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4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心汤通过调控NF-κB/NLRP3通路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焦亡而缓解小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1
作者 谭骏岚 曹闲雅 +7 位作者 郑润锈 易健 王飞英 周灵灵 谢思琳 李霞 宋岚 戴爱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5,共10页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研究肺心汤(FXD)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焦亡的调控作用,以探讨FXD缓解小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机制。方法:采用Sugen 5416联合低氧(SuHx)法构建HP...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研究肺心汤(FXD)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焦亡的调控作用,以探讨FXD缓解小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机制。方法:采用Sugen 5416联合低氧(SuHx)法构建HPH小鼠模型。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uHx组、西地那非组,以及低、中、高剂量FXD组,每组10只。给药5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肺动脉加速时间(PAT)、肺动脉射血时间(PET)、舒张期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d)和三尖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导管法检测各组小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称量心脏,计算右心肥厚指数(RVHI);HE染色观察肺组织和右心室病理改变;Masson染色检测右心室壁纤维化程度;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肺动脉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与NLRP3、消皮素D的N端片段(N-GSDMD)和caspase-1的共定位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NF-κB、p-NF-κB、NLRP3、含caspase募集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N-GSDMD、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和cleaved caspase-1蛋白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PASMCs超微形态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uHx组小鼠RVSP和RVHI升高(P<0.01),右心功能下降(P<0.01),右心室壁纤维化和肺血管重塑增加(P<0.01),肺小动脉α-SMA与NLRP3、N-GSDMD和caspase-1的共定位表达增加(P<0.01),肺组织p-NF-κB、NLRP3、ASC、N-GSDMD、IL-1β、IL-18和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增加(P<0.01),并诱导PASMCs焦亡。与SuHx组相比,FXD降低HPH小鼠RVSP和RVHI,改善右心功能,缓解右心室壁纤维化和肺血管血管重塑(P<0.05或P<0.01),减少肺小动脉α-SMA与NLRP3、N-GSDMD和caspase-1的共定位表达(P<0.05或P<0.01),下调肺组织p-NF-κB、NLRP3、ASC、N-GSDMD、IL-1β、IL-18和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P<0.05或P<0.01),并减轻PASMCs焦亡。结论:FXD可通过抑制NF-κB/NLRP3通路减轻PASMCs焦亡,从而缓解SuHx诱导的HPH小鼠肺血管重塑及右心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汤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细胞焦亡 NF-κB/NLRP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疗流速调整结合温度管理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戈丹艳 费力娟 巩含笑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氧疗流速调整结合温度管理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就诊的136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各68例的... 目的探讨氧疗流速调整结合温度管理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就诊的136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各68例的2组。对照组基于常规护理实施低流量鼻导管氧疗结合温度管理干预,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实施高流量鼻导管氧疗结合温度管理干预。比较2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免疫因子指标、低氧血症持续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1 d后和出院时,研究组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辅助性T细胞1和辅助性T细胞2浓度均较同期对照组更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髓系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浓度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且2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干预前1 d更优(P均<0.05)。研究组的低氧血症持续时间、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均<0.05)。结论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加温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有助于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和免疫水平,能够纠正其低氧血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住院和吸氧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呼吸衰竭 加温高氧流量氧疗 血气分析指标 免疫因子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金鸿锦 卢义 丁彦春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是由缺氧引起的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的肺血管疾病。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维持细胞氧稳态的核心转录因子,可促进细胞糖代谢模式的转变、调节细胞膜表面离子通道活性、调节肺血管收缩及舒张因子活性等,在HPH的...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是由缺氧引起的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的肺血管疾病。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维持细胞氧稳态的核心转录因子,可促进细胞糖代谢模式的转变、调节细胞膜表面离子通道活性、调节肺血管收缩及舒张因子活性等,在HPH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对HIF-1及其下游信号分子在HPH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有助于为HPH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低氧诱导因子-1 低氧性肺血管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RF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婧 文新元 +4 位作者 韦红梅 薛茜茜 金玲 杨自更 吴宾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 探讨肌肉环指蛋白1(MuRF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MuRF1转基因敲除小鼠(MuRF1 KO)及其同窝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到对照(nWT)组、对照+HPH(hWT)组、MuRF1 KO(nMuRF1-KO)组、MuRF1 KO+HPH(hMuRF1-KO)组... 目的 探讨肌肉环指蛋白1(MuRF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MuRF1转基因敲除小鼠(MuRF1 KO)及其同窝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到对照(nWT)组、对照+HPH(hWT)组、MuRF1 KO(nMuRF1-KO)组、MuRF1 KO+HPH(hMuRF1-KO)组。其中,hWT组和hMuRF1-KO组置于低压低氧人工实验舱内,nWT组和nMuRF1-KO组置于常压常氧SPF环境中,维持28 d。检测小鼠右心功能及右心室重塑水平、远端肺小动脉血管重塑水平、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表达、MuRF1和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β1亚基(BK-β1)蛋白表达。结果 与nWT组相比,hWT组右室内径(RVID)显著降低(P<0.01),右室前壁厚度(RVAW)、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胶原容积分数(CVF)显著增加(P<0.01),远端肺动脉壁厚度比(WT%)、肺动脉壁面积比(WA%)、肺动脉肌化水平、相对肺重量显著增加(P<0.01),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显著增加(P<0.01),MuRF1表达显著增加(P<0.05),BK-β1表达降低(P<0.05)。与hWT组相比,hMuRF1-KO组RVID显著增加(P<0.05),RVAW、RVSP、RVHI、CVF显著降低(P<0.05),WT%、WA%、肺动脉肌化水平、相对肺重量显著降低(P<0.05,P<0.01),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也显著减少(P<0.05,P<0.01),BK-β1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敲除MuRF1可改善HPH小鼠右心功能障碍和右室重塑,减轻肺血管重塑和肺血管炎性环境,其机制可能与敲除MuRF1抑制BK-β1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环指蛋白1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RNA-Tbpl1海绵吸附miR-214-3p调控自噬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梦 孙健 +1 位作者 沈巨信 秦娥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5期415-423,共9页
目的 探讨CircRNA-Tbpl1通过海绵吸附miR-214-3p调控自噬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 12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HPH组,每组6只,通过低氧构建HPH模型小鼠,观察两组小... 目的 探讨CircRNA-Tbpl1通过海绵吸附miR-214-3p调控自噬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 12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HPH组,每组6只,通过低氧构建HPH模型小鼠,观察两组小鼠血流动力学差异,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重组人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CircRNA-Tbpl1和miR-214-3p表达水平。分离小鼠原代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并进行高、低氧分组培养,低氧处理PASMCs,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qRT-PCR检测CircRNA-Tbpl1的相对表达水平。通过转染和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干预,分析CircRNA-Tbpl1与PASMCs自噬的相关性。通过共转染shCircRNA-Tbpl1和miR-214-3p抑制物,分析CircRNA-Tbpl1/miR-214-3p对低氧诱导的PASMCs自噬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比较,HPH组小鼠的右心室收缩压(RVSP)[(39.50±3.69)mmHg比(21.00±3.42)mmHg,P<0.01]、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0.43±0.05)比(0.24±0.03),P<0.01]显著增加,且HPH组小鼠肺血管出现明显的中膜肥大和外膜增生,肺血管重塑。同时,HPH组小鼠的肺组织中LC3Ⅱ、Beclin-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62表达下调,CircRNA-Tbpl1水平[(2.99±0.28)比(1.00±0.15),P<0.01]升高,miR-214-3p水平[(0.49±0.28)比(1.00±0.11),P<0.01]降低。与高氧组比较,低氧组PASMCs细胞增殖活力[(152.02±7.81)%比(100.00±2.08)%,P<0.05]增加,LC3Ⅱ和Beclin-1表达水平上调,p62表达下调,CircRNA-Tbpl1水平[(2.84±0.34)比(1.00±0.12),P<0.01]升高,而miR-214-3P水平[(0.52±0.07)比(1.00±0.15),P<0.01]降低。此外还发现,下调CircRNA-Tbpl1可抑制低氧诱导的PASMCs自噬,减弱细胞增殖活性[(70.23±7.30)%比(100.00±4.56)%,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CircRNA-Tbpl1海绵吸附miR-214-3p。与sh-NC组比较,sh-CircRNA-Tbpl1组的自噬水平减弱,细胞增殖活力降低[(71.13±8.17)%比(100.00±5.32)%,P<0.05]。与sh-CircRNA-Tbpl1+miRNA-NC组比较,sh-CircRNA-Tbpl1+miR-214-3p抑制物组的自噬水平升高,细胞增殖活力增强[(85.78±5.37)%比(69.80±6.34)%,P<0.05]。结论CircRNA-Tbpl1可能通过海绵吸附miR-214-3p抑制低氧诱导的自噬,从而缓解HPH血管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CircRNA-Tbpl1 自噬 miR-214-3p 血管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机制中气体信号分子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田悦 杜军保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8-101,共4页
关键词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 病理生理 气体信号分子 生理学意义 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 平滑肌细胞增生 PULMONARY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醒俯卧位通气在非气管插管的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彭莹 罗璇 +5 位作者 马兆佳 余娇 胡晶 朱菱 万婷 涂惠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4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清醒俯卧位通气对非气管插管的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00例由新冠病毒感染导致、非气管插管的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 目的探讨清醒俯卧位通气对非气管插管的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00例由新冠病毒感染导致、非气管插管的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清醒俯卧位通气。比较2组干预前和干预2 h、24 h、3 d的氧合指标,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以及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97例、研究组98例完成本研究。干预后各时间点比较:2组氧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组间)<0.001),时间与分组的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交互)<0.001);2组心率(P_(组间)=0.312、P_(时间)=0.125、P_(交互)=0.344)、收缩压(P_(组间)=0.835、P_(时间)=0.865、P_(交互)=0.369)和舒张压(P_(组间)=0.888、P_(时间)=0.212、P_(交互)=0.0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醒俯卧位通气安全可行,不仅能改善非气管插管的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肺通气功能,还能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呼吸衰竭 非气管插管 清醒俯卧位 氧合指数 血流动力学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治疗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安平 李怡 +2 位作者 许海艳 付家晨 陈俞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549,共5页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是慢性高原病的一种,也是肺心病、高原肺水肿等多种高原病的始动环节,其主要特征是血管持续性收缩和不可逆重构,对高原地区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藏药作为民族医药的重要部分,凝聚了藏族人民长期以来与...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是慢性高原病的一种,也是肺心病、高原肺水肿等多种高原病的始动环节,其主要特征是血管持续性收缩和不可逆重构,对高原地区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藏药作为民族医药的重要部分,凝聚了藏族人民长期以来与疾病斗争的智慧,因地制宜,对HPH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该文就HPH的发病机制及单味藏药和藏药复方治疗HPH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以期为HPH的生理、病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藏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高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特异性磷酸酶9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小鼠心肺损伤的改善作用实验研究
9
作者 吴宾 杨自更 +4 位作者 王杰 魏玉英 梁羽薇 余凤 张婧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593-1598,共6页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磷酸酶9(DUSP9)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诱导的小鼠心肺损伤中的改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HPH组、HPH+空病毒组(HPH+vector组)和HPH+过表达DUSP9组(HPH+DUSP9组),每组15只。采用低压低...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磷酸酶9(DUSP9)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诱导的小鼠心肺损伤中的改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HPH组、HPH+空病毒组(HPH+vector组)和HPH+过表达DUSP9组(HPH+DUSP9组),每组15只。采用低压低氧人工舱建立HPH小鼠模型。于模型建立3周前,按分组要求尾静脉注射AAV9腺相关病毒及对照病毒。检测小鼠肺组织DUSP9蛋白表达、右心功能、心肌纤维化、肺血管重塑、血管活性物质水平、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表达以及相对肺重量。结果:与NC组比较,HPH组和HPH+vector组DUSP9蛋白表达降低,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增加,右心室内径(RVID)降低,右心室胶原容积分数(CVF)增加,一氧化氮(NO)、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减少,内皮素-1(ET-1)水平增加,远端肺动脉壁厚度比(WT%)和肺动脉壁面积比(WA%)增加,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相对肺重量增加(均P<0.05)。与HPH组和HPH+vector组比较,HPH+DUSP9组DUSP蛋白表达增加,RVSP、RVAW、RVHI降低,RVID增加,右心室CVF降低,NO、t-NOS和iNOS水平增加,ET-1水平降低,WT%和WA%降低,肺泡灌洗液IL-1β、IL-6、TNF-α及相对肺重量降低(均P<0.05)。结论:过表达DUSP9可降低HPH小鼠肺动脉压力,改善小鼠右心功能、心肌纤维化、肺血管重塑、血管活性物质的动态平衡和肺内炎症水平,DUSP9可能是HPH小鼠心肺损伤的重要保护性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双特异磷酸酶9 炎症 心肌纤维化 肺动脉重塑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心汤通过RELM-β/DRP1信号通路调控线粒体损伤改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机制
10
作者 丁蓉珍 谢海平 +6 位作者 张超 易健 彭果然 程贝贝 曹闲雅 谭骏岚 戴爱国 《时珍国医国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348-3355,共8页
目的探讨肺心汤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肺心汤低、中、高剂量组(5.85、11.7、23.4 g·kg^(-1))及西地那非阳性对照组(25mg·kg^(-1)),每组8只,每日灌... 目的探讨肺心汤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肺心汤低、中、高剂量组(5.85、11.7、23.4 g·kg^(-1))及西地那非阳性对照组(25mg·kg^(-1)),每组8只,每日灌胃给药后置入低氧舱8h,连续3周;右心导管法测定各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小动物心脏超声系统测定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壁厚度(RVAWT)、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PAAT)及肺动脉射血时间(PET);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大鼠肺动脉重构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肺动脉线粒体亚显微结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试剂盒检测肺组织ATP水平;活性氧(ROS)测试剂盒检测肺组织ROS水平;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抵抗素样分子β(RELM-β)、动力相关蛋白1(DRP1)及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mRNA水平;免疫组化测定大鼠肺动脉RELM-β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大鼠肺动脉DRP1、FIS1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VSP、RVAWT明显升高,TAPSE、PAAT明显降低,肺血管出现明显重塑,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明显(P<0.01),ROS水平上升(P<0.01),ATP生成减少(P<0.01),RELM-β、DRP1和FIS1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肺心汤中、高剂量组RVSP、RVAWT明显降低,TAPSE、PAAT明显升高,肺动脉重塑及线粒体损伤明显改善(P<0.01),ROS水平减少(P<0.01),ATP生成增加(P<0.01),RELM-β、DRP1和FIS1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1)。结论肺心汤可能通过抑制RELM-β/DRP1通路改善线粒体损伤分裂,减少ROS水平,回调ATP生成,缓解HPH大鼠的肺血管重构及右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肺心汤 线粒体损伤 肺血管重塑 RELM-β/DRP1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肺心汤通过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保护作用
11
作者 张超 易健 +6 位作者 丁蓉珍 万佳婧 谭骏岚 王飞英 周灵灵 宋岚 戴爱国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44-753,共10页
目的探究肺心汤通过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 目的探究肺心汤通过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地那非组以及肺心汤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将其余5组置于氧气浓度为10.0%±0.5%的低氧舱内造模28 d,每天8 h,造模同时灌胃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心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RVSP),右心室肥厚指数(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dex,RVHI),肺动脉加速时间/肺动脉射血时间(pulmonary acceleration time/pulmonary ejection time,PAT/PET)、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us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右心室前壁厚度(right ventricular anterior wall thickness,RVAWT)];HE染色法检测肺动脉重塑;免疫荧光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共定位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自噬溶酶体的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p-AMPK、p-mTOR、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B,LC3B)、Beclin1和p62蛋白阳性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RVSP、RVHI及RVAWT显著升高(P<0.01),PAT/PET和TAPSE显著降低(P<0.01);肺小动脉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血管直径的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wall thickness of pulmonary arterioles to vascular diameter,WT%)显著升高(P<0.01);α-SMA和PCNA共定位表达显著增加;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加;肺组织中p-AMPK、LC3B和Beclin1蛋白阳性表达上调(P<0.01),p-mTOR及p62蛋白阳性表达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RVSP、RVHI及RVAWT显著下降(P<0.01),PAT/PET、TAPSE显著升高(P<0.05,P<0.01);肺小动脉壁增厚程度减轻,WT%显著降低(P<0.01);α-SMA和PCNA共定位表达减少;自噬溶酶体数量减少;肺组织中p-AMPK、LC3B和Beclin1蛋白阳性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1),p-mTOR及p62蛋白阳性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西地那非组相比,肺心汤低、中剂量组TAPSE降低(P<0.01);肺心汤低、中剂量组肺动脉中膜增厚程度增加,WT%增加(P<0.01);肺心汤低、中剂量组p-AMPK蛋白阳性表达升高(P<0.01),肺心汤高剂量组p-AMPK蛋白阳性表达降低(P<0.05);肺心汤低剂量组p-mTOR蛋白阳性表达降低(P<0.01)。结论肺心汤可能通过下调AMPK/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发挥改善HPH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汤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清醒俯卧位通气依从性现状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进 潘文彦 +6 位作者 刘霄 梅静骅 唐颖嘉 李菁菁 王灿 李改乐 蔡诗凝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2-867,共6页
目的:调查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对清醒俯卧位通气的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改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应用一般信息调查表、自制清醒俯卧位通气依从性阻碍因素问卷、Barthel指... 目的:调查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对清醒俯卧位通气的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改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应用一般信息调查表、自制清醒俯卧位通气依从性阻碍因素问卷、Barthel指数量表和数字疼痛评定量表对上海市某医院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85例患者参与调查,患者每日清醒俯卧位时间为4(2,6)小时,其中依从性好的患者30例(35.3%)。清醒俯卧位通气最常见的阻碍因素分别为:没有及时更换体位以缓解俯卧位的不适(63.5%)、对于俯卧位通气治疗意义的认识不足(42.4%)、对于疾病恢复缺乏信心(27.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程度是患者清醒俯卧位通气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对清醒俯卧位通气依从性不佳,疼痛程度较高的患者俯卧位实施情况较差。医疗团队应重视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对清醒俯卧位通气的依从性现状,制定相应改善策略,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改善清醒俯卧位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醒俯卧位 低氧性呼吸衰竭 依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肺主治节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中医辨治思路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芊芊 付义 付兴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905-1910,共6页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是临床的常见症,也是急危重症之一,中医药在其治疗上具有一定优势。通过分析中医理论中肺对气、血、水的治节作用,并结合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基础、症状及病理生理特征等,认为...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是临床的常见症,也是急危重症之一,中医药在其治疗上具有一定优势。通过分析中医理论中肺对气、血、水的治节作用,并结合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基础、症状及病理生理特征等,认为HPH的病程演变即是肺对气、血、水的治节逐步失职的过程。HPH患者发病以气虚为基础,气虚、血瘀、水停为其重要病机。HPH早期以气虚为主,病位在肺,兼有瘀血痰浊内生,治疗重在益气,恢复肺对“气”的治节作用;晚期以血瘀、水停为主,由肺及心,以水饮泛溢为急,亦兼有气虚,治疗以活血化瘀、利水逐饮为主,重在恢复肺对“血、水”的治节作用。临证应重视肺对气、血、水的治节作用,把握患者病程演变中的气虚、血瘀、水停病机间的动态演变,分期、辨证施治以恢复肺主治节之职,提高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肺主治节 气虚 血瘀 水停 益气 活血化瘀 利水逐饮
原文传递
褪黑素影响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分子机制及研究进展
14
作者 常艳 成孟瑜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9期1437-1441,共5页
HPH是一种可由多种原因造成长期慢性缺氧,继而产生低氧性的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结构重塑,最终导致肺动脉压力增高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机制复杂。褪黑素作为人体的内分泌激素,可广泛作用于人体多种器官和组织。近年来,研究发现褪黑素可通... HPH是一种可由多种原因造成长期慢性缺氧,继而产生低氧性的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结构重塑,最终导致肺动脉压力增高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机制复杂。褪黑素作为人体的内分泌激素,可广泛作用于人体多种器官和组织。近年来,研究发现褪黑素可通过非细胞受体介导途径和细胞受体细胞介导途径的多条信号通路对HPH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并不断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历年文献的归纳总结,旨在揭示褪黑素与HPH疾病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推动其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方向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细胞受体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节护理在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秀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8期142-144,共3页
目的研究细节护理在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三明市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70例,均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各35例... 目的研究细节护理在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三明市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70例,均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肺保护通气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恢复指标、痰液黏稠度、疾病好转情况、心率、呼吸频率、不良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优于对照组,治疗3 d后疾病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期间采用细节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好转,住院时间缩短,痰液黏稠度下降,疾病好转速度加快,心率、呼吸频率恢复更快,不良事件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细节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NC气道管理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床旁无痛纤支镜检查患者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及肺顺应性的影响
16
作者 冯婉贞 王岚 李闪闪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气道管理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cute hypoxic respiratory failure,AHRF)床旁无痛纤支镜检查患者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及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气道管理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cute hypoxic respiratory failure,AHRF)床旁无痛纤支镜检查患者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及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的120例拟行床旁无痛纤支镜检查的AHRF患者分为NPPV组和HFNC组,每组60例。NPPV组予以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气道管理,HFNC组予以HFNC气道管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水平及肺顺应性。结果:T2时HFNC组氧分压、氧合指数高于NPPV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NPPV组(P<0.05);T1、T2时HFNC组血流动力学水平变化小于NPPV组(P<0.05);术后3 d HFNC组总顺应性、肺顺应性及胸廓顺应性水平高于NPPV组(P<0.05)。结论:HFNC气道管理应用于AHRF床旁无痛纤支镜检查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及肺顺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呼吸衰竭 无痛纤支镜 氧合 血流动力学 肺顺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及氧合指数在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应用
17
作者 杨志坤 薛江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2期625-632,共8页
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常见于早产儿和窒息新生儿等特定人群。吸入一氧化氮作为治疗手段,相比传统氧疗具有快速、靶向性强的优势。氧合指数作为评估呼吸功能的关键指标,可用于实时监测治疗效果。尽管一氧化氮治疗疗效显著,但其安全性和... 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常见于早产儿和窒息新生儿等特定人群。吸入一氧化氮作为治疗手段,相比传统氧疗具有快速、靶向性强的优势。氧合指数作为评估呼吸功能的关键指标,可用于实时监测治疗效果。尽管一氧化氮治疗疗效显著,但其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仍需关注。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分析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低氧血症的研究进展,以及氧合指数作为关键指标的临床应用,以助于临床医生进行风险评估,最终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Neonatal hypoxic respiratory failure frequently affects premature and asphyxiated newborns, characterized by hypoxemia and CO2 retention due to impaired respiratory function. Inhaled nitric oxide emerges 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offering rapid and targeted vasodilation of pulmonary vessels, improving oxygenation more efficiently than traditional oxygen therapy. The oxygenation index is a critical marker for assessing respiratory function and monitoring therapy effectiveness. Despite its proven efficacy, NO therapy presents safety concerns and potential adverse effects, which require careful monitoring.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advancements in iNO treatment for neonatal hypoxemia and explore OI’s clinical application as a key indicator, ultimately assisting clinicians in risk assessment and enhancing neonatal survival and quality of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气道管理对HFNC治疗EICU急性低氧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
18
作者 李小喜 蒿景龙 +1 位作者 罗威 苏四霞 《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究精细化气道管理对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治疗急诊科监护室(EICU)急性低氧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氧合、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低氧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 目的探究精细化气道管理对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治疗急诊科监护室(EICU)急性低氧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氧合、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低氧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HFNC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精细化管道护理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干预3 d后)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及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pH值]、舒适程度[舒适状况评估量表(GCQ)]变化;探究两组患者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有所提升,HR、RR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HR及RR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aO_(2)、SaO_(2)、pH指标均有所提高,PaCO_(2)指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PaO_(2)、SaO_(2)、pH指标高于对照组,PaCO_(2)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GCQ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各项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两组患者的胃肠胀气、吸入性肺炎、面罩压迫部位损伤、口咽不适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气道管理可有效改善HFNC治疗EICU急性低氧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指数及血气指标,帮助其舒适程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气道管理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急诊科监护室 低氧性Ⅰ型呼吸衰竭 氧合指数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敲减平滑肌细胞XBP-1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小鼠心肺损伤的抑制作用
19
作者 吴宾 杨自更 +4 位作者 李彩玲 梁羽薇 宁海虹 王嘉玮 黄海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6期47-52,共6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敲减平滑肌细胞X盒结合蛋白1(XBP-1)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小鼠心肺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取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PH组、HPH+对照病毒(HPH+shCtrl)组、HPH+敲减XBP-1(HPH+shXBP-1)组。对照组置于... 目的探讨特异性敲减平滑肌细胞X盒结合蛋白1(XBP-1)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小鼠心肺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取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PH组、HPH+对照病毒(HPH+shCtrl)组、HPH+敲减XBP-1(HPH+shXBP-1)组。对照组置于常压常氧环境饲养,HPH组、HPH+shCtrl组、HPH+shXBP-1组置于低压低氧环境进行HPH造模;于造模前3周,HPH+shXBP-1组尾静脉注射平滑肌特异性XBP-1敲减的AAV9病毒,HPH+shCtrl组尾静脉注射对照病毒。将小鼠麻醉后,采用心导管检测右心室收缩压(RVSP);小动物超声仪检测右心室内径(RVID)、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取心脏,测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取右心室组织,进行Masson染色,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眶周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总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对左肺进行肺泡灌洗,收集肺泡灌洗液,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取右肺中叶及后叶肺组织进行HE染色,评估远端肺动脉壁厚度比(WT%)和肺动脉壁面积比(WA%);取右肺前叶肺组织,提取组织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XBP-1蛋白表达。结果HPH组和HPH+shCtrl组RVSP较对照组增加,HPH+shXBP-1组RVSP较HPH组和HPH+shCtrl组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HPH组和HPH+shCtrl组RVID降低,RVAW、RVHI增加;与HPH组和HPH+shCtrl组比较,HPH+shXBP-1组RVID增加,RVAW、RVHI降低(P均<0.05)。HPH组和HPH+shCtrl组CVF较对照组升高,HPH+shXBP-1组CVF较HPH组和HPH+shCtrl组降低(P均<0.05)。HPH组和HPH+shCtrl组血浆ET-1水平较对照组升高,NO、总NOS和iNOS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HPH+shXBP-1组血浆ET-1水平较HPH组和HPH+shCtrl组降低,NO、总NOS和iNOS水平较HPH组和HPH+shCtrl组升高(P均<0.05)。HPH组和HPH+shCtrl组肺泡灌洗液IL-1β、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升高,HPH+shXBP-1组IL-1β、IL-6、TNF-α水平较HPH组和HPH+shCtrl组降低(P均<0.05)。HPH组和HPH+shCtrl组WT%、WA%较对照组增加,HPH+shXBP-1组WT%、WA%较HPH组和HPH+shCtrl组减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HPH组和HPH+shCtrl组XBP-1蛋白表达升高;与HPH组和HPH+shCtrl组比较,HPH+shXBP-1组XBP-1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特异性敲减平滑肌细胞XBP-1可降低HPH小鼠肺动脉压力,改善小鼠右心功能、心肌纤维化、肺动脉重塑、血管活性物质的动态平衡和肺内炎症水平,XBP-1可能参与了HPH心肺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X盒结合蛋白1 右心室收缩压 心肌纤维化 炎症反应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低氧性肺血管收缩的作用 被引量:29
20
作者 盖祥云 林鹏程 +1 位作者 何彦峰 才让南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8-772,共5页
高海拔低氧环境下,持续发生的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能够诱导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发生和发展。HPV是机体对低氧环境的一种生理反射机制,是肺组织特有的生理现... 高海拔低氧环境下,持续发生的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能够诱导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发生和发展。HPV是机体对低氧环境的一种生理反射机制,是肺组织特有的生理现象。但是在高原低氧环境下,HPV的持续发生会促进肺血管重构,导致右心室肥厚,从而加重肺泡缺氧的程度,造成缺氧的恶性循环,进而导致肺水肿、肺心病等重度高原病的发生。HPH早期出现HPV,慢性期形成难以逆转的低氧性肺血管重塑。因此,明确HPV的发生机制以及其在HPH中的作用,能够为高原病的防治提供靶点和思路;HPV发生时,及时、有效的治疗也能够为重度高原病的预防奠定基础。但是目前的研究,尚未能对HPV的发生机制和其在HPH中扮演的角色做一个清晰、全面的阐明。该文将对近年HPH中HPV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该领域内的研究者以及HPH的临床治疗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低氧 高原病 机制 内皮细胞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