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缝合增强PRSEUS构件低速冲击性能研究
1
作者 田潇 文立伟 邓朱海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5,共13页
PRSEUS结构作为针对翼身融合布局的典型结构单元,受载情况复杂。使用缝合技术将加筋结构与蒙皮一体化制备,提高了机身载荷传递能力,提高了PRSEUS结构整体一致性,能够充分发挥PRSEUS结构的承载效率。通过现有条件制备缝合PRSEUS构件,并... PRSEUS结构作为针对翼身融合布局的典型结构单元,受载情况复杂。使用缝合技术将加筋结构与蒙皮一体化制备,提高了机身载荷传递能力,提高了PRSEUS结构整体一致性,能够充分发挥PRSEUS结构的承载效率。通过现有条件制备缝合PRSEUS构件,并开展低速冲击试验研究,发现缝合密度或是缝线细度的增加都可以提高试样的抗冲击性能,缝线细度增大带来的抗冲击性能提升相比缝合密度增大影响相对较小。PRSEUS结构的抗冲击性能对于缝合密度更加敏感。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缝合试样的层间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损伤面积减小,证明缝合可以有效提高PRSEUS结构抗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 复合材料 PRSEUS 低速冲击性能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维机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袁守忍 曹海建 钱坤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2,共5页
本文以64tex亚麻纤维、33tex丙纶(PP)纤维为原料,在花式捻线机上形成PP包覆亚麻的包缠纱;分别以上述包缠纱作为经纬纱,在SU111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上制织三种典型2.5维机织物(浅交弯联、浅交直联、深角联),并在Carver热压设备上热压制成... 本文以64tex亚麻纤维、33tex丙纶(PP)纤维为原料,在花式捻线机上形成PP包覆亚麻的包缠纱;分别以上述包缠纱作为经纬纱,在SU111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上制织三种典型2.5维机织物(浅交弯联、浅交直联、深角联),并在Carver热压设备上热压制成2.5维机织复合材料板材。分别选取厚度为1mm、纤维体积含量为48%的上述三种2.5维机织复合材料进行低速冲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浅交弯联复合材料抗低速冲击时,最大载荷最大,为575.1N,深角联最小,为301.74N;浅交弯联复合材料受低速冲击载荷时,吸收能量最多,达0.816J,深角联吸收能量最小,为0.771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维机织复合材料 低速冲击性能 浅交弯联 浅交直联 深角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铝合金层合板低速冲击性能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崔岸 杨伟丽 +4 位作者 程普 金伟光 徐晓倩 刘天赐 黄显晴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4-699,708,共7页
制备一种玄武岩纤维/铝合金层合板复合结构,通过试验和仿真,探讨该复合结构的拉伸、压缩、剪切、弯曲和抗冲击特性。采用连续壳单元模拟纤维层,建立低速冲击仿真模型,从能量吸收、接触力和层合板损伤程度3个方面,研究铺层结构和冲击载... 制备一种玄武岩纤维/铝合金层合板复合结构,通过试验和仿真,探讨该复合结构的拉伸、压缩、剪切、弯曲和抗冲击特性。采用连续壳单元模拟纤维层,建立低速冲击仿真模型,从能量吸收、接触力和层合板损伤程度3个方面,研究铺层结构和冲击载荷角度对纤维金属层合板抗冲击性能的影响。最后,将纤维金属层合板应用于发动机罩外板,进行发动机罩静态刚度和行人头部碰撞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原发动机罩相比,纤维金属层合板发动机罩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行人头部保护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纤维金属层合板 低速冲击性能 发动机罩 行人头部碰撞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材高度对三维中空夹芯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曹海建 陈红霞 钱洪浩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75,共5页
文摘选取芯材高度分别为5、6、7 mm的三维中空夹芯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落锤式低速冲击试验装置分别对上述材料进行8 J能量的低速冲击测试,研究材料的低速冲击性能;利用Instron 3385H型万能材料试验机分别测试上述材料受到低速冲击... 文摘选取芯材高度分别为5、6、7 mm的三维中空夹芯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落锤式低速冲击试验装置分别对上述材料进行8 J能量的低速冲击测试,研究材料的低速冲击性能;利用Instron 3385H型万能材料试验机分别测试上述材料受到低速冲击载荷前后的压缩强度,研究材料受到低速冲击载荷后的压缩损伤容限。结果表明:三维中空夹芯复合材料对低速冲击载荷比较敏感;随着芯材高度的增加,材料抗低速冲击性能有所增加;低速冲击载荷使材料的剩余压缩强度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中空夹芯复合材料 芯材高度 低速冲击性能 压缩损伤容限 万能材料试验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与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的拉伸及低速冲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海雷 段跃新 +1 位作者 王维维 蒋金隆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109,共8页
本文采用真空辅助树脂渗透成型(VARI)工艺成型了0°/90°玻璃纤维经编织物和0°/90°碳纤维经编织物不同混杂比的复合材料板,并探讨了混杂比、混杂方式等因素对碳-玻纤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及低速冲击性能的影响... 本文采用真空辅助树脂渗透成型(VARI)工艺成型了0°/90°玻璃纤维经编织物和0°/90°碳纤维经编织物不同混杂比的复合材料板,并探讨了混杂比、混杂方式等因素对碳-玻纤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及低速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少量碳纤维的加入便可很好地改善纯玻璃纤维材料的拉伸和冲击性能;同种混杂比下,玻璃纤维铺覆表面的层间混杂结构拥有最好的拉伸性能;对于低速冲击性能来说,随着试样中碳纤维含量的增加,冲击能降低,扩展能降低,韧性指数降低,冲击后剩余压缩强度增大;碳纤维、玻璃纤维含量相接近时,玻璃纤维铺覆表面的层间混杂结构表现出较好的抗低速冲击性能;碳纤维、玻璃纤维含量相差较大时,玻璃纤维铺覆表面的夹芯结构的抗低速冲击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复合材料 混杂方式 拉伸性能 低速冲击性能 冲击后压缩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金属层合板低速冲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耀辉 崔岸 +2 位作者 刘芳芳 金伟光 续迎萍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5-800,共6页
选用AL5052和AL6061两种铝合金薄板与玄武岩纤维布对称交替层铺,制备几种不同结构形式的纤维金属层合板,试验对比分析层合板结构的弯曲和低速冲击性能;建立层合板低速冲击仿真模型,研究纤维铺层方式对层合板抗低速冲击性能的影响;对铝... 选用AL5052和AL6061两种铝合金薄板与玄武岩纤维布对称交替层铺,制备几种不同结构形式的纤维金属层合板,试验对比分析层合板结构的弯曲和低速冲击性能;建立层合板低速冲击仿真模型,研究纤维铺层方式对层合板抗低速冲击性能的影响;对铝合金板厚度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各层铝合金板的最佳厚度值;将最优层合板结构应用于某轿车车门外板进行柱碰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原车门相比,纤维金属层合板车门的吸能特性和减重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纤维金属层合板 低速冲击性能 多目标优化 车门耐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编织层合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莎 阎建华 顾海麟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53,共7页
主要研究三组二维三轴混杂编织层合复合材料在铺层数目相同时,不同混杂编织方式对低速冲击性能的影响,为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和理论基础。由低速冲击以及三点弯曲实验的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编织纱是玻纤、... 主要研究三组二维三轴混杂编织层合复合材料在铺层数目相同时,不同混杂编织方式对低速冲击性能的影响,为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和理论基础。由低速冲击以及三点弯曲实验的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编织纱是玻纤、轴纱是碳纤的二维三轴编织片层合制得的复合材料,冲击后其表面产生裂纹较少、单位厚度吸收能量较低、在厚度方向产生损伤范围较小,冲击后弯曲损伤较小,抗冲击性能较好;通过合适的碳纤/玻纤混杂编织方式可实现正的混杂效应,进而增强其层合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三轴混杂编织层合复合材料 单位厚度吸收能量 低速冲击性能 冲击后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循环对碳/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高禹 刘京 +3 位作者 王进 王柏臣 崔旭 包建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4-161,共8页
对T700/HT280复合材料进行真空热循环处理(-140~180℃,10-3 Pa),分别测试真空热循环处理前后复合材料的质损率、动态力学性能和低速冲击性能。采用宏观目视、超声C扫描和有限元分析对低速冲击损伤状况进行分析、表征和模拟。结果表明,... 对T700/HT280复合材料进行真空热循环处理(-140~180℃,10-3 Pa),分别测试真空热循环处理前后复合材料的质损率、动态力学性能和低速冲击性能。采用宏观目视、超声C扫描和有限元分析对低速冲击损伤状况进行分析、表征和模拟。结果表明,随真空热循环次数的增加,由于发生析气效应,T700/HT280复合材料及基体树脂的质损率先急剧升高然后趋于平缓。经历真空热循环处理后T700/HT280复合材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后固化、热老化和局部界面脱粘。低冲击能时主要损伤模式为基体树脂受到压缩,高冲击能时主要损伤模式转化为基体开裂、复合材料分层。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随冲击能量的增大,复合材料吸收能增加。冲击能量为30~40 J条件下,吸收能可以有效地表征出真空热循环对复合材料的环境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树脂基复合材料 真空热循环 低速冲击性能 动态力学热分析(DMA) 有限元模拟 超声C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平纹机织/非织造混杂结构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伍悦玥 吴铠 +1 位作者 王萍 张岩 《产业用纺织品》 2023年第6期30-41,共12页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含芳纶平纹机织物/芳纶非织造布的6种不同预制体结构在不同低速冲击能量下的低速冲击性能,探究不同混杂结构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响应特性,揭示材料在低速冲击条件下的失效机制。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含芳纶平纹机织物/芳纶非织造布的6种不同预制体结构在不同低速冲击能量下的低速冲击性能,探究不同混杂结构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响应特性,揭示材料在低速冲击条件下的失效机制。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在低速冲击能量作用下,层间交替铺层复合材料的损伤程度和变形程度最小;树脂与纱线脱黏、纤维束部分受损,以及非织造布层损伤是复合材料主要的失效模式;芳纶平纹机织物优异的抗剪切性能可阻止损伤的扩展并提高复合材料的损伤容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混杂结构 低速冲击性能 有限元分析 芳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层压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Gideon K.Rotich 胡杭君 Paul Wambua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12年第2期15-18,33,共5页
研究0°单向、0°/90°交错和平纹织物三种不同铺层方式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加载力学性能。在实验中,通过手糊成型法并在硫化机上加热加压制备层压复合材料,且在Instron9250落锤冲击测试仪上完成层压复合材料... 研究0°单向、0°/90°交错和平纹织物三种不同铺层方式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加载力学性能。在实验中,通过手糊成型法并在硫化机上加热加压制备层压复合材料,且在Instron9250落锤冲击测试仪上完成层压复合材料低速冲击试验,得到载荷-挠度曲线和载荷-时间曲线,用于分析三种不同铺层方式玄武岩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层压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加载力学性能。通过观察层压复合材料破坏形态来分析其破坏方式。实验结果表明:0°/90°交错层压复合材料和平纹织物增强层压复合材料抗低速冲击性能优于0°单向层压复合材料;0°单向层压复合材料破坏方式为裂纹沿着纤维方向伸展,而0°/90°交错层压复合材料和平纹织物层压复合材料破坏只发生在冲击点附近局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玄武岩纤维增强层压复合材料 平纹织物增强层压复合材料 低速冲击性能 分层 冲击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MA的SME特性改善复合材料板低速冲击响应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永东 钟伟芳 +1 位作者 邹静 吴国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5-788,共4页
本文将具有一定塑性应变的形状记忆合金 (SMA)纤维埋设在复合材料板中 ,利用其形状记忆功能 (SME)改善复合材料板的低速冲击响应性能。研究中 ,应用有限元法对SMA杂交复合材料板的低速冲击响应进行了分析 ,其中 ,SMA中产生的恢复应力通... 本文将具有一定塑性应变的形状记忆合金 (SMA)纤维埋设在复合材料板中 ,利用其形状记忆功能 (SME)改善复合材料板的低速冲击响应性能。研究中 ,应用有限元法对SMA杂交复合材料板的低速冲击响应进行了分析 ,其中 ,SMA中产生的恢复应力通过实验得出的应力 温度关系确定 ,冲击接触力通过修正的Hertzian接触定律求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 复合材料板 形状记忆合金 低速冲击响应性能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孙颖 史宝会 +2 位作者 李涛涛 刘丽敏 陈利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9-714,共6页
芳纶/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具有灵活的可设计性和较高的减重效率,设计制备了2种层间混杂、2种夹芯混杂和层内混杂共5种混杂结构的芳纶/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层板,通过落锤冲击试验研究了混杂结构、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含量... 芳纶/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具有灵活的可设计性和较高的减重效率,设计制备了2种层间混杂、2种夹芯混杂和层内混杂共5种混杂结构的芳纶/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层板,通过落锤冲击试验研究了混杂结构、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含量对其冲击载荷、冲击弹性应变能、冲击损伤形貌等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芳纶/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层板载荷峰值均大于2种单一纤维复合材料层板,试样冲击正面与背面均为芳纶纤维的层间混杂层板冲击载荷峰值最大,冲击正面与背面均为高强聚乙烯纤维的混杂层板分层损伤严重;5种混杂结构层板吸收的能量均小于单一纤维层板,而弹性应变能均大于单一纤维层板。在冲击能量相近的情况下,层内混杂层板冲击后损伤面积最小;随着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含量增加,载荷峰值先增大后减小,当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含量约为40%时,层间混杂复合材料层板冲击载荷峰值最大。文中进一步分析了混杂复合材料层板的冲击损伤破坏机制,为低速冲击防护产品的研发提供一定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 高强聚乙烯纤维 复合材料 混杂结构 低速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灵敏 焦亚男 高华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67,共5页
针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在制造、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受到外来物体的低速冲击而造成结构损伤及承载能力下降的问题,使用Instron Dynatup 9250HV冲击试验机对高强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三维四向、三维五向和三维六向编织结构复合材料试样的... 针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在制造、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受到外来物体的低速冲击而造成结构损伤及承载能力下降的问题,使用Instron Dynatup 9250HV冲击试验机对高强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三维四向、三维五向和三维六向编织结构复合材料试样的抗冲击性能进行研究,建立编织结构和冲击性能之间的联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编织结构对冲击响应不同。与四向和五向编织结构材料相比,三维六向编织结构复合材料发生主要损伤时所需的冲击载荷和冲击能量较大,主要损伤持续时间最短,吸收的能量最少。未穿透情况下,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的主要失效模式有基体开裂和纤维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三维编织 低速冲击性能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增稠流体运用于低速冲击防护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薛亚静 林兰天 +1 位作者 张福乐 董淼军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2,共4页
利用剪切增稠流体与芳纶织物进行复合得到STF-芳纶复合材料,通过低速冲击测试平台对STF-芳纶复合材料与多层纯芳纶织物进行低速冲击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冲击能量下,纯芳纶织物的隔冲系数和能量吸收率随织物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利用剪切增稠流体与芳纶织物进行复合得到STF-芳纶复合材料,通过低速冲击测试平台对STF-芳纶复合材料与多层纯芳纶织物进行低速冲击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冲击能量下,纯芳纶织物的隔冲系数和能量吸收率随织物层数的增加而增大;浸渍剪切增稠流体制得的STF-芳纶复合材料与同质量的纯芳纶织物相比,抗低速冲击性能有明显提高,其表面最大冲击力与剩余冲击力小,隔冲系数与能量吸收率大。增加纯芳纶织物层数和采用浸渍剪切增稠流体的复合材料都能提高抗低速冲击性能,后者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冲击 剪切增稠流体 芳纶织物 隔冲系数 能量吸收率 低速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低速冲击纺织复合材料头盔壳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檀江涛 蒋高明 +1 位作者 高哲 郑培晓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5-193,共9页
为深入了解和提高抗低速冲击纺织复合材料头盔壳体性能,对比分析了纺织复合材料头盔壳体的二维、三维预制件结构特征及其在头盔壳体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介绍了模压法、气囊加压法和真空袋压法3种复合材料头盔壳体成型工艺及其产品特... 为深入了解和提高抗低速冲击纺织复合材料头盔壳体性能,对比分析了纺织复合材料头盔壳体的二维、三维预制件结构特征及其在头盔壳体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介绍了模压法、气囊加压法和真空袋压法3种复合材料头盔壳体成型工艺及其产品特点,并从头盔壳体的抗冲击性能指标、性能测试以及数值模拟3个方面重点总结了纺织复合材料头盔壳体抗冲击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针对纺织复合材料抗低速冲击头盔壳体研究的不足,提出可开发一体成形头盔壳体预制件并探究成型工艺对头盔壳体性能的影响,以及重点研究复合材料头盔壳体低速冲击损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复合材料 头盔壳体 预制件 低速冲击性能 一体成形头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复合三明治结构低速冲击特性及剩余压缩强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超锋 韩超超 +1 位作者 朱佳佳 都伟忠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6-652,共7页
采用实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蜂窝夹层结构在不同冲击能和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冲击特性及剩余压缩强度。用Vumat子程序建立三维渐进失效准则,通过实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简支试样更容易发生损伤,峰值力也更低,但吸能效果... 采用实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蜂窝夹层结构在不同冲击能和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冲击特性及剩余压缩强度。用Vumat子程序建立三维渐进失效准则,通过实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简支试样更容易发生损伤,峰值力也更低,但吸能效果略好。同时,简支试样冲击后的剩余压缩强度较低。当冲击能较低时,边界条件对剩余压缩强度有着重要影响。而在较大的冲击能下,边界条件对剩余压缩强度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夹层结构 混杂复合蒙皮 仿真分析 低速冲击性能 剩余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玻纤经编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17
作者 王婷 蒋高明 +1 位作者 杨美玲 李炳贤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84-89,共6页
研究芳纶/玻纤混杂纤维双轴向经编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芳纶/玻纤混杂纤维双轴向经编织物为增强体,将№1⁃695⁃3K A环氧树脂与№1⁃695⁃3K B固化剂混合,基于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技术制作复合材料,并与同状态下玻纤经编复合材料对比,研... 研究芳纶/玻纤混杂纤维双轴向经编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芳纶/玻纤混杂纤维双轴向经编织物为增强体,将№1⁃695⁃3K A环氧树脂与№1⁃695⁃3K B固化剂混合,基于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技术制作复合材料,并与同状态下玻纤经编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两种复合材料在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低速冲击性能上的区别。结果表明:与玻纤经编复合材料相比,芳纶/玻纤经编复合材料沿纱线加载方向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升了约20%和26%,最大冲击载荷提高了约45%。认为:芳纶/玻纤经编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可替代玻纤经编复合材料用于工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 玻璃纤维 经编双轴向 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弯曲性能 低速冲击性能 破坏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编间隔织物/硅橡胶柔性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旭辉 丁沫丹 +1 位作者 陈慰来 王金凤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27,共11页
文章选用了5种经编间隔织物作为柔性缓冲材料的骨架,将硅橡胶作为填充料与经编间隔织物进行复合,制备具有不同填充率的柔性缓冲材料。从微观结构观察不同填充率的柔性缓冲材料中硅橡胶分布情况,并研究其静态压缩和动态冲击性能。结果表... 文章选用了5种经编间隔织物作为柔性缓冲材料的骨架,将硅橡胶作为填充料与经编间隔织物进行复合,制备具有不同填充率的柔性缓冲材料。从微观结构观察不同填充率的柔性缓冲材料中硅橡胶分布情况,并研究其静态压缩和动态冲击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填充率的提高,柔性缓冲材料缓弹性减弱,硬度增加,承受的最大压缩载荷增强,当压缩率50%时,其压缩载荷最高可达织物的72倍。经过回归分析,可以探究结构参数对柔性缓冲材料冲击性能之间的关系和不同填充率的柔性缓冲材料所能承受最大压缩载荷量的关系。因此,填充率对柔性缓冲材料的缓冲能力有显著影响,较小的填充率能改善经编间隔织物的缓冲性能和力学性能,提高了缓压和抗冲击的能力,有利于其在防具和保护器具等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编间隔织物 硅橡胶 柔性缓冲材料 压缩性能 低速冲击性能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玻纤层内混杂经编双轴向增强材料的铺层性能分析
19
作者 王婷 蒋高明 +1 位作者 杨美玲 李炳贤 《上海纺织科技》 2024年第7期18-23,共6页
以芳纶/玻纤层内混杂经编双轴向织物为增强体、环氧树脂为基体,基于真空辅助成型工艺制作复合材料,从芳纶/玻纤层内混杂经编双轴向织物的铺层角度、铺层厚度和铺层顺序3个方面探究其对弯曲性能和低速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铺层角度... 以芳纶/玻纤层内混杂经编双轴向织物为增强体、环氧树脂为基体,基于真空辅助成型工艺制作复合材料,从芳纶/玻纤层内混杂经编双轴向织物的铺层角度、铺层厚度和铺层顺序3个方面探究其对弯曲性能和低速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铺层角度为[(0°)/(-45°)/(90°)/(45°)]s时,弯曲强度和低速冲击载荷最大,分别为197.1 MPa和14259.4 N;铺层层数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材料的弯曲性能和低速冲击性能,随着层数的增加,厚度增加,弯曲强度反而变差;在进行弯曲测试和低速冲击测试时,靠近加载方向的纤维选择0°/90°更好,且每层织物的角度对称堆叠越均匀,弯曲和冲击性能越好。证实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合适的铺层设计来获得满足工况条件所需要的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材料 芳纶 玻纤 经编双轴向 铺层工艺 弯曲性能 低速冲击性能
原文传递
Low velocity impact response and energy absorption behavior on glass fibre reinforced epoxy composites 被引量:4
20
作者 SHEN YiOu JIANG Bing +1 位作者 LI Yan JIANG Xu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1339-1346,共8页
A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several key geometry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impact response and energy absorption behavior of the glass fibre reinforced epoxy composites at low and intermediate ... A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several key geometry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impact response and energy absorption behavior of the glass fibre reinforced epoxy composites at low and intermediate energies.The energy-balance model was employed for characterising the energy absorption behavior and it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plate diameter and thickness.In addition,the damage vs.energy and force maps is effective in monitoring damage growth within the composite panel.The response of the composite laminate configurations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stacking sequences subjected to low velocity impacts with different impact energies have also been studied to estimate the damage initiation of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velocity impact geometry influencing factor stacking sequence energy absorption GFRP composit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