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稠油油藏热采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水平井优化 被引量:22
1
作者 丁一萍 刘传喜 +3 位作者 凡玉梅 王强 董志刚 阚新东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9-492,共4页
以剖析低渗稠油油藏是否适合水平井热采方式开发为目的,探讨储层物性对热采效果影响的同时,重点对低渗稠油油藏热采的井型及热采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展开优化研究。利用热采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建立了低渗中黏、高渗高黏、中渗高黏、高渗中黏... 以剖析低渗稠油油藏是否适合水平井热采方式开发为目的,探讨储层物性对热采效果影响的同时,重点对低渗稠油油藏热采的井型及热采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展开优化研究。利用热采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建立了低渗中黏、高渗高黏、中渗高黏、高渗中黏等4种不同油藏类型的油藏均质模型,以热采周期生产油汽比和累计产油量完成特征指标对比。结果显示,低渗稠油油藏除渗透率外,其他条件都符合热采标准,并且综合因素流度对其影响效果更大。对于低渗中黏稠油油藏而言,水平井单井平均日产油量是普通直井的1.53倍,水平井开发效果更好。尤其是水平井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发生中高渗、高黏度稠油油藏的末端效应,水平井可以均匀注汽。低渗稠油油藏合理水平井应用长度在300~400 m效果最佳,得出最佳水平井应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稠油油藏 井型对比 末端效应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合理开发井距的确定——以叙利亚O油田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宋传真 曹丽丽 曹立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0-214,共5页
以叙利亚O油田SH_B油藏为例,研究了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有效动用范围和合理开发井距。首先采用驱替实验测定不同渗透率、不同原油黏度条件下油相的启动压力梯度,确定启动压力梯度与流度呈幂函数关系;然... 以叙利亚O油田SH_B油藏为例,研究了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有效动用范围和合理开发井距。首先采用驱替实验测定不同渗透率、不同原油黏度条件下油相的启动压力梯度,确定启动压力梯度与流度呈幂函数关系;然后基于水平井焖井结束后,开井生产时的水平井沿程温度变化和建立的黏温关系,首次揭示了水平井沿程的变启动压力梯度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油藏有效动用范围,论证了油藏合理开发井距,为O油田SH_B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稠油油藏 变启动压力梯度 有效动用半径 合理井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稠油油藏CO_(2)表面活性剂复合吞吐开发——以克拉玛依油田五区南上乌尔禾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黄伟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3-187,共5页
克拉玛依油田五区南上乌尔禾组油藏为低孔低渗稠油油藏,储集层物性差,注水开发产量递减快,地层能量保持程度低,后油井全面关停。近年来重新压裂复产,初期效果显著,但产量递减率高。为解决油井低产低效的问题,开展CO_(2)表面活性剂复合... 克拉玛依油田五区南上乌尔禾组油藏为低孔低渗稠油油藏,储集层物性差,注水开发产量递减快,地层能量保持程度低,后油井全面关停。近年来重新压裂复产,初期效果显著,但产量递减率高。为解决油井低产低效的问题,开展CO_(2)表面活性剂复合吞吐技术研究,并进行提产试验。在增油机理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多组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CO_(2)表面活性剂复合注入方式及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增产油量随不同吞吐周期注入量、注气速度、焖井时间、开采强度等参数变化的响应关系,确定了复合吞吐的最佳注入参数。矿场实施后,单井自喷达240 d,增产原油630 t,补充地层能量、改善流动性的效果显著,可供同类油藏开发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上乌尔禾组 低渗稠油油藏 CO_(2) 表面活性剂 复合吞吐 数值模拟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稠油油藏热采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水平井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夏熙彬 陈海云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10期89-89,共1页
低渗稠油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油藏类型,这种油藏的开发难度较大,相比于传统的直井,水平井更加适用于低渗稠油的开采。因此,文章以低渗稠油油藏的特点为研究基础,分析能够对其热采效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研究水平井这种开采方式能够有效适... 低渗稠油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油藏类型,这种油藏的开发难度较大,相比于传统的直井,水平井更加适用于低渗稠油的开采。因此,文章以低渗稠油油藏的特点为研究基础,分析能够对其热采效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研究水平井这种开采方式能够有效适用于低渗稠油油藏开发,并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水平井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稠油油藏 热采效果 影响因素 水平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稠油油藏室内驱油效率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郝艳秋 张艳娟 于涛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8年第12期13-15,共3页
以辽河油田某低渗稠油区块为对象,对低渗稠油油藏室内驱油效率试验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考察了各试验条件对含油饱和度和驱油效率的影响,从而找到适合低渗稠油油藏驱油效率试验的条件及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常规饱和油方式已不适合低渗... 以辽河油田某低渗稠油区块为对象,对低渗稠油油藏室内驱油效率试验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考察了各试验条件对含油饱和度和驱油效率的影响,从而找到适合低渗稠油油藏驱油效率试验的条件及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常规饱和油方式已不适合低渗稠油油藏,提高饱和油温度、降低饱和油速度、增加饱和油老化时间有利于试验岩心含油饱和度接近真实油藏,从而使驱油效率接近于实际采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稠油油藏 含油饱和度 驱油效率 室内试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储量动用界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民锋 王振鹏 +1 位作者 尹承哲 山珊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1-288,共8页
在储层改造基础上进行蒸汽吞吐是低渗透稠油油藏的可行开发方式,探究开采过程中不同条件对储层原油流动能力的影响,并定量确定储量动用范围的变化规律,可为此类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分析基于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温度剖面变化和储量... 在储层改造基础上进行蒸汽吞吐是低渗透稠油油藏的可行开发方式,探究开采过程中不同条件对储层原油流动能力的影响,并定量确定储量动用范围的变化规律,可为此类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分析基于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温度剖面变化和储量动用过程,定量描述了储层中原油流动能力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反映低渗透稠油油藏热采储层中渗流特点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到低渗透稠油油藏注热开采后压力分布及产量的分段式变化规律;提出通过原油流动及储量动用的极限动用半径、易流动半径和经济有效动用半径,来刻画低渗稠油储层注热开采后储量动用特点;通过研究不同动用半径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得到不同开采条件下的储量有效动用范围,为低渗透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热采开发合理井网设计提供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 流模型 启动压力梯度 有效动用 开发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浅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注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顾浩 程林松 +2 位作者 张晓林 赵义强 彭攀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9494-9497,共4页
为了研究低渗浅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注氮技术,以某区块为例,探讨了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机理,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设计了注氮参数。结果表明: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隔热作用、增能作用、助排作用和解堵作用;随注氮量的增加... 为了研究低渗浅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注氮技术,以某区块为例,探讨了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机理,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设计了注氮参数。结果表明: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隔热作用、增能作用、助排作用和解堵作用;随注氮量的增加,累积产油量逐渐增加,但是相对增油量、相对换油率和折算油汽比逐渐减小,最佳的混注比为60∶1左右;太早或太晚注氮效果不佳,宜从第4周期开始每间隔一个周期注氮气;采用大段塞且先注氮气后注蒸汽的注氮方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层稠油油藏 氮气辅助蒸汽吞吐 机理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稠油微波原位加热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小刚 朱静怡 +2 位作者 杨兆中 谢诗意 贾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126,共7页
针对低渗透稠油油藏开采过程中储层注入能力低、热损失高、水资源消耗大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对微波加热稠油开采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电磁-传热-流动多物理场模型,明确了微波加热稠油的降黏作用和传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稠油油藏微波... 针对低渗透稠油油藏开采过程中储层注入能力低、热损失高、水资源消耗大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对微波加热稠油开采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电磁-传热-流动多物理场模型,明确了微波加热稠油的降黏作用和传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稠油油藏微波加热后可分为电磁穿透区、多孔介质传导区和未加热区3个区域;最佳辐射频率为2450 MHz,增加功率可快速提高地层温度;为了避免井筒附近出现过热现象,应采用降功率的阶梯式加热模式;水力压裂裂缝可有效改善低渗透油藏的渗流通道,可与微波加热协同开采稠油油藏。该研究可为低渗透及高黏度稠油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稠油油藏 微波加热 数值模拟 多物理场 水力压裂裂缝 开采机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稠油化学剂辅助二氧化碳吞吐技术研究与应用——以L油田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吴捷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1年第3期59-62,共4页
为了解决低渗稠油油藏由于天然能量衰竭快、原油黏度高流动性差、储层水敏等原因导致的产量快速递减问题,以L油田为例开展了化学剂辅助二氧化碳吞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特色化学剂溶蚀孔隙填充物减少储层水敏伤害,降黏剂高效提高原... 为了解决低渗稠油油藏由于天然能量衰竭快、原油黏度高流动性差、储层水敏等原因导致的产量快速递减问题,以L油田为例开展了化学剂辅助二氧化碳吞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特色化学剂溶蚀孔隙填充物减少储层水敏伤害,降黏剂高效提高原油流动性和洗油效率,再配合液态二氧化碳规模吞吐补充地层能量、驱替原油,具有疏通孔喉、降黏、洗油、补能的综合作用,可实现提高油井产能的目的。该技术在L油田累计现场实施7口井,累计增油6000.0 t,为L油田深部挖潜、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稠油油藏 二氧化碳吞吐 化学剂辅助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组防砂配套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鲍霞 闫德彬 +3 位作者 王启蕾 隆红霞 张月兰 闫伟 《内江科技》 2004年第2期30-31,共2页
本文通过分析了油田出砂机理及出砂现状,研究了东营组构造南部位、边部低渗稠油的防砂配套模式,并阐述了其应用效果。
关键词 出砂机理 东营组油藏 低渗稠油油藏 防砂措施 油层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