月30日在苏州市独墅湖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的基础训练,对照组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治疗组给予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四点跪位训练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评估治疗前后患者健侧及患侧平静呼气末膈肌厚度(CEEDT)、最大吸气末膈肌厚度(MEIDT)、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QBDM)、深呼吸膈肌移动度(DBDM)、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Borg评分。结果2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估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8周后健侧CEEDT提高(P<0.05),治疗4、8周后患侧CEEDT均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健侧和患侧的CEEDT均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8周后健侧和患侧的CEEDT均提高(P<0.05)。治疗4、8周后2组健侧和患侧的MEIDT、QBDM和DBDM,以及患者FEV_(1)、FVC、PEF、6MWD均优于治疗前,Borg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4、8周后健侧和患侧的MEIDT、QB⁃DM、DBDM,以及患者的FEV_(1)、FVC和P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FEV_(1)/FVC、6MWD均提高,Borg评分降低(P<0.0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四点跪位训练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肺功能 体外膈肌起搏 四点跪位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躯干平衡与呼吸功能的体外膈肌起搏及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张丽琼 孙庆霖 +3 位作者 陈叶冬 李光武 陈和木 赵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39-1846,共8页
目的:应用体外膈肌起搏(EDP)治疗脑卒中患者,观察卒中后患者躯干平衡、肺功能及膈肌功能的改善情况,分析躯干平衡与呼吸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 目的:应用体外膈肌起搏(EDP)治疗脑卒中患者,观察卒中后患者躯干平衡、肺功能及膈肌功能的改善情况,分析躯干平衡与呼吸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共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5例)和对照组(n=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EDP治疗,共治疗4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改良版躯干损伤量表(mTIS)评分、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立位到仰卧位肺活量的变化百分比[ΔVC(%)]、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DE-QB)、用力呼吸膈肌移动度(DE-DB)、膈肌增厚率(TF),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m TIS、FVC、FEV1、DE-DB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mTIS、FVC、FEV1、FEV1/FVC、DE-QB、DE-DB、TF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除DE-QB外,观察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30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m TIS评分与DE-QB、DE-DB、TF均呈正相关(P<0.05),ΔVC与mTIS、DE-DB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EDP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躯干平衡功能的恢复;卒中后患者的躯干平衡能力与膈肌功能有关,而与肺功能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体外膈肌起搏 躯干平衡 呼吸功能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健肌操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干预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文敏 冯岩 《中国临床护理》 2024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序贯健肌操联合体外膈肌起搏(external diaphragmatic pacing,EDP)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治疗的108例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序贯健肌操联合体外膈肌起搏(external diaphragmatic pacing,EDP)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治疗的108例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EDP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序贯健肌操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膈肌功能、血气分析指标、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膈肌移动度(DE)、吸气末膈肌厚度、呼气末膈肌厚度、动脉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及撤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t=-3.818,P<0.001;t=-2.186,P=0.031;t=-2.644,P=0.009;t=-2.780,P=0.006;t=-2.241,P=0.027;χ^(2)=4.267,P=0.039),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6.227,P<0.001;t=3.739,P<0.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t=6.458,P<0.001)。结论序贯健肌操联合EDP干预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能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改善膈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健 体外膈肌起搏 无创机械通气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陶林花 傅晓倩 +2 位作者 陆操 王月丽 傅建明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和呼吸功能以及卒中后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和呼吸功能以及卒中后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吞咽训练和呼吸训练,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功能性经口摄食分级评估(FOIS)]和呼吸功能评定[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峰值呼气流速(PEF)],并计算两组患者SAP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SA及FOI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SSA及FO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_(1)和PEF均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FVC、FEV_(1)和PEF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SAP发生率分别为6.7%和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呼吸功能,但防止SAP的发生效果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膈肌起搏 呼吸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复张联合早期体外膈肌起搏对中重度ARDS患者的影响
17
作者 秦宝 崔艳 +2 位作者 彭颖 黄媛 李孟秦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770-776,共7页
目的探讨肺复张(RM)联合早期体外膈肌起搏(EDP)治疗对中重度ARD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在我院急诊监护室接受治疗的中重度ARDS患者5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例)、RM组(14例)、EDP组(14例)、RM+EDP组(15例... 目的探讨肺复张(RM)联合早期体外膈肌起搏(EDP)治疗对中重度ARD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在我院急诊监护室接受治疗的中重度ARDS患者5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例)、RM组(14例)、EDP组(14例)、RM+EDP组(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RM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RM(PEEP递增法);ED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EDP治疗,于机械通气48 h后开始直至撤机;RM+ED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相同的RM及EDP治疗。比较各组氧合指数、肺超声评分(LUS)、膈肌移动度(DE)、膈肌增厚分数(DTF)、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死亡率。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RM组、RM+EDP组氧合指数在第3天、第7天明显增加(均P<0.05);与RM+EDP组相比,EDP组氧合指数在第3天、第7天明显降低(均P<0.05),RM组第7天氧合指数明显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RM组、EDP组、RM+EDP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与RM+EDP组相比,RM组、EDP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延长(均P<0.05)。(3)4组患者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对照组相比,RM组、RM+EDP组肺超声评分在第3天、第7天及撤机时明显降低(均P<0.05),EDP组肺超声评分撤机时明显降低(P<0.05);与RM+EDP组相比,EDP组肺超声评分在第3天、第7天及撤机时明显升高(均P<0.05),RM组撤机时明显升高(P<0.01)。(5)与对照组相比,EDP组、RM+EDP组膈肌移动度及膈肌增厚分数在第3天、第7天及撤机时明显增加(均P<0.05);与RM组相比,EDP组、RM+EDP组膈肌移动度及膈肌增厚分数在第3天、第7天及撤机时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RM或早期EDP能改善中重度ARDS患者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且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更显著,其机制至少部分与改善肺通气、保护膈肌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 体外膈肌起搏 肺超声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神补肺针刺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性脑病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升强 陈霭平 彭晓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调神补肺针刺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10例AE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中医调神补肺针刺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10例AE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组、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等基础疗法+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针刺组患者同时接受中医调神补肺针刺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参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中医相关证候评分、治疗结局。结果治疗前,针刺组和对照组的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_(2))、pH值、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aO_(2))测定值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治疗2 d、3 d的PaO_(2)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在治疗第2、3天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在pH值、SaO_(2)测定值治疗2 d时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针刺组和对照组的GC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治疗2 d、治疗3 d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针刺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治疗5 d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的治疗有效率、气管插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的NIPPV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调神补肺针刺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AECOPD并发肺性脑病有利于早期改善患者血气水平、意识状态,减少患者接受辅助呼吸及住院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调神补肺针刺 体外膈肌起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期 肺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淑贤 李瑞玲 邱陆阵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5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内科监护室收治的119例膈肌功能障碍机械通气患者,根据不同的康复训练方式分为对照组(n=60,早... 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内科监护室收治的119例膈肌功能障碍机械通气患者,根据不同的康复训练方式分为对照组(n=60,早期康复训练)与研究组(n=59,体外膈肌起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比2组的血气指标、膈肌厚度及膈肌移动度、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core,APACHEⅡ)、肺部感染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ial blood,PaCO_(2))水平较低,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blood,SaO_(2))、氧合指数(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xygen,PaO_(2)/Fi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吸气末与呼气末膈肌厚度、膈肌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8%,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10.36±1.15)d及住院时间(19.16±1.53)d短于对照组[(13.58±1.43)d,(21.25±2.02)d](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体外膈肌起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其血气指标与膈肌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提高其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体外膈肌起搏 早期康复训练 功能 并发症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呼吸健肺功治疗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元红 李艳 +9 位作者 冯玲 茅慧雯 刘杨 陈妍 赵斐然 陈茜茹 庞现凤 沈亚南 潘双双 董文阳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 探究体外膈肌起搏(EDP)联合呼吸健肺功治疗脑卒中患者肺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上海市同仁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16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 探究体外膈肌起搏(EDP)联合呼吸健肺功治疗脑卒中患者肺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上海市同仁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16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EDP,观察组同时接受呼吸健肺功。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峰值流速(PEF)、膈肌移动度、呼气末膈肌厚度、吸气末膈肌厚度。并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12周后,比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2例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_(1)、PEF、呼气末膈肌厚度、吸气末膈肌厚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12周后,72例患者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DP联合呼吸健肺功,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肺康复 体外膈肌起搏 呼吸健肺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