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期技术极限井距计算方法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迎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8-92,共5页
低渗透油藏开发到高含水期阶段,钻加密井和调整井距是挖潜剩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措施。技术极限井距是挖潜剩余油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特征,以油水两相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通过引入视粘度和拟势的概... 低渗透油藏开发到高含水期阶段,钻加密井和调整井距是挖潜剩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措施。技术极限井距是挖潜剩余油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特征,以油水两相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通过引入视粘度和拟势的概念,采用势的叠加原理推导建立了低渗透油藏技术极限井距计算公式,并以实际油藏参数为例,分析了储层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和注采压差等技术极限井距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技术极限井距随着储层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和注采压差的增加而增大。将计算结果应用到实际油藏井网部署中,储层物性较好、剩余油饱和度较低的区域,技术极限井距最大约为350 m;储层物性较差、剩余油饱和度较高的区域,技术极限井距最小约为250 m。调整后的井网对剩余可采储量的控制能力增强,预测提高采收率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油藏高含水拟势 叠加原理 技术极限井距提 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含水低值期动态调整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妍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4年第7期110-112,5,共4页
综合分析了含水低值期阶段单井受效特点,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通过实施分区治理确定了不同井组的挖潜方向,总结了含水低值期动态调整技术:针对强碱三元复合驱含水低值期受效不均衡的特点,首先深化油藏地质认识,对井间、层间、层内连通... 综合分析了含水低值期阶段单井受效特点,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通过实施分区治理确定了不同井组的挖潜方向,总结了含水低值期动态调整技术:针对强碱三元复合驱含水低值期受效不均衡的特点,首先深化油藏地质认识,对井间、层间、层内连通关系综合研究,为适时实施方案调整提供有力的技术依据;通过建立采出井分类模板,对采出井开展分区、分类治理,加强方案及措施针对性,促使强碱三元复合驱区块均衡受效,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在杏六区东部Ⅱ块含水低值期阶段共实施各类方案及措施216井次,治理区、控制区和挖潜区含水持续下降,开发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碱三元复合驱 含水 调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含水低值期动态调整技术研究
3
作者 张莉莉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75-78,共4页
有效利用含水低值期动态调整技术,对进一步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指导油田三元区块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意义。矿场应用表明,深化井、层间连通关系等地质认识,使储层刻画更加清晰,可保证强碱三元复合驱方案调整更具针对性;采用分类、分区治理,... 有效利用含水低值期动态调整技术,对进一步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指导油田三元区块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意义。矿场应用表明,深化井、层间连通关系等地质认识,使储层刻画更加清晰,可保证强碱三元复合驱方案调整更具针对性;采用分类、分区治理,明确各个区域井、层开发矛盾,可有效指导方案调整;开发效果受油层非均质性、注采井距、砂体控制程度、初含水、剩余油分布等因素影响,在含水低值期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可有效改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含水 调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在高含水期低幅度边水油藏的应用
4
作者 郝秀敏 杨浩岭 乔珊 《内江科技》 2012年第6期142-142,26,共2页
方法:深南油田台4断块馆陶组低幅度边水油藏,因构造幅度小,含油条带窄,常规直井开发造成边水指进现象严重,含水上升快等特点,开发过程中采取了沿构造高部位部署钻探水平井的措施。目的:解决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有效控制生产压差、防... 方法:深南油田台4断块馆陶组低幅度边水油藏,因构造幅度小,含油条带窄,常规直井开发造成边水指进现象严重,含水上升快等特点,开发过程中采取了沿构造高部位部署钻探水平井的措施。目的:解决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有效控制生产压差、防止水体突进。结果:断块内实施钻探3口水平井,投产后初期日产纯油120t/d,已累计产油7.65×104t,采收率提高15%,取得了明显的开发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结论:断块内实施水平井的开发成功,为提高断块地质储量动用程度奠定了基础;为同类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高含水幅度边水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低渗透油藏稳油控水技术综述
5
作者 马广彦 《低渗透油气田》 1999年第3期55-58,共4页
通过对长度低渗透油藏近年来实施的几项稳控水的技术现场应用效果分析,认为在中低渗透率油井上实施除垢、清蜡、洗井等单一的油井解堵技术,虽然效果较好,但同时也增加了无效产水量,仅适于中低含水率油井。而在中高含水率油井上采用... 通过对长度低渗透油藏近年来实施的几项稳控水的技术现场应用效果分析,认为在中低渗透率油井上实施除垢、清蜡、洗井等单一的油井解堵技术,虽然效果较好,但同时也增加了无效产水量,仅适于中低含水率油井。而在中高含水率油井上采用以堵水、调剖或聚合物驱替技术相配套的综合治理技术,可以收到增加产油量和降低产水量的双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油气藏 低含水期 含水 解堵 稳油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及其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珂 胡书勇 +3 位作者 张金庆 朱国金 周文胜 耿艳宏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2期13-16,20,共5页
目前常用的水驱曲线可以在中高含水期较好地表征水驱规律,由于以指数类相渗作为理论基础并在推导过程中进行了近似处理,此类水驱曲线难以描述低含水期或特高含水期的水驱规律,可能出现低含水期出现直线段较晚、高含水期上翘等情况,限制... 目前常用的水驱曲线可以在中高含水期较好地表征水驱规律,由于以指数类相渗作为理论基础并在推导过程中进行了近似处理,此类水驱曲线难以描述低含水期或特高含水期的水驱规律,可能出现低含水期出现直线段较晚、高含水期上翘等情况,限制了该类曲线在实际中的应用。提出一种适用性更广的相渗形态表征式,并据此推导出一种新的水驱特征曲线。该水驱曲线可以描述不同含水阶段下的动态规律,并可通过拟合参数直接求取可采储量。实例应用表明,采用该新型水驱曲线进行拟合,直线段出现时间早、相关系数高、拟合效果好,在不同含水阶段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够更准确地描述水驱特征及方便地预测可采储量,在油田动态分析和生产策略制定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渗透率 水驱特征曲线 低含水期 含水 可采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推导及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珂 杨莉 +1 位作者 张迎春 皮建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7-799,共3页
文中分析了现有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指数式表征方法的局限性,指出在低含水时期或特高含水期时,采用指数式相渗表征方法得到的常规水驱曲线对生产动态数据进行拟合将出现较大误差。继而,基于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Krw/Kro的非指数型特征,文... 文中分析了现有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指数式表征方法的局限性,指出在低含水时期或特高含水期时,采用指数式相渗表征方法得到的常规水驱曲线对生产动态数据进行拟合将出现较大误差。继而,基于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Krw/Kro的非指数型特征,文中提出一种新的水驱特征曲线,并详细论述了该水驱特征曲线广义表达式、含水率上升规律表达式的推导过程。实例应用表明,采用文中水驱曲线,对低含水期、中高含水期水驱开发过程中的生产数据拟合和指标预测均具有较好效果,在各含水阶段的可采储量预测结果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渗透率 水驱特征曲线 低含水期 可采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油水相指数时变的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翟上奇 雷源 +2 位作者 孙广义 张言辉 常会江 《天然气与石油》 2019年第4期73-77,94,共6页
非稳态实验法获取的相对渗透率数据点主要集中在高含水饱和度处,水驱前缘数据点较少,直接应用到中轻质油田生产动态分析及数模拟合中易导致早期开发规律难以准确认识,不能完整反应整个开发历程。利用广适水驱曲线进行中低含水期含水饱... 非稳态实验法获取的相对渗透率数据点主要集中在高含水饱和度处,水驱前缘数据点较少,直接应用到中轻质油田生产动态分析及数模拟合中易导致早期开发规律难以准确认识,不能完整反应整个开发历程。利用广适水驱曲线进行中低含水期含水饱和度计算,并将传统相对渗透率计算模型进行改进,创新性提出基于油水相指数时变的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实现低含水期相对渗透率数据加密。结果证明,该方法与稳态实验法测得数据吻合度较高,能够反应低含水期渗流规律,对于中轻质油田相对渗透率的获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轻质油田 低含水期 相对渗透率 非稳态法 油相指数 水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后生产动态预测方法适用性研究
9
作者 张毅 张乐 石鑫 《内江科技》 2015年第7期82-83,共2页
为了指导见水后底水油藏水平井动态分析,本文分析了FM油田水平井生产特征,两种常用动态预测方法,并给出相应的简易预测公式,利用这些方法计算FM油田的生产实例,指出了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FM油田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时间早,见... 为了指导见水后底水油藏水平井动态分析,本文分析了FM油田水平井生产特征,两种常用动态预测方法,并给出相应的简易预测公式,利用这些方法计算FM油田的生产实例,指出了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FM油田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时间早,见水初期含水上升速度快;de Souza与Yang分别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利用回归分析得到不同水平井产水动态预测方法;与生产结果相比,这两种方法预测产水动态均存在一定误差。其中de Souza误差较小,在中低含水期与实际结果符合较好,误差主要产生在高含水期,数值模拟取值范围的局限是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因此,de Souza方法可用于中低含水期底水油藏水平井动态预测,而对于高含水期则有必要结合FM油田实际情况,研究更准确的动态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用性研究 动态预测 水平井开发 预测方法 底水油藏 动态分析 低含水期 含水上升速度 含水 生产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水驱特征曲线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俊 张志军 +3 位作者 王宏申 王锦林 徐浩 尹鹏 《复杂油气藏》 2020年第3期46-50,共5页
常规水驱特征曲线多以累产量作为参量进行开发效果评价,累产量因其对瞬时产量变化的敏感程度低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反映调整措施初期油田产量变化。针对这一问题,将导函数引入水驱特征曲线,推导出一种瞬时产量与累产量关系式,即一种新... 常规水驱特征曲线多以累产量作为参量进行开发效果评价,累产量因其对瞬时产量变化的敏感程度低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反映调整措施初期油田产量变化。针对这一问题,将导函数引入水驱特征曲线,推导出一种瞬时产量与累产量关系式,即一种新的水驱特征曲线。实例表明,新型水驱特征曲线不仅对中高含水期油藏应用效果显著,而且对中、低含水期油藏,尤其是措施初期开发效果的评价适用性高,因其对产量变化的敏感性强,能及时、有效地反映措施效果,从而更加合理地指导油藏措施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水驱特征曲线 瞬时产量 敏感性 低含水期 含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7块西部精细地质研究及调整部署效果分析
11
作者 宋秋梅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5期131-133,共3页
锦7块西部为典型的边底水稠油断块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周期高含水,低油汽比的吞吐开发后期。针对油藏特点,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综合应用静态录井测井资料、动态生产资料分析以及监测资料找水等方法,研究该块剩余油... 锦7块西部为典型的边底水稠油断块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周期高含水,低油汽比的吞吐开发后期。针对油藏特点,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综合应用静态录井测井资料、动态生产资料分析以及监测资料找水等方法,研究该块剩余油分布规律,提高断块采收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该研究为同类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底水稠油断块油藏 油汽比、高含水 剩余油分布规律 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17块兴隆台油层构造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12
作者 吕楠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14期146-148,共3页
锦17块兴隆台油藏为典型的边底水稠油断块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周期高含水,低油汽比的吞吐采油后期。针对油藏特点,在油藏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静态录井测井资料、动态生产资料分析以及监测资料找水等方法,研究该... 锦17块兴隆台油藏为典型的边底水稠油断块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周期高含水,低油汽比的吞吐采油后期。针对油藏特点,在油藏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静态录井测井资料、动态生产资料分析以及监测资料找水等方法,研究该块剩余油分布规律,提高断块采收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该研究为同类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底水稠油断块油藏 构造特征 油汽比、高含水 剩余油分布规律 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在提炼 重在启示
13
作者 林圆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8-49,共2页
以王铁人为代表的大庆人的艰苦创业精神早被人们称颂,然而大庆油田为何久采不竭,大庆人在新时期如何为国家再立新功,却不一定为人所知。通讯:《能源中的“能源”》(见1月10日《新华社新闻稿》高明之处就在于将大庆人的作为加以总结和理... 以王铁人为代表的大庆人的艰苦创业精神早被人们称颂,然而大庆油田为何久采不竭,大庆人在新时期如何为国家再立新功,却不一定为人所知。通讯:《能源中的“能源”》(见1月10日《新华社新闻稿》高明之处就在于将大庆人的作为加以总结和理论化,并从中提炼出时代所需的能源中的“能源”——科技,还找到了“源头”——求实精神。这就是此稿的价值所在。稿件写于被列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之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人 重点攻关项目 新华社新闻稿 三次采油技术 艰苦创业精神 求实精神 获奖成果 世界先进水平 高产 低含水期
原文传递
秋收回来细算账
14
《中国石油企业》 2015年第11期62-64,共3页
——中国石油储量动用率75.41%,标定采收率32.31%,平均储采比11.25;中国石化,储量动用率78.41%,标定采收率27.42%,平均储采比9.5;中国海油储量动用率72%,标定采收率27.49%,平均储采比6.43;延长石油储量动用率86.3%,标定采收率13.99%,平... ——中国石油储量动用率75.41%,标定采收率32.31%,平均储采比11.25;中国石化,储量动用率78.41%,标定采收率27.42%,平均储采比9.5;中国海油储量动用率72%,标定采收率27.49%,平均储采比6.43;延长石油储量动用率86.3%,标定采收率13.99%,平均储采比1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采比 中国海油 中国石油 低含水期 中国石化 采收率 特高含水 天然能量 稠油热采 油气藏类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