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2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徐宁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2-54,79,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6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 目的观察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6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传统腹腔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与实验组31例(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骶前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72h后肾上腺素、24h皮质醇、空腹血糖等生理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6%)低于对照组(45.18%),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腹腔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 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 低位直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行不同术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
作者 崔广宾 刘成远 +2 位作者 穆速 马广纵 李俊江 《海南医学》 2025年第6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后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不同术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3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新辅助治疗达到几乎完全缓解(almost-cCR)后行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后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不同术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3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新辅助治疗达到几乎完全缓解(almost-cCR)后行手术治疗,根据所行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42例(行局部切除术)和B组3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预后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4±0.41)h、(2.05±0.58)d、(94.89±14.41)mL,明显短(少)于B组的(2.05±0.58)h、(8.75±1.23)d、(115.21±15.3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B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年,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患者的WHOQOL-BREF中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分别为(15.84±2.20)分、(14.09±1.49)分、(13.06±1.30)分、(15.35±1.26)分,明显高于B组的(13.96±1.85)分、(12.42±1.72)分、(11.95±1.83)分、(14.18±2.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达到almost-cCR后,与根治性切除术比较,局部切除术可获得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生存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 新辅助治疗 局部切除术 根治性切除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池振宇 赵芳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1期9-11,15,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在术中是否保留其左结肠动脉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在术中是否保留其左结肠动脉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清扫淋巴结的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肠管远端切缘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脾曲游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膀胱残尿量和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淋巴结清扫数和No.253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可以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实践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左结肠动脉 低位直肠 直肠癌根治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套袖式与传统乙状结肠-直肠低位吻合术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4
作者 赵军涛 宋玉成 +1 位作者 赵亚飞 石耀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比较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套袖式与传统乙状结肠-直肠低位吻合术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2—2023-04荥阳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的6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乙状结肠-直肠低位... 目的比较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套袖式与传统乙状结肠-直肠低位吻合术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2—2023-04荥阳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的6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乙状结肠-直肠低位吻合术方式分为套袖式组(35例,行套袖式吻合)和对照组(32例,行传统吻合)。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造口率;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的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时间(ALCT)、直肠最大耐受容量(RMTV)、肛门失禁Wexner评分肛门功能指标。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 a生存率。结果套袖式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造口率低于对照组,远端切除长度、术后肛门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套袖式组患者的ARP、ALCT、RMTV高于对照组,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术后1 a的生存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中套袖式与传统乙状结肠-直肠低位吻合术的效果及安全性相仿,但套袖式吻合术的造口率低,肛门功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 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 套袖式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预防性回肠双腔与单腔造口的疗效对比研究
5
作者 王雪瑾 李颖颖 +2 位作者 万利娟 贾梦枊 张亚伟 《实用癌症杂志》 2025年第2期304-307,共4页
目的 探究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预防性回肠双腔与单腔造口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根据所使用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单腔造口组(n=35)以及双腔造口组(n=45),单腔造口组患者接受预防性回肠单腔造口术;... 目的 探究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预防性回肠双腔与单腔造口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根据所使用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单腔造口组(n=35)以及双腔造口组(n=45),单腔造口组患者接受预防性回肠单腔造口术;双腔造口组患者接受预防性回肠双腔造口术。记录两组Ⅰ期手术、Ⅱ期手术阶段围术期相关指标、两组术后结肠炎严重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全部研究对象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Ⅰ期手术阶段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Ⅱ期围手术期的术中出血量、距离Ⅰ期手术的时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双腔造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显著短于单腔造口组(P<0.05);单腔造口组患者术后的结肠炎严重程度相比双腔造口组明显更加严重(P<0.05);与此同时,双腔造口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单腔造口组(P<0.05)。结论 预防性回肠双腔造口术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有助于缩短Ⅱ期手术时间、降低结肠炎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根治术 回肠双腔造口 回肠单腔造口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NOSES手术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刘强 王吉胜 +1 位作者 张伟(综述) 陈红兵(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5,共5页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占癌症死亡疾病谱的第二位,其中直肠癌占1/3[1]。近年,结直肠癌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直肠癌发病率在50岁以下人群中呈指数式增长[2~5]。发病人群年轻化使医患双方在达到手术根治的基础上对术后生活质...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占癌症死亡疾病谱的第二位,其中直肠癌占1/3[1]。近年,结直肠癌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直肠癌发病率在50岁以下人群中呈指数式增长[2~5]。发病人群年轻化使医患双方在达到手术根治的基础上对术后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解剖部位复杂的中低位直肠癌,更大程度地保留肛门、保护盆腔神经功能具有一定挑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人群 直肠癌发病率 低位直肠 医患双方 直肠 保留肛门 指数式增长 疾病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
7
作者 惠小军 党斌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3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于西安市高陵区医院就诊的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全直肠系膜切... 目的:观察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于西安市高陵区医院就诊的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疼痛程度、术后初次经口摄食时间、术后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术后7 d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胃肠激素指标(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肛门功能[肛门失禁评分量表(Wexner)]评分和生命质量[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初次经口摄食时间、术后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5.7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低于术前24 h,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24 h,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Wexner评分均高于术前24 h,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GIQLI评分均低于术前24 h,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可提高胃肠激素指标水平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围手术期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炎性因子水平和肛门功能评分,效果优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胃肠激素 炎性因子 肛门功能 生命质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K腹腔镜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肛门功能恢复及生存分析
8
作者 程建新 魏晓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开展4K腹腔镜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的治疗作用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时间前后分组,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4例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开展4K腹腔镜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的治疗作用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时间前后分组,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开展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4K腹腔镜下TaTME治疗。分析比较不同术式治疗后取得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多、手术用时更长、切缘至肿瘤下缘距离更短(P<0.05)。术后4周、24周,观察组肛门功能恢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经过15~4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生存时间、死亡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行4K腹腔镜下TaTME,治疗效果理想,能有效提升肛门功能恢复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由于手术操作较为细致,使得手术时间较长,易引发术中出血,所以在实施治疗时,需与患者具体情况结合,慎重考虑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 4K腹腔镜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肛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评价
9
作者 蔡瑞强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评估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集的78例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低位直... 目的评估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集的78例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术后切口感染、术后肺部感染、术后吻合口瘘及二次手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95.46±15.22)min,对照组为(181.55±18.1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65.55±18.25)mL,对照组为(155.65±19.4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为(36.55±13.36)min,对照组为(35.65±12.2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5.13%),对照组3例(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例(12.82%),对照组4例(1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2.56%),对照组6例(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二次手术0例,对照组4例(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低位直肠根治术中采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可降低吻合口瘘和二次手术的发生率,但不能作为常规性操作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 腹腔镜 低位直肠 吻合口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腔与双腔预防性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0
作者 孙宝平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比较单腔与双腔预防性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渭北中心医院接收的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单腔组(n=35)和双腔组(n=35)。两组均进行... 目的:比较单腔与双腔预防性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渭北中心医院接收的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单腔组(n=35)和双腔组(n=35)。两组均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单腔组选择单腔预防性回肠造口,双腔组选择双腔预防性回肠造口。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腔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单腔组(P<0.05);双腔组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腔组(P=0.047);一期术后3个月,两组造口状况、生活状况及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低于术后7 d(P<0.05);二期术后7、14 d,双腔组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评价量表评分低于单腔组(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相较于单腔造口,双腔预防性回肠造口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腔造口 双腔造口 低位直肠 预防性回肠造口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mFOLFOX6新辅助化疗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玲 边士昌 +2 位作者 王维生 廖鑫燕 贾英杰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54-558,共5页
[目的]本研究运用加味葛根芩连汤干预顺序行mFOLFOX6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观察分析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毒副反应、手术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探究加味葛根芩连汤干预顺序行mFOLFOX6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低位直... [目的]本研究运用加味葛根芩连汤干预顺序行mFOLFOX6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观察分析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毒副反应、手术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探究加味葛根芩连汤干预顺序行mFOLFOX6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2月收治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给予mFOLFOX6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相关毒副作用、手术效率、术后并发症和免疫功能等。[结果]1)新辅助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以及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化疗结束后7 d CD3^(+)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2)在手术效率及手术质量方面,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尿潴留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在术后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治疗组患者术后7 d 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顺序行mFOLFOX6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加味葛根芩连汤能降低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减轻免疫功能损伤,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快速康复,并降低尿潴留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 新辅助化疗 腹腔镜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肛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志耀 林建清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究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开展样本,共有10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治疗小组,各有50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究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开展样本,共有10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治疗小组,各有50例,对照组接受开腹会阴联合手术,研究组接受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以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效果、炎性与病情评价指标、肛肠功能数据变化评价两组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手术方案应用下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淋巴结清扫数目多、切除标本长度短、手术后排气时间短、拔除引流管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两组术后炎性指标CRP、SAA、TNF-α低于对照组,病情评价指标VEGF、MMP-9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研究组肛肠动力学指标ARP、MSP、MTV指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肠道功能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疾病治疗中,围手术期治疗效果好,且还能减轻机体炎性水平,抑制病情进展,对患者肛肠功能产生的影响小,利于促进患者疾病转归,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 淋巴结清扫数目 肛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对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疼痛因子、应激反应指标及肠道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李挺 罗炜 杨朋来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1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对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疼痛因子、应激反应指标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对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疼痛因子、应激反应指标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予以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治疗。比较两组疼痛因子、应激反应指标及肠道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 d神经肽(NPY)及前列腺素E2(PGE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皮质醇(Cor)、醛固酮(ALD)、丙二醇(MD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耐受容量(MTV)、肛管最大收缩压(MSP)、肛管静息压(AR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肠道功能问卷、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对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疼痛因子、应激反应指标具有调节作用,能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 疼痛因子 应激反应 肠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疗法治疗低位直肠癌
14
作者 闫成秋 包晗 +1 位作者 郭桐桐 陈亮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8期946-950,共5页
目的探讨超低温冷冻消融保肛术对于低位直肠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超低温冷冻消融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患者36例,在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对其主要症状、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存活率、复发率、转移率、生命质量评分、肛门... 目的探讨超低温冷冻消融保肛术对于低位直肠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超低温冷冻消融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患者36例,在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对其主要症状、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存活率、复发率、转移率、生命质量评分、肛门直肠功能评分等方面分别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治疗后6个月患者梗阻症状、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及腹胀腹痛症状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6个月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肛门功能与治疗前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质量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6个月后躯体形象、未来期望、胃肠症状、排便问题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发现生存率为100%,有2例出现复发,没有1例发生新的转移灶。结论超低温冷冻消融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具备“消瘤、减瘤、抑瘤”的三大特点,能使人体原有的消化道直肠肛门保持通畅,避免了既往腹会阴联合切除造成的直肠肛门被切除、腹壁造瘘、排便方式改变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疗法 低位直肠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炭用于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分析
15
作者 朱郭婷 周旋 朱开梅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究纳米炭在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给予纳米炭混悬注射液)与对照组,每组48例。术后记录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检测其中的... 目的:探究纳米炭在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给予纳米炭混悬注射液)与对照组,每组48例。术后记录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检测其中的黑染淋巴结数目,并行病理检测明确各淋巴结发生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检获淋巴结平均数目(18.46±3.52 vs 10.63±1.95)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出淋巴结发生转移率(12.19%)高于对照组(9.41%)(P>0.05)。黑染类淋巴结发生转移率(88/611,14.40%)明显高于未黑染(20/275,6.18%)与对照组(48/510,9.41%)(χ^(2)=9.007、6.495,P=0.003、0.011)。结论:术前应用纳米活性炭混悬注射液,能够提高行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淋巴结检获数目以及转移淋巴结检出率,可确保病理分期的准确性,在直肠癌临床治疗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 纳米炭 直肠系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实现教科书式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16
作者 郭振 王子晨 +3 位作者 张康洋 张伟 吴刚 孙培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99-1004,共6页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实现教科书式结局(textbook outcome, TO)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8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TO定义为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无再次干预;肿瘤切缘阴性...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实现教科书式结局(textbook outcome, TO)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8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TO定义为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无再次干预;肿瘤切缘阴性;术后住院时间≤14 d;30 d内无计划外再住院;90 d内无死亡;清扫淋巴结数目≥12枚;术后无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2)。结果 共计18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123例(67.58%)患者术后实现了TO。所有患者均达到了肿瘤切缘阴性和90 d内无死亡;179例(98.35%)患者无再次干预,162例(89.01%)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4 d, 181例(99.45%)患者30 d内无计划外再住院,163例(89.56%)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12枚,123例(67.58%)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O组与非TO组在手术方式、癌结节、NLR、PLR、SII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为Miles、存在癌结节、术前高SII是术后实现TO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手术方式为Miles、存在癌结节、术前高SII是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实现TO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 教科书式结局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策略及思考
17
作者 欧阳喜 毛盛勋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60-462,共3页
低位直肠癌通常被定义为距肛缘≤5 cm的直肠癌。在过去的10年里,直肠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中低位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病人的长期生存也有了显著改善[1],这得益于包括放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理念的推广以... 低位直肠癌通常被定义为距肛缘≤5 cm的直肠癌。在过去的10年里,直肠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中低位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病人的长期生存也有了显著改善[1],这得益于包括放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理念的推广以及腔镜外科技术的发展。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CRT)对于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肿瘤降级降期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使得原本保肛困难的部分病人实现了肛门括约肌的保留,但放疗也带来了术后吻合口漏、放射性肠炎等诸多问题[2]。因此,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仍然面临着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 保肛手术 观察等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18
作者 朱琪 吴颖霞 项洪刚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4期178-181,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行常规开...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环周切缘状态和保肛率、术后恢复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0.24±23.34)ml、(148.02±18.67)ml,切口长度分别为(5.17±0.94)cm、(14.75±2.26)cm,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环周切缘阳性率和保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2.07±0.85)d、(2.75±0.91)d,拔除尿管时间分别为(2.21±0.67)d、(3.45±1.22)d,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4.55±1.17)d、(6.28±1.36)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69±2.27)d、(12.86±3.61)d,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别为(63.09±7.25)ng/L、(69.71±8.43)ng/L,皮质醇(Cor)水平分别为(328.95±41.75)μg/L、(451.37±53.62)μg/L,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别为(22.64±7.78)mg/L、(34.51±11.92)mg/L,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2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保肛率等方面效果接近,但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创伤较小,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 低位直肠 近期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经肛腔镜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程川 郑九建 +1 位作者 王建平 陈景锋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7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 观察腹腔镜联合经肛腔镜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84例,依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联合腔镜组各42例,腹腔镜组采用传统腹腔镜技术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腔镜... 目的 观察腹腔镜联合经肛腔镜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84例,依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联合腔镜组各42例,腹腔镜组采用传统腹腔镜技术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联合经肛腔镜技术行TME术,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副损伤、机体应激反应、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近期并发症、肿瘤病理学指标、住院时间及费用、肛门功能、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 联合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机体应激反应、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经肛腔镜用于低位直肠癌符合TME手术要求,加速患者康复并降低医疗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联合经肛腔镜 腹腔镜 低位直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方剂熏洗疗法对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
20
作者 华丽 李坚 +3 位作者 邹霞 周辉 黄作喜 袁喜红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6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熏洗疗法在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肛门功能恢复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熏洗疗法在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肛门功能恢复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采用中药方剂熏洗坐浴结合缩提肛锻炼和饮食调节,对照组采用温水坐浴结合缩提肛锻炼和饮食调节,两组患者术后采用肛门失禁评分(Wexner)量表和徐忠法评估肛门功能,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肛门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Wexner量表(t=0.37,P=0.71)和徐忠法(t=0.87,P=0.39)评估肛门功能无差异,而Wexner量表和徐忠法术后1个月肛门功能评分(t=-3.35,P=0.001)(t=-2.10,P=0.04),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评分(t=-8.70,P<0.001)(t=-2.46,P=0.02),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评分(t=-11.50,P<0.001)(t=-2.87,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中药方剂熏洗可有效地降低大便失禁的发生,改善患者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中药方剂 熏洗疗法 低位直肠 肛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