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李雪雅 温祥 +3 位作者 杨力 杨煜 经纬 张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指数)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LDL-C/HDL-C)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因胸闷和胸痛入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指数)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LDL-C/HDL-C)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因胸闷和胸痛入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2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诊断为ACS的患者设为ACS组(n=204)、同期经CAG排除冠心病的患者设为正常组(n=41),通过Gensini评分进一步将ACS组分为两个亚组,冠状动脉轻中度病变亚组(Gensini评分<35分)64例和冠状动脉重度病变亚组(Gensini评分≥35分)140例。比较ACS组和正常组TyG指数、LDL-C/HDL-C比率等指标;比较冠状动脉重度病变亚组和冠状动脉轻中度病变亚组TyG指数、LDL-C/HDL-C比率等指标。分析ACS及ACS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TyG指数和LDL-C/HDL-C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评估TyG指数联合LDL-C/HDL-C比率诊断ACS及ACS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的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LDL-C/HDL-C比率均为ACS及ACS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yG指数、LDL-C/HDL-C比率与ACS患者的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390,P<0.01;r=0.396,P<0.01)。ROC曲线分析,TvG指数、LDL-C/HDL-C比率以及二者联合诊断ACS的AUC为0.788、0.797、0.843(P<0.01),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的AUC为0.753、0.765、0.817(P<0.01)。结论TyG指数及LDL-C/HDL-C比率的升高对ACS及ACS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二者联合的诊断价值优于任一单项指标,对ACS的识别以及预测ACS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病变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及两者联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研究
2
作者 孙沁瑜 邓毅凡 +1 位作者 何胜虎 张晶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91-1897,共7页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相关,然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相关,然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究NLR、MHR及两者联合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C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2022年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接受急诊PCI的437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患者术后是否发生CIN,分成CIN组(65例)和非CIN组(37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NLR和MHR的数值,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LR、MHR及两者联合对CIN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CIN组患者2型糖尿病史、利尿剂使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空腹血糖、NLR、MHR水平高于非CIN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肌酐水平低于非CI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史(OR=1.997,95%CI=1.063~3.751,P=0.032)、单核细胞计数(OR=2.372,95%CI=1.060~5.310,P=0.036)、NLR(OR=1.311,95%CI=1.171~1.468,P<0.001)、MHR(OR=7.075,95%CI=1.893~26.439,P=0.004)水平升高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AUC分别为0.733(95%CI=0.669~0.796,P<0.001)、0.706(95%CI=0.633~0.779,P<0.001)、0.796(95%CI=0.740~0.852,P<0.001);灵敏度分别为66.2%、60.0%、69.2%;特异度分别为71.8%、75.3%、73.1%。结论2型糖尿病史、单核细胞计数、NLR、MHR水平升高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NLR、MHR及两者联合均可作为有效识别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高密度蛋白胆固醇比值 造影剂肾病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3
作者 娄贤哲 苗同国 +2 位作者 张仕雅 马冬 南月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92-1099,共8页
背景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细胞癌(NBNC-HCC)的发病率持续增加,脂质代谢异常伴随炎症是NBNCHCC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炎性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可能是预测NBNC-HCC预后的重要方法。目的 本研究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预测NBNC-HCC患者... 背景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细胞癌(NBNC-HCC)的发病率持续增加,脂质代谢异常伴随炎症是NBNCHCC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炎性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可能是预测NBNC-HCC预后的重要方法。目的 本研究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预测NBNC-HCC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0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被诊断为NBNC-HCC的患者119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者依据MHR值四分位数分为Q1(MHR<0.33,n=28)、Q2(0.33≤MHR<0.66,n=31)、Q3(0.66≤MHR<1.59,n=30)、Q4(MHR≥1.59,n=30)组。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状态、死亡时间等资料,主要观察终点为NBNC-HCC患者的总生存期(OS)。绘制限制性立方样图(RCS)评估入院时MHR与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入院时MHR对NBNC-HCC患者36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NBNC-HC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NBNC-HCC患者预后的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 Q1~Q4组患者糖尿病、接受手术比例、巴塞罗那分期(BCLC分期)、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C反应蛋白(CRP)、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尿素(UREA)、肌酐(S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单核细胞计数(MONO)、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白蛋白-胆红素评分(AL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MHR、MONO、HDL-C预测NBNC-HCC患者预后的ROC曲线,结果显示MHR(AUC=0.822,95%CI=0.742~0.903,P<0.05)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优于MONO(AUC=0.723,95%CI=0.618~0.828)(Z=4.34,P<0.05)和HDL-C(AUC=0.216,95%CI=0.119~0.313)(Z=2.088,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CLC分期B~D期、CRP和MHR是NBNC-HCC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调整高血压、吸烟、饮酒、糖尿病、ALT、AST后,Q2(OR=1.926,95%CI=1.005~3.689,P=0.015)、Q3(OR=3.418,95%CI=1.774~6.586,P<0.05)、Q4组(OR=7.677,95%CI=3.773~15.621,P<0.05)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RCS结果显示,入院时MHR与NBNC-HCC患者预后的死亡风险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_(总趋势)<0.001,P_(非线性)<0.001),当入院时MHR>0.67时,HR>1,入院时MHR为NBNC-HC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发现影响NBNC-HC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BCLC分期(100.0%)、血管侵犯(76.3%)、肝外转移(40.6%)、MHR(39.3%)、CRP(38.7%)、ALBI评分(35.5%)、总胆红素(35.0%)、MONO(34.8%)、NEUT(29.8%)等。Q1~Q4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6,P<0.001)。结论 MHR是NBNC-HC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细胞癌 单核细胞/高密度蛋白胆固醇比值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对结直肠癌预后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潘儒艳 王月 +2 位作者 朱麒 陆懿 肖瑶 《中国新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和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97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Ⅰ期21例、Ⅱ期25...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和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97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Ⅰ期21例、Ⅱ期25例、Ⅲ期36例、Ⅳ期15例,另外选取同时期3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TC,HDL,Lp(a)含量。结果: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相比,TC,HDL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对比,仅Lp(a)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仅在Ⅰ期患者与Ⅲ期、Ⅳ期患者相比时,Lp(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HDL,Lp(a)可能成为术前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病程进展、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高密度蛋白 蛋白(a)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高佳敏 王涛 +3 位作者 朱云峰 付瑞瑞 洪彬 翁孝刚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23-327,共5页
目的: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探讨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UHR)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以及UHR对T2DM患者发生NAFL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16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清尿酸(SUA)水平,并计算... 目的: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探讨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UHR)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以及UHR对T2DM患者发生NAFL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16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清尿酸(SUA)水平,并计算UHR。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T2DM合并NAFLD组(155例)和单纯T2DM组(61例)。根据UHR三份位数将患者分为U1组(UHR≤197.60)、U2组(197.60<UHR≤272.57)、U3组(UHR>272.57),每组各72例,比较三组患者的NAFLD发生率。分析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评估UHR对N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T2DM合并NAFLD组BMI、舒张压(DBP)、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SUA、UHR高于单纯T2DM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年龄、病程低于单纯T2DM组(均P<0.05)。U1组、U2组、U3组患者NAFLD患病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年龄、病程、BMI、ALT、FPG、LDL-C、UHR是T2DM患者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均P<0.05)。总人群和不同性别UHR对T2DM合并NAFLD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男性UHR的预测价值高于女性(均P<0.05)。结论:UHR是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对T2DM合并NAFLD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男性患者UHR的预测价值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肪性肝病 尿酸/高密度蛋白胆固醇比值 性别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牙周炎的关系:基于NHANES数据库的横断面研究
6
作者 胡志强 张琦 +3 位作者 李欣鹏 崔宇琛 袁佳敏 朱宪春 《口腔疾病防治》 2025年第3期212-220,共9页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terol ratio,MHR)与牙周炎的关联,为牙周炎的影响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NHANES...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terol ratio,MHR)与牙周炎的关联,为牙周炎的影响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NHANES)数据库中2009—2010年、2011—2012年、2013—2014年3个周期受试者的MHR、牙周炎情况及其他协变量数据,共纳入8456名研究对象。根据牙周炎患病情况(有、无)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采用加权logistic回归方法逐步调整混杂因素,构建3个回归模型(不调整协变量,部分调整协变量及完全调整协变量)分析MHR与牙周炎之间的关系。将MHR按照四分位法从小到大分为Q1~Q4四组进行加权趋势分析,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MHR(连续)与牙周炎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进行了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结果3个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均显示MHR与牙周炎间存在正相关关系[OR=2.92,95%CI:2.14~3.99,P<0.001(不调整);OR=1.97,95%CI:1.39~2.78,P<0.001(部分调整);OR=1.62,95%CI:1.10~2.39,P=0.017(完全调整)]。趋势分析显示,与Q1组相比,Q4组的单因素分析(OR=1.92,95%CI:1.58~2.33,P<0.001)、多因素分析(OR=1.30,95%CI:1.03~1.64,P=0.029)均显示MHR升高会引起牙周炎患病风险显著升高。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不支持MHR与牙周炎之间的非线性关系(P for nonlinear>0.05),亚组分析显示各协变量与MHR无明显交互作用(P>0.05),敏感性分析也表明了MHR与牙周炎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OR=1.67,95%CI:1.31~2.14,P<0.001)。结论MHR与牙周炎患病风险具有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单核细胞 高密度蛋白 单核细胞/高密度蛋白胆固醇比值 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 横断面研究 敏感性分析 限制性立方样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肌肉减少症的关联
7
作者 崔峰 米晨 +1 位作者 佘元华 杨含腾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第2期147-151,158,共6页
目的探讨成年人群中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to-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与肌肉减少症之间的关联。方法从2011~2018年4个周期的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 目的探讨成年人群中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to-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与肌肉减少症之间的关联。方法从2011~2018年4个周期的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中选取了8085例20岁及以上的参与者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评估MHR与肌肉减少症之间的关联。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s,VIF)检查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探究非线性关系,同时进行了交互作用检验和亚组分析。结果在完全调整的模型中发现,MHR与肌肉减少症呈正相关(OR=2.56,95%CI:1.73~3.79,P<0.001)。这种关联在吸烟和心血管疾病参与者中更加突出。此外,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MHR与肌肉减少症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结论MHR与肌肉减少症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可能是早期识别肌肉减少症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减少症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蛋白胆固醇比值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付品娣 李红建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6期766-768,共3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s)是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中,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性粒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s)是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中,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性粒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eutrophil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NHR)作为一种新型的炎症标记物,包含了炎症反应与脂质蓄积两个方面,而这二者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最基本特征,已被证明与多种CVD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现就近年来NHR与CVDs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高密度蛋白胆固醇比值 心血管疾病 炎症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研究
9
作者 李书旺 牛国浩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 探讨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比值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方法 收集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在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51例下肢ASO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再狭窄... 目的 探讨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比值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方法 收集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在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51例下肢ASO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再狭窄组;另收集医院同期收治的51例下肢ASO术后支架内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非再狭窄组,均完成术后3个月随访。由研究者查阅患者的基线资料并做详细统计,观察两组患者TC/HDL-C比值情况,分析TC/HDL-C比值与ASO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并探讨TC/HDL-C比值对ASO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 再狭窄组患者TC、TC/HDL-C比值高于非再狭窄组,HDL-C低于非再狭窄组(P<0.05);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Fontaine分期、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TC、TC/HDL-C比值与下肢ASO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呈正相关(r>0,P<0.05),HDL-C与下肢ASO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呈负相关(r<0,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TC、HDL-C、TC/HDL-C比值预测下肢ASO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价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TC/HDL-C比值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TC/HDL-C比值与下肢ASO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且该比值可用于预测术后支架内再狭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胆固醇 高密度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高密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关系
10
作者 朱璞 刘慧 刘娜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on-HDL-C/HDL-C)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on-HDL-C/HDL-C)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采用生化仪检测血脂水平并计算non-HDL-C/HDL-C比值。根据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结果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66例)和稳定斑块组(140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non-HDL-C/HDL-C比值对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non-HDL-C和non-HDL-C/HDL比值均高于健康组,HDL-C低于健康组(P<0.05);不稳定组non-HDL-C和non-HDL-C/HDL-C比值均高于稳定组,HDL-C低于稳定组(P<0.05)。non-HDL-C、HDL-C预测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0.727,non-HDL-C/HDL-C比值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on-HDL-C/HDL-C比值≥5.655(OR=3.501,95%CI:2.132~5.748)是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影响因素之一(P<0.05)。结论non-HDL-C/HDL-C比值升高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密切相关,有望作为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斑块 老年 高密度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谢佳宏 鲜中 +2 位作者 朱昱睿 周泽恺 蒋宏峰 《中国医药》 2025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565例NSTE-ACS合并CKD且成功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根据non-HDL-C/HDL-C比值四分位数分为4组:组1(non-HDL-C/HDL-C比值≤2.32,n=141),组2(2.32<non-HDL-C/HDL-C比值≤2.96,n=142),组3(2.96<non-HDL-C/HDL-C比值≤3.78,n=141),组4(non-HDL-C/HDL-C比值>3.78,n=141)。随访3年,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Kaplan-Meier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Lowess)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与组1相比,组4的MACE(风险比=2.06,95%置信区间:1.28~3.29,P=0.001)、全因死亡(风险比=2.09,95%置信区间:1.03~4.22,P=0.004)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风险显著增加。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随着non-HDL-C/HDL-C比值增高,MACE、全因死亡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风险显著增高(均Log-rank P<0.05)。non-HDL-C/HDL-C比值对MACE发生风险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AUC)为0.68]优于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UC分别为0.60、0.51)。Lowess曲线分析显示,non-HDL-C/HDL-C比值与MACE发生风险呈正相关。结论在NSTE-ACS合并CKD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中,non-HDL-C/HDL-C比值增高显著增加患者MACE、全因死亡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风险,且对MACE发生风险的预测能力优于HDL-C和LD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慢性肾脏病 高密度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蛋白胆固醇 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暴露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12
作者 刘露晴 王美肖 +5 位作者 刘士贺 张晓雪 陈奕秀 刘智慧 吴寿岭 吴云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目的]探讨累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HDLC)暴露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连续参加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3次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员... [目的]探讨累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HDLC)暴露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连续参加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3次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员工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共50777例。根据累积non-HDLC/HDLC暴露水平四分位数分为Q1、Q2、Q3、Q4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组中ASCVD累积发病率,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累积non-HDLC/HDLC暴露对ASCVD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10.19±2.21)年,新发ASCVD 5003例。Q1至Q4组ASCV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6.49%、8.71%、10.86%、14.85%(Log-rank 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Q1组相比,Q2、Q3、Q4组发生ASCVD的HR(95%CI)分别为1.13(1.03~1.24)、1.18(1.07~1.29)、1.22(1.12~1.34);发生心肌梗死的HR(95%CI)分别为1.15(0.87~1.53)、1.44(1.10~1.88)、1.67(1.29~2.17);发生血运重建的HR(95%CI)分别为1.21(0.99~1.49)、1.31(1.07~1.60)、1.49(1.22~1.81);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HR(95%CI)分别为1.17(1.03~1.32)、1.17(1.04~1.33)、1.21(1.06~1.37);但以心力衰竭、心房颤动为结局事件时,并未发现以上关联。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累积non-HDLC/HDLC值与ASCVD的风险呈线性关联。[结论]累积non-HDLC/HDLC暴露与ASCVD的发病风险呈正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蛋白胆固醇 累积暴露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13
作者 陆志峰 吕伦 +2 位作者 韩雨 马周媛 孔红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3期299-303,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UHR)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该院收治的200例老年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量将其分为BMD正常组、BMD异常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UHR)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该院收治的200例老年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量将其分为BMD正常组、BMD异常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T2DM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压等]、实验室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钙、血磷、糖化血红蛋白(HbA1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SUA、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ⅠNP)、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水平]及BMD。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UHR与BMD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M患者BMD异常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UHR对老年T2DM患者BMD异常的预测价值。结果BMD正常组纳入84例,BMD异常组纳入116例,BMD异常发生率为58.00%。BMD异常组女性多于BMD正常组,年龄大于BMD正常组,HDL-C水平均高于BMD正常组,SUA水平、UHR、腰椎1~4(L_(1~4))BMD、股骨颈BMD、全髋BMD均低于BMD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DM病程、BMI、腰围、HbA1c、FPG、FIns、HOMA-IR、TC、TG、LDL-C、BUN、SCr、血钙、血磷、25羟维生素D、PTH、β-CTX、PⅠ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_(1~4) BMD、股骨颈BMD、全髋BMD与UHR均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HR降低、年龄增大及性别为女性是老年T2DM患者BMD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UHR预测老年T2DM患者BMD异常的最佳截断值为279.35,曲线下面积为0.762(95%CI:0.721~0.797),灵敏度为81.6%,特异度为59.8%。结论UHR与BMD异常相关,是老年T2DM患者BMD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对BMD异常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2型糖尿病 血尿酸/高密度蛋白胆固醇比值 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及院前心电图对STEMI患者的早期危险分层价值
14
作者 宋诚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及院前心电图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杞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4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前均行心电图检查,根据有无QR...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及院前心电图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杞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4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前均行心电图检查,根据有无QRS波终末改变分为改变组(n=88)和未改变组(n=52)。再根据心肌梗死溶栓风险评分(TIMI)将140例患者分为高分组(TIMI评分≥2分)91例,低分组(TIMI评分≤1分)49例。分别对比改变组和未改变组、高分组和低分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TEMI发生和高TIMI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改变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尿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TIMI风险评分和MHR均高于未改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未改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余项目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组患者单核细胞、MHR、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水平高于低分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低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组患者单核细胞、MHR、WBC、中性粒细胞水平高于低分组,HDL-C水平低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MHR、cTnI、CK-MB、BNP、LVEF和QRS波群终末部分改变是影响患者高TIMI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MHR和QRS波群终末部分改变对STEMI患者高TIMI评分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13和0.877(P<0.05);cTnI、LVEF、BNP的AUC值分别为0.740、0.736、0.729对STEMI患者高TIMI评分有预测价值,可作为次要参考(P<0.05)。结论可将MHR及QRS波终末改变作为STEMI患者风险评估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高密度蛋白胆固醇比值 心电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陈贺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商丘市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STEMI患者(STEMI组)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来医院就诊的30例...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商丘市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STEMI患者(STEMI组)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来医院就诊的3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NSTEMI组)和3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正常组)作为对照。收集并比较3组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STEMI患者的生存情况,并根据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46)和病死组(n=14),比较不同预后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Hcy、HDL-C、Hcy/HDL-C对STEMI患者生存状况的预测效能。结果3组受试者吸烟史、饮酒史及Hcy、HDL-C、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Hcy/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史、是否有高血压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蛋白、肌酐、球蛋白、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Hcy、Hcy/HDL-C水平显著低于病死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病死组(P<0.05);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CY、HDL-C、Hcy/HDL-C预测STEMI患者生存状况的AUC分别为0.817、0.717、0.862,Hcy/HDL-C预测患者生存情况的效能高于HCY和HDL-C。结论Hcy/HDL-C比值在STEMI患者中增高,且对STEMI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Hcy/HDL-C比值越高,STEMI患者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同型半胱氨酸 高密度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选择性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匀相分析新方法建立及评价
16
作者 郑睿颖 连烨 +2 位作者 潘利琴 张娜 连国军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建立高选择性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匀相分析新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首先利用嵌合酯酶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苄基苯醚衍生物、聚氧乙烯苯乙烯苯醚衍生物的共同作用,将样本内的非sdLDL-C特异性酶解并... 目的:建立高选择性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匀相分析新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首先利用嵌合酯酶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苄基苯醚衍生物、聚氧乙烯苯乙烯苯醚衍生物的共同作用,将样本内的非sdLDL-C特异性酶解并清除,然后用TritonX-100将样本中的sdLDL-C颗粒被打开并与胆固醇酶试剂反应而显色,与同样处理的校准品比较后定量。结果:批内不精密度(CV)为0.90%~2.36%,批间CV 1.29%~3.12%,精密度良好;线性范围为0.10~2.59 mmol/L,最低检出限(LOD)为0.029 mmol/L,最低定量限(LOQ)为0.098 mmol/L;sd LDL-C检测的回收率为98.67%~104.00%,平均回收率为101.22%;测定sdLDL-C浓度为0.82 mmol/L的样本时,允许的主要干扰物质浓度为:血红蛋白≤520 mg/dL,维生素C≤55 mg/dL,结合胆红素≤32 mg/dL,脂肪乳≤650 mg/dL。与浙江夸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sdLDL-C测定试剂方法进行比较,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分别为y=1.013x-0.016,r=0.986。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好,批内和批间CV值较小,线性范围宽,回收率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而密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高选择性 匀相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和病理的影响
17
作者 宋晨璐 亓晓菁 邢广群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399-1408,共10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临床、病理特点的影响,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4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肾脏穿刺病理活检确... 目的: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临床、病理特点的影响,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4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肾脏穿刺病理活检确诊的641例IMN患者,按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为低LDL-C组(P λ链阳性、肾脏PLA2R阳性高于中LDL-C组;中LDL-C组肾小球基底膜厚度、肾脏PLA2R阳性率低于低LDL-C组(P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varying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levels on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 and to identif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LDL-C, thereby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641 IMN patients diagnosed by renal biopsy at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3 to March 2024. Patients wer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their LDL-C levels: low LDL-C group (P λ chain, and renal PLA2R were higher in the medium LDL-C group than in the low LDL-C group. 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thickness and renal PLA2R positivity were lower in the medium LDL-C group compared to the low LDL-C group (P < 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nephrotic syndrome, elevated D-dimer, microscopic hematuria, decreased serum albumin, and elevated complement C4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elevated LDL-C in IMN patients. Conclusion: IM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LDL-C levels exhibit distinct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Those in the high LDL-C group tend to have more severe conditions, including poorer renal function and more pronounced renal pathological damag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LDL-C elevation is not merely a passive response to liver hypoproteinemia in MN, and clinicians should closely monitor renal function progression in IMN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血症 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的相关性
18
作者 张泉 万露 崔健 《微循环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脂蛋白a[Lp(a)]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3-06-2024-04黄石爱康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3例(DR组),根据DR患者严重程度分为非...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脂蛋白a[Lp(a)]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3-06-2024-04黄石爱康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3例(DR组),根据DR患者严重程度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50例)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3例);纳入同期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5例(DM组)作为对照。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dLDL-C、Lp(a)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两组间以上指标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R的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三次样条分析sdLDL-C、Lp(a)与DR的非线性关系。结果:与DM组相比,DR组患者的TC、TG、HDL-C、sdLDL-C和Lp(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DR组患者的sdLDL-C和Lp(a)水平显著高于DM组和NPD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dLDL-C、Lp(a)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限制性三次样条分析发现,随着sdLDL-C、Lp(a)浓度的增加,DR的发生风险升高。结论:血清sdLDL-C和Lp(a)水平与DR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对预测DR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而密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蛋白A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程度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相关比值的关系研究
19
作者 李洁 汪瑜 +3 位作者 马玲玲 翁晓峰 宋成 许荣琴 《糖尿病新世界》 2025年第2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sdLDL-C)水平及其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9月—2024年8月在江苏省太湖康复医院体检的2683例糖尿病患者的... 目的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sdLDL-C)水平及其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9月—2024年8月在江苏省太湖康复医院体检的2683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将血糖控制程度分为理想组、良好组及不佳组,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每组纳入患者100例。分析3组sdLDL-C、sd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sd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及sdLDL-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ApoB)的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sdLDL-C及其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程度的相关性。结果3组sdLDL-C、sdLDL-C/HDL-C、sdLDL-C/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sdLDL-C/Apo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LDL-C、sdLDL-C/HDL-C与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程度呈正相关,sdLDL-C/LDL-C与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sdLDL-C水平及其sdLDL-C/HDL-C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糖控制程度 小而密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参数比值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累积暴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血管结局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兰文达 孙亚召 +1 位作者 李向华 孟庆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评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累积暴露值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血管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260例冠心病患者。以首次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和2019年、202... 目的评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累积暴露值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血管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260例冠心病患者。以首次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和2019年、2020年2次血脂复查结果,计算LDL-C的累积暴露值(cumLDL-C)。同时,记录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随访期间共有48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原有病变进展或新发冠状动脉病变。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吸烟比例、糖尿病比例和冠状动脉总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负荷、钙化斑块负荷、尿酸、总胆固醇(TC)、LDL-C、cumLDL-C水平均较高(均P<0.05),ACER/ARB药物使用比例较低(P<0.05)。以cumLDL-C最低四分位数作为参照组,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umLDL-C为5.01~5.72 mmol/L和>5.72 mmol/L的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升高了4.28倍(95%CI 1.045~17.496,P=0.043)和4.94倍(95%CI 1.209~20.149,P=0.02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cumLDL-C预测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17%和82.08%。同时,cumLDL-C预测价值明显高于基线LDL-C(Z=2.207,P=0.027)。S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umLDL-C与冠状动脉总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负荷呈显著正相关(r=0.249,P<0.001;r=0.189,P=0.001)。结论较高的cumLDL-C与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有关。在PCI术后患者管理中,需特别关注和控制LDL-C的长期累积暴露,以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累积暴露 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血管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