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病毒合剂对新城疫病毒抑制作用的体内试验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为民 张淑霞 +3 位作者 宋晓平 张德刚 杨贵军 卢双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8-100,共3页
抗病毒合剂由具有抗病毒、清热、滋阴凉血等作用的中药组方经水煎、浓缩而成。通过鸡胚法和人工感染雏鸡测定其对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抗病毒合剂在鸡胚内对新城疫病毒 F4 8E9毒株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人工感染新城疫病... 抗病毒合剂由具有抗病毒、清热、滋阴凉血等作用的中药组方经水煎、浓缩而成。通过鸡胚法和人工感染雏鸡测定其对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抗病毒合剂在鸡胚内对新城疫病毒 F4 8E9毒株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人工感染新城疫病毒的雏鸡具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合剂 新城疫 病毒抑制 体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索式血管分流装置治疗四肢血管离断并缺损伤的体内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鑫 黎立 +6 位作者 李强 徐斌 买买提.克里木 何云 许刚 陆海波 彭江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9期20-22,33,共4页
目的:进行拉索式血管分流装置治疗四肢血管离断并缺损伤的体内试验。方法:建立四肢血管离断并缺损伤动物模型,用拉索式血管分流装置和硅胶管连接缺损血管两端,检测通血及血栓发生情况,并与常规缝线结扎合并硅胶管连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进行拉索式血管分流装置治疗四肢血管离断并缺损伤的体内试验。方法:建立四肢血管离断并缺损伤动物模型,用拉索式血管分流装置和硅胶管连接缺损血管两端,检测通血及血栓发生情况,并与常规缝线结扎合并硅胶管连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拉索式血管分流装置固定的血管具有与传统缝线结扎合并硅胶管分流装置相同的通血效果,但操作时间短,和常规缝线结扎合并硅胶管连接方法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拉索式血管分流装置对离断并缺损的四肢血管可简单有效地恢复供血,可为后送至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血管移植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索式 血管分流 血管离断伤 体内试验 肢体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制剂体外溶出试验与体内试验相关数据的处理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钱春梅 杨世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411-412,共2页
本文阐述了(?)体制剂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相关性的两种处理方法:1.T_(50)、Td 与C_(max)、T_(?)、AUC 相关性;2.药物溶出百分比与药物吸收百分数相关性。以期用溶出试验代替体内试验研究固体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关键词 固体制剂 溶出度 体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激素抗胶质瘤作用的体内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广秀 浦佩玉 +1 位作者 刘旭文 王春艳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MLT体内抗胶质瘤作用。方法观察荷C6鼠胶质瘤大鼠接受MLT治疗后肿瘤大小,生存期,病理组织学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MLT治疗后C6胶质瘤生长延缓,荷瘤大鼠生存期延长,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结论MLT有一定抑瘤作... 目的探讨MLT体内抗胶质瘤作用。方法观察荷C6鼠胶质瘤大鼠接受MLT治疗后肿瘤大小,生存期,病理组织学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MLT治疗后C6胶质瘤生长延缓,荷瘤大鼠生存期延长,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结论MLT有一定抑瘤作用,值得进一步临床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褪黑激素 体内试验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吡肟药物过敏体内试验一例
5
作者 郑青 徐艳华 +2 位作者 王怡玮 邵莉 郭胤仕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0年第1期51-54,共4页
药物超敏反应(drug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DHRs)是指临床上出现的由药物制剂(包括有效药物和赋形剂)所引起的类似过敏症状的不良反应。药物超敏反应属于B型药物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正常剂量的药物应用于人体而... 药物超敏反应(drug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DHRs)是指临床上出现的由药物制剂(包括有效药物和赋形剂)所引起的类似过敏症状的不良反应。药物超敏反应属于B型药物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正常剂量的药物应用于人体而出现的不可预测的、与用药剂量无关的、有害的反应[1]。药物超敏反应的诊断包括临床病史、皮肤试验、体外试验以及药物激发试验等。其中药物激发试验是诊断药物自身诱发药物超敏反应的金标准,但需充分明确其注意事项和禁忌证,并在最安全的医疗环境中进行[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史 药物过敏 头孢吡肟 皮肤试验 过敏症状 体内试验 体外试验 药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筛选食管致癌物的体内试验
6
作者 祝庆蕃 叶颖江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3年第6期46-47,共2页
甲基苄基亚硝胺为强致癌物.具有明显的组织亲和性.在大鼠可诱发食管鳞癌.在小鼠可诱发前胃鳞癌.小鼠前胃为食管的延伸部分。皆被覆角化鳞状上皮细胞.我们用封闭群昆明种小鼠进行试验.甲基苄基亚硝胺剂量为0.25mg、0.5mg和1mg/k... 甲基苄基亚硝胺为强致癌物.具有明显的组织亲和性.在大鼠可诱发食管鳞癌.在小鼠可诱发前胃鳞癌.小鼠前胃为食管的延伸部分。皆被覆角化鳞状上皮细胞.我们用封闭群昆明种小鼠进行试验.甲基苄基亚硝胺剂量为0.25mg、0.5mg和1mg/kg体重灌胃.每一剂量组雌雄小鼠各3只.动物于灌胃后36h处死.取食管和胃,平铺固定于10%缓冲福尔马林,石蜡包埋,切片Feulgen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小鼠 致癌物 体内试验 快速筛选 剂量 鳞状上皮细胞 取食 亲和性 前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筛选食管致癌物的体内试验
7
作者 祝庆蕃 李华健 叶颖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甲基苄基亚硝胺为强致癌物,具有明显的组织亲合性。在大鼠可诱发食管鳞癌,在小鼠可诱发前胃鳞癌。本实验为小鼠经甲基苄基亚硝胺处理,在其前胃粘膜基底细胞和副基底细胞微核和凋谢出现率增高。此种诱变试验除具有体内短期试验的优点... 甲基苄基亚硝胺为强致癌物,具有明显的组织亲合性。在大鼠可诱发食管鳞癌,在小鼠可诱发前胃鳞癌。本实验为小鼠经甲基苄基亚硝胺处理,在其前胃粘膜基底细胞和副基底细胞微核和凋谢出现率增高。此种诱变试验除具有体内短期试验的优点外,还具有器官特异性。可作为快速筛选食管致癌物体内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物 筛选 体内试验 食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体内试验的研究现状
8
作者 叶翠莲 杨致邦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5年第5期316-318,共3页
幽门螺杆菌(Hp)体内试验是研究Hp致病机制与免疫机制,验证致病因子的依据,并用于临床药品、疫苗与治疗方案的探索,它包括动物体内和人体内试验,常用于该试验的动物有猪、小鼠、蒙古沙鼠、大鼠、狗、猴等。本文就幽门螺杆菌体内试验的类... 幽门螺杆菌(Hp)体内试验是研究Hp致病机制与免疫机制,验证致病因子的依据,并用于临床药品、疫苗与治疗方案的探索,它包括动物体内和人体内试验,常用于该试验的动物有猪、小鼠、蒙古沙鼠、大鼠、狗、猴等。本文就幽门螺杆菌体内试验的类型、方法、特点等方面对该领域现状作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体内试验 动物模型 幽门螺杆菌(Hp) 体内试验 动物体内 免疫机制 致病机制 致病因子 治疗方案 蒙古沙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facell公司的P-30在体内试验中可抑制肿瘤
9
作者 王璋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8期19-19,共1页
Alfacell Corp.(Bloomfield,NJ)终于公布了该公司的抗癌活性药物.P-30,并声称该药可阻止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自从1981年组建公司以来,Alfacell 对自家的工作一直持保密态度。
关键词 体内试验 Alfacell P-30 化学疗法 激素疗法 抗癌效果 豹蛙 抽提法 KINGSTON 服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试验显示PLX—MS对MS有效
10
作者 朱园园(摘) 《国外药讯》 2008年第10期13-14,共2页
美国异体细胞治疗产品公司Pluristem Therapeutics称其Placental eXpanded(PLX—MS)细胞(I)在体内已显示对阻止多发性硬化(MS)有效。(I)是该公司专利的PluriX3-D生物反应器扩增的胎盘源性间充质基质细胞。
关键词 体内试验 MS 体细胞治疗 多发性硬化 生物反应器 基质细胞 间充质 盘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丙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期间短暂的免疫抑制:对辅助性T细胞应答体内试验分析
11
作者 曹振环(编译) 杨月(审校)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6年第12期22-22,共1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在急性感染后可以很快地获得长期存活下来的能力。细胞免疫应答被认为在控制病毒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急性感染时,CD4+T细胞功能丧失与病毒持续感染有关.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作者用新型Ⅱ类四聚体来研究急... 丙型肝炎病毒(HCV)在急性感染后可以很快地获得长期存活下来的能力。细胞免疫应答被认为在控制病毒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急性感染时,CD4+T细胞功能丧失与病毒持续感染有关.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作者用新型Ⅱ类四聚体来研究急性感染时体内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研究人员测定了一个HCV急性感染病人HCV特异性CD4+T细胞的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感染期 丙型肝炎病毒 T细胞应答 体内试验 免疫抑制 CD4+T细胞 HCV特异性 短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抗高致病性禽流感中成药通过体内试验
12
作者 刘喜斌 《中国处方药》 2007年第2期43-43,共1页
1月30日,从香港大学医学院“新发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传出消息:丽珠集团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和应用近40年的“(川方)抗病毒颗粒,经过反复实验证明,其对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体内繁殖及向呼吸道以外的扩散有明显... 1月30日,从香港大学医学院“新发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传出消息:丽珠集团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和应用近40年的“(川方)抗病毒颗粒,经过反复实验证明,其对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体内繁殖及向呼吸道以外的扩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与此前在2006年4月26日完成的体外实验证明“(川方)抗病毒颗粒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互为印证。体外体内实验共同得出结论:“(丽珠集团)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抗病毒颗粒’,对人禽流感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治疗及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体内试验 中成药 抗病毒颗粒 香港大学医学院 重点实验室 中国 流感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体内试验验证云实感冒合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
13
作者 徐庆胜 李玉迁 +4 位作者 蒋立娜 魏洪 迟茜文 廖思睿 陈维娇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82,共13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试验探讨云实感冒合剂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作用机制。方法网络药理学预测:运用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预测云实感冒合剂干预RSV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2.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试验探讨云实感冒合剂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作用机制。方法网络药理学预测:运用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预测云实感冒合剂干预RSV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中药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借助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云实感冒合剂干预RSV感染验证试验:滴鼻法建立RSV小鼠模型,灌胃合剂后检测血常规、肺指数,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IL-1β含量,RT-PCR检测肺组织中TLR4、NF-κB和RSV-N基因mRNA相对水平。结果分析获得云实感冒合剂有效活性成分41个,抗RSV靶点111个,富集得到167条信号通路,主要是PI3K/AKT、MAPK、Toll-like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云实感冒合剂活性成分木犀草素、山奈酚、槲皮素与RSV-G、RSV-F、PI3K、AKT1、Bcl-2结合能均小于0 kcal/mol。体内试验结果显示,与RSV组相比,云实感冒合剂高剂量组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肺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RSV组肺组织增生,肺泡壁变厚,间质内有炎性细胞浸润,利巴韦林组和云实感冒合剂低、中、高剂量组中肺泡大小趋向均匀,肺泡壁厚度均一。与RSV组相比,云实感冒合剂低、中、高剂量组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升高,CD4^(+)/CD8^(+)T细胞数量比值降低,血清中TNF-α、IL-6、IL-1β含量下降,肺组织中病毒载量和TLR4、NF-κB mRNA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实感冒合剂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调控RSV感染,主要通过缓解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实感冒合剂 网络药理学 呼吸道合胞病毒 体内试验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体内彗星试验多种器官细胞分离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爱武 衡正昌 +1 位作者 刘科亮 张遵真 《卫生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体内试验 彗星试验 细胞分离 致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暴露的体外及体内微核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艳艳 谢晶 +2 位作者 甘永金 梁丹玉 李羡筠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953-955,共3页
目的探讨砷的遗传损伤作用。方法体外试验用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试验(CBMN)进行,观察不同浓度砷(0μg/L、50μg/L、100μg/L、200μg/L、400μg/L)对人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在RPMI1640培养基中加入正常人淋巴细胞和不同浓度砷在37℃中... 目的探讨砷的遗传损伤作用。方法体外试验用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试验(CBMN)进行,观察不同浓度砷(0μg/L、50μg/L、100μg/L、200μg/L、400μg/L)对人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在RPMI1640培养基中加入正常人淋巴细胞和不同浓度砷在37℃中培养72 h(44 h时加入细胞松弛素B),经低渗固定等收获细胞后染色观察双核淋巴细胞中微核率。体内试验取40只ICR雄性小鼠应用完全随机化的方法分为4个剂量组[阴性对照组、10 mg/(kg·bw)、20 mg/(kg·bw)、30 mg/(kg·bw)],每组10只,将亚砷酸钠按剂量要求经口灌胃染毒3次,染毒后取尾静脉按常规血涂片进行涂片染色,观察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体外试验砷接触72 h后,砷浓度200μg/L、400μg/L的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0.4‰和20.2‰,与砷浓度0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试验ICR小鼠染毒亚砷酸钠后,阴性对照组、10 mg/(kg·bw)、20 mg/(kg·bw)、30 mg/(kg·bw)各剂量组动物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分别为0.7‰、0.8‰、1.6‰、2.7‰,呈剂量-反应关系,30 mg/(kg·bw)剂量组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砷酸钠体外试验可导致人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增加,体内试验也可导致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升高,体内与体外试验结果均提示砷具有遗传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钠 体外试验 体内试验 淋巴细胞双核微核 嗜多染红细胞微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载荷下腰椎退变滑脱椎管容积的体内三维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胥鸿达 苗军 夏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3期8634-8640,共7页
背景:腰椎退变滑脱以上一椎体相对下一椎体向前滑移为典型特征,是中老年常见的脊柱疾病。这种椎体间滑移使椎管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和畸形;鲜有研究报道影响腰椎退变滑脱椎管狭窄的解剖因素,且在手术治疗时是否应该复位滑脱节段及恢复椎... 背景:腰椎退变滑脱以上一椎体相对下一椎体向前滑移为典型特征,是中老年常见的脊柱疾病。这种椎体间滑移使椎管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和畸形;鲜有研究报道影响腰椎退变滑脱椎管狭窄的解剖因素,且在手术治疗时是否应该复位滑脱节段及恢复椎体间高度也仍然存在争议。目的:探索腰椎退变滑脱生理载荷下滑脱节段椎管容积的变化及其相关解剖因素。方法:纳入15例无症状志愿者为正常组,年龄(55±7)岁;15例L4滑脱患者为试验组,年龄(54±6)岁。将双X射线透视影像系统和螺旋CT检查相结合,从受试者腰椎薄层CT获取腰椎三维重建模型,匹配到双X射线透视影像系统捕获的不同活动体位时(平卧、站立、前屈位和后伸位)腰椎X射线图像上,重现生理载荷下腰椎椎体间三维运动状态。观测不同姿势下椎管容积变化和可能影响椎管容积变化的解剖参数(椎间盘高度、椎管横截面积、椎管左右直径、椎管前后直径、滑脱程度、姿势和间盘角度)。结果与结论:正常组和试验组的椎管容积在平卧位和前屈位时均大于站立和后伸位,且试验组椎管容积在所有4个姿势下均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滑脱节段L4-5椎管容积与L4-5椎间盘后缘高度(γb=0.80)显著相关,与滑脱程度(γb=-0.61)高度相关,与L4-5椎间盘前缘高度(γb=0.28)和间盘角度(γb=-0.24)弱相关。提示腰椎退变滑脱患者椎管容积受多重因素影响,平卧位和前屈位时滑脱节段容积增大有助于解释在这些姿势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复位滑脱的椎体、减少椎间角度、椎间撑开和减压都能有效增加滑脱患者的椎管容积,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椎管狭窄 解剖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椎管容积 腰椎退变滑脱 运动学 透视 三维重建模型 体内试验 相关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肠毒素A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内分布试验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志宇 何生 +2 位作者 薛华 苏敏 汪现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9-301,304,共4页
目的 制备葡萄球菌肠毒素 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脂质体 ,研究其在体内的分布特性 ,为 SEA脂质体治疗肝癌提供依据。方法 用 1 2 5I标记 SEA,逆相蒸发法制备 SEA脂质体 ,考察其包封率及粒径 ,观察 1 2 5I- SEA及 SEA脂... 目的 制备葡萄球菌肠毒素 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脂质体 ,研究其在体内的分布特性 ,为 SEA脂质体治疗肝癌提供依据。方法 用 1 2 5I标记 SEA,逆相蒸发法制备 SEA脂质体 ,考察其包封率及粒径 ,观察 1 2 5I- SEA及 SEA脂质体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小鼠体内的分布。结果  5批 SEA脂质体样品平均粒径为5 0 5± 34 nm,平均包封率为 44 .4%± 4.8%。SEA脂质体主要分布于肝、脾 ,尤以肝脏中分布最多 ,而在血中清除加快 ,在其他组织中分布显著减少 ,与游离 SEA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逆相蒸发法制备 SEA脂质体简单、重复性好 ,可获得较高的包封率和符合肝靶向要求的脂质体 ;SEA脂质体具有一定的肝靶向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A 脂质体 制备 体内分布试验 肝靶向性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提取物体内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相霞 郭振环 +3 位作者 马霞 卞陆杰 刘永录 王文静 《山东畜牧兽医》 2017年第7期9-11,共3页
为研究蜂胶提取物的体外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及体内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采用体外试验:采用打孔法,测定抑菌圈直径,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体内试验:本试验通过人工建立鸡大肠杆菌病模型,用蜂胶提取物进行预防治疗,同时... 为研究蜂胶提取物的体外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及体内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采用体外试验:采用打孔法,测定抑菌圈直径,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体内试验:本试验通过人工建立鸡大肠杆菌病模型,用蜂胶提取物进行预防治疗,同时设氟苯尼考西药对照治疗组。观察临床症状、体重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蜂胶提取物以及氟苯尼考均高度敏感,蜂胶提取物的MIC为0.013g/ml。蜂胶提取物预防及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差异不显著;蜂胶提取物组增加体重作用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提取物 鸡大肠杆菌 体外试验 体内试验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材料体内外试验相关性研究——细胞与软组织毒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彩霞 闻学雷 +6 位作者 刘晓亮 顾国珍 孟爱英 钱云芳 黄哲玮 中村正明 今井弘一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生物材料在医学领域已广泛应用 ,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研究生物材料体内外试验方法的相关性 ,以探求与体内动物试验相关性好的体外评价方法。采用白细胞趋化试验、流式细胞仪法、MTT比色法等体外方法与大鼠皮下埋植试验... 生物材料在医学领域已广泛应用 ,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研究生物材料体内外试验方法的相关性 ,以探求与体内动物试验相关性好的体外评价方法。采用白细胞趋化试验、流式细胞仪法、MTT比色法等体外方法与大鼠皮下埋植试验、兔肌肉埋植试验等体内方法 ,对七种生物材料的组织毒性进行了评定 ,并应用Spearman秩相关统计方法对体内和体外试验方法作对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体外方法均与体内方法有良好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体内试验 相关性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缓释、控释制剂体内外相关性试验的讨论 被引量:7
20
作者 蒋学华 贾运涛 +2 位作者 袁媛 杨俊毅 周静 《中国医药导刊》 2003年第2期150-151,共2页
按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中'缓释、控释制剂指导原则',缓释、控释制剂要求进行体内外相关性的试验,'只有当体内外具有相关性,才能通过体外释放曲线预测体内情况'.
关键词 缓释制剂 控释制剂 体内外相关性试验 室模型依赖方法 逆卷积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